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9986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docx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docx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摘要

阐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通过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存在问题。

从地区的济结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因子,进行了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搞好城市规划,促进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然、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全面实施开放型城市化战略,引导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青岛、济南等中心城市的建设,特别要强化青岛的龙头带动作用,构建济南、青岛都市圈等对策。

关键词:

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2006年12,《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年)》获批准实施。

根据这一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将致力成为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与京津冀、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规划的目标将分三个阶段实现:

从现在起到2010年为发展整合阶段,主要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制度建设,增强大中城市的经济实力,提升中小城市规模等级,并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多条城市带,都市连绵区初具雏形;2010—2020年为发展成型阶段,都市连绵区的实体地域基本形成,到202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70%;2020—2050年为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逐渐趋于稳定,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成为现实,在环黄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地位日益突出。

山东半岛城市群要实现三阶段目标,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一、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城市化涵义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进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包括城市、县镇、农村在内的不同“地域单元”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人口、产业、地域、文化等集聚与扩散的过程。

2.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系统性是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体系。

该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社会文明、人口流动、土地利用、城市体系、能源环境等诸多支撑子系统。

其中城市体系子系统包含一个区域范围内城市数目、密度、规模、功能、空间结构等因子,其科学规划是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有序导向。

能源环境子系统强调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开采利用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和未来发展为代价。

这些子系统分为很多系统因子,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

1

内外部机制的作用下共同推动和维持城市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2)可持续性是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

可持续性强调处理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要“适度”,在适度发展的同时兼顾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

发展控制的缺失将对一个城市区域的居住和开发空间产生负面影响,城市化也将表现

出不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要求城市化发展的长远考虑和科学预测,是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

(3)同步性是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体现

同步性是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各个子系统协调性的集中体现。

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乡镇地区也获得巨大的辐射效应并获得快速的

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关系逐渐从隔离走向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又使城市化

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是人的素质与城市化发展水平同步提高。

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是城市化发展的人口流动、经济增长、资源开发、城市发育、环境保护、社会转型、文化传播等相应环节必须在内外部机制的作用下按一定的比例协调发展。

(4)集约性是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要求

城市本身是一种集约化的空间组织形式,是政治、经济、文化、人力密集的中心。

同时,城市又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时刻进行质化和量化的变革。

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式发展尤为关键和重要,要求城市化有序推进过

程中的城市集群、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生态集化、科技集成的“六集”互动发展过程以及相应的制度支持。

它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变过程中城市化发展状态及动力机制特征的总和,具体包括发展方向、速度、规模、策略选择和制度创新等方面。

城市化只有集约式发展才能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状况

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东营、日照、潍坊、淄博8市。

城市群总面积7.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6.6%,总人口389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2.9%。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迅速发展,2006年底山东半岛城市群GDP总量14484.52万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二。

与此同时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山东半岛的城市化表现出大城市稳步发展、中小

城市迅速扩张、农村城镇化不断加深的特征。

③随着各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大规模人口涌向城市,使城市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城镇数量急剧增加,城镇规模迅速扩大。

另外,山东半岛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相互交流合作频繁,日本、韩国已成为山东半岛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

外资在山东半岛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出逐渐由大城市向小城市和县扩散的过程,刺激了小城市的迅猛发展。

三、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化正处于由传统的封闭型工业生产城市向经济型、开放型和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格局转变,从单体城市自我发展为主向相互依托、相互发展的城市群体转变的过程中。

在这一过程必然存在矛盾和问题。

1.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不平衡

目前山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00美元水平,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的世界发展模型测算,④山东省整体上已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

相应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应为65%左右,而山东半岛城市群目前为41.8%。

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会导致城市经济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足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同时又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制约了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技能的全面提高,影响工业技术装备、生产工艺和市场的培育,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城市的规模集聚效应得不到有效发挥。

城市化滞后,还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影响到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进程与小城镇建设的速度。

正确处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是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发展的重点。

