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6869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图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经济化发达落后

充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

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

(1)地形崎岖

(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青藏高寒区:

(1)地形崎岖

(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

、三大自然区各自包括的主要地形单元

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例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

据此回答

(1)~

(2)题。

(1)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A区域面积依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小B地势逐级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人类活动逐渐加强,自然条越越好D土壤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生物种类越越少

(2)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好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

三、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南北差异:

秦岭—淮河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北纬32至34度)

①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②1月平均气温0摄氏度等温线穿过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穿过④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限(温度带划分

⑤湿润区域半湿润的分界线

2、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

地形地貌单元气候植被土壤水

北方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具有平原广布而三面环的马蹄形结构东北平原,三面环,其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温带季风气候:

冬长夏短、冬季寒冷湿润主要为针阔叶混交林黑土河流结冰期长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大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势自西向东降低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温带季风气候以落叶阔叶林为主黄土和棕壤结冰期短

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或1月0℃等温线、800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以地、丘陵和盆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夏季炎热多雨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红壤无结冰期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多低、丘陵华南沿海低丘陵热带季风气候:

长夏无冬、水汽充沛热带季雨林砖红壤无结冰期

例2: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造成该界线

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差异

纬度位置差异D地阻挡作用

例3:

有关右图中我国四个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B乙地年平均降水量为400

丙地降水比乙地多,夏季气温高D丁地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因素比较项目地区差异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水田为主

农作物小麦、棉花、杂粮水稻、茶叶、蚕丝

水果苹果、梨、桃、杏、楂等温带水果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居民建筑平顶屋,节省建筑材料,兼做晾晒农作物的场地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和通达性以铁路干线和公路交通为主,通达性好以铁路干线和公路交通为主,兼有内河运输,通达性好

化景观和化行为以面食为主以米食为主

说话直率说话婉转

方言较少方言复杂

资区位工业类型以重工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

四、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

自然条、自然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东部经济地带(12)中部经济地带(9)西部经济地带(10)

省区辽宁、河北、北京、天津

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x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x藏

地理区位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复杂,交通不便

面积比重(%)16277

人口比重(%)43134422

经济水平高→低

发展速度快→慢

特征①能、矿产缺乏

②对外贸易,海洋开发,新兴产业基地①能、矿产丰富

②能、原材料生产基地,商品粮、农业产品基地①能、矿产丰富

②能基地

③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例4:

(2011&

#8226;

湛江高二检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据此回答问题。

(1)中西部地带发展的优势是(  )

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

.丰富的能和矿产资D.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

(2)东部经济地带发展的优势是(  )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 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 ③具有能和矿产资的明显优势 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 ⑤具有高科技化的优势

A.①②③B.③④⑤.①②④D.①②⑤

(3)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改善投资环境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与人地理环境

1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变化性)

阶段人类活动分布区举例

采集狩猎阶段动植物资丰富的地区

农业社会阶段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四大明古国

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丰富地区;

位置优越、

海运发达地区德国鲁尔区、东东营(资型城市)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质量优越地区(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苏格兰、德国慕尼黑、北京中关村、印度班加罗尔

早起农业起区:

明古国

自然条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地形尼罗河下游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平原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阳光充足,气温适宜

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河水灌溉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长江、黄河

2海洋,岛屿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海

境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航海技术落后以海为疆界,古代明发于大陆内部

航海技术发展

(1)海洋交通发展

(2)人口、城市向沿海集中(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区域)

航海技术进步开发海底矿产:

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

太平洋丰富的锰结核(美、日、英、德已开采)岛

屿工业化以前人口稀少、化、技术由大陆传入

工业化以后

(1)利用岛屿港口优势,发展商品经济(英、日)

(2)利用波浪、阳光、海岛、海滩发展旅游业(3)控制岛礁,确定海域的归属权,具政治、国际军事意义

附:

岛屿周围的海洋权益

(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沿各个方向拥有

200海里的资管辖权限,即占有面积为126000平方海里。

(2)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均是从海岸基准线向海洋延伸的距离。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资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矿产资的开采

开采的重要性不利影响采取措施

①矿产资是重要的自然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②发展经济需要开采矿产资,矿产资的开采形成了许多产业部门,这些产业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①排放的工业废渣占据了大量农田,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

②自然景观遭到破坏;

③水、土地和大气不断被污染,使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④还造成了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①矿产资的开发利用必须与环境治理同步;

②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大力治理矿环境,积极推进矿环境立法,实施矿产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推进绿色矿建设

(1)晋煤外运主要通道

(2)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使西省从能大省变为经济强省?

