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389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docx

播音主持训练必用方法

播音主持训练 280 法

 

播音主持训练 280 法

语言表达基础训练共有三个部分。

这一篇里涉及到所有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共同规律。

这些

基本要求将与各种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体裁结合,才能形

成具体某一篇播音创作或主持表达的样式。

进行这些训练,可以使用词、词组、句、段,也可能要使

用某一内容、某一体裁的整篇文稿。

重要的是掌握语言表

达的规律,形成正确的方法,最终要做到习惯成自然,开

口便是。

第一章 吐字发声训练

第二章 语言心理训练

第三章 语言形态训练

第一章 吐字发声训练

这一章所讲的训练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发声,二是吐字,

三是普通话的要求。

其中还有发声与吐字的关系,吐字与

普通话发音准确的要求。

通过训练,发声能够持久、稳定、通畅、相对松弛;吐字

能够正确、清晰、圆润、悦耳、灵巧自如;与此同时,普

通话语音也更准确、清晰。

训练要有步骤地一步步进行,不能贪快,功夫和能力的获

得没有捷径;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断断续续会事倍

功半。

要做明白的训练者,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别练了

这又忘了那。

特别注意播音工作与发声吐字的训练不能混为一谈,训练

应该单独开辟时间进行。

练到一定水平,才能带到实际播

音主持当中。

1. 呼吸练习的准备

人发出语音时,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声带是发出声音的振

动体。

呼吸是发声控制的关键。

为发声而练习呼吸,是基

本功。

呼吸的准备状态:

一、心理准备

呼吸是身体的训练,练习呼吸的时候人的心态要稳定,心

情要平静。

人的精神要饱满,要处于积极状态。

二、姿势准备

坐姿:

坐椅子或凳子的前二分之一,以利于两脚能够踏住地面,

上身能够直立。

站姿:

两脚与肩同宽,两腿站直,平分重心。

脊椎竖直,不驮不

塌不扭;在头顶正上方有向上找一个尖状物体的想像。

肩自然下垂。

无论坐姿还是站姿,头部要端正,向上竖直,不偏不倚,

略颔首。

 

2. 为发声而吸气

吸气是发声的前提,吸气之后才会呼气,呼气才有可能发

出声音。

吸气要领:

两肩放松,自然下垂。

口鼻同时进气,吸到肺底。

气吸入时,后腰部要撑开,为

吸入的气息提供存储的空间和控制的区域。

有一种说法叫做吸气的时候“两肋开”,实际上两肋要比后

腰高一些,两肋开的概念是不正确的。

实际的控制部位不

能是两肋。

正确发声的吸气需要后腰部位撑开,这是吸气的重要要领.

后腰部位, 也就是盆骨上方可以撑开的部位. 如果还不能理

解和找到正确的位置, 可以笑一笑, 笑的时候腰部一弹一弹

胀开的部位, 就是吸气时要稳定撑开的部位. 当然, 要真笑,

别假笑. 假笑不能找到正确的部位.

气吸入时, 小腹有肌肉“站立”的感觉。

是指小腹的腹壁肌

肉稍有紧绷,不是向内瘪进去,也不是向外凸出来。

所谓

“站立”,就是小腹肌肉不赘软,能够靠肌肉的一定硬度立

住。

吸气后不要立即放松,稍停若干秒,体会一下后腰的

部位和小腹的“站立”。

吸气不能抬高肩膀,吸气不能胸部起伏。

如果发生这样的

现象,就要放松重新进行练习。

 辅助练习:

到花园吸闻花香,寻找沁人心脾的感觉。

到食堂吸闻饭菜香味,寻找吸入肺底的感觉。

向上抬较重物体,寻找后腰与小腹用力之处。

3. 呼气相对保持吸气时的感觉

自然的呼气状态没有呼气控制,顺其自然。

为播音和主持说话的呼气就要有所控制。

要让呼气平稳、

持久、均匀,强弱随人的意愿。

 呼气要领:

吸气肌肉群在呼气时成为制约呼气的力量,也就是呼气时

保持着吸气的感觉,用吸气的感觉来控制呼气的力度。

实际上就是说,吸气的感觉是控制呼气的钥匙。

呼气是发声动作,控制的难度较大。

不是用胸来控制呼吸,胸不要放松。

不是用脖子来控制,

脖子也是放松的。

腰部的控制十分重要,要防止腰部控制位置在练习时悄悄

地变高,时刻注意保持正确的位置。

男子呼气在 60 秒以

上,女子呼气在 45 秒以上。

辅助练习:

