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6737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综合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昭示:

明白地表示。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一句是

A.在这部新作品里,他对几个人物的描摹和刻画真是有声有色,细致入微,使读者产生了具体、真切的印象和感受。

B.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找个窝,再做选择”的权宜之计,这种做法是我国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

C.长久以来人事部门的管理观念是“因人成事”,其核心思想是要让人与事搭配,看重的是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职位。

D.兽首买家蔡铭超拒付拍卖款的消息如石破天惊,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们唇枪舌剑,讨论激烈。

4.BA.有声有色: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这里可用“绘声绘色”(指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B.“权宜之计”:

为应付某种需要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

C.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与句意不符。

D.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用于媒体的消息惊人,属误用。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政府将医疗体制改革委托给了包括国内著名高校、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6个机构,每个机构将各自为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提出一套方案。

B.能否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过的土地调控政策实现其积极作用的关键。

C.中国证监会所属的应急处理中心监测互联网,在某证券网站提供的多款证券交易软件的安装程序中捆绑了木马程序,这对网上金融交易危害极大。

D.认真学习口腔保健知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不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是我们获得口腔健康的有力保证。

5.D.A把“改革”委托,搭配不当B.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C.缺谓语,“在某证券网站……”前须补“发现”一类的动词谓语。

二.(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又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屈原列传》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徒:

徒弟。

B.皆好辞而又以赋见称辞:

文辞,这里指文学。

C.竟为秦所灭。

竟:

竟然。

D.其后楚日以削削:

减少。

6.B(A项中“徒”应为“这些人”。

C“竟”应是“终于”。

D“减少”不准确,应为“缩小”或“削弱”)

7.找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然皆祖屈原从容辞令。

B.其后楚日以削。

C.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7.B(“日”是名词做状语,“一天天地”。

其它三项都是名词活用做动词。

“祖”活用为“学习、继承”;

“王”活用为“称王”“做大王”;

“白衣冠”活用为“穿着白色衣冠”。

8.“……祖屈原从容辞令”一句中“从容”属古今词义不同的语言现象,找出下列句中与“从容”现象不相同的一句。

()

A.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今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D.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8.D(D句中“往来”是偏义复合词,意偏在“往”。

A中的“颜色”为“脸色”,“形容”为“形体、容貌”的意思。

B中“非常”意为“不平常的事。

”C中的“明日”即“第二天”“旦日的后一天”。

9.“见”有不同的义项,下列句中表被动的一项是:

A.君既若见录。

B.世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C.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D.慧星见于东方。

9.BA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B表被动;

C看见;

D通“现”。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5题。

王烈英名著于海内。

道成德立,乡党归仁。

其诱人也,皆不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

盗者曰:

“我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

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

”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

或问:

“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

”烈曰:

“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

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

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

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

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行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

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

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

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

老父揽其袂,问曰:

“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

”乃语之而去。

老父以告烈,烈曰:

“世有仁人,吾未之见。

”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

烈叹曰:

“韶乐九成,虞宾以和,人能有感,乃至于斯也!

”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10.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邂逅迷惑邂逅:

偶然,一时

B.遂使人推之推:

访求

C.人能有感感:

感想

D.其诱人也诱:

诱导

10.C(感:

感化,被感化)

11.比较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②乃语之而去

③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④人能有感,乃至于斯也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D.①②③④句意义全不相同

11.D(

(1)表转折,

(2)于是,就(3)是,表判断(4)才)

1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成德立,乡党归仁乡党:

同乡人

B.知耻恶,则善心将生耻恶:

羞耻与罪过

C.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购募:

招求失主(来领取)

D.间年之中间年:

隔年

12.B(耻恶:

以恶为耻,不是并列结构)

以下13、14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3.①是知耻恶②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A.①他知道什么是羞耻和罪恶。

②就派国内的人都学习他,各条街道都发生了奇异的变化。

B.①他懂得什么是应该羞耻和厌恶的。

②于是让地方上的人表彰那个人居住的村子而使人觉得不同一般。

C.①这是懂得作坏事是可耻的表现。

D.①他明白了以作恶为可耻的道理。

②就让国都里的人表彰他居住的街道而使人觉得不一般。

13.C

14.韶乐九成,虞宾以和,人能有感,乃至于斯也!

()

A.韶乐经多次演奏,舜帝的客人都能和着唱起来了,人能受到感化,才达到这个地步啊!

B.韶乐好不容易才创制,还担心客人难以唱和,要感化一个人,也跟这一样啊!

C.韶乐经多次演奏,虞舜的客人都能和唱,要想坏人受到感化,就要这样啊!

D.韶乐很不容易演奏,常担心人们难以唱和,让坏人受到感化,就跟这个道理一样啊!

