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715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4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x

肾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肾脏病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肾内科编著

吕梁市人民医院

第一章经皮肾活检术

肾活检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是肾脏疾病最常用的诊断手段。

它不仅用于自体肾或移植肾的病理诊断,而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的信息。

此外,它还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活体获取肾组织的方法经历了开放式肾活检(openrenalbiopsy)、直视下负压式肾活检及经皮肾活检(percutaneousrenalbiopsy)等阶段。

目前,临床常用的肾活检方法为经皮肾活检术。

经典的经皮肾活检方法为负压吸引法,这一方法是在肝穿刺活检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1951年,Iversen首次报道运用该法进行肾活检取得成功。

此后Kark和Muchrake等将其进一步改进。

近20年来,经皮肾活检技术更加进步完善,实时超声波引导能更准确的定位肾脏穿刺点以及肾活检进针途径的改良使出血等并发症大幅度减少,半自动穿刺枪的发明使这一技术更易掌握和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然而肾活检依然是一项创伤性的检查手段,取材仍有局限性,不同的病程阶段肾活检的价值也不同,因此,在临床上应严格掌握肾活检适应证。

【适应证】

凡有弥漫性肾实质损害,包括原发或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性疾病等,其病因、病变程度、治疗和预后等问题尚未解决或不明确者,均为肾活检的适应证。

1、肾病综合征。

2、肾炎综合征。

3.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4.各类持续性无症状尿检异常[蛋白尿和(或)镜下血尿]。

5.非单纯肾后(梗阻)因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减退。

6.非单纯肾后(梗阻)因素导致的慢性肾功能减退,且肾体积未完全萎缩(超声波测量肾长径:

男性≥90mm,女性≥85mm),且正常肾结构未完全消失。

7.移植肾肾活检:

各类非外科因素导致的移植肾肾功能减退、肾功能延迟恢复并疑有肾小管坏死、药物性肾中毒、慢性排异反应以及复发、新生或带入的肾小球疾病。

【禁忌证】

1.明显出血倾向和(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2.活动性感染性疾病:

急性肾孟肾炎、肾脓肿、肾结核等。

3.多囊肾。

4.孤立肾。

5.较大的肾肿瘤。

6.肾萎缩的慢性肾功能不全。

7.大量腹水。

8.未能控制的高血压或低血压。

9.未纠正的严重贫血(血红蛋白≤80g/L)。

10.精神疾病或不能配合者。

随着肾活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肾活检禁忌证的范围逐渐缩小,过去被视为肾活检禁忌证的部分肾病患者现在已经能够相对安全地进行肾活检了。

因此,肾活检的禁忌证需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综合考虑。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者准备

(1)明确肾活检适应证后,应向患者解释肾活检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并简要说明操作过程,消除其顾虑,争取最佳配合。

(2)同时向患者和(或)亲人或监护人说明肾活检的必要性和可能引起的各类并发症,交待相关注意事项,必须取得书面同意。

(3)术前检查包括两次以上的血压测定,已有高血压者积极控制血压;仔细检查全身皮肤黏膜出血倾向及所选择进针部位的局部皮肤,多体毛者应做常规备皮处理。

血常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试管法)、凝血酶原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是出凝血功能的常规检查项目,出凝血功能的检查是术前检查的重点。

(4)术前已用抗凝治疗者应停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以及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至少停用3d以上,并复查凝血指标。

(5)术前进行双肾超声波检查以了解肾脏图像、穿刺部位及进针途径。

(6)要求受检患者尽可能在术前12~24h内排大便。

(7)术前无任何原因引起的剧烈性咳嗽、腹痛及腹泻者,应推迟肾活检。

(8)非急诊肾活检的女性患者应尽量避开月经期。

(9)严重肾衰竭者术前应加强透析(常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将血压控制在相对正常范围。

(10)焦虑者及不能合作者可酌情应用镇静药。

(11)预计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的患者术前使用维生素K及止血药物。

2.器械及药品准备

(1)穿刺针的选择:

国内多采用负压吸引法,所用的肾活检穿刺针一般为18号负压穿刺针(Menghini肾活检穿刺针,图1—1),根据超声波所测的皮肾距离选择肾活检针的长度型号,另须准备负压吸引法所需的负压吸引装置(20ml一次性注射器、连接管、针卡)、深度固定卡、长度测量尺等(图1—2),除负压吸引装置外的上述其他器械均须采用灭菌法(高温高压或高压蒸汽)消毒。

