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2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4000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2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2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2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2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2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2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2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2篇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2篇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2篇Word格式.docx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2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2篇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2篇Word格式.docx

在端午时,家家户户吃粽子,在无事时总会有阵阵粽香陪伴。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节日之一,又称天中节。

带上五彩绳,步行来到东城河畔,人们正高兴赛着龙舟,嘴里不停的喊着加油,加油。

看着渐行渐远的人们很快分出了胜负,不尽想起投江的屈原,汨罗江畔,寒风飒飒,你独立江边,你仿佛听到战火纷纷。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一曲铿锵《离骚》你选择赴死。

走在小路上,小餐馆的人们泯着一口雄黄酒,就是完美的节束。

回到家,浴室里弥漫这艾草的香味,人们这一天都会用艾草洗澡。

吃上一顿团圆饭,当然粽子是比不可少的,那粽子沾上点糖,嘴里顿时有一种甜甜腻腻的感觉呢!

指不定可以让人回味无穷呢!

晚上,来到古色古香的稻河古街,五彩斑斓的彩灯显得十分的和谐,小孩子们绕着喷泉池旁跑来跑去,路人都觉得他们天真可爱呢!

泰州的端午节就是这样,大家团团圆圆,高高兴兴的!

回家后,我打开《离骚》,滚滚江流,涛涛风景,你的另一种风骨沉淀江底,去纪念屈原的一生。

在这节日里,人们对屈原的缅怀,不仅仅是仍下粽子怕鱼儿把屈原的尸骨啃噬,还把自己对屈原的思念裹进粽子。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平淡又天奇。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3

五月初五,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活开了,插艾草、包粽子,共同欢度这一中华传统佳节。

唐代诗人文秀曾作《端午》诗: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相传端午节是因纪念屈原而传于世的。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空怀一腔报国理想,却遭馋去职。

后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满目疮痍,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

楚国百姓为了寄托哀思,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渡。

百姓们又怕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赛龙舟、包粽子、插艾草等习俗流传至今,成了人们在端午这一天的主要活动。

在我们家,每年的这一天,奶奶都会亲自动手包一篮粽子,有蛋黄肉馅的.,有蜜枣莲子馅的,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红豆沙馅的。

看到奶奶包粽子,我也跃跃欲试。

看完奶奶的示范,我也撸起袖子,自信满满地说:

“这完全难不倒我!

”学着奶奶的样子,我首先将两片粽叶折叠在一起,卷成一个漏斗状;

然后在漏斗中放入少许糯米,加入一勺红豆沙,再盖上一层糯米;

接着再拿一片粽叶,将漏斗没有封口的地方整个包起来,多出来的叶子,向两边折一下,这时漏斗就完全封闭了;

最后用一根细细的绳子,将刚包好的粽子“五花大绑”,再系上一个活结,就这样,一个可爱的、三角形的粽子便包好了。

粽子包好后,奶奶就放到笼屉里蒸上,不一会儿,糯米混合着粽叶清香的味道,飘散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甜可口的粽子,听奶奶说着古老的故事,别提心里有多美了!

我想,端午节的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分享!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4

吃“蜘蛛蛋”?

没听说过吧?

这是来自浙江端午节的一个风俗。

据说这个奇怪的风俗源于清朝,但是现已基本消失。

吃蜘蛛蛋寓意着孩子不长痱子,还具有百毒不侵,百邪莫近的寓意,因为古时候蜘蛛是“五毒”之一,算是以毒攻毒吧。

端午节早晨,奶奶便来叫我下楼,边走边说着:

“今天是端午,你要吃蜘蛛蛋的。

因为古代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却遭人反对。

他遭终去职,被流放到了沅湘流域。

在秦军攻破楚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终究不忍舍弃祖国,写下绝笔之作后,抱头投罗汉江身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他之日。

快下来和奶奶一起烤吧!

来到楼下,大人们已经开始动手了。

台板上有一堆鸡蛋,和一堆用瓶子罩牢的蜘蛛,在爬来爬去,想要逃离。

我不禁吓了一跳,眼睛瞪得如同的一般大:

“啊!

”奶奶却很镇定:

“别怕。

”直见奶奶拿起一个鸡蛋,用牙签扎了一个小洞遮上,就可以拿到碳火上烤了。

但在炭火上发出滋滋的响声,呀!

