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260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全解全析Word格式.docx

屏息凝神:

拼音是bǐngxīní

ngshé

n,屏息:

犹屏气。

意思是聚精会神,屏住呼吸。

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惟恐不能完成的神态。

遣词造句:

射击时,我屏息凝神瞄准了目标,在扣动扳击的瞬间,子弹出膛了,只一刹那,目标上出现了一个洞。

坍塌:

拼音是tāntā。

崩塌。

矿井顶部坍塌了。

它的穿过猛烈地冲撞了拱顶,于是整座桥立即坍塌了。

山坡、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建筑物、构造物、堆置物、土石方等因设计、堆置、摆放或施工不合理、不正确,所发生倒塌造成伤害、伤亡的事故。

引证解释:

指倒塌。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

“元来是这屋宇坍榻,所以这般漏。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

“那阁年深日久,没有钱粮修葺,日渐坍塌了些。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

小秦淮录》:

“募金巨万,见大寺观之坍塌者,出金修整。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一章:

“工事不断坍塌损坏,道路桥梁冲断多处。

戛然而止:

读音为jiá

rzhǐ,戛:

象声词。

戛然:

突然停止的样子。

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

出处:

1.高阳《玉座珠帘》:

下册就这一句,戛然而止,听来格外令人注意。

2.李昌祺《剪灯余话.五.贾云华还魂记》:

“娉娉收杯,至夫人前,沥余酒于案曰:

‘才为兄妹,便钟友爱之情,郎君岂得戛然乎?

’边妪亦从傍更相助,生乃尽饮。

”3.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古文十弊》:

“夫文章变化,侔于鬼神,斗然而来,戛然而止何尝无此景象?

”4.李绿园《歧路灯》第十四回:

“忽得锣鼓戛然而止,戏已煞却。

”5.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臣公叱曰:

‘……敢对我作此淫词?

’戛然而止,俄登登复作。

6.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就这一句,戛然而止,听来格外令人注意。

”7.刘成章《安塞腰鼓》: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亵渎  云宵  原驰蜡象  根深地固

B.繁琐  修葺  无精打彩  左右逢源

C.怂恿  聒噪  矫揉造作  姗姗来迟

D.踌躇  缥缈  轻歌慢舞  走投无路

【答案】C

【解析】A项,云宵——云霄、根深地固——根深蒂固;

B项,无精打彩——无精打采;

D项,轻歌慢舞——轻歌曼舞;

故选C。

云霄:

旧时比喻极高的地位。

1.天际,高空。

《西京杂记》卷一:

“齐首高唱,声彻云霄。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十三: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歌声缥缈,直入云霄。

”瞿秋白《文艺杂著·

那个城》:

“那个城呢……高入云霄,接近那光华的太阳。

”2.泛指高远,深厚。

唐武元衡《夜坐闻语寄严十少府》诗:

“多负云霄志,生涯岁序侵。

”清孙枝蔚《再至海陵访州守田雪龛》诗:

“不重云霄义,那能来往频。

”3.喻指高位。

晋陆云《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

“明明皇储,叡哲时招。

奋厥河浒,矫足云霄。

”唐杜甫《奉赠鲜于京兆》诗:

“云霄今已逼,台衮更谁亲?

”明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

“而诸孙济济,拭目云霄,继轨朱黻方来。

”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

“你只说秀才无路上云霄,却不道文官把笔平天下。

根深蒂固:

读音为gēnshēndì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也写作“根深柢固”。

【辨形】根,不能写作“跟”。

蒂,不能写作“地”。

【辨析】“积重难返”和“根深蒂固”;

都含有“形成很久;

难以改变”的意思。

但“根深蒂固”表示基础牢固;

不可动摇;

多指旧势力、旧思想、旧制度等基础深厚;

不易摧毁;

有时也指好的思想感情不能改变;

“积重难返”表示长时间形成的陋习、弊端和不良思想、作风难以改变。

示例: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罗迦·

费·

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江浙解放地区,地主阶级受到了严厉的打击,但他的势力仍然根深蒂固。

(刘大年)但我总还想对于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施行袭击,令其动摇,冀将来有万一之希望。

(鲁迅《两地书·

十一》)造句:

1.许多人对于蛇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憎恶。

2.对某些人来说,抽烟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

他们对陌生人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怀疑和憎恨。

3.摩托罗拉根深蒂固的家族传统使它失去了敏锐的商业洞察力。

4.他是个根深蒂固的无线电广播迷:

他在办公室里也备有一台收音机!

