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9549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天津一中届高三上学期一月考 化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解析】A、次氯酸钠是强电解质,故错误。

C、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故错误。

D、需要转移2NA个电子,故错误。

4.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I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解析】

A、可能含有离子键,如氯化铵,故错误。

C、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D、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弱,故错误。

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氯水在光照条件下pH减小

B.在FeCl3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氨

D.增大压强,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

【答案】A

【解析】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不存在化学平衡,故选A。

6.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C.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2的利用率

【解析】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故选B。

7.已知:

HCN(aq)与NaOH(aq)反应的

H=-12.1kJ/mol;

HCl(aq)与NaOH(aq)反应的

H=-55.6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

H等于

A.-67.7kJ/molB.-43.5kJ/molC.+43.5kJ/molD.+67.7kJ/mol

【答案】C

【解析】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反应,两式相减得C。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

b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

C.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盐酸的pH=8.0

D.若1mLpH=1的盐酸与100mL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

溶液的pH=11

【解析】A、酸稀释后溶液的PH值增大,故错误。

B、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10,故错误。

C、酸溶液的PH值不可能大于7,故错误。

9.已知达到电离平衡的0.1mol/L的氨水,为了促进NH3.H2O的电离,同时使溶液的pH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一定量的水B.加热溶液C.加入少量NaOHD.通入氨气

【解析】加热能促进氨水的电离且使溶液的PH值增大,故选B。

10.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B.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C.②是氨气吸收装置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解析】A、不能用直接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故错误。

C、倒置漏斗不能浸入水中,故错误。

D、应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故错误。

1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

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mol/L的一元酸HA与bmol/L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a=b

B.混合溶液的pH=7

C.混合溶液中,c(H+)=

mol/L

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

【解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是根据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如果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其溶液呈中性,故选C。

12.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

2c(g);

△H<

0x(g)+3y(g)

2z(g);

△H>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B.等压时,通入x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D.等容时,通入x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答案】D、

【解析】定容时,通入X气体,体系压强增大,Y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Y的浓度减小,故选D。

 

13.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

化如题12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

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olN−H

键所需的能量(kJ)是

A.194B.391

C.516D.658

【解析】先写出反应方程式,再根据能量变化进行计算得A。

14.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0.1mol/LCH3COOH溶液的pH>1:

CH3COOH

CH3COO-+H+

B.“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2(g)

N2O4(g)△H<0

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

3Fe+8H++2NO3-

3Fe2++2NO↑+4H2O

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CO32-+H2O

HCO3-+OH-

【解析】二价铁离子是浅绿色,故错误。

15.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Mg2+、ClO—、NO3—B.Al3+、NH4+、Br-、Cl-

C.K+、Cr2O72-、Fe2+、SO42-D.Na+、K+、SiO32-、Cl-

【解析】A、酸性溶液中次氯酸是弱酸不能电离共存,故错误。

C、重铬酸钾有强氧化性能把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故错误。

D、酸性条件下,硅酸不溶于水,故错误。

16.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Z>Y>X

B.Z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

C.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只作氧化剂

D.CaX2、CaY2和Ca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

【解析】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所以X是H元素,Z是F元素,则Y是O元素。

A、原子半径是Y>Z>X,故错误。

C、Ca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故错误。

D、CaY2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为1:

1,故错误。

R

T

Q

W

17.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R>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Q<

C.原子半径:

T>

Q>

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解析】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所以T是Al元素,则Q是Si元素,R是N元素,W是S元素。

含有铝的盐不一定成酸性,如偏铝酸钠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故选D。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olO3与11.2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25℃与60℃时,水的pH相等

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

D.2SO2(g)+O2(g)=2SO3(g)和4SO2(g)+2O2(g)=4SO3(g)的△H相等

【解析】A、氧气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5mol,故错误。

B、温度越高,水的PH值越小,故错误。

D、计量数不同其焓变不同,故错误。

19.对于常温下pH为2的盐酸,叙述正确的是

A.c(H+)=c(Cl-)+c(OH-)