蜘蛛吐出丝来了!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一个米黄的鸡蛋上有一大块白沫似的东西,但这却是我们孩子的噩梦啊。

鸡蛋烤好了,奶奶拿着一个热乎乎的鸡蛋朝我走了过来,嘴里念叨着:

“快点吃冷了就不好吃了,这个一定要吃的,不然会长痱子的。

”在奶奶最强烈逼迫下,我看着这蜘蛛的尸体硬生生地吃了下去。

吃完脸上的五官顿时扭在了一起:

“也太难吃了吧!

蜘蛛蛋当真是不好吃啊!

可不知怎么的,最近几年的端午不吃蜘蛛蛋了,可这痱子还真是没长过呀。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5

一年中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春节、七夕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节。

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通过吃粽子、赛龙舟、做香包等活动来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端午节,我们家都会自己包粽子来吃。

去年端午节的时候,我看到妈妈在准备包粽子的材料,我觉得很新奇,于是便向妈妈要求,教我怎么包粽子。

我和妈妈先一起把包粽子用的箬叶用清水洗干净,再准备好做馅料需要用到的红枣、花生和糯米。

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

我拿起一片箬叶,在妈妈的指导下,把箬叶围起来,做成一个小口袋一样的形状。

紧接着,我用勺子从旁边的盆中舀出一勺泡好的糯米,放在箬叶里,又在糯米上放上几颗红枣和花生。

而后,我又加入一勺糯米,用手压紧,并学着妈妈的样子努力地包出粽子的四个棱角。

包粽子真的是个技术活,在包的过程中,我不是漏出了糯米,就是做不出棱角,好不容易做好了,但我做的粽子却像个“大肚子将军”,整个身子都是圆乎乎的,没有棱角。

在妈妈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地掌握了包粽子的诀窍,包出的粽子一个比一个成功。

包好后就开始上锅蒸了,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当我闻到从锅中飘来的阵阵香气,总想揭开锅盖看看熟了没有。

终于可以开始品尝了,我拿起一个粽子,剥去粽叶,粘上甜甜的白糖,一口咬下去,觉得好吃极了。

去年的端午节,我跟妈妈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感觉快乐极了。

今年的端午节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端午节还能和去年一样,和妈妈一起包粽子,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过一个开心快乐的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6

农历每年五月五日,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

“端午”意为“初五”当天日出之前,人们便相约到野外采集艾蒿。

在我们延边,端午节还会有精彩的传统民俗活动。

端午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即有现场制作种传统美食,如打糕、伴饭;

又有传统游戏项目,如尤茨、投壶;

还有传统体育项目,荡秋千、跳板、摔跤等。

这些展演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民族文化。

其中我最喜欢看的是跳板这项朝鲜族特有的体育项目。

跳板就像我们小时玩过的跷跷板。

将一块长约5米的长板子,架在高半米的支架上。

两位参赛选手各站一边,轮流跳起;

跳得越高,选手们在空中表演花式的时间也就越久。

选手们每做出一个高难度动作,观众们都会报以欢呼及掌声。

这种热闹的氛围也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观看。

传说,古代朝鲜妇女受封建道德束缚,整日闷在自家庭院中,不得随意迈出大门半步。

妇女们为了看到围墙外的世界,想到用跳板来腾空跃身,一览院外风景。

通过这个传说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项女生们的体育项目。

我看到身穿紧身演出服的姐姐们跳得越来越高,动作也是由简单到复杂。

当她们跳起的高度达到四个人立起的高度时,我被震惊了。

她们能在如此高的空中还能做出不同的花式动作。

只见左边的姐姐在空中打开扇子,一招“白鹤亮翅”;

右边的姐姐腾空后双手甩出彩带,一招“天外飞仙”;

接着左边的姐姐腾空后转起彩圈,来了个“旋转乾坤圈”;

右边姐姐手拿彩炮腾空后,来了个空中一字马、拧开采炮一招“天女散花”。

两位姐姐精彩动作络绎不绝、双方气场是毫不示弱,观众的叫好声此起彼伏。

端午节民俗活动让我们在吃、看、玩的快乐中体验到传统活动的精彩,更让我们在节日里留下美丽的记忆。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7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每当听到这首《端午》,自然想到香飘万里的人间美味——粽子。

粽子,一个神奇的美食;

一个独特的美食;

一个富有传奇故事的美食。

以竹叶或河塘嫩芦为皮,糯米为馅,植物为味,蒸熟后脱去那墨绿的外衣,露出白玉般肌肤的“棕子小姐”,远远就能闻见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因楚国灭亡,投江自尽。

百姓为了江中鱼虾不食屈原尸首,向江中投放食物,引开鱼虾,后来就有了粽子的出现。

粽子不仅有白玉糯米粽,还有红枣白玉粽。

在粽子里加入红枣,叫枣粽,谐音"

早中"

,喻意学子金榜题名。

这色味俱佳的粽子,寓意无穷,隐藏着人们的勤劳与智慧!

我爱这个神奇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不仅在粽子,还隐藏在植物中。

每年端午,家家户户门头都要挂艾叶。

据说端午这一天,百草皆是药,艾叶更是可以去百毒,治百病,新鲜艾叶散发出的强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能有效起到驱蚊杀菌的作用。

小孩洗药浴,便可以“百毒不侵”。

洗药浴,那清新的草药香伴随着深褐色的水面,本以为会十分舒适,所以就“一蹦三尺高”地跳进去。

但下去才发现这汤的味儿可真大,简直“销魂”,原来“欲要练就金刚身,必经皮内苦”。

这复杂的滋味,让端午的味道别具一格,我爱这个独特的味道……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端午就是一个以味道为载体,寄托人们对家的爱,对民族的爱,对家国的爱。

粽子包的是乾坤与大地,包的是中华民族魂,还有永不褪色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8

随着天气一天天变暖,夏季即将来临,这让我想到一个夏天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相传春秋时,楚国大诗人屈原不被楚王赏识,遭受官员排挤,被流放在外,屈原虽被流放,却仍然心系祖国,看着楚国渐渐衰败,屈原忧愤不已,最后跳进汨罗江自杀。

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也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戴香包儿。

而在我的家乡,这些习俗却颇有不同,下面我就与大家说一说我眼中的“家乡的端午节”。

粽子那是必不可少,可是我家乡的粽子却与大家眼中的粽子大相径庭,有什么不同呢?

就是——家乡的粽子用法、用量都极其简单,只需在端午节前几天将糯米、粽叶采购完毕。

把粽叶洗净,糯米泡软,就步入下一步——包粽子了。

粽子的馅中也只需包入糯米,吃时,也只蘸糖,虽然十分简单,但却令人回味无穷。

在端午节这天,早晨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鸡蛋。

薄皮馍卷鸭蛋和韭菜盒子,非常丰盛,现在你就明白了家乡的粽子,为什么这么简单了吧?

端午节这天家家门前还要挂“桃老虎”呢!

你肯定要问:

什么是桃老虎呀?

它是用桃叶和纸做成的挂件,现在这门手艺只掌握在家里奶奶辈的手中。

它的具体做法是:

将提前准备好的桃树叶折成老虎耳朵样的圆弧形,在镶进两张相同的圆形纸板中间,在最外面一层贴上红纸,做老虎的脸,用毛笔画上“王”字图案,再剪好老虎的五官贴上去。

这样,可爱不失威风的桃老虎就做好了!

端午节,把桃老虎挂在门上,有拒毒,辟邪的作用!

它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家乡的端午节正因它有着些许与众不同的韵味,才成为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9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传说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民族诗人屈原。

每到五月初五人们都有吃粽子,插艾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习俗。

我喜欢吃粽子,也喜欢看包粽子。

今年端午节嘉信茂广场举办了一个包粽子比赛活动,我妈妈帮李奶奶报了名。

我们组成了一个助威团,成员有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

浩浩荡荡来到了比赛现场。

好家伙,参加比赛奶奶可真多呀,一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

主持人宣读完比赛规则:

五个人一组,六分钟时间,看谁包得多,又不洒米,还要外型美观。

包粽子比赛正式开始了,不一会儿时间有奶奶包了十一个粽子,有奶奶包了六个粽子,有奶奶包了喇叭型粽子,有奶奶包了枕头型粽子,比赛非常激烈。

终于轮到李奶奶上场了,我们怀着紧张心情看李奶奶比赛。

开始比赛了,只见李奶奶拿了两片粽叶卷成了一个喇叭形状后,左手拿着卷好粽叶,右手放了两勺米,然后一包小粽子就出来了。

李奶奶又赶紧把绳子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围着粽子绕了两圈,一用力,绳子断了。

李奶奶开始有点手忙脚乱了。

我们就给李奶奶加油鼓劲,她很快调整了过来。

比赛结束了,李奶奶本来包了八个粽子,可一个还没扎绳子,另一个一提起来就把米洒了一地,所以只能算包了六个粽子。

最后评奖时候李奶奶得了一个参与奖。

这个端午节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开心,很快乐。

我喜欢过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0

“五月榴花妖艳拱,欲养花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这不正是浓郁温馨的端午节场景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大街上到处中野飘香,粽子的腥味扑鼻而来。

到了家里,我看到奶奶准备了一大盆香嫩糯米,还没开始包,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吃。

奶奶一手拿着粽叶,一手拿着勺子,匙了一大口糯米,放进一个卷成三角体的棕叶里,再用手指压一压,用绳子一绑,一个完美的粽子包好了,我没想到男人的双手是那么的灵巧。

等到粽子蒸好了,打开锅盖,一个又大又秀的粽子呈现在我的眼前。

我迫不及待的剪开,猛地咬了一大口,味道好极了,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

吃完了粽子,我们去看划龙舟。

河边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还没有看到龙舟,就震撼到了我。

我挤进人群,鼓声地动山摇,划龙舟的人乐在其中,船桨在水里整齐的划着,翻起洁白的浪花,像一个美丽的姑娘,穿着雪白的连衣裙在河上跳舞,是那样的婀娜多姿,那样华丽无比。

黄昏时分,划龙舟的人上岸了,紫色的星云悬挂在天空,让人不禁联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的情景,让人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

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

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和赞颂!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1

端午,在我的家乡是没有什么很特别的风俗的,也是那几样,吃粽子,插艾草,和家里人坐在一起吃吃饭罢了。

唯一一个让我觉得有些特别的是,在端午那天每个孩子手上都要带上五色的绳子——五色缕。

五色缕,说的通俗些,就是用五种色彩明艳的丝线编成的绳子。

在端午那天系在手腕上,有着避免灾祸的意思。

这都是老一辈然传下来的,深究也不知到底是从那一辈传下来的了,仿佛是自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的。

而且这五色缕还有一个讲究,就是摘下的时候一定要在雨天,还一定要在有活水的地方。

那时的我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也就不甚在意。

直到有一次,那绳子的质量实在是太差,花花绿绿的颜色都印在了手腕上,就像一个会活动的调色盘。

洗来洗去的让我就的分外的烦,干脆就找了个没人的时候,解了下来,扔在了垃圾箱里。

就在我以为平安无事,可以解除警报的时候,它败露了——我的外婆发现了。

她将我拉到客厅里狠狠教训了一顿,那神态仿佛是我犯下了什么十恶不赦、不可饶恕的罪过。

瞬间,一种“都是我的错”的感觉油然而生。

最后,外婆又编了一条五色缕小心翼翼的给我戴在了手腕上。

并一再嘱咐,一定要等到下雨天再解下来,平时是万万不能解下的!

后来我才知道,在下雨天将五色缕在下雨天解下扔到活水河里,有带一身的病痛和灾难带走的含义。

绳子顺流而下,灾难也会随波而逝,在今后的一年里就会过的幸福安康。

现在,我和外婆不住在一起了,每逢端午时,妈妈也会挑五条颜色鲜亮的绳子编成五色缕,只是她早已不记得当年的编法,只是随便撮一撮,应应景,在过节时讨个好兆头罢了。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12

端午节,也就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但我感觉家乡的端午节比哪个地方的端午节都有意思,有趣味。

我的家乡是临朐,在临朐过端午节,首先就是买或者亲手做有关端午节的小香囊类的饰品了。

这不,在端午节的前几天里,街头巷尾就挤满了小贩,有卖五彩绳的,有卖龙风筝的,还有卖香囊的,还有推着粽子出来卖的。

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各式的香囊了,这小玩意儿,是把艾草、朱砂等缝进一个花花绿绿的小荷包里,它可以戴在身上,也可以挂在房间里,民间说这样可以驱邪。

而且它小巧可爱,孩子们见了,喜欢的不得了,不一会儿,身上就挂了一个,大人们身后的摊主也是眉开眼笑的数着手中的钱。

家乡过端午节,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仪式感。

在端午节的前一两天,人们就挤进超市,挑选着不同口味的粽子。

最常见的粽子是红枣的,八宝的,个头有大有小,也有些家庭还是会自己包棕子,这样会更有节日的气氛呢。

记得上幼儿园时,在一次端午节时老师们就教我们学包棕子,边包还边讲端午节的来历——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从那以后,一提起粽子,我就会想起爱国诗人屈原与他一生的伟大事迹。

除了吃粽子,家乡的端午节还在门口挂艾草驱虫辟邪、举办各种活动等。

这些习俗都显出家乡过端午节的氛围。

在我心中,临朐的端午节就是最有趣的,或许小城里有着不及大都市的繁华与盛情,但也别有一番乡情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