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815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指导世界史Word文件下载.doc

天然良港众多,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

(3)城邦和公民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

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在雅典城邦中,旧氏族贵族实行专横统治。

很多人沦为债务奴隶,社会矛盾尖锐。

【选修1】公元前8一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政治上,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

因为长老会议在战神山举行,所以通常又称“战神山议事会议”。

公民大会名义上是最高权利机关,但没有实际权利。

经济上,贵族掌握了大部分财富,他们通过放高利货、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

许多平民无力还贷,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

所有的借款或租地都要以人身作为抵押,如果还不起债务或交不起地租,他本人及家属就会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给贵族统治敲响了警钟。

(2)雅典城邦的政治派别【选修1】梭伦改革前,贵族因为占有平原地区的大片沃土,被称为“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

下层平民深受债务奴役之苦,他们大都住在山区,被称为“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统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工商业者一般住在沿海地区,被称为“海岸派“。

“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的目标是反对贵族专权。

(3)梭伦改革【选修1】梭伦出身于贵族家庭,年轻时因家道衰落,外出经商谋生,考察了各种社会制度,了解各地风土人情。

公元前594年,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内战一触即发。

在这危机关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利。

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改革措施如下:

第一、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

【选修1】根据梭伦改革的立法,年收入500麦斗以上为第一等级,年收入达到300麦斗为第二等级,年收入达到200麦斗为第三等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为第四等级。

等级高的公民享受的权利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

财产等级制度的改革虽然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但它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权垄断政权的局面。

第二,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选修1】为了进一步打破贵族的专权,梭伦推行了国家权利机构改革。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利机关。

第三,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选修1】梭伦还从雅典最初的四个部落中各选100人,组成一个“四百人会议“。

“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主要职责足为公民大会拟定议程,预审提案,准备决议,实际上执掌最高统治权。

第四,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选修1】在司法制度方面,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贵族对司法审利权的长期垄断被打破。

第五,废除债务奴隶制。

【选修1】梭伦上台后推行的第一个重大改革,就是颁布著名的“解负令”。

法令规定:

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货以人身作抵押;

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

第六,鼓励发展工商业。

【选修l】梭伦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鼓励发展农业和工商业,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的实力。

在农业方面:

鼓励橄榄油等经济作物的出口;

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食涨价,保障平民生活的稳定。

在手工业方面:

大力促进手工业的发展。

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于学会一门手艺。

吸引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对携带家属移民雅典的手工业者给予公民权。

在商业方面:

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推动雅典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

(4)梭伦改革的影响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选修1】“解负令”巩固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以对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梭伦改革实行后,贵族和平民都有许多不满。

“平原派”企图恢复旧秩序;

“山地派”不满足梭伦的改革措施,要求进一步推行改革;

“海岸派”继续拥护梭伦的新政策,但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消除纷争。

梭伦被迫出走,雅典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5)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里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选修1】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沿着梭伦开辟的道路进行的政治改革,进一步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克里斯提尼把雅典划分为10个地城部落,取代过去的4个氏族部落。

在每个部落中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

克里斯提尼推行“陶片放逐法”,雅典公民如果认为某人危害城邦利益,就把它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当写有某人名字的陶片达到一定的数量,他就要被放逐国外。

这些措施进一步打击了贵族势力,推动了民主政治的确立。

3、雅典民主制的黄金时代

(1)伯利克里时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选修1】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推行改革,促进了推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

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2)雅典民主制度的评价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但是,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二、古希腊的人文思想和哲学家

1、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1)智者学派的兴起及其人文精神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出现了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开始以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强调人的价值。

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

(2)苏格拉底的思想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来自于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

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他认为,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1)柏拉图的政治活动【选修4】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于希腊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理想的教育环境,充裕的财富和闲暇伴随一生。

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惨败,战后雅典恢复了民主制,新政权以渎神罪对苏格拉底处以极刑,此事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

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离开雅典,去埃及、意大利南部、三次游历叙拉古,考察各地制度风俗,与各地学者进行接触。

第一次游历叙拉古时,柏拉图结识了阿启泰,对于他理想的国家理论形成有重要影响。

(2)理念论和《理想国》【选修4】柏拉图认为世界有两部分组成:

一个是有理念构成的理性世界,另一个是由个别事物构成的感觉世界。

前者真实、完美而永恒,后者虚假、残缺而变幻。

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国家篇》集中了柏拉图关于理想国家的设想。

由三个阶级构成:

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

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要有智慧之德。

如果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

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哲学王”担任。

(3)柏拉图学园【选修4】柏拉图在阿卡米德建立学园,此后40年,在学园度过。

柏拉图学园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

学生大多来自城邦的上层社会,进入学园必须学好几何学,学园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是其中的代表。

3、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1)师从柏拉图【选修4】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腊北方马其顿的斯塔吉拉,父亲是御医。

在雅典的阿卡德来学园学习期间,他在各个学科都显示出超凡的才华。

柏拉图曾说,一般学生构成学园的躯体,而亚里士多德则代表学园的头脑。

亚里士多德对他的老师柏拉图十分敬重,但并不盲从。

(2)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的学术活动涉及许多学科领域。

【选修4】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

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

他创建了被称为工具科学的逻辑学,研究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的简单演绎逻辑,即三段论。