14.A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烈劝诱人从善,从不管那人性格脾气怎么样,他只靠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诲人。

B.王烈给盗牛者赠布,是因为他认为盗牛者能悔恨自己的过错,懂得以恶为耻,这样的人将要产生善心,于是给他布劝他作好事。

C.“代担人”拾到老父之剑后,先是想放下剑离开,但担心别人拾去后,失剑人会永远失去宝剑,想捡回去再求失主,又怕出差错,于是就一直守在那里,直到失主出现。

D.盗牛者做了坏事怕让王烈知道,老父发现有人做了善事又急着要告诉王烈,这都说明王烈的英名和道德修养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人们都非常推崇他。

15.A(“不因其性气”是不靠发脾气训人,“其”代王烈)

 

第II卷(55分)

三.(本大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8分)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

“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

“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

”上曰:

“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16.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4分)

17.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16.顺德果真能够有益于国家的话,我可以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

17.还是念及他有功于国,没有降罪于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0分)

蝶恋花·

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

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①。

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

语出《楚辞·

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

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8.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

(3分)

19.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

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20.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

为什么?

18.堕花;

老柳;

开过花的樱桃

19.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

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

20.“点”或“破”(2分);

突出了青山的高峻(2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21.

(1)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荀子•劝学))

(4)悦亲戚之情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21.

(1)淮水东边旧时月

(2)暮霭沉沉楚天阔

(3)虽有槁暴

(4)乐琴书以消忧

(5)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四.(本大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

李汉荣

太阳一灭,灯就陆续亮了。

灯山,灯河,灯海。

夜色还未来得及降临就被灯拒绝了。

现代已经没有了夜晚。

在村庄与村庄、城市与城市之间,还保留着一些夜的片断。

蛐蛐哼着宁静的古曲,溪流唱着险些失传的民间小调,有些伤感,但情调很美很动人。

庄稼和野草恭敬地接受露珠的加冕。

土地像一个沉静的诗人,默默地酝酿着心中的墒情。

一条小路泛着淡淡的白光,回味着白昼馈赠的灰尘和足音,像一条文静的白蛇,似在冬眠,又像在夜色里缓缓蠕动。

——许多天籁藏在这夜的片断里。

有几人还懂得领略呢?

我就住在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

夜来了,稀稀落落的灯火结成松散的联盟,阻止着夜的到来。

灯似乎赢了,夜色被切成碎片。

人造的白昼眨着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眼神。

不真实的夜,很像一个中性的人,辨不出它的形体、性格和神韵。

现代的夜晚是没有性别的。

忽然停电了。

夜色突破了人的脆弱的防线,终于完全地、大规模地降临。

色彩撩人的电视停了,歌星们刚才还大张着的嘴唱那海枯石烂的爱恋,还有半支歌尚没有来得及倒出喉咙,就大张着嘴消失在黑漆漆的屏幕深处。

磁带不转了,“梦中的婚礼”骤然收场。

舞场一片混乱,许多脚踩着许多脚,许多手从别人的肩上掉下来,不约而同地摸到了同一个肩膀——夜的肩膀……

踏着夜色,我走出户外。

我听见狗叫的声音。

我听见小孩子捉迷藏的声音。

我听见大人们呼喊自己孩子的声音。

我听见隔壁那个爱音乐的小伙子拉小提琴的声音。

我听见那片不大的竹林里鸟儿们叽叽咕咕的声音——它们是在说梦话吧?

电不吵了,机械不闹了,商业不喧嚣了。

我听见了大自然的呼吸,我听见了无所不在的生命那亲切而动人的语言。

我一下子回到了自然母亲的怀抱,和植物们动物们昆虫们分享着母亲的博大慈祥。

我的兄弟姐妹是这样众多,这样令人怜爱:

石头哥哥坐在路边冥想着远古的往事;

松树弟弟在年轮里写着成长的日记,述说着对土地和阳光的感恩;

小河,我爱说爱唱的姐姐,把一路的坎坷都唱成了风景和传说;

我的喜鹊妹妹哪里去了?

现在,你是不是在高高的白杨树上那孤独的小屋里,忧伤地望着天空出神?

抬起头来,我看见了北斗,看见了那被无数代仰望的目光打磨得静穆而苍凉的北方最高的天空!

我看见了李白碰过杯的月亮,我看见了在李商隐那情天爱悔里奔流不息的滔滔银河,我看见了苏东坡那夜看见宝石般忧郁而高华的星座,被屈原反复叩问的星空——伟大而迷茫的星空,我也看见了!

世世代代的星空都是我头顶这个星空吗?

那么此刻,我是回到了三千年前的夜晚、七千年前的夜晚,是回到更古早更古早的夜晚了!

