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质量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503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期末质量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质量分析.docx

《期末质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质量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期末质量分析.docx

期末质量分析

期末质量分析

 

一、整体情况

本次试卷试题类型比较灵活,有些题目偏难。

学生做的并不是很好,三年级460名学生参与考试,77人优秀,优秀率仅为16.74%,416人及格,及格率率是90.43%。

二、试卷分析

本次命题共分七大题,下面就对本次测试中存在的问题逐题作一分析:

第一题:

口算。

(共6分)个别同学出错。

第二题:

列竖式计算(13分)部分学生出错,有的忘记横式上写答案。

第三题:

脱式计算(6分)还有个别人出错。

前三题都是基础题,计算,看得出我们的计算还不够扎实,每个班还是有几个人出错。

第四题:

填空(33分)10题

出错率最高的是第7、8题。

第7题100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横着摆成一排成为一个大长方形,问答长方形长()厘米,宽()厘米,面积是()平方分米。

第五题:

选择。

(共6分)出错最多的是第2题,小宁家到学校1千米,他从家正常步行到学校要多少分钟?

A.6分钟,B.15分钟,C.30分钟。

这题出错的原因是孩子们对步行毫无概念,他不了解一分钟能走多远,所以选什么答案的都有。

第六题:

画图(6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全对。

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3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再画一个周长与之相等的长方形,并求出它的面积。

说实话者6分真不好拿,要先画出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求出正方形的周长24厘米,在画一个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还要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真的不容易,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早就被绕晕了。

第七题:

解决实际问题(共30分)

4题,出错很多。

方方看一本书,第一天看到第23页,第二天看到第60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多少页?

大多数孩子对“第60”页的理解不到位,所以好多孩子当成了第二天看了60页,就错了。

6题很少同学全对,主要是不会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

“张大伯用篱笆靠一面墙围了一个面积是40平方米的长方形,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米数,张大伯可能用了多少米长的篱笆?

(至少写出三种答案)

这题说实话,真的不容易,先要找出面积是40的长方形,然后选择一边靠墙,再算出三面的总长:

20+2+2=24,2+20+20=42

三、通过这次测试,反映出的问题:

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欠缺,对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都不能很好的遵守,简单的加、减、乘、除也很容易出错。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还不够,非常粗心。

题目会抄错;简单口算也会计算错;算完结果会抄错;余数会漏掉;等等。

通过这次测试,还反映出学生中一个非常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检查验算的习惯比较差。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很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对给出的信息不能较好的选择利用,进而解决问题。

四、今后教学措施注意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读题、仔细审题、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做到拿到题目先浏览,清楚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然后再进习分析、解答。

解决问题还要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二)对一些基本概念还应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三)培养学生对题目的分析能力。

特别是一些题目比较长、字数比较多的问题,先理清思路,酌句分析。

进一步做好防差转差工作,防止两极分化低龄化的现象。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要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这确实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爱心和耐心。

期末质量分析

(二)

本次测试在区教委统一组织下,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面比较广泛,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现对本试卷及学生成绩情况作如下分析,以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

一、试卷分析:

本次的语文试题以教材为根本立足点,以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语言积累为目的,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考查之外,还注重了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梯度。

在写字方面,采用的是看图写字词、看拼音写汉字、看拼音写同音字、形近字组词的形式,既考查了学生识字、写字的情况,同时又考查了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口语交际部分的设计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下要用不同的礼貌用语,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符合当前语文教学的方向,考就是为了今后更好地教,这份试卷对我们今后的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183人,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

对语文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缺少质疑和创新能力,思维不够活跃开放。

个别学生观察能力、审题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在这些学生中,有些后进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反应缓慢,学习没有自觉性,不够积极主动。

其中有名3很难及格,使转差率上不去,直接影响年级整体成绩。

这就要求在下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狠抓学困生,争取学困生转化,提高整体成绩。

三、学生答题情况:

(一)听力题

听力部分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无误的做对,个别学生听句子判断对错,全部做错。

该试题是对学生听力以及判断能力的考察,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但也有少数学生答题不容乐观,只会死记硬背,并没有理解读读背背。

