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8044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Word文档格式.docx

在讨论本文的主题之前,须首先澄清关于“民族”这个概念的不同层次的含义,因为在现代的语境中,民族是一个蕴含丰富的社会现象和概念,一般来说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首先它是指一个源于(或自认为源于)同一祖先、血缘的“族性群体”(ethnicgroup);

其次它可以是指一个具有共同历史与独特文化的共同体——民族;

最后指一个众多拥有平等权利成员组成的主权实体——民族国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

还可以在更多情况下,民族是上述几种意涵的错综结合或者重合。

区分民族的这几层含义是有意义的,因为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中国朝鲜族,具备了上述所有关于民族的层层含义:

它作为一个独特的族群(ethicgroup),与其他诸多的民族或族群一起,是中华民族这个国家(民族国家,nation)的一员,同时,它与中国境外的朝鲜和韩国的朝鲜族,共同构成了一个民族。

那么,对于中国朝鲜族的认同问题的研究也相应地具有三个层次:

族群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2.问题的提出。

目前学术界有一个共识,就是在全球化时代到来的情况下,随着资本、劳动力、原材料等各种资源的全球化流动,人员的流动及其带来的民族国家的认同问题亦引起学者的关注,现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内部的族群认同(ethnicidentity)需要越来越强烈,民族国家日益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即如何让文化、民族上的多元与国家政治上的统一和内部秩序和谐并存。

有学者指出,“全球化时代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复苏的时代,表现在对既有的民族国家的挑战及各地以民族性为基础的认同(重)建构;

现今的历史阶段,多民族国家——不论是想要保持其完整的自主权,还是否认自己国家构成的多元性——都面临崩溃瓦解的命运。

”[1]还有学者宣称,20世纪的后半段,将会成为民族主义高涨及扩散的时代……这种要表达自己的认同且被别人确切地加以认可的急迫感有着越来越强的感染力[2]。

著名学者亨廷顿更是指出,冷战后世界的根本冲突将不是意识形态为主的或以经济为主的,人类的重大分野和冲突的主要根源将是文明的或文化的;

民族国家虽然是世界事务中最有力的行动者,但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跨越国家疆界、信仰不同宗教、分属不同文化的民族和族群之间[3]。

  3.本研究的背景。

中国朝鲜族作为中国境内一个独特的民族,改革开放后开展了前所未有的流动,其中既有跨国性质的流动,又有非跨国性质的空间流动,朝鲜族在中国境外建有两个主体国家:

朝鲜和韩国,中国朝鲜族的民族认同问题与这两个国家息息相关。

朝鲜由于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滞后,1990年代以后我国朝鲜族与朝鲜国居民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而中国的发展对于朝鲜的边民构成吸引力。

韩国则是另一种情形。

自从1992年中韩之间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以后,两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员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朝鲜族利用其亲缘、人缘关系和语言相同、习惯相近等特点,以探亲、劳务等形式大量流入韩国,其中还包括许多年轻女性通过跨国婚姻途径形成的女性人口的外流。

人口外流的结果,一方面使得他们的民族与国家认同问题凸显出来,另一方面,人口外流还造成了中国境内朝鲜族人口的不断减少(具体数据可以参见下表1),生育率持续下降,朝鲜族传统聚居的村落日益空洞化,民族教育难以为继,民族文化受到冲击,民族语言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朝鲜族的族群认同也面临着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朝鲜族在族群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方面有什么样的特征,无疑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在这里,族群认同就是指他们对于自己属于中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而产生的“朝鲜族”的族群认同;

民族认同是指他们对于与自己拥有相同的文化、血缘和世系的民族认同,当然这里包括对于朝鲜半岛在内的朝鲜族的认同;

国家认同则是他们作为中国国民或者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而对国家产生的政治上的认同意识。

  本文结论建立在对于中国东北边陲某朝鲜族聚居地朝鲜族群众的实地考察之上。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查地点做问卷400份,获得有效问卷397份,调查对象全部为朝鲜族。

