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人员的学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1744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人员的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职人员的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职人员的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在职人员的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在职人员的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在职人员的学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在职人员的学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职人员的学习.docx

《在职人员的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人员的学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职人员的学习.docx

在职人员的学习

企业在职的人员如何学习

对于我们薇薇新娘来说,今天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因为,就在今天我们公司管理人员的学习例会制度,正式建立起来。

希望大家通过这样一个学习、交流平台,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知识就像一杯鲜牛奶”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李嘉诚说的,鲜牛奶时间长了会变成什么奶?

坏奶!

知识也一样,很多知识也是有保质期的,时间长了,也会变成垃圾。

大家说对吗?

我们中国是一个阅读量非常小的国家,前几天在听余世维老师的培训时,他讲到学习的时候,说中国人的学习,基本上离开学校围墙的时候,就结束了。

其实,学习,不单单是指你在学校里的学习,而是指你离开了学校,又读了几本书,学到了什么知识。

在东京火车站的出口有一个很大的笼子,两个人才能保得住,比一个人还要高。

那个笼子是干什么的?

是用来丢杂志和报纸的。

像这样的笼子一共有8个,摆在个出口,每天这些笼子有拖走10次。

东京火车站1天出入250万人,要丢多少杂志和报纸在里面!

你就知道人家在列车上干什么,统统都是在学习。

对不对?

所以,日本人很努力地吸收世界各地的新知识,在电子和IC半导体上面占全球的前两名,是有它的道理的!

勤能补拙,毛爷爷也曾说过,三天不学就赶不上少奇了!

学习改变命运,这些话都是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那今天,我们将主要讲一下在职的人员怎么学习。

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在校的学生,而是企业里面非常光荣的工人劳动阶级。

那么,像我们这些在职的人员应该怎样学习呢?

当谈到学习,我们就必然会遇到3个困惑。

3个什么困惑呢?

第一个困惑就是学不完,人类的知识太多了,用大海来比喻非常恰切。

曾经流行一个豪言壮语,要用人类的全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我想这也只能算是一个豪言壮语,不能算作我们的行动纲领。

如果,有人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想用一个茶壶去装整个大海,不可能做到。

那第一个困惑就是学不完。

第二个困惑叫学不懂。

有好多知识我们学不懂,特别是自然科学、高科技等领域,很多知识大部分人永远都学不懂。

第三个困惑叫学不起。

很多的知识我们也能学会学懂,但是,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讲不合算。

比如像法律,拿过来也能背会读懂。

可是,如果你不是律师,只是为了个人打官司,你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辈子不见的会打一两场官司,这个投入和产出就不合适。

所以说叫学不起。

那么,如果我们下定决心要学习了,就会遇到这三个困惑。

一个叫学不完,一个叫学不懂,还有一个叫学不起。

而面对这三个困惑,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学习呢?

我想要讲的东西会很多,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只讲5条,其中包括3个建议和2个重点。

先讲3建议。

第一个建议:

要以空杯、归零的形态学习,这是学习的态度。

在这个世界最可怕的就是,比你更优秀的人还在努力学习,而你却自我满足,感觉自我良好。

要知道,当一个人开始自我满足,感觉自我良好的时候,只能说明他已经开始退步了,俗话说:

“活到老,要学到老”,但是对于现代高速发展、各种信息更新频率的加快,只有学到老,才能活到老。

你认为,有些知识你可能已经学习过了,没关系,温故而知新吗?

有些知识你可能觉得没用,没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吗?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别人懂得知识还没有你多呢!

别骄傲,三人行必有我师吗?

有时候你可能会认为,别人永远都不会比你优秀,别骄傲,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吗?

第二个建议:

要善于做框架式学习,这是学习的方法。

我们学习一个知识,学习一种学问。

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把握这门学问的框架,而不必要一开始就钻入某个细节。

在坐的我们可能都去过北京。

那么,我们要是想了解北京应该这么做呢?