其他活检针有Franklin—Vim-silverance针或Tru-cut针(图1—3)。

视操作者及其单位的经验而确定是否选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穿刺枪。

(2)超声波探头的选用及穿刺针固定器:

探头可选用矩阵式或扇形式,通常选用相匹配的穿刺针固定器,要求固定器能将进针途径调整至合适的角度,术前应对超声波探头及固定器进行消毒。

由于超声波的准确定位及深度测定,现在均无须采用探测针预定位。

(3)选用常规的皮肤消毒液,局麻药可选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

(4)术中所需的铺巾及敷料应打包高温高压消毒,注射器可选用一次性注射器,通常无须皮肤切口及皮肤缝合。

(5)穿刺针不得重复使用。

3.操作步骤

(1)体位:

受检患者取俯卧位,腹部肋缘下(相当于肾区位置)垫以5~l0cm高的棉枕以减少肾脏移动。

双上肢置于两侧,头偏向一侧。

嘱患者平静呼吸,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侧卧位。

(2)皮肤消毒:

通常采用1%聚维酮碘(碘伏)消毒至少2遍或以上,消毒范围包括上至肩胛下线,下至髂后上棘连线,两侧至腋后线,然后铺巾。

(3)穿刺点定位:

在肾活检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定位技术经历了体表标记经验定位、静脉肾盂造影X线定位、早期超声波术前定位及当今的实时超声波定位与引导,甚至可采用CT定位。

目前,最常用的是实时超声波定位和引导穿刺。

实时超声波引导肾活检对减少肾活检并发症和提高穿刺成功率至关重要。

最初应用超声波体表定位测定皮肤至肾包膜的距离,计算进针深度,然后移开超声波探头进针,这种定位方法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因为实际进针路径与提前超声波定位的路径可能不一致,因而增大了肾活检的风险,降低了肾活检成功率。

而在实时超声波引导下,操作者能观察到穿刺针的进入路径及深度,因而减少了风险,提高了成功率。

由于右肾位置较低,较易穿刺,故很多单位采用右侧肾活检。

探头位置通常置于患者平静呼气末状态下肾脏所在位置,力求避免胸廓肋骨的阻拦。

适当调整B超探头位置和方向,使肾脏下极轮廓显示清晰。

为提高穿刺成功率,超声波引导线(进针方向)与肾脏表面纵轴的垂直线成15~30。

的夹角,但角度不宜过大,否则进针时易滑过肾脏表面,导致取不到肾组织(俗称空穿刺)。

穿刺点应尽量靠近肾下极边缘,进针线一般选择肾下极与集合系统之间的外1/3,从而避开大血管(图1—4)。

个别肥胖患者,肾脏位置较高,只能做肋间穿刺,尽可能沿肋骨上缘进针。

(4)测定穿刺距离:

超声波固定架长度+皮肾距离(超声波测量)+15~20mm(穿刺时肾脏往下移动距离)+欲取肾组织长度15mm。

如:

超声波固定架长度=40mm,皮肾距离=50mm,肾脏下移距离=20mm,那么穿刺距离=120~125mm。

(5)局麻:

皮内局麻及沿进针途径做皮下局麻,通常将注射器造成负压的同时先进针,如无出血,边退出注射针边注射局麻药液。

(6)穿刺方法:

针芯完全插入针管内,经超声波穿刺针固定器的针槽及在实时B超引导下将穿刺针穿刺至肾包膜表面,取出针芯,置人针卡,连接负压。

当肾脏处于最佳穿刺位置时,嘱患者屏气,助手同步制造负压,操作者快速进针至预定深度,即刻快速拔出穿刺针,用负压注射器中的生理盐水推射出肾组织。

穿刺动作以手腕运动为主,幅度不易过大,过程应快捷。

(7)标本长度:

所取肾组织长度通常为10~15mm,标本过短所取的肾小球数不够,而标本过长则容易穿透肾脏,导致包膜下血肿和(或)肉眼血尿。

合格的取材应包括肾皮质和髓质。

通常要求1~2次取到足够的肾组织,个别患者因所取组织不够或空穿时可重复穿刺。

目前所用穿刺针较细,常穿两针以上。

(8)送检:

