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99269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讲解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联系具有多样性。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原理:

⑴因果联系具有先行后续和引起与被引起的特点。

⑵原因和结果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混淆。

⑶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

(1)任何事物都是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因此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而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⑵正确把握因果联系可以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①一定的原因必然会引起一定的结果要求具有预见性,即认真分析原因,预测事物发展的结果,正确指导行动;

②一定结果都是一定的原因引起的要求具有预见性即从后果中分析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避免重犯同类性质的错误。

备注:

本条原理宏观考查常常表述为:

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微观考查有二;

一是将该原理作为整体考查,一般按“理一析一结”结构作答,“理”常表述为: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的,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要求我们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是考查方法论⑵,如运用因果联系原理说明XX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应当怎么办?

【典型例题】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发泡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高温下使用易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回收和处理难度很大。

一只发泡餐具成本仅为7分钱,而治理其所造成的污染却要花7角钱。

但一些企业只讲自己的经济利益,依然大量生产。

为此,国家经贸委两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用因果联系的观点分析国家经贸委的行为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①一切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之中,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把握因果联系,可以提高人们实践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②根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特点,不难预见其生产和使用的严重后果。

国家经贸委据此两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和使用,有利于遏制它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因此是正确的决策。

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从整体着眼,重视局部 

P55-58

【原理内容】原理:

⑴整体处于的统率的决定地位;

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⑵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

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

(3)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整体会影响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局部也制约着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⑴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⑵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本条原理非常重要,宏观考查常表现为一些热点如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中部崛起等,涉及“当局部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或表述为:

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从整体着眼、重视局部。

微观考查常常按照“理一析”分两个层次作答“整体处于统一帅的决定地位要求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局部影响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决定作用,因此要重视局部”。

【典型例题】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以全国10.3%的土地,承载了全国28.1%的人口,为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中部地区却出现了经济放缓的趋势,位于中国版图中心的这一地区正面临“凹陷之忧”(科技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显示:

中部地区的人均GDP在1980年时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1990年下降到83%,到2003年时只有75%;

在GDP总量上,中部与东部之间的差额在20多年间增加了6倍。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分析中央实施"

中部崛起"

战略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①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因此必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中央适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着眼于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而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保证我国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②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关键部分有时甚至还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

中部塌陷"

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因此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正确的。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65、67-70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一种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狭义)①如实地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广义)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具体含狭义三点。

②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

③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④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本条原理宏观考查表现为一些热点如提高科技自主创新涉及方法论的第三点:

要具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或常表述为: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微观常常考查方法论“怎样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究竟从狭义还是广义作答主要依据材料;

如问“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则一定从广义作答。

另,注意宏观考查可能涉及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有统一。

【典型例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抓紧抓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而且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

它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我们必须立足当前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阶段,扎扎实实地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

(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①材料首先坚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着的历史过程。

②认识并指明了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

③认识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④还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对外因作一分为二的分析P119、122-123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其次,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要对外因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充分发挥有利条件的促进作用,尽量抵制和削弱不利条件的不良影响。

本条原理宏观考查常表述为:

事物发展的内和外因辩证关系要求坚持内外因结合。

微观考查:

根据材料按照“理一析”结构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三个层次作答;

或按“理一析一结”结构作答。

【典型例题】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中心位置,内陆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

中央政府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

依托京津冀、服务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主要依靠天津自身的力量和加强区域合作,国务院有关部门也要采取有力措施给支持和帮助,简述其中的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⑴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必须依靠提高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实现更大发展。

⑵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离不开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必须把争取国家的支持与自身的努力结合起来,才能有力地促进新区实现飞跃发展。

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坚持适度,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P127-132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其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⑴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形式:

①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②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不同从而引起质变。

⑵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

⑶新出现的事物会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⑴要坚持适度原则。

(量变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保持其原有性质不变,因此,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坚持适度原则。

⑵事物的发展最终都要经过质变来实现,因此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⑶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

本条原理宏观考查常表现为:

XX材料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⑴原理内容,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向前展”三个层次按照“理一析”结构作答;

⑵方法论第三点:

要重视量的积累:

分“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要重视量的积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不同从而引起质变,因此还要学会优化结构”两个层次按照“理一析”结构作答。

【典型例题】载人航天,是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在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之后,我国圆满完成“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预计在2007年左右实现航天员出舱和在太空行走。

2009年至2012年,我们要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实施飞行器的空间轨道交会对接技术,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

再向前发展,中国人将探测月球,甚至火星等更遥远的星体。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参考答案】①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是“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