经统计,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2.4岁,年龄最大的是79岁,最小的是11岁;

男性185人,占46.4%,女性208人,占52.1%(另有5人的性别未填),农村户口的有183人,占49.9%,城镇户口的183人,占总人数的45.9%。

此外,本次调查还做访谈14人次,他们有政府部门的官员(如文化局某负责人、应急办公室负责人等),有中学老师、小学老师,有乡镇干部,边防武警战士、传教士、街道工作人员等,主要访谈对象都是朝鲜族,只有两人是汉族。

  二、中国朝鲜族的族群认同

  对于朝鲜族族群认同的衡量,本研究在问卷中设计了一些指标:

服装、饮食、语言传承、历史记忆、与其他民族的交流意识。

  民族服装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的和外在的表征。

朝鲜族服装有自己非常鲜明的特色,对于自己民族服装的评价,81.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民族服装非常漂亮,13.6%的人认为比较漂亮,2.5%的人说不清楚,只有0.8%的人认为自己的民族服装不漂亮或一点也不漂亮。

可见,他们对于自己民族服装的评价是相当正面的,几乎所有被调查的朝鲜族都珍藏着一套民族服装,有81.7%的人表示他们会在一些重大节日及喜庆场合如参加婚礼的时候穿民族服装,以示隆重与正规。

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穿着打扮与汉族基本无异,回答日常穿民族服装的只有6.5%。

目前,全世界的服装风格都变得同样化,趋同明显,所以,在重要节日穿民族服装就成为某特定民族或族群互相认同的方式之一。

  在饮食方面,朝鲜族的饮食特色是非常突出的,我们所有的调查对象都能说出自己民族的风味饮食品种,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特色饮食为主,与当地的汉族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

辣泡菜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菜。

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也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和小米,以鱼肉蛋奶制品和海鲜产品为辅,基本上以素食为主,同以吃荤为主的民族有明显的区别。

  语言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族群历史事件的记载方式和文化传统的象征[4],是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它相对稳定、不易改变。

我们的调查发现,67.8%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用朝鲜语进行交流,只有3.8%的人使用汉语作为日常交流的语言,还有25.9%的人两种语言都使用。

另有2.6%的人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朝鲜语的使用与掌握也很好,81.1%的人不仅会说,也会读,会流利地书写,全部调查对象中只有1人不会说朝鲜语。

这些数据说明,对于朝鲜族来说,在与汉族频繁互动的同时,在其他认同符号逐渐式微,趋同非常明显的情况下,民族语言依然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也是民族认同的主要标志之一。

但尽管如此,也应该动态地去看这个问题,汉语作为一种强势的语言,目前已经影响到了朝鲜族的语言传承。

通过调查笔者觉得,朝鲜族的语言传承和发展已经出现某种危机,因为出于对日后前途的考虑,现在有很多朝鲜族的家长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汉语教育,大量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汉语学校而不是朝语学校,我们所调查的地区民族学校的招生情况每况愈下,朝鲜族语言发展的危机在教育领域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引起了部分朝鲜族精英关于保持自己文化传承方面的忧虑。

  民族交流意识主要涉及一个民族对于其他民族的看法,进一步的发展就是对于民族交流的看法。

通过交友和通婚这两个指标,大致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其他民族的接受程度,在这里主要是对于汉族的接受程度。

  从实际的行为来看,我们的调查对象对于“你的好朋友是否都是朝族”的问题,回答都是朝鲜族的有39.6%,回答有一部分其他民族(主要是汉族)的占54.7%,全是其他民族的有2.5%,3.6%的人不回答;

明确表示喜欢汉族人的有42.8%,觉得汉族人还可以的有45.8%,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只有5.5%;

觉得和汉族打交道很不容易和不太容易的有31.3%,觉得很容易和比较容易的有55.6%。

这表明朝鲜族对于同汉族的交往并不排斥,而呈现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就汉族的反馈情况也能证明朝鲜族的这种积极态度,汉族对于朝鲜族的接受程度也较高。

