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夹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872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夹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木夹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木夹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木夹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木夹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木夹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木夹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木夹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木夹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木夹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木夹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木夹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夹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木夹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分天下而二归周,文王率诸侯而朝之。

至于武王,观兵孟津。

八百诸侯,不期而会。

尚曰:

‘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退归修德,观乎圣人去就(49),岂容易者哉!

及微子去,比干剖,箕子奴(50),民不聊生,皇天厌之,国人弃之。

武王方援旗(51)誓众,一举而灭纣者,盖天夺殷而与周也。

我皇方宵衣旰食(52),肩尧踵舜,父事三老(53),兄友百僚。

推赤心于比干腹中(54),悬白日于微子头上(55)。

诸侯合德,百姓欢心。

非天下有人圣如周王,家有姬旦,户生吕望者乎(56)。

汉祖承帝尧之德,遇秦王无道,并吞六国,恃宇宙一家,焚烧诗书,坑灭贤哲,筑长城于紫塞,造阿房于皇州(57)。

鬼母哭蛇(58),人臣指鹿(59)。

民不聊生。

皇天厌之,国人弃之。

是以陈胜一呼,天下响应,汉祖西入,五星(60)都聚者,盖天夺秦而与汉也。

我皇帝方崇诗书,任贤哲,卑宫室,恤黔黎。

野无歌凤(61)之人,朝有问牛(62)之杰。

非天下有人英如汉祖,家有韩信(63),户生张良(64)者乎。

我高祖承玄元之德(65),遇隋炀荒淫。

徭役不常,征敛无度。

竭生民之财产,为巡幸之资粮。

虎噬群贤,猱蒸庶母(66)。

浮沉辽海(67),疏凿汴河(68)。

今年东征,明年西伐,民不聊生,皇天厌之,国人弃之。

是以我高祖应天顺地,奄有四海者,盖天夺隋而与唐也。

我皇帝方淡薄声色,杜绝巡游。

梦卜宰辅(69),倚注藩屏(70)。

思成垂拱(71),恶习干戈。

皇天方赞,国人方欢。

非天下有人雄如唐祖,家有敬德(72),户生元龄(73)者乎。

而况越嶲(74)新州,牂牁(75)故地,不在周封之内(76),非居禹迹之中(77),曩日边将邀勋,妄图吞并。

得之如手加骈拇(78),失之若颔去赘瘤(79)。

九牛之落一毛,六马之亡半毳(80)。

何足喻哉(81)!

仆(82)虽自绛纱(83),素耽黄石(84)。

既探师律(85),固识兵机(86)。

奉诏填压三巴(87),抚安百姓。

思敦礼乐,耻用干戈。

每伤虞芮之争田,永念姬周之让路(88)。

即不获已,即须训戎。

且蜀地阔数千里,郡列五十城。

户口至多,士卒之众。

可以挥汗成雨,吐气成云。

盖缘从前元戎(89),皆是儒者,有昧(90)见机而作,但守升平之规。

虽分帝忧,不教民战。

是以彼国得以深入,无备故也。

仆示之以三令(91),教之以八阵(92)。

鼓声而进,钲(93)动而退。

甘与之共,苦与之均。

义等埙篪(94),情犹瓜葛。

说礼乐而敦诗书,务耕桑而聚谷帛。

使家藏甲胄,户贮干戈。

赏罚并行,公私共贯。

既识《三略》(95),便可七擒(96)。

不唯喝倒不周(97),亦可劈开太华(98)。

况彼国自长庆以来,搔扰益部。

杀人之父,孤人之母,掠人之妻,鳏人之婿。

焚人之庐舍,使人暴怒;

剪人之桑麻,使人寒冻。

蜀人怨恨,痛入骨髓。

仆乘其众怒之势,示其报怨之门。

况抱鸡搏狸,不由人教;

乳犬敌虎(99),自是物情(100)。

既仗宗庙之威灵,兼统华夏之精锐。

若乘流纵棹,下坂推车,岂劳力哉。

仆官是宰衡,位当侯伯。

被坚执锐,虽则未曾,济河焚舟(101),平生所贮。

彼国将帅之强弱,邦国之盈虚,坐可酌量,何烦询访。

且六合之外,舟车不及,圣人不言。

彼国在圣人不言之乡,舟车不及之地,纵主上英哲,人臣俊乂(102),亦犹烛龙衔耀(103),只可照于一方;

春雷振声,不能过于百里。

天与不取,谈何容易!