①推动能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关键,就是要加快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②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

深加工和能转化,提高经济效益;

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

2、资跨区域调配

资调配原因意义

南水北调水资在空间上分布不均①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扩大水域,解决生活和生产之需;

②还可以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水资调入区的气候,缓解生态缺水,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③可以减少水调入区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循环,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

西气东输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的需求量大,但是能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资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2.从具体意义分析:

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将西部地区的资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⑵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的消费结构。

②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⑶提高资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例:

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哪项资问题(  )

A.水资紧张B.资浪费严重

.自然资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D.木材短缺

(2)该工程对于我国能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的环境压力B.改变我国的能结构,以电代煤

.将东部地区的资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D.缓解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供应紧张问题

3、生物资的利用

负面:

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

物种急剧较少

正面:

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

2、劳动力转移: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3、劳动力分布状况:

第一产业逐渐较少第二产业先增后降第三产业稳步增加

4、劳动力转移过程:

随人均国民收入提高,劳动力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经济水平越高

6、产业转移产生的原因:

区域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

7、产业转移的部门:

劳动、资密集型产业

8、产业转移的方向:

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9、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移出地移入地

就业减少就业机会,失业人口增多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经济产业优化,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环境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加重环境污染

例6: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

(1)~(3)题。

(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B.汽车产业.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2)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原料指向型工业D.资金密集型工业

(3)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B.技术.交通运输D.原料

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条)、社会(目的)、环境(基础)三方面的内容

2、面临的问题: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水土流失的概念:

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作用下,水土资和土地生产能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4、我国分布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丘陵地区

、黄土高原的概况

范围:

北至长城南至秦岭东至太行西至乌鞘岭

跨越省份:

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陕西、河南

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

地貌特征: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气候、水:

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降水300~600,集中于7、8、9月,水系以黄河为主干,主要支流有渭河、泾河、洛河、汾河

土壤:

黄土

植被:

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森林草原、干草原和荒漠草原、荒漠。

植被破坏严重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地貌形态不稳定与黄土的易侵蚀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④地质构造⑤生态环境脆弱

(2)人为原因:

①陡坡开垦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滥用土地⑤乱砍滥伐森林

7、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3)造成生态环境恶化(4)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下游形成“地上河“

()影响水资的合理和有效利用

8、水土流失的治理-------保持水土

(1)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蓄水保土,多种经营);

(2)工程措施:

打坝淤地(沟底),兴修水库(沟谷),修健水平梯田(缓坡)

(3)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小流域为单元综

合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是贯彻生物措

施、工程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针对不同的地貌(塬、沟、坡),采取相应的

治理措施。

治理方针:

保塬、护坡、固沟

重点:

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村牧业体系

例7: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原

因是()

A长期以的毁林开荒B植被稀少

土壤疏松,降水集中D干旱和大风现象

(2)有人总结1998年长江洪灾的特征是“小

雨量,高水位,大洪灾”,下列理解有误的是:

A水土流失淤积高了河床

B水土流失淤小了湖泊

水土流失加剧了洪灾

D水土流失使长江地区降水增多

第二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一、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位于美国东南部,发于阿巴拉契亚,注入俄亥俄河

2、地形:

多,地势起伏大→水能资丰富,陆路交通不便

附注:

水能丰富的条一是河流落差大,二是河流流量大

3、气候: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

2℃~28℃;

降水:

丰富(1300),冬春多,夏秋少。

河流量不稳定)

4、矿产资丰富:

如:

煤、磷、铅锌等

二、人地理条

1、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

2、交通困难,洪涝灾害频繁。

三、田纳西和流域开发治理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气候资——气候温和、降水丰沛

水资——降水丰沛,水充足

1、有利因素:

资丰富水能资——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

矿产资——煤炭、磷、铜、铅锌等

土地资——面积广阔

2、不利因素洪水泛滥成灾,水量不稳定、不利航运多、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

四、流域的综合开发

1、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

实行梯级开发,从而减少了洪水灾害,建成了连接各水库和河道的巨大航运网

梯级开发为核心水坝

2、因地制宜,发展了农、林、牧、渔业

坡地——林果、蔬菜生态效益—-平衡生态、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改善气候

①农业平原——玉米、棉花、大豆②林业

发电厂附近——温室蔬菜生产经济效益——解决劳动就业、稳定农业生产

③畜牧业和渔业:

产值已超过种植业,减少土地开垦

3、利用廉价水电、发展高耗能工业(如化学工业、原子能工业、冶炼工业)