夜不再浅薄,夜很深,深得就像母亲的梦境,深得就像时间,深得就像上帝的眼睛,无限悲悯的眸子里含着天上人间的泪水。

而刚才,那人造的白昼使我看不见真正的夜晚,看不见至大至高的永恒的星空。

我和许多人都把那些闪着媚眼的霓虹灯当作夜晚的星座了。

用它们那涂着颜料的目光判断夜的方向,是多么可笑啊。

我踏着夜色在小路上走着。

我看见前面的墓地闪着磷火,那是谁在冥冥中以前世的热情与我交换眼神?

我于是想到了“死”这个大问题。

若干年后的夜晚,谁从我的墓地前走过?

会受到我的惊吓吗?

对不起,我提前向你道歉,你放心赶路吧,我是个善良的人。

春游的孩子们会在我的坟头采折迎春花吗?

当你们挥动着金黄的花束,会不会想到:

若干年前,有一个爱在夜晚散步和冥思的人,曾经深深地祝福过他们?

电还没有来。

电线杆像一群无所事事的闲人,扯着长长的线丈量夜晚。

我在小路上走着。

我猜想,今夜,有许多人会变成诗人、智者和哲学家。

此刻,宇宙是一位穿着黑袍的神秘父亲,我们是他多梦的孩子……

(选自《名家散文》,南方出版社,有删节)

22.请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概括说明本文的行文思路。

23.第二节文字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这一节文字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6分)

24.“今夜,有许多人会变成诗人、智者和哲学家。

”这句话在文中有何深刻含意?

25.作者认为“现代文明”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持这种看法的理由。

22.①文章首先写“不真实的夜”失去了应有的特质和美感(从灯光写起,灯光将夜色“切成碎片”,夜变得“不真实”);

②其次,写停电后“真正的夜”的博大、深沉(停电后,作者首先想像人们生活的停滞和混乱,接着写自己踏入夜色所闻、所见、所思)。

(每点2分,共4分)

23.⑴(2分)第二节运用了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夜的片断”里的“天籁”,以有声衬无声,突出了夜的静美。

(修辞1分,效果1分)

⑵(4分)①表达了作者因无人领略“天籁”而生的惋惜之情;

②与下文“人造白昼”中的喧嚣形成对比;

③用“夜的片断”里的“天籁”,为下文写“真正的夜”作张本(作铺垫)。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4.(6分)⑴真正的夜会使人真切地融入自然,领略自然的美感和诗意;

⑵真正的夜会让人思考探寻精神依托和人生方向,变得清醒而明智;

⑶真正的夜会让人深刻地反观自我,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⑷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的夜”(自然)的赞美之情及深刻体悟。

(前三点每点2分,第四点1分)

25.(4分)⑴就整体而言,“现代文明”与“自然”是对立的。

“现代文明”“吵闹”“喧嚣”,使人远离生命的本真境界;

“自然”“亲切而动人”,使人感悟并洞悉生命的真实内蕴。

(答案合理即可)(2分)

⑵①现代文明破坏了自然的“真实”与和谐;

②现代文明使人们变得浮躁,远离自然而不亲近自然;

③现代文明使人们变得肤浅,感受不到自然的博大、永恒与深刻。

(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五.(本大题共9分)

26.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5分)

词语

辞书甲

辞书乙

肉细腻鲜美。

一些体薄而高且略呈卵圆形的银白色鱼类的统称。

肉味鲜美。

海产贝类,常见于潮间带的泥沙中。

鳍可制成鱼翅,是珍贵的食品;

肝可制鱼肝油;

皮可制革。

属于软骨鱼类,身上没有鱼鳔,调节浮沉主要靠它很大的肝脏。

⑴甲、乙两本辞书对同一词条的释义各有侧重:

辞书甲重在说明(10字以内)(1分)

辞书乙重在说明(10字以内)(1分)

⑵比较两种辞书的释义,可以断言辞书甲的编撰者的思想中缺少了点什么。

请对辞书甲的编撰者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3分)

27.以下是10月22日央视新闻频道的一段播音实录,阅读后回答问题。

播音员:

今天上午,全运会组委会在济南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内蒙古女子射击运动员栗杰在18日实施的赛内兴奋剂检查中,检测结果呈阳性。

这已经是第二例了!

我们不想多做评论。

唉!

  从语境看,你认为“唉!

”中可能包含哪些丰富的意思?

