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参考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4036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参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参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参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参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参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马克思参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马克思参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马克思参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马克思参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马克思参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马克思参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参考试题Word下载.docx

《马克思参考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参考试题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参考试题Word下载.docx

7.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C)

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

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

A、运动变化性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D、可感知性

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这是对运动的(C)

A、唯心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10.人类与非人类动物的根本区别是(D)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D、人类能生产生活资料,动物不能

11.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D)

A、人可以改变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2.事物的规律是(D)

A、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C、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D、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是一种(C)

A、唯心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14.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

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

这说明(B)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15.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A)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类的客观依据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16.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B)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17.规律是(A)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18.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C)

A、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B、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C、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是不直接同一的

D、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事物的量是不断变化的

19.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20.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因为辩证的否定(C)

A、把旧事物完全抛弃B、使旧事物发生量变

C、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D、是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2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D)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B、视为糟粕全部抛弃

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22.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B)

A、人们思维中的前后不一的自相矛盾

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

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

23.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A)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4.我们把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潜在的东西,称之为(D)

A、偶然性B、必然性

C、现实性D、可能性

2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C)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2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里是强调(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7.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C)

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的过程

28.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因为(D)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B、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就是客观规律,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D、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2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30.解放思想,就是要(D)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

31.社会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区别在于(B)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是自发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主体性活动而起作用

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

3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

3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D)

A、人与自然之间的改造与依存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3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D)

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

B、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

C、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

D、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

35.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D)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两者互相依赖、互为条件

二、多选题(2×

15=30分。

选择正确的答案,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

36.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静止是指(ABE)

A、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B、绝对不动C、排斥运动

D、事物处于量变状态E、事物在特定参考系中未发生位置变动

3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ACE)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B、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越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E、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38.动摇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有(CD)

A、信息论B、电子学理论C、狭义的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E、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

39.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ABCD)

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B、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E、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要爆发战争

40.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错误观点是(ABC)

A、根据它时间上出现的先后B、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

C、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E、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41.规律具有如下特点(ABCE)

A、客观性B、稳定性C、普遍性D、随意性E、重复性

42.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有(ABC)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阶级斗争规律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E、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43.“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包含的哲理有(CD)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44.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ABC)

A、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B、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规定了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

45.唯心主义认识论(BCDE)

A、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

C、把认识看成是先于实践经验的D、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E、把认识看成是人头脑中固有的

4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AC)

A、反映具有摹写性B、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C、反映具有创造性D、反映是主观随意的

E、反映是外力强加于人的

4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有(AC)

A、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实践对理论具有指导作用

E、实践与理论是相互决定的

48.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的有(CD)

A、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增长的快慢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人口状况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

D、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E、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可以决定国家的强弱

49.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这是因为(ACDE)

A、生产方式是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50.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BCD)

A、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三、判断题(1×

11=11分。

每小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5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A;

B)

52.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尊重客观规律(A;

5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时间的一维性(A;

5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A;

55.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A;

56.“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A;

57.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A;

58.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A;

59.庄子说: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是一种相对主义观点(A;

6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质量互变规律。

(A;

6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2×

12=24分。

分析案例,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

这家主人准备挤些牛奶下来招待客人。

但是他觉得离请客还有一个月,如果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存多了,牛奶容易变质发酸,也不便于保藏,不如就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一下,临到请客时一次挤出,到时牛奶既多又鲜,岂不妙哉?

于是,主人就把母牛和那头小牛隔离开来,停止了挤奶。

转眼间,请客的日子到了,客人们纷纷光临。

主人把母牛从牛棚里牵出来挤奶,却一点奶也挤不出来。

分析上述材料,就下列问题选择正确答案。

62.此人招待客人活动失败的原因是(BCD)

A、因为人、牛之间无法通过语言沟通从而达成挤奶协议

B、他不知道人生的成功需要平时努力的积累

C、此人脱离了奶牛产奶量的实际状况,不应该一下子请那么多客人

D、此人的行动因为违背客观规律而导致失败

63.此人请客失败后可以采取的合理的补救措施有(ABD)

A、从实际出发,买几个大容量冰箱储存牛奶

B、利用技术加工,请客人喝酸奶

C、在客人面前丢了面子,羞愧自杀

D、反思失败原因,多养奶牛,重新请客

材料二:

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很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

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

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的数学形式和极其精确的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这种微粒是具有波动性的,称之为光量子。

显然量子力学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它与牛顿所假设的微粒有本质的区别。

请阅读上述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64.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原理包括(BCD)

A、认识包含的否定与肯定是对立的,辩证的否定排斥了肯定

B、认识的发展主要由认识的内在矛盾引起,认识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65.人类的认识之所以不断进步,其原因是(ABD)

A、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科学知识的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

B、人类的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科学实验是实践的重要形式

C、后人认识的进步是建立在对于前人认识的否定基础之上

D、真理和谬误的斗争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