无精打采:

拼音是wú

jīngdǎcǎi,意思是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出自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小红待要过去;

又不敢过去;

只得悄悄向潇湘馆;

取了喷壶而回;

无精打采;

自向房内躺着。

”引证解释:

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1.清·

”2.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

魏翩仞一定要问他那里的电报,他只是不说。

当下无精打采的坐了一会。

魏翩仞要走,他也要跟着一同走。

新嫂嫂并不挽留。

3.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

这时候贾大少爷见人家的条子都已到齐,瞧着眼热,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甚觉无精打采。

4.《文明小史》:

第五十八回:

“黄世昌只得无精打采的回去,孤孤凄凄的睡了。

轻歌曼舞:

读音是qīnggēmà

nwǔ,意思是轻松愉快的音乐;

加上柔和的舞蹈。

出自《群音类选·

玉如意记·

赏月登仙》:

“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曼舞,任星移斗横。

1.鲁迅《花边文学·

法会和歌剧》:

“竟将为~所'

加被'

,岂不出于意表也哉!

”2.年轻人都是靡靡之音呐,都是轻歌曼舞啊!

我跟你说长大了都没出息。

这个啊,就是得豪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楼房倒塌已过去了三个小时,在扣人心弦的等待中,这个受伤严重的老人终于被消防队员救了出来。

B.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的长期战略,也是优先对外发展的方向。

C.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但绕城而流的锦江河水面如镜,碧波荡漾,清风习习,两岸垂柳楚楚动人,令人陶醉。

D.铜仁市公安局组织万山区、松桃自治县、江口县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集中收网行动,让黑恶分子无地自容了。

【答案】B

【解析】A项,“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句中是强调人们的紧张心理,与语境不符。

B项,“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项,“楚楚动人”形容女子姿容娇柔美好,让人心动。

适用对象错误。

D项,“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

多以形容羞愧至极或处境窘迫。

应使用“走投无路”。

故选B。

扣人心弦:

读音kò

uré

nxīnxiá

n,音节kourenxinxia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敲打;

心弦:

指因感动而引起共同反应的心。

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又作“动人心弦”。

用来形容事物能深深地牵动人心。

或指因感动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

多指激动人心。

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

“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示例1.那种景象多么~!

2.书上记载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催人泪下。

3..歇后语肚子里弹吉它,扣人心弦。

权宜之计:

读音为quá

nyí

zhījì

,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典故:

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后汉书·

王允传》。

释义:

权宜:

暂时适宜,变通;

计:

计划,办法。

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王允传》:

“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示例:

自成心中认为成立娘子军只是一时~,往后怎么个办法,他还没有想妥当。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五章)

楚楚动人:

读音为chǔchǔdò

ngré

n,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楚楚:

鲜明整洁的样子。

指纤弱的样子,今多用以形容女子姿容神态柔弱动人。

1、《诗经·

曹风·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2、金·

元好问《杂言》:

“诸郎楚楚皆玉立。

3、清徐瑶《太恨生传》:

“女虽支离憔悴,而委婉之态,楚楚动人。

”4、清陈天华《狮子吼》:

“生得明眸皓齿,虽不擦脂抹粉,却有天然的姿色,楚楚动人。

5、欧阳予倩《潘金莲》第二幕:

“说着坐下,扭过头去,背上觉得微微的颤动,极其楚楚动人之致。

”6、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

有卖鱼阿土者,见一女从屋中出,年二十许,楚楚动人。

词语辨析:

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精神,倾注着强烈的爱恨,读起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姿态娇柔、秀美,形容女子或柔媚的景物,不形容文章动人)

无地自容:

ng,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大娘搜捉以出。

女乃指福唾骂,福渐汗~。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仇大娘》。

成语出处:

《三国志·

魏志·

管宁传》:

“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初中三年,我们学习鲁迅先生很多作品后,鲁迅先生对我们一点都不陌生。

C.能否搞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老师代课的任务。

【解析】B项,主客颠倒,应该把“鲁迅先生对我们一点都不陌生”改为“我们对鲁迅先生一点都不陌生”;

C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D项,搭配不当,可将“任务”改为“担子”。

【主客倒置的病句】

  例:

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不是我们对于比较文学陌生,而是比较文学对于我们陌生。

法院日前审理了一起因一句脏话引起的赔偿案,大家都为这一家人为老不尊,为幼不敬的行为所不齿。

  “为……所……”是典型的被动标志,就表示“被……怎么样”,显然这里想表达的是大家不齿这一家人的行为,发出“不齿”这个动作的得是“大家”而不能是“行为”,不能说“大家被这家人的行为不齿”。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B.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C.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

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D.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

【解析】C项,有误,“理想产生欧洲艺术”后的句号应该改为分号。

【标点符号用法之----分号】

  1)分号用在复句内并列的分句之间,这是使用分号的基本原则。

  例如:

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

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

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

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2)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例如: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用分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为乡、民族乡、镇。

  下列分号用法正确与否,请判断之。

  ①人们常说:

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

是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是一座通向成功之路的桥梁。

()

  ②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

赵王和大臣们商议,去,怕有危险;

不去,表示胆怯,一时决定不下。

  ③如果每做一件事,都要从钱来考虑,有钱就做,没有钱就不做,钱多的就多做,钱少的就少做,那么,一个儿童失足落水,还有谁去救他?