  但进一步从族际通婚、交友以及对于其他民族和本民族相比的信任程度上,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民族意识的内涵所在。

据调查,朝鲜族的配偶为自己本民族的占到了72.8%,配偶是汉族的只有1.5%。

对于“结婚是否愿意找汉族人”态度的问题,回答愿意的有12.6%,不愿意的有53.7%,无所谓的有23.7%,说不清楚的有3.8%,另有6.3%的人不回答。

“愿意”和“无所谓”加在一起占36.3%,说明朝鲜族对于族际之间的通婚持一种不太赞成的态度。

  但是,朝鲜族妇女嫁到韩国的情况近年来一直有增无减,这里除了韩国经济发达的因素之外,民族间的认同是关键因素,说明中国的朝鲜族和韩国的朝鲜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民族文化和心理上认同。

从交友的方面看,被调查对象实际拥有汉族朋友的有54.7%,这也就从客观上说明其对于外族的看法是有保留的,他们接受与外族的交流,因为毕竟生活在一个周围存在大量其他民族的环境之中,但这种交流是控制在一定层次上的,还未发展到族际通婚的水平。

由于这样清晰的族群意识,他们进而认为本民族的人比其他民族的人更可靠(数据详见表2)。

  可以认为,中国朝鲜族对其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是非常稳固和坚定的,他们多数人为自己是朝鲜族而感到自豪(数据详见表3),

  民族历史记忆也是建立民族认同的重要方式,寻根认祖是一种民族认同的表现[5]。

此次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一些与朝鲜族历史有关的问题,能回答上来的人比较少,这说明中国朝鲜族对于属于自己本民族的历史缺乏了解,也缺乏感性认识,精英阶层和普通大众都同样缺乏。

朝鲜族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的历史也缺乏了解,但对于共和国历史表现出一种较好的掌握,和中国的主流社会基本共享着同样的经验。

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中国的朝鲜族由于缺少对本民族历史的记忆而妨碍他们建立起对于本民族的认同。

事实上,服饰、语言、饮食等文化表层的标记作用是明显的认同纽带。

  三、中国朝鲜族对于朝鲜族的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是指作为一个共同的族群所拥有的共同感,更多地从文化和意识层面去指称,即作为一个共同的民族所具有的共同心理和意识。

对于中国的朝鲜族来说,他们最初是从朝鲜半岛迁移到中国境内的,其先民和故国(motherland)是朝鲜半岛,与韩国的朝鲜族、朝鲜的朝鲜族属于同一民族。

到目前,中国的朝鲜族在韩国和朝鲜有亲戚的比例都很大,问卷调查表明,在韩国有亲戚的占38.8%,在朝鲜有亲戚的占45.1%,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比例。

因此,朝鲜族的民族认同必然涉及半岛之内的朝鲜和韩国。

  就宏观的文明特征而言,朝鲜族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儒家特点,重视子女教育、尊重老人、讲究礼仪等都可以在儒家思想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但文化上的儒家特征并不代表这种文化与中国的汉族文化相一致,而中国的朝鲜族、朝鲜的朝鲜族、韩国的朝鲜族,他们从根本上属于同一个血缘和文化世系,在文化上是同质的。

能够反映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认同的典型指标,就是对于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态度。

上面已经提到,中国朝鲜族对于与其他民族之间的通婚是有所保留的,但韩国和他们属于同一民族,加上其发达的经济所产生的吸引力,所以有大量的中国朝鲜族妇女嫁到韩国去,这些行为就已经很好地体现出了他们在文化上的选择性和认同状况。

  目前,中国的朝鲜族是韩国出版物、文化产品以及其他时尚消费品需求增长最快的群体,对韩国的产品格外青睐,对“韩流”的欢迎与其他中国人不尽相同[6]。

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您喜欢看的电视剧是韩国的还是中国的?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见表4。

