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310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9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上极端天气气候灾害千年极寒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o16.1范以锦

o16.2展江

千年极寒-简介

千年极寒现象

千年极寒即千年一遇的新低温。

2010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热的夏天,但入冬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

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

这种异常气候与干扰大洋暖流活动的“拉尼娜”现象有关。

中央气象台2010年10月5日又指出,新一股冷空气袭击中国北方地区,东北、华北地区会迎来大风及降温,未来3天局部地区气温将下降8 

以上,一些地区更会有大暴雨。

在中国,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在秋冬季会使华南的东北季候风较强,使冬季气温比正常情况低。

 

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 

“拉尼娜”扰乱暖流活动,欧洲或现千年一遇寒冬,中国也需警惕低温天气 

可是,近日,在各大网媒上,关于今冬可能遭遇“千年极寒”的预测“寒气逼人”。

有报道称,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已受到或正受到低温影响,某波兰科学家更警告说,2010年入冬,北半球可能面临“千年一遇”的极端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

然而专家们表示,目前世界上尚无法准确预测极端严寒天气事件,所谓“千年极寒”,不仅无可信赖的手段进行预报,也缺乏科学依据。

[1]

千年极寒-产生原因

波兰科学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千年极寒极端天气形态,是因为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

这股洋流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要角之一,但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剩过去的一半,无法发挥其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效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在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气象局表示,“拉尼娜”现象已经有进一步增强的态势,并且可能持续到2011年初。

千年极寒-历史记录

下面是一份将全球气温百万年来的变化和“小冰河期”(LittleIceAge)作比较的统计图表。

(见附图)

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为寒冷的,不仅是千年极寒在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一万年里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万年里也能排进6-7位,是相当寒冷的,可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这是最寒冷的时期。

图表一共分为三幅,在这三幅图中,分别将“小冰河期”的气温放在“一千年”、“一万年”、“一百万年”里作比较,a图是“一百万年”,b图是“一万年”,c图是“一千年”。

在b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万年以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八千多年。

这段时期的气温一直在我们经历的二十世纪初期气温上下小幅波动,这样的气候给予了人类发展良好的条件。

但是到了明朝中叶,即15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整个降温过程十分明显,而且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

这段时间,气温骤然下降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万年以来的次低点,在百万年也是最低的6、7个极度寒冷的时期之一。

崇祯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段,整个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

如此看来,现在的千年极寒也算不了什么了!

千年极寒-影响因素

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热的夏天,但入冬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

这种异常气候与干扰大洋暖流活动的“拉尼娜”现

象有关。

一、洋流:

关于洋流有部著名的灾难大片:

《The 

Day 

After 

Tomorrow》,里面讲述的就是极地冰川融化后,大量淡水涌入大西洋深层洋流,破坏了这一全球最主要的温盐环流平衡(为什么最重要后面会说)。

而这次的极寒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就构建与这个设想上,有研究机构说他们的模型显示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将达到一个极小值,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观察了一下NOAA那边关于北大西洋表层洋流方面的检测,发现在两股主要洋流(墨西哥湾和北大西洋)的连接处(75W35~40N),也就是北卡东北部大西洋地区的经向、纬向强度有明显的5年周期,同时同经度检测显示:

经纬之间负相关,也就是经向越强纬向越弱!

向下流推到65W(同纬度)查看, 

经向波动几乎找不到,但是纬向上出现了明显的洋流轴位置南北震荡,周期也是5年左右!

~将两张图连续的看,我们看到上游偏西距平越大,下游的洋流轴位置就会向北偏,传播间隔大概1-2年左右——像不像流体内出现湍流时的情况(流速较快的流管,法向震荡快速扩大,原流向速度逐渐降低)

二、空间因素:

NASA预测2013年会又一个较弱的黑子周期(太阳活跃期),考虑到太阳活动对地球海洋大气的影响要推后2-3年,10年正好是太阳周期极小期(出现在08-09年),对应冷期

三、ENSO-中高纬因素:

老实说这个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上两个因素控制的。

2009年下半年开始一次弱ELNINO过程导致了北半球西太风季今年的大崩溃,北非ITCZ对应的比较活跃,大西洋今年佛得角系统非常多(但对应于墨西哥湾的集体沉寂)。

10年下半年赤道东太平洋强势转LANINA,而且还是一次强拉,冷水区主体位于140 

W附近,冷舌直线向西伸展到关岛东南海域(超级强力啊)。

中高纬方面,2010年夏天的AO指数是正常的,但是AAO严重偏正值,南极海冰在前大半个春夏超级BUG。

随着南半球稳定了接近半年的形势崩溃,北半球出现明显指数震荡,进入秋天以来北美地区更是出现了少见的半球范围分布的强长波槽脊发展——或许这预示着2010年冬天是个不平凡的冬季?