是不是到一个胡同,看有多少家人?

该怎么走?

每家人都是干什么的?

我看你研究半天,对于了解北京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那么,了解北京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北京的地图拿来,看看北京的整体结构是什么?

市中心是故宫、天安门,围绕的一圈叫一环路,虽然不叫一环路,实际上就是一环路。

再往外是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等等。

当你了解了这个结构后,就不会犯太大的错误。

你就不会带着一帮人在三环以外去找天安门,找半天也找不到,是不是啊?

虽然,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犯这样低级的的错误,但是,在学问中,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

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多举例子了。

所以,第二个建议,就是要善于做框架式学习。

第三个建议,叫做下围棋,不要下象棋,这也是学习的方法。

下象棋的特点是什么呢?

32个棋子摆好了,我们才开始走棋,小卒子要是不走,马永远过不了河。

那么,这是按部就班的学习,适合在校学生学习的方式。

而我们在职的人员,棋摆好了,没走几步又干别的事情去了,这棋根本就没法下。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下围棋,看到那个地方适合放一个棋子就放一个。

下一个棋子可能要等到另外一个时间再放,放多了就会有一个眼。

而放到两个真眼,这盘棋你就不会输了。

那么,这种学习方法有一个人曾经讲过,这个人就林彪。

林彪说:

“要带着问题学习,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

在用的上面狠下功夫。

想想我们在职的人员,你急用这个知识你不学。

而去学习另外的东西,那么,你学起来没兴趣,也没那么多的时间。

现在正在用这个东西,就要下辛苦学习。

我们在职的人员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不是先学习一个系统,再找自己用什么知识,这样是来不及的。

所以,我们在职的人员要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下围棋,而不是下象棋,那么,这是第三个建议。

下面,我们要讲讲两个重点。

我们学习的成果是什么呢?

大家说我们学习的成果是什么呢?

学好学坏,怎么来检验?

说学到知识了,还是没有学到东西,我们的成果是什么?

一般的说法,叫学习就是为了掌握知识。

但是,要是会到前面的3个困惑,那么,这句话可能就有些问题了。

我认为学习确实要掌握知识,但不是你最终的成果的凝聚点。

最终成果的凝聚点是该转变观念和调整思维方式。

也就是通过每一次的学习,你的观念有哪些转变?

你的思维方式有那些转变。

这是你最重要的学习成果。

为什么呢?

因为,你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别人不能够替代。

如果是你的知识不够多,找别人问一下,就可以获得。

而观念的转变和思维方式的调整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做到的。

所以,我们通过学习,我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这些方面有了收获,我认为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成果。

不然,虽然我们记住了很多的知识,但是,一用起来还是要犯错误。

自然就不能解决你实际工作当中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

我现在给大家提一个问题,属于观念方面的,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有这样一个说法,叫商场就是战场。

大家都听过,认为对不对呀?

来举一下手。

有大概多少的人再说对,还有认为不对的吗?

也有几个。

那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这就是个观念的问题。

我们搞市场开发有一个“战场观念”。

这个“战场观念”是对还是不对的。

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讨论一下。

然后,让我们对他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可能对于我们做企业、做管理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个人认为我给这个观念起一个此词叫似是而非的观念。

什么叫似是而非呢?

就是说他对他还不对,说他不对他还有一定的道理。

这就是似是而非。

为什么说他对呢?

因为,大家都知道市场竞争的激烈,就像战场一样的残酷。

但是,有好多专家通过这几年的观察,认为这种战场的观念,对于中国的企业危害很大,说的是危害很大!

为什么呢?

首先战场和商场在基本点上是不相同的。

战场上有两个基本点。

第一个基本点:

对手之间直接伤害。

敌人端着冲锋枪往上冲,我们就架着机枪扫射。

他冲我开枪,我就冲他放枪。

谁不冲着敌人开枪,而是冲着天空开枪,谁就是叛徒。

对不对啊?