结果发现,喜欢韩剧的大大多于喜欢中国的电视剧的,分别为41.3%和27.5%。

这一方面和近年来韩剧在亚洲的持续升温所形成的“韩流”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朝鲜族和韩国在文化上、语言上的相通。

韩国文化在保护原有东方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了西方文化,形成了兼具东西方特点的本土文化;

借助其发达的经济实力、频繁的国际交流,韩国也在积极地输出其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

  对于朝鲜的民众,中国朝鲜族对他们更多的是同情,在调查的过程中许多人告诉我们,因为毕竟属于一个民族,原来是一家人,现在看到朝鲜老百姓生活困难也很难过,在可能的情况下也会接济对方,但更多的情感也就不存在了。

  总之,对于中国的朝鲜族来说,朝鲜半岛是他们的故国,朝鲜和韩国的朝鲜族是和他们具有同一血缘和文化的白衣同胞;

由于同胞的关系,对于朝鲜半岛具有特殊的感情;

而对于韩国文化的热衷和拥趸,无疑是源于共同的文化和血脉。

作为跨界民族,虽然他们长期分居于不同的国家,受到当地主体民族的不同影响,在语言、服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是他们传统文化的底层,以及日常生活的深处,仍与原来的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中国朝鲜族的国家认同

  中国朝鲜族的国家认同是指他们作为中国国民或者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而对国家产生的政治上的认同意识。

因为是跨界民族,并且境外有两个主体国家,中国朝鲜族的国家认同问题就涉及另外两个国家:

朝鲜和韩国。

  1.中国朝鲜族对于韩国的认同状况。

对于此问题,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假如现在您正在观看一场韩国队和中国队之间的足球比赛,您是希望韩国队胜利还是希望中国队胜利?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情况见表5。

  如果上述题目可以反映中国朝鲜族的国家观念的话,那么,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朝鲜族的国家认同是对中国而非韩国的,对韩国持有认同的人仅占到被调查者的6.8%,不构成他们国家认同的主流,即在国家认同的层面,朝鲜族还是选择了中国。

我们的访谈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

有研究发现,中国朝鲜族在与韩国的交流中,由于相互隔绝和缺乏了解,一些人一开始确实在自己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的问题上曾产生过模糊的认识,国家认同具有模糊性,但这些都是短暂的,当他们与韩国人接触过一段时间后,特别是那些在韩国打工的人,几乎都自觉不自觉地感受到自己不可能成为韩国人,而“中国人”的意识更为强烈,国家认同反而变得清晰和强烈起来。

在韩国打工的中国朝鲜族,更多的是把韩国当成他们打工挣钱的地方,而不是他们的家园;

朝鲜族在与韩国的经济交往中得到很大的实惠,但对于韩国的认同感并未提升,他们在彼此面对时,国家的界线越来越分明和清晰。

群体身份意识是在相互的交往中逐渐萌生的。

  上述资料证实,中国朝鲜族对于韩国的国家认同几乎不存在,他们对于中国的认同,反而由于出国打工的感悟而变得空前强烈和坚定起来。

  2.中国朝鲜族对于朝鲜的国家认同。

对于朝鲜的国家认同,我们在问卷中使用了和韩国类似的指标:

“假如现在您正在观看一场朝鲜队和中国队之间的足球比赛,您是希望朝鲜队胜利还是希望中国队胜利?

