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动态分析经典例题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4836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力学动态分析经典例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力学动态分析经典例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力学动态分析经典例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力学动态分析经典例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力学动态分析经典例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力学动态分析经典例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中物理力学动态分析经典例题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力学动态分析经典例题Word文件下载.doc

《高中物理力学动态分析经典例题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力学动态分析经典例题Word文件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物理力学动态分析经典例题Word文件下载.doc

a:

22:

{i:

0;s:

14332: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R=可知,若电阻两端所加电压为0,则此时电阻阻值为0@#@B.由E=可知,若检验电荷在某处受电场力大小为0,说明此处场强大小一定为0@#@C.由B=可知,若一小段通电导体在某处受磁场力大小为0,说明此处磁感应强度大小一定为0@#@D.由E=n可知,若通过回路的磁通量大小为0,则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也为0@#@15.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频率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ABCD@#@16.如图,小球甲从A点水平抛出,同时将小球乙从B点自由释放,两小球先后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夹角为30°@#@,已知B、C高度差为h,两小球质量相等,不计空气阻力,由以上条件可知@#@A.小球甲作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B.甲、乙两小球到达C点所用时间之比为@#@C.A、B两点高度差为@#@D.两小球在C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大小相等@#@17.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恰好放在质量也为m的圆弧槽内,它与槽左右两端的接触处分别为A点和B点,圆弧槽的半径为R,OA与水平线AB成60°@#@角。

@#@槽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通过细线和滑轮与重物C相连,细线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通过实验知道,当槽的加速度很大时,小球将从槽中滚出,滑轮与绳质量都不计,要使小球不从槽中滚出,则重物C的最大质量为@#@A.B.C.D.@#@18.如图,人造地球卫星M、N在同一平面内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M、N连线与M、O连线间的夹角最大为θ,则M、N的运动速度大小之比等于@#@A.B.C.D.@#@19.已知地磁场类似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地磁N极位于地理南极。

@#@如图所示,在湖北某中学实验室的水平桌面上,放置边长为L的正方形闭合导体线框abcd,线框的ad边沿南北方向,ab边沿东西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使线框向东平移,则a点电势比d点电势低@#@B.若使线框向北平移,则a点电势等于b点电势@#@C.若以ad边为轴,将线框向上翻转90°@#@,则翻转过程线框中电流方向始终为adcb方向@#@D.若以ab边为轴,将线框向上翻转90°@#@,则翻转过程线框中电流方向始终为adcb方向@#@2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E为电源,其内电阻为r,V为理想电压表,L为阻值恒为2r的小灯泡,定值电阻R1的阻值恒为r,R3为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敏电阻,电容器两极板处于水平状态,闭合开关S,电容器中心P点有一带电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电源负极接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将R2的滑片上移,则电压表的示数变小@#@B.若突然将电容器上极板上移,则小球在P点电势能增加@#@C.若光照变强,则油滴会向上运动 @#@@#@D.若光照变强,则AB间电路的功率变大 @#@@#@21.如图所示,矩形单匝线圈abcd,放置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OO′轴匀速转动,转动的周期为,ab的中点和cd的中点的连线OO′恰好位于匀强磁场的边界线上,转轴OO′垂直于磁场方向,线圈电阻阻值为R,外电阻的阻值也为R,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线圈转过30°@#@时的瞬时感应电流为I.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线圈的面积为@#@B.线圈消耗的电功率为@#@C.t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D.t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三、非选择题:

@#@共174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一)必考题:

@#@共129分。

@#@@#@22.(5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

@#@在粗糙的长木板上,小车A的前端装上撞针,给小车A某一初速度,使之向左匀速运动,并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后端粘有橡皮泥,橡皮泥质量可忽略不计)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匀速运动.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1)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时,下列正确的有_______(填标号)。

@#@@#@A.实验时要保证长木板水平放置@#@B.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C.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D.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纸带记录下碰撞前A车和碰撞后两车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碰撞前A车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m/s(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A、B两车的质量比值等于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3.(10分)@#@某同学准备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欧姆表,可以选择的器材如下:

@#@@#@①电池E(电动势和内阻均未知)@#@②表头G(刻度清晰,但刻度值不清晰,量程Ig未知,内阻未知)@#@③电压表V(量程为1.5V,内阻Rv=1000Ω)@#@④滑动变阻器R1(0~10Ω)@#@⑤电阻箱R2(0~1000Ω)@#@⑥开关一个,理想导线若干@#@

