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2369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docx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考试大纲

广东省2013年初中毕业生化学

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应体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注重全体

学生的发展,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为目标:

以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

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

生活的能力为目标。

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

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的发展。

考试内容与要求达到的目标层次表述解析如下:

目标层次

具体要求

了解

记得、知道所列内容,说出所列现象,举出例子。

理解

了解、认识所列内容,能看懂、识别所列内容,能用化学用语表示,能正确书写。

应用

能区分、判断所列内容;所说明原因、解释现象、得出结论;能理解所列内容,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操作

①知道实验操作,能说出或写出实验操作;

②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如能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所列物质,能进行溶液稀释操作,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等。

探究

经历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感性认识,形成和发展意识和价值观,并表达思想和观点。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

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应根据《标准》要求,考查化学学科课程中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并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

对科学探究的考查,应以《标准》为依据,避免将科学探究分解为生搬硬套的知识和按部就班的程序进行考查的偏向。

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包括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渗透在知识和技能的考查中落实。

内容范围以5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形式给出。

其中,能力要求在“科学探究”主题中表述。

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范围和要求是根据《标准》并结合广东省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对《标准》中未颁布的内容不作考查要求。

第一部分科学探究

主题

目标

说明

增进

对科

学探

究的

理解

1.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叉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

问题

1.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猜想与

假设

1.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2.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

科学探

 

 

制订

计划

1.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订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

2.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究作为

学习的

内容和

目标,

不孤立

进行

实验

1.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

2.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

3.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进行探

究方法

的考查,

 

搜集

证据

1.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

2.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

3.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4.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

而将科

学探究

能力的

考查落

实在其

他各主

 

解释与

结论

 

1.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

2.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4.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题的考

查中。

 

(续表)

主题

目标

说明

反思与评价

1.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

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表达与交流

1.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

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2.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

的意见。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

少完成下列化学实验活动。

1.粗盐的提纯实验。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5.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

6.-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水溶液的配制实验。

7.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

8.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实验。

9.常见氮肥的检验实验。

对于化学学科的能力考查,还应注重以下方面:

(1)获取信息能力。

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表、数据的观察和对自然现象、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得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提取有用的信息解答简单的化学问题。

(2)分析综合能力。

掌握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能应用分析和综合、类比和比较、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方法研究和解答一些基本的化学问题。

(3)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一些信息提示的问题,能较迅速地阅读、吸收,并能联系已有知识正确解答;能运用所学知识用于新的情景,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一些含设计性因素、评价性因素的实验问题,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并解答有关问题。

(4)文字表达能力。

对于问题的解答能较清晰、准确地进行分析和解释;语言通顺、易懂,有逻辑性;语言文字能准确表达思想观点,字迹清楚。

第二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

主题

科学内容

目标

1.空气的主要成分。

2.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3.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5.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6.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了解

理解

了解

理解

操作②

理解

 

 

1.水的组成。

2.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3.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4.溶解现象。

5.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

6.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7.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9.结晶现象。

10.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1.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理解

了解

理解

理解

了解

理解

应用

操作②

理解

了解

理解

 

 

1.金属的物理特征。

2.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3.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4.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5.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6.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

7.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8.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

9.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征的重要性。

10.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11.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12.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理解

应用

理解

了解

理解

了解

理解

理解

理解

了解

了解

理解

(续表)

主题

科学内容

目标

1.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酸碱的腐蚀性。

3.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4.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5.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6.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7.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8.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

9.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了解

理解

操作②

操作②

了解

理解

了解

了解

理解

第三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

主题

科学内容

目标

化学

物质

的多

样性

1.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3.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4.物质的多样性。

理解

理解

应用

理解

1.物质的微粒性。

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4.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5.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6.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理解

了解

应用

了解

了解

了解

1.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元素的简单分类。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理解

理解

了解

了解

理解

物质

组成

的表

1.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物。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4.某些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了解

理解

应用

理解

第四部分物质的化学变化

主题

科学内容

目标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

4.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5.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6.物质是变化的观点。

理解

应用

了解

理解

理解

理解

1.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4.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理解

应用

应用

应用

理解

1.质量守恒定律。

2.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理解

应用

理解

应用

探究

 

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

主题

科学内容

目标

 

1.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3.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4.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5.水对生命的重大意义。

6.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7.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8.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9.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10.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

12.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

13.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理解

理解

应用

理解

应用

理解

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理解

理解

常见

的化

学合

成材

1.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了解

理解

理解

1.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对生命活动具有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3.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

4.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理解

理解

了解

了解

1.“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2.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3.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4.正确、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5.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理解

理解

理解

了解

了解

 

五、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

1.考试方式包括笔试、实验操作等形式,鼓励考试方式多样化。

具体做法由各地级以上市统一确定。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考试,都应有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的书面笔答内容。

2.笔试一般采用闭卷考试,答卷时间一般不超过80分钟。

3.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命制的试卷考试时间为80分钟,卷面分值为100分。

(二)试卷结构

1.自行组织命题的市的试卷结构由各地级以上市统一确定。

2.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命制的试卷结构如下:

(1)试题类型。

试卷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综合能力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

选择题是由四个选项组成的单项选择题,在有必要使用否定式题目中,题干中的否定词有明显标记。

填空题是在文字陈述、图形或表格中留有适当的空缺,要求学生补充完整。

综合能力题是侧重考查提取信息、分析推理、归纳解释等能力的试题。

实验探究题是对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的考查。

计算题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试题要求,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2)试卷分为试题和答卷两部分,分开印刷,试题不留答题位置。

答案填写在答卷上,答卷样式见附录。

使用计算机辅助评卷的市,答题方式由各地级市统一确定并公布。

(3)试题内容比例。

身边的化学物质:

约35%。

物质构成的奥秘:

约20%。

物质的化学变化:

约30%。

化学与社会发展:

约15%。

六、试题示例

机密★启用前

2012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

说明:

1.全卷共6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第一大题中对应的小题所选的选项涂黑;若要修改必须用橡皮擦先擦去要修改的选项,再把重选的选项涂黑。

4.答非选择题时,可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各题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能用铅笔和红色字迹的笔。

若要修改,把要修改的答案划上横线,在旁边有空位的地方写上修改后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不准超出边界。

5.考试结束时,将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0—16N—14S—32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煤油作燃料

B.

铝作导线

 

C.

石墨作笔芯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2.下列生活用品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塑料瓶

B.

不锈钢刀

C.

涤纶布料

D.

电源插座盒

3.成人体内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这里描述的“钙”是指(  )

 

A.

离子

B.

原子

C.

元素

D.

分子

4.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不影响该项检测结果的是(  )

 

A.

金属回收

B.

垃圾焚烧

C.

汽车尾气

D.

工业废气

5.今年5月12日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下列图标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的是(  )

 

A.

B.

C.

D.

 

6.关于2CO+O2

2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

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

2g一氧化碳和1g氧气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测溶液pH

C.

氧气验满

D.

熄灭酒精灯

8.稀土元素又称“21世纪黄金”,广泛应用于电子、军事、石油化工等领域,硝酸铈铵[(NH4)2Ce(NO3)6]是稀土元素铈(Ce)的化合物,其中铈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4

D.

+5

9.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

 

B.

a℃时,氯化铵与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C.

将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D.

40℃时,5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质量分数约为39%的硝酸钾溶液

10.已知某钾盐可发生如下反应:

4K2Cr2O7

4K2CrO4+2X+3O2↑,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是(  )

 

A.

CrO2

B.

CrO3

C.

Cr2O5

D.

Cr2O3

 

11.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D.

若a试管气体为5mL,试管气体为10mL

12.下表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健康常识

人体缺铁元素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B

生活常识

热水瓶中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

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

防治污染

废旧电池不必集中回收处理

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

D

安全常识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进入深井前做灯火实验

 

A.

A

B.

B

C.

C

D.

D

1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物中有单质

 

B.

生成物均是氧化物

 

C.

如图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D.

化学方程式是:

2H2S+3O2

2SO2+2H2O

14.下列选项的操作或反应所对应的曲线图正确的是(  )

 

A.

①将饱和石灰水升温

 

B.

②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H2O2溶液分解

 

C.

③一定量的锌粉与稀盐酸反应

 

D.

④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滴入等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KOH溶液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0分)

15.(4分)根据下表信息,完成表中空格:

化学符号

2H

Mg2+

符号的意义

2个氮分子

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16.(4分)选择一种试剂(适量)除去下列括号中的杂质(填化学式):

(1)铜粉(锌粉) _________ 

(2)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_________ 

(3)盐酸(硫酸) _________ 

(4)硝酸亚铁(硝酸银) _________ .

17.(4分)请回答下列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1)区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最简单方法是做 _________ 实验.

(2)鸡蛋中主要的营养素是 _________ (填“糖类”或“蛋白质”);能补充维生素C的食物是 _________ .

(3)把磨好的豆浆倒在纱布袋中将渣和浆分离,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 _________ .

18.(4分)某同学发现家中阳台上的紫色玫瑰花生长不茂盛,叶子发黄.他想:

(1)可能是缺少氮元素,需要施加下列肥料中的 _________ (填序号)

A.K2CO3B.NH4ClC.Ca(H2PO4)2

(2)也可能是土壤酸性太强,可以用紫色玫瑰花的汁液替代实验室中的 _________ 测定.

19.(4分)如图是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

(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_________ .

(2)若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Y= _________ 

(3)写出铝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0.(8分)有五种化合物,它们两两之间发生的某些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Na2SO4→NaCl的转化反应属 _________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这一类型反应能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___ (填一种).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NaOH→Na2SO4 _________ 

NaCl→NaNO3 _________ 

(3)在图中的物质间转化关系转化有的可以逆向转化.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填化学式)

21.(8分)下面是工厂苛化法生产烧碱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