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9693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音乐教案一Word文档格式.docx

1、听:

欣赏《草原就是我的家》《小红花》《娃哈哈》《多快乐多幸福》。

2、唱:

《娃哈哈》。

3、动:

集体舞《娃哈哈》。

教学重点难点

唱《娃哈哈》,了解不同风格的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

一、听赏、交流

1、听赏《草原就是我的家》,在背景音乐中,请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图片或内蒙古风光图片、影象,感受大自然草原的风光特色。

2、组织交流内蒙古风俗。

跟着音乐,运用形体的动作表现骑马、甩鞭等具有内蒙古风格特点的动作。

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

3、听赏《娃哈哈》,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演唱。

并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为歌曲添彩。

4、通过跳集体舞《娃哈哈》,让学生初步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发声练习

1、带领学生听赏《小红花》,学生对小红花这首歌曲比较熟悉,请学生用“LU、LI、LA....”哼唱,并结合拍手,轻唱歌曲。

2、引导学生听赏《多快乐呀多幸福》。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用口头语言或者形体语言进行描述或表现,让学生初步了解西藏,并对藏音音乐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随音乐的韵律拍手或舞蹈。

三、学唱歌曲

1、学唱《娃哈哈》。

中国是有一个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你知道还有哪些民族?

2、出示服饰图片和新疆歌舞场面,让学生在试听旋律中认识新疆。

3、教师用铃鼓结合舞蹈范唱曲子,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兴趣。

采用多种演唱方法进一步熟唱歌曲,

4、用铃鼓、响板、三角等各种乐器结合起来。

5、尝试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为乐曲伴舞。

(1)随音乐哼唱歌曲,感受歌曲中富有动感的节奏,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在初步感受歌曲韵律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踏点步、旁点步、三步一台等基本动作。

(3)进行单一动作教学,使手脚配合协调。

四、拓展

(1)要求学生通过书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有意识地观察、了解、收集不同民族的风情、民俗、歌舞、音乐等,拓展知识面。

(2)课后举办一个“小小赛歌会”让小朋友尽可能多唱汉、蒙、藏、维等民族歌曲,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

《鸭子gagaga》

第13节

1、在聆听《嘎嘎小鸭子》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2、通过节奏游戏《鸭子gagaga》,学生能分辨ⅹ—,ⅹ,ⅹ的时值差别。

节奏游戏

教学难点

分辨×

-、×

、×

的时值差别

一、趣味律动——带入情景

律动:

教师与学生共同模仿小鸭可爱的动作(摇摇摆摆,游泳,跳水,吃食),律动音乐可选择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

二、听听想想——感受音乐(欣赏童声合唱《娃哈哈》)

1、教师播放《娃哈哈》,学生听赏,想想是谁在唱歌?

2、说说歌曲的情绪怎样?

表现了小鸭子怎样的形态?

3、老师用快,慢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学生感受用不同速度演唱的歌曲音乐形象有什么变化?

三、学学念念——表现音乐(编节奏,念念《鸭子gagaga》)

1、多媒体播放早晨的画面,配上背景音乐。

学生感受自然风光,聆听音乐。

2、学一学多媒体出示形态各异的“鸭子”图像:

鸭爸,鸭妈,鸭儿子等

用嗓音模仿鸭子的叫声,找节奏型ⅹ—,ⅹ,ⅹⅹ

1、媒体出示:

长着┆扁嘴┆巴┆脚丫┆不分┆叉┆

gagagaga

gagagagagagagaga

gagagagagagagagagagagagagagagaga

走路┆左右┆摆┆游泳┆是专┆家┆

gagagaga

gagagagagagagagagagagagagagagaga

分别指导念一念。

4、念一念把全班学生分为四组

第一组:

念儿歌《嘎嘎小鸭子》

第二组:

学鸭爸爸叫(ⅹ—ⅹ—)

第三组:

学鸭妈妈叫(ⅹⅹⅹⅹ)

第四组:

学鸭儿子叫(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唱《上学歌》

第14节

1、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上学歌》,并能熟练的背唱。

能与其他同学同步开始结束。

2、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充分感受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

在听听,说说,唱唱,演演等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

歌曲《你早》

唱唱跳跳——享受音乐(学习新歌〈多快乐,太阳〉)

一、情景导入

(1)多媒体展示:

早晨,大公鸡“喔喔”叫,小花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小鸟“唧唧”,小朋友推开窗户向它们问你好。

(2)老师以配乐朗诵的形式创设情景,背景音乐可选择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

(3)老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问好并加上旋律.