他开设了伦理学课程,讲述他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

(3)教师生涯【选修4】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请亚里士多德作为他的儿子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

公元前335年,马其倾征服希腊,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建“吕克昂”学园。

他喜欢在学园的林荫道上边散步边讲学,被称为逍遥学派。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

雅典人要对亚历山大的老师进行报复,亚里士多德离开了雅典。

三、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平民和贵族矛盾的激化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损害平民利益。

(2)《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罗马成文法诞生。

《十二铜表法》明确的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例如,法律规定如果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可以给他带上脚镣。

但是,《十二铜表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2、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

(1)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扩张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至1世纪后期,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

(2)罗马法的发展在罗马帝国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

商品经济和资易有所发展。

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罗马法体系的完成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拔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罗马法的历史影响

罗马法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代许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第二单元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课标综述】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劫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必修3】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简述洛克、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选修1】

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简述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了解托马斯·

阿奎那“君权神圣”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

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知道《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英国革命前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实质。

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木内容,理解国会通过该文献前后国会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

简述国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护国政体”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说出《独立宣言》中体现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化进程要有一个从思想理论到制订法律的准备阶段。

概述《人权宣言》中有关“自然权利”和“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理解它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意义。

概述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理解限制王权,国会权力至止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中关于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规定,比较英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必然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以法国大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共和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为例,认识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深刻性和艰巨性。

知道拿破仑帝国建立和波旁王朝复辟的基本经过,体会民主力量反对封建专制势力斗争的长期性、曲折性。

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分析其功过。

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评价其历史贡献。

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理解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政治的影响。

从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纷纷扬帆远航,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

从此,世界各地孤立发展的状态被打破,联系日益密切。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随后,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

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他们要求冲破封建统治的束缚,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制度,并为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

17世纪中后期.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大约一个世纪以后,美国获得独立,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

在封建势力比较强大的欧洲大陆,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共和政体。

19世纪初,穆罕默德·

阿里的改革拉开了埃及近代史的序幕。

一、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开拓

1、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15世纪前后,《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对书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很多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长期以来,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把东方的商品,如丝绸、茶叶和香料等,辗转运销西欧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令其他西欧国家的商人垂涎不已。

很多西欧人都渴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那时西欧局势动荡,各国争斗激烈。

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这一时期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5世纪,欧洲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能造多桅帆船。

这种船大大提高了航行速度,水手们能够在各种风向中操纵自如,非常适于远洋航行。

欧洲人的海船上还普遍装上中国人发明的罗盘,可以确保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不会迷失方向。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为了到达东方,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别组织了东西两条路线的海上探险。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领一支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葡萄牙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

航行一段时间后,船队遇到风暴,一度远离海岸。

当船队再次见到陆地时,船员们发现,陆地的走向已经不是向南,而是往东,继而偏北。

原来这里是非洲的最南端,迪亚士把它命名为“风暴角”;

后来,葡萄牙国王把它改称为“好望角”,希望它能带来好运。

10年后,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达·

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印度。

在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探索航行的同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坚信地圆说,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也一定能到达中国和印度。

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横渡茫茫的大西洋。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了陆地,哥伦布以为这里就是印度。

他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其实那只是今天美洲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

在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哥伦布又进行了三次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到达了美洲大陆沿岸的很多地方。

哥伦布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他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哥伦布到达美洲后不久,另一位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

维斯普奇也来到了美洲,他提出这里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新的大陆。

后来,这块大陆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1519~1522年,西班牙支持的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非洲、美洲的产品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西欧的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

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2、早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

葡萄牙人在非洲和亚洲沿海建立殖民据点,控制东西方商路。

西班牙人则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屠杀和奴役当地居民印第安人,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此后,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

(2)荷兰的殖民扩张17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是欧洲最富庶的区

之一。

当时,荷兰拥有的船只超过1.5万艘,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在荷兰政府支持下,一些资金雄厚的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很快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在亚洲,它侵人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取代葡萄牙人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并一度占领了中国领土台湾;

在美洲,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荷兰的殖民活动的主导地位后来被英国所取代。

(3)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人海外贸易的竞争。

当时,英国经常截击西班牙从美洲运送金银的船只,两国矛盾激化。

1588年,西班牙派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讨伐英国,遭到惨败。

从此,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17世纪初,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殖民据点。

不久,英国爆发了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为殖民争夺奠定了基础。

17世纪中期,英国与荷兰爆发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

接着,英国又同法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

这样,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4)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与影响西欧殖民者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

当时,西欧国家生产力还不高,仅仅依靠正常贸易,远远不能满足它们对财富的贪欲,于是,抢掠、欺诈等成为这一时期西欧殖民者常用的卑劣手段。

在美洲,西班牙殖民者抢夺大量财富的同时,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由于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死去。

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卖到美洲为奴,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

从事黑奴贸易的欧洲国家从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从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15-19世纪的近四百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

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近代思想的兴起

1、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当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

当时控制文化思想的教会却要求人们听从上帝的安排、祈求来世幸福。

这样,一场思想变革首先在这里出现了。

(2)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这场运动因为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人们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在提倡复古,只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虽然信仰宗教,但他们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救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3)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艺成就文艺复兴首先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