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302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doc

内江市大冲山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内江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2008.03

第一章 现状概况

一、区域位置及规划范围

大冲山地段位于内江市旧城区东部,与黄桷井商城隔江而望,东兴镇以南,老成渝路以北。

东接东兴区东部,西临沱江,南连新江片区,北邻东兴镇,行政管辖隶属于内江市东兴区。

本规划区北起中兴路(隆兴桥南面),东至东九路(红旗小学西面),西至沿江路(沱江河东面),南至老成渝路(甜城隧道北面),总用地面积为204.56公顷。

二、自然地理条件

1、规划区属浅丘地形,呈指状,冲沟和丘梁相间,起伏较大。

整个地势东西高南北低,分别在东、西部形成两处最高地,海拔370m~400m左右;南部与北部形成次高地,海拔350m~370m左右。

2、根据地形坡度分析,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坡度小于5%的土地有123.27公顷,占60.26%;5~15%的土地有7.44公顷,占3.64%;大于15~25%的土地有62.28公顷,占30.44%;25%以上的土地有11.59公顷,占5.66%。

三、行政区划及人口

规划区包括内江市二医院、医科学校、新江村以及部分城市居民,现状居住人口5390多人。

四、现状用地状况

现状建成区用地总计41.63公顷,主要以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为主,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9.71公顷,占总用地的23.32%;工业用地面积为15.54公顷,占总用地的37.33%;仓储用地面积为7.63公顷,占总用地的18.33%;从现状已建设用地分布来看,公共设施用地分布于规划区的北部地区,工业用地分布于西部沿江路和东九路西侧;规划区内未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共有162.93公顷,占总用地79.65%。

五、建筑现状

规划区内现状建筑性质以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为主。

住宅以村民私有住宅为主,多为低层、多层建筑,部分村的老住宅为旧的砖瓦房;工业建筑沿东九路与沿江路分布,建筑质量一般。

六、公共配套设施现状

1、教育设施

规划区内有一所中等专业学校——内江医科校,位于中兴路南侧,占地5.12公顷。

2、商业金融设施

规划区内的商业大多集中分布在老成渝路、沿江路二医院呈一字形铺开,并在医科校、轴承厂附近也分布有零星商业。

这些商业设施主要经营日用百货及餐馆等,大部分商铺多为村民利用民宅改造,沿路开设,档次较低,面貌差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3、医疗卫生设施

规划区内沿江路有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占地4.52公顷。

其它多为私人开的诊所,利用民宅,规模小,设施简陋。

4、环境卫生公共设施

本规划区内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缺乏。

少有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垃圾箱;雨水、污水基本上都是通过明渠排出。

七、道路交通现状

规划区内的主要道路有沿江路、中兴路和老成渝路。

沿江路只完成了一期16m宽道路建设,车行道仅有11m,而老成渝路上的城隧道只有8m宽车行道,作为今后321国道与城区的主要联系道路之一,迫切需要改造,其它道路均为碎石及泥土路,通行能力相当差。

八、主要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一)优势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

2、景观资源极佳

3、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网络通达

(二)存在的问题

1、功能布局混杂,空间结构不清晰

2、公共配套设施不足,市政设施落后

3、道路结构不清晰,交通系统不完善

4、建筑风貌平淡,城市环境质量较差

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和目标

一、规划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家标准,1991)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2005)

6、《内江市总体规划》(2002-2020)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

8、中共内江市委《关于东兴区防洪堤F段建设有关问题的议事纪要》(2002)

9、内江市人民政府《研究东兴区发展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2005)

10、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

二、规划原则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形成一个有利于滚动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布局结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结合地形,依山就势,体现丘陵地貌特色,处理好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3、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长远、全局性的布局,合理地协调好与城市中心区、城市主要景观轴线的关系。

4、建设高效率、低能耗的城市基础设施。

充分保护地形地貌、林木、水体等,保护生态,优化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三、规划目标

建设融山、水、城为一体,环境怡人、充满生机的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现代化新城区。

第三章规划区功能与规模

一、规划区功能定位与职能

内江市城东新发展区,以生活居住和生态功能为主,集医疗教育、仓储及其他相关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新区。

●医疗教育职能:

主要是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内江市二医院的发展整合中医校、卫校,建立新的内江市医科学校。

●仓储职能:

依据《内江市总体规划》在保留大冲粮库现有基础上,适当增加部分仓储用地。

●生活居住职能:

大冲山与旧城区一江之隔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的便捷,加之本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因此发展生活居住也就成为重要的职能。

●生态职能:

大冲山位于沱江之滨,利用面江、靠山的良好条件,修建生态公园和商业服务建筑,能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提供便利。

二、规划区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

1、用地规模

规划区用地规模为204.56公顷,公共设施用地4.35公顷,占2.13%;居住用地94.14公顷,占46.02%;道路广场用地27.40公顷,占13.39%;绿地47.06公顷,占23.01%;仓储用地9.65公顷,占4.72%;市政设施用地0.37公顷,占0.18%;市级公共设施用地21.59公顷,占10.55%。

2、人口规模

规划区范围内居住区用地面积为94.14公顷。

采用用地面积法计算,按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表3.0.3中Ⅲ类居住区级23.54m2/人的用地标准,推算规划区居住人口为4.0万人。

第四章用地布局

一、居住结构

除市级公建用地和仓储用地外,居住总体结构为“二区一心”。

1、二区:

由生态公园分割成两个居住小区。

2、一心:

规划的大冲山公园形成规划区的绿心。

二、居住用地

该规划区以居住和生态公园用地为主,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94.14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46.02%。

居住用地依照“布局合理、密度适中、配套完善”的原则进行规划及建设。

其中,二类居住用地所占比重最大,有75.09公顷,以多层为主,辅以局部高层;一类居住用地4.01公顷,以低层为主;商住混合用地15.04公顷,主要分布在麻柳两侧和东九路西侧。

三、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总计25.94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12.68%,包括市二医院用地、医科学校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和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主要分布于中兴路、沿江路、大冲路等道路的两侧、居住小区中心地带。

1、市级公共设施用地

内江市二医院与医科学校用地位于中兴路南侧、沿江路东侧,总用地面积21.59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10.55%。

2、商业服务业用地

居住区和居住小区配套的商业服务用地主要集中在沿江路东侧、大冲路两侧,以及各组团级公共设施服务核心区。

3、文化娱乐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0.45公顷,主要是在沿江路东侧保留原有东兴区电台用地和结合规划区生态公园设游乐用地一处。

4、体育用地

在规划区中部生态公园设一处体育用地,面积0.38公顷。

四、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的道路广场用地27.40公顷,占总用地的13.39%。

五、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37公顷,占总用地的0.18%,包括两个变电所和一座加油站用地。

六、绿地

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和街头绿地,用地共计47.06公顷,占总用地的23.01%,其中公园用地46.57公顷,街头绿地0.49公顷。

七、仓储用地

保留老成渝路北侧大冲粮库用地,并适当增加其规模,用地共计9.65公顷,占总用地的4.72%。

第五章土地使用控制

规划区土地使用强度主要指标控制表

代号

用地性质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建筑高度(≤米)

绿地率(≥%)

R

低层住宅

0.7

25

10

35

多层住宅

2.5

35

22

30

高层住宅

4.0

30

80

30

C

行政办公、文化娱乐

2.5

30

50

15

医疗卫生、教育科研

2.5

30

50

15

商业金融

3.5

45

50

15

W

普通仓储

1.0

50

15

第六章配套公共设施规划

一、教育设施

1、托幼主要分布于各社区内,单独或结合社区的其它配套设施布置,共设6所。

2、小学的设置应该尽量保证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规划小学一所,用地面积1.44公顷。

3、规划全日制中学—大冲中学,用地1.80公顷。

二、医疗卫生设施

由于规划区内已有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同时结合居住社区建设,以每1~2万人规模设置了2处社区卫生站,用以完善医疗卫生设施。

三、文化娱乐设施

主要指居住小区级的文化娱乐中心,它们包括文化活动中心、老人活动中心、广播中心等设施。

结合居住社区的布局分别设置了一处文化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保留广播中心一处。

四、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

为了加强对社区的管理,让居民共建社区,根据本区人口规模和地貌特点,将居住区行政管理分散在两处社区服务中心的配套服务设施中,规划有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社区警务室等设施,其办公用房宜与其它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组合设置。