吹蜡烛,让火焰尽可能小而又不离开。

吹桌面的灰尘,均匀地吹开。

进行体育活动,寻找深呼吸的感觉。

4. 初步发声

在呼气练习的基础上开始发声,在这个阶段暂不顾及发出

的声音是什么字音。

张口不要大,可以是私 a 非 a 的,私

e 非 e 的音。

声音由很弱开始,一点一点逐渐加大音量,直到正常,可

以小声但不要过大。

尽量延长出声的时间,试一口气发声

多长时间。

这一练习的目的在于寻找声音通畅的感觉,从腰部开始用

力,声音快速到达口腔,中途的过程非常迅速,几乎没有

过程的感觉。

也就是在腰部用力的同时,口腔就直接送出

声音。

这一过程应该是十分通畅的,没有阻碍的。

如果发声的途中某处紧张,那就不是正确的。

比如,胸不

紧张,有发堵的感觉是不正确的;喉部紧张,或者下颌紧

张,也都是不正确的。

5.“管子”的意识

练习通畅发声时,可以想象声音在胸和喉部经过一根通畅

的管子到达口腔。

要想象这是个比自己脖子细一些的管子。

管子应该是上下

直立的。

左右不能扭曲,前后不能扭曲。

为此,人无论是

坐着还是站着,头都要和身体处在统一的一条垂直线上,

脖子要略向后靠,保持管子的直立通畅。

想象中的管子不能瘪,不能挤,也不能胀撑,只能是不紧

不松的状态。

声音经过这个管子的过程是迅速的,没有障碍的。

发声的

力量用在腰腹部,而不是用在管子处。

声音经过管子时,管子本身不能处于紧张状态。

如果管子

紧张,就会使声音受阻,音色有一种紧张感,声音也容易

发生嘶哑。

6. 腰部稳定

始终保持腰部的撑开感觉,是发声呼吸练习的初步。

在完

全巩固了这一动作之后,再考虑其他的控制方式。

腰部撑开,是吸气时的要领之一,也是呼气时控制气流量

和发声时控制声音的关键。

初学者往往不能一下子找好丹

田控制的部位和方式,而腰部控制就比较容易找到,容易

控制。

相当多的初学者在最初练习腰部撑开时,会不自觉

地改变腰部撑开的位置。

本来吸气时应该撑开后腰紧邻胯

骨的位置,可是常常有人分散了注意力,没有守住这一部

位。

他们吸气时撑开的位置往上转移,转移到肋骨下的部

位,这是不正确的。

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

这种情况好

象是腰部撑开,实际上已经偏离正确的方法。

所以,应该

时时刻刻注意保持腰部的位置,时时刻刻小心检查是不是

腰部撑开的位置向上转移了。

7. 正确唇形

唇形是吐字时的基本状态之一。

也是面部表情的一个组成

部分。

正确的唇形,不仅能够使面部表情具有美感,而且

有利于正确吐字。

在说话的连续吐字过程中,唇形是不断变化的。

然而,唇

形的多样变化是在基本唇形的基础上变化的。

所以要进行

基本唇形状态的训练。

基本唇形的具体状态:

向上提起颧肌。

表现为嘴角向上提起、同时稍稍向后拉开,

上唇大致成“一”字线,露出上牙门齿尖或更多一点门齿。

这因每个人的嘴部构造而异,有人上门齿容易露出很多,

有人不容易,只要努力使上门齿露出一部分即可。

与此同时,下嘴唇自然张开。

如果发 a,那就要张得大一

些,如果发 e ,应该稍小一点。

但是注意不能张得过大。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笑容来寻找正确的唇形。

真心的笑

开颜,笑出声来,这一唇形的动作如果“定”住,那几乎

就是正确的唇形。

这里,不考虑心情的因素,只取唇形的

姿态。

因为即使表达不愉快的话语也需要同样的唇形。

唇形是口腔控制的首要的要素。

唇形正确,发声吐字容易

正确;如果唇形有误,发声吐字也会受到影响。

8. 打开口腔

播音与主持的时候说话的口腔比生活中说话的口腔要大一

些。

目的是加强口腔共鸣,美化声音。

打开口腔的基本状

态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实际上是一个完整动作。

打开口腔的四个相关动作是:

第一个动作是向上提起颧肌,保持正确的唇形,前一节已

经重点讲过。

第二个动作是打开牙关。

也就是拉开后牙上下之间的距离。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大口腔容积。

而且是要纵向加大容

积。

打开牙关的重点是上牙努力,而不是下牙用劲。

第三个动作是挺起软腭,反射声音。

挺起软腭也是为了增

大口腔容积,挺起软腭,肌肉稍变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反射声音。

挺起软腭时要特别注意,是口中的上半部分努

力,不是向下压舌面。

有人称为“半打哈欠”的感觉,是

贴切的。

第四个动作是轻收下巴。

下巴放松是发声的一个关键之点,

在第三个动作挺软腭时要防止下巴和舌根紧张。

所以要小

心翼翼地轻轻地向后收下巴,放松下巴。

可以想象牙疼得

不敢动作,还可以想象下巴含满水,要努力不使水洒出来。

 

打开口腔是吐字基本动作,是发 a的状态。

实际说话的时

候,是在这个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变化的。

不同的字音口腔

的开合度不一样。

但是,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要遵循

的。

这样吐出的字才能是有站立感的。

9. 发好 a 音

当有了初步的呼吸方法,有了口腔的初步控制,就要考虑

二者的结合。

也就是要发好 a 音。

 尝试的步骤:

先找好并控制好腰部撑开的感觉;

然后摆好唇形,打开口腔;

从弱起发声。

此时发出的即是正确的 a 音。

按照以上方式试发 a 音。

尽量延长声音,在延长的过程中不断判断,不断调整,寻

找正确的感觉。

要时时按这三个步骤进行巡回检查,考虑

是否在保持正确状态。

在发声的过程中,要保持腰对呼吸的控制。

声音可以弱一

些,重要的是状态正确。

逐渐就会发现自己的声音有变化。

 

最初练习时,常出现的问题有两个:

1.腰部的控制有困难,最初还可能会顾此失彼。

要记住:

第一重要的是腰的控制,不能有改变。

2. 口腔总是开度不够大。

主要是上下后牙的距离开度不够,

练习时宁可稍大一点,不能不够。

 A 音是练习口腔基本状

态的最佳选择,所以发好 a 音可以带好其他音。

因为 a 音

在汉语的 400 个基本音节中占 165 个,发好 a 音非常重要。

 

10. 声音在口腔中的路线

声音在口腔中的路线是一种主观的感觉。

声音从咽喉部上来以后,要让其沿着划分口腔上部左右的

中间线行进。

首先,声音要向上提到软腭处,然后转折向前,这条线紧

贴口腔的上颚,沿软腭、硬腭向前运动,从门齿和人中部

位冲出。

自我的感觉是中间线有运动的过程。

注意,声音不能在口腔中没有回旋的过程,不能是贴着舌

面直接到口腔外。

声音从口腔中出来时要收聚,送到面前的“话筒”上,当

送到话筒上时要将其聚成一个点。

不能是散开的。

声音送出之后,也不能是泼洒出去不回来,要想象声音在

不断延长的过程中,有到达话筒后被拉回、收回,再被送

出去循环的感觉。

11. 在 a 的基础上发好 i,u,e,ǖ

在基本发好了单音 a 之后,可以从已经发好的 a 过渡到其

它单元音。

过渡的意思就是保持已经正确的发 a音的状态

发一个新的音。

从 a 过渡到 i,u,e,v, 舌在动作时要轻,口腔的动作要慢,逐

渐到位。

要努力保持发 a音时的口腔感觉,舌、下颚等部

位不发生紧张,要通过已经正确的 a音带动其他的音也能

正确。

 发 u 音的时候还要注意舌后要够一定的高度。

发 e

音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舌根放松。

同时要不断地自我检查,监督自己的呼吸控制是否正确和

声音在口腔中路线是否正确。

口腔打开的程度是每个音都

不同的,其他的音都比 a音的开口度小,是在打开口腔的

基本要求基础上变化的。

要注意的是,当唇形变小时,口

腔里面不能变小,一定要打开牙关,挺起软腭。

12. 口腔里的珠球感

按照正确的方法发音,会逐渐感到口中的发出字音的效率

叫高。

用力不大,声音的响亮程度达到最佳。

有时,还会

听到声音中的各种频率,最为明显的是飘在声音上的高频

音,像一丝金线飘在声音顶端。

此时,能够感觉到自己嘴里字音好似一颗“珠”或“球”。

无论是发 a,还是发 i,u,e,v,都要逐渐找到并稳定在这个

“珠”或“球”的位置。

如果要寻找这个“珠”或“球”的位置,可以在硬腭前部

寻找,就是发英语 A 音的位置,或者汉语拼音 ei 音的位置。

可以试着将那个地方很薄的一点肌肉收紧,能够获得“珠”

