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参考试题(厦门双十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4530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参考试题(厦门双十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参考试题(厦门双十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参考试题(厦门双十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参考试题(厦门双十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参考试题(厦门双十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参考试题(厦门双十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参考试题(厦门双十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参考试题(厦门双十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参考试题(厦门双十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参考试题(厦门双十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参考试题(厦门双十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

《福建省厦门市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参考试题(厦门双十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参考试题(厦门双十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厦门市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参考试题(厦门双十中学)Word文档格式.doc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醋酸

石灰石

D

苛性钾

碳酸

苏打

三氧化硫

.将KSCN溶液加入到下列所指定的各溶液中,溶液不会显红色的是()

A.加入足量的铁粉后的FeCl3溶液

B.铁丝在足量氯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水溶液

C.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绿矾溶液

D.加入氯水后的FeCl2溶液中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

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

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32-+2H+=H2O+CO2↑

.一定条件下,氨气与一氧化氮发生反应:

NH3+NO―→N2+H2O(未配平)。

在该反应中,

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A.2∶3 B.3∶2 C.4∶5 D.5∶6

.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

下图中可以近似表示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表示)的曲线是()

.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MnO4-→Mn2+ B.Zn→Zn2+ C.H2→H2O D.Cl2→Cl-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 B.K+、Na+、NO3-、CO32-

C.Na+、H+、NO3-、SO42- D.Fe3+、Na+、Cl-、SO42-

.在下列反应中,HCl作氧化剂的是()

A.NaOH+HCl=NaCl+H2O

B.Zn+2HCl=ZnCl2+H2↑

C.KClO3+6HCl(浓)KCl+3H2O+3Cl2↑

D.CuO+2HCl=CuCl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自身发生电离

B.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强弱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

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

③可能是置换反应;

④不能有分子参加。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③ C.①② D.③④

.实验室制Cl2的反应原理为:

4HCl(浓)+MnO2MnCl2+Cl2↑+2H2O,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O2

B.每生成1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C.每消耗1molMnO2,起还原作用的HCl消耗4mol

D.生成的Cl2中,除含有一些水蒸气外,还含有HCl杂质

.氮化铝(AlN)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

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需转移3mol电子

C.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AlN的摩尔质量为41g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4分)

.(12分)运用树状分类法对下列10种物质进行分类,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进行分类(将各物质序号填入相应方框中),并在相应空格处作答。

(2)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从外观上很难进行区分,你认为可通过什么实验来区分?

(简要说明实验方法和判断依据)

(3)上述物质中参与了自然界溶洞形成的是。

(4)⑤和⑦混合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6分)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3-+4H++3e-→NO+2H2O,KMnO4、Na2CO3、KI、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甲的化学式为,甲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是(填“氧化剂”或“还原剂”)。

(2)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

.(6分)将下列离子Na+、K+、Cu2+、H+、NO3-、Cl-、CO32-、OH-按可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情况,把他们分成A、B两组,而且每组中均含两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

A组:

B组: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8分)

.(8分)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镀有铜箔的绝缘板,制印刷电路板。

(1)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为了从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制得纯净的FeCl3溶液,拟采用下列步骤,请在空格及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子式(化学式),以达预期目的。

废液

①加过量

()

②过滤

滤液(Ⅰ)

滤渣

③加过量

④过滤

滤液(Ⅱ)

Cu

⑤通入

()

FeCl3

Ba2+,Cu2+,Ag+

溶液

沉淀1

沉淀3

+C

+B

+A

沉淀2

.(10分)某溶液中含有Ba2+、Cu2+、Ag+,现用NaOH溶液、盐酸和Na2SO4溶液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分离。

其流程图如右所示(写出最佳答案)

(1)沉淀的化学式:

沉淀1,

沉淀2,

沉淀3。

(2)写出混合液+A的离子方程式:

溶液+B的离子方程式:

四、计算题

.(10分)用KMnO4氧化密度为1.19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溶液.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1)15.8gKMnO4能使多少毫升盐酸发生上述反应?