”统计结果见表6。

  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中国朝鲜族选择了对中国的认同,只有一小部分人(6.8%)选择了对于朝鲜的认同。

  中国和朝鲜的关系近些年来起起落落,在20世纪60年代,朝鲜的经济状况好于中国,当时中国的朝鲜族曾经受到朝鲜民众的接济。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得到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而朝鲜因各种原因造成了民众生活贫困,甚至温饱都难以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在中国的朝鲜族身上有一种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所以,如果把中国和朝鲜进行比较的话,中国朝鲜族毫无疑问是认同中国的。

当然,从民族认同的层面来看,作为一个民族的同胞,彼此的同情心肯定是存在的。

所以有时候朝鲜国的边民逃到中国,中国的朝鲜族边民看到后,除非朝鲜人做违法犯罪的事,中国边民一般不报警,而是把那些朝鲜人劝回去。

所以,就当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中国朝鲜族不存在对于朝鲜的国家认同。

  五、结论与余论

  1.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笔者发现,就当地朝鲜族民族意识的状况而言,他们作为中华民族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习惯等,与其他民族有清晰的边界,族群认同意识非常明确,他们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

同时,朝鲜族并不把本族的民族特征和汉族的民族特征尖锐对立,不过度强调本族与外族的异质性。

对待外族的态度是积极和开放的。

但随着近年来朝鲜族人口的持续外流而呈现出某种危机的苗头。

  由于对共同世系、血缘和文化上的认同,他们将朝韩两国作为他们曾经的故国去感知,民族认同也依然强烈。

  朝鲜族的国家认同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前还具有某种模糊性的话,那么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随着不同的人群在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异质性的增强,国家认同反而逐渐明朗起来。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嫁到中国来的媳妇,朝鲜半岛是他们的娘家,是他们曾经的故国,那里有他们的兄弟姐妹,有割不断的血脉和文化,对娘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肯定很强烈,但他们在中国已经扎根,繁衍生息。

  概括说来,他们的认同经历了三部曲:

从朝鲜到中国的朝鲜人(国家认同在朝鲜半岛)、在中国的朝鲜族(中国的一个族群)、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中国人)。

目前,三个层次的认同都存在,并且并行不悖。

  2.余论:

关于朝鲜族的国家认同中的问题。

目前,去韩国打工的中国朝鲜族依然呈现出一种继续上升的势头,因为在韩国的工资收入要远远高于国内,这是大量劳工前往韩国打工的直接原因,不能把问题提到民族情感的高度。

当然,我国劳工在韩国的劳动强度要远远大于国内,也大于韩国本国人;

韩国的消费水平高,我国劳工在韩国的生活很不理想,韩国政府也没有明显的意图要把这些劳工纳入韩国,只是想利用他们相对廉价的劳动力。

所以这些劳工的长远打算,还是积攒足够的钱以后就回国,而不是定居韩国。

我国劳工在韩国的生活也主要围绕赚钱这个中心议题,并没有过多地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

韩国是否有明确的意图要利用大量劳工来韩的机会,鼓动居住在我国境内的朝鲜族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个情况目前尚不得而知,但这种风险无疑是存在的。

  另外,中国朝鲜族劳务人员大量流入韩国所引起的后果是多方面的。

出国打工的劳务人员在国外一待就是几年,短期内无法回国,我们调查到的一个朝鲜族中学,一个班里的留守儿童甚至达到70%。

另外,离婚率也在不断增高。

这样,家庭的稳定、孩子的教育等都出现了严重问题,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虽然中国朝鲜族在国家认同的问题上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用行动表达着他们的认同观,这种认同不一定以非常明确的感情来表达。

朝鲜族的迁徙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寻求更好的生存和生活目标的历史。

朝鲜族最初向中国境内移民的时候是因为朝鲜半岛闹饥荒,现在韩国经济高速发展,而在中国人们普遍觉得靠国内挣到的钱很难支付高额的住房和孩子受教育的费用,毕竟韩国的经济水平和物质生活条件高于中国。

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加上文化与民族上的同宗,朝鲜族人口大量外流和迁徙的趋势近期内不会有所缓解。

在调查中,表示如果有可能愿意去韩国打工的人占到58.9%,愿意把未来的工作地点选在韩国的也有31.7%。

尽管有许多人表示,去韩国打工只是为了挣到一大笔钱,回来后可以买房子、让孩子读书等,最终还是要回来的;