2.城市总体规划同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而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指导作用不强。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山东半岛许多城市规划的制定是脱离实际的,人为压低规划的人口规模,致使实际人口大大突破规划的人口规模,造成了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一些大城市人口和产业过度集聚,造成大城市病日趋严重,而小城镇建设自成

体系,重复建设,形成小城镇工业结构与大中城市趋同。

规划不合理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污染严重,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较低。

3.城市等级结构畸形,缺乏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密集度较低

半岛城市群城市总规模较小,无论城市人口规模还是城市数量落后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城市等级结构畸形。

缺乏非农业人口大于500万以上人口的超大城市和2050万的中等城市,小城市数量多,规模小。

济南、青岛虽然在人口规模上与长三角、珠三角一些城市相差无几,但在经济实力上存在很大差距,城市首位度低,缺乏强大辐射作用。

人口20万以上的中心城市空间密集也较低,胶济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蓝烟铁路为山东半岛城市密集带,两侧人口较密,但小城市较多,中心城市数量不足,城市链条存在塌陷环节山东岛城市群无法真正发挥城市的集聚扩散效应和规模效应。

4.镇综合实力不强,规模偏小。

小城镇只有具备一定规模与实力,才能对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

目前,山东省共有小城镇2176个,但其中只有300个3万人以上的中心镇,5万人以上的仅有1个。

而广东省5万人以上的城镇有71个。

5.城市化不平衡。

山东省7个地级市:

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淄博、东营城市化水平较高达47%。

其工业产值占全省的64.1%,而其余10个市城市化水平只有27%,其工业产值仅占全省的35.9%。

由此也可以看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对经济发展水平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四、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思路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搞好城市规划,促进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自然、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科学制订城市规划,并按照城市规划来建设和管理城市,实施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是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改进和加强土地管理,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矛盾。

逐步完善土地置换、农村宅基地管理、乡镇企业用地、集体土地流转管理和开发区用地管理等政策。

通过合理的城市空间组织,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实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目标。

在人口管理方面,要重点在控制人口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应付人口老龄化等方面采取措施,完善教育体系和养老保障制度,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政策引导,并改善城市常住人口管理,形成以社区组织为主,当地政府参与的新的管理模式。

在资源环境管理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环境排污收费标准,加强环境质量的评价工作,同时理顺资源的所有权、行使权和经营权,促进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提高其综合利用效益,并积极研究、开发,利用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技术。

2、全面实施开放型城市化战略,引导人口向城镇迁移。

实施开放型城市化战略,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人口向城镇迁移,引导省内其他地区人口向区域内城镇迁移,强化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对外辐射能力,使山东半岛成为国内人口跨区域流动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强化社会保障,鼓励民营企业、小型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城市就业岗位。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正确处理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从半岛城市群实际出发,立足于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城乡空间发展的整体性,从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联动、以人为本等方面考虑,做到规划一体化、资源配置与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3、加快青岛、济南等中心城市的建设,特别要强化青岛的龙头带动作用,构建济南、青岛都市圈。

从经济规模总量和辐射力方面分析,济南、青岛是山东中部、东部的中心城市,进一步增强济南、青岛中心城市的实力,强化其辐射源功能,会带动与中心城市联系密切的外围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做实都市区。

⑥而长期以来山东以济南和青岛作为城镇体系的双中心,造成半岛城市群在实际发展中龙头缺位,对区域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要特别强化青岛的龙头带动作用,培育新的城市增长点,在城市链条低谷区,选择高密、诸城、莱阳、龙口青州、平度、蓬莱作为中间区位城市给与重点扶持,消除塌陷,从而使整个半岛城市群形成合理的城市结构体系,产生巨大的整体合力,形成体系规模合理的都市圈。

4.利用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交通优势带动其全省城市化进程。

第一条轴线为济青聊城市带,沿胶济铁路至聊城,分布着7个地区中心城市、10余个县级市及上百个镇,成为山东省东西走向的中间脊梁。

这条轴线中有济南、青岛两大龙头城市。

济青聊城市带将在山东省的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二条轴线是京沪铁路城市带(山东段)北起德州,南至枣庄,沿线分布着6个地区中心城市近10个县级城市,几十个乡镇。

