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965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5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docx

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解析卷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压轴题汇编(江苏专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8•南京)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解:

A、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B、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随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多少,溶液分别显酸性、显中性、显碱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A。

 

2.(2018•无锡)化学革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学科的变革。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两个实验中,曲颈甑内汞的表面都变为黑色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该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解:

A.波义耳的实验中装置不是密封的,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在加热的条件下,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色氧化汞粉末,故错误;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汞加热后生成氧化汞,质量增加,生成了新物质,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D.在加热的过程中,金属汞与装置内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固体,随着氧气的消耗,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当氧气被完全消耗后,液面不再上升,故正确。

故选:

D。

 

3.(2018•南京)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a=56%B.b=6%C.c=17%D.d=8%

解: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4%,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6%,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8%:

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甲的质量分数应减少14%,则a=70%﹣14%=56%,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b=8%,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生成的丙和参加反应乙质量比为34%:

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丙的质量分数应增加17%,则c=6%+17%=23%,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d=1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4.(2018•无锡)总结、归纳知识,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下列知识归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健康

①用醋酸除铁锈痕迹

②用汽油清洗手上的油渍

③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①人体缺铁会导致骨质疏松

②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③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资源

①烹调时用工业用盐代替食盐

②鉴别化学药品时可以尝味道

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①有计划、合理地开采各种矿产资源

②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③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

A.AB.BC.CD.D

解:

A、①铁锈能与酸反应,故用醋酸除铁锈痕迹,正确;②汽油能溶解油污,故用汽油清洗手上的油渍,正确;③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用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正确;

B、①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错误;②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正确;③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错误;

C、①工业用盐含有亚硝酸钠,不能再烹调时用工业用盐代替食盐,错误;②鉴别化学药品时不可以尝味道,错误;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正确;

D、①有计划、合理地开采各种矿产资源,能保护矿产资源,正确;②淡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③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正确;

故选:

A。

 

5.(2018•苏州)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u

CuSO4

Cu(OH)2

B.S

SO2

H2SO4

C.Fe

FeCl3

AgCl

D.C

CO2

CaCO3

解:

A、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不能一步反应生成硫酸,故选项错误。

C、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不能生成氯化亚铁,故选项错误。

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6.(2018•无锡)已知: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部分性质,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

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

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D.实验中可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

解:

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不能插入浓硫酸中,这是因为鼓气的目的是为了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全部导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通过上下移动粗铜丝能使铜和浓硫酸随时接触或分离,从而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铜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从而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中,二氧化硫能和紫色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因此可观察到脱脂棉团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7.(2018•苏州)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2H4B.CH4OC.CH4D.C2H4O

解:

因为“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同时生成4.4gCO2和3.6gH2O,该有机物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1.2g;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3.6g×

=0.4g;则其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3.2g﹣1.2g﹣0.4g=1.6g。

则该有机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1:

4:

1,分析各选项可知,B符合题意。

故选:

B。

 

8.(2018•无锡)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在高温或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已知:

A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常温下,C、D、F为气体,B、G为固体单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G中共有4种氧化物

B.反应①中,B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

C.反应①~④中只有2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E中含有氧元素,且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定为20%

解:

A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故A是水;水与单质B混合反应生成常温下为气体的CD,故B是碳,生成的CD为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C能与E反应生成水和固体G,故可能是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故E是金属氧化物;D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E反应生成G和气体F,故F是二氧化碳,E可能是氧化铜,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A、A是水,B是碳,C是氢气,D是一氧化碳,E是金属氧化物,F是二氧化碳,G是金属,共四种氧化物,正确;

B、反应①中,碳与氧结合,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正确;

C、反应①是置换反应,反应②是置换反应,反应③不是置换反应,反应④是化合反应,故只有2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D、E中含有氧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一定为20%,比如氧化铁,错误;

故选:

D。

 

9.(2018•连云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

甲>乙

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解:

A、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

甲<乙,甲>乙错误,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正确,因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丙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正确,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30g,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10.(2018•淮安)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混合气体中

B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混有的氯化钠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

比较相同条件下肥皂水和稀氨水的碱性强弱

分别用玻璃棒董取试样,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A.AB.BC.CD.D

解:

A、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带火星的木条是不会复燃的,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比较相同条件下肥皂水和稀氨水的碱性强弱,即测定酸碱度;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使用pH试纸,分别用玻璃棒董取试样,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可以比较相同条件下肥皂水和稀氨水的碱性强弱,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D、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硫酸有剩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C。

 

11.(2018•连云港)甲、乙、丙、X、Y、Z六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中箭头所示的转化。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  )

选项

X

A

O2

H2O

B

CO2

CaCO3

C

Fe

Fe3O4

D

NaOH

NaNO3

A.AB.BC.CD.D

解:

A、若甲是氧气,则乙可以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X是水,则Y是氢氧化钙,Z是碳酸钙,可以一步反应实现,正确;

B、若甲是二氧化碳,则乙可以是氧气,丙是一氧化碳,X是碳酸钙,Y是氧化钙,Z是氢氧化钙,可以一步反应实现,正确;

C、若甲是铁,则乙可以是硫酸亚铁,丙可以是氯化亚铁,X是四氧化三铁,Y可以是水,Z是氧气,可以一步反应实现,正确;