所以,必须直接伤害对手。

但商场上可不可以?

商场上可不可以直接伤害对手?

哎!

上场是不可以直接伤害对手的。

直接伤害竞争对手是不正当竞争,是犯规的,会受到各种处理。

战场上的另一个基本点:

一方的胜利必须以另一方的失败为前提。

甲乙双方对抗,甲方要是宣布胜利,乙方必须是失败的。

一方没有失败,甲方就宣布胜利,那是谎报军情。

而商场是不是呢?

显然不是!

我们的企业搞好了,并不以其他企业高槽了为前提。

不是说只有他们搞砸了,我们才能搞好,没有这回事儿。

而从宏观上讲、长远地看,其他企业搞好了,你才能搞好!

所以,市场竞争的本质是双赢或多赢的。

也只有双赢或多赢,大家才能够都有发展。

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绝对不可能独善其身。

那么,我们现在在市场竞争中,恰恰对这一点认识不够。

所以,才会导致市场上各种大战连绵不断,因为是战场吗?

不打仗干什么?

变着法子研究对手,去打仗。

结果是,企业的微观效益下降了,整个行业的宏观效益也下降了。

那是不是说市场竞争就不激烈呢?

当然激烈!

但激烈点不在上面讲到的两点上。

对手之间直接伤害和一方的胜利必须以另一方的失败为前提。

那么,我们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什么呢?

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如果我们通过学习能够把握住这种观念,会对我们日常的经营与管理有很大的帮助。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争夺消费者!

不是搞对手,而是争夺第三者。

谁争到了更多的消费者,谁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争夺消费者的手段是什么呢?

各种场合都在讲营销、讲广告,我认为这些非常重要。

不过,这只是一些手段或方式。

在这之前还有更重要的观念,争夺消费者最基础的东西是什么?

大家想没有想过?

其实很简单,我们天天都在讲。

那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而且,要对需求逐步的进行细化、深化。

叫需求的细分,做市场的细分、从而做产品的细分。

现在,我们是不是感觉中国的东西都很多?

特别是日用品,感觉更多!

但是,如果我们不是生产者,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同时又感觉到另一面,东西很少!

什么东西少?

能让你眼前一亮,非得掏钱购买的东西少。

因为,能特别打动你的心,满足你的需求。

我想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曾经想买一双鞋,买了3、4年没有买到。

我的需求就两点:

一个是休闲点儿,一个是穿上西装能够配套。

休闲的鞋有的是,可穿上西装不配套,感觉太野了、太海了!

和西装配套的也有,但都是硬皮的,穿着太僵、夹脚。

能够把这两点糅合在一起的鞋太少,我想如果有这样的鞋,我宁愿多花1000块钱也买。

所以,这是我一个切身的体会。

当然不只是鞋,其他的商品也会有这样的例子。

想说明的是,我们很多的企业,对于消费者的需求研究的不到位、不彻底。

只是在搞价格战的竞争,或是搞营销手段的竞争。

而我认为没有真正抓住根本。

之所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就是想说明如果我们的观念变了,我们的管理知识、行销知识才会应用的到位。

不然的话,很多的知识我们会应用的不到位,因为,最基础的东西没有把握住。

再有一个观点,我们讲2个比较通行的观念。

另一个叫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我们是不是常常这样说。

那么,这个观念我认为也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念。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在市场上看到,很多优的并没有胜,劣的并没有汰。

而劣胜优汰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我们举一个最大的事例,小的不足以说明问题。

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肯定没有国有企业优,从管理、从技术、从人才等等。

但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而且势力非常的大!

这是80年代的事情。

那么,有人说这是劣胜优汰。

压倒了国有企业,这就不符合优胜劣汰了。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道理?

我觉得我们可以再学习的过程当中,进行思考。

那思考怎么思考呢?