五、商业设施

强调商业集聚效应,商业设施重点围绕居住小区服务中心布置;同时,利用小区道路将部分商业服务功能延续到居住社区内部,形成沿大冲路、沿江路沿线的商业带,与社区文化设施及社区公共绿地一起配置,增强社区人气与凝聚力。

六、市政公用设施

规划区布局有两处电信所与邮政所;一座加油站;两处10千伏变电所。

第七章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

本次规划以现状东西向的中兴路、老成渝路以及南北向的沿江路为基础,结合规划的麻柳路、大冲路,形成外环加T型式的城市道路骨架,与若干支路一起构成规划区等级分明,结构完善的道路网络。

1、道路等级结构

本次道路等级分三级设置:

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主干道为区内对外联系干道,红线宽度40.0米,次干道为区内主要联系道路,红线宽度22.0~30.0米,支路为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7.0~14.0米。

沿江路已实施了一期建设,市二医院至麻柳路按30.0米道路红线宽度建成,麻柳路至沱桥只建成半幅路面。

由于受现状大冲山的限制,道路拓宽到30.0米对山体破环较大和造价较高,本次规划调整道路红线宽度为22.0米,与《内江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一致。

规划道路红线宽度及断面组织一览表

道路

分类

宽度

(米)

板块

机动车道

分隔带

(米)

人行道

宽度(米)

车道

(条)

宽度(米)

主干道

40.0

11.0×2

6

6

6.0×2

40.0

22.0

6

-

9.0×2

次干道

30.0

15.0

4

-

7.5×2

28.0

21.0

6

-

4.0+3.0

22.0

14.0

4

-

4.0×2

支路

14.0

7.0

2

-

3.5×2

7.0

7.0

2

-

-

2、竖向规划

本规划的竖向规划设计本着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的原则,尽量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用地采用台阶式布置,道路排水采取就近向内部水系排水的方式。

第八章绿地和景观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充分考虑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合理组织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和附属绿地的布局,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建立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绿色空间系统。

一、绿地系统布局

绿地系统以地块中部交汇处的大片生态绿地为绿地景观核心,沿江地块绿化景观带为绿化景观主轴线,并辅以麻柳路、沿江路、大冲路三条景观廊道,将该区绿地进行包围、分割、渗透、融合,再加上区内不规则分布的小型绿地共同构筑网状绿地系统,使整个大冲山地段能够更好地抵制“热岛效应”,营造优美的城市绿地景观,促进城市生态系统良性的循环。

1、公园绿地

区内建立区域性生态公园一个,位于规划区中部及临沱江河一带,公园面积约46.57公顷,以自然生态或人类生活等为主题。

同时在园内以当地乡木树种植被造景,点缀苹果、枣、杏等果树,营造与居民亲和的景观环境。

指状公园与街旁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景观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上应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紧密地与现状条件结合,利用水系,创造“城因水活,水因城转”的景观特色,并运用乡土树种,作好色彩季相搭配,体现多彩而活跃的城市气氛。

2、防护绿地

该区内规划的开闭所采用5-10米的防护林作围合式隔离防护,而高压走廊则布置10米宽的防护绿地,作为隔离防护。

在对防护绿地的处理上,应在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对绿地进行复层立体式绿化,注重乔灌草的搭配,加强景观效果。

3、附属绿地

附属绿地包括居住用地、道路广场等用地中的绿地部分。

这些绿地的建设应与所在用地的性质相符,风格一致。

如居住绿地设计要与整个居住区布局相协调,并与居住区的建筑风格形式取得色彩、形象及风格上的统一;道路绿地的设计应融入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与城市广场、道路的功能相符。

道路绿地的建设上应满足道路绿地率指标,并注重对不同街道采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如运用不同的行道树,采取不同的绿化形式等方式,造就“街街有景,景景不同”的景观效果。

第九章城市设计导引

一、整体空间结构

1.大冲山位于广阔的自然山野之中,沱江为本区的自然界面,也是城市山水特征的重要展现地段。

沱江岸边山峦起伏,犹如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风,为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提供了便利条件。