(2)其中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3)产生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

B卷(满分50分)

五、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在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里,分别注入同体积同浓度的醋酸与氨水,灯光明暗程度相似。

如果把这两种溶液混合后再实验,则()

A.灯光变亮 B.灯光变暗 C.无法判断 D.灯光明暗程度不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钙难溶于水,水溶液不导电,且碳酸钙960℃时分解不存在熔融状态导电的性质,故碳酸钙是非电解质

B.SO2溶于水后,得到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C.BaSO4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溶解部分全部电离,所以BaSO4是强电解质

D.H3PO4晶体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H3PO4是非电解质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Cu(OH)2+HCl;

Cu(OH)2+CH3COOH

B.NaHCO3+H2SO4;

Na2CO3+HCl

C.NaHSO4+NaOH;

H2SO4+NaOH

D.BaCl2+H2SO4;

Ba(OH)2+H2SO4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一一区别开来的是()

①Na2SO4、BaCl2、K2CO3、KNO3 ②NaCl、AgNO3、Na2CO3、CaCl2

③CuSO4、BaCl2、NaOH、NaCl ④MgSO4、Na2CO3、Ba(NO3)2、H2SO4

A.①② B.③ C.④ D.③④

.24mL0.05mol/L的Na2SO3恰好与20mL0.02mol/L的K2R2O7溶液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Na2SO3转化为Na2SO4,则R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0 B.+2 C.+3 D.+6

六、推断题

.(9分)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在室温下A为固体,B和C为气体,向D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显红色。

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关系的化学反应。

E

F溶液

D溶液

+H2O

E溶液

回答以下问题:

(1)在A、B、C三种元素中有一种金属元素,则这种元素是A、B、C中的,理由是:

(2)写出A、B、C的名称:

A、B、C。

(3)写出E溶液和+A→F溶液+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写出除去D溶液中F杂质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七、实验题

.(11分)如下图所示,此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颜色的变

化。

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mol·

L-1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

填写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填“打开”或“关闭”),C中收集到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

(4)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八、计算题

.(10分)在500mLCuSO4和Fe2(SO4)3的混合液中加入21.7g铁粉,待反应完全后,得到2.5g残留固体,在滤液中加入400mL4mol·

L-1的BaCl2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沉淀完全,试求原混合液中Fe2(SO4)3、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试题答题卷

A卷(10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7.(12分)

(1)

(2)

(3)(4)

18.(6分)

(1)

(2)

19.(6分)

A组

B组

20.(8分)

(1)

(2)废液

21.(10分)

(1),,

(2)

22.解:

B卷(50分)

23

24

25

26

27

28.(9分)

(1)

(2)、、

(3)

(4)

29.(11分)

(1)

(2)

(3)

(4)

30.(10分)

解:

2011—2012学年高一质量检测化学1(必修)第2章试题参考答案

1~5:

ACDDA6~10:

AACCA11~15:

BBABC16B

17.(12分)

(1)化合物包括③、④、⑥、⑦、⑨,单质包括②、⑩;

类别1为电解质,包括④、⑥、⑦、⑨,类别2为非电解质,包括③(每空各1分,6分)

(2)分别取样做丁达尔实验,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氢氧化铁胶体(2分)

(3)CO2、CaCO3(2分)(4)CaCO3+2H+=Ca2++H2O+CO2↑(2分)

18.(6分)

(1)KI(2分)还原剂(2分)

(2)0.6(2分)

19.(6分)A组Cu2+、H+、Cl-、NO3-(3分)

B组Na+、K+、OH-、CO32-(A、B可对换)(3分)

20.(8分)

(1)2Fe3++Cu=Cu2++2Fe2+(2分)

(2)(每空1分,共6分)

(Fe)

(HCl)

(Cl2)

FeCl2

Fe、Cu

21.(10分)

(1)AgCl,Cu(OH)2,BaSO4(后2个可对调,各2分)

(2)Ag++Cl-=AgCl↓Cu2++2OH-=Cu(OH)2↓(各2分)

(2)被氧化的n(HCl)=0.5mol

(3)n(Cl2)=0.25mol,V(Cl2)=nVm=0.25mol×

22.4L·

mol-1=5.6L

23A24C25C26D27C

28.(9分)

(1)A金属单质在室温下不可能为气态物质(各1分,2分)

(2)铁、氯气、氢气(各1分,3分)

(3)Fe+2HCl=FeCl2+H2↑(2分)

(4)2Fe2++Cl2=2Fe3++2Cl-(2分)

29.(11分)

(1)铁屑(2分)Fe+2H+===Fe2++H2↑(2分)

(2)打开(1分)H2(1分)

(3)关闭活塞E,使FeSO4溶液压入B瓶进行反应(3分)

(4)白色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2分)

30.(10分)解:

第10页,共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