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诵经典.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441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诵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读诵经典.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诵经典.docx

《读诵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诵经典.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诵经典.docx

读诵经典

《读点经典》第一辑电子版本

目录

经典语录2

《论语》六则2

《孟子》三则3

《大学》二则4

《中庸》二则4

官箴一则5

红色语录三则5

散文选萃5

苛政猛于虎5

劝学(节选)6

牧民8

刻舟求剑9

杂说(之四)9

爱莲说10

清贫11

论学问13

我有一个梦想14

诗词撷英16

君子行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6

满江红17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18

沁园春·雪18

自嘲19

出益州20

囚歌20

冬夜杂咏21

名誉21

楹联集锦22

经典释名24

《论语》24

经典语录

《论语》六则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路》)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

曾子曰:

“吾日三省[1]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2]?

”(《学而》)

【注释】

[1]省(xǐnɡ):

反省,检查。

[2]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都温习

了呢?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注释】

[1]弘毅:

强毅。

子曰:

“知[1]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注释】

[1]知:

通“智”。

《孟子》三则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1],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2],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3]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公孙丑下》)

【注释】

[1]郭:

外城。

[2]池:

城外的护城河。

兵:

兵器。

革:

甲胄。

[3]畔:

同“叛”。

孟子曰:

“桀纣[1]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2],所恶勿施尔也[3]。

”(《离娄上》)

【注释】

[1]桀:

夏代暴君。

纣:

商代暴君。

[2]所欲与之聚之:

人民所希望的,替他们聚集

起来。

[3]恶(wù):

讨厌,憎恨。

施:

加。

尔也:

如此罢

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

《大学》二则

民之所好好之[1],民之所恶恶之[2],此之谓民之父母。

【注释】

[1]所好好之:

二好均读为hào,动词,喜好。

所好:

喜好的东西。

[2]所恶恶之:

二恶均读为wù,动词,讨厌、憎恨。

所恶:

讨厌的东西。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1],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2]。

【注释】

[1]明明德:

第一个“明”是动词,昭明的意思。

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明德,指光明德行。

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想使高尚的道德昭明于天下的人。

[2]“致知”句,意为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中庸》二则

子曰:

“好学近乎知[1],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注释】

[1]知:

通“智”。

后文“知”,均解为知道。

凡事豫[1]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2]

【注释】

[1]豫:

通“预”,准备。

[2]跲(jiá):

阻碍。

困:

窘困。

疚:

愧疚,后悔。

穷:

困窘。

官箴一则

〔明〕年富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

红色语录三则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序言》)

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散文选萃

苛政猛于虎

《礼记》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1]。

夫子式[2]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3]”而曰:

“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4]。

”夫子曰: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识之[5],苛政猛于虎也。

【解题】

本文题目为后人所拟。

篇中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更可悲的是苛捐杂税竟然甚于虎口。

【注释】

[1]有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

[2]式:

通“轼”,古代设在车箱前供立乘者凭扶的横木。

在车上表示敬意时,用手扶轼,俯身而立,也叫“轼”。

[3]子:

“你”的敬称。

壹:

的确。

重(chóng)有忧:

连着有几件悲伤的事。

[4]舅:

古人称公公为舅。

焉:

“于之”的合字,“死焉”即“死于虎”。

[5]小子:

年轻人,此处用以称呼学生。

识:

通“志”,记。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5]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6]。

假[7]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9],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0]锲[11]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12]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13],非虵蟺[14]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题】

本篇系统地阐释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特别强调学习勤奋刻苦的重要性,被历代文人奉为治学劝进的经典著作。

【注释】

[1]已:

中止。

[2]中(zhòng):

符合。

绳:

木工用墨线取直,“中绳”谓木料很直。

輮:

通“煣”,指用火烤木料,把木料弄成圆形。

规:

圆规。

[3]有:

同“又”。

槁暴:

晒干。

槁:

干枯。

暴(pù):

同“曝”,晒。

挺:

直。

使之然:

使它变成这样。

[4]受绳:

用墨绳量过。

金:

指刀剑。

砺:

磨刀石。

日参省(xǐnɡ)乎已:

每天多次自我反省。

知明:

智慧明达。

过:

错误。

[5]跂(qí):

踮脚。

[6]彰:

明显。

[7]假:

凭借。

[8]“君子”二句:

君子本性与人无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

生:

通“性”,指本性。

[9]跬(kuǐ)步:

举足一次为跬,即半步。

[10]“骐骥一跃”四句:

骏马一跃,达不到十步之遥;虽是劣马,努力走十天也能赶上好马,原因在于中途不停顿。

驾:

马一日所行的路程。

[11]锲:

刻。

[12]螾(yǐn):

即蚯蚓。

[13]跪:

指足。

螯(áo):

蟹首上开合如钳的两只脚。

[14]虵(shé):

同“蛇”。

蟺(shàn):

