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0230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挑山工》教案合集七篇Word文件下载.docx

根据什么分段?

  2、讨论分段。

  __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

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

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

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

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

  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1)学生划段,讨论段意。

  

(2)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

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

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

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

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

  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

  第三课时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提问:

《挑山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好处?

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先写挑山工的样子:

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

接着写他们的动作,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有节奏地一甩一甩,再写他们登山的路线--折尺形。

  好处:

不损坏东西,还可以省力气。

  追问:

有什么缺点吗?

  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3、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我的疑问是什么?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4、读文体会二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

从这一段中找出我与挑山工登山的过程中,都是怎样登的?

挑山工在哪儿超过了我?

  (学生边读边勾划书中有关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再认真思考一次。

  3、汇报。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齐走)并很快超过了他。

可是在回马岭和五松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头。

最后,在极顶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头。

  (教师边听边板书要点。

  4、追问:

挑山工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头?

从哪儿知道的?

  ①读挑山工的话,考虑一下他讲了几个意思?

  ②分析。

  (联系实际说说这些话的含义。

  挑山工游人

  走得慢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不想目标

  步步扎实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作者用亲身经历解答了疑问。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思考: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2、汇报。

  这幅画体现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不停地前进的精神。

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教学小结:

  通过__的学习,我们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板书设计:

  挑山工

  课后小结:

《挑山工》教案篇2

  1.学会本课“溜、货、奏、衡、诵、杖、过、肉、束、耽、误、哲”12个生字能

  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

(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

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1)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2)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5)组词:

  溜()货()奏()衡()诵()

  留()贸()泰()横()颂()

  杖()肌()耽()误()哲()

  仗()机()枕()娱()折()

  4.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

大家思考: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2)挑山工是怎样登山?

(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

  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

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3)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4)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

(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

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1)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2)“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1)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

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3)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挑山工》教案篇3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

板书:

挑山工。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

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

(是折尺形的。

  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

(东西不碰在台阶上;

还能省些力气。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

(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

  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

(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

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

(充分地看,看个够。

)“题句”是什么意思?

(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

)“腾云驾雾”是指什么?

(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

)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

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挑山工》教学设计》。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

提醒注意:

“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

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

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

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3.讨论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

(三次。

)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

(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

(闲谈,随便聊聊。

)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

(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

)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

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

(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

“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

  (挑山工:

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

(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

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五、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

(诚心诚意地佩服。

)“包蕴”指什么?

(包含。

)“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

(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

)什么是“哲理”?

(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

(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

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

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六、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

  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

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

(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

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1.提出要求。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可以成为一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交流。

  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却常常领先,作者对此提出了疑问;

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讲作者与一个挑山工几次相遇,通过交谈,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

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讲挑山工的精神对作者的启示。

  三、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1.提出要求:

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练习说一说。

2.同桌互相讨论。

  3.指名发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完成“读读写写”。

  1.指名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拘束”、“腾云驾雾”、“耽误”、“朴素”、“意味深长”的意思。

  3.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预习要求预习《可爱的草塘》。

《挑山工》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2.收集有关资料。

  3.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8个新词。

  学习过程:

  一、读课题,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吗?

  (因为泰山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山上的货物大都要靠人力运送,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被称为“挑山工”。

  二、请你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完后,请你自查:

以下字音你读准了吗?

  拘束的“束”字读音:

shù

  黝:

在“黝黑”一词中读yǒu;

但在黑黝黝一词中,就要读成:

hēiyōuyōu,意思是指皮肤黑得发亮,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折尺形的“折”在这里读:

zhé

  三、请你看课后生字:

  1.写一写,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的字形:

左边是“黑”字,表义,右边是“幼”表音。

  憨:

上边是个“敢”字,下边是个“心”。

  茵:

要注意与“菌”区分。

  2.或词典,理解下面几个词的意思:

  喧闹、饱览、流连、姿态奇特、腾云驾雾、不解之谜、哲理

  四、请你默读课文,思考:

  1.想想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把答案画在书上。

  2.请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

介绍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

叙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时,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经过和他攀谈,解开了心中之谜。

  第三段:

我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来激励自己。

  3.作者和挑山工几次、在什么地点相遇,请在书上标出。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注明。

《挑山工》教案篇5

  一、目标:

  1、教育: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

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教养:

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读书能力和质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展:

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二、重难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三、教具:

挂图、幻灯、小黑板。

  四、准备:

家庭作业(初读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画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

  五、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

  2、请用段意归并法简单说说全文主要讲什么?

  

(二)学第三段。

  1、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

是的,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抓重点词质疑,教师归纳具有深究性的问题。

  ①它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我需要它?

”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

(小黑板出示三个问题)

  a、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b、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

  游人多?

  c、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三)学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用──划句子。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他们肩上。

保持平衡。

”作者用简短的语句,形象地描画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样子。

(登山姿势的特点)

  (2)“他们走的路线。

扁担换一次肩。

”(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分辨对错。

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

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图说话(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内化语言。

  4、引读:

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5、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指名读第二节,边听边想,交流。

  6、过渡:

对此,我觉得很奇怪。

我的疑团是怎样解开的?

课文讲了我

  和一个挑山工4次相遇,经过了解,终于解开了不解之迷。

  (四)学第二段

  1、快速默读,我和挑山工在哪4个地方相遇?

用()括出。

并且找出表现我们和挑山工速度变化的句子,用──划出。

  老师小结:

这几次相遇,每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了挑山工,但结果又总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们前面去了?

这使我感到很惊异,所以走过去跟他交谈,挑山工的哪些话解开了我的疑团,用~~划出。

  3、汇报后,请抓住重点词提问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提的问题(“随便”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为什么一步踩不实不行?

“耽误”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4、教师贴出写有道理的字条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并指着小结: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五)回头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

所以从泰山回来,我就画了这样的一幅画,(指挂图)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灯(__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1)“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什么?

第二个意思指什么?

  (2)教师:

作者体会到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启发,所以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让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师小结:

边读边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样是重要的读书方法。

  3、“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这样处理起强调作用,强调什么?

  5、教师:

对,这种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师同样需要它,同学们更加需要它。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

(指着写有道理的字条讲)

  6、教师指着“一直、因为我需要它”小结:

作者围绕写作目的精心用词造句。

  (六)质疑。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用“耽误、朴素”造句。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书:

  4挑山工

  挑山工游人

  沉甸甸没挑子

  路程长一条道

  速度快落在后面

  一个劲儿走玩玩闹闹

  ↓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挑山工》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往前走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能用"

心悦诚服"

、"

意味深长"

等词语造句。

  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能从中受到启迪。

  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新词和挑山工说的一段话的小黑板。

  2、一把折尺,一张灯片。

三课时此课为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