夫天有五贼,见之者昌(104)。

彼国纵晓六韬(105),未娴五贼。

而欲泥封函谷(106),水灌晋阳(107),何其谬哉!

五贼者,夏桀张罗,殷汤祝网,是以仁而贼(108)不仁也;

殷纣剖生人,周文葬枯骨(109),是以德而贼不德也;

齐国厚征薄贷,鲁国厚贷薄征,是以恩而贼不恩也;

项羽杀义帝,汉高祖举哀,是以义而贼不义也;

陈后主骄奢,隋文帝恭俭,是以道而贼不道也。

能行五贼,兼晓六韬,方可夺人山河,倾入社稷。

我朝未有五失(110),而彼国徒自陆梁(111)。

以此推之,兴亡可鉴。

何劳远离庭户,始识安危;

久习韬略,方明胜负。

而妄要姑息,不务通和(112)。

回示荒唐,一何乖戾!

罔念孔、颜之知礼,翻效莽、坚之覆车(113)。

交趾丧亡(114),可知人事;

新都失律(115),足见天时。

若望降尊,便希抗礼。

但百谷不趋东海,众星不拱北辰,则不可议也。

苟未如是,则不可改图。

昔管仲入周,不受上卿之礼(116);

苏武在虏,无亏中国之仪(117)。

事有前规,固难更易。

况小不事大,《春秋》所诛。

若彼直我曲,恐招天殃;

既彼傲我谦,何患神怒。

见(118)已训齐士卒,调集糗粮(119)。

或玉露垂槐,金风动柳。

建鼓(120)数里,命车(121)指南。

涉嶲吊民(122),渡泸会猎(123)。

继齐、鲁之夹谷(124),绍秦、赵之渑池(125)。

便是行人,岂遗往策。

皇帝圣旨,以其前缄奏闻,不复多谈。

恐乖(126)忠告,谨牒。

【作者介绍】胡曾,唐代诗人,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出生于在邵阳西路竹山湾(今长阳铺镇秋田村),自小聪明好学。

《唐才子传》说他“天分高爽,气度不凡”。

《宝庆府志》称赞他“少负才誉,文藻煜然”。

唐咸通年间,胡曾去长字赴进士试未第,从此闲居长安。

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节度使,聘胡曾为幕僚。

胡曾仅以一纸檄文,便劝谕西山八国来朝。

后路岩被害,高骈接替路岩任剑南节度使,胡曾复为幕府从事,凡剑南节度使衙门的奏折和公文,多出自胡曾之手。

时南诏骠信兴兵进犯隽州(今四川省西昌市)、雅州(今四川省雅安市),派人以木夹书送高骈,称“欲借锦江饮马”。

胡曾为高骈起草《答南诏牒》。

牒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威之以兵,南诏王骠信为牒文中的凛然正气所慑服,请求罢兵和好。

胡曾的《答南诏牒》一纸退兵,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

后高骈调任荆南节度使,渐有异志,于是胡曾毅然辞去幕府之职,赴湘南担任延唐县(今湖南省宁远县)令。

并编著了《九嶷图经》。

胡曾晚年,被朝廷册封三恪,赐锦衣还乡,后“终老于家”。

据传,胡曾卒后,朝廷为表彰其功德,曾赐玉石泐碑为志,墓前有联曰:

“草檄平南,万古功勋昭日月;

吟诗咏史,千秋翰墨壮山河”。

【《答南朝牒》写作的时代背景】《答南朝牒》写作的时代背景要从唐王朝与南诏国的战争说起。

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皮罗阁建立南诏以后,当时唐王朝正处于开元盛世,所以南诏成立之初,实际是臣服唐王朝的属国。

但到唐玄宗天宝年间晚期,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已处于衰落时期。

这时南诏国便脱离唐王朝,投靠吐蕃,并趁安史之乱,夺取了云贵高原大部分土地,变得强大起来,连续发动了对唐王朝的战争。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唐王朝又击败吐蕃和南诏联军,使吐蕃、南诏的关系出现裂痕,唐王朝又与南诏结盟,共同打击吐蕃。