按各项病理检查的要求分割肾组织及处理,即刻送检。

通常行光镜、免疫病理和电镜检查。

光镜及电镜分别采用相应的固定液固定,免疫荧光检查将肾组织置于低温生理盐水内,特别要求者另外采用相应的固定液。

(9)伤口包扎:

肾穿刺术后敷料包扎伤口,敷以纱布,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在等待推车将患者送回病房前,用手(或手指)在肾活检进针的体表部位施压,自体肾活检者通常用手掌施压1~3min,而移植肾活检者术后均应采用手指或大鱼际部压迫穿刺点30min,这对于移植肾活检术后的护理来说特别重要。

2.将患者送回病房后小心平移至病床上,术后患者采取平卧状态,严格腰部制动4h(四肢可放松及缓慢小幅度活动,而严禁翻身及扭转腰部),如无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高危患者,自体肾活检术后卧床12h;移植肾活检术后也要求卧床12h。

3.早期(术后6h内)应常规检测血压、脉搏、尿色、皮肤颜色、出汗情况、腰腹部症状及体征。

4.出现血压下降或肉眼血尿时应反复查血常规及血细胞比容,腰腹部疼痛显著者应做B超,观察是否存在肾包膜下血肿。

5.避免或及时处理便秘、腹泻及剧烈咳嗽。

6.术后3周内禁止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并发症及其处理】

肾活检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肾出血,包括肉眼血尿及肾周血肿,严重者须行肾切除,甚至死亡。

防止出血性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术前详细的出凝血功能检查;此外,超声波是否能清晰地显示肾下极、合理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进针方向、肾脏体积大小、活检时的肾功能状态、术中及术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原发病的类型(如IgA肾病、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等常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其他常见的并发症有尿潴留、腰痛不适。

较少见的并发症有肾动静脉瘘、感染、误伤其他脏器器官。

1.血尿绝大多数患者术后都有镜下血尿,但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仅为2%~7%。

多数肉眼血尿发生在术后第1次排尿时,3~5次排尿后尿色逐渐转清,一般不超过2d。

少部分在术后3~12d还会发生肉眼血尿,这类出血可能与患者血栓脱落有关,常发生在发作性肉眼血尿型IgA肾病、临床中晚期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及血压控制不佳患者。

对于严重肉眼血尿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止血措施,包括持续静脉泵注入垂体后叶素、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巴曲酶(立止血)及静脉输注维生素K等,但不主张使用容易形成血凝块的凝血药物。

当患者血细胞比容下降超过6%以上或血红蛋白下降20g/L以上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必须静脉补充液体,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促使较多的尿液排出,以保持泌尿道的通畅,防止血凝块堵塞尿道。

如血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继续下降,则应及时输血、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介入栓塞以及外科手术以控制活动性大出血。

2.肾周血肿如肾出血未与肾盂肾盏相通常常形成肾周血肿。

肾周血肿在肾活检术后也较常见,但确切的发生率尚未统计,多为小血肿。

临床上常表现为肾活检3~5d后出现的低热、腰痛,经B超检查证实。

肾周小血肿卧床休息可自行吸收消散而无后遗症,较大的血肿可在3个月内吸收,严重的大血肿处理类似严重的肉眼血尿患者。

3.尿潴留 术后部分患者因为情绪紧张而出现尿潴留,以致需要协助排尿以及采用导尿措施排尿。

发生明显肉眼血尿,且尿中出现较多血凝块者,容易尿路梗阻导致严重的尿潴留。

后者应采取经皮膀胱穿刺导尿或三腔导尿管导尿及反复冲洗膀胱,直至患者肾出血停止。

4.动静脉瘘少数患者术后动静脉瘘,出现肾活检后无法解释的高血压,移植肾受者的活检部位通常可闻及血管性杂音。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或肾动脉造影可确诊,多数患者能在1~2年内自行缓解,严重者可在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时采用栓塞治疗。

5.肾周疼痛多为轻度钝痛,长时间、较剧烈的疼痛可能与血肿扩大和(或)尿路梗阻有关。

对于术后出现剧烈疼痛的患者,或不伴肾周痛而出现双下肢内侧疼痛或腹痛,且同时伴有大量出汗者,应严密观察血压及心率变化并及时测定血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浓度,确定有严重出血时应及时处理。