B.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C.由H2O电离出的c(H+)=1.0×

10-12mol·

L-1

D.与等体积0.01mol·

L-1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c(Cl-)=c(CH3COO-)

【答案】A、C

【解析】B、氨水的物质的量大于盐酸的物质的量导致溶液呈碱性,故错误。

D、乙酸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所以c(Cl-)>

c(CH3COO-),故错误。

20.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PCl5,反应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16

0.19

0.20

0.20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mol·

L-1·

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

L-1,则反应的

H<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PCl5、0.20molPCl3和0.20mol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3和2.0mol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解析】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0.0016mol·

s-1,故错误。

B、升高温度,三氯化磷的浓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错误。

C、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是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故错误。

21.COCl2(g)

CO(g)+Cl2(g);

⊿H>0。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

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解析】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和恒压通入惰性气体都能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能提高其转化率,故选B。

22.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溶液吸出

C.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酸式滴定管未用同浓度盐酸润洗,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解析】A、稀释浓硫酸是浓硫酸倒入水中,故错误。

B、吸出多余的溶液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错误。

D、硝酸能氧化亚硫酸根离子成硫酸根离子,故错误。

23.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Kw=1×

10-13,该温度下,若100体积pH=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a与b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A.a+b=10B.a+b=12C.a+b=15D.a+b=16

【解析】10-ax100=10b-13x1,所以a+b=15,故选C

24.室温下,已知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和c(OH-)浓度的乘积为10-20,则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HS-B.NH4+C.CO32-D.HSO3-

【解析】水电离的c(H+)和c(OH-)浓度的乘积为10-20,小于水的离子积常数,说明该物质抑制水的电离,所以是酸溶液或碱溶液,亚硫酸氢根离子既可以和酸反应也可以和碱反应,所以一定不存在,故选D。

25.对实验:

①中和滴定、②中和热的测定、③实验室制备乙烯、④乙酸乙酯的制取,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④必须加热B.②③必须隔热C.①②必须用指示剂D.③④必须用催化剂

【解析】中和滴定不需加热,中和热的测定必须隔热,实验室制备乙烯必须加热且需要催化剂,乙酸乙酯的制取需要加热且需要催化剂,故选D。

卷问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二.填空题

26.J、L、M、R、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

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J

(1)M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

元素T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族。

(2)J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分子有6个原子,其结构简式为______。

(3)M和T形成的化合物在潮湿的空气中冒白色烟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L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甲的水溶液显碱性。

①在微电子工业中,甲的水溶液可作刻蚀剂H2O2的清除剂,所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甲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H>

0)并达平衡后,仅改变下表中反应条件x,该平衡体系中随x递增y递减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选项

a

c

d

x

温度

加入H2的物质的量

加入甲的物质的量

y

甲的物质的量

平衡常数K

甲的转化率

生成物物质的量总和

③L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向含4mol该酸的稀溶液中,逐渐加入Fe粉至过量。

假设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请在坐标系中画出n(Fe2+)随n(Fe)变化的示意图,并标出n(Fe2+)的最大值。

n(Fe2+)mol

n(Fe)mol

(5)由J、R形成的液态化合物JR20.2mol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两种气态氧化物,298K时放出热量215kJ。

JR2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第三周期第

A族,

(2)CH2=CH2

(3)AlCl3+3H2O=Al(OH)3+3HCl

(4)①2NH3+3H2O2=N2+6H2O

②ac

③HNO3

(5)CS2(l)+3O2(g)=CO2(g)+2SO2(g)△H=1075KJ/mol

【解析】J、L、M、R、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

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所以J是C元素;

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M是Al元素,R是S元素,则T是Cl元素,L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甲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L是N元素。

A族

(2)碳和氢形成的含有6个原子的化合物是C2H4,结构简式为CH2=CH2

(3)氯化铝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氢反应方程式为AlCl3+3H2O=Al(OH)3+3HCl