或“球”的位置。

这里的“珠”或“球”应该是竖立的椭

圆形。

同时它应该是向上贴挂在硬腭前部的位置。

13. 上下扩展音域

当单个单元音发得较好时,应该分别向高音扩展和向低音

扩展。

一个一个音分别练好。

 首先是 a 音的扩展,然后再

从 a 音过渡到其他几个音。

向上扩展是指从自己练习最舒服的音高向上高一个音练习,

也就是大约从音乐简谱的 1 到 2。

应该从较弱的声音开始。

小心翼翼地保持正确的呼吸状态,注意腰的控制,丹田的

控制,口腔的控制,然后逐渐加大到正常音量。

有了一定

的心得再向上扩展一个音。

向下扩展也是从自己最舒服的音高向下一个音练习,从控

制的声音开始练习。

向下扩展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能脖

子用力,不能憋嗓子,不要压舌根。

要努力保持正确的腰

部控制状态。

无论向上还是向下扩展,都不要以唱歌的方

式发音,要以说的心态来发音,关键在保持硬腭前部的

“珠”、“球”感。

14. 丹田的意识

每一次发单元音,要逐渐延长发音时间,尽量延长一秒发

音,以求发音持久。

当然,练到一定程度,发音的时间也

就稳定了。

当正确的发音延长到最后的时候,小腹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在肚脐向下约一掌的位置,也就是腹直肌与腹斜肌汇聚之

处,会有轻微地上提,并且肌肉收缩成一个硬结。

这个部位就是丹田。

最初,丹田的控制作用不易把握,要用后腰来控制呼吸和

发声,练习到一定阶段,就会很自然地形成对丹田的感觉。

久而久之,就可以放弃后腰的意识,直接由丹田控制发声。

要建立这样的意识:

每一个音的“根梢”都是由丹田处生

长出来的,中间连着一条不松不紧的“直线”沿着后背上

到口腔中,拉住字音这个“珠”和“球”,丹田的“底座”

坚实稳定,口中的“珠”和“球”像上升的气球,要有上

贴感,中间连接的“线”要轻轻拉直,不能弯曲,不能紧

缩。

15. 胸部支点的意识

汉字是有声调的。

单发的延长音只是阴平音,也就是第一

声。

可以建立胸部支点的意识,来帮助练习各种声调情况下的

声调控制。

胸部支点的位置在两个乳头之间。

可以想象在

那里有一只喇叭与嘴同时发音。

第一声是在胸部支点左右进行,位置不能抬高。

第二声是从丹田出发,上升滑向胸部支点,不能向上超越。

为着不让声音超过胸部支点,丹田就一定要有拉住的力量。

第二声发声不能拐弯,可以认为是直线上升。

第三声是自胸部支点始,在丹田下方绕行。

围丹田绕行的

路线一定不能改变,并且绕行动作

要迅速。

第四声是从胸部支点出发,向下行进,迅速进入丹田。

被丹田吸收的感觉。

腰撑开,丹田收紧,胸部的控制,实际上是一个完整发声

的动作,如果一处正确,就意味着都正确;一处有误,可

能就不正确。

丹田和胸部控制如果尚不能把握,可以用后

腰撑开的方法慢慢过渡。

以胸部支点练习声调,不要一个字一个字练习,至少是练

习两字词。

要慢速地练习两字词的声调变化,继而练习三

字词、四字词,严格遵守各种声调字音的出发点和终止点。

 

16. 防止肚脐中心

前面已经练习过了用丹田控制声音,到了字音和声调练习

时,初学者最常出现的问题是,以肚脐及肚脐上的肌肉收

缩动作代替丹田收纵的控制。

这是一种假象,练习者自己

可能以为是正确的方法控制发声和吐字,其实不然,实际

上是错误的。

久之,形成毛病,难以纠正。

这是最值得警

惕的。

要时时小心,不断提醒自己,监测自己的声音,检查自己

的感觉。

可以用腰部撑开的感觉来测定自己的丹田控制是

否有效,并且注意随时回到正确的状态。

实际上,丹田控制和肚脐使劲发出来的声音是不同的,是

能够听出来的。

要练习自己的耳朵,随时能听出声音的不

同。

练习中要小心,不可以肚脐代替丹田位置!