(魏巍《驳“实惠”论》)()

  ④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

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

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

  ⑤南广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势;

但是金沙江也难得有南广河如此安逸的情怀。

()⑥物质的追求和生活的安逸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

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

  ⑦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急。

  ⑧拿《三人行》这篇课文来说,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王吉文背着小周前进”;

“王吉文轮流背着小周和黄元庆前进”;

“小周和黄元庆匍匐着拖王吉文前进”这几段。

  思考:

分号的使用应该关注什么?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

②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

③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

④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

⑤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

⑥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

A.⑤③①⑥②④

B.⑥②③⑤④①

C.⑤⑥③①②④

D.③⑤②①④⑥

【解析】这段主要写了暴风雨中杜小康不畏艰难找鸭子的故事。

⑤是事情的开端,交代“追鸭子”这件事,应为首句;

③“这股鸭子”紧承⑤句,交代了鸭子的数量,为第二句;

①“它们”承接③,写鸭子逃窜的情景,为第三句:

⑥“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衔接①,写追鸭子,为第四句;

②写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找鸭子的艰难,为第五句;

④“即使这样”承接②,写杜小康找鸭子遭受的痛苦,为第六句。

据此,正确的排序为:

⑤③①⑥②④。

7.下面对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B.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表示谦称类的有“舍弟、家君、敝人”等词,而表示尊称的有“令爱、贤弟、尊君”等词。

D.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世界文学影响很大,其主要作品有小说《羊脂球》《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答案】D

【解析】D项,有误,《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是俄国的契诃夫,不是莫泊桑。

故选D。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安东·

巴甫洛维奇·

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

别里科夫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但是他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

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

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但更是受害者。

因而可以说别里科夫成为了,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8.阅读《小石潭记》,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悄怆幽邃        邃:

B.为坻,为屿,为嵁    坻:

水中高地

C.斗折蛇行        蛇:

蜿蜒曲折

D.以其境过清       清:

凄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而  潭西南而望    人不知而不愠

B.以  以其境过清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之  心乐之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D.乃  乃记之而去    乃重修岳阳楼

(3)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了游览小石潭的全过程。

B.本文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游记,都借山水之景表达了作者悲伤厌世之情。

C.一切景语皆情语,第④段所表现出来的凄神寒骨源于作者内心的悲伤、凄凉。

D.本文是作者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而作。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案】

(1)C

(2)D

(3)B

(4)④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②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解析】

(1)C项,“斗折蛇行”的意思是: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蛇”是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不是“蜿蜒曲折”。

(2)A项,第一个“而”表示修饰;

第二个“而”表示转折。

B项,第一个“以”是“因为”;

第二个“以”是“来”。

C项,第一个“之”,代词;

第二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项,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3)《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则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据此,B项的理解是错误的。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北朝民歌《木兰诗》)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5)天上的明星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6)在《桃花源记》中作者引用一个成语来指忽然出现开阔明朗的境界,而现在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突然领悟了整个道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恨别鸟惊心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朔气传金柝

(4)也无风雨也无晴

(5)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6)豁然开朗

10.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借“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贬谪及回到家乡物是人非的感叹之情。

(2)请对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赏析。

(1)闻笛赋  烂柯人

(2)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1)“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显然,此典是表达对故去的老友的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

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百年,表达的是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据此,本诗借“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贬谪及回到家乡物是人非的感叹之情。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古诗词中常用典故十五个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两座高峰,它们以其文字优美、含义深刻著称于世,在诗词中,典故是经常出现的,我国唐宋时期更是涌现出了李商隐、辛弃疾等用典高手,而用典因为它文字简练、深刻,含义婉约、深刻,为古诗词增色不少。

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古诗词常用典故二十个,当然,明天会再次更新二十个!

1、月亮:

一般指思乡,如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等。

2、杨柳:

因“柳”与“留”谐音,一般指离别,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另外,杨柳又可指思乡。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蝉:

象征高洁的品质。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中“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中“我亦举家清”和虞世南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长亭:

象征送别。

如李白《菩萨蛮》中“何处是归程?

长亭连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5、子规:

象征凄惨的氛围。

如李白《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等。

6、猿鸣:

象征凄凉氛围。

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中“猿鸣三声泪沾裳”等。

7、羌笛:

象征凄切之音。

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胡琴琵琶与羌笛”,范仲淹《渔家傲》中“羌管悠悠霜满地”等。

8、鸿雁:

象征信使。

如晏殊《清平乐》中“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谁寄”,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

9、芭蕉:

象征离愁别绪。

如吴文英《唐多令》中“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中“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蒋捷《一剪梅》中“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

10、梧桐:

象征凄苦。

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秋雨梧桐叶落时”,李煜《相见欢》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