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7735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精选多篇范文模板 19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因而,我们党在成为执政党后,培养和强化执政理念,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科学的执政理念,不仅表现为密切地关注执掌的政权本身的运行规律,而且要思考建立政权的目的以及如何通过执政实践来实现这一目的。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是党的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只有执政理念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执政党,其执政理念也必然要与时俱进,根据党自身的实际状况、执政的历史经验教训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努力培养和强化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

从井冈山时期的红色政权、中央苏区的政府框架,到延安时期的“三三制”,一些革命根据地开展的选举等活动,早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前,我们党已在一些地区建立政权,开始执政的初步尝试。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尤其是十年“文革”,从反面告诉我们:

违反执政规律的执政理念,党和国家事业必然遭受严重挫折。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带领人民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研究和解决新世纪新阶段党执政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

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成熟和理论上的自觉。

中国共产党不断认识、把握执政规律的探索,纵贯55年的历史时空。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自身和外国执政党的成败得失,让我们党深刻领悟到:

只有不断更新执政观念,才能不断适应时代提出的各种新挑战;

只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历史和现实表明,执政理念影响和决定着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

原苏共丧失领导权乃至完全溃败,执政观念落后、教条、僵化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党执政5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各种艰难和曲折,勇于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同党所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

但是,从我们党的隐忧来看,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的条件下,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所要求的来看,还存在一些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抓紧解决的问题,使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只有以科学的执政理念为指导,我们党才能运用好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才能釆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才能有效治党治国治军,提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才能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

因此,强化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必须树立以下科学的执政理念: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也是我们党执政与其他政党执政的根本区别。

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宗旨观念,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保持和巩固我们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我们党的执政根基。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来展开。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一切问题,关键要靠发展,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最终也要靠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要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势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善于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理念。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理念。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要适应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把建设和谐社会放到重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公平,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观念,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从严治党的理念。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要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紧密联系治国理政的实践,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适应时代发展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

总之,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

第二篇:

树立科学执政理念

科学执政理念是科学执政的思想基础。

坚持科学执政,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执政的新理念,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确立科学执政理念首先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当今中国发展中的所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发展。

我们要抓住新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

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上来。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我们必须按照中央“五个统筹”要求,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加快社会发展;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着力研究解决“三农”问题;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实现共同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把宏观调控作为一个重大机遇,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宏观调控的目标、方向、重点和力度,在营造发展氛围、破解要素制约、加快结构调整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粗放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方式向集约的生态型发展方式转变,在加快发展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转变增长方式中加快经济发展,建立起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努力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对执政党而言,坚持科学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但体现在发展上,也必然体现在政绩上。

历史充分证明,一个政党能否长期执政,与这个党创造的政绩休戚相关,只有得到最广大人民认可的政绩,才能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社会群众基础。

因此我们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执政行为必须以人为本,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

胡锦涛同志指出: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也就是说,要把执政为民作为执政党的第一价值取向,把实现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幸福作为共产党人的终身追求,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真正造福百姓。

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勤政廉政的基础上,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千方百计造福百姓,高度关注民生。

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努力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特别是对当前群众的住房难、就业难、行路难、办事难等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尽快解决好。

三、牢固树立全面的创新观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执政党永葆活力的源泉。

实践证明,唯有创新,政党才能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唯有创新,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科学性,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树立全面的创新观必须坚持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创新。

创新应坚持理论、制度、科技、文化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相统一。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树立起全面的创新观,倡导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在广泛的领域和层面开拓创新,让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思想之花在理论、制度、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结出绚丽多彩的文明之果。

树立全面的创新观必须抓住求真务实这一本质,使主观更加符合客观,理论更加符合实际。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将中央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中央精神,勇于创新,善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树立全面的创新观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社会发展不会停止,创新也没有止境,在创新的过程中隐含着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这需要我们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敢为天下先,不断地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作为执政党,要强化党员干部的进取意识,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学习,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

四、牢固树立持久的稳定观

持久的稳定观的实质,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问题。

对执政党来说,稳定压倒一切,任何时候稳定都是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前提。

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人民就无法安居乐业,就根本谈不上改革和发展,执政也就会面临一系列困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总的来说,社会稳定系数日益增强,解决不稳定问题的办法增多。

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或者求稳怕乱不敢放手改革发展,或者为改革发展而忽视维护稳定。

持久的稳定观,是大稳定观,追求的是维护稳定而不是维护现状;

是长期稳定,而不是短期稳定;

是动态的稳定,而不是静态的稳定;

是改革发展促进稳定,在维护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树立持久的稳定观,就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要建立完整的社会信息反馈网络,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建立完备的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和紧急状态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营造一个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充满活力和持久的稳定环境。

树立持久的稳定观,就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特别要高度重视和落实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

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正确把握各项改革的出台时机和推行力度,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要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和激励群众共同前进。

五、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人才是第一资源。

一个政党能不能凝聚大批优秀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党的兴衰存亡。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关键在人才,希望在人才。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应鼓励人人都作贡献,倡导人人都能成才。

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统筹人才工作,使我们党真正成为聚集优秀人才的执政党。

统筹发展规划,把人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发展的总体规划。

统筹队伍建设,既突出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又要加强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多样化人才队伍建设。

统筹工作环节,加大改革力度,理顺体制机制,正确把握引进、培养、使用人才三个关键环节的内在联系,有效促进各个工作环节的有机统一,提高人才开发的整体效能。

统筹政策措施,根据总体部署和要求,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措施,注重各项政策措施的衔接和落实,努力营造人才政策优势。