附肾组织标本处理

一、肾活检标本的初步处理

为了保证迅速、及时、合适的分切组织,技术员必须到肾活检现场,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

1.取一块纱布用生理盐水浸透,以拧不出水而又潮湿为宜。

纱布内放一块编好号的胶布(因胶布潮湿后不易写字),置人培养器皿内备用,每个肾穿刺患者,需分别准备一块这样的纱布。

纱布不能太湿,否则肾组织浸在水中容易造成组织自溶;也不能太干,以免组织干涸,影响抗原性。

两者均会影响染色效果。

2.用一个清洁的5ml标本瓶,加入光镜固定液3ml(FAA固定液:

甲醛溶液10ml,冰醋酸5ml,95%乙醇85ml混匀),盖塞紧后备用(以防乙醇挥发)。

3.用一个清洁的5ml标本瓶,加入冷电镜固定液3ml[2.5%戊二醛10ml,双蒸馏水40ml,混匀后再加pH为7.4的磷酸缓冲液(PBS)50ml,冰箱内保存],置冰箱内备用。

4.解剖显微镜一架,冰瓶一个。

眼科手术平镊一把,直尺一把,双面刀片一把,蜡板一块。

5.上述光镜固定液小瓶、电镜固定液小瓶及培养皿均应在肾穿刺术数小时前准备完毕,并将其置于冰箱内备用。

【取材判断】

经皮肾活检术所获取的肾组织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成分:

皮质组织、皮髓交界组织以及皮质一髓质一皮质组织。

穿刺取得肾组织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数次以除血迹。

1.迅速判断所取组织是否为肾组织,还是其他类型的组织,如肌肉组织、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等。

2.当确定为肾组织后,立即将组织置于蜡板上,迅速测量其长度(mm),并记录。

3.用解剖显微镜或放大镜进行观察,以区别皮质和髓质,并仔细观察标本是否有肾小球。

在解剖显微镜下,肾皮质色较淡,皮质区可见一些分布不规则,朦胧的红色小点,此即肾小球。

使用解剖显微镜可大大帮助区别组织,作出正确的判断。

但随着经验的积累,也可用肉眼判定。

4.要使肾活检诊断的可靠,所取标本的量是至关重要的。

如无肾小球或皮质部分少于1ml,要考虑再次穿刺,取得的组织要迅速分切后固定。

【标本分切】

用国产18号Menghini型穿刺针(针长15cm,内径1.4mm)取得的肾组织粗细适中,一次取得组织以1.5~2.Ocm为最佳。

组织取出后用小镊子将组织轻轻地夹到蜡板上,镜下观察,量出长度,用锐利的刀片将组织间隔切成1mm、2mm及4mm长的数段,分别供电子显微镜、免疫荧光、免疫酶标、光学显微镜检查用。

首先分取电镜标本,要求组织少而精,取皮质区lmm长度即可,要求肾小球至少1个;其次分配免疫病理检查所需组织,约2mm,要求肾小球至少3~5个;其余组织留作光镜检查用,要求肾小球至少10个。

【标本处理】

1.免疫荧光及免疫酶标将分切后的组织迅速放人事先冷藏的培养皿内的湿纱布中,置人冰瓶立即送至恒温冷冻切片机内(<一30℃)进行包埋、切片。

如果不能马上切片,标本必须立即保存于一40~一70~c低温冰箱内,以保持抗原活性,防止抗原移位或流失,但在低温冰箱内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d。

2.光镜将分切后的组织平放在蜡板上,勿使其扭曲,用小镊子蘸少许光镜固定液于组织表面,30s左右使组织稍稍硬直后,再将整条组织放人固定液内。

这样固定的组织平整、不易弯曲,便于切出完整的切片。

3.电镜将分切后的组织立即放人2.5%戊二醛固定液中,置于冰瓶内送至电镜室。

【注意事项】

1.观察和分切标本应在短时间内完成,并注意保持肾组织湿润,切勿使其干涸。

2.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组织时,光线不宜太强,否则组织容易干涸,肾小球也不易看清。

3.供免疫荧光检查用的肾组织应避免接触固定液,特别是含乙醇的固定液,以免影响冰冻切片检查结果。

电镜固定液和光镜固定液不得互相混入。

4.组织未经固定前,镊子夹取组织的动作要轻,勿牵扯组织,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组织细胞变形。