成为山东省南北走向的带状城市群。

北接京、津、唐,南连宁、沪、杭,区位优势明显,人才、信息、物资大量的通过这条线路进行交流。

第三条轴线为京九铁路城市带,此为贯穿山东省西部的又一南北走向城市带,北起聊城,南至菏泽,这条城市带是促进山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活力源。

第四条轴线为日菏铁路城市带。

此轴线东起日照、西至菏泽,分布有4个地域中心城市,十几个县市区及百余个乡镇,为全省南部地区又一条贯穿东西的带状城市群。

西连中原的郑州、西安为一条极为重要的经济隆起带,应大力培植现代农业、重工业、出口加工、商贸旅游四大基地。

第五条轴线为沿海城市带。

沿着山东省长达3100多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密布着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城镇,此为山东省经济发达地带。

五、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展望

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造就什么样的城市化社会,是当前全国上下普遍关注的重大战略课题。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即城市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平衡、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

彻底转变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旧观念,树立城市化质与量的协调发展与同步提高的新思路,引导城市化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生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根本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即要通过大中小城市吸纳和小城镇消化来最大限度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经营的必由之路。

二是统筹区域整体发展。

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是区域的核心,而区域是城市的载体、支撑和扩散的腹地,两者不能分割。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今天

的农村也许就是明天的城市。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源优势,寻求区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城镇不仅是经济的中心,更是创新的中心。

城市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人口的空间迁移,更重要的是社会文化的转型,既包括工业文明,也应包括科教文化的进步,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体制变革。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城市化必须立足于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国情。

切实保护好耕地、水源、自然环境、历史人文景观等宝贵资源。

我们不仅要追求当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且要追求未来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五是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深刻影响着我国及地区城市化。

以城市群或都市圈参与国际竞争已成必然趋势。

从提高区域竞争力的要求来看,形成以大都市为主导,若干个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城镇组成的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结构紧凑的城镇密集区或大都市圈,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总之,新的城市发展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五个统筹”的要求,实施五个转变:

即由重产业的空间布局为主,转向城镇开发适应性与城镇基础设施公益性发展并重;由指导城镇经济发展为主,转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重;由重大城市发展转向大中小发展并重;由开发利用资源为主,转向开发利用与管理保护并重;由重数量规模扩张转向重质与量的协调发展与同步提高。

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通过推进城市化来转移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最终实现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目标。

2、准确定位,稳步提高。

城市化是工业化伴生的必然现象,城市化水平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富余劳动力,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从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看,一

些地方城市化出现了急功近利和盲目无序的发展倾向。

要汲取国内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健康有序的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省城市化进程。

3、加强规划,合理布局。

城市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规划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龙头。

规划的制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遵循五个统筹的方针,协调整合各类规划。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的核心。

在城镇结构上,要大、中、小并举。

山东半岛城市群应在大力推进“两大中心、四个层次,五条城镇发展轴线”的基础上,加强县城和中心镇的规划建设,加强城镇规划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4、创新制度,改革政策。

为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化整体水平,必须依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对现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户籍、土地、就业、社保、财政、教育、卫生、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进行改革,使进城务工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并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

同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人口的集聚创造机会,真正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从而不断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①郑重.青岛城市化水平掣肘发展山东可能成为经济洼地[EB∕OL].中国城市化网站,2004-09-08.

②张林泉.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3):

49-53.

③孙天厌,孙矩.城市化进程与高等教育的互动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东岳论

丛,2005(7).

④周秀慧,王双全.沿胶济铁路经济带城市化发展优势问题及战略构想[J].人文地理,2006

(1).

⑤李世泰.山东半岛城市群协调发展探析[J].商业研究,2007

(2).

⑥郭松海,魏长民.关于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几点思考[J].山东经济,200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