城市中的空间环境及活动的组织都应该加强与滨江地段和山体的衔接和联络,并应考虑到与沱江对岸梅家山、塔山等山峦的空间视线联络关系。

2.由于规划区为浅丘地貌,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为加强山体的轮廓和自然环境特征,土地利用模式宜采用水系谷地作为公共开敞空间,坡地按台地模式进行开发,山顶高地保留绿化或安排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

二、街景及建筑高度控制

1.位于北部的医科学校和二医院以低、多层为主,东南部仓储功能区以低层为主。

2.规划区内部的建筑以多层为主,并随地形地势的升高建筑高度逐步提高,以使全区的建筑天际线有一个总体的秩序与形象。

3.沿沱江地带以低层、多层建筑为主,在桥头和重要公建节点等局部点缀中高层建筑,并形成建筑向滨江逐步迭落的错落空间,以创造优美的水滨天际线。

三、公共空间设计准则

1.以建设“生态型的园林城市”为指导思想,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确保绿地率的前提下,强化绿化植被的配置,以及景观小品、地面铺砌、色彩等的设计。

讲求特色,形成不同层次、不同高度的开放空间体系,确保开放空间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2.步行空间:

在沿江一带构筑高层次的特色商业服务街,采用小广场、拱廊、建筑内部敞廊,形成一系列的热闹舒适的消费环境,并通过步行梯道建立与大冲山生态公园的联系。

3.绿化开敞空间:

结合中心区域的大冲山生态公园形成片区绿化开敞空间,同时在社区内配套设置一些绿地小游园,形成社区开敞空间;绿化开敞空间里的配套建筑严格执行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体量、体型、色彩等景观元素控制,并通过道路建设以及环境小品、步行系统、植被绿化等的连接,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效果。

四、建筑形体与色彩

1、居住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错落有致。

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顶,可根据不同的开发意向采用不同的风格。

建筑色彩以市场认同为准绳,但在组团之中宜保持相同或相近的建筑风格及色彩。

2、商业金融类建筑,建筑形式建议采用造型现代、立面简洁大方,要突出商业氛围。

建筑色调丰富,但须注意相互协调。

3、文化娱乐类建筑,建筑形式建议采用造型活泼、形式多样,整体规划布局错落有致,层次丰富。

建筑色调丰富,也须注意相互协调。

4、地块的标志性建筑,应以现代派建筑为主,明快色调,形体轻巧,体现时代特色。

5、居住区配套设施建筑,建议也以水平线条构图为主,主要建筑可有对比变化,宜采用低层、坡屋顶,屋顶颜色可采用暖色明快色调,墙面与屋面形成对比,体现活泼个性。

单体配建建筑在建筑风格、色彩等形式上可相对放宽限制,允许一定程度的个性发挥。

五、主要景观节点控制要求

主要景观节点控制范围内要形成整体统一的空间环境,建筑相互协调,并努力提高绿化在环境中的比例。

主要景观节点中的各类设施和绿化种植,包括人行道铺装,均应进行专门设计。

主要景观街道应统一进行广告灯箱设计。

第十章 规划实施

一、实施时序

根据规划区现状、所处环境条件和发展动态,将规划区大体划分为四期来实施。

一期主要依托沿江路、麻柳路、大冲路等,以麻柳坝大桥东侧地块建设为龙头,结合中医校和卫校二者合一建设和内江二医院改扩建设,发展开发相应周边地区。

二期依托麻柳路、大冲路及麻柳坝大桥建设,延伸建设至一期的东部及大冲路东侧等,进而向中部发展开发规划中学、大冲山地段的文体中心和生态园。

三期主要完成规划区中部大冲路的建设,发展开发老成渝路以北、大冲粮库西北侧一个居住小区规模地块的建设。

四期主要打通建成东兴片区与新江片区联系干道东九路,发展开发其沿线地块,进而完成整个规划区的开发建设。

二、实施建设中要注意与自然山水环境条件相结合,尽量减少大挖大填,体现环境和特色。

三、应对沿沱江一带等重点进行城市设计。

四、加快内江水泥厂的搬迁,麻柳坝大桥的修建,以及甜城隧道的扩宽,为大冲山的开发提供便利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