而且认为“韩国小小的,中国大大的”,但这更多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韩国目前没有鼓励朝鲜族移民的政策,如果有移民的可能性,许多人表示他们会留在韩国。

韩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这些廉价劳动力,但对于这些劳工却没有当作同胞看待,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朝鲜族没有表现出对韩国的国家认同,而是坚守对中国的国家认同。

  作为一个跨界民族,客观上,朝鲜族具有多重国家选择的条件,具体对哪个国家的认同占上风,在目前和平形势下,经济的考虑往往大于政治上的考虑。

打工本身的确与民族感情不相关,但长此以往,经济上的认同是否会影响国家的认同则难以确定,移民的历史就是一个艰难的与移入地民众进行融合、共生、甚至同化的历史,第一代移出的居民由于各种原因其国家意识是强烈的(这正如到中国的第一代朝鲜族对于朝鲜半岛的情感),但到了第二代的新生代,他们在当地扎根,与父辈的生活环境大不相同,他们心目中的家园与父辈就注定有所不同。

加上本来属于同一民族和文化,被同化的脚步会更快捷。

  中国朝鲜族对于朝鲜的国家认同基本不存在,更没有向朝鲜流动的迹象,但和朝鲜之间的问题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情形。

因为中国朝鲜族的人口外流与妇女外嫁造成了多方面的后果,比如女性婚育人口持续缺乏,农村有大量不能结婚的男性。

中国朝鲜族农村的未婚大龄男性也吸引着朝鲜的妇女越境到中国与他们一起生活。

朝鲜族女性的越境许多是非法的,如果被发现,她们会被遣送回去,和中国男子生育的孩子则被允许留在中国,是中国的合法公民。

这些孩子在绝对数量上虽然并不是很多(笔者未获得这方面的确切数据),但是,他们由于地处边境地区,这些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样的国家民族观,他们的国家认同对于未来的社会安定与边疆安全的影响如何,现在作出判断都还为时过早。

  从中国朝鲜族对于中国的认同上看,朝鲜族国家观的形成基本是基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记忆而建构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共产主义”这种带有普遍性和抽象性的价值观与信仰的教育,成功地越过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价值观的界限,建构起了中国境内的朝鲜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流价值观与信仰体系——共产主义——的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从而建立起朝鲜族的国家认同。

而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意识形态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也在逐步淡化。

随着国家改变过去全面控制社会生活的做法,原有的高于民族的阶级斗争观念及共产主义观念等日见削弱,代之以经济理性,国家认同的纽带已经发生了改变。

朝鲜族对于中国的国家认同纽带应该通过什么来维系?

进一步说,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和在社会转型期,过去的价值信仰体系正在发生改变,新的价值信仰体系还处于创造和改良的阶段,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失。

在这种情况下,多民族国家应该寻找什么样的认同纽带,增加各民族对于国家的向心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六、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笔者认为处理好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问题,应有如下对策:

  1.坚持民族之间的平等与团结,将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开发问题纳入到国家以及地方的发展规划当中,防止普遍问题的民族化,促进不同民族对国家的向心力。

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实有许多问题不仅存在于民族地区,也存在于非民族地区,如人口的外流、农村的空洞化、乡村学校生源不足、难以为继等,但这些问题到了民族地区,就多了一层民族的含义。

不容否认,从宏观的层面看,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于非民族地区。

所以,为了避免普遍问题的民族化,增加各少数民族对于国家的向心力,国家应该考虑增加对于民族地区各方面的财政投入,甚至在某些方面要向民族地区倾斜,实施专项扶持策略。

  2.中国要加强对于海外中国人的权益的保护。

比如对于在韩国打工的中国朝鲜族,从目前所看到的情形来看,虽然韩国有向这些人进行的思想和宗教渗透,但停留在无组织的层面,未上升到国家有意识的层面。

中国的驻外使领馆应该充分注意到对中国劳工的权益并加以保护,使他们的利益不受到侵害,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