(1)为测量表头G的量程,该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

@#@图中电源即电池E.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R1滑片至中间位置附近某处,并将电阻箱阻值调到40Ω时,表头恰好满偏,此时电压表V的示数为1.5V;@#@将电阻箱阻值调到115Ω,微调滑动变阻器R1滑片位置,使电压表V示数仍为1.5V,发现此时表头G的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位置,由以上数据可得表头G的内阻Rg=______Ω,表头G的量程Ig=_____mA.@#@

(2)该同学接着用上述器材测量该电池E的电动势和内阻,测量电路如图丙所示,电阻箱R2的阻值始终调节为1000Ω:

@#@图丁为测出多组数据后得到的图线(U为电压表V的示数,I为表头G的示数),则根据电路图及图线可以得到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V,内阻r=______.(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该同学用所提供器材中的电池E、表头G及滑动变阻器制作成了一个欧姆表,利用以上

(1)、

(2)问所测定的数据,可知表头正中央刻度为    .@#@24.(14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放一直角杆,杆的各部分均光滑,水平部分套有质量为mA=3kg的小球A,竖直部分套有质量为mB=2kg的小球B,A、B之间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

@#@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且,,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水平拉力F的大小和水平杆对小球A弹力FN的大小;@#@@#@

(2)若改变水平力F大小,使小球A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度大小为4.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经过拉力F所做的功.@#@25.(18分)@#@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xoy的第一象限中有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区域Ⅰ和Ⅱ,充满了方向均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区域Ⅰ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区域Ⅱ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可调,C点坐标为(4L,3L),M点为OC的中点。

@#@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从C点以平行于y轴方向射入磁场Ⅱ中,速度大小为,不计粒子所受重力,粒子运动轨迹与磁场区域相切时认为粒子能再次进入磁场。

@#@@#@

(1)若粒子无法进入区域Ⅰ中,求区域Ⅱ磁感应强度大小范围;@#@@#@

(2)若粒子恰好不能从AC边射出,求区域Ⅱ磁感应强度大小;@#@@#@(3)若粒子能到达M点,求区域Ⅱ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所有可能值。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序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零摄氏度的物体的内能为零@#@B.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结果@#@C.温度相同的氧气和臭氧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相同@#@D.理想气体,分子之间的引力、斥力依然同时存在,且分子力表现为斥力@#@E.浸润现象是分子间作用力引起的@#@

(2)(10分)如图所示,上端带卡环的绝热圆柱形汽缸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汽缸内部被质量均为m的活塞A和活塞B分成高度相等的三个部分,下边两部分封闭有理想气体P和Q,活塞A导热性能良好,活塞B绝热。

@#@两活塞均与汽缸接触良好,活塞厚度不计,忽略一切摩擦。

@#@汽缸下面有加热装置,初始状态温度均为T0,气缸的截面积为S,外界大气压强大小为且保持不变,现对气体Q缓慢加热。

@#@求:

@#@@#@①当活塞A恰好到达汽缸上端卡口时,气体Q的温度T1;@#@@#@②活塞A恰接触汽缸上端卡口后,继续给气体Q加热,当气体P体积减为原来一半时,气体Q的温度T2。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如图所示,甲图为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动图象,乙图为参与波动质点P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序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该波的传播速率为4m/s@#@B.该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C.经过0.5s,质点P沿波的传播方向向前传播2m@#@D.该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4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E.经过0.5s时间,质点P的位移为零,路程为0.4m@#@

(2)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形ABC,∠A为直角,直角边长为L.一细束光线沿此截面所在平面且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上的某点M,光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BC边上。

@#@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光在真空中速度为c.@#@①作出完整的光路图(含出射光线,并在图上标出角度大小)@#@②计算光从进入棱镜,到第一次射出棱镜所需的时间。

@#@@#@湖北省八校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物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14@#@15@#@16@#@17@#@18@#@19@#@20@#@21@#@答案@#@B@#@B@#@C@#@D@#@A@#@AC@#@BD@#@AD@#@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5分)@#@22.

(1)BC(2分,错选漏选均不给分)

(2)0.6(1分)2(2分)@#@23.

