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7910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doc

《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doc

津秦铁路客运专线连续梁工程

线型控制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规程和标准,规范和指导现场作业人员能够规范作业。

2、编制依据

铁建设[2005]160号《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图纸

3、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津秦客运专线三标段连续梁线型控制作业。

4、线形控制的目标

通过建立合理的分析模型,对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实施有效控制,以确保成桥后结构的线形符合设计期望。

施工线型监控的具体目标是:

4.1合拢前两悬臂端竖向挠度的偏差不大于15mm,主梁轴线的横向偏移不超过15mm。

4.2成桥后主梁各控制点的标高与设计值之差控制在20mm以内。

4.3铺设轨道后,无砟轨道桥面梁的上拱度值不大于10mm。

4.4满足规范其它要求。

5、线形监控流程

连续梁在节段浇筑完成后出现的误差,除张拉预备预应力索外,只能针对已有误差在下一未浇筑梁段的立模标高上做出必要的调整。

所以,要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最根本的就是对立模标高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即主要依靠预测控制。

连续梁桥的线型监控是一施工®量测®识别®修正®预告®施工的循环过程,即首先根据结构分析计算,确定箱梁节段的预计高程和理论立模高程并实施,然后监测已完成梁段的高程和平面位置,将已完节段的实际高程和预计高程相比较,在对偏差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下一个待浇节段的立模高程和平面位置加以调整。

施工控制的核心任务就是对各种误差进行分析、识别、调整,对结构末来状态作出预测,总是以最终桥梁成型状态作为目标状态,以此来控制各施工块件的预抛高值(立模标高)。

理想结构分析

预告节段立模高程

施工

1、查找原因;

2、调整设计参数并重新计算变形、立模高程。

预计与实际高程比较

测量

结构状态判断、综合评价

是否按原计划继续施工

误差分析

图1施工监控程序框图

6、主梁线形监测

主梁的高程测量是为了能反映出在各施工阶段(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挂篮前移等)完成后各梁段块件的标高,从而得到各施工阶段后的主梁线形。

重要的是通过前后施工阶段的梁段标高变化计算出主梁的实际竖向挠度,以便与计算挠度值相比较,及时调整偏差,为施工控制分析提供直接依据,为桥梁施工提供保障。

6.1测量要求

6.1.1测量阶段

在每一梁段的施工中均应作坐标测量。

测量阶段为:

挂篮前移就位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预应力钢筋张拉后。

全桥施工过程中将设置一定数量的主梁标高通测和联测,并校核测量基点。

在各跨合龙前后安排标高通测。

6.1.2测量精度要求

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为1mm。

该精度不包括由从水准基点引基点到0#号墩墩顶梁段的测量基点产生的精度误差(基点测量:

采用普通水准测量施测、三角高程复核的方法)。

6.1.3注意事项

①测量须做到四定:

定人、定点、定时、定仪器。

定人指测量人员相对固定,要高度重视测量外业、内业工作,数据观测及整理必须专定一人进行。

定点指按监测方案的要求布点测点钢筋由现场钢筋工预埋后交付测量工。

定时指工况观测定时进行。

在张拉后2d时间内完成观测,应急测量应待张拉后2h左右进行;移挂篮后,在安装钢筋前完成观测;混凝土浇筑前,在钢筋及模板验收合格后2h内完成观测;混凝土浇筑后第二天上午8时前完成观测(夏季为7时前);边跨及主跨合龙前均系统观测一次。

定仪器指悬浇全过程中,应固定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须经校正检验合格,精度标准符合测设要求。

②浇注梁段混凝土和张拉梁内纵向预应力筋时应尽量避开日照温差的影响,尽可能在20:

00-8:

00期间施工完毕。

③施工单位必须在挂篮拼装后、正式使用以前对每一挂篮进行预压以确认挂篮的安全和消除挂篮的非弹性变形。

④工况观测主要是箱梁横断面的主控测点,立模时主要测梁底,混凝土浇筑后和预应力张拉后主要观测梁顶面。

⑤以闭合水准路线的形式进行挠度变形观测,为了克服温度变化影响,宜采用回避的方法,观测选择清晨进行(规定8点钟前结束),并在2h内完成外业测量;梁块混凝土浇筑后,也应尽量在次日早晨7、8点钟前完成变形测量工作。

⑥高程控制精度:

箱梁施工完成后,裸梁顶面高程与对应设计高程高差≤±20mm;各悬浇节段完成后,相邻两悬臂端的相对竖向挠度差≤15mm;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等级要求和观测方法进行挠度变形观测。

6.2线形控制的实施

6.2.1立模

根据计算给出的立模标高立模板。

调整立模标高时必须严格要求避开日照温差的影响,必须在0:

00-7:

00期间立模完毕,且必须绝对保证为空挂篮立模,模板上不得存在除挂篮本身以外的任何荷载。

立模标高误差不超过±5mm。

6.2.2挠度的测定

挠度观测资料是控制成桥线形最主要的依据。

在每个节段混凝土浇注完成,预应力筋张拉完毕,挂篮前移到位等工况下都要进行标高的测量。

7、合拢高程控制

合拢段是箱梁施工的重点之一,更是线形控制的难点,应高度重视。

7.1边跨、中跨的合拢段施工前,主墩箱梁、合龙段相邻悬浇的最后梁段施工前,应对相应梁跨进行联测,以确定最后梁段的立模高程,保证合拢精度。

7.2合拢段施工高程观测6个工况:

安装模板前;浇筑混凝土前;浇筑混凝土后;张拉部分纵向预应力钢束后;张拉完所有预应力钢束后;拆除临时支撑后。

7.3中跨合拢,在主墩临时支座拆除前、后,对各测控点进行观测。

7.4要特别注意控制合拢段的两端梁体竣工高程,在边跨、中跨合拢前的悬臂端梁块高程差,应控制在±15mm范围内。

8、标高测控的布点与测控方法

8.1布点要求

8.1.1变形观测资料是控制成桥线型最主要的依据。

在每个节段混凝土浇注完成,预应力筋张拉完毕,挂篮前移到位等工况下都要进行标高的测量。

8.1.2变形的测定首先应建立一个高程控制网,在测量变形前对控制网进行复核。

每节段挠度的测量,以墩顶0#块中间三个测点(位置见图4中的测点A、B、C)为基准点进行测定。

由于基础沉降、墩身混凝土收缩徐变、临时支座变形等影响,每个墩上0#块中间三个测点的标高每隔十天重新测定一次。

新的标高值代换旧的标高值作为节段挠度测定的基准点。

8.1.3每个截面的测点包括5个:

顶板设置3个,地板设置2个(参看图2、3、4)。

测点在梁段的钢筋绑扎阶段进行预埋,埋设应采取加固措施保证本身的稳定性,同时不妨碍挂篮的前移,并避开预应力张拉位置。

测点采用φ16二级钢筋在垂直方向与顶板上下层钢筋点焊牢固,要求竖直。

测点钢筋顶面加工成半球形顶面并刻以十字丝,冠顶应高出混凝土顶面2cm,用红油漆标记。

图2顶板测点布置示意

图3梁部横断面测点布置(单位:

mm)

图40#号段顶板测点布置图(单位:

mm)

图5悬灌段顶板测点布置图(单位:

mm)

8.2工况观测

8.2.1每节梁块实施3个工况观测:

浇筑箱梁混凝土前;浇筑箱梁混凝土后(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前);箱梁纵向预应力钢束张拉后。

8.2.2悬浇节段基本完成后,对边跨合拢后、边跨预应力束张拉后、临时锚固体系解除后、中跨合拢后、中跨预应力束张拉后实施5个工况观测。

9、平面测控的布点与方法

采用挂篮悬浇施工箱梁,应从0号块、1号段现浇开始和挂篮就位开始,就进行箱梁的中轴线和梁体平面坐标的测量控制。

9.1平面控制点的设置

9.1.1依据地面已有基准线控制点引测的桥梁中心控制点在施工中应保持完好。

9.1.20#块梁面上的球状标志高程测控点,兼作平面控制标志点(标志点顶部十字交点为该点坐标)。

9.1.3各节段的两横断面共6个高程测控点,兼作6个坐标点,形成箱梁截面控制网。

9.1.4各平面测控点,用全站仪按主控制的作业要求和精度施设,并与已有的控制点或中轴线控制点组成测边网。

9.1.5每次挂篮定位时,按主轴线方向选定3点测定其平面位置,确保梁块的平面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9.2平面位置的控制观测

9.2.10号块施工完毕或挂篮初步就位后,用全站仪(特殊情况下亦可应用经纬仪)进行悬浇节段平面中线位置放样测量,并调整挂篮平面位置。

9.2.1箱梁平面位置或中轴线控制的主要工况:

挂篮调整就位后;每节梁块立模时及立模完成后(按箱梁立模高程指令,调整挂篮前吊杆使底模和内模顶高程符合要求);箱梁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平面位置或中轴线复核,以便及时调整误差。

现场量测按附表形式进行记录。

10、线形控制的主要措施

箱梁悬浇施工中,由于梁体混凝土重量、龄期、几何特征均在不断变化,并受施工荷载、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温差产生的内力影响,使梁体各截面的内力和位移都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悬浇箱梁的最大难点是挠度计算和控制——线形控制。

施工现场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10.1建立观测制度,提高测量精度,及时准确地实施并检查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10.2对每节梁块施工跟踪观测,发现实测值与设计或计算值有较大差别时,及时纠偏,及时在下节梁段适当调整,使结构挠度偏离设计值之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以保证合龙精度。

10.3高程控制强调梁纵向曲线的顺滑,即使在某个阶段实际高程与理论计算值不一样时,不必强行在下梁段施工中立即全部调整过来,可以在以后几个梁段施工中逐步调整。

重要的是保证梁的竖曲线和理论竖曲线相似,均匀连续、无局部的突起或下挠。

10.4重视施工荷载计算和保持施工荷载稳定,重视立模高程的计算和实测、施工气温的把握。

重视对相关实测参数的收集整理、汇总并与计算值对比分析,总之,要密切注意施工过程中的线形变化。

监控工作应根据箱梁已浇梁段的重量、高程、预加力、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等实测值,考虑挂篮变形、支座变形、桥墩沉降和温度影响,由施工控制程序进行分析后,才能提出下一梁段的立模高程值。

津秦客专XXX连续梁线性控实测表

图纸中

节段号

图纸中截面号

XX段

XX段

XX段

边跨合拢

中跨合拢

二期荷载完成

收缩徐变完成

浇筑前

张拉前

张拉后

浇筑前

张拉前

张拉后

浇筑前

张拉前

张拉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