但到了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南诏再次派遣大将王嵯巅侵犯西川,并攻下成都外城。

唐文宗派大将郭钊、李德裕到成都再次和南诏立约,互不侵扰。

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南诏骠信世隆又大举兴兵进攻唐王朝西南边境,先后攻占了邕州、交址,占据数年。

南诏此时正是国力强盛、志得意满的时候,并给剑南节度使送来战书,准备进一步进攻蜀地,信中说“欲借锦江饮马”,口气十分狂妄。

而唐王朝在此期间,国力薄弱,财力空虚,更由于双方连年混战,双方边境百姓急于休养生息。

《答南诏牒》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来的。

胡曾的《答南诏牒》,仅用一封书信,便慑服了势力强大的南诏,挫败了南诏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唐王朝的国威和利益。

重新开始了唐王朝和南诏的友好往来,使双方人们免除了战争之苦,保持了边境安宁,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

关于胡曾的《答南诏牒》,五代人何光远在他编撰的《鉴戒录·

卷二·

判木夹》中说胡曾的《答南诏牒》“天下称为奇绝。

【注解】

(1)南诏:

即南诏国,唐代时中国西南部的奴隶制少数民族政权,其国境包括今云南全部,以及今贵州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和缅甸、越南的部分地区。

南诏国是公元738年,由蒙舍诏的首领皮罗阁建立。

公元902年,南诏国的权臣郑买嗣推翻了蒙氏南诏,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长和”。

(2)牒:

文书。

(3)木夹:

古代传递文书用的木制夹板,也称木契。

明谢肇淛《滇略上》:

“唐西南夷多用木夹……其制用两漆板夹文书,刻字其上,以为信。

(4)边镇:

边境地区的要塞重镇。

(5)藩篱:

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栏栅,引申为边疆、边界。

(6)委:

知道;

未委:

不知道,不清楚。

(7)鹤拓:

南诏国的别称。

(8)直咩:

即羊苴咩城,即今大理市及其以西地区。

(9)大朝:

居于正统地位的朝廷。

(10)美号:

褒扬赞美的称号。

汉班固《白虎通·

号》:

“以为王者受命,必立天下之美号”。

(11)伏承:

古时用在书信中的敬词。

苏轼《与范梦得书》:

“伏承文体佳胜”;

唐寅“伏承履吉王君……”。

(12)骠信:

唐代时南诏国君王的称号。

即南诏皇帝的意思。

胡曾替高骈写《答南诏牒》时,南诏骠信的名字叫世隆。

(13)雕题:

本义为在额头上剌花纹,旧指南方雕额文身的少数民族部落。

(14)鴂舌:

鴂指伯劳鸟,鴂舌即成语“伯劳弄舌……”,比喻语言难懂,引申为说话难懂的南方少数民族。

《孟子·

滕文公上》:

“今也南蛮鴂舌之人”。

(15)卉服:

用絺葛做的衣服,《禹贡》:

“岛夷卉服”;

孔传:

“南海岛夷,草服岛越”。

这里借指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或岛居之人。

(16)毳裘:

毛皮衣服;

元萨都剌《闽中苦雨》诗:

“病客如僧懒,多寒拥毳裘”。

这里也引申为穿毳裘服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

(17)豹略:

和下文的龙韬合为成语“龙韬豹略”,即“兵法”。

语出宋张元干《代上折枢彦质生朝》:

“龙韬豹略系安危”。

(18)波伏西天,草偃南土:

比喻政令势力迅速下行,波及整个西南疆宇。

草偃:

本义为风吹草倒,引申为政令势力迅速传播下行。

(19)伏承……南土者:

这段话交待了南诏国势力在西南疆域中日益强盛的情况。

(20)事根:

事情的根由。

(21)朗宁:

即朗宁郡,唐天宝年间改邕州为朗宁郡,辖地在今右江中下游及邕江流域一带,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

(22)虔刘:

劫掠、杀戮。

(23)交址:

中国古代地名。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设立交址、九真、日南三郡,又称交州,辖地包括今越南北部和我国的广西、广东。

(24)越隽:

即越隽郡,西汉置,辖地在今四川省西昌、会理一带。

(25)益州:

中国古地名,辖地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

(26)东门:

即东门之役,其典故出自《左传》里的一个故事:

春秋时,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亡。

第二年,郑人侵卫牧(郊外),以报东门之役。

后人以东门之役比喻旧仇宿恨。

(27)幅凑:

亦作“幅辏”,比喻人或物聚焦在一起。

(28)颜子:

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

(29)皋夔:

皋陶和夔的并称,皋陶是虞舜时的理官,夔是虞舜时的乐官。

(30)六合:

指天地之间。

东南西北和上下之间称六合。

(31)胡亥:

秦始皇的儿子秦二世皇帝;

胡亥之乱:

指秦二世时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32)闵损:

和下文的子路、冉有、子贡、宰我、子夏、言偃皆为孔子的学生。

(33)行人:

我国古代的一种官名,掌管接待诸侯及诸侯上卿之礼。

(34)刘项:

刘邦和项羽。

(35)韩彭:

韩信和彭越。

(36)及子路……欺天乎:

这段话语出《论语》:

“子疾病,子路使门为臣。

病闲,曰:

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

吾谁欺,欺天乎。

这段话的大意是:

孔子得了一场大病,几近死亡,子路于是安排孔子的门生按照诸侯王的规格准备孔子的后事。

但是这次孔子却又活了过来,他知道子路安排门生给他做家臣的事,很生气的说:

子路有这样的想法已经很久了,看来他办事也不靠谱,我只是一介书生,从来没有家臣,为什么要在为我办丧事时安排家臣呢。

你们这是要我欺骗谁呢,该不是要我欺骗老天吧”。

门人:

门生;

臣:

家臣。

(37)凤鸟不止,河不出图,吾己矣夫:

语出《论语》。

大意是:

“凤鸟不出现,没有圣明的君主,我们已经没有希望了”。

凤鸟:

神话中的凤凰,传说在帝舜和周文王时都出现过,旧时人们认为凤鸟的出现预示着君主有德、时代兴盛、事业成功;

河图:

传说伏羲时代,黄河曾出现一条龙马,背上有一张图,这就是伏羲画八卦所依据的河图,后来人们就把河图出现看作是圣明君主出现的一种征兆;

河不出图:

即圣明群主没有出现。

(38)负手曳杖,逍遥倚门:

语出《礼记》,原文是:

“孔日蚤(通‘早’)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

孔子每天早上背着手,拿着拐杖,在门口悠闲自得。

告终而已:

就这样到老而已。

(39)历数:

天道,指古代帝王代天理民的顺序。

《论语·

尧曰》:

“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

(40)破于昆阳:

指王莽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刘秀大败王莽的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是刘秀打败王莽的关键一战,为东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1)寿春:

指东晋孝武帝八年(383)东晋将领谢安、谢玄大败前秦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42)周主杖箠于岐山:

这是《韩非子·

内储说·

上七术》中的一个故事,原文是“周主下令索曲杖,吏求数目不能得,周主私使人求之,不移日而得之。

乃谓使曰:

吾知吏不事事也,曲杖甚易也,而吏不能得,我令人求之,不移日而得之,岂可谓忠哉。

吏悚惧其所,以君为神明”。

周主:

即周文王姬昌;

杖箠:

古代执行杖刑用的棍棒;

岐山:

今陕西省西部地区,为周朝的肇基之地,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

“周主杖箠于岐山”指“周文王在岐山开始创立周代基业”。

(43)汉祖:

即汉高祖刘邦;

脱褐:

即脱去粗衣,脱离贫贱;

泗水:

即泗水亭,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刘邦发迹前曾担任泗水亭长,“汉祖脱褐于泗水”指“汉高祖从泗水开始创立汉代基业”。

(44)高祖:

即唐高祖李渊,原籍陇西人。

“高祖起自陇州”即“唐高祖出生陇州”的意思。

(45)公刘:

古代周人部落的首领,周文王姬昌的祖先,忠诚厚道,笃爱人民,勤劳刚毅,文武兼备,是一位传说中的古代英雄。

(46)殷纣:

即帝辛,姓殷名纣,商代的最后一位君主,后人称为商纣王。

商纣王即位后,曾励精图治,征服东夷,开拓疆土,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但后来宠爱妃子妲己,唯妲己爱恶是从,肆意残杀无辜,和夏桀并称中国古代两大暴君。

(47)刳剔:

剖杀、割剥。

“刳剔孕妇”语出《书·

秦誓上》:

“枉杀忠良,刳剔孕妇,皇天震怒”。

(48)剖贤人之心:

剖挖贤人比干之心;

斫朝涉之胫:

斫断一个在冬于早晨赤脚涉水过河人的脚胫;

以上二典均出自《书·

“扞纣呴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

“扞纣王呴冬见朝涉水者,谓期胫耐寒,斩而视之;

比干忠谏,谓其心异于人,剖而视之,酷虐之甚”。

(49)至于武王,观兵孟津。

’退归修德,观乎圣人去就:

这段话的意思是:

“周武王观兵孟津,天下八百诸侯不约而来,愿随武王伐商。

但周武王还是说‘他们还有很多人才,不可轻易谋取伐商’,仍退回西岐,行善政,修养德行,以观察商纣身边的圣贤去留情况”。

孟津: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孟津县,历史上八百诸侯大会盟起兵灭商的地方。

(50)微子去,比干剖,箕子奴:

微子是商纣王的亲哥哥,见纣王无道,劝而不听,就离开了纣王,故曰“微子去”;

比干是纣王的叔叔,因强谏纣王,被纣王剖挖心肝而死,故曰“比干剖”;

箕子也是纣王的叔叔,因劝谏纣五不听而被迫披发装疯,被纣王贬为奴仆,故曰“箕子奴”。

以上典故均出自《论语》: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孔子曰:

殷有三仁矣”。

(51)援旗:

执旗。

(52)宵衣:

夜间;

天不亮就起床穿起衣服做事。

肝:

天色很晚;

肝食:

天色很晚才吃饭;

“宵衣肝食”形容群主为处理国家大事而废寝忘食的工作。

语出徐陵《陈文帝哀册文》:

“勤民听政,宵衣肝食”。

(53)三老:

古代对“三老”有多种解释。

本文指的是高寿的老人,分上寿、中寿、下寿3个年龄档次,故曰“三老”。

上寿、中寿、下寿的年龄档次分别为以120岁、100岁、80岁为界。

父事三老:

像对待父亲那样对待三老。

(54)推赤心于比干腹中:

即推赤心于像比干那样的忠臣腹中,即和忠臣们同心同德,推心置腹;

“推赤心置人腹中”即成语“推心置腹”的由来。

(55)悬白日于微子头上:

(我皇)的圣德象青天白日一样,照耀在象微子那样的忠臣头上。

(56)非天下有人圣如周王,家有姬旦,户生吕望者乎:

这难道不是天下又出了象周文王那样的英明君主,到处都有像姬旦那样的贤臣,有吕望那样的智士。

姬旦:

即周公旦,后人又称周公,古代圣贤,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武王死后,他忠心辅佐周成王;

是西周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

吕望:

即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一名尚,字子牙,也称吕尚。

辅佐周武王灭商的杰出军事家和谋略家。

(57)恃宇宙一家,焚烧诗书,坑灭贤哲,筑长城于紫塞,造阿房于皇州:

依仗一统天下,焚书坑儒,修长城,造阿房宫。

紫塞:

即长城,万里长城,土色皆紫,故称紫塞;

皇州:

帝都、京城。

(58)鬼母哭蛇:

典出《汉书》,说刘邦为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民工去修长城,一天夜里行至一个叫丰西大泽的地方,见一条大白蛇挡住道路,刘邦拔剑斩之。

刘邦后面的人来了以后,见一个老母在那里望着被斩杀的白蛇哭诉:

“此是白帝的儿子,刚才被赤帝的儿子给杀了啊”、转瞬,老妪突而不见。

(59)人臣指鹿:

指秦朝宦官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

(60)五星:

即、金、木、水、火、土五星。

(61)歌凤:

同“歌讽”,即以歌讽政的意思。

语出谢脁《祀敬亭山春雨》诗:

“歌凤赞灵德”。

(62)问牛:

典出《汉书》卷七十四《魏相苪吉列传》,说魏相苪吉看到牛的异常而想到天气变化。

意思是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

(63)韩信:

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

(64)张良、字子房,汉初城父(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秦末汉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西汉的开国元勋和汉初三杰之一,汉高祖刘邦最重要的谋臣。

(65)玄元之德:

即道教尊奉的道德;