②“神

舟”五号是在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

③从“神舟”五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7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136

(1)任何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因为:

第一,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第三,社会领域的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新事物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因为:

第一,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第二,旧事物不会自行消亡,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地位,总是竭力扼杀和摧残新事物,阻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第三,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

既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本条原理一般宏观考查。

【典型例题】2005年7月9日朝美两国代表在北京会晤,同意在7月25日开始的一周内重开六方会谈。

至此,已经拖延一年多的六方会谈进程再次启动,而因朝鲜宣布拥有核武器、无限期退出六方会谈引起的半岛紧张局势也随之缓和。

虽然就新一轮六方会谈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下断言为时尚早,但通过美国和朝鲜两个主要当事国在近期的一系列表态可以看出,双方对最终解决朝核问题都展现出了积极的姿态和一定的灵活性,新一轮六方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试运用哲学知识谈谈你对朝核问题前景的看法。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其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虽然六方在实质性问题上还有较大的分歧,但这是前进中的曲折,在六方的共同努力下,朝核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2)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不是无条件的,需要会谈各方发挥主观能动性,求同存异,不断扩大共同利益的交汇点。

8矛盾的对立统一→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P86-89、P113

(1)矛盾是指事物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

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2)二者有斗争性即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3)二者具有同一性,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狭义)即要求我们对立中把握,统一中把握。

(广义)即坚持矛盾分析法。

⑴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本条原理宏观考查涉及:

⑴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理解转化或表述为: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要求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微观考查:

⑴本条原理的总体内容,如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说明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等,分“二者具有对立性”和“二者具有统一性”两个层次2按“理一析”结构作答。

⑵广义的坚持用矛盾观点看问题即怎样坚持矛盾分析法(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分三个层次按照“理一析”结构作答。

【典型例题】目前,我国中医的从业人数只有27万人,中、西医的发展极不均衡。

于对中、西医相结合的片面理解,中医异化是中医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中医已经陷入了传承危机,甚至有一部分人声称要废除中医。

卫生部发言人明确指出,废除中医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抹杀。

请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我国中医的现状进分析。

【参考答案】答:

(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要坚持两点论。

一方面要看到中医治病养生方面的长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医存在的一些不足。

(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用西医的标准看待中医必定不能正确认识中医。

(3)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

中医对中华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流是好的,不能因为中医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对其全盘否定。

9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P91-92

【原理内容】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⑴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反对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

⑵善于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即全面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本条原理一般宏观考查表述为: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一分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即全面地看问题或涉及方法论

(1),如:

上游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水污染后,哈尔滨市政府当即决定向市民公布真相,并就保证居民用水具体措施发出公告。

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时,"

让百姓在第一时间了解实情"

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矛盾具有客观性.敢于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回避和掩盖矛盾。

微观考查,一般按“理一析一一结”结构作答,“理”表述为: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运用一分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即全面地看问题。

【典型例题】过去的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繁荣和发展的世纪.每一次科技创造和发明都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的变化,都能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科技的发展给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

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等等.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1)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一观点要求我们看问题时,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材料中既指出了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对经济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也指出了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效应,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10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P95-98

矛盾具有特殊性,表现为: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③矛盾双方具有不同的特点。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⑴原因:

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⑵怎样:

分别正确把握特殊性的表现①②③,④要善于抓住重点,把握主流。

本条原理宏观考查表述为:

是正确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⑴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因,分“是正确认识事物矛盾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⑵“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四个层次按“理—析”结构作答。

一定注意: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因此,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善于抓住重点,把握主流。

【典型例题】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异明显。

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

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分区推进政策思路是正确选择。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由于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因此应选择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采用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带动我国整个经济长远发展。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P101-103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⑴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⑵二者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⑴(认识事物)有利于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⑵(开展工作)有助于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如:

先试点后推广、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

XX材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微观考查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这要求我们从特殊性当中概括出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这要求我们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两个层次按“理一析”结构作答。

【典型例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

“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简要说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这要求我们从特殊性当中概括出普遍性。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属性和发展规律,即矛盾的普遍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的思想原则。

这要求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全国各地农村实际情况各异,是矛盾的特殊性。

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我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的特殊规律,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12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统筹兼顾抓重点、中心、关键

⑴在事物发展过程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事物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⑵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次要矛盾会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⑴要善于抓住重点(中心、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⑵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抓重点“中心、关键。

微观考查一般按“理一析一一结”结构作答,“理”常表述为:

唯物辩证法认为:

主要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起着主导作用,这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中心、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典型例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