《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233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docx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概要

《认识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张淑平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

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三、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五个小朋友:

(喜羊羊,机器猫,一休,哪吒,奥特曼)。

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卡通人物?

指名学生回答)大家想不想知道最喜欢每个卡通人物各有多少人呢?

(想)那要怎么做呢?

(统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统计(板书:

统计)

二、探究

1、制作单式统计表

师:

我们先来统计男生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统计呢?

(出示男生统计表)请一名女生记,一名女生数人数。

男生选一门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并举手。

男生已统计好了。

根据这张统计表,谁有问题要问的?

(生问,生答),现在我们来统计女生的情况。

(出示女生统计表)还是跟刚才一样,请2个男生来收集数据。

2、探究复式统计表

师:

刚才我们一起制作了两张统计表。

第一张统计到男生喜欢卡通人物的情况,,第二张表统计到女生喜欢卡通人物的情况。

我们把它叫做单式统计表.(板书:

单式统计表)

观察两张表,你有什么看法吗?

(引导使学生看到两个表格有重复之处,可以合并成一个)。

出示(复式统计表)师:

谁能将这两张表的内容填到这张新的表格中吗?

指名学生尝试填表。

这张表和刚才的表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相同之处?

(表里既统计男生的情况又统计女生的情况,我们把它叫着复式统计表)(板书:

复式统计表)

小结;复式统计表不仅能够得到单式统计表中能得到的信息,而且还能得到单式统计表得不到的。

3分析、观察表格

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或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把你想到的问题提在本子上,让同桌来回答问题。

三、练习

1、请看大屏,这是学生两年的体重情况表,(多媒体展示)你能根据以上信息把这张复式统计表填完整吗?

回答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和想法?

2、出示复式统计表。

(新华书店的售书情况)

观察表格,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或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通过分析,你会对新华书店的叔叔阿姨们提一些什么建议吗?

生:

叔叔阿姨们多去进一些故事书和漫画书。

因为小朋友买的人比较多。

如果学生不出来,老师提示:

如果你是老板,你会多进一些什么书,为什么?

四、扩展延伸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准备开迎六一联欢会,老师请班长去买水果,可是班长不知道同学们喜欢吃什么,不知道怎么买,怎么办呢?

你能帮帮他吗?

(出示复式统计表)现场调查最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并填好统计表。

有了这张表,班长买东西就心中有数了。

互提问题,互相解答。

并提出好的建议。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

(指名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

其实生活中常常会用到统计,学好统计,就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这节课,小朋友表现很好,老师很高兴.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采用书上的例题,而是采用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卡通形象进行调查统计,目的有两个,一是方便统计,二是激发学生调查统计的欲望。

再者在练习部分,也有两个层次:

一个是巩固练习,一个是分析提高练习,使本节课在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在层层递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略有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备学生这一点,使我的设问更有效、更简洁。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张淑平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预测。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难点:

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放手探索,让学生认识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

1.师: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微机出示老师带领同学统计汽车的情境图)为了了解各类车的情况,老师带领四位同学在公路边对经过的车辆进行了20分钟的统计,结果如下:

种类

轿车

面包车

客车

货车

辆数

50

30

25

10

2.指名说出以上统计结果。

3.师:

这里有一张方格纸(没有标出数据),老师打算让大家用涂方格的形式记录这个结果,仔细看有问题吗?

4.学生发现没有标出数据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一般会出现两种可行方案:

一格代表5辆;一格代表10辆。

学生自由选择其一进行记录,然后各自展示,使学生看到,后者虽然比前者省劲一点,但不如前者美观。

5.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学生观察图表进行回答。

①面包车比货车多几辆?

你是怎样知道的?

②哪种车最少?

哪种车最多?

它们相差几辆?

③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是哪一种?

可能性最大的是哪一种?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利用统计图观察身边的事情。

1.师:

同学们有这么多好动画片看着,有这么多种车坐着,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2.微机出示下图。

师:

这是三位同学四个学期的数学考试成绩统计图,我们分别看一下每位同学每个学期的成绩是多少?

