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99839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4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Word格式.doc

【基础自测】

选择题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

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产生于人们的惊异、困惑

2.哲学智慧不像知识,它既不会老化,也不会被岁月的尘埃所覆盖。

1936年出版的土木工程、桥梁设计或化工大全等论著,尽管富于三十年代先进的知识,但早已进了造纸厂,而《道德经》和《柏拉图全集》还在不断再版、译成别国文字,并加以重新研究。

为什么?

因为今天《道德经》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知识而在于它的智慧。

是它的智慧,而不是它的知识,征服了人心。

人类需要哲学智慧,这是因为()

①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②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③哲学智慧是人们认识世界、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④哲学智慧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马克思说:

“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这句话表明()

A.哲学是客观世界本来就存在的 B.哲学存在于人们的主观世界之中

C.哲学存在于高度发达的人脑中 D.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4.恩格斯说: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是说()

A.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基础 B.只要改造世界,就能认识世界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需要哲学 D.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5.现实生活中人们嘲笑杞人忧天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然而在今天看来,人们的嘲笑是错误的。

杞人忧天的合理思想是()

A.预见到外部世界的发展趋势

B.看到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趋势

C.触及到思考世界、思考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

D.认识到人类在自然世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6.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

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舟;

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

诗人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

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

B.对普通百姓来说,哲学只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C.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7.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

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脱出愚蠢。

”这句话意在说明()

①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真正的哲学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的、理性的、智慧的明灯,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这表明()

A.真正的哲学能够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B.只要掌握真正的哲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能取得成功

C.真正的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真正的哲学是解决一切问题和困难的灵丹妙药

9.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来源于生活②哲学就是生活经验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④哲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0.马克思说:

”这句话主要批判那些把哲学(  )

A.神秘化的倾向B.简单化的倾向C.庸俗化的倾向 D.体系化的倾向

11.哲学的任务是(  )

A.满足人们的好奇心B.帮助人们改善物质生活

C.帮助人们在辩论中获胜D.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2.哲学源于(  )

A.人们在辩论中获胜的需要    B.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不满    D.神对人类的启示

13.“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就是辩证法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4.“哲学在今天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格外为人们所需要。

”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

①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②正确对待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

③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④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识记: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各自的含义;

理解: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

运用:

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对哲学与生活、哲学与世界观的学习,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确哲学的作用及学习哲学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同学们学习哲学知识的积极性。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页第1、2自然段,思考回答:

(1)世界观的含义

点拨:

①世界观是人类特有的,人人都有世界观。

②世界观的研究对象包括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两部分。

③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不是零碎的看法以及一般的观点。

(2)哲学的含义。

(3)思考: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既然人人都有世界观,那么是否人人都是哲学家呢?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页第1自然段,思考回答:

(1)方法论的含义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

联系: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人类形成的具体知识的含义和分类

(1)

(2)

(3)

2.结合P8中间虚框和专家点评“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体会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

3.“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展,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牛顿是古典力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

晚年的牛顿,由于信奉上帝,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结合上述两个材料以及课本P9两个虚框体会一个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揭示出二者区别的是()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是哲学家②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而哲学则是系统化的理论体系③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④世界观和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哲学()

A.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B.就是世界观

C.都是正确的D.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4.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5.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同

C.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

D.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6.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

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回答7~8题。

7.“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其意是指()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综合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科学是方法论

8.“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

C.具体科学与哲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9.恩格斯说: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说明()

A.只要自然科学有所发展就能实现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的发展推动着自然科学进步

10.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这就是说()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其他科学都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由哲学派生出来的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11.之所以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因为()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只要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的认识工具

12.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  

A.闻鸡起舞 B.张三早上5点起床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太阳东升西落

13.下列属于方法论的是()

A.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存在即被感知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14.(2007年高考·

山东卷)“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二、非选择题

15.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冒雪爬上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祈求“神灵奶奶”为她生病的小孙子降福,保佑她八十多岁的老伴长命百岁。

由此可见,这位老太太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她不是哲学家。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

【知识梳理】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

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

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因此,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

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2)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

(1)区别:

方法论是指人们在世界观的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4、哲学的内涵

(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1框《哲学基本问题》导案

1.知识目标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学习重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堂探究: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的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物质?

观点、理论、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

什么是意识呢?

如高山流水、房子汽车、钢笔铅笔等等,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

跟踪练习:

明清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气是指的物质实体);

英国贝克莱主张“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

问:

王夫之和贝克莱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有何不同?

分属何种哲学阵营?

(2)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材料二:

“庄子梦蝶”庄子在大树下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

突然狂风大作,暴雨袭来,庄子飞来飞去无处躲藏。

吓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

于是庄子就思考了这样的问题;

庄子到底是蝴蝶还是人,梦境与现实谁是真实的。

马克思和庄子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回答有何不同?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

P11的材料

(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

为什么?

可见:

1.

另外: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你是如何理解的?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D.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

①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②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④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是( )

A.不可知论 B.不可知论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

4.恩格斯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5.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这主要说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6.根据右面的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从哲学上讲,甲、乙二人在争论什么问题?

高考资源网

(2)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甲、乙二人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否认正确反映存在

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不可知论

可知论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知识目标:

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2.能力目标:

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唯物主义理论知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中坚持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学习重难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立足基础,课文导读

(1)唯物主义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心主义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一、唯物主义

合作探究一:

阅读课本p12虚框2内容

(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

(直接写在课本上)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唯心主义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

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材料二: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二者有何共同性?

(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请列举它体现在哪些方面.

1.唯物主义是哲学上的基本派别之一,其根本观点是认为()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意识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

2.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是()A.是正确的,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

B.是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