D、若甲是氢氧化钠,X是硝酸钠,硝酸钠不能转化生成氢氧化钠,错误;

故选:

D。

 

12.(2018•盐城)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选用的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方案

A

H2

H2O(气)

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B

KCl

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CuO

C

在氧气流中加热

D

NaOH溶液

Ca(OH)2

加入过量K2CO3溶液、过滤

A.AB.BC.CD.D

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在氧气中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H)2与过量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钾(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D。

 

13.(2018•扬州)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A.反应物中没有单质B.图中共表示了9种物质

C.反应后元素种类增多D.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

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中有一种单质,故A说法错误;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图中共表示了4种物质,故B说法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反应后元素种类也没有变化,故C说法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原子个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

D。

 

14.(2018•盐城)有一包金属粉末,可能由Mg、Zn、Fe、Al、Ag等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取该样品2.4g,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0.2gH2和无色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品中一定只含有Mg

B.样品中一定不含有Ag,可能含有Fe

C.无色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12g

D.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解:

A、2.4g镁和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2.4g铝和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0.2g,因此样品中可以不含有镁,如果含有铝和锌,也可能得到0.2g氢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样品中可以含有银,例如一定质量的银和一定质量的铝混合可以得到0.2g氢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生成0.2g氢气,说明参加反应的硫酸根质量是9.6g,则无色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

9.6g+2.4g=12g,该选项说法正确;

D、反应生成0.2g氢气,说明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是9.8g,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15.(2018•扬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B.测定溶液的pH时,需预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

C.比较铁、铜的活动性强弱,可分别将这两种金属投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D.若厨房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脱排油烟机进行排气

解:

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别将这两种金属投入稀盐酸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泡,铜不能,可比较铁、铜的活动性强弱,故选项说法正确。

D、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打开脱排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16.(2018•宿迁)下列选项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象不相符的是(  )

选项

X

Y

A.向一定量饱和食盐水中加水

水的质量

溶质质量

B.向一定量锌粒中加稀硫酸

稀硫酸质量

氢气质量

C.向一定量CuCl2溶液中加NaOH溶液

NaOH溶液质量

沉淀质量

D.向一定量水中加KNO3晶体

KNO3晶体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A.AB.BC.CD.D

解:

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向一定量饱和食盐水中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相关量的变化与图象不相符。

B、向一定量锌粒中加稀硫酸,有氢气生成,至完全反应,氢气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相关量的变化与图象相符。

C、向一定量CuCl2溶液中加NaOH溶液,氯化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至完全反应,沉淀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相关量的变化与图象相符。

D、向一定量水中加KNO3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至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相关量的变化与图象相符。

故选:

A。

 

二.实验探究题(共12小题)

17.(2018•南京)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l)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6HCl═2AlCl3+3H2↑ 。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 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 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钾、钙、钠除外) 。

【提出问题】

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

物质

钠与水

铝与水

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I)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

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12O3 。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 用砂纸打磨 。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图2),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

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HgCl2═2AlCl3+3Hg 。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 上升 (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

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2Al+6H2O=2Al(OH)3↓+3H2↑ 。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 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

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 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

解:

【实验回顾】

(l)①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6HCl═2AlCl3+3H2↑。

故填:

2Al+6HCl═2AlCl3+3H2↑。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故填:

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

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钾、钙、钠除外)。

故填:

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钾、钙、钠除外)。

【交流与讨论】

(1)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12O3。

故填:

4Al+3O2═2A12O3。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时,可以用砂纸打磨。

故填:

用砂纸打磨。

【实验探究】

(1)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HgCl2═2AlCl3+3Hg。

故填:

2Al+3HgCl2═2AlCl3+3Hg。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故填:

上升。

【实验结论】

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6H2O=2Al(OH)3↓+3H2↑。

故填:

2Al+6H2O=2Al(OH)3↓+3H2↑。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

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故填:

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18.(2018•无锡)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试管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D(或AE)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用E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b (填“a”或“b”)端通入。

(4)小强和小明两位同学对黄色的FeCl3溶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①FeCl3能与Cu、Fe、Al等金属反应生成FeCl2,如:

2FeCl3+Cu=2FeCl2+CuCl2;

②FeCl3溶液能使无色的苯酚溶液变成紫色

【提出问题】①FeCl3溶液与金属铝反应有哪些现象?

②FeCl3溶液中的哪种粒子使苯酚溶液变成紫色

【实验探究】取适量FeCl3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思考与交流】

①实验前,铝箔表面需要进行打磨处理,其目的是 除去表面的氧化铝薄膜 。

②FeCl3溶液的pH < 7(填“>”、“<”或“=”)

③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FeCl3+Al=3FeCl2+AlCl3 。

④D中无色溶液的溶质是 AlCl3 (填化学式)。

⑤经分析,小强同学认为是Fe3+使苯酚溶液变成紫色,但小明同学认为若要得出此结论还需补做如下实验:

在苯酚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溶液是否变成紫色。

小明的理由是 排除Cl﹣使使苯酚溶液变色的可能 。

(1)图①中的仪器是试管。

故填:

试管。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固体加热型,收集装置可以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