能不能预测一下他们下一学期可能会得多少分?

我们再试着分析一下,他们三人在学习上有什么特点,为使他们今后在学习上有更好的表现,送他们每人一句话。

三、课外延伸,应用统计。

学生课后,把自己各学期的考试成绩做成一张统计图,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考虑怎样调整学习状况。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继学生已认识了一个方格表示1或2个单位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一个方格表示5个单位,因此,教学重点很好掌握。

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因此,我在突破难点上多下功夫,引导学生分析并预测,大部分学生已突破难点。

 

《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115—116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并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并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图形的教具。

学生准备:

各种图形的卡片,水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复习旧知,为引新课作准备。

师:

知道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可聪明了,今天张老师想考考大家,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

(1).小游戏。

接着老师的动作往下做,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

小朋友们真棒!

(2).游戏中验证规律。

(1)指名四人到台前进行排队游戏。

(2)教师指第二位同学排头,问:

第一位同学应挪到什么位置?

(3)指名第三位同学排头,其他同学应怎样挪动?

(学生自己变换位置,其他同学订正)

排头的同学轮流移到末尾,其余的同学向前移动。

二、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真聪明,火眼金睛找到了规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规律,而且有许多规律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更美丽、更复杂,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继续探索这些更美丽、更复杂的规律。

大家愿不愿意?

有没有信心?

板书课题:

找规律

三、   探索新知

1.欣赏主题图,感知规律

(1)师:

最近老师家买了新房子,想请大家去做客,愿意吗?

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下张老师的同学设计的墙壁装修图,她说她设计的这幅图既美观又有规律,可我总觉得乱七八糟的,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到底有没有规律?

有什么样的规律?

(2)学生:

合作交流,探索规律,然后汇报各组发现的规律。

(对于学生发现的各种规律要积极地给予评价、鼓励,增加学习的信心)

(3)师:

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观察出一些规律,可有些同学却很迷茫,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索这幅画面,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

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图形?

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发现相邻两行的前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第二行的最后,其他图形统统往前平移一格)

(4)当学生行与行之间的规律发现后,引导其观察列与列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

2.进一步探索验证规律。

(1)师:

大家到老师家作客,忙乎了半天,下面老师请大家来吃水果,好吗?

(出示课件)。

(2)学生:

观察水果图,观察前三行的水果有什么样的排列规律?

(3)师:

第四行应该按什么顺序摆水果呢?

能不能用墙面的规律来找水果图的规律呢?

(4)学生:

同桌交流一下发现的规律,补充第四行。

(5)师:

如果接着摆下一行,应怎样摆?

(6)学生:

观察后回答问题。

(7)师:

揭示“循环”概念。

3、巩固练习:

师:

像刚才的同学们排队动作、墙面的变化都可以用上这样的规律,其实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得上,比如声音、节奏、文字、数字、甚至字母都可以用这样的规律来排列。

老师这里有一个成语:

山清水秀(板书)

你能按照刚才学习的规律接着往下写吗?

4.探讨循环方向相反的图形。

(1)师:

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规律,下面大家再跟老师去看看其他的图形,看看它的图案排列有什么规律?

与我们前面发现的规律一样吗?

(2)学生:

观察画面,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3)学生:

动手摆一摆,然后补充空缺的第四行。

5、旋转规律

(1)、师:

老师想继续你们,敢挑战吗?

(课件出示东南西北旋转之后的练习)

(2)、最后的“东南西北”怎样摆?

(小组讨论,汇报,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

师问:

你为什么这样摆?

(3)、答得对吗?

来看看答案吧!

(显示答案)

师:

你发现刚才的水果排列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

(旋转)又是按照什么方向旋转的呢?

