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215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7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docx

化工热力学第三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朱自强

 

第二章流体的压力、体积、浓度关系:

状态方程式

 

2-1试分别用下述方法求出400℃、4.053MPa下甲烷气体的摩尔体积。

(1)理想气体

方程;

(2)RK方程;(3)PR方程;(4)维里截断式(2-7)。

其中B用Pitzer的普遍化关联法计算。

[解]

(1)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求出甲烷气体在理想情况下的摩尔体积

Vid

VidRT

8.314(400

273.15)

1.381103m3mol1

p

4.053

106

(2)用RK方程求摩尔体积

将RK方程稍加变形,可写为

V

RT

a(V

b)

(E1)

b

T0.5pV(Vb)

p

其中

a

0.42748R2Tc

2.5

pc

b

0.08664RTc

pc

从附表

1查得甲烷的临界温度和压力分别为

Tc=190.6K,

pc=4.60MPa,将它们代入

a,b表

达式得

a

0.42748

8.3142

190.62.5

3.2217m6

Pamol-2K0.5

4.60

106

b

0.08664

8.314

190.6

2.9846

105m3mol1

4.60

106

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得的

Vid

为初值,代入式(

E1)中迭代求解,第一次迭代得到

V1值为

V1

8.314

673.15

2.9846

105

4.053

106

3.2217(1.38110

0.56

673.154.053101.38110

32.9846105)

3(1.3811032.9846105)

1.3811032.98461052.1246105

1.3896103m3mol1

第二次迭代得V2为

 

1

 

V2

1.381

103

2.9846

105

3.2217

(1.3896

103

2.9846

105)

2.9846

105)

673.150.5

4.053

106

1.3896

103

(1.3896

103

1.381

103

2.9846

105

2.1120

105

1.3897

103m3

mol

1

V1和V2已经相差很小,可终止迭代。

故用

RK方程求得的摩尔体积近似为

V

1.390

103m3

mol1

(3)用PR方程求摩尔体积

将PR方程稍加变形,可写为

V

RT

a(V

b)

b

pV(Vb)

(E2)

p

pb(Vb)

22RT

 

b0.07780RTcpc

0.5

1(0.374641.542260.269922)(1Tr

0.5)

从附表1查得甲烷的=0.008。

将Tc与

代入上式

0.5

1

(0.374641.542260.0080.269920.0082)(1(673.15)0.5)

190.6

0.659747

0.435266

用pc、Tc和求a和b,

a

0.457248.3142

190.62

0.435266

0.10864m6

Pa

mol2

4.60

106

b

0.077808.314

190.6

2.68012105m3

mol1

4.60

106

以RK方程求得的V值代入式(E2),同时将a和b的值也代入该式的右边,

藉此求式(E2)

左边的V值,得

V

8.314

673.15

2.68012

105

4.053

106

3

5

0.10864

(1.390

2.68012

10

10

4.053106

[1.390

103

(1.390103

2.68012

105)

2.68012105

(1.390

103

2.68012105)]

1.381

103

2.68012

105

1.8217

105

1.3896

103m3mol1

 

2

 

再按上法迭代一次,

V值仍为

1.3896

103m3mol1,故最后求得甲烷的摩尔体积近

似为1.390103m3mol1。

(4)维里截断式求摩尔体积

根据维里截断式(

2-7)

Z1

Bp

1

Bpc(pr)

(E3)

RT

RTc

Tr

Bpc

B0

B1

(E4)

RTc

B0

0.083

0.422/Tr1.6

(E5)

B1

0.139

0.172/Tr

4.2

(E6)

其中

Tr

T

673.15

3.5317

Tc

190.6

pr

p

4.053

0.8811

pc

4.60

已知甲烷的偏心因子

=0.008,故由式(E4)~(E6)可计算得到

B0

0.083

0.422/3.53171.6

0.02696

B1

0.139

0.172/3.53174.2

0.1381

Bpc

0.02696

0.008

0.1381

0.02806

RTc

从式(E3)可得

Z

10.02806

0.8811

1.007

3.5317

pV

因Z

,故

RT

V

ZRT

ZVid

1.007

1.381103

1.391103m3mol1

p

四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甲烷气体的摩尔体积分别为1.381

103、1.390

103、

 

1.390103和1.391103m3mol1。

其中后三种方法求得的甲烷的摩尔体积基本相等,

且与第一种方法求得的值差异也小,这是由于该物系比较接近理想气体的缘故。

 

3

 

2-2含有丙烷的

0.5m3的容器具有2.7Mpa的耐压极限。

出于安全考虑,规定充进容器

的丙烷为127℃,压力不得超过耐压极限的一半。

试问可充入容器的丙烷为多少千克

?