二、学习歌曲

1、老师范唱歌曲。

2、老师轻声播放歌曲旋律,与小朋友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

3、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分角色巩固歌曲。

5、背唱歌词。

三、节奏游戏

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练习(4次,使每一条节奏每一组都能练习。

歌曲《上学歌》

第15节

1、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言来表现。

2、能整齐的演唱《上学歌》。

3、根据观察的体验能创编歌词。

歌曲《上学歌》

一、趣味律动:

课间活动十分钟,同学们都有哪些活动呀?

(跳绳,踢毽…),谁来当众跳一跳?

其余学生根据绳速度的快慢配以相应的掌声,也可用喊口令的方式表现节拍,在活动

中让学生体验速度的变化。

二、听听想想:

1、老师播放钢琴曲《跳绳》,学生欣赏。

2、听了音乐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场面?

3、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点头,拍手,跺脚。

三、看看学学

1、教师出示各种球类:

小皮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

2、欣赏《拍皮球》,伴随《拍皮球》的音乐,按照节拍拍手。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例如:

小足球真可爱,轻轻一踢就飞起来。

羽毛球真可爱,轻轻一拍就飞起来。

乒乓球真可爱,轻轻一拍就弹起来。

2、唱自编的歌词。

五、唱跳跳;

学唱《上学歌》

1、欣赏《上学歌》

2、学唱《上学歌》

分句听唱。

齐唱

3、边唱边创编动作

4、歌表演

能整齐的演唱《上学歌》。

第16节

1、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唱唱熟悉的新疆歌曲,,让学生了解新疆,激发学习热情。

2、伴着〈〈问好歌〉〉音乐,用自己手中的厨房用具表演厨房劳动的各种情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音乐,培养学生合作共处的意识。

3、通过聆听音乐,能听辨出独唱与齐唱。

教学目标:

1、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唱唱熟悉的新疆歌曲,,让学生了解新疆,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歌曲《跳绳》

教学难点:

能配合音乐敲击×

×

和×

×

的节奏型

教学准备:

音乐带、钢琴、厨房用具

一、新授导入

教师送歌:

新疆歌曲《娃哈哈》。

学生跟随音乐做动作,轻唱。

(师:

我们汉族要赞扬一个人说“好”,新疆人会说:

“亚克西”,听新疆的好娃娃在做什么?

二、新授歌曲

1、欣赏《跳绳》。

说说新疆的好娃娃在做什么。

(歌曲内容)

2、随歌曲拍拍手(一拍一下)

3、分句学唱。

4、集体唱,分小组唱。

5、师生编动作歌表演。

三、听赏《可爱的家》

师:

刚才我们学了一首新疆歌曲,下面我们听一首流传于英国的歌曲。

听一听有哪些人在唱。

1、播放歌曲,学生欣赏,听辨。

教师小结介绍:

独唱、齐唱。

2、再听一遍,听听在唱什么?

学生再次欣赏,说说歌词内容。

3、师:

如果小朋友离家不和亲人在一起生活,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说说,体会作词家的心情。

4、再次欣赏,轻声哼唱,注意感情。

四、听一听,奏一奏

1、(师:

大自然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音响,谁来说一下你所听到的美妙声音。

2、听《厨房交响曲》

你听到了什么?

各种用具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学生各自准备1~2件厨房用具,敲敲,听听,说说他们的音响特点。

第五单元《秋天的歌》

第17节

指导学生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唱《小树叶》、《雁儿飞》。

采集与分享“美丽的秋叶”,感受秋天的绚丽色彩。

感受24,44拍的韵味特点。

音准不易掌握,需多模唱练习

一、组织教学:

1、放录音

2、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1、导入:

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秋姑娘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很多礼物。

小朋友们,你们发现秋姑娘的礼物了吗?

(展示优秀的树叶贴画及书签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简介制作方法,布置学生课余自制剪贴画、书签来下节课与同伴介绍,分享。

2、挂出图,朗读《小树叶》,《红叶》。

3、欣赏《小树叶》,《红叶》,感受24,44拍,练习打法。

4、再放一遍这两首歌的伴奏,指导学生随着音乐伴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教唱

放磁带

提出难点:

①《小树叶》中附点要唱出来,注意连线处。

②《雁儿飞》的空拍要唱准。

③分析两首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唱,声音不要炸。

④唱《小树叶》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声音一问一答,唱出对树叶飘零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

6、作出总结

三、结束新课

《雁儿飞》

第18节

在欣赏自然美、艺术美的过程中,引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用柔和、连贯的声音唱好歌曲《雁儿飞》。

能随三拍子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动作能与音乐节拍吻合。

教学重难点

歌中两处休止要唱得自然,不要太突出停顿感。

声音要轻缓,注意三拍子的流畅,体会它在表现舒展飞翔的音乐形象时作用。

一、组织教学

1、听《燕子去南方》音乐进教室。

2、问题导入:

小燕子为什么去南方?

二、听赏

1、出示《秋姑娘的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听赏歌曲《西风的话》。

边听边想:

如果要你用颜色来表现听了这首歌曲后的心情,你会选什么颜色?