4、保护环境与开发旅游资相结合、促进旅游业发展

水库的综合效益---防洪、航运、养殖、旅游、生态保护、发电

五、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的启示——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①分析流域发展的地理条

②分析对流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限制因素

③根据有利因素探寻流域的发展方向,根据限制因素探寻综合治理的对策

例8:

(1)田纳西河流域多、水流急、河流水量变化大,对航运不利,解决的措施是()

A.增加船只动力B.改造河道,对航道进行拓宽加深.修建水坝、船闸D.增加船只吨位,增加稳定性

(2)在田纳西河流域发展了高耗能的炼铝、炼铜等有色金属工业,主要是为了()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田纳西河流域能基地.田纳西河流域环境优美D.接近消费市场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东北区域概况:

(1)位置:

我国东北部,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相邻

(2)范围:

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东部

(3)面积:

124万2,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29%

人口:

1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2%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

(4)河流:

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辽河

()地形:

高原(内蒙古高原)、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最大的平原、

地(大小兴安岭、长白)

(6)土壤:

黑土、黑钙土、沼泽土

(7)气候: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降水:

400—800,东南向西北递减;

热量:

自南向北递减,热量不足为其限制性因素)。

(8)地貌特征:

环水绕、沃野千里

(9)经济结构特征:

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重工业基地

二、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

1、自然资条:

(1)土地资

①地广人稀:

耕地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上,全区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7%

②土壤肥沃:

以黑土、黑钙土为主(黑土:

松嫩平原东部、三江平原西部;

黑钙土:

松嫩平原西部、内蒙古东部)

③宜农、林、牧等荒地多

(2)气候条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①降水:

400~800;

变化规律:

东南向西北递减

②热量:

热量不多,只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要;

自南向北递减。

——热量由北向南的变化规律也使得东北不同地区的农作物有所区别

(北:

春小麦、大豆;

中: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甜菜、亚麻等;

南:

棉花、冬小麦)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蕴藏量大: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森林覆盖率30%,全国平均水平仅1821%

(4)草场资和渔业资兼备

①东北地区草场广布,主要分布在三个平原,呼伦贝尔草原与科尔沁草原——发展畜牧业

②东北地区发展渔业的优势条:

A南临黄海、渤海,海岸线绵长、滩涂面积广——发展海水养殖业

B拥有辽东湾与海洋岛两大渔场——发展海洋捕捞

拥有大面积的淡水、湖泊和水库——发展淡水养殖业

2、社会经济条:

(1)东北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部门齐全

①工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②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交通便利,促进商品粮交易

例9:

(1)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B.宜农荒地多

.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广D.土壤肥沃

(2)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是()

A.交通发达B.单位面积产量高.水热条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

三、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主要分布主要产品及分布

①耕作农业区平原地区,主要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1)玉米:

松辽平原最为集中;

(2)小麦:

北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最为集中

(3)水稻:

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溉区,东部区的河谷盆地,现已扩展到0°

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②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区

(1)落叶松、白桦:

大兴安岭

(2)红松:

小兴安岭、长白

(3)鹿茸、人参:

长白

(4)苹果:

辽南地区

③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

(1)三河马、三河牛:

呼伦贝尔市的三河地区

(2)东北红牛:

松嫩平原西部

布局变化

①从土地利用类型看:

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农田面积扩大,西部草原面积缩小

②从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看:

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大

③从商品市场看,由于城市市场的需求,收益较高的副食品(禽、蛋、奶、肉、菜)生产发展迅速

四、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东北地区土地资丰富,质量好,但是耕作粗放,土地的生产率较低。

东北能够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总产量高主要依靠的是扩大耕地面积,甚至,不适合耕作的土地也进行了开垦,如宜林地,草场、沙丘等,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利用失调

林地和草地比重下降的原因:

主要是乱砍滥伐,过度开荒等,导致森林、草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黑龙江省的森林覆盖率已由70%下降至3%。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北大荒——大部分地区是湿地,其开发导致生态的恶化。

4、水土流失严重

肥沃的黑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同时引发生态问题。

、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主要表现为:

种植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比较单一

林业和草原畜牧业——商品化程度低,原本拥有大片草原,没有发挥区域优势。

五、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东北在发展商品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及时解决,才能使东北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具体措施有: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

4、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鲁尔区的区位条

1、基本概况:

(1)鲁尔区地理位置: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

经纬度范围如下图所示。

(2)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西南风)

2、区位条:

(1)丰富的煤炭资

(2)离铁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