这本是一个送分题,但情况却不尽人意,也反应出学生不能灵活掌握背诵的内容。

同时为我们敲了警钟,在以后的教学中,阅读总结还需加强。

(二)基础知识

第二,三,四,五,六道大题都属于基础知识题。

大部分都是对生字词在田字格中书写的考查。

其中二、三、四、六这三道大题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好,错误率较高的出现在第五道题。

第二题是看拼音,写同音字,个别后进生不明白题意,错误很多,还有几个学生书写不规范。

第三题“猜一猜,写一写”考查学生对会意字的理解和识记生字的方法。

少部分学生把看图会意识字的“灶”写成了“炉”,不明白“木在口中”是什么字。

原因有二:

一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会意字的构字方法;二是学生记忆生字生搬硬套,不会灵活记忆。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生字时要加强对字形的理解记忆,可以把生字编成顺口溜、谜语的形式,既生动有趣又便于识记。

第四题个别学生不认真,把“苍”、“英”写错。

第六题虽说也是考查生字词,但考题在原文的基础上,把句子加以灵活改变和串通。

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个别学生不能灵活变通,书写不规范不认真导致出现一两个错误。

第五题包括3个小题。

其中第2题的第2个连线题和第3小题失分率最高。

第2小题出自课本中的练习,考查学生对天气符号认知的情况。

很多学生不能区分“雾”和“霜”、“多云”和“阴”的天气符号,易弄混淆。

一部分学生是因为马虎,没有认真看图;从中说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没有重视单元练习中的每个习题。

第3小题包括4个填空题,学生出现的错误分散在每个题中,没有特别集中的地方。

前两个题考查学生对音序的掌握,第(3)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数字的两种写法,第(4)题考“遇”的笔顺。

总的来看,考点比较宽泛,涵盖课本上的各个方面和练习。

原因是我在授课时没有过多讲解区分汉字大小写的两种写法,学生掌握也不牢固。

在期末复习的时候只是像流水一样边说边让学生看,并没有让学生动手去写,也没有做相应的练习。

第(4)题学生对较难生字的基本笔顺掌握不牢固,平时书写时不注意笔顺。

(三)阅读理解

(四)口语交际

第八题口语交际:

“客人到我家”,主要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道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礼貌用语,出错率较低,个别学生会把拼音拼错。

(五)看图写话

本题是看图写话,考查比较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

本题的图是课本上识字部分的原图,图意比较明确,学生都能够准确把握。

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图意,发挥想象,写出通顺、连贯的几句话。

有些孩子甚至能够分两段来写,能够运用比喻的修辞的手法描写画面的场景,接着描写图上的人物活动。

比如,有些孩子写道:

“冬天到了,雪花飞舞,地上和房顶上都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但是,大部分学生的书写内容比较相似,没有创意,想象力发挥得不够充分。

四、特殊学生分析

二一班的王俊伟语文成绩59分,是班级中唯一一个不及格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其他同学差,他的试卷上的最后口语交际和看图写话题都没做,扣掉24分。

复习之前的平时测验中并没有发现他做不完试卷的现象,后来复习过程中出现了这种迹象。

考试前做的两套模拟试卷,在规定的60分钟内他都没有做完,甚至反面那一张完全空白。

根本没法给他打分数。

王俊伟性格内向,比较乖巧,不爱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反应特别缓慢。

曾经老师也跟家长沟通过,从他们那里了解到,王俊伟同学从小性格内向,反应迟钝,做作业速度很慢,每次家长都要时刻督促他快点写作业。

家长表示对孩子的学习也很头疼,因此想办法给孩子报了一个跆拳道的特长班,想借此锻炼一下孩子的性格和反应能力。

但是好像没有起到非常良好的作用。

考试前老师再三叮嘱他加快做题速度,不能三心二意,但是最后他还是没有做完试题。

今后我们要给他这样的学生学习的信心,私下多与他平等地交流,打开心扉。

在学习中要注重强化基础知识,加强对做题速度的训练。

五、改进措施:

综观本次语文期末质量分析,发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灵活,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在今后的教学中,经常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好好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另外,识字写字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小学的教学重点。

应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调起学生学词的积极性。

并教给学生灵活识记生字的方法。

第二,今后应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学会根据题意来完成题目,而不是一味凭借已有的做题经验,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中掌握知识,而不是仅仅学会了一个字,或者只是记住了一个天气符号。

第三,今后在课堂上应适当去涉及一些语文知识性的内容,比如,会意字、形声字、标点符号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加强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要多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帮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开阔孩子视野,随之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其实,针对我们这里孩子阅读量有限和缺少阅读氛围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午读或者自习课的时间给学生读一定的篇目,相信学生也会渐渐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

第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善于挖掘教学资源,设计一些写话的拓展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思维,努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交流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第六,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在今后的学习中,要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认真思考、认真做题、认真审题的习惯。

第七,关注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知识储备等不尽相同,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诱导学生展现个性。

特别是学困生,5、关注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知识储备等不尽相同,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诱导学生展现个性。

特别是学困生,应多关注他们,

加大辅导和训练的力度。

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平时的教学,功夫下在平时。

让学生在教学中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争取下次有更大的进步!

期末质量分析(三)

根据学校工作的整体部署,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本着“横向比较找差距,纵向比较促进步”的原则,联合区域内龙头学校,组织进行了期末质量测试。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顺利、圆满完成了期末测试工作,现将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一、命题内容

1.语文: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1——6年;

2.数学: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1——6年;

3.英语:

新标准课标实验教科书3——6年;

二、命题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命题力求贴近课程标准,切实检测学生的学业掌握情况。

2.基础性原则。

以教科书为依据,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以及运用情况。

3.发展性原则。

依托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以发展的眼光命题,考查学生能力基础。

4.层次性原则。

按照6:

3:

1的标准,命题注重体现学生的不同层次,真实反应学生的状况。

三、命题特点

1.不唯基础,注重灵活运用的考查;

2.不唯教材,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

3.不唯知识,注重生活应用的考查;

4.不唯死记,注重学段内容的考查。

四、取得成绩

(一)基础扎实,能够准确区分概念考查的内容。

从试卷检测的情况看,较好地落实了《课标》中关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能够做到灵活掌握,书写准确,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基础,客观上反应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变化。

(二)计算准确,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

数学是基础学科,尤其是小学数学,对基本的读、写、算的能力训练得到了有效地保证。

教学内容虽然开放性更强,但是对计算能力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要求。

虽然要求有所降低,但是我们的教师还十分重视计算能力的训练和计算教学的研究,学生能够比较好的解决“口算、笔算、简便运算、列式计算”等与计算有关的问题。

(三)注重积累,善于识记经典。

试卷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均专门设计了语言积累的考查,如:

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四年的五年的六年的

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学生本学期的课内积累情况,既有词语积累,又有名言、名句积累,还有经典文段背诵积累。

(四)书写工整,初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教学常规工作。

虽然我们的学生书写不够专业,艺术性不高,但是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基本能够做到书写工整、干净,尤其是五年一班、六年一班,学生的书写习惯正逐步形成。

(五)能力突出,能够正确分析并解决问题。

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表达能力较好地得到了提高,能够比较准确地解决遇到的问题,表达流畅、结构严谨、内容真实感人。

五、存在不足

(一)基础不牢,更多掌握的是解题技巧。

夯实基础,巩固基础,注重基础,虽然“立足双基不动摇”的思想多次植入到我们的教学工作当中,但是,仍旧存在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的现象,表现突出的是我们更加注重了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习内容的基础核心内容。

如:

一年级语文考查学生的不仅仅是写成完整的音节,同时考查的是声母、韵母拼写规则;二年级数学学生填写的只是与口诀有关的内容,忽视了最大的关键;三年级语文学科的学生不会拼读音节,所以书写错误率极高;四年级语文:

出现错误的有23人,占57.5%;数学:

出现错误的有25人,占62.5%;