为什么?

4、在音乐声中,带着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朗诵《秋天的信》。

5、听着《雁儿飞》音乐自由律动。

2、说出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

3、将学生分成唱、奏、演三组,师生合作表演。

朗诵《秋姑娘的信》。

轻声演唱《雁儿飞》。

教师弹琴,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演唱及朗诵组伴奏。

五、全体学生齐唱《雁儿飞》,律动出教室。

《小苹果》

第19节

欣赏《小苹果》,感受当地风土人情及其动感。

指导学生用统一的声音来唱《小苹果》。

律动《苹果丰收》。

学生能和着音乐的节拍活动,有一定的舞蹈感觉,恰当的表现出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新课教学:

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水果?

为什么喜欢吃苹果呀,谁来说说?

(叫一两个学生说说)

好,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俄罗斯小朋友说说为什么喜欢吃苹果。

(放录音)

2、学唱歌曲

①放录音范唱

②放第二遍,要求学生哼唱。

③指导学生朗读歌词。

④指导学生跟着录音唱此歌。

3、听着《苹果丰收》的音乐自由律动。

4、播放录音《木瓜恰恰恰》

①老师简介这首歌

②指导学生在每一乐句句尾的“恰恰恰”处加入拍手。

跺脚或者其他具有创意性的动作。

③引导学生自己编歌词,“叫卖”他们所熟悉的水果,蔬菜。

六、结束全课!

 

第六单元《说唱童谣》

第20节

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及我国的鼓文化,为祖国拥有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感到自豪。

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并对他们产生兴趣;

能听辩鼓、锣、钹等常见的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强弱变化;

能用它们奏出以×

—、×

构成的短小节奏型,参与到音乐作品的表现之中。

一、音乐游戏:

《鼓上的小米粒》

1、导语: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神秘的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

想)

(出示:

老师手上抓着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

2、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师演示)

老师把五颜六色的小米放在一只小鼓上,以不同的力度敲击。

小鼓敲得响,米粒跳得高;

小鼓敲得轻,米粒跳得低。

(以音乐《小鼓响咚咚》的音乐作为伴奏乐,以

“×

︱×

—︱”为敲击的鼓点)

3、师问学生鼓上小米粒的情况,生答。

4、学生学着老师跟着《小鼓响咚咚》的音乐敲击板凳或拍手(老师弹奏伴奏乐时随时改变音乐的强弱,要求学生作出敏捷的反映,根据老师弹奏的力度的变化改变自己敲击的力度)

二、学唱歌曲《牧童》

(一)创设情境

刚才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彩色的小米粒。

有一个同学他也有一个神秘的好朋友,想不想认识一下?

瞧!

(多媒体或实物展示)

2、师:

这个小朋友的好朋友是谁啊?

生:

小鼓

你们想不想也和小鼓交个朋友呢?

只要你学会了这首歌曲,小鼓就会考虑和你做朋友。

(二)学唱歌曲

1、听范唱

老师带领学生边听边用以下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

注:

在敲击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引导学生根据词意,第一段前六小节用mf的力度敲击,最后用“f”力度敲击;

第二段前六小节用“mp”的力度敲击,最后用“p”力度敲击。

2、唱法学唱歌曲。

3、随录音,用“lu”哼唱全曲。

4、唱歌词。

(三)歌曲处理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

2、启发学生畅谈演唱的感受及两段不同情绪演唱歌曲。

(学生会根据听范唱、敲击伴奏的强弱处理歌曲)

三、制打击乐器作创编、表演。

导语:

通过歌曲的学唱,老师知道你们已和小鼓交上了朋友,祝贺你们!

老师还知道,你们今天带来了自制的打击乐器,你们和这些乐器交上朋友了吗?

请拿出你们自制的乐器展示一下。

(1)展示自制打击乐器

(2)要求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牧童》伴奏。

四、森林趣事

趣事一:

“小鸭集合走路”的情景

多媒体展示:

“小鸭集合走路”的情景,伴以打击乐

《鸭子拌嘴》片段,请学生跟着音乐作律动,告诉学生这段音乐就是用钹和镲表现的。

(出示钹和镲)

趣事二:

“鸭子吵架”的情景

活动方式:

两人一组先用手掌模拟小镲自编自演。

然后选自己认为合适的打击乐器进行即兴表演。

趣事三:

“龟兔赛跑”的情景

方式:

指导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表演。

趣事四:

“老虎磨牙”的情景

启发学生想象老虎磨牙磨牙时发出的声音,用身边的东西发出声音。

如:

用铅笔刮奏铅笔盒的边缘等

五、知识的延伸

1、了解少数民族民间打击乐器(例如:

让学生看“藏鼓”、“新疆手鼓”的表演)

2、了解世界各地民间打击乐器

第七单元《唱游森林》

第21节

1、唱《小猴子》

2、听《野蜂飞舞》

3、动跟随《小蚂蚁》的音乐跳舞

学生在听赏《小蚂蚁》、《野蜂飞舞》活动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言来表现

能熟练地演唱《小猴子》,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境。

一、导入:

1、朋友们,天气这么晴朗,我们一起手拉手出去郊游好吗?