最近几侯来看,阿留申-格陵兰(冰岛)-东亚大槽的三个主要系统已经出现,高压脊方面乌脊偏西成了西欧脊,中亚脊比较活跃,北美西北部阿拉斯加脊位也有发展,总体来说还算是正常的。

南半球这里有极高建立,平流层的不稳定已经开始影响到极涡,目前后者偏心东南太平洋方向,这对南极地区来说似乎不怎么正常。

四、后期预测:

洋流方面,北大西洋暖流在北卡近海逐渐进入一个低谷(这好像契合了变冷的说法),下游的洋流位置会较常年平均偏北,整个洋流轴会向纽芬兰方向靠近。

这会导致什么呢——原来输送向西欧的暖水向北了,自然导致北美大槽-冰岛涡整体东移到欧洲地区上空,而北美北部,特别是中西部的高压脊发展会受到刺激,CFS长期预测中同样报出了相同的趋势。

AO的震荡还会继续发展,LANINA同时也会导致中高纬西风经向活跃性增大,预计欧洲地区气温会偏低,波动幅度会偏大,但这个程度会怎样目前还不好说吗,鄙人是不看好达到去年那个强度的。

至于某段时间被热炒的东亚雪灾论,似乎如同检测般沉寂了,2010年夏末季节开始图兰涡迹象又出现了,巴贝槽也相对活跃些,但是就水汽方面来说北印的南支槽供应似乎还是个问题,也需要等到冬季风形势稳定下来才能有定论。

千年极寒-波及区域

各大商场里,保暖衣裤已纷纷上架

加拿大

加拿大:

寒流袭小麦减产 受今年入秋后天气比正常年份寒冷的影响,加拿大已发出警告,指出今年小麦和用于生产食用油的油菜籽产量会显著下跌20%。

加拿大艾伯塔省近日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霜冻,气温低至零下4到9度,导致部分农作物质量受损。

加拿大的统计数据显示,寒冷天气和雨水也推迟了西部草原省份的播种时间,今年小麦和油菜籽产量会显著下降。

加拿大统计局预测,马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和艾伯塔省的小麦产量将为2000万吨,较去年降18.5%;

油菜籽产量会减少16.3%。

由于许多小麦出口国今年都因天灾而歉收,如俄罗斯受山林大火影响导致小麦大减产,澳大利亚也减少出口量,使人关注严寒天气会不会进一步影响粮食供应,刺激全球粮价。

加拿大埃布尔达省许多地区出现严重寒害,气温低至摄氏零下4.9度,部分农作物质量受损。

加拿大统计局预测,曼尼托巴、萨克其万和埃布尔达三省的小麦总产量预估将比去年减少近两成。

墨西哥湾

墨西哥湾:

暖流范围缩小速度减缓 今年夏天美国、欧洲和亚洲都创下历史新高温,尤其是欧洲地区。

科学家指出,相应地,在这些地区这个冬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的极端天气。

欧洲人民可能要面临千年以来最冷的寒冬。

波兰科学家指出,这种极端天气形态的出现,是在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导致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

这股暖流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重要角之一,但近几年来规模却缩小了一半,不能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作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英国

英国:

今冬仍可能达到零下22度

去年英国遇到31年来最冷的冬天,《每日邮报》在10月4日又指出,英国可能要再次面临一个俨如北极气候般的寒冬。

曾准确预测今年酷热夏季的英国独立气候预测机构“积极天气解决方案”的预报说,英国今年冬天会出现猛烈暴风雪,情况将持续到明年1到2月,低温将接近去年苏格兰冬天测得的零下22.3度的纪录。

英国气象局表示,苏格兰9月25日测得摄氏零下4.4度,是英国近30年来最寒冷的九月夜晚;

10月更测得零下5.2度,打破1993年的纪录。

韦尔斯南部也出现摄氏零下6.4度低温。

俄罗斯

俄罗斯:

明年1月气温将低至零下25度

目前俄罗斯中部部分地区已有低于过去同一季节均温的气温出现。

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稍早前预测,当地冬天最冷的月份将出现在2011年1月,到时候将会出现摄氏零下25度的低温。

俄罗斯政府现在已经未雨绸缪制定紧急计划,在异常寒冬到来时对幼儿园、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强保护。

俄罗斯政府由于担心流浪人员可能无法度过如此严寒的冬季气候,已经下令要求社会工作人员和警方随时待命,必要时进行强制介入,对流浪人员进行安置,防止出现有人冻死街头的现象。

中国

中国:

可能出现类似1998年的低温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0年中国的天气与1998年比较相似。

“5月,厄尔尼诺现象结束;

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有可能维持并发展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矫梅燕说,“近60年来拉尼娜事件影响表明,拉尼娜发生后,中国部分地区秋雨偏多,冬季全国大部以降水偏少为主,气温偏低。

因此今冬有可能出现低温现象。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雪灾也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

今年“拉尼娜”活动强烈,值得密切关注。

[2]

2010年10月25日意大利北部就下起大雪,造成交通问题,铲雪车紧急出动。

日本

日本北海道10月26日清晨降下夹着雪花的雨,2010年初雪比去年提早六天,比历年平均值提早一天,札幌市出动铲雪车除雪。

该市交通局指出,这是自1980年以来,首次于10月出动铲雪车。

日本气象厅25日发布2010年11至2011年1月的天气预测,因造成今夏北半球酷暑的因素尚未消失,11月晚秋气温将比往年略高。

然而进入12月后,受反圣婴现象影响,预计气温将骤降,可能低于往年均温。

[3]

千年极寒-产业影响

冬装企业:

可能增加加厚冬装的产量 “千年极寒”可能影响人们的生活,但对于浙江外贸纺织企业来说却是一个“福音”。

位于萧山区的万羽羽绒公司的产品主要出口欧洲,副总经理钱水泉说,“千年极寒”对公司是个利好。

不过,目前订单并没增多,公司暂时还没什么举措。

他表示会密切关注天气走势。

但绍兴轻纺城的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如生则说,卖场内很多出口企业都比较振奋,“现在很多企业家都在讨论这个话题,说会根据气候的变化,增加加厚羽绒服的生产量。

”位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怡通工艺公司也是做服装的,总经理楼清灏说:

“我们也听说这个消息,还接到外商的一些咨询电话,我们正在研究生产方向,想多增加一些御寒的产品。

千年极寒-引发极寒猜想

1、高温极端天气

2010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热的夏天。

中国在这轮高温中未能幸免,7月,中国大部地区遇热浪高温天气,高温范围达今年以来最大,15个省市为此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40多度的高温屡见不鲜。

网络上,“持续高温”成了网友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有的网友调侃自己是被高温煎烤的热带鱼,有的网友嚷嚷着要发高温补贴,还有的网友没钱买空调,只好跪求降温妙招……“宁可在空调房里哭,也不在电风扇下笑”、“全城热恋”等一批新的流行语由此诞生。

骄阳炙烤下的齐鲁大地同样“热情似火”。

7月6日高温实况监测显示,全省共有46个站超过历史1970年以来同期最高气温极值,其中德州陵县41℃领跑全省,省会济南最高39.3℃,8月初,高温历史记录被刷新。

不只是高温,其他极端气候在这一年里同样肆虐。

全球方面,年初的韩国首尔即遭遇了自1937年有记录以来积雪最厚的一次大规模降雪。

一个月后,暴风雪袭击了美国东海岸中大西洋地区。

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带雪情最重,积雪厚度达76厘米,为近百年来之最。

干旱则袭击了越南和中国广西、贵州等地。

红河水位创下1902年以来的最低纪录,我国西南五省市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则致众多农田绝产,人畜饮水困难。

接下来,暴雨以及由此衍生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一直伴随我们走到了深秋。

山东亦未能在这多灾多难的一年中独善其身:

5月28-30日,青岛、东营、烟台、潍坊、日照、临沂、滨州7市16个县(市、区)遭受风雹灾害;

因持续遭受暴雨袭击,8月的聊城、德州等8市33个县(市、区)和6个开发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部分河段出现重大险情……

气象专家表示,造成今年极端天气、气象灾害频发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不过最直接原因则是大气环流的异常。

据中央气象台分析,出现如此高温的天气,就是受到了“拉尼娜”的干扰,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而一旦“拉尼娜”现象出现,热夏之后就极有可能伴随冷冬的出现。

根据气象监测显示,今年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到拉尼娜状态,这将有可能维持并发展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从而导致今年冬天出现低温严寒天气。

近60年来拉尼娜事件影响同样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一部分地区秋雨偏多、冬季全国大部以降水偏少为主,气温偏低。

由于拉尼娜现象还在发展,可能会成为一次拉尼娜事件,因此今年冬天有可能出现低温现象。

2、山东近年低温达-23.8℃

日前,欧洲气象学家们对今年欧洲的低温极值做出了相应预测。

科学家指出,这些地区这个冬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的极端天气。

波兰科学家指出,这种极端天气形态的出现,是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导致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

这股暖流近几年来,不能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作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目前,俄罗斯中部部分地区已出现低于同一季节均温的气温。

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稍早前预测,当地冬天最冷的月份将出现在2011年1月,温度将低至零下25℃。

俄罗斯政府已经下令要求社会工作人员和警方随时待命,对流浪人员进行安置,防止出现有人冻死街头的现象。

英国气象局也表示,苏格兰9月25日测得零下4.4℃,是英国近30年来最寒冷的9月夜晚,未来恐怕要再面临一个类似北极的寒冬。

曾准确预测今年酷热夏季的英国独立气候预测机构“积极天气解决方案”的预报说,英国今年冬天会出现猛烈暴风雪,情况将持续到明年1到2月,低温将接近去年苏格兰冬天测得的零下22.3℃的纪录,暴风雪随时将瘫痪当地交通。

山东经历了一个“难忘的”夏天之后,如果迎来寒冬,其极值又会是多少?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12月,泰山观测站曾观测到-23.8℃的极低温,这创下了山东近年来低温极值。

建国以来,类似低温在山东并不鲜见。

据了解,1957年1月21日,零下21.7℃的低温出现在山东滕州市;

1979年,山东庆云县最低温为零下20.7℃;

2000年,陵县观测数据显示,其最低温为零下18.3℃。

3、国家气象局:

今冬可能酷似1999年

在中国,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会使冬季气温比正常情况低。

今年是“拉尼娜”年,拉尼娜现象很有可能于10月份开始,在冬季加强并持续。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雪灾也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今年8月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表示,就目前气候状况来看,2010年冬天有可能出现低温现象。

她的论断来自此前我国前期天气气候极端异常所带来的气象灾害:

入汛以来,华南、江南地区连遭14轮暴雨袭击;

7月,北方地区连遭5轮暴雨袭击,渭河、辽河、松花江出现严重汛情;

北方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多地高温持续超历史同期;

特别是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都表明当前我国天气气候的异常。

这与1998年比较相似,5月,厄尔尼诺现象结束;

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有可能维持并发展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她解释,今年冬季很可能与1999年相似,在“拉尼娜”事件发生年的冬季,中国出现了明显的冬季低温,届时全国不仅降水偏少,冬季也将会异常寒冷,大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罕见的霜冻灾害。

长期从事大气方面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任保华这两天也关注到了“千年极寒”这一问题。

尽管无法确定这次“极寒”是不是能称之为“千年一遇”,但任保华分析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局部地区也会出现极端严寒的天气。

4、是否会极寒,预测难度大

由于极寒预测时间跨度较大,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本报接触的多位气象专家均出言谨慎。

“很难预料。

虽然欧洲气象专家在对今年世界极端天气研究后,得出了‘千年极寒’的结论,但这并不等于中国就一定会遭遇这种极端气候。

”山东省气象台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根据长期的气象积累和研究,可以对气象做出一些预测,但毕竟“天有不测风云”,因此“不可能做出百分百精准的预测”。

基于此,省气象台专家亦不愿对“我省即将可能遭遇的低温及最低温发生地”做出判断。

“而且哪怕是今年真的遭遇了一天的千年最低温,这也不等于遭遇了千年极寒冬天。

”省气象局专家强调说。

省气象台另一位专家同样相当谨慎,在他看来,“2010年的气候问题并不是很异常,若不是带来的灾害有点大,在往年其实根本不会那么关注。

”提及“千年极寒”问题,他甚至笑言:

“如果真的遭遇千年极寒,那不等于是可能要遭遇‘后天’了么。

”他表示,一般情况下很难预测这种时间跨度较大的气候现象,毕竟气候预测的难度摆在那里,而且气象变化没有固定规律可循,不是一成不变的。

[4]

千年极寒-专家警告

准确的气象记录不过百余年“千年极寒”纯属概念炒作?

近日,在各大网媒上,关于今冬可能遭遇“千年极寒”的预测“寒气逼人”。

驳斥理论一:

准确气象记录仅存百余年

吉林省专业气象台专家桑老师告诉记者,“千年极寒”这个词用得有点夸张,从全世界范围看,准确的气象记录出现不过百余年,对百余年前的气象记录只是依据一定科学手段进行推测。

今年冬天可能比较冷,但是所谓千年不遇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驳斥理论二:

无可信赖手段预报大气候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的第一感觉是不相信这一则消息,并怀疑这位发表言论的波兰科学家的科学态度。

波兰科学家预报的是整个冬季,这是个气候预报的概念。

气候预报和天气预报完全不同,它更复杂也更困难。

针对气候时间段里的极端天气事件来预报,难度更大。

目前,国际这方面的研究刚开始2—3年,并没有可信赖的手段来预报。

驳斥理论三:

“千年极寒”缺少科学依据

任福民表示,波兰科学家说的“千年极寒”理由是,“拉尼娜”现象会导致今年冬季欧洲的寒冷。

而“拉尼娜”现象是指热带特别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地区的偏冷现象,直接影响的是热带太平洋地区,对热带太平洋地区以外的地方的影响有些信号,但对欧洲这种信号并不可信。

波兰科学家从“拉尼娜”现象上做出“千年极寒”的预报,在科学上是缺乏依据的。

[5]

千年极寒-专家解读

关于“千年极寒”的说法,波兰科学家给出的理由是:

在“拉尼娜”活动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并且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有过去的一半,其无法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效用,并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欧洲民众真的会面临“千年”以来最冷的寒冬吗?

“千年”二字冠在前面,是需要充足的科学依据,才能让人信服的。

目前“千年极寒”的观点,已经出现了人云亦云的声音。

这个结论是否有科学依据?

类似“千年一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目前可以预测吗?

波兰学者的预测其理由并不能站住脚。

“千年极寒”这个说法的科学依据非常不充分,是不可信的,是完全可以被驳倒的。

实际上,把“拉尼娜”和墨西哥湾暖流扯到一起有“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因为它们是属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

“拉尼娜”是年际尺度,逐年之间的波动起伏比较大;

而大西洋暖流却是相对稳定的,主要表现为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而且近几十年的观测显示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减少趋势。

目前国内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有直接关系。

其次,“拉尼娜”的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度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

举个例子来说,自1986年以来,欧洲地区发生过4次“拉尼娜”事件,其中只有两次出现了冷冬。

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拉尼娜”事件期间,欧洲气温普遍较常年明显偏暖了1℃ 

至4℃,并没有出现偏冷的现象。

所以,单单靠目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就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这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何况,目前在科学上还不具备预测“千年一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

气候的预测不仅复杂,而且难度很大,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人类对气候预测的能力只能局限在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气候异常总体趋势的预测,还无法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做出可靠的预测,尤其是针对“千年寒冬”这样特别极端事件的预测,更缺乏可以信赖的科学技术和手段。

所谓气候变暖,是指“整体趋势”在变暖,一般是指100年来的一个总趋势,但由于气候存在年际波动,所以并非“今年温度比去年高”就能称其为变暖。

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趋多趋强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