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0733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方法Word格式.docx

以上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可能存在大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及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当地社区的环境问题。

2.识别具体。

环境因素识别的目的是提供环境管理体系控制的明确对象,为此识别应与随后的控制和管理需要相一致。

识别的具体程度应细化至可对其进行检查验证和追溯,但也不必过分细化(如把试验室使用pH试纸废弃也作为一项环境因素)。

3.明确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的控制是减少或消除其环境影响,同一个环境因素可能存在不同的环境影响,因此,识别时应明确其环境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环境影响。

4.描述准确。

依据ISO14004标准示例,环境因素通常可以描述为"

环境因素(物质)或污染物的名称与某一行动或动作的组合"

,即名词加动词。

污染物的名称应明确到有关污染物质种类或组分。

二、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和步骤

环境因素识别的方法主要有:

过程分析法、产品生产周期分析(ICA)法、工艺流程物料衡算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及资料评审法、专家评议法等。

这些识别方法各有利弊、适用场合不同。

因此,应用时,可依据各组织的资源(人员的能力)和实际需要选择上述一种或几种方法组合使用,这样,才能达到预定的识别效果。

以下介绍三种常用的识别方法:

1.过程分析法

该方法通常把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全过程划分成许多过程片段,再根据某一过程片段分别识别出相关环境因素。

其做法如下:

(1)以产品生命周期为思路,按照产品输入到输出全过程以组织的运行和活动进行排序,通常包括原料采购、周转、仓储、生产加工、包装、成品检验、运输等主线,以及动力、行政、后勤等辅线。

(2)对每一职责部门或运行活动单元按先后顺序划分各过程片段;

(3)通过现场观察、工艺分析及统计等方法,识别确定每一过程片段从输入到输出存在的环境因素(包括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和七种类型);

(4)确定每个环境因素对应的环境影响;

(5)将各个过程片段的环境因素进行汇总统计,为了管理的需要,可按部门将环境影响相同或控制手段类似的环境因素排列在一起。

过程分析法识别环境因素可从以下示图(图1)来描述其识别分析的过程。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在定性的基础上可以较为直观,快捷地识别环境因素,且过程细化、环境因素识别很少遗漏,便于随后对环境因素的控制策划和控制实施。

2.生命周期分析(LCA)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是对产品进行"

从摇篮到坟墓"

的分析,使组织全面了解自己的产品,包括从原材料生产到最终废弃处置的全部生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

产品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即:

原材料的生产与加工、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产品的运输销售、产品的使用与回用,产品的废置与再生。

针对五个阶段的环境因素识别原理(如图2所示),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的一种简单做法是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矩阵。

矩阵纵栏为产品的各个生命阶段,其横栏是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

表格内填写每一阶段的环境因素。

具体矩阵形式如表1。

为了对产品实现过程环境因素的充分识别,表1纵栏产品生命阶段中各阶段可根据组织产品实际情况再进一步细化。

以达到识别详细,环境因素描述明确、具体。

输入资源(原材料)能源(水、电、气、煤、汽等)

下一工序(半成品或产品)

图1。

过程分析法示意图

资源产品

能源副产品

水社会服务

电力水污染物

煤大气污染物

土地固体废物

人力噪声

其他产品废热

等等放射性等

图2.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表1.

影响产品阶段大气污染水污染能源消耗有毒品使用放射性废弃物其他

原材料选用 

生产加工 

包装 

储存、运输 

销售 

使用/回用 

废弃/再生 

通过生命周期矩阵分析,组织可以发现许多潜在的问题,如包装材料、原材料的浪费以及生产贮存、运输中的环境因素。

这一方法识别环境因素的缺点是对生产现场(过程)的分析不够详细,对组织的辅助设施也不能充分识别,因此,可结合采用过程分析法进行识别。

3.专家评议法

由有关环保专家、咨询师、组织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组成专家评议小组,评议小组应具有环保经验、项目的环境影响综合知识,ISO14000标准和环境因素识别知识,并对评议组织的工艺流程十分熟悉,才能对环境因素准确、充分的识别。

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评议小组采用过程分析的方法,在现场分别对过程片段的不同的时态、状态和不同的环境因素类型进行评议,集思广益。

