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3469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备课资料Word格式.docx

1.表现:

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上升,到目前已经升高了0.3~0.6℃。

2.主要原因:

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

3.影响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什么会增加?

【提示】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矿物燃料燃烧使CO2排放量增加;

二是森林破坏使CO2吸收量减少。

臭氧层的破坏

1.臭氧层的主要作用:

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2.现状:

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

3.危害:

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影响人类健康、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2.每到夏季,即使晴天,大街上也有很多撑伞的行人,这是为什么?

【提示】 

(1)可以遮挡太阳辐射。

(2)减少强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大气污染与酸雨

1.大气污染

2.酸雨

(1)定义:

pH值小于5.6的降水。

(2)成因:

工厂排放的含硫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后,与水汽结合形成亚硫酸和硫酸,从而使降水呈现出较强的酸性,落到地面即为酸雨。

(3)危害

(4)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

欧洲、北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3.我国西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什么不严重?

【提示】 我国西北地区工业不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少;

气候干旱,降水少,不易形成酸雨。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问题导思】 

1.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态度。

倡导低碳生活,是为了防治哪种环境问题?

【提示】 是为了防治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人类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2.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哪些气体会导致气候变暖?

【提示】 还有甲烷(CH4)、臭氧(O3)、一氧化碳(CO)、一氧化二氮(N2O)、四氧化碳(CO4)及氟氯烃化合物等。

3.南极臭氧空洞是怎么回事?

臭氧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提示】 “南极臭氧空洞”指的是在南极上空出现了全球臭氧最低值。

它在南极地区的春季(9~10月)最明显,持续一个月左右。

氟氯烃化合物是臭氧空洞形成的“罪魁祸首”。

4.臭氧层的破坏会带来什么危害?

【提示】 其危害主要是大量紫外线会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5.为什么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酸雨特别严重?

【提示】 ①我国长江以南各大城市中,燃烧的大多是含硫量高的煤,酸性气体排放量大;

②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形成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

③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于北方,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④南方气候湿润,降水多。

6.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提示】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由于人类活动向环境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产生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具体列表分析如下。

主要大气环境问题

成因

主要危害

治理措施

①自然原因:

气候的变化;

②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面积毁坏森林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岛屿,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使城镇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农田盐渍化;

②使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导致世界各国转变经济结构

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②加强国际合作;

③保护环境,植树造林

臭氧层破坏

太阳活动;

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

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破坏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②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的合作

酸雨

与封闭的地形及土壤的酸性有关;

人类燃烧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①使河湖水、土壤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农作物生长;

②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

③危害人体健康

①减少人为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根本途径;

②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是有效措施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习题的思路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分布等。

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

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由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

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2013·

邯郸高一检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前十位国家柱状图

(1)据图分析,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大洲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南美洲

(2)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多,会使全球气温显著增高。

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  )

A.陆地蒸发加剧,干旱地区面积必然扩大

B.海水蒸发量加大,使全球海平面下降

C.两极冰雪大量融化及海水膨胀,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D.气压梯度力减小,大气环流减弱

(3)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

①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②③

【思路点拨】 由二氧化碳排放量柱状图获取有用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最多的是美国,且北美洲人口较少,故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是北美洲。

(2)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

第(3)题,我国处于发展阶段,不应限制工业的发展,应当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还可以植树造林,加大碳的固定。

【答案】 

(1)B 

(2)C (3)D

[图表展示]

教材P85图4-1-15世界荒漠化分布

[解图精要]

1.现有的沙漠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附近。

2.荒漠化进程快的地区是降水较少的干旱地区。

3.荒漠化进程快的土地分布面积广,已演变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图表应用]

1.南、北回归线附近为什么多沙漠?

【答案】 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气候干旱。

2.为什么我国北回归线附近没有形成沙漠?

【答案】 我国北回归线附近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了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3.我国西北地区为什么成为荒漠化进程快的地区?