玄元:

指老子。

唐朝奉老子为始祖,唐高宗李治追谥老子为“太上元玄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又给老子加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

(66)猱:

音ná

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烝:

古代指男人与母辈女人乱伦通奸;

猱烝庶母:

指隋炀帝杨广和其父隋文帝杨坚的妃子通奸事。

(67)浮沉辽海:

指隋炀帝杨广发动征伐高丽的战争。

(68)疏凿汴河:

开凿大运河。

(69)梦卜:

做梦和占卜;

梦卜宰辅:

古代传说殷高宗因做梦得傅说,周文王因占卜得吕尚;

后以“梦卜”比喻帝王得到了良相。

(70)依注:

依赖器重;

藩:

分封的诸侯,本文指拥有重兵的封疆大吏;

屏:

屏障保卫。

(71)垂拱:

成语“垂拱而治”的省称,“垂拱而治”即“毫不费力地达到天下大治”。

(72)敬德:

即尉迟恭(585~658),字敬德,鲜卑族,唐代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人,唐朝开国名将,封鄂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73)玄龄:

即房玄龄(579~648),字乔,唐代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唐初名相。

(74)越隽:

见注(27)。

(75)牂牁:

唐代时西南边境地区的一个小国,辖地在今乌江流域。

在胡曾写此檄文时,以上两地已被南诏王侵占。

(76)不在周封之内:

不在周朝分封的范围(即华夏疆域)之内。

(77)非居禹迹之中:

不在华夏的疆土之内;

“禹迹”和“周封”一样,均指华夏的疆土。

传说大禹治水,足迹走遍九州,后人便称中国的疆域为“禹迹”。

(78)骈拇:

长在拇指旁的多生畸型手指。

(79)赘瘤:

多余的肉瘤。

(80)毳:

人身体上除头发、胡须、阴毛、腋毛以外,在皮肤上生的细毛,俗称“寒毛”。

(81)而况越隽……何足喻哉:

这段话的总体意思是:

“被你们占去的越隽和牂牁,本来就不在我们大唐的疆域之内,以前我们镇守边境的将军们为了邀功,准备夺回这些土地,但得到这些土地又会怎么样呢,它好比是在一只健康的手上,多长了一个并生的畸形拇指而己;

失去了这些土地,更犹如去掉下巴上一个多余的肉瘤,对我们大唐王朝来说,这两个地方,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六马半毳罢了”。

(82)仆:

“我”的谦称,这是本文作者胡曾代高骈的自谦称呼。

(83)绛纱:

绛纱袍,古代官员的朝服;

仆虽自绛纱:

我虽是朝官出身。

(84)素耽黄石:

素来沉迷于谋略。

耽:

沉溺入迷;

黄石:

即《黄石公三略》的省称;

黄石公即秦末汉初五大隐士之一,于下邳桥上三试张良之后,授于《素书》,使张良成为辅汉的大谋略家;

后世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

(85)既探师律:

既然研究探索治军的规律;

师律:

治军的规律,《易师》:

“象曰:

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后以“师律”指军队纪律,《南史·

徐勉传》:

“军旅不以礼,则致乱于师律”。

(86)固:

本来;

兵机:

用兵的机谋。

(87)镇压:

镇守弹压;

三巴:

即巴郡、巴西、巴东,泛指蜀地。

(88)虞苪争田,姬周让路:

这是《释氏稽古略》记载的一个故事,原文是“西伯猎载之归。

尊为太公。

虞苪争田质于西伯。

入境,见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渐而还,以所争之田,让而不取”。

(89)缘:

因为;

元戎:

主将、统帅。

(90)昧:

不知道。

(91)三令:

即成语“三令五申”中的“三令”;

其内容是:

“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

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

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

“五申”的具体内容是:

“一申赏罚,以一其心;

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

三申画战陈旌旗;

四申夜战听火鼓;

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

“三令五申”一语最早出自《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92)八阵:

八陈指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陈法;

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指8种陈形变化;

一种指九军八陈法。

(93)钲:

古代的一种铜制乐器,形似钟而狭长,有柄,击之而鸣,在军队战斗中,鸣钲是军队撤退的命令。

(94)埙篪:

音xūnchí

古代的两种乐器,二者合奏声音很相和。

所以埙篪一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