二、肾活检标本光镜检查的制备技术

【组织固定】

1.固定液的选择进行组织学检查,一般用4%甲醛(即10%福尔马林)溶液,但是肾活检标本常常需要进行多种特殊检查及染色,因此应选择一种能够适用于各种特殊染色的固定液。

升汞一苦味酸混合固定,不但可以进行常规染色和各种特殊染色,还可进行酶标抗体染色。

2.固定要求肾活检取得标本后,立即平铺在小蜡板上,迅速以锋利的刀片将组织按规定分配,并立即用固定液固定标本。

如用戊二醛固定,固定时间最好不超过2h;如为多聚甲醛固定,时间稍长无妨。

3.固定液配制

(1)升汞一福尔马林(用时将a、b液混合,摇匀)

a.饱和氯化汞4.5ml(1%NaCl)

b.甲醛0.5ml

(2)取2.5mlDb液,配方如下:

80%饱和苦味酸乙醇溶液25m1

纯乙醇220ml

甲醛120ml

蒸馏水50ml

组织取好后,先放人升汞一福尔马林液中10min左右,再将组织取出,放人Db液中固定。

【前期处理】

1.脱水处理

75%乙醇10min×2次

90%伊红乙醇10min

95%乙醇10min

优质无水乙醇10min×2次

2.透明用擦镜纸将组织包埋后,放人氯仿中10min×2次。

3.浸蜡

蜡缸工30min

蜡缸Ⅱ60min

4.包埋

5.切片

(1)普通切片:

厚度为1~2μm,烤片温度为60ºC,时间10min。

(2)银染切片:

厚度与普通切片相同,烤片温度需90ºC,时间为40min。

【苏木精一伊红染色(HE染色)】

HE染色是观察组织病变与否的最基本染色。

1.切片常规脱蜡入水。

2.苏木素染细胞核1~2min。

3.水洗后1%盐酸分化(过一下)。

4.流水冲洗,镜下观察细胞核已经染成蓝色,其余组织呈灰色。

5.放置伊红染液中20min左右。

6.如基底膜偏红可在75%乙醇缸中过一下。

7.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

苏木素染液配制:

将苏木素溶于乙醇,倾人明矾液中,混合后蒸沸,加入一氧化汞1.0g,用玻棒搅拌均匀,当溶液呈深紫色时,立即移人冷水中,促使冷却,静置过夜,过滤封闭保存,用前若加5%醋酸则染色更佳。

一般新鲜配制时染2~5min。

苏木素0.9g

氧化汞0.5~1.Og

纯乙醇10ml

HAC12~13mi

硫酸铝钾铵(钾明矾)20g

甘油10ml/100ml

蒸馏水200ml

伊红乙醇配制:

将伊红溶解后,用滴管滴人醋酸使呈糊状,加数升蒸馏水即可过滤,将滤出的沉渣在烤箱中烤干,溶于95%乙醇200ml中,即可用。

伊红(曙红Y)1.Og

蒸馏水10m1

【PAS染色】

过碘酸一席夫染色(PAS染色)将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管基底膜以及系膜基质染成紫红色。

1.切片常规脱蜡入水。

2.1%过碘酸氧化15min。

3.水洗后,过蒸馏水。

4.放置席夫试剂(Schiff试剂)染色5~10min。

5.流水冲洗10min以上(观察组织由淡红色转为玫瑰红色)。

6.苏木素淡染30s~2min。

7.水洗蓝化(必要时分化)。

8.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

席夫(Schiff)液配制:

将蒸馏水煮沸冷却至80℃,溶人碱性品红,冷却后过滤,至60ºC时加盐酸,25ºC时加偏重亚硫酸钠,黑暗中储放过夜,加入药用炭,摇lmin后过滤,4ºC暗色瓶中备用。

配方:

碱性品红1g、偏重亚硫酸钠2g、lmol/L(1N)盐酸20ml、药用炭2g、蒸馏水200ml。

【马森三色染色】

马森(Masson)三色染色将细胞核染成黑色,胞浆及胶原纤维染成蓝绿色,蛋白、免疫复合物染成橘红色。

1.切片常规脱蜡入水。

2.天青石蓝染细胞核10min,水洗蓝化。

3.1%醋酸水溶液lmin。

4.马森(Masson)红染液10min左右。

5.1%醋酸水溶液lmin。

6.O.5%亮绿,光镜下控制,使肾小球基底膜变绿。

7.快速脱水(甩片),透明封片。

马森(Masson)红染液配制:

变色酸2R(chicmolocps2R)0.6g

亮绿SF0.3g

蒸馏水100ml

磷钨酸0.8g

冰醋酸1.0ml

【PAM染色】

PAM染色将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管基底膜以及系膜基质染成黑色,而免疫复合物染成红色。

1.切片常规脱蜡入水。

2.脱汞:

30%含碘(3%)乙醇5min。

3.脱碘:

5%硫代硫酸钠5min。

4.蒸馏水冲洗7~8次。

5.六胺银染色,75ºC,30~45min。

6.蒸馏水冲洗。

7.3%硫代硫酸钠2~5min。

8.清水冲洗。

9.1%醋酸中过一下。

10.混合红1h。

11.1%醋酸水洗。

12.1%淡绿,光镜下控制。

13.快速脱水(甩片),透明封片。

六胺银液配制:

用时现配

预温蒸馏水23ml

5%硼砂4.5ml

4%硼酸O.2~0.4ml

15%六次甲基四胺6ml

10%硝酸银0.7~0.75ml

混合红液配制:

马森(Masson)红染液中加入少许1%酸性品红,比例需染片后定。

【MSB染色】

细胞核呈黑色;红细胞呈黄色;蛋白呈红色;结缔组织呈蓝色。

1.切片脱蜡入水。

2.用天青蓝染细胞核。

3.水冲洗。

4.分化核(试剂:

分化液中含0.25%盐酸,70%乙醇)。

5.水冲洗。

6.过95%乙醇,然后用0.5%马休黄染[O.5%马休黄(martiusyellow),95%乙醇,2%磷钨酸]2min。

7.蒸馏水洗,然后用1%丽春红6R(brilliantcrystalscarlet,1%丽春红6R,2.5%醋酸)染色10min。

8.用蒸馏水冲洗,再用1%磷钨酸做固定分化红色染料5min。

9.0.5%苯胺蓝(solubleblue,0.5%苯胺蓝,1%醋酸)染10min。

10.1%醋酸洗,吸干,纯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

【高锰酸钾一碱性刚果红染色】

细胞核蓝色,淀粉样物质呈淡红色。

1.切片脱蜡入水。

2.高锰酸钾一硫酸混合液(5%高锰酸钾,0.3%硫酸,用时现配,等量混合)处理3min,水洗。

3.5%草酸3min,水洗。

4.苏木素染核2min,水洗,蓝化。

5.碱性刚果红液(1%NaOH0.3ml,80%乙醇氯化钠刚果红饱和溶液30m1)中10~20min。

6.快速脱水,透明,封片。

注意:

切片厚度以4~6μm为好。

此种染色是在碱性刚果红染色(去掉第二和第三两个步骤)阳性基础上进行的,以此辨别蛋白的性质:

经高锰酸钾处理后依然阳性的切片为AL蛋白沉积;阴性的切片为AA蛋白沉积。

三、肾活检标本免疫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的制备技术

【免疫化学染色试剂】

1.pH7.4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用于稀释抗体,冲洗切片)

A液0.2mol/LNa2HP04:

Na2HP04·12H2035.82g/500ml蒸馏水

B液0.2mol/LNa2HP04:

Na2HP04·12H2015.6g/500ml蒸馏水

A液40.5ml,B液9.5ml,加8.8gNaCl,蒸馏水(DW)稀释至1000ml

2.pH7.20.15mol/LPBS缓冲液(洗液)

Na2HPOa·12H2096.695g

KH2P047.145g

NaCl10.625g

蒸馏水溶解至5000ml

3.pH7.60.05mol/LTris—HCl缓冲液

0.2mol/LTris:

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24.3g,加DW溶液至1000ml

O.1mol/LHCl:

浓HCl8.8ml加水至1000ml

0.1mol/LHCl389ml,加入O.2mol/LTril250ml,再加DW至1000ml

4.3.3’二氨基联苯胺(DAB)一H202显色液

3mgDAB加5mlpH7.6O.05mol/LTril—HCI缓冲液溶液,加8μ13%H202,充分混匀,临用前配制。

5.苏木素染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