【答案】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周围山地阻挡,降水稀少。

(2)人类活动不合理,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造成土地的退化。

教材第85页思考

1.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因其影响范围广、规模大、危害深,一般被列为全球性环境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

2.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交界处,在汉朝时是水草肥美的大草原,现在已成沙漠。

这里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沙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即乱砍滥伐,过度开垦、破坏植被等。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示意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

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

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澳大利亚       B.西亚

C.北非D.中亚

【解析】 第1题,气候变暖会对农作物产量产生一定影响,对低纬度国家而言,升温伴随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农作物减产;

高纬度国家则随着积温增加,农作物产量增加。

第2题,结合题图可判断各地具体情况。

【答案】 1.B 2.B

3.下列有关臭氧层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解析】 臭氧层被破坏的因果链是人类使用电冰箱等制冷设备→排放氟氯烃→上升到平流层并破坏其中的臭氧层→对地球生命造成威胁。

【答案】 D

2012年6月4日,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公报》显示,浙江全省酸雨率为82.8%,69个县级以上城市中有67个被酸雨覆盖。

据此完成第4~5题。

4.酸雨对人类的危害不包括(  )

A.腐蚀建筑物及文物古迹

B.毁坏森林

C.皮肤癌发病率上升

D.破坏水质

5.有关资料统计表明,近几年我国东部地区的文物古迹腐蚀严重,除自然原因外,其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

A.工业生产排放大量烟尘,遇水汽凝结,导致降雨增多

B.植被破坏,沙尘暴盛行

C.燃烧矿物燃料,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D.燃烧矿物燃料,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增加

【解析】 近年来由于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导致酸雨的发生频率增加,进而对水体、森林、建筑物等产生危害。

皮肤癌发病率上升可能是臭氧层破坏紫外线辐射增强所引起的。

【答案】 4.C 5.D

6.读南极哈雷湾上空臭氧总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臭氧含量最低值约________DU(为多布森单位),当臭氧含量低于全球平均值的________时称臭氧层空洞。

南极臭氧层空洞在南极地区________季最大。

(2)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________层,该层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________,主要是因为________。

(3)消耗臭氧的物质主要是人为排放的________。

就南北半球而言,这类物质主要来自________半球,经________输送到南极上空。

(4)大气中臭氧减少,使射向地面的________增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生物界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图中臭氧含量最低值约150DU,当臭氧含量低于全球臭氧平均值的30%~40%时,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形成了臭氧层空洞。

南极臭氧层空洞出现在南极地区的春季。

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的平流层。

消耗臭氧的物质主要是人为排放的氟氯烃,大气中臭氧减少,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增多,还可能产生其他的问题。

【答案】 

(1)150 30%~40% 春

(2)平流 升高 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3)氟氯烃 北 大气环流

(4)紫外线 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大,抑制人体免疫力 农作物受害减产,森林等植被受损,危及海洋生物生存,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一、选择题

新浪网2012年4月6日消息 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中的“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有望于上半年公布实施,该办法将对碳交易的参与各方进行规范,甚至建立碳交易所的“备案制”,随后还要实行碳交易所的“总量控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当前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

A.全球变暖     B.日趋干旱

C.降水增多D.进入冰期

2.当气候发生上述变化时,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1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

B.华北地区的河流将出现春汛

C.珠穆朗玛峰的永久性积雪冰川界线将下移

D.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

【解析】 第1题,人类大量燃烧含碳矿物,排放过多二氧化碳以及对植被的毁坏,致使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升高,全球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呈现出全球变暖的趋势。

第2题,气候变暖会使1月0℃等温线北移;

河流出现春汛的地区将北移;

雪线上移;

海平面会上升。

【答案】 1.A 2.D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读图完成3~4题。

3.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②滩涂面积减少 ③淹没部分耕地 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②④

4.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臭氧层破坏 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C.②③D.①④

【解析】 由题干可知,2100年海平面将升高40~50厘米,而该地农田海拔在5米以上,不会被淹没,但部分滩涂将会被淹没。

海平面升高使得海水入侵,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升高,农田土壤盐碱化加重。

港口将会被淹没,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和滥伐森林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答案】 3.A 4.C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 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12%。

据此回答5~6题。

5.数据表明(  )

A.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

B.地球大气层中臭氧含量在减少

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

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

6.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  )

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

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C.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

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

【解析】 近地面紫外线的增加,说明大气中臭氧含量的减少,由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氟氯烃,消耗了臭氧,导致南极臭氧层空洞扩大,大量紫外线入射到地面,危害人类健康,使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

【答案】 5.B 6.C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大气层中臭氧层破坏而造成的。

据此回答7~8题。

7.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D.北大西洋上空

8.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各国共同行动,禁止CO2的排放

【解析】 第7题,臭氧空洞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均有表现,尤以南极地区最为严重。

图示信息表明该群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应该是受南极的臭氧空洞影响而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8题,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人们使用冰箱、空调等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的。

【答案】 7.B 8.C

下表为“北京空气质量日报表”,分析该表完成第9~10题。

观测日期

北京市各项污染物污染指数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臭氧

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2月16日

111

77

20

99

138

3月2日

61

32

19

39

105

3月16日

31

22

500

4月2日

56

49

79

260

4月15日

18

21

40

324

5月2日

37

25

51

44

76

9.上述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污染物是(  )

A.臭氧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10.这一时期北京大气首要污染物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  )

①冬季燃煤取暖 ②汽车尾气排放 ③北京春季干旱 ④冷锋活动频繁

C.②④D.①③

【解析】 第9题,酸雨的形成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有关。

第10题,观测时段内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这是由于观测时间是在北京的冬春时节,此时气候干旱,且多大风,造成地面尘埃多。

【答案】 9.B 10.B

下图为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据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a——森林破坏B.b——酸雨危害

C.c——荒漠化危害D.b——水土流失

12.b地区环境问题在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森林的乱砍滥伐

B.草场的过度垦殖

C.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D.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各图例分布地区可以判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依次为荒漠化危害、酸雨危害、森林破坏,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第12题,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酸性气体过多。

【答案】 11.B 12.D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 江湖很受伤,珠峰不下雪

隆冬时节,珠峰反倒没有大雪满山、冰川倾泻的风采,强烈的高空风吹走了珠峰“颈部”的一圈白色“围巾”,裸露出瘦骨嶙峋的青色岩石,尖尖的峰顶“雪帽”显得单薄而孤独,而珠峰“腰部”以下的“裙摆”则呈现一片赭黄色。

“15年前,冬天的珠峰往往大雪封山。

这两年夏天降水明显减少,冬天也几乎不下雪。

”一位僧人阿旺维色说。

从绒布寺南行8千米,来到离珠峰更近的登山大本营,也不见丝毫雪迹,反倒是一片片不长一根草的石丘沙坡横亘在眼前。

“20年前我刚来绒布寺出家时,厚厚的雪线一直从珠峰延伸到这里,现在大大退缩了。

”阿旺维色说。

(1)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

(2)珠峰不下雪的原因是________,随之而来的是珠峰的雪线不断________。

(3)全球变暖的危害有哪些?

(4)应对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带来的影响。

(1)题,注意准确描述气温的变化特点。

(2)题,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加剧了全球气候的变暖,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植被遭破坏,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

第(3)题,全球变暖的危害从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异常等方面回答。

第(4)题,针对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答案】 

(1)波动上升

(2)全球变暖 上升

(3)全球变暖一方面会使冰川消融,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直接后果是使沿海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面临被淹没的威胁;

海平面上升还会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

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

另一方面全球变暖还会导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现象频发。

(4)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

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

14.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其中pH值小于5.0的降水为重酸雨。

目前我国酸雨覆盖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读2002年和2006年全国降水pH值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2002年

2006年

(1)据图简述我国酸雨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点。

(2)2006年降水pH值小于5.0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最少写3个)。

(3)上述省级行政区pH值偏低的共同原因是(双选)(  )

A.能源消耗量大,酸性气体排放量大

B.气候湿润

C.山地丘陵分布广

D.水稻土分布广

(4)在防治酸雨方面我们可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 解决本题注意掌握知识的内在递推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答案】 

(1)空间分布特点:

我国酸雨主要发生在南方(或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

或华中、华东沿海地区酸雨严重,长江以北酸雨不明显)。

空间变化特点:

酸雨影响范围扩大。

(2)浙江、江西、广东、湖南、重庆、四川

(3)AB

(4)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水能、核能、天然气)所占比重;

实施清洁生产,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