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008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docx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1章《走近细胞》

新课标生物必修1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课标解读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原因简单了解即可。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可结合图片来识记。

3.生命系统中各个层次间的关系及各层次的判断是本节重点,应通过讲练理解和掌握。

●教学地位

在高考试卷中涉及本课时的知识点的命题相对较少,但从课程编排的角度上,它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节课,担负着初高中相互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任务,即绪论课。

如何使学生产生对本模块的学习,甚至整个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要解决的首要目标。

●教法指导

1.生物体的结构决定功能,因此了解某生物应先弄清生物体的结构,然后再剖析其生理过程及生理功能。

如SARS病毒、HIV病毒的结构→生活增殖等→总结其危害。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课时的难点。

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图片如P5龟的生命系统层次,提出问题如生命系统包括哪几个层次?

从小到大如何排列?

继而拓展延伸如把龟换做大肠杆菌或一棵白杨树呢?

课前自主导学的知识2,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多样性,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1.给你一滴水,在显微镜下你可看到很多的物体,你如何判断它们是不是生物?

2.能用富含有机物的液体去培养流感病毒吗?

3.诗词“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里描述的水稻和稻田里的青蛙隶属的生命系统层次相同吗?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自主探究:

①阅读教材P2~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及思考交流1”;②阅读教材P4~6完成“【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及思考交流2”。

⇒步骤1:

情景导课:

以【新课导入建议】中的一种或两种设问方式导出课题。

⇒步骤2:

建议通过提问板书如以窗外的一棵常见植物为例写出其所有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等。

⇒步骤3:

采取抢答方式完成【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的“问题导思”并指出“并非一切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步骤7:

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知识小结】的网络构建。

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6:

抢答方式完成【正误判断】并分组互评【当堂双基达标】的1、2、3、4、5题。

⇐步骤5:

通过讨论交流完成【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的“问题导思”并对知识点1、2中的图解进行解析。

学生板书例2。

⇐步骤4:

诵读【结论语句】并对例1进行深刻剖析,总结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重难点)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重点)

(见学生用书第1页)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物类型

生命活动

病毒

(如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等)

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

(如比目鱼等)

(1)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细胞增殖、分化

(2)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是细胞代谢

(3)遗传与变异的基础是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1.2012年5月NDM-1超级细菌再度袭击人类,试想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会“超越”细胞吗?

【提示】 超级细菌是由普通细菌变异形成的,属单细胞生物,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相互关系

(1)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2)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

2.撒哈拉沙漠中的骆驼和仙人掌具有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一样吗?

【提示】 不一样,仙人掌无“系统”这一结构层次,而骆驼具有。

1.细胞是禽流感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提示】 禽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

2.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

3.人的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细胞的增殖、分化。

(√)

4.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

【提示】 单细胞生物只有细胞一个层次,植物无系统这一层次。

5.恐龙化石属于生命系统。

(×)

【提示】 恐龙化石无生命特征,不属于生命系统。

(见学生用书第2页)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问题导思】

①一切生物均由细胞构成吗?

②无完整细胞结构的一只草履虫能进行摄食和运动吗?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之外,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单细胞生物有细菌、单细胞藻类、草履虫、变形虫等;绝大多数植物、动物、真菌都属于多细胞生物。

2.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1)单细胞生物:

一切生命活动依赖于单个细胞完成(如:

摄食、运动等)。

(2)多细胞生物:

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如:

生长发育、神经调节等)。

(3)病毒:

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完成其生命活动。

 

1.病毒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就可以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酶、能量等进行增殖。

2.无数实验表明,任何结构完整性被破坏的细胞,都不能实现细胞完整的生命活动。

 (2013·烟台高一期末)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2012年7月28日,中国小将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400米女子混合泳决赛中夺得金牌,比赛时其娴熟的动作需多种细胞密切合作

B.胰岛细胞受损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C.引起非典型性肺炎和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均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D.变形虫、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仅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运动等生命活动

【审题导析】 解答此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

(1)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2)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精讲精析】 引起非典型性肺炎和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均是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它们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运动员娴熟的动作,需机体多种细胞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胰岛细胞对于血糖调节有重要作用。

单细胞生物自身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 C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问题导思】

①酸奶中的一个乳酸菌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层次?

②所有生物都具有完全相同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吗?