(4)①氨气和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H3+3H2O2=N2+6H2O

②a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甲的物质的量减少,故正确。

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平衡常数增大,故错误。

c加热氢气的物质的量导致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的转化率降低,故正确。

d加入甲的物质的量,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增大,抑制氨气的分解,但生成物物质的量总和增加,故错误。

故选ac

③L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是HNO3,铁先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硝酸铁再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

(5)二硫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0.2mol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两种气态氧化物,298K时放出热量215kJ,所以1mol二硫化碳完全燃烧放出1075KJ燃量,所以其反应方程式为CS2(l)+3O2(g)=CO2(g)+2SO2(g)△H=1075KJ/mol

27.金属钨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制造硬质或耐高温的合金,以及灯泡的灯丝。

高温下,在密闭容器中用H2还原WO3可得到金属钨,其总反应为:

WO3(s)+3H2(g)

W(s)+3H2O(g)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某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为2:

3,则H2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温度的升高,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减小,则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⑶上述总反应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分与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25℃~550℃~600℃~700℃

主要成份

WO3W2O5WO2W

第一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0℃时,固体物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

假设WO3完全转化为W,则三个阶段消耗H2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已知:

温度过高时,WO2(s)转变为WO2(g);

WO2(s)+2H2(g)

W(s)+2H2O(g);

ΔH=+66.0kJ·

mol-1

WO2(g)+2H2

ΔH=-137.9kJ·

则WO2(s)

WO2(g)的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钨丝灯管中的W在使用过程中缓慢挥发,使灯丝变细,加入I2可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其工作原理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

a.灯管内的I2可循环使用

b.WI4在灯丝上分解,产生的W又沉积在灯丝上

c.WI4在灯管壁上分解,使灯管的寿命延长

d.温度升高时,WI4的分解速率加快,W和I2的化合速率减慢

(1)

(2)60%;

吸热。

(3)2WO3+H2

 W2O5+H2O   W2O5、WO2   1:

1:

4

(4)+203.9kJmol-1

(5)ab

2NO+2CO=N2+2CO2(反应条件写催化剂)

(2)设氢气的体积是2V,则水蒸气的体积是3V,根据反应方程式知,生成3V体积的水蒸气需要3V体积的氢气,所以氢气的转化率是60%;

随温度的升高,H2与水蒸气的体积比减小,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3NO2+H2O=2HNO3+NO6.72

(3)根据表格知,先生成五氧化二钨,反应方程式为2WO3+H2

 W2O5+H2O  ;

 W2O5、WO2  ;

根据转移电子计算,第一阶段转移1mol,第二阶段转移1mol电子,第三阶段转移4mol电子,所以其物质的量之比是 1:

(4)将两个方程式相减得WO2(s)

WO2(g),所以其焓变为+203.9kJmol-1

(5)cWI4在灯丝上分解不是灯管壁上分解,故错误。

d温度升高时,WI4的分解速率加快,W和I2的化合速率也加快,故错误。

故选ab。

28.偏二甲肼与N2O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H3)2NNH2(l)+2N2O4

(1)=2CO2(g)+3N2(g)+4H2O(g)(I)

(1)反应(I)中氧化剂是。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

N2O4(g)

2NO2(g)(Ⅱ)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一定温度下,反应(II)的焓变为△H。

现将1mol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若在相同沮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I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s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0~3s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mol·

L-1·

s-1。

(4)NO2可用氨水吸收生成NH4NO3。

25℃时,将amol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向该溶液滴加bL氨水后溶液显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_________(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

(1)N2O4

(2)吸热反应;

(3)a、d不变v(N2O4)=0.1mol·

(4)NH4++H2O

NH3·

H2O+H+逆向

(1)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所以氧化剂是N2O4

(2)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变深,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3)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且吸热的反应,当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或者各种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A该反应的体积改变,但压强不变,所以密度是改变的,当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B、温度不变则焓变不变,故错误。

C、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D、当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不变时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故选a、d;

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相同,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