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选修光和原子核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4755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选修光和原子核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物理选修光和原子核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物理选修光和原子核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物理选修光和原子核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选修光和原子核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高考物理选修光和原子核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选修光和原子核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物理选修光和原子核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光的能量即光的强度是由光波的振幅决定的与光的频率无关。

所以波动说对解释上述实验规律中的①②④条都遇到困难

3、光子说

(1)量子论: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提出:

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E=hv=

(2)光子论: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

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E与光的频率v成正比,即:

E=hv其中h为普朗克恒量

(3)爱因斯坦光电方程:

W为逸出功W=h=

4、光子论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获得光子后其动能增大,当动能大于逸出功时,电子即可脱离金属表面,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光子能量越大,电子获得的能量才能越大,飞出时最大初动能也越大。

二、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粒了性是指光的能量不连续性,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光子,没有一定的形状,也不占有一定空间,这与经典粒子概念有所不同。

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在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中,明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较大地方,暗条纹是光子达概率较小的地方。

个别光子显示出粒子性,大量光子显示出波动性,频率越低、波长越大,波动性越显著;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粒子性越显著。

2、德布罗意波: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叫物质波,波长:

*3、不确定关系:

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表示在垂直x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

三.玻尔的原子模型

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存在两大的矛盾,说明经典电磁理论已不适用原子系统,玻尔从氢的光谱学成就得到启发,利用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的概念,提了三个假设:

①定态假设: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在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②跃迁假设:

原子从一个定态(设能量为E2)跃迁到另一定态(设能量为E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v=E2-E1

③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不同的运行轨道相对应。

原子的能量不连续因而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2.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

氢原子的能量En,和电子轨道半径rn分别为:

其中E1、r1为离核最近的第一条轨道(即n=1)的氢原子能量和轨道半径。

即:

E1=-13.6ev,r1=0.53×

10-10m(以电子距原子核无穷远时电势能为零计算)。

①原子的能量等于电子的动能加电势能。

当原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时,原子的能量增大,其中增加的电势能等于电子减少的动能加上所吸收光子的能量;

当原子由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时,原子的能量减少,其中减少的电势能等于电子增加的动能加上所放出光子的能量。

②氢原子的能级图:

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氢原子的能级。

按能量的大小用图线表示出来即能级图。

其中n=1的定态称为基态,n=2以上的定态,称为激发态。

由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辐射出光子的种类为:

1+2+3+4+

3、光谱分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又分为线状谱和连续谱,线状谱线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

四、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

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2、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生枣糕式原子模型,其结果为:

①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②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③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几乎达到180度,即被反向弹回。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原子核半径约为10-15m,原子轨道半径约10-10m。

五、原子核

1、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1896年法国物理学,贝克勒尔发现铀或铀矿石能放射出某种人眼看不见的射线。

这种射线可穿透黑纸而使照相底片感光。

天然放射现象:

表明原子核存在精细结构,是可以再分的。

(2)射线是氦核,电离作用最强,穿透能力最弱,射线是高速的电子流;

是光子流,电离作用最弱,穿透能力最强。

2、衰变:

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称为衰变,在原子核的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α衰变:

β衰变:

在衰变中新核质子数多一个,而质量数不变是由于反应中有一个中子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即:

射线是伴随衰变放射出来的高频光子流。

3、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该元素的半衰期。

由核的属性决定,与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一放射性元素,测得质量为m,半衰期为T,经时间t后,剩余未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个数为N、质量为m,则

4、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例如用高速粒子轰击原子核)使原子核发生转变。

(1)质子的发现:

(2)中子的发现:

(3)发现正电子:

六、核能

1、核能: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放出的能量或将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称为核能,也叫结合能。

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为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平均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越牢固、越稳定。

例如:

2、质能方程:

爱因斯坦提出物体的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3、核能的计算:

在核反应中,若反应后的总质量小于反应前的总质量即出现质量亏损,这样的反应就是放能反应,若反应后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前的总质量,这样的反应是吸能反应。

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与质量变化的关系为:

质量亏损为1u时,释放出的核能为931.5Mev。

4、释放核能的途径——裂变和聚变

(1)裂变反应:

①裂变:

重核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叫做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例如:

②链式反应:

在裂变反应中,产生的中子再被其他铀核浮获使反应继续下去。

链式反应的条件:

③核电站的核心设施是核反应堆,由燃料(铀棒)、慢化剂、控制棒三部分组成。

(2)聚变反应:

①聚变反应:

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反应,称为聚变反应。

②聚变反应的条件;

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因此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3)核力

质子和中子可结合为稳定的原子核,说明核子间存在核力的作用。

核力是短程强力,只在相邻的核子间发生作用。

(4)核反应及核反应方程

元素的原子核变化的过程即为核反应,核反应有天然衰变、人工转变、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四种类型,其中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是人们获得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目前的核电站都是利用重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核反应可用核反应方程来表示,书写核反应方程应依据核反应的事实,并且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