五年级语文学科:

六年级语文的:

上述问题中不难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能够灵活运用,只是体现在单一的解题上,与平时的学习严重脱节。

(二)方法单一,更多体现的是解题死板。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只有掌握了较好的方法,才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高效、自主的学习。

通过本次测试,反应除了学生解决问题方法比较简单,不善于总结方法并运用于实际问题之中。

如:

六年数学的学生不能根据已有的条件“四成”灵活解决问题,导致出现较多的错误;

数学学科:

学生没有较好地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只是凭借简单的概念对比做出判断。

五年数学科:

既有测量知识的考查,又有面积计算的检测。

学生测量方法单一,不能够准确取近似数,计算面积忘记梯形面积要除以2,错误率达到54.3%;错误率97.8%;

四年数学:

出现错误的有27人,占67.5%;

三年数学:

三年语文:

二年语文:

一年数学:

(三)计算不准,更多体现的是方法混淆。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数学教育的法宝。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我们虽然一直没有放松,但是在实际抽测中仍旧存在:

三年数学:

四年数学:

出现错误的达到82.5%,有33人。

五年数学:

六年数学:

六年数学:

(四)积累不够,更多体现的是范围过小。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最基础的是应该能够做到读得上口,写得上手才行。

然而,学生的积累面窄、量少、会说不会写等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六年语文:

出现错误的分别达到16、34人,占35.6%、75.6%;

五年语文:

四年语文:

错误的达到33人,占82.5%。

三年语文:

二年语文:

(五)操作薄弱,更多体现的是是似而非。

动手能力的考查,主要是检测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是否经历了这样的训练,是检测学生动手、动脑,检测过程性学习的主要方式。

本次测试,学生的动手操作还存在着不规范、不准确的问题。

二年数学:

三年数学:

(六)能力不强,更多体现的是套用公式。

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靠长期积累和训练的。

简单套用公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有百害而无一利。

如:

一年数学:

三年数学:

五年级数学:

出现错误的有27人,占58.7%;

六年数学:

出现错误的占44.4%。

(七)表达简单,更多体现的是言之无物。

新课程强调的是“说心里话,讲真话”,其体现了一个主旨——以我笔写我心。

既可以体现出学生的平时表达培养,又可以看出学生的习作能力的程度。

通过测试,看到了学生们的表达还不够丰富,审题还不够准确,内容具有感染力的不多。

(八)书写潦草,更多体现的是态度不端。

学生试卷书写整体上有所重视,但也真实地反应了他们平时养成的不良书写习惯。

字迹模糊不清,大肆涂抹,随意勾画,卷面褶皱,污渍油渍各年都有所体现。

一年级的数字书写开始,到高年级的连线、书写都不容乐观,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六、改进建议

(一)从我做起,不断反思不足。

(二)找准问题,深入剖析根源。

(三)加强备课,培养学生预习。

(四)重视研究,针对不同学情。

(五)强化训练,工作有的放失。

(六)关注细节,拓宽发展渠道。

(七)坚守信念,师生形成合力。

(八)乐观面对,坚定以爱育爱。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成绩的取得无不蕴含着每一位任课教师的辛勤付出,无不凝结着每一位任课教师的勤奋的汗水。

然而,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欣喜之余还应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正视差距,迎难而上,用百倍的努力换取点滴的进步。

真正做到:

守住平常心,面对真学情!

为了更科学、客观地评价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发现、分析并逐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调整今后的教学方向,现对这次考试作如下分析:

一、试题的依据和特点

本次检测以《语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主要依据,考试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纲本性。

本次命题主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教材,重难点突出,知识比较全面,试题灵活,有一定的难度。

2、全面性。

此次检测体现了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综合性考查。

基础知识考查了拼读书写,成语积累及运用,课文背诵积累、理解等内容。

阅读理解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本次写作考察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尝试,注重与实践活动的连接。

3、基础性。

本次检测以基础知识考核为主,有新、活题型,重在考查学生审题、思考、分析、概括等能力。

整体看,试卷命题基本体现了三个导向:

注重双基考查,突出语文教学的训练性;增加阅读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坚持读写结合,提高作文水平。

二、卷面分析:

(一)语基

1、认认真真读拼音,端端正正写汉字。

从卷面上看,绝大多数学生书写很认真。

2、选择带点字读音或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有90%的考生错选了,认为“一场(chǎnɡ)大雨”是正确的,其实应为“一场(chánɡ)大雨”。

3、加偏旁再组词中,“户”做得比较好,“卢”错得多,主要有“鲈”“鸬”“泸”“颅”这些字较生僻,小学生少见,黔驴技穷,失分多。

4、用横线画出语“花”意思相同的字词,这题从没做过类型题,好多孩子看不懂题意,有的多画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孩子找对了。

5、把成语补充完整,特别容易写错别字。

6、找出一个不同类的词语,也有好多孩子选错。

7、按要求写句子中,扩句不是难题,而缩句却考倒了三分之一的孩子,主语应是“程度”,而不是“和田维吾尔人”。

8、判断题中,似是而非的四题,孩子的出错率高。

9、按课文原文或内容填空这题中,先默写《两小儿辩日》的片段,有的孩子张冠李戴了。

默写思乡的古诗句中,“此夜曲中闻折柳,”这句式六年级上册学的,好多孩子回生了。

默写《渡汉江》《江楼感旧》中的思乡名句,有的孩子默写错了。

而凡卡的心中主要内容有哪两个,有的孩子写到插叙了哪两件事。

10、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作答中,“元宵上市”中的“元宵”的意思是汤圆,很多孩子写成正月十五;“红火而美丽”中的“红火”的意思,也有很多考生出错。

“各各”“有有”各写三个词,好多孩子积累有限,写不够三个。

个别教学内容教的不够扎实,学生掌握不够好。

阅读不认真,缺乏思考。

主要原因在于:

平时教学时阅读形式较单一,只注重了课内训练,课外阅读训练较少。

11、课外阅读题中,量大题多,一些孩子回答不完整。

(二)习作

(6)有的考生另起“炉灶”,自编了一个题目,有的考生干脆抄袭语基中的阅读短文《我的老师》。

三、改进措施

1、从长期性目标来看应重在培养习惯。

写字教学,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又要对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难写的字给予必要的指导力求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端正,写美观;在词句的理解与运用、文章的朗读与背诵等方面,也要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上下功夫。

2、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教学。

我们要深入把握新课程理念,吃透教材,根据自己的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并注意做好课后反思。

3、加强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的语文学习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相对独立的感受、理解、分析能力。

生活观察法等。

六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二)

一、检测对象和基本情况

二、命题的依据和特点

本次检测以《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和教科书为主要依据,考试命题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纲本性。

这次命题主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第8册教材为主要材料,通过统一命题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查。

3、灵活性。

本次检测要求学生书写的内容比较少,试题类型做到全、新、活,突出了对学生审题、思考、分析、概括等能力考查,对今后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在试卷难易程度、新旧题型安排上,较易题和常见题型占75%,较难题占20%。

整体看,试卷命题基本体现了三个导向:

注重双基考查,突出语文教学的训练性;增加阅读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坚持读写结合,提高作文水平。

三、主要成绩

本次检测正确率最高的8个小题如下:

一是“我是写词语的小能手”,正确率为91.7%。

二是形近字组词,正确率为90.5%。

三是课文内容填空或积累方面的“我写上联你来对下联”,正确率为93%。

四是句子训练营,正确率为95.4%。

这些数据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具有如下优点:

1、基础知识教学比较扎实。

主要体现在四个“注重”上:

一是注重生字生词的正确书写和辨析。

二是注重词语造句、扩句、修改病句等句式训练。

三是注重背诵积累方面的训练。

2、学生的习作基本上实现了从段到篇的过渡。

这次检测作文平均得分为12分,从整体看,学生的作文选材内容比较丰富、表达的重点比较突出、写作层次比较清晰,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不但想象合理,而且写出了“胜是亲人”这个中心,体现了我们的作文教学在引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