请用排比句表述。

26.(5分)⑴实用价值;

(1分)生态特征。

(1分)⑵要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动物)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动物)的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的理念(3分,意思对即可)。

27.示例:

为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行为而惋惜,为全运会上再次发生兴奋剂事件而无奈,为体育的纯洁性被玷污而愤怒(共4分,排比修辞1分,“惋惜”“无奈”“愤怒”每点1分,不限于这三个词语,合理均可)。

六.附加题(50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附一:

【考点解析】

作文题目要仔细思考的,尤其感觉最后一句话,其实也就是说他的作品独一无二,“不可无一”=“双重否定”=“独一不可有二”=“无二”,所以说主题还是创新结合政治中提到的扬弃的概念,取百家之长,成一派风格。

所以作文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

要创新,更要有创新的基础,没有临摹众家,没有画竹技巧,何来板桥体。

要给空谈创新的人以警示。

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个作文题太难了,难就难在学生没有创新的意识,更没有创新的经历。

其实,这个题目中心意思:

做任何事情,不仅需要专业的基础,更要有自己的创新。

【优秀习作】

贵在独创

我从小喜欢集邮。

我看见邮票,就从信封上剪下来,贴到我的集邮本上。

据说,像我这样的中国的集邮迷,已经多达三亿。

在众多的集邮爱好者之中,北京的刘超是特殊的一位。

他不是泛泛的收藏邮票,而是把目光投向邮票上的帽子。

比如,“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中李时珍戴的帽子;

“八一”纪念邮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军帽子;

关汉卿纪念邮票上关汉卿的帽子;

“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归国”纪念邮票上志愿军战士的帽子;

杜甫纪念邮票上杜甫的帽子;

儿童特种邮票那12个孩子戴着12种不同式样的帽子……他专门收藏这些跟帽子有关的邮票,接着他去查阅资料,去请教历史学家、戏剧家、文学家,深入研究帽子,透过邮票这小小的窗口,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帽子的演变史!

他举办了《新中国邮票上的帽子》专题邮展,引起参观者莫大的兴趣。

我所感兴趣的不在于这邮展本身,而在于刘超独创的视角:

他展出的邮票,都是普普通通的邮票,然而独具慧眼的他吹响了“帽子”邮票的“集结号”,产生了平中出奇、凡中显异的效果,成为三亿集邮爱好者中惟一的“帽子邮票专家”。

他异彩耀人,一举荣获“中华全国邮票展览”银质奖!

刘超出奇制胜,给了收藏迷们以深刻的启示,不要忙忙碌碌于收与藏,还要善于思索,善于创新,善于想出不同于众的新点子。

从刘超的“帽子”邮票,我联想起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中国,会拉小提琴的人不计其数,会哼越剧的人也数不胜数,然而青年作曲家何占豪把越剧跟小提琴结合起来,创一代之新,一炮打响,一举成功。

当时,何占豪还只是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的一名学生,还未学过作曲。

他从小在浙江一个越剧团中长大,熟悉越剧。

他的思想上没有什么框框,大胆把越剧与小提琴结合起来,与同学陈钢一起写出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当时,这在一般的作曲家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然而,《梁祝》之所以会蜚声中外乐坛,就在于它一新耳目,别具风格。

何占豪说:

“我的创作,大的风格必须是中国的,小的风格必须是我何占豪个人的。

”这句话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独创精神。

其实,就京剧来说,“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他们各自成为一大流派,成功的缘由同样是“独创”两个字。

在众多的画家中,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牛,也是由于富有独创精神,自成一家,各树一帜。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莫过于踩着别人的脚印走。

这种因循守旧的人,就像老是围着碾子打转转一样,永远不能走别人所没有走过的路,创造别人所没有创造的东西。

正因为这样,作为作家,我一直把这样的格言奉为创作原则:

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我要努力写出“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作品。

只有敢于创一代之新,才能跨入成功之门。

哦,独创可贵,贵在创新!

附二:

古典文学在高考作文中的作用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的小说,群星璀璨,光彩照人。

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和人们的精神家园,其经典篇章和名句不但频频出现在当今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中,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古典文学的光芒更是俯拾皆是,熠熠生辉。

总体来看,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对古典文学的运用可以有四种方式。

  一、借用古诗文为文章增色添彩

  古诗文或清新秀丽、典范文雅,或富含哲理、意蕴丰厚。

写作中或明引,或暗用,既有助于丰富文章内容,表现自己的观点,又可使文章诗意盎然,文采飞扬。

而对于考场作文,则能很好地展示考生的文化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阅卷老师自然会给予好评,请看下面的一段文字:

  推云路,隐霞土,越东海,我归来了,看着那春风十里、烟花三月的家乡终于悟出:

人生的意义在于珍惜有花相伴的日子,“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在于珍惜生命中如花绽放的每一天,“生如夏花之绚烂”。

待到“花谢花飞飞满天”,果真有后生痴问:

梦里花落知多少?

便可以拈花,作微笑状了。

(2008年优秀作文《写给昨天的“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