(用手势表示)

4、巩固练习

5、结:

其实这个规律和刚才学习的规律差不多。

只不过用旋转的形式来表现的。

旋转有两种形式:

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学生用手势表示,师画图表示)

四、欣赏有规律的图片

师: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你能找出来吗?

谁来说说。

(衣服的花纹,地板上的瓷砖,窗帘、斑马线、交通红绿灯……也是有规律的。

师:

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我们一起看一看。

课件显示:

自然界的规律(春、夏、秋、冬),古文物上的规律,小数民族服饰上的规律等。

五、应用规律,进行个性设计。

1.师:

老师家的墙面已装修好,可是地面的装修却让我很头疼,今天我想在大家中间评选几名优秀的小设计师,为老师家的地面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咱们比一比看谁设计的最好。

2.欣赏作品。

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是否符合要求。

(只要是有规律的,都要给予表扬、鼓励)。

六、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结语: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规律,总结规律,最终利用规律画出图形。

因此,学生在最后的动手画手帕环节中,能创造出许多漂亮的图案。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千克和克”。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3.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教具准备】

1.学生每组托盘秤1台,重1克、1千克的物体若干,每个学生两包盐、1枚2分硬币。

2.教师使用托盘秤1台,天平1架,2分硬币10筒,每筒100个

3.课前让学生到生活中了解有关物体“轻、重”的知识。

4.多媒体课件一个。

【教学流程】

一、在谈话中引出问题,在汇报中认识秤、质量单位,导出课题。

师:

关于物体的轻、重,我们课前已经进行了一个调查,下面谁来汇报一下,通过调查,你了解到了什么?

现在咱们交流一下,好吗?

(1)怎样知道物体的轻、重呢?

生:

用秤称

(2)称量物体的轻、重都有哪些秤呢?

生:

天平、台秤、盆秤

 师:

好!

老师收集了一些秤的图片,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

(点击课件)

 师: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什么秤?

生1:

……

师:

你们真细心,从生活认识到这么多秤。

 (3)表示物体重、轻有哪些单位?

 生1:

吨、千克生2:

克生3:

斤、两

师:

物体轻重的单位,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说明大家调查的很认真,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可以为物体的质量单位,斤、两是我们国这过去常用的计量单位,从1990年12月21日开始,我国就规定不使用这两个计量单位了。

2.汇报引出课题

师:

课前,李老师让大家去生活中了解了一些物体的轻、重,谁来汇报一下?

 生1:

一包盐重500克

 生2:

一袋精制粉重1千克

 生3:

……

师:

刚才同学们展示的物品,有的以克作单位,有的以千克为单位,看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可以用千克或克作单位,千克和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

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一下千克和克(板书“千克和克”)

二、认识1千克

1.出示一个称砣和两袋盐,让学生猜一猜是一个称砣重,还是两包盐重?

引发学生的争议,来称一称。

师:

刚才,那位小女孩和李老师站在一起,同学们马上就看出了李老师体重重,小女孩体重轻,现在李老师手里有两样东西,这是1个称砣,这是两包食盐,猜猜看,是两包食盐重,还是1个称砣重?

师:

有不同意见了,单靠眼睛看,能判断正确吗?

该怎么办?

生:

用秤称

师:

好!

(出示盆秤),这是……?

生:

盆秤

师:

称量物体时,当指针指到称面上的刻度“1”时,就表示该物体重1千克,指针指到数字2就表示2千克,但称物体时,千万不能用手压,要轻拿轻放,听明白了吗?

 2.称一称

师:

下面,请同学们分别称一称你们桌面上的秤砣和两包盐这两样东西,认真观察指针变化,记住它们的质量。

(学生开始兴趣盎然地称东西)

 师:

称好了吗?

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称量的结果。

 生1:

一个称砣重1千克。

生2:

两包盐重也是1千克。

 师:

通过称量,你们发现这两包东西的轻、重关系是怎样的?