举一个例子,我在哈尔滨的太阳岛,里面有一个老虎园,在里面有好多的老虎,走来走去。

参观的人要坐在带有铁围栏的吉普车上,可以喂老虎鸡肉、牛肉,当时我觉得老虎真是厉害!

大爪子一晃,别说是咬你一口了,就是抓你一下,半个脑袋就可能没了。

但是,当我走出了老虎园,我的感觉就变了,并不觉得老虎厉害,而是觉得他很可怜。

因为,要是我们人不喂他,这个动物可能就会消失,地球上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他之所以能够存活,主要是靠我们来喂养它们。

然而,同时,我又想到了一个和他相对应的物种,叫老鼠。

老鼠很不厉害,跺一下脚就吓得跑了。

自从58年老鼠被定为四害,一直歼灭到现在,歼灭了没有?

没有吧?

而且还越来越多了。

我们人非但不喂他还消灭它们,但是,都消灭不完。

经济日报社,曾经组织过一个调查,想看看黄河为什么会断流。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黄河的源头老鼠太多。

它们咬草根,造成了水土流失。

知道在黄河的源头有多少只老鼠吗?

据说有6亿只。

那请问大家老虎厉害还是老鼠厉害?

好像回答不清楚。

就这个原理用到我们的观念里面,用在我们企业管理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你的观念。

我们每个企业的目标,我想都是做老虎,在某一个领域做大王。

没有一个企业会说,我就想做老鼠。

这样的企业太少了!

但是,在实际的经营中告诉我们,许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老虎没做成,做了一半就消失了。

我们把这种企业叫做流星企业,一道白光划过长空,曾经灿烂一时,没有多长时间就找不到他了,这样的企业很多啊!

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阐述了,我只是想在刚才那8个字上,再补上8个字。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观念。

刚才那8个字叫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对不对啊?

这是一个不全的观点。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严复翻译到中国的,严复对这个内容概括了8个字。

大家记得吗?

记得不记得?

那8个字?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严复对《进化论概括的8个字。

物竟,物种和物种之间的竞争。

天择,老天爷选择。

我想,如果我们建立一个企业发展的理论就应该是对这16个字的理解。

市场竞争,物竞天择。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共16个字,前面的8个字是总纲。

市场竞争、物竞天择,市场竞争是两条线。

一条线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另一条线是天择,就是老天爷选择、市场选择。

而且市场选择高于物竟。

这两条线竞争的结果,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物竟的法则是优胜劣汰,老虎和老鼠打架,老虎肯定比老鼠厉害。

而天择的法则是适者生存。

谁适应老天谁就能存活下来,不适应就存活不下来。

老虎的灭亡,不是别的物种把它消灭了。

武松就打死一只老虎,不是打死了全部的老虎。

在自然界也没有能消灭老虎的物种。

那老虎为什么没有了?

因为,老虎吃得太多!

自然界的一只老虎需要150平方公里的生物链让他吃。

但是,随着人类的开发,野生的地方越来越少了。

老虎就没那么多的吃的,吃不饱就不怀孕,偶尔生一个小老虎还没奶!

所以,老虎是慢性饥饿而死,他不是适者。

而老鼠为什么没有死,他是适者。

没有鲜肉吃干肉,没有干肉吃肉皮,只要是有机物,吃几口,就可以活下来。

居住的地方也很简单,所以,老鼠就活下来了。

我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必须学好两种本领。

一种是老虎的本领,同样不要忽视老鼠的本领。

很多企业就是在做老虎的过程当中,丧失了老鼠的本领。

市场一旦变化,他就不适应了。

我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了,听着很多奥妙,其实很实在。

在中国最早的电冰箱厂是北京的,叫雪花冰箱。

开始是给医院做冰箱的,然而,冰箱一旦进入家庭化他很畅销。

这个时候别的冰箱厂还没有起来,他158升,单开门的冰箱卖得特别好。

然后,拼命扩大生产,想做老虎呀?