[解]从附表

1查得丙烷的

pc、Tc和

,分别为4.25MPa,369.8K和0.152。

Tr

T

127

373.15

Tc

369.8

1.08

pr

p

2.7

0.318

pc

4.25

2

用普遍化压缩因子关联求该物系的压缩因子

Z。

根据Tr、pr值,从附表(7-2),(7-3)插

值求得:

Z(0)

0.911

,Z

(1)

0.004,故

ZZ(0)

Z

(1)

0.911

0.152

0.004

0.912

丙烷的分子量为

44.1,即丙烷的摩尔质量

M为0.00441kg。

所以可充进容器的丙烷的质量

m为

pVt

M

m

ZRT

1.35

106

0.5

0.0441

9.81kg

0.9128.314(127373.15)

从计算知,可充9.81kg的丙烷。

本题也可用合适的EOS法和其它的普遍化方法求解。

 

2-3根据RK方程、SRK方程和PR方程,导出其常数a、b与临界常数的关系式。

[解]

(1)RK方程式,

RT

a

(E1)

p

b

T0.5V(V

b)

V

利用临界点时临界等温线拐点的特征,即

(p)TT

2p)TT

0

(E2)

V

c

V2

c

将式(E1)代入式(

E2)得到两个偏导数方程,即

RTc

a

1

1

2)0

(E3)

(Vc

b)

2

0.5

2

(Vc

b)

Tc

bVc

RTc

a

1

1

b)3)0

(Vcb)3

Tc0.5b

(Vc3

(Vc

(E4)

4

 

临界点也符合式(E1),得

pc

RTc

a

(E5)

Vc

b

Tc

0.5Vc(Vc

b)

式(E3)~(E5)三个方程中共有

a、b、pc

、Tc和Vc五个常数,由于Vc的实验值误差较大,

通常将其消去,用

pc和Tc来表达a和b。

解法步骤如下:

pcVc

Zc(临界压缩因子),即Vc

ZcRTc

RTc

pc

同理,令a

aR2Tc

2.5

,b

bRTc,

a和

b为两个待定常数。

a、b、Vc的表达式

pc

pc

代入式(E3)~(E5),且整理得

a(2Zc

b)

1

(E6)

Zc2(Zc

b)2

(Zc

b)2

a(3Zc

2

3

bZc

b

2)

1

(E7)

Zc3(Zc

b)3

(Zc

b)3

a

1

1

(E8)

Zc(Zc

b)

Zc

b

式(E6)除以式(E7),式(E6)除以式(E8)得

Zc3

3bZc2

3b2Zc

b3

0

(E9)

2Zc

3

Zc

2

3

bZc

2

2

bZc

b

2

b

3

0

(E10)

对式(E8)整理后,得

a

Zc(Zc

b)(1

Zc

b)

(E11)

Zc

b

式(E9)减去(E10),得

(13Zc)(b

2

2

bZc

Zc

2)

0

(E12)

由式(E12)解得

Zc

1

,或

3

b

2

1)Zc(此解不一定为最小正根),或

b

2

1)Zc(

b不能为负值,宜摒弃)

 

5

 

再将Zc

1

代入式(E9)或式(E10),得

3

32

bb

1

b

1

0

(E13)

3

27

解式(E13),得最小正根为

b0.08664

将Zc

1

b0.08664

代入式(E11),得a

0.42748,故

3

a

0.42748R2Tc

2.5

(E14)

pc

b

0.08664RTc

(E15)

pc

式(E14)和式(E15)即为导出的

a、b与临界常数的关系式。

 

(2)SRK方程

立方型状态方程中的a、b与临界常数间的通用关系式可写为

R2Tc2

aaac

pc

RTc

bb

pc

SRK方程的

是Tc与的函数,而RK方程的Tr

0.5

,两者有所区别。

至于

a与b的

求算方法对RK和SRK方程一致。

因此就可顺利地写出

SRK方程中a、b与临界常数间的

关系式为

0.42748R2T2

a

c

(E16)

pc

b

0.08664RTc

(E17)

pc

(3)PR方程

由于PR方程也属于立方型方程,a、b与临界常数间的通用关系式仍然适用,但a、b

的值却与方程的形式有关,需要重新推导

PR方程由下式表达

RTa

p

VbV(Vb)b(Vb)

p

因(V)TTc=0

 

6

 

(p)TT

RTc

2ac

Vc

b

b)]2

0

(E18)

V

c

(Vc

b)2

[Vc(Vc

b)

b(Vc

经简化,上式可写为

RTc

2ac(Vc

b)

(E19)

(Vc

b)2

(Vc

2

b2)2

4bVc(Vc

2

b2)

把Vc

ZcRTc

、ac

aR2Tc

2

、b

bRTc代入式(E19)中,化简得出

pc

pc

pc

1

2

a(Zc

b)

(E20)

(Zcb)2

(Zc2

b2)4Zcb(Zc2

b2)

对式(E18)再求导,得

(2p)T

T

2RTc

3

2ac[(Vc

2

b2)2

4bVc(Vc

2

b2)

(Vc

b)(4Vc

3

2

4b2Vc

12bVc

2

4b3)]

V

2

c

(Vc

b)

2

2

2

4bVc

(Vc

2

b

)]

2

[(Vc

b)

0

(E21)

将上式化简后得出

2RTc

2ac(3Vc

4

12bVc

3

14b2Vc

2

4b3Vc

5b4)

(Vc

b)3

Vc

8

8bVc

7

20b2Vc

6

8b3Vc

5

26b4Vc

4

8b5Vc

3

20b6Vc

28bVc

7

b8

(E22)

再将Vc

Z

RT

R2T

2

、b

RT

代入式(E22)中,化简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