1.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系统、生命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关系

(1)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其范围可大可小,小到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但不是生命系统),大到整个生物圈为一个系统。

(2)三者的关系如下图表示:

3.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生命系统的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上,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

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

1.病毒虽然是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

2.单细胞生物不具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3.植物体不具有系统这一层次。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出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皮肤 ②胃黏膜 ③神经元 ④变形虫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 ⑥病毒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 ⑨一片森林 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③②①④⑦⑩⑨

C.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⑤②①④⑦⑩⑨

【审题导析】 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层次。

要求首先正确识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然后依次对应排序。

【精讲精析】 此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层次性范围及实例判断。

⑤化合物无生命现象,不属于生命系统;③神经元属细胞层次;②胃黏膜属组织层次;①皮肤属器官层次;④变形虫属个体层次;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属种群层次;⑧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不属种群,也不属群落;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群落层次;⑨一片森林中有各种群落及其所生存的无机环境,属生态系统层次。

【答案】 B

本课知识小结

 

网络构建

结论语句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4.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见学生用书第3页)

1.2012年12月1日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下列有关艾滋病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不能独立生活

B.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没有生命特征

C.艾滋病病毒必须在活细胞中繁殖

D.艾滋病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出生命现象

【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场所来复制自己。

离开活细胞,病毒就不能生存和繁殖。

病毒具有生殖等特征。

【答案】 B

2.(2012·济宁高一月考)2011年10月,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授予了在人体免疫机制研究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下列构成免疫系统的成分中,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是(  )

A.淋巴细胞      B.胸腺

C.皮肤D.抗体

【解析】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答案】 D

3.2012年高考过程中,小华在考场上冥思苦想解答试题,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

A.血液B.神经细胞

C.大脑D.神经系统

【解析】 血液属于组织,大脑属于器官,神经系统属于“系统”,由此判断只有B项神经细胞属于最小结构。

【答案】 B

4.(2013·广州高一期末)若下图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A

生物大分子

细胞

组织

B

个体

种群

群落

C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D

组织

系统

器官

【解析】 由题干给定的信息“生命系统”可直接排除A项,生物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由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构成即“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结合图表可判断C项正确。

【答案】 C

5.(2012·潍坊高一期中)从生命系统的结构来分析,给下面的实例归类(填序号)。

①受精卵        ②树叶

③心脏④胃

⑤血液⑥筛管

⑦一个酵母菌⑧池塘中的所有鲫鱼

⑨某山上的所有生物⑩一片森林

⑪一个池塘⑫一只小蝴蝶

⑬某农场的所有水稻⑭市场上卖的一个西瓜

⑮呼吸系统⑯肝脏

A.细胞:

________;B.组织:

________;

C.器官:

________;D.系统:

________;

E.个体:

________;F.种群:

________;

G.群落:

________;H.生态系统:

________。

【解析】 受精卵是绝大多数生物发育的起点,是一个细胞,从生命层次的角度讲,它也是一个生命体,但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生物个体;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它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个体,因而它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血液是一个复杂的结缔组织,它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不能认为它是器官;筛管是植物运输有机物的一群细胞,属于输导组织;树叶和心脏、肝脏、胃分别是植物和动物的器官,市场上卖的西瓜(果实)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呼吸系统属于一个系统;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答案】 A.①⑦ B.⑤⑥ C.②③④⑭⑯ D.⑮ E.⑦⑫ F.⑧⑬ G.⑨ H.⑩⑪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课标解读

1.通过学习,要明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细胞学说的内容,需要正确理解记忆。

3.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本节重点,一定要下功夫。

●教学地位

细胞学说的建立得到细胞的地位,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中进一步巩固细胞的地位,为以后一系列细胞内的生命活动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本课时的“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在近三年高考命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侧重于识图辨析,题型上选择题与简答题并存。

●教法指导

1.注重运用观察与实证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显微镜,观察、比较多种生物细胞,进一步认识真菌、低等植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等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并结合【实验探究】例2归纳显微镜操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2.引导学生观察P9教材图1-4和图1-5,并从“细胞核”入手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结合知识点一【问题导思】让学生主动寻找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特征,然后列表总结。

结合【名师点拨】强调带“菌”、“藻”的不都是原核生物,并以例1加以强化。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1.芝麻纤维细胞长达50厘米,鸵鸟卵细胞直径长达15厘米,人卵细胞直径长达100~200微米,真核细胞直径一般是10~100微米,而支原体最小,大约是0.1微米,这些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呢?

2.通过PPT展示四幅学生在做作业时绘制的细胞结构图即青蛙上皮细胞、水绵细胞、酵母菌细胞及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让学生去思考这四幅图相关的细胞结构有何异同?

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自主探究:

①阅读教材P7~8,完成【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及思考交流1;②阅读教材P8~9完成【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及思考交流2;③阅读教材P10完成【课前自主导学】知识3。

⇒步骤1:

情景导课,以【新课导入建议】中的第一种设问方式或第二种PPT展示加设问的方式导出课题。

⇒步骤2: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备选的几个小问题,以学生抢答的方式检查课前预习效果。

⇒步骤3:

采取师生互动方式完成【课堂互动探究】,互动方式可由问题导思及【正误判断】的3、4、5小题进行。

步骤7:

学生自主完成教材P8显微镜操作图示下面的“讨论”1~3小题及【当堂双基达标】的相关小题。

⇐步骤6:

教师通过例2及教材P8图示并结合【实验探究】的解读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基本原则。

⇐步骤5: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P8图示下面相关的“讨论”并自测【当堂双基达标】的相关小题。

⇐步骤4:

教师通过例1及教材P9的图1-3及1-4、1-5的研析,引发学生思考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及本质区别。

    ⇓

步骤8:

诵读【结论语句】,自主完成教材P7【本节聚焦】的思考题,尝试构建知识网,络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重难点)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重点)

(见学生用书第4页)

 

显微镜的使用

1.一般的使用程序

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

2.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选好目标:

在低倍镜下将需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

换用高倍镜:

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

调节亮度: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

调焦:

缓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3.基本原则

(1)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

(2)先用粗准焦螺旋,再用细准焦螺旋。

(3)镜筒先下降,再缓慢上升。

 

1.试想为什么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可直接做成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呢?