但是,当生产到80万太的时候,他就倒闭了。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时候,新的冰箱厂起来了。

人家就不再是158升单开了,而是双开的,冷藏和冷冻分开了。

当新的冰箱厂一旦形成气候了,他的冰箱厂还没有做大就倒闭了。

158升的冰箱做了80万台。

如果是做了8万台卖不动,不会倒闭。

做到了18万台,会遇到困难,我看也不至于倒闭。

做到了80万台,都变成了废铁,消费者都不买他的了,只有倒闭。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很直观的就会发现,一个企业的壮大和企业的市盈率是不同步的,规模壮大的同时,市盈率会下降。

所以,如果我们企业没有这种观念,在经营管理中,早晚会走很多的弯路。

以上讲的是观念方面的,然后,我再讲一个思维方式方面的。

我们通常说真理只有一个,这个观念大家都很清楚。

真理只有一个,其实不对,真理有两个,而且这两个还是打架的。

只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把很多问题看清楚、处理好。

举一个最通俗的例子,大家都能明白的例子。

来说明两个真理理论。

有人说不吃饭就不能拉屎。

真理啊!

如果你不信!

那你不吃饭拉一个看看?

不可能吧?

另一个人说,不对!

不拉屎就不能吃饭,他强调拉的重要性。

也是真理啊!

刚吃不拉到时候你肯定吃不动。

所以,不吃不拉是真理,不拉不吃也是真理。

这两个真理是并存的,他们俩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真理。

那我们人怎么样才能活呢?

必须得用两个真理!

用一个真理你绝对活不成,要不你试一试?

你光赞成第一个真理,光吃不拉你活不成。

你光赞成另一个真理,光拉不吃你也活不成。

对不对?

其实我们人的聪明在哪里呢?

聪明不在于否定那个真理。

而你知道当前你应该用哪一个真理。

肚子饿了,第一个真理,赶紧吃。

肚子咕咕的响,需要排泄了,赶紧去厕所。

所以,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特别是我们当前的社会,是一个转型期的社会,经济在转型、社会结构在转型、政治体制在转型。

人们的各种观念也都在变化。

往往会出现两种规则,很复杂的事情。

那么,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以上的思维方式就非常重要。

没有时间再讲了,因为,涉及到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存在的误区特别多。

再简单讲一个,叫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

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不能够算错,但是,我们用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办事,为什么老错呢?

一直到了92年的时候,小平爷爷还说,不要老问姓资还是姓社。

不是姓资,就是姓社,不是老问吗?

这个馒头是张家做的就吃,李家做的就不吃,不管这个馒头解不解饱。

对不对?

我们都犯着这么一个思维的错误。

用我的思维方式讲,一分为二是对的,但是,在我们实际运用中、在操作层面用得更多的可能是一分为三。

因为,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见到都是三。

上中下、左中右、大中小、过去现在未来、固态液态气态、男人人妖女人、正数负数零、你我他,都是三。

而不是二。

那么,根据这个三的原理来做我们的企业,做我们的市场。

市场其实就是三,这边是生产者,这边是消费者,中间是销售环节,连接起来。

是吗?

三往往是最丰富的部分、也是最稳定的一种形式,我们都知道三角形最具有稳定性。

所以,这样的思维方式,我们就知道企业的管理怎么搞。

企业管理有决策、有运营、有执行,也是三个层面。

决策是什么?

运营是什么?

执行是什么?

然后,机制该怎么设计,毛病发生在什么地方。

这样的思维方式给你,很多东西,看上去很复杂,剪不断理还乱。

其实,一看就明白了,很简单。

最后,我还想讲一个很重要的本领。

因为,知识我们学不完、学不懂、学不起,但是,这种知识我们要是用它,那该怎么办?

企业发展到这个状况了,我要用这些知识。

希望能学会一种本领,叫用外脑!

用别人的脑袋,准确地说,用别人脑袋里的知识。

这些年我们都普遍认可了用外资,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不够了,可以用别人的。

那自己的知识不够了,同样可以用别人的!

用外脑,这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观念上认识到,用外脑和用外资相比,怎么比?

现在,大家认可了能用外资是大本事。

但是,相当一部分还认为,能够用外脑,不是大本事,而是没本事。

因为,你看他智力不够了才用别人的,所以,认为他没本事。

这是错误的,能够用外脑,比用外资的本事更大。

用外资,那是用别人兜里的钱,而用外脑,那是用别人脑袋里的知识。

把人家脑袋里的智慧拿来用,这个本领不是比拿来人家兜里的钱的本领还要大吗?

所以,首先这个观念一定要建立起来。

我们企业在讨论人才的问题,老在说一句话,叫怎么样留住人才,怎么引进人才,讨论的不到位。

因为,人才最重要的所用,不是所有。

一个人才是不是你这个单位的,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用它。

留住人才别人没有的我有,引进人才,把别人所有的变成我所有的。

留住人才和引进人才,他主要的着眼点还是所有,而不是人才所用。

而且,最高级的人才,我认为你没必要所有。

因为,在解决高级问题的时候,才需要高级人才,一个企业一年解决多少高级问题?

研究战略可能是最高级的问题,五年研究一次差不多啦吧?

不可能天天研究吧。

所以,研究战略就可以用社会人才的智慧,研究完了就走了吗!

也不用给他工资,或其它待遇。

这是最经济的了。

中国的乡镇企业在起步的时候,那个乡镇企业有工程师啊?

都不养工程师的!

就是上海的星期日工程师。

上海的工程师星期天来一下,一天给他的报酬可能很高,那像对于苏南乡镇企业来说,那非常合算。

如果把它调过来,那报酬就更高了,再说,人家还不一定来。

对吧?

所以,苏南的乡镇企业的起步就是靠外脑起步的,这个历史就在那里。

用外脑很重要的就是要懂得知识产权的规律。

知识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规律不同,其中,有两个不同。

一个是他的质量,一个是它的价值。

物质产的质量很重要,但是,跟精神产品相比,精神产品的质量更重要。

可以说,精神产品的质量决定一起,而数量相对来说是次要的。

比如说,我们可以拿10个2等咖啡换1个1等的咖啡。

但是,你不能说10句废话,可以顶一句有用的话。

是吧?

废话越少越好。

有的企业也请外脑,但是,他们用物质产品的观念去衡量精神产品观念,所以,就希望给他们策划的方案厚一些。

显得值,要不你给我写两页纸,我就给你那么多的策划费。

心里不踏实、不平衡,觉得不值。

所以,就逼着搞策划的人说废话,本来两页纸就可以把要害说清楚了,故意写的很厚。

企业觉得这个写出来挺不容易的,才给策划费。

这就是大家的不沟通,对于知识产品的不了解。

中国最好的策划就是一个字的策划,是发生在古代的,而不是现代的。

一个字的策划。

曹操83万的军队要过江了,孙刘两家联合策划怎么去破曹操着83万人马。

诸葛亮、周瑜、还有鲁肃就开会。

最后是一个字吧?

周瑜和诸葛亮的手心就写了一个字。

什么字?

这一个火字值多少钱呢?

83万的人马。

如果不是写一个字,说一个字能解决这么大的问题吗?

一定要写一本专著,100万字的。

《论联合破曹之战略与策略》,书还没写完,就都被抓起来了,曹操早打过来了。

是不是啊?

这个企业是一样的,因为,企业不是搞学术、当教授、评研究院。

而是要搞经营,需要的是实效,管他多少个字呢!

只要有实效,就可以用了。

你不要看他写多少。

那一个火字就可以把曹操打败,干嘛非要写100万字呢?

为什么我要说这个呢,因为,很多人这个扣绕不开。

除了用外脑,还要用外嘴。

对于一些大公司,还要用善于外人嘴巴。

对于这个,就不多讲了。

2013年2.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