野营的队伍出发啦!

2、听《小蚂蚁》

二、欣赏《小蚂蚁》及律动

1、小朋友出去野营的心情怎么样?

出示题目

2、演唱歌曲,教师做好示范。

注意音准

3、带领学生队列前进,随着音乐做攀登、拨开草丛、下坡等动作。

三、学唱《小猴子》

1、听听我们碰到了谁?

听《小猴子》

2、听录音范唱。

小猴子在做什么啊?

3、了解小猴子的生活习性,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并配合老师范唱,在间奏处做动作。

4、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提示学生空出小间奏。

5、分句教唱歌曲。

完整地演唱歌曲。

6、试着背唱歌曲,间奏处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四、欣赏《野蜂飞舞》

1、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我们走啊走啊,又碰见谁了?

听《野蜂飞舞》

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象它描绘的什么动物呢?

做做它的动作呢?

3、复听音乐,想象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能不能为这段音乐取个名字?

引导定名《野蜂飞舞》

五、结束教学

随着《小蚂蚁》跳舞离开教室

《小猴子》

第22节

听:

《狮子王进行曲》、《劳动歌》

《小猴子》

拓展动画艺术的奥妙

学生对动画片音乐产生兴趣,实现由喜爱动画片到喜爱动画片音乐。

通过动画片插曲的欣赏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歌表演等音乐活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增强。

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表演《小猴子》等音乐作品;

初步了解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1、我知道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看动画片,现在老师放一段动画片,大家看完后要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放动画片《西游记》

2、猴子的动作非常有趣,在我们的书上有几幅小朋友模仿猴子动作的画,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动作。

二、歌表演《小猴子》

1、这些动作是模仿猴子在干什么?

你还能模仿猴子的其他动作吗?

2、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小猴子》,现在我们一边复习这首歌曲,一边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三、探索动画艺术的奥秘

1、老师用电脑画了一只小猴子,大家看一看这只猴子在做什么?

老师画的猴子还会动,为什么会动呢?

2、很多动画片都是画出来的,为什么画出来的图画会动呢?

为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的荧光棒,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快速舞动)

3、在陀螺表面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涂上两到三个点,使陀螺快速旋转。

4、小结。

原来一部动画片是由许许多多幅画快速播放所构成的。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动画片。

《蓝精灵》屏蔽声音。

5、第二次播放配有音乐的动画片。

让学生比较。

四、欣赏《狮子王进行曲》《劳动歌》

1、刚刚动画片中有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叫《可爱的蓝精灵》。

小朋友可以跟着音乐动一动。

2、复听歌曲。

3、出示白雪公主的图片,导入插曲《劳动歌》,初听歌曲,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想象一下,小矮人劳动一天是满载而归,还是空手而返?

4、复听《劳动歌》模仿他们伐木、打锤、挖土等动作。

《小蚂蚁搬米粒》

第23节

唱《小蚂蚁搬米粒》

听《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

动二声部诵读《咏鹅》

学生在听赏《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音乐中感受轻快、活泼、诙谐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能熟练地演唱《猜一猜》,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境。

初步感受x、xx的节奏组合,通过二部诵读练习,初步形成声部感知与表现能力;

一、导入

1、你能背唱《咏鹅》这首歌曲吗?

二、二声部诵读《咏鹅》

1、今天老师特地把这只悠闲自在的鹅请来了,我们一起请它出来好吗?

2、老师学着鹅走路的样子,一边走,一边诵读《咏鹅》,诵读的节奏和课本中的一致。

3、用×

—|×

—|×

—||为老师伴诵。

4、分组讨论伴诵节奏。

5、听老师唱歌曲,学生按一定节奏轻轻地伴以“哗哗”流水声。

三、听《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

1、展示小鸟出蛋壳的美术作品。

听歌曲。

2、讨论鸟出壳时是什么摸样,可能会发出什么声音?

3、复听音乐。

4、在音乐中模仿鸟出蛋壳是的形态以及发出的声音。

5、跟刚刚复习的《咏鹅》比较一下歌曲的情绪。

四、学唱歌曲《猜一猜》

1、由老师范唱歌曲《猜一猜》导入

2、教师范唱歌曲《猜一猜》,学生猜谜。

3、听辩歌曲录音,解决两个问题。

(老师事先在歌曲中乐句末的休止处用红灯作出标记)

(问题:

你在红灯的地方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