如果评议小组专业人员选择得当,识别就能做到快捷、准确的结果。

三、环境因素识别中应防止忽视的方面

在环境因素识别时,人们往往注重组织正常活动中的环境因素,但对以下方面可能容易忽视、遗漏。

这些方面包括:

(1)异常和紧急状态下的环境因素。

由于异常和紧急状态的环境因素处于潜在状态,有隐含的因素,因此不太直观,这就要求评议人员开动脑筋,运用头脑风暴法,发挥评议人员的想象力,来发现问题。

通常,异常状态下的环境因素发生在试生产过程、设备启动、开机、关机、设备维修、污染处理设施故障时。

紧急状态发生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如:

事故排放,有毒物泄露、火灾隐患、压力容器破裂泄露或火灾爆炸等。

(2)产品中的环境因素。

产品耗用大量的贵重材料,能耗水平偏高,过程污染物排放偏高。

使用污染严重的物质;

包装不符合环保要求,产品未达到相关环保指标;

产品使用后的废弃可能不易降解,回收分解困难,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等。

(3)服务中的环境因素

包括组织提供的服务和使用相关方的服务,如:

运输、仓贮、建筑装修、能源动力提供、销售和维修;

废物处理各环节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

四、环境因素的汇总、分类和登录

经过环境因素识别,应将初步确定的环境因素进行适当的整理、分类,、汇总和记录,形成表格。

这些表格应根据组织的环境因素复杂程度来编制,如按部门编制调查,组织的汇总表等。

为了便于环境因素评价和对环境因素的应用,主要应形成以下工作表格:

部门环境因素识别表:

按部门环境因素发生地点、类型填写的环境因素识别表。

部门环境因素调查表:

包括废水、废气、噪声、固废、资源、能源消耗、化学品使用、相关方、产品等环境因素,按部门编制调查表便于以后对环境因素的更新。

环境因素汇总登记表:

可按部门顺序汇总,这有利于部门对环境因素的掌握,也便于环境管理体系管理职能部门的全面管理。

环境因素评价登记表:

(适用于环境因素评价过程记录)。

五、环境因素的评价

环境因素的评价是采用某一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评价准则对全部环境因素进行评价,最终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是非判断法、专家评议法、多因子评分法、排放量/频率对比法、等标污染负荷法、权重法等。

这些方法中前三种属于定性或半定量方法,评价过程并不要求取得每一项环境因素的定量数据;

后四种则需要定量的污染物参数,如果没有环境因素的定量数据则评价难以进行,方法的应用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评价前,必须根据评价方法的应用条件,适用的对象进行选择,或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组合应用,才能得到满意的评价结果。

下面介绍几种简易的评价方法,以供参考:

1.是非判断法

是非判断法根据制定的评价准则,进行对比、衡量并确定重要因素。

当符合以下评价准则之一的,即可判为重要环境因素。

该方法简便、操作容易,但评价人员应熟悉环保专业知识,才能做到判定准确。

评价准则如下:

①违反国家或地方环境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的环境因素(如超标排放污染物,水、电消耗指标偏高等);

②国家法规或地方政府明令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或限期替代使用的物质(如氟里昂替代、石棉和多氯联苯、使用淘汰的工艺、设备等);

③属于国家规定的有毒有害废物(如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共47类,医疗废物的排放等);

④异常或紧急状态下可能造成严重环境影响(如化学品意外泄露、火灾、环保设备故障或人为事故的排放);

⑤环保主管部门或组织的上级机构关注或要求控制的环境因素;

⑥造成国家或地方级保护动物伤害、植物破坏的(如伤害保护动物一只以上,或毁残植物一棵以上)(适用于旅游景区的环境因素评价);

⑦开发活动造成水土流失而在半年内得到控制恢复的(修路、景区开发、开发区开发等);

⑧使用极毒农药或造成中毒一人以上的(如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或农药使用过程)。

以上是评价准则的基本内容,应用者可根据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情况、环境因素复杂程度制定具体的评价准则。

评价准则应适合实际,具备可操作、可衡量,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可靠。

2.多因子评分法

该方法对能源、资源、固废、废水、噪声等五个方面异常、紧急状况制定评分标准。

制定评分标准应尽量使每一项环境影响的量化(如以下环境因素评分表),采用评价表各因子重要性参数(A,B,C,D,E值)来计算重要性总值(R),确定重要性指标(S),根据重要性指标可划分1级,2级,3级三个等级,得到环境因素控制分级,从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1)多因子评分表