17. 声调运动

连续声调的变化是发声练习的重要方面,一共有 16 组。

面练习中的几个重点是:

两个第一声为一组,前面字音要低一些,后面的字音要高

一些。

并不都是高平音。

如:

播音、非洲、珍惜、音标。

两个第二声为一组,同样前面的字音要低一些,后面的字

音高一些。

如:

国旗、连绵、茫然、结合。

第一声和第二声的字为一组,前面的第一声或者第二声的

字音要低一些。

如:

波澜、青年、宣传、新闻、原因、国

歌、奇观、离休。

以上“前低后高”的现象是自然衔接关系。

两个第四声为一组,后面的字音降调要比前面的字音陡一

些。

如:

胜利、浪费、大会、庆贺。

两个第三声为一组,

前面的声调变成与第二声相似的声调。

如:

感想、表演、

鼓掌、领导。

学习这些连续声调变化的主要规律,要与胸

部支点的控制结合起来。

按胸部支点到丹田的运动变化来

控制声调的变化。

18. 吐字要领

在发好单元音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就要发好每一个音节,

也就是每一个字。

细分起来,每个字的字音分为四个部分:

字头、字颈、字腹、字尾。

吐字时的字头是一个字音的开头部分,也就是声母部分。

在清楚无误的前提下,一般说来字头要轻巧,要短促,要

有叼住弹出的感觉。

字颈是在字头和字腹之间的一部分,因此也称介音,有

i,u,v。

吐字时字颈的发音要领是:

先摆好介音的口型,然

后发音。

由于已经先有口型,发音时介音的过程就可以省

去。

这样缩短了吐字的过程,避免了拖音。

吐字时的字腹是每个字音的主要部分,即主要元音,要发

得响亮悦耳。

其要领是:

拉开和立起。

所谓拉开,就是指

在时间比例上,相对字头字尾要长一些;所谓立起,就是

指打开口腔的状态比较充分。

特别要注意主要元音是 i的

音节,一定不要把字腹发得太急促。

要注意区分哪些音节

(字音)中的 i,u,v是字颈,哪些音节(字音)中的 i,u,v

是字腹。

吐字时的字尾是主要元音后面的部分,这个部分

在吐字过程中不能发得太完全,太清晰;也不能发得过弱。

要做到:

趋向鲜明。

不是每个汉字都有这样完全的四个成分,有的音节只有一

个成分:

a(啊) 、e (鹅)、u (屋)、i (依);有的音节只

有两个成分:

ing (英),en (恩),bo(播) ,ma (马);

有的有三个成分:

bai(白),hou(后),xin(新);有的四个

部分都有:

quan (全),jiang(江) ,zhuang(装) 。

无论哪

种情况,都没有缺少其中的主要元音。

19. 声与字,腰腹与口腔

前面重点练习的是声音。

也就是如何能够把自己的声音通

畅而不受阻碍地发出来;并且发得明亮,悦耳,持久,高

低上下自如。

语言的交际还不止于此。

语言交际需要有不同的字音表达,

也就是通过口腔的变化发出不同的字音。

在发好单元音的

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就要发好每一个音节,也就是每一个

字音。

发声主要是由呼吸系统完成,而字音则是口腔形状

的变化而形成的。

在说话的时候,字音的变化速度快,变

化形状多样。

发声和吐字的配合是练习的重点。

有人将二者比喻为水管压力和水龙头的关系。

水管比作发

声,水龙头比作口腔形状。

水管要适应水龙头的形状不断

改变压力。

也就是说,不同的字音需要不同的呼吸状态来

适应。

同样的字音在不同的音高时也需要不同的呼吸状态

来适应。

反过来说,在改变呼吸压力时,口腔的动作也不

应因此而失去正确的状态。

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改变呼吸压力,不是改变呼吸控制的

部位,不能因为口腔变化转移控制部位。

只能是在同样的

部位(后腰、丹田、胸部支点)控制发声。

因为字音众多,所以在理论上说,要逐一字音进行练习,

实际上,要以词、词组或短句为单位练习。

每个字的声与

字的配合,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连续变化需要同时进行练习。

 

20. 灵巧的舌头

在吐字发声的过程中,舌头的作用十分重要。

没有舌头,

只能发一个单音,最多有嘴的开合变化。

舌头的变化,形

成了各种各样的语音。

舌头动作准确,吐字才能清楚;舌

头动作灵活,吐字才能利索;舌头动作有弹性,吐字才能

有力度。

什么样的舌头最好?