 生:

一个称砣和两包盐一样重。

师:

同学们,两包盐和一个秤砣大小不一样,但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师板书1千克),也可以用英文字母Kg表示千克,这个符号在我们盆秤的称面上也有,那3Kg表示多重?

3.感受1千克

 师:

下面,请每位同学拿起两包盐,把两包盐放在手上,闭上眼睛掂量一下,静静地感受1千克有多重,把它记在脑子里。

(全体学生静静掂量两包盐)

4.理解1千克

 师:

老师这里有几样东西,你们来掂一掂,估测一下,有没有1千克?

是比1千克重,还是比1千克轻?

还是刚刚1千克?

(生掂量汇报,师相机验证。

5.感受几千克

小组的同学掂一掂自己带来的书包,看看和掂量1千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验证)

(2)找一个比较重的书包称一称、背一背,引出健康的话题

二、认识克

 1. 称1枚2分硬币,引出争议。

 师:

刚才大家称了书包的重,这是1枚2分硬币,请每一组的1号同学轻轻地放1枚2分硬币在盆秤的托盘里,其他同学看指针变化,称称有多重?

( 小声议论)

 分硬硬币放在盆秤去称,你们看出了指针变化吗?

为什么?

 生(摇头):

没有

 师:

哪该怎么办?

该用什么秤去称?

 生:

用天平称。

师:

对,我们要用更精密的仪器——天平来称量。

同学们,这是一台调好的天平,这是一个5克的法码,老师现在就用这个法码来称。

2.师:

称5个2分硬币的重刚好是5克,那说明一个2分硬币的重大约是几克?

 生:

1克

 3.认读1克

师:

对!

1枚2分硬币重1克,也可以用英文字母g表示。

因此1克就是1g,3g就是……?

(3克)

 4.掂一掂感知1克

师:

请每位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闭上眼睛,静静地掂一掂,互相说有什么感觉?

 5.找一找1克重的东西

 师:

在家知道了1克有多重?

现在找一找身边哪些物品的重大约是1克的?

6.感受几克

 师:

大家了解了1克有多重,你们知道2克有多重吗?

10个2分硬币有多重?

50个呢?

三、克和千克的关系

师这里有1筒2分硬币一共100个,你们说说这筒2分硬币重大约是多少克?

这样的2筒呢?

生:

……

 2.师:

现在这两筒硬币放在盆秤上去称,指针有没有指“1千克”,估测一下,大约要几筒这样的2分硬币?

师:

我们来验证一下。

师:

现在盆秤上的指针指到了“1”,说明这样的10筒2分硬重就是多少?

(1千克,板书)那以克为单位就是多少克?

(板书1000克)

生:

这是因为1个2分硬币重约1克,1000个重约1000克。

 师:

从中我们明白了1千克里有几个1克?

这说明1千克和1000克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生说师板书)

3.认读1千克=1000克

4.练习89页第5题(点击课件出示)

 四、巩固练习

 1.估测一本数学书的重有没有1千克,表示它的质量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2.请各小组同学拿出自己的数学书称出1千克数学书,看看重1千克数学书大约需要几本?

3.请1号同学上来提苹果下去,先请各小组估测一下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称一称。

4.关于信的练习

 

(1)一封平信不能超过20克,小明向爷爷写了一封信,同时寄了几张照片,大家看看这样封信重约多少克?

(30克)

(2)这封信能收到吗?

为什么?

这封信要使爷爷收到,该怎么办?

 (3)后来爷爷收到了这封信,看了之后却笑得直不起腰来,我们也来看一看,读一读这封信:

 外公:

您好!

我已经10岁,身体长得特别健康,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能吃掉30千克的鸡蛋2个,250克的豆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4个,晚上吃得更多,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外孙:

小明

 

师;同学们为什么笑了?

(进行改错)

 小结:

今天我们在活动中解决了很多问题,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后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上,让学生通过称带来的物品,充分感知到1克与1千克的质量,理解了1千克=1000克。

同时在教学中我多次引导学生量一量物品的质量,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学生已牢固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