统筹资源开发,注重人才资源开发与其他要素资源的相互配套,促进人才开发与创新创业环境资源的有机结合,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第三篇:

牢固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

、人u

共产党执政的核心问题是要变

国家脱离社会、远离居民、凌驾于社

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机关”为扎根社

会、服务人民的糯民政府,使其发展

方向从阶级政治越甸社会政治,即马

克思所说的“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

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厂

■萧斌

四中全会鲜明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十六大”关于5种执政能力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理论意义。

就科学执政而言,其内容是全方位的,涵盖了执政的目标、方略、体制、方式和基础,等等;

其要求是总揽性的,涉及党执政活动的方方面面。

但集中起来,问题无非是对为什么执政和怎样执政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回答和实践,看它是不是符合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的要求。

前者关系执政目标的预设期,后者关系实现目标的工具和方法的选择。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科学执政的首要问题是牢固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即科学地认识为谁执政和怎样执政的问题。

一、以人为本是党执政目标的科学理念

执政目标既是政党的本质写照,也是给它历史定位的重要依据。

近现代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执政党的执政目标,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实质是“以富人为本”,为有钱人服务。

用历史观点看,这个目标在某些时期可能含有合理因素,也曾经起过进步作用;

但终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要求,其科学性是有限的。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地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内在地规定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

这个目标的科学性表现在现实政务活动上,其根本要求是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轨道,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的目标又是衡量改革得失和评价政绩优劣的根本标准,是克服执政过程中一切违背人性合理要求及其体制和机制持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紧密结合,一步一步地去实现全

世界“自由人联合体”的宏伟目标。

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并受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冲击的条件下,我们党的执政目标受到了严重挑战,其突出表现就是在相当一部分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中,由于不正确的利益观、权力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出现了一股来势十分猛烈的“以官为本”、与民争利和以权谋私的歪风。

在政治生活领域,民主遭到践踏,法制受到破坏,严重的权力腐败现象难以扼制;

在思想道德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横行,私欲与拜金主义猖獗,唯我独尊、好大喜功和极端利己主义等等愈演愈烈。

这些消极腐朽甚至反动的东西,极大地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危害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任其滋生蔓延,就会直接削弱党的执政能力,消解党的执政资源,最终改变我们党执政的科学目标,重演苏东那场“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惨剧。

、二、“新民本政治”是我们党执政工具的科学理念’

一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指引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总结国内外共产党执政的历

史经验,提出了“新民本政冶”的冶国理念。

其一,作为阶级政治载体的国家是实现执政目标的基本手段,即使共产党执政电离不开国家工具,在一定历史时期还须强化国家的作用。

诚如恩格斯所说:

“无产阶级在取得胜利以后遇到的唯一现成的组织正是国家。

这个国家可能需要作很大的改变,才能完成自己的新职能。

但是在这种时刻破坏它,就是破坏胜利了的无产阶级能用来行使自己刚刚获得政权、镇压自己的资本家敌人和实行社会经济革命的唯一机构,而不进行这种革命,整个胜利最后就一定会重归失败:

我们要特别注意“社会经济革命”这个概念,说明国家对“进行这种革命”所发挥的功能大小强弱,具有决定人民生死存亡的作用。

其二,共产党执政就是对国家功能化实施“很大的改变”的过程。

核心问题是要变国家脱离社会、远离居民、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机关”为扎根社会、服务人民的新民政府,使其发展方向从阶级政治走向社会政治,即马克思所说的“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如果改革国家工具(主要是制度创新与亲民爱民政风的张扬)的意识不强烈,或者改革道致失败,国家就会从反面对人民发挥“赘瘤”与“祸害”的作用。

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因为工具理念对价值目标观念的叛离而毁于一旦。

其三,新民本主义

傍pn彳k

务对象之“民”及其效忠方法的本质区别。

这里的“民”是指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最紧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不允许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经济学家称“权贵资本主义”);

这里的“本”是指执政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紧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所有党员干部必须依法执政,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胡锦涛同志将此概括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惫,利为民所谋”x弧列宁曾经将已经灭亡了的旧国家比作一具“抬不出去”的尸体,它要长久地留在人民中间腐烂发臭,毒害社会。

这种情况在具有专制主义悠久历史的中国表现更盛,在社会大转型时期的危害更烈,集中来说一是国家权力的扩张几乎达到吞没和掩盖社会的程度所谓“全能政府”;

二是相当一部分掌政权者以人民群众为鱼肉对象,巧取豪夺,以权谋私几乎达到无民复加的程度,表现出一种末日般的政治疯狂。

一家《时报》最近公布了一份时下官民关系问卷调查的结果,被调查者认为不关心群众的官员占总卷数(下同)

48.6%,能关心群众的只占31.9%,只接近上级领导的官员占54%,能接近群众的只占24.5%;

膀大款为有钱人服务的官员占50.1%,能关心群众的只占28.1%,只会宣读喊口号的官员占512%,能作实际工作的只占

26.3%,只为自己打算的官员占49.8%,一般能依法行政的只占31.7%,等等。

这个调查结果虽然不能反映党的干部队伍的全貌,但相当一部分群众的政冶社会心理对执政者运用国家权力工具的忧虑,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党执政方法的科学理念·

建国50多年来,我们党在艰苦探索治国理政方法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

前30年搞阶级斗争为纲,用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此路不通。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同时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党找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