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421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笔记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是钟表。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停表,日晷和沙漏是古代的计时工

具。

停表的使用:

第一次按按钮启动,第二次为停止计时,第三次为表针归零。

停表小刻度盘显示的是min大刻度盘显示的是s图为3min37.5s(分针在3.5〜4间故秒针为37.5)注意:

小盘的分度值是大盘的量程

6.误差

1定义: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和测量的人读取估计值有关。

3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

使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

运用合理的实验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误差和错误不同。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读取记录时粗心大意引起的,是不应发生的,可以避免。

7、特殊的测量方法

(1)累积法:

把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即得

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组合法(平移法):

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铅笔的长度圆锥的高度

(3)替代法:

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

量。

^叭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

校到你家的距离?

(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a)方法一:

先用细线(或细绳)测量大楼的高度,然后再测量细线(或细绳)的

长度•方法二:

由于大楼不能分割或攀登,可以借助于一长度可测的木杆或人自身的高度,根据物体与影长构造出两个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大楼的高度.(b)可以先测量你一步的步距长度,比如每个步距是L;

然后数出从你家走都学校的步次数n,就可以得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

s=nL.(c)先用一条细棉线按照曲线走向对齐,再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

出棉线的长度,最后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出曲线的实际长度即可.(化曲为

直法可测圆的周长)

(4)估测法:

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5)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用轮滚法

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第-

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同于"

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

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

声音的传播

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声音的介质有:

固体,气体,液体

3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

声速和回声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

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

声波就是回声。

声音在15C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

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

②回声定位;

③回声测距

3回声测距离:

2s=vt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

怎样听到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

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1人耳的构造:

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听到声音的途径:

物体振动t介质t鼓膜或头骨t听觉神经t产生听觉

难点:

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

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

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

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

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

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

④有传播

的介质

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的途径:

物体振动T声波T头骨或颌骨T听觉神经

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

①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

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

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一:

音调

1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

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

2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一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

频率的单位

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

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疑点: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声音的粗细,不是声音的大小,也不是声音的

音色。

2在相同的介质和温度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拓展: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的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二:

响度

1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

2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要点:

1物理学中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生活中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2人耳感受到的物体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重点:

1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2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性,毫无关系。

音色

1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即音质。

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健康的因素而变化。

锻炼可以保持优美的音色。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的来源

1从物理角度来说,噪声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

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波形无规律且杂乱。

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在于:

乐音是由发声体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是规则的;

噪声是由发

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波形杂乱无章。

噪声的等级的划分

1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人的听觉是20Hz--20000Hz。

OdB:

人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dB: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

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

超过90dB。

2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①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②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③鼓膜的振动

噪声的危害可分为哪几类?

造声的危害可分为生理危害,心里危害和物理危害。

不太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厌烦;

比较强的噪声,使人感到刺耳难受,时间久了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还会引起心律不齐,血压升高,消化不良等症状;

更强的噪声,几分钟时间就会使人头晕,恶心,呕吐,像晕船似的;

极强的噪声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妨碍儿童的智力发展,甚至是直接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

控制噪声

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

①止噪声产生;

②阻断噪声的传播;

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消声(从声源出);

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隔声(在人耳处减弱)

第五节:

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

1回声定位

2声纳测距,探测鱼群

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超声,次声等;

声音则指人而能够感受到的声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用超声波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这就是“B超”。

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

于人体各部分器官对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利用计算机图像显示设备,可以清楚地将人体内

部器官的结构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图像,医生很快就可以找出病灶所在的位置了,超声波探

查对人体没有伤害。

这一点不同于“X光”

声与能量

物体的振动T产生声波T将能量传递出去T声波能传递能量

超声波可以用来清洗精密的机械;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

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

它们的温度亦相同;

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C;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C;

然后把0C和1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C。

(3)摄氏温度的读法:

如“5C”读作“5摄氏度”;

“―20C”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构成:

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

刻度;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

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

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用途:

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测量范围:

35C〜42C;

分度值为0.1C;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

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

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物质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

凝固时要放热;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

非晶体:

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

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

(2)继续吸收热量;

晶体凝固的条件:

(1)温度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1).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

(A)液体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

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A)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C)液体的沸

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还

要继续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

能进行;

(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D)沸腾比蒸发剧烈;

(E)蒸发可致冷:

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

人出汗降温;

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F)

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

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

氢的储存和运输;

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

樟脑球变小;

冰冻的衣服变干;

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

雪的形成;

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C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

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C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

云层中还

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C冷空气

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第四章光现象基础知识

1.光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太阳是自然光源,电灯、烛焰是人造光源。

月亮和所有的恒星不是光源。

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

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

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

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

整队集合;

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

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

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

影子;

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

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

c=3x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真

空中的3/4,在玻璃中光速为真空中2/3.

光年:

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1光年~9.46X1015m;

光线:

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4•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遵守反射规律。

(1)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

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

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入射光线与镜面成B角,入射角为90°

-0,反射角为90°

-0)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

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镜面旋转反射光旋转20)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

答:

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5.两种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

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

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

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

反射面不

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

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

(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

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6•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发生折射时,同时一定也发生发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

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7•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者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折射现象:

钢笔错位、

池水变浅、水中叉鱼、海市蜃楼•

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

光的传播方

向不改变

⑷、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

一束白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彩虹是太阳光被水滴色散而成。

9.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颜料三原色:

青、黄、品红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

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

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

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例:

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10、红外线位于红光以外,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物体辐射红外线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红外线作用:

①热作用:

加热食物热谱图诊病②红外遥感:

地球勘测、寻找水源、监视森林火灾等③

遥控:

电视机、空调等

11.太阳光谱:

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

散射逐渐增强;

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

12•紫外线位于紫光以外,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

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避免过

量的紫外线对人体伤害。

紫外线作用:

①杀菌:

医院的紫外线灯②紫外线的荧光效应:

验钞

机、防伪③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对人体骨骼

生长和健康有好处。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

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叫凹透镜,如:

近视镜片;

2.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焦点到光心距离叫做焦距。

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汽车上的观后镜)。

4.三条特殊光线:

①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

点,对凹透镜来说,它的焦点是虚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对凹透镜来说是虚焦点,是入射光线的正向延长线过焦点。

5•照相机的镜头是个凸透镜,调焦环的作用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拍近景时,镜头往前伸,拍远景时,镜头往后缩,光圈控制进入光的多少,快门控制暴光时间。

6•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成像条件物距(

u)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

v<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F<

u<

倒立、放大的实像

v>

投影仪

U=f

不成像

0<

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

放大镜

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物远实像小,虚像大。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来成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儿跑。

注意:

凹透镜始终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