①能源、资源耗用评分表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判定

A:

回收性可循环利用1R=A*B*C当R=20分或大于时,则评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不可循环利用2 

B:

贫乏性不贫乏1 

未来可能贫乏2 

已贫乏3 

C:

使用量小于10公斤/月1 

10-100公斤/月2 

101-500公斤/月3 

501-1000公斤/月4 

大于1000公斤/月5 

②固体、液体废物评分表

产生量(对固废、液体废弃物)小于50公斤/月1R=A*B*C*D*E当24≤R<

32,S=1级;

当32≤R<

48,S=2级;

当48≤R,S=3级

51-200公斤/月2 

201-500公斤/月3

产生量(对废水)小于1吨/月1 

1-10吨/月2 

11-100吨/月3 

101-500吨/月4 

大于500吨/月5 

回收性可回收再利用1 

不可回收再利用2 

降解性可生物降解1 

不可生物降解2 

D:

危害性对人或环境无伤害或影响1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但不造成伤害2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并伤害较大3 

对人或环境有立即或长期伤害4 

E:

燃烧性(适用于固体液体废物)适燃或燃烧时不会产生危害物质1 

不适燃或燃烧时会产生危害物质2 

③气体排放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指标(S)

A;

持续时间(累计排放时间)小于1小时/天1R=A*B*C当16≤R<

24,S=1;

当24≤R<

32,S=2;

当32≤R,S=3;

1-5小时/天2 

5-10小时/天3 

大于10小时/天4 

严重性(危害性)对人或环境无伤害或影响1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但不致伤害2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且有伤害3 

影响范围作业场所受影响1 

厂区内受影响2 

对厂区外有害影响3 

④噪声

周界噪声值昼间≤65dB(A)夜间≤55dB(A)1R=2时定为重要环境因素R=A*B当R=8,S=1;

当9≤R<

12,S=2;

当12≤R,S=3;

昼间>

65db(A)夜间>

55db(A)2 

现场噪声值小于85dB(A)1 

85-90dB(A)2 

大于90dB(A)3 

员工暴露时间小于1小时/天1 

1-4小时/天2 

4-8小时/天3 

大于8小时/天4 

⑤异常、紧急状况固体、液体废物排放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分)/重要性指标(S)

发生概率发生几率小,几乎不发生1R=A*B*C*D*E*F当24≤R<

32,S=1;

48,S=2;

当48≤R,S=3;

每年发生一次2 

每季度发生一次3 

每月发生一次4 

每周至少发生一次5 

排放量小于100公斤/月o次1 

100-300公斤/月o次2 

300-500公斤/月o次3 

500-1000公斤/月o次4 

大于1000公斤/月o次5 

危害性资源性废弃物1 

一般废弃物,影响区域环境2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3 

F:

适燃性适燃或燃烧时不产生危害物1 

不适燃或燃烧时会产生危害物2 

⑦营运评分表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营运评定指标(P)

相关方的关心度可能立即停产1P=A*B*C

偶有抱怨但无关紧要2 

非关注的事项3 

成本投资改善需投资1万元以下1 

改善需投资3万元以上2 

技术难度公司内能解决1 

公司内无法解决2 

现未有技术解决3 

(2)优先控制次序评定

根据营运评定指标(P)和环境因素重要性指标(S),评定整体控制指标,决定优先控制等级。

整体控制指标计算式为(T)=P/S。

当计算结果T值越小,越应优先控制。

当T<

2列为第一级优先控制;

当2≤T≤8时列为第二级优先控制;

当T>

8时列为第三级优先控制。

列为第一级优先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应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或编制控制程序对其进行控制。

应当注意:

如果某一环境因素不符合环保法规要求或当外部相关方关注的,也应列为第一级优先控制重要环境因素。

以上评分法环境因素的评分标准,是环境因素评价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组织对环境因素重要性的评价准则略有差异,因此,评价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或修订,对评分标准做出调整,使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经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环境因素应属于重要环境因素,应形成重要环境因素登记表,作为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输入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