(1)10(2分)30(2分)@#@

(2)3.0(2分)20(2分)@#@(3)100(2分)@#@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2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4.

(1)设静止时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由已知条件可知@#@对B进行隔离可知:

@#@解得:

@#@(2分)@#@对A进行分析:

@#@@#@对A、B整体进行分析:

@#@竖直方向(3分)@#@

(2)经过,小球A向右的位移此时绳子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小球A的速度为(3分)@#@A、B两小球沿绳方向速度大小相等:

@#@(3分)@#@解得@#@由能量守恒知:

@#@(3分)@#@25.

(1)粒子速度越大,半径越大,当运动轨迹恰好与x轴相切时,恰好不能进入Ⅰ区域@#@故粒子运动半径@#@粒子运动半径满足:

@#@(2分)@#@代入@#@解得(2分)@#@

(2)粒子在区域Ⅰ中的运动半径@#@若粒子在区域Ⅱ中的运动半径R较小,则粒子会从AC边射出磁场。

@#@恰好不从AC边射出时满足∠O2O1Q=2θ@#@又@#@解得(3分)@#@代入@#@可得:

@#@(2分)@#@(3)①若粒子由区域Ⅰ达到M点@#@每次前进@#@由周期性:

@#@即(2分)@#@,解得@#@n=1时,@#@n=2时,@#@n=3时,(3分)@#@②若粒子由区域Ⅱ达到M点@#@由周期性:

@#@@#@即,解得,解得(2分)@#@n=0时,@#@n=1时,(2分)@#@四、选做题(15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33.

(1)BCE(5分)@#@

(2)①设P、Q初始体积均为V0,在活塞A接触卡扣之前,两部分气体均等压变化,则由盖—吕萨克定律:

@#@(2分)@#@解得:

@#@T1=2T0(2分)@#@②当活塞A恰接触汽缸上端卡口后,P气体做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

@#@@#@解得(2分)@#@此时Q气体的压强为(1分)@#@当P气体体积变为原来一半时,Q气体的体积为,此过程对Q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分)@#@解得(1分)@#@34.

(1)ADE(5分)@#@

(2)①如图(4分)@#@②作出三角形ABC关于BC边对称图形可知光线在棱镜中的传播路径长度等于MN的距离,即:

@#@@#@(2分)@#@速率(2分)@#@传播时间:

@#@(2分)@#@注:

@#@用其它方法解得也同样给分@#@10@#@";i:

1;s:

13356: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A.一直不做功@#@B.一直做正功@#@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参考答案】A@#@15.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粒子的动能@#@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粒子的动量大小@#@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粒子所经历的时间@#@D.衰变后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参考答案】B@#@16.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保持F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B.C.D.@#@【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F水平时:

@#@;@#@当保持F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时,则,联立解得:

@#@,故选C.@#@17.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快以速度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快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为g)@#@A.B.C.D.@#@【参考答案】B@#@18.如图,虚线所示的圆形区域内存在一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P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点,大量相同的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率经过P点,在纸面内沿不同的方向射入磁场,若粒子射入的速度为,这些粒子在磁场边界的出射点分布在六分之一圆周上;@#@若粒子射入速度为,相应的出射点分布在三分之一圆周上,不计重力及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为@#@A.B.C.D.@#@【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当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个圆周时,打到圆形磁场的位置最远,则当粒子射入的速度为,由几何知识可知,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为;@#@若粒子射入的速度为,由几何知识可知,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为;@#@根据,则,故选C.@#@19.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为近日点,Q为远日点,M,N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经过M,Q到N的运动过程中@#@A.从P到M所用的时间等于@#@B.从Q到N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C.从P到Q阶段,速率逐渐变小@#@D.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参考答案】CD@#@20.两条平行虚线间存在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与纸面垂直。

@#@边长为0.1m、总电阻为0.005Ω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位于纸面内,cd边与磁场边界平行,如图(a)所示。

@#@已知导线框一直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d边于t=0时刻进入磁场。

@#@线框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b)所示(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时,感应电动势取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5T@#@B.导线框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为0.5m/s@#@C.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D.在t=0.4s至t=0.6s这段时间内,导线框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0.1N@#@【参考答案】BC@#@【参考解析】由E-t图像可知,线框经过0.2s全部进入磁场,则速度,选项B正确;@#@E=0.01V,根据E=BLv可知,B=0.2T,选项A错误;@#@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选项C正确;@#@在t=0.4s至t=0.6s这段时间内,导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F=BIL=0.04N,选项D错误;@#@故选BC.@#@21.某同学自制的简易电动机示意图如图所示。

