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858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 期末调研考试.docx

语文版八上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成都市新都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

1.全卷分为A、B卷。

A卷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其余的答在试卷上。

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答卷时,请认真书写。

卷面整洁、工整的,可适当加分奖励。

4.亲爱的同学,走进考场,你就是考试的主人!

请你细心读题,冷静思索,认真答题,考出好成绩来!

卷类

A卷

A卷

总分

B卷

B卷

总分

总分人

题号

得分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dāng);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B.全桥结构匀称(chéng),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C.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zuò)

D.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xuān)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张皇失错气息奄奄转弯抹角消声匿迹

B.日薄西山在劫难逃五彩班斓啸聚山林

C.物竞天择世外桃园巧妙绝伦惟妙惟俏

D.微不足道长途跋涉风雪载途重峦叠嶂

3.试用天气预报的语言,介绍下面的天气,其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清晨,天上飘着片片白云;中午时分,天气突然阴暗下来;下午还时不时地下起蒙蒙的细雨,轻风拂面,使人略感凉意。

A.多云转阴,午后有间断小雨,风力1—2级。

B.云间阴,下午有雨,伴有短时微风1—2级。

C.阴有云,午后有轻风吹拂,细雨连绵,风力1—2级。

D.以阴为主,风雨交加,气温明显转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乃不知有汉(就是)

C.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

不能够。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

妻子、儿女。

C.阡陌交通交通:

交错相通。

D.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

更不必说。

6.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扣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第Ⅱ卷(其它类型题共82分)

得分

评卷人

三、(10分)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用课文原句填空。

(任选四句填写)(4分)

(1),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4),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5)大道之行也,。

(《礼记》)

(6)雾凇沆砀,,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9.根据下面的语境填空。

(任选一题)(2分)

⑴崔颢的《黄鹤楼》中饱含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陋室铭》中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得分

评卷人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10~14题。

(12分)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10.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2分)

物候学就是:

的科学。

1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分别采用了和的说明方法。

(2分)

1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第3自然段的内容(答不超过12个字)。

(2分)

13.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至少说出两个理由,多说一个加一分。

(3分)

                                            

                                            

14.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的生存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

但近年不断传出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的消息,这都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学了《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联系其它有关文章,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

(3分)

                                                                    

                                                                

                                                                     

     

得分

评卷人

五、作文(60分)

15.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1)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章要有真情实感;③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

文体不限,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2)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狼被两个猎人堵在了三叉路口,两个路口已经被猎人分别把守,还有一条是平坦的逃生之路。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狼有两个选择,或者从无人之路逃生,或者与猎人殊死搏斗。

结果,狼选择了后者而倒在血泊之中。

为什么会这样呢?

后来科学家找到了答案——在狼的思维中有这样一个经验判断:

越是平坦无阻的大路就越是危机重重,陷阱就在坦途的背后。

请你以“经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不可用话题作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0

400

500

600

700

800

B卷(共5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诗歌鉴赏(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2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分)

2.这首诗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赏析第二联好在何处。

(3分)

得分

评卷人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细柳营(节选)

上自劳军①,至霸上及棘门军②,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③,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④,持满⑤。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⑥: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⑦:

“吾欲入营劳军。

”亚夫乃传言:

“开壁门。

”壁门士请车骑曰⑧:

“将军约:

军中不得驰驱。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⑨。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⑩:

“介胄之士不拜⑾,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⑿,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

“嗟乎!

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释】①上:

指汉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公元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

②棘门:

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③细柳:

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④彀(gòu):

张满弓弩。

 弩(nǔ):

用机括发箭的弓。

⑤持满:

把弓弦拉足。

⑥军门都尉:

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

⑦节:

符节,皇帝给的凭证。

⑧壁门:

营门。

 车骑:

汉代将军的名号。

⑨按:

控制。

 辔(pèi):

马缰绳。

⑩揖:

拱手行礼。

⑾介:

铁甲。

《礼记·曲礼》:

“介者不拜。

”胄(zhòu):

头盔,古代作战时戴的帽子。

⑿式车:

“式”通“轼”,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轼)上,表示敬意。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军士吏被甲被:

同“披”

B.天子且至且:

将要

C.将军约约:

邀请

D.按辔徐行徐:

缓慢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营劳军。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5.选文表现了周亚夫的什么品质?

(4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1)读名著,让你开阔眼界,提高你对生活的认识;读名著,又让你认识了很多人物,提高你辨析事物的能力。

请从下面提供的名著人物中选择其一,概括叙述与他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并根据你所写的这一情节,概括出人物相应的性格特点。

(4分)

祥子保尔孙悟空关羽鲁滨孙

所选人物:

       

故事情节:

 

性格特点:

(2)根据下面的情节写出人物姓名及其性格特点。

(4分)

他的武器是两只板斧,听说殷天锡强势占柴进宅舍,使怒不可遏。

要叫他吃板斧。

他干净利落,只用拳头就结束了恶霸性命。

后来听说朝廷要招安,他便踢桌子,大叫:

“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

”……将朝廷的圣旨撕了个粉碎。

这一情节写的人物是,从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

(18分)

父亲不写信

⑴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

“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

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⑵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

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一片空白。

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

“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冷冰冰的汉字。

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

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

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

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⑶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

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

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⑷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

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

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一沓钱:

“你去复读吧。

”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

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

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⑸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

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

“兰州,到底远了点。

”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⑹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

“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

”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⑺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

”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

夜里,父亲说:

“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

”我应着。

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

“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⑻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

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⑼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

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

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

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

“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

”蓦地,我心头一震!

⑽妹妹来信说:

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

“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

”他说:

“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⑾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

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7.读第②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

(4分)

①        

②        

③         

8.第⑤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9.第⑧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

“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得来的?

(至少写出两件)(6分)

含义是:

      

具体事例:

①     

②     

10.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

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

(4分)  

答:

①       

②        

得分

评卷人

四、语言运用(12分)

11.温家宝总理在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支出情况。

下面表格反映的是部分资金的支出情况,阅读后回答问题(4分)

项目

2005年

2006年

增长率

粮食直补资金

116亿元

132亿元

13.8%

良种补贴资金

28.5亿元

38.7亿元

35.8%

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

0.7亿元

3亿元

328.6%

 

(1)从表格中得出的结论是:

(2分)

(2)根据得出的结论,谈谈你的感受。

(2分)

12.学校文学社团“新荷文学社”决定举办一场“读名著谈感受”研讨会。

作为“新荷文学社”的一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4分)

(1)请你设计一条体现研讨会主题的宣传标语(口号)。

(2分)

答:

 

(2)在平时阅读中,哪个人物形象是你最喜欢的?

请说明理由。

(2分)

例:

保尔——实现生命的价值,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答:

13.“生命如四季”,请用简要的语言,仿照“春天,少年时期,耕耘人生”的句式,概括出人生阶段的生命特点。

(4分)

夏天,

秋天,中年时期,收获人生;

冬天,

温馨提示:

全卷做完后,请认真检查,考出水平,考出风格!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A卷(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B2.D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