瘦一点,小一点,舌头有尖,运动灵

活。

可惜大多数人的舌头都没有长

成这样。

舌头是一条肌肉,它有弹性,能收能缩,还像我

们的身体其他部位一样,可以训练得收放运动控制自如。

要围绕汉语语音的发音要求练习舌头肌肉的力量、弹性和

灵活度。

可以想象自己的舌头左右瘦了一些,想象舌头稍

有些缩短,想象舌头前面形成了一个尖。

想象的目的就在

于让舌头确实收缩,适应发音的需要。

口腔已经打开(打

牙关、挺软腭),收缩了的舌头在口腔里的运动自然要大一

点,动程也要大一些,从而,运动的速度也要快一点。

果能够按照发音的要求做到这些,那舌头就是很灵巧了。

注意,舌头的收缩想象并不是要把舌头收缩得僵硬,舌头

要始终处于有弹性的快速运动状态之中。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可以有针对性地练习。

比如,连续说

“来”有困难,可以在发好的基础上逐渐加速练习,加强

舌头的弹动力量。

再比如,连续嘬口音的“北京曲艺曲剧

团”说不利索,可以慢速正确地发音,逐渐使舌头灵活起

来。

21. 胸腔共鸣的点与面

前面讲过的胸部支点的概念帮助我们控制呼吸和发声的状

态。

如果我们对于胸部支点给予进一步的重视,在我们的意识

里努力想象让胸部支点处生一张嘴,让声音在这一张嘴里

说出来,胸部也好象在随之震动。

这样的追求,会产生一

种新的声音色彩,即胸腔共鸣。

如果把身体的发声比作音

箱,胸腔共鸣就像音柱里的低音部分。

慢慢体会,可能会

感觉到,胸腔共鸣或许是一个点,或许是一个面。

点面的

大小全在于我们自己的控制。

需要什么样的声音效果,根

据自己的情况决定。

如果嗓音过单,就要加大胸腔共鸣的

面,获得较重的共鸣。

一般来说,胸腔共鸣过重,会有浑

浊不愉快的感觉。

应该注意,不能把胸腔共鸣与憋着气、压喉头压低声音混

为一谈。

可能在听觉上两种声音有类似之处,但稍一仔细,

就会发现二者完全不同。

一是通畅的胸部震动,一是喉头

压挤饿声音。

应当追求正确的胸腔共鸣的感觉,不要单纯

追求低音音色。

22. 鼻腔共鸣

鼻腔是一个与口腔和咽腔连通、固定大小的腔体,声音进

入鼻腔之后能够激起共鸣。

鼻腔共鸣产生的音色能够改善、

美化说话的声音。

如果把人的胸腔共鸣比作“人体音响”的混和声音中的低

音部分,口腔共鸣出来的声音比作中音部分,那么鼻腔共

鸣就好象高音部分。

应该说人说话的声音以口腔发出的声

音为主,鼻腔共鸣的比例很小,只是部分色彩。

吐字的鼻腔共鸣要防止鼻音状态。

鼻音是元音鼻化,元音

在吐字过程中不该进入鼻腔,如果进入鼻腔就会出现鼻音。

鼻腔共鸣并不是元音进入鼻腔,而是整体字音的一部分进

入鼻腔,引起鼻腔共鸣的色彩。

23. 元音 a 和 e 的位置变化

在普通话语音中,不同音节里的元音 a 和 e 的位置各自有

微小的差别。

虽然差别微小,但是很明显,影响着发音。

a 在单独发音和在 ia 、ua 、iang 等音节里的位置正常,

是中央 a 。

由于在音节里受到前后辅音的影响,a 的发音

位置有了微小的改变,在音节 ai 、an 、uan 里 a 的位置

偏前一点,如:

白、盘、关;而在 ian 和 van 里 a 的位置

偏前还略高一点,似英语里的 bag (书包)、cup (茶杯)

等闭音节中 a的发音,如:

前、泉;在音节 ao、iao

、ang 、uang 里 a 的位置偏后一些,如:

包、要、钢、王。

 

e 在单独发音时是正常位置,即后 e 的位置,在 eng 里也

是这个位置。

在 ei 、en 里由于受 i 和 n 的影响,发的是

前 e ,如:

给、恩。

Ou 中的这个开始的 o 实际上是接近

前 e 的位置,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