@#@矩形线圈由一根漆包线绕制而成,漆包线的两端分别从线圈的一组对边的中间位置引出,并作为线圈的转轴。

@#@将线圈架在两个金属支架之间,线圈平面位于竖直面内,永磁铁置于线圈下方。

@#@为了使电池与两金属支架连接后线圈能连续转动起来,该同学应将@#@A.左、右转轴下侧的绝缘漆都刮掉@#@B.左、右转轴上下两侧的绝缘漆都刮掉@#@C.左转轴上侧的绝缘漆刮掉,右转轴下侧的绝缘漆刮掉@#@D.左转轴上下两侧的绝缘漆都刮掉,右转轴下侧的绝缘漆刮掉@#@【参考答案】AD@#@三、非选择题:

@#@共174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的之间的关系。

@#@使用的器材有:

@#@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

@#@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t;@#@@#@③用∆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⑤多次重复步骤④@#@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t图,如图(c)所示@#@完成下列填空:

@#@@#@

(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A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与vA、a和∆t的关系式为。

@#@@#@

(2)由图(c)可求得vA=cm/s,a=c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⑴;@#@⑵52.1,16.3(15.8~16.8)@#@23.(9分)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微安表(量程为100μ @#@A,内阻大约为2500Ω)的内阻。

@#@可使用的器材有:

@#@两个滑动变阻器R1,R2(其中一个阻值为20Ω,令一个阻值为2000Ω);@#@电阻箱Rz(最大阻值为99999.9Ω);@#@电源E(电动势约为1.5V);@#@单刀双掷开关S1和S2.C、D分别为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

(1)按原理图(a)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

@#@@#@

(2)完成下列填空:

@#@@#@①R1的阻值为Ω(填“20”或“2000”)@#@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1的滑片C滑到接近图(a)中的滑动变阻器的端(填“左”或“右”)对应的位置;@#@将R2的滑片D置于中间位置附近。

@#@@#@③将电阻箱Rz的阻值置于2500.0Ω,接通S1。

@#@将R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2的滑片D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2接通前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填“相等或“不相等”。

@#@”)@#@④将电阻箱Rz和微安表位置对调,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Rz的阻值置于2601.0Ω时,在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

@#@待微安表的内阻为Ω(结果保留到个位)。

@#@@#@(3)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微安表内阻精度的建议:

@#@。

@#@@#@【参考答案】@#@

(1)连线见解析;@#@@#@

(2)①20②左③相等④2550@#@(3)调节R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参考解析】@#@

(1)实物连线如图:

@#@@#@24.(12分)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s0和s1(s1<@#@s0)处分别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所示。

@#@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速度v0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

@#@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

@#@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

@#@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当帮时的速度为v1。

@#@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

@#@@#@【参考答案】@#@

(1)

(2)@#@25.(20分)如图,两水平面(虚线)之间的距离为H,其间的区域存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

@#@自该区域上方的A点将质量为m、电荷量分别为q和–q(q>@#@0)的带电小球M、N先后以相同的初速度沿平行于电场的方向射出。

@#@小球在重力作用下浸入电场区域,并从该区域的下边界离开。

@#@已知N离开电场时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M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刚离开电场时的动能为N刚离开电场时的动能的1.5倍。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M与N在电场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之比;@#@@#@

(2)A点距电场上边界的高度;@#@@#@(3)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参考答案】@#@

(1)3:

@#@1

(2)(3)@#@【参考解析】@#@

(1)设带电小球M、N抛出初速度均为v0,则它们进入电场时的水平速度仍为v0;@#@MN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t相等,电场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大小均为a,在电场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由运动公式可得:

@#@@#@v0-at=0①@#@②@#@③@#@联立①②③解得:

@#@④@#@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如图,用隔板将一绝热汽缸分成两部分,隔板左侧充有理想气体,隔板右侧与绝热活塞之间是真空。