同“鳝”。

牧民(节选)

《管子》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1]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3]

……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4]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5];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

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

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6]危矣。

【解题】

《牧民》主要探讨统治人民、管理人民的方法,集中体现了管子的民本思想。

本段选文提出管理人民的要义在于满足人民的意愿,使人民生活幸福。

【注释】

[1]“务在四时”二句:

凡守土官长,务须致力于不废农事,使仓库里粮食丰盈。

务:

从事于,致力于。

四时: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四时农事。

仓廪:

仓库。

[2]“国多财”四句:

国家富饶,就能吸引远方的人民;土地开垦充分,就能使百姓安居。

辟:

开垦。

举:

尽、全。

[3]“上服度”四句:

居高位者的行为合于礼度,使六亲各得其所,就能使之因感恩而团结;礼义廉耻建立起来了,君主的命令就能得到执行。

服:

行为。

度:

礼度。

六亲:

父母兄弟妻子,此处泛指宗族。

四维:

原指系在网角上的绳索,此指礼、义、廉、耻。

张:

建立。

[4]“民恶忧劳”句:

百姓不喜欢忧劳,我就使他们安逸快乐。

以下三组句子皆同一句法。

佚:

通“逸”,安逸。

[5]“能佚乐之”句:

统治者能使人民安逸快乐,人民就会为统治者分担忧劳。

前一“之”指人民,后一“之”指统治者。

以下三句为同一句法。

[6]上位:

统治地位。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1],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2]。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以故法为[4]其国,与此同。

时已徙[5]矣,而法不徙。

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解题】

标题为后人所拟。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察今》篇主要阐明法令制度应当随着客观形势的改变而变化,否则就会失去功用,甚至造成严重恶果的道理。

该文以朴素的唯物思想为指导,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有一定的进步性。

刻舟求剑是文中用来比喻的一个寓言,讽刺了不能因时制宜的迂腐。

【注释】

[1]遽契其舟:

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

遽:

急速,立刻。

契:

同“锲”,刻。

[2]“是吾剑”句:

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是:

代词,这个地方,这里。

[3]“从其所契者”句:

从刻着记号的那个地方下水寻找他的剑。

求:

寻找。

[4]为:

治理。

[5]徙:

变迁。

杂说(之四)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5]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6],食之不能尽其材[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8],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解题】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本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借千里马不遇伯乐,说明奇才异能之士多沉沦下僚,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任用人才表示愤慨,也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委屈。

【注释】

[1]“世有伯乐”二句:

只有伯乐才能发现千里马。

伯乐:

姓孙名阳,秦穆公时人,以善相马著称。

[2]“故虽有名马”四句:

因此,即使有名马,也只是受辱于马夫之手,和普通马同死于马厩之中,不被人称为千里马。

祗(zhī):

只是。

奴隶人:

养马的仆人。

骈:

并排。

槽:

盛饲料的器具。

枥:

系马之处。

[3]“马之千里者”二句:

喂养千里马,一顿可能要用掉一石粟。

或:

可能。

[4]喂马的人不把它当做千里马去喂养。

食:

同“饲”,作动词用,下同。

[5]等:

等同,相同。

[6]不能按千里马的特性驱使它。

策:

马鞭,这里作动词,鞭策。

[7]不能按千里马的需要喂养它。

材:

本能。

[8]对千里马进行吆喝,而不能了解马的心意。

鸣:

吆喝。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2]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4]乎众矣!

【解题】

周敦颐(1017—1073),宋代思想家,“北宋五子”之一。

本文通过莲花与牡丹、菊花的对比,表现莲花的高洁,表达作者独特的审美情操,以及对人云亦云之流俗的厌恶。

【注释】

[1]蕃:

多。

[2]李唐:

唐代皇室姓李,故称李唐。

[3]濯(zhuó):

洗涤。

妖:

美丽但不端庄。

[4]宜:

应当,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清贫

方志敏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这在国方[1]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

那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枝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那里,不肯拿出来。

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作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

你不要作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

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淡淡地说。

“你骗谁!

象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那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的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

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

”我再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的失望呵!

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

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钱来平分,才算无话。

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的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地说:

“走吧!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

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

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2]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写于囚室

【解题】

方志敏(1899—1935),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和闽浙赣根据地的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的主要领导人。

1934年11月奉命率军北上抗日,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于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玉山被俘。

在狱中,他正义凛然,坚贞不屈,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优秀篇章。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

【注释】

[1]国方:

指国民党方面。

[2]国军:

指国民党军队。

论学问

(节选)

〔英〕弗兰西斯·培根

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

在娱乐上学问的用处是幽居养静;在装饰上学问的用处是辞令;在长才上学问的用处是对于事务的判断和处理。

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断;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

……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写得很少,那么他就必须有很好的记性;如果他很少与人会谈,那么他就必须有很敏捷的机智;并且假如他读书读得很少的话,那么他就必须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学问变化气质”。

【解题】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选文将学问知识的重要性以娓娓的语言叙述出来,令人信服。

我有一个梦想(节选)

〔美〕马丁·路德·金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林肯纪念堂)

……

朋友们,今天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尽管现在和未来困难重重,可我仍然怀有一个梦想。

它深深地植根于美国梦中。

我梦想着,这个国家终有一天会奋然而起,坚持实现它信条的真谛——“我们将之视为不言自明的真理,即所有的人生而平等”。

我有一个梦想,终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色丘陵上,奴隶的儿子们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能坐在一起,共叙手足之情。

我有一个梦想,终有一天,现在仍被不平等的灼热和压迫的高温所炙烧着的密西西比,也能变成一片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有一个梦想,终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会生活在一个不是以人的肤色,而是以人的品行作为判断他们价值的国度里。

我有一个梦想,终有一天,就在邪恶的种族主义者们继续对黑人们的行动妄加指责的阿拉巴马州,就在那位凶残的统治者拒不接受消除种族歧视的联邦法令的阿拉巴马州,黑人儿童能够和白人儿童如兄弟姐妹般一起携起手来。

我有一个梦想,终有一天,深堑化做通途,高山夷为平地,歧路铲为平川,曲径变成通衢,上帝灵光闪现,芸芸众生同沐天恩。

这就是我的希望。

这就是我带回南方去的希望。

怀着这个希望,

我们能够在绝望的山谷之中掘出希望的宝石;怀着这个希望,我们能够把祖国的喧嚣不和变成一曲友爱和谐的兄弟交响曲;怀着这个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奋斗,一起斗争,一起入狱,一起捍卫自由,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终有一天将获得自由,就让我们为争取自由共同坚持下去!

【解题】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68年4月4日遇刺身亡。

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举行的25万人参加的“自由进军”游行集会上,金发表此著名演讲,后被誉为“黑人之音”。

诗词撷英

君子行

古乐府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1]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2]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3]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4]

【解题】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相和歌辞》,旨在表明正人君子应防患于未然,主动避嫌。

【注释】

[1]未然:

还没有成为事实。

嫌疑:

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2]瓜田纳履,李下整冠,有被怀疑为盗瓜窃李的可能。

因以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3]劳谦:

勤劳谦恭。

和光:

才华内蕴,不露锋芒。

[4]此四句用周公典。

《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戒伯禽曰: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白屋,指寒士。

下白屋即礼贤下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1]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3]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4],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5]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6]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7]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9]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0]

【解题】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中国古代诗歌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后世尊为“诗圣”。

本诗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免受困苦,表达出宁苦己以利人的高尚情怀。

【注释】

[1]三重(chónɡ):

多层。

[2]挂罥(juàn):

挂结。

坳(ào):

低洼的地方。

[3]能:

这样,唐人口语。

[4]公然:

明目张胆。

呼不得:

喝不住。

[5]俄顷:

不久,顷刻间。

云墨色:

云黑如墨,天要下雨。

漠漠:

阴沉迷濛状。

向:

将近。

[6]布衾:

布被子。

恶卧:

小孩睡相不好,两脚乱蹬,故被里破裂。

[7]雨脚如麻:

形容密雨如垂下的麻线一样。

[8]丧乱:

指安史之乱。

少睡眠:

疲于战乱奔波,忧于国事,故少睡眠。

何由彻:

怎样才能挨到天亮呢?

彻:

彻晓。

[9]安得:

怎样得到,反问语气。

广厦,大房子。

大庇:

全部庇护。

[10]突兀:

高耸的样子,这里形容广厦。

见:

同“现”。

庐:

房屋。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1],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3],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4]。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5]。

【解题】

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屡次打败金兵,战功卓著。

因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害。

本词是一首以忠愤著称的爱国主义名作,表现了作者对敌寇无比的痛恨、报仇雪耻的迫切心情及其收复失地的不可动摇的意志。

【注释】

[1]抬望眼:

抬头望远。

[2]上句说自己年已三十,虽然建立了一些功名,但与尘土一样微不足道;下句写转战数千里、披星戴月的战场艰苦生活。

[3]靖康耻:

指靖康二年(1127)京师和中原沦陷,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俘的奇耻大辱。

[4]驾着战车向敌人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缺:

残缺。

[5]朝天阙(què):

朝见皇帝。

天阙:

皇帝所居之处。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燮

衙斋[1]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2],一枝一叶总关情。

【解题】

郑燮(1693—1765),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本诗是题画诗。

诗人从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

【注释】

[1]衙斋:

衙门里供官员燕居之处。

[2]些小:

微小。

吾曹:

我辈。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1]。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2]。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5]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6]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7]俱住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解题】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此词作于红一方面军1936年2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给柳亚子的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作者自注云:

“雪:

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

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

别的解释是错的。

末三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