【提示】 主要因为洋葱表皮细胞薄而透明,正好符合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求。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分类依据:

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原核生物实例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青蛙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因此前者为原核细胞,后者为真核细胞,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二者均属于真核细胞。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建立过程

①细胞的命名者         a.魏尔肖

②细胞学说的建立者b.列文虎克

③细胞通过老细胞产生新细胞c.施莱登

④观察红细胞、精子等e.虎克

d.施旺

【提示】 ①—e ②—cd ③—a ④—b

3.意义: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

【提示】 像为倒立的虚像。

2.高倍镜的视野范围小,视野亮度亮。

(×)

【提示】 视野亮度暗。

3.蓝藻细胞的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

【提示】 蓝藻无染色体。

4.大肠杆菌无核膜,酵母菌则有核膜。

(√)

5.多细胞生物体内无原核细胞。

(√)

6.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提示】 病毒无细胞结构。

(见学生用书第5页)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点

【问题导思】

①蓝藻与衣藻从细胞结构上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②原核细胞有叶绿体、染色体等结构吗?

③所有带“藻”字和“菌”字的生物均为原核生物吗?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主要不同点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壁

一般都有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等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该区域有一环状DNA,无染色体

有核膜,有染色体

实例

细菌、蓝藻等

动植物、真菌等

相同点

①都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

②都有与遗传关系密切的DNA分子

 

“菌”类和“藻”类生物归属的判断

1.“菌”类的判断:

凡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弧”字及“螺旋”字的都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酵母菌、霉菌及食用菌则为真核生物。

2.“藻”类的判断:

“藻”类的种类很多,常见的“藻”类有蓝藻(如念珠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红藻(如紫菜、石花菜等)、褐藻(如海带、裙带菜等)、绿藻(如衣藻、水绵、小球藻、团藻等)。

其中蓝藻为原核生物,其他藻类为真核生物。

 (2013·聊城一中月考)如下图是三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各细胞中都有DNA

B.具有核膜、染色体的细胞是①②③

C.生物①一定是异养生物,③为自养生物

D.①无细胞壁,②③均有细胞壁

【审题导析】 解答此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

(1)由题干信息“单细胞生物”知三种生物细胞内都含有DNA。

(2)图中的②为细菌,为原核生物,从而判定B项错误。

(3)图③为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

【精讲精析】 图①为草履虫,属单细胞真核生物;②为细菌,③为蓝藻,二者均为原核生物。

只要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含有DNA;②③无核膜,无染色体;③体内含叶绿素,为自养生物;①为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其余两者均有细胞壁。

【答案】 B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1)显微镜放大倍数的理解

①显微镜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2)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的关系

①目镜(无螺纹):

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如图1)。

②物镜(有螺纹):

成正比,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如图2)。

       图1          图2

2.低倍镜与高倍镜视野的区别

项目

视野范围

视野亮度

细胞数目

细胞大小

低倍镜

高倍镜

3.成像规律

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

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实际在玻片上是偏左下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1.下降镜筒时双眼要从侧面平视物镜,使之接近载玻片,但不能接触,目的是防止弄坏装片或镜头。

2.对光时应用大光圈和小倍数的物镜。

3.调成高倍镜前应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换上高倍镜头后只调节细准焦螺旋。

4.细胞单行排列时:

放大后视野中细胞数,为原视野中细胞数除以扩大的倍数。

5.细胞铺满视野时:

放大后视野中细胞数,为原视野中细胞数除以扩大倍数的平方。

 (2013·青岛高一检测)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①~⑥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

要将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甲        乙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A.⑤④③②     B.⑥④③⑤

C.①③④⑤D.⑥④⑤③

【审题导析】 观察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的过程中,一是几何图形数量减少,二是移动后的图像与甲图中右上角的图像相同,从而判定放大倍数的增减及移动情况。

【精讲精析】 从图甲转为图乙,视野中几何图形数目减少,物像变大,说明放大倍数增大,是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的结果。

使用高倍镜前,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光圈和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答案】 A

本课知识小结

 

网络构建

结论语句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细胞学说的主要观点:

(1)细胞是结构单位;

(2)细胞是功能单位;(3)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3.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4.细胞的统一性表现为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DNA等。

(见学生用书第6页)

1.(2012·宁阳高一检测)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

B.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C.先用粗准焦螺旋,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解析】 高倍镜使用时,视野会变暗,因此需根据情况调亮视野,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并且高倍镜观察后视野变小,物像变大;转换为高倍物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否则会损伤镜头,压碎玻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