@#@现将隔板抽开,气体会自发扩散至整个汽缸。

@#@待气体达到稳定后,缓慢推压活塞,将气体压回到原来的体积。

@#@假设整个系统不漏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气体自发扩散前后内能相同@#@B.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增大@#@C.在自发扩散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D.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E.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参考答案】ABD@#@

(2)(10分)一热气球体积为V,内部充有温度为Ta的热空气,气球外冷空气的温度为Tb。

@#@已知空气在1个大气压、温度为T0时的密度为ρ0,该气球内、外的气压始终都为1个大气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i)求该热气球所受浮力的大小;@#@@#@(ii)求该热气球内空气所受的重力;@#@@#@(iii)设充气前热气球的质量为m0,求充气后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

@#@@#@【参考答案】@#@(i)(ii)(iii)@#@【参考解析】@#@(i)设1个大气压下质量为m的空气在温度T0时的体积为V0,密度为@#@①@#@温度为T时的体积为VT,密度为:

@#@②@#@由盖吕萨克定律可得:

@#@③@#@联立①②③解得:

@#@④@#@气球所受的浮力为:

@#@⑤@#@联立④⑤解得:

@#@⑥@#@(ⅱ)气球内热空气所受的重力⑦@#@联立④⑦解得⑧@#@(ⅲ)设该气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为m,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

@#@mg=f-G-m0g⑨@#@联立⑥⑧⑨可得: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绿色激光照射在双缝上,在缝后的屏幕上显示出干涉图样。

@#@若要增大干涉图样中两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选用的方法是________(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改用红色激光B.改用蓝色激光@#@C.减小双缝间距D.将屏幕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E.将光源向远离双缝的位置移动@#@【参考答案】ACD@#@

(2)(10分)一直桶状容器的高为2l,底面是边长为l的正方形;@#@容器内装满某种透明液体,过容器中心轴DD′、垂直于左右两侧面的剖面图如图所示。

@#@容器右侧内壁涂有反光材料,其他内壁涂有吸光材料。

@#@在剖面的左下角处有一点光源,已知由液体上表面的D点射出的两束光线相互垂直,求该液体的折射率。

@#@@#@【参考答案】1.55@#@-14-@#@";i:

2;s:

9476:

"机械能守恒实验练习题@#@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9.8m/s2,某同学选择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理想的纸带,并用刻度尺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

@#@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分别是每打两个点取出的计数点。

@#@当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时,已知重物质量为1kg,请根据以上数据,填写出下面四个空(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1)由上图可知,重物与纸带的端相连。

@#@(填“左”或“右”);@#@@#@

(2)重力势能的减少量J;@#@@#@(3)动能的增加量J;@#@@#@(4)根据计算的数据可得出结论:

@#@.@#@2.下图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以下列出了一些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出重物和夹子的质量@#@B.把打点计时器用铁夹固定放到桌边的铁架台上,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面内@#@C.把打点计时器接在交流电源上,电源开关处于断开状态@#@D.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上端用手提着,下端夹上系住重物的夹子,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于静止状态@#@E.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释放纸带,之后再断开电源@#@F.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G.更换纸带,重新进行两次实验@#@

(1)对于本实验,以上不必要的两个步骤是_____和________@#@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O为打出的第一个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若重物的质量为0.5kg,当地重力加速度取g=9.8m/s2,由图乙所给的数据可算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①从O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J.@#@②打B点时重物的动能为J.@#@

(2)试指出造成第

(1)问中①②计算结果不等的原因是@#@3.如图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单位:

@#@cm)如图所示,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A、B、C是连续打下的三个点。

@#@@#@

(1)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打点计时器应接直流电源@#@B.应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打点@#@C.需使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D.释放重物前,重物应靠近打点计时器@#@

(2)若重锤质量为1kg,重力加速度取9.8m/s2。

@#@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B=m/s,重锤的动能EkB=J。

@#@从开始下落算起,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J(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通过计算,数值上ΔEp____ΔEk(填“>@#@”“=”或“<@#@”),这是因为。

@#@@#@4.在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重物质量m=1.00kg,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m/s2.@#@

(1)下列实验步骤操作合理的排列顺序是(填写步骤前面的字母).@#@A.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安装在铁架台上@#@B.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C.取下纸带,更换新纸带(或将纸带翻转)重新做实验@#@D.将重物固定在纸带的一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着纸带@#@E.选择一条纸带,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1、h2、h3…hn,计算出对应的瞬时速度v1、v2、v3…vn@#@F.分别算出mvn2和mghn,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看是否相等@#@

(2)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点是打下的第一个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cm).@#@①这三组数据中不符合读数要求的是@#@②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O点到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③从O点到③问中所取的点,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J,动能的增加量△Ek=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在追寻科学家研究足迹的过程中,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该同学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多选,只需填字母代号)@#@A.保证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B.保证细线与长木板平行@#@C.把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D.必须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2)如图乙所示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连续的六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相关计数点问的距离已在图中标出,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钩码的总质量为m.从打B点到打E点的过程中,合力对小车做的功是,小车动能的增量是(用题中和图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试卷第3页,总3页@#@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1.1)左;@#@

(2)2.74J;@#@(3)2.72J;@#@@#@(4)结论:

@#@在实验误差的允许范围内,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其动能的增加量,所以重物的机械能守恒。

@#@@#@【解析】@#@试题分析:

@#@

(1)因为纸带做匀加速运动,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逐渐变大,故重物与纸带的左端相连;@#@

(2)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时重力势能的减少量;@#@(3)打C点时的速度:

@#@;@#@动能的增加量;@#@@#@(4)根据计算的数据可得出结论:

@#@在实验误差的允许范围内,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其动能的增加量,所以重物的机械能守恒。

@#@@#@考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答案】@#@

(1)A、F,0.860.81@#@

(2)由于空气阻力和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阻力做功@#@【解析】@#@试题分析:

@#@

(1)因为我们是比较、的大小关系,故可约去比较,不需要用天平.故A没有必要;@#@打点计时器是记录时间的仪器,所以不需要秒表测量时间,故F没有必要。

@#@@#@①从O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

@#@@#@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增加的动能。

@#@@#@

(2)的原因是由于纸带和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之间有摩擦以及空气阻力。

@#@@#@考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名师点睛】能够清楚该实验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步骤,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来解决纸带问题是力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计算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

@#@@#@【答案】@#@

(1)D@#@

(2)0.98、0.48、0.49、>@#@、有纸带摩擦和空气阻力@#@【解析】@#@试题分析:

@#@

(1)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故A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B错误;@#@重物下落的时间不需要秒表测量,可以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出,故C错误;@#@释放重物前,重物应靠近打点计时器,故D正确。

@#@@#@

(2)B点的瞬时速度,则重锤的动能,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数值上,原因是有纸带的摩擦和空气阻力,使得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

@#@@#@考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有关误差分析,要学会根据可能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4.

(1)ADBCEF@#@

(2)①15.7②B③1.22,1.20@#@【解析】@#@试题分析:

@#@

(1)实验步骤操作合理的排列顺序是ADBCEF;@#@

(2)①这三组数据中不符合读数要求的是15.7,有效数字的个数不对;@#@②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因B点的速度能够求得,故应取图中O点到B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③从O点到③问中所取的点,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mghB=1.00×@#@9.8×@#@0.124J=1.22J,B点的速度:

@#@;@#@动能的增加量@#@考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5.

(1)ABC@#@

(2)mgs;@#@@#@【解析】@#@试题分析:

@#@

(1)由于小车运动过程中会遇到阻力,同时由于小车加速下降,处于失重状态,拉力小于重力,故要使拉力接近勾码的重量,要平衡摩擦力,以及要使勾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保证细线与长木板平行,这些均可减小误差;@#@故选ABC.@#@

(2)从打B点到打E点的过程中,合力对小车做的功是W=mgh=mgs@#@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

@#@,,@#@小车动能的增量是@#@考点:

@#@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答案第1页,总2页@#@";i:

3;s:

14028: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附答案)-超级详细、好用@#@一、名词:

@#@@#@1、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

@#@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

@#@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

@#@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

@#@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

@#@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

@#@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

@#@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

@#@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

@#@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

@#@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

@#@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携带者:

@#@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二、语句: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

@#@P—亲本 ♀一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F1—杂种第一代 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基因型和表现型:

@#@@#@4、纯合子自交一定是(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8、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

(1)DD×@#@DDDD全显@#@

(2)dd×@#@dddd全隐@#@(3)DD×@#@ddDd全显@#@(4)Dd×@#@dd1/2Dd:

@#@1/2dd显:

@#@隐=1:

@#@1@#@(5)Dd×@#@Dd1/4DD:

@#@1/2Dd:

@#@1/4dd显:

@#@隐=3:

@#@1@#@(6)DD×@#@Dd1/2DD:

@#@1/2DdDD:

@#@Dd=1:

@#@1@#@三遗传规律中解题思路与方法@#@1、正推法方法:

@#@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

(2)实例:

@#@两个杂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

@#@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

@#@Aa×@#@Aa→1AA︰2Aa︰1aa。

@#@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占3/4,显性个体A中纯合子AA占1/3。

@#@@#@2、逆推法:

@#@方法:

@#@由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推导出亲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

@#@@#@

(1)隐性突破法@#@若子代中有隐性个体(aa)存在,则双亲基因型一定都至少有一个a存在,然后再根据亲代表现型做进一步推断。

@#@@#@

(2)根据子代分离比解题@#@①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隐=3︰1→亲代一定是。

@#@即Bb×@#@Bb→3B︰1bb。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双亲一定是类型。

@#@即Bb×@#@bb→1Bb︰1bb。

@#@@#@③若子代只有显性性状→双亲至少有一方是,即BB×@#@→B。

@#@@#@【总结】:

@#@亲代基因型、正推型子代基因型、@#@逆推型@#@表现型及比例表现型及比例@#@(三)性状的显、隐性及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方法@#@1.确定显、隐性性状的方法@#@方法1:

@#@亲2子1,即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无中生有为隐性)@#@方法2:

@#@自交的方式,亲1子2,即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发生性状分离,即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有中生无为显性)@#@2.判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方法@#@方法1:

@#@自交的方式。

@#@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一定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子。

@#@@#@此法是最简便的方法,但只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

@#@@#@方法2:

@#@测交的方式。

@#@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子:

@#@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子。

@#@@#@待测对象若为生育后代少的雄性动物,注意应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3.确定基因型的一般解题步骤:

@#@@#@

(1)先确定显隐性性状

(2)再确定基因型@#@(3)基因型的确定技巧①隐性纯合体突破法②也可以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法@#@四、练习题@#@1、(2009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2、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是()@#@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④检验杂种F1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杂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的长毛和短毛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C.棉纤维的长和粗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4、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小麦的抗病和易染病@#@6、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子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却无甜玉米子粒,原因是()A.甜是显性B.非甜是显性C.相互混杂D.相互选择@#@7、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最佳办法是()@#@A.让它与另一纯种高茎豌豆杂交B.让它与另一杂种豌豆杂交@#@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10、高粱有红茎和绿茎,如果一株高粱穗上的1000粒种子种植萌发后长出760株红茎和240绿茎,则这株高粱的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Rr×@#@RrBRr×@#@rrCRr×@#@RRDRR×@#@rr@#@11、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杂交试验中,后代有1/2的矮茎,则其亲本的基因型是()@#@ADD×@#@ddBDD×@#@DdCDd×@#@DdDDd×@#@dd@#@12、牛的无角性状(B)对有角性状(b)为显性。

@#@有角母牛和无角公牛交配,生了一头有角小牛,则这头公牛无角的基因型是()AbbBBBCBbDBb或bb@#@13、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

@#@现让毛腿雌鸡甲、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比为1:

@#@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是()@#@ABB、Bb、bbBbb、Bb、BBCBb、BB、bbDBb、bb、BB@#@15、已知小麦高秆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其中矮秆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矮秆植株占总数的()A.1/4B.1/6C.1/8D.1/16@#@解析:

@#@Aa×@#@Aa→AA、Aa、aa,去掉aa,故F1中AA占1/3,Aa占2/3,F1再自交,后代F2中aa概率为2/3×@#@1/4=1/6@#@19、某校学生在学校调查了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的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各班级统计结果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双亲只有一个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双亲全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拇指能向@#@背侧弯曲@#@480@#@480@#@0@#@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288@#@448@#@全部子代均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

(1)你根据表中第组婚配情况调查,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写出在实际调查中,上述各组双亲中可能有的婚配组合的基因型: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题型十二:

@#@概率的计算——计算概率的一般方法@#@1、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六把钥匙,在知道亲代基因型后可以推算出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及比例。

@#@重点计算(4)Dd×@#@dd1/2Dd:

@#@1/2dd显:

@#@隐=1:

@#@1(5)Dd×@#@Dd1/4DD:

@#@1/2Dd:

@#@1/4dd显:

@#@隐=3:

@#@1强调2/3Dd的应用。

@#@@#@2、概率中的两个定理——乘法定理和加法定理。

@#@@#@

(1)加法定理:

@#@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另一个事件就被排除,这样的两个事件为互斥事件或交互事件。

@#@这种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的和。

@#@例如:

@#@肤色正常(A)对白化(a)是显性。

@#@一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他们的孩子的基因型可是:

@#@AA、Aa、aA、aa,概率都是1/4。

@#@然而这些基因型都是互斥事件,一个孩子是AA,就不可能同时又是其他。

@#@所以一个孩子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1/4(AA)+1/4(Aa)+1/4(aA)@#@=3/4(AA或Aa或aA)。

@#@@#@

(2)乘法定理:

@#@当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事件的发生时,这样的两个独立事件同或相继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概率的乘积。

@#@例如,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都分别是1/2,由于第一胎不论生男还是生女都不会影响第二胎所生孩子的性别,因此属于两个独立事件。

@#@第一胎生女孩的概率是1/2,第二胎生女孩的概率也是1/2,那么两胎都生女孩的概率是1/2x1/2=1/4。

@#@@#@20、先天性聋哑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若一对夫妇双亲均无此病,但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患先天性聋哑,则他们今后所生子女中患此病的可能性是()A100%B75%C50%D25%@#@题型十四:

@#@乘1/2问题@#@性别在前,性状在后问男,女患病几率——不乘1/2@#@问男女患病占总体子女的几率——乘1/2。

@#@性状在前,性别在后——乘1/2@#@21、某男子患白化病,他父母和妹妹均无此病,若他妹妹与白化病患者结婚,则生出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A1/2B2/3C1/3D1/4@#@22、视神经萎缩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则生正常男孩的概率是()@#@A25%  B12.5%  C37.5%  D75%@#@23、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已知男方父亲患白化病,女方父母正常,但其弟也患白化病。

@#@那么这对夫妇生出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A1/4B1/6C1/8D1/12@#@题型十三:

@#@遗传系谱图的考查@#@遗传系谱分析题是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另一种考查形式,解题的关键是用“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一般规律或假设验证法对遗传病的类型作出准确判断。

@#@在此基础上对基因型推断、相关概率计算等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24、下图是一个遗传家图,该遗传病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基因。

@#@请回答:

@#@@#@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性基因。

@#@@#@

(2)3号的基因型是。

@#@@#@(3)7号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4)8号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所生孩子患该遗传病的@#@最大概率是。

@#@@#@25、下图是一个白化病的系谱图(设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Ⅰ@#@Ⅱ@#@Ⅲ@#@1@#@2@#@3@#@4@#@5@#@6@#@7@#@8@#@9@#@10@#@

(1)Ⅱ5和Ⅲ9的基因型分别是和。

@#@@#@

(2)Ⅲ10可能的基因型是,她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3)如果Ⅲ8和Ⅲ10结婚,生出病孩的几率为。

@#@@#@26、据右图回答:

@#@@#@①该病是性基因控制。

@#@@#@②若Ⅲ7与Ⅲ8婚配,则子女患病@#@概率为。

@#@@#@@#@4@#@@#@";i:

4;s:

22583:

"选修3——基因工程高考题@#@选修3——基因工程高考题@#@1.(2017•新课标Ⅰ卷.38)(15分)@#@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

@#@已知在人体中基因A(有内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A)。

@#@回答下列问题:

@#@@#@

(1)某同学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中,不选用_____________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高效地获得蛋白A,可选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

@#@因为与家蚕相比,大肠杆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优点。

@#@@#@(4)若要检测基因A是否翻译出蛋白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蛋白A的基因”或“蛋白A的抗体”)。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新课标Ⅱ卷.38)(15分)@#@几丁质是许多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几丁质酶可催化几丁质水解。

@#@通过基因工程将几丁质酶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可增强其抗真菌病的能力。

@#@回答下列问题:

@#@@#@

(1)在进行基因工程操作时,若要从植物体中提取几丁质酶的mRNA,常选用嫩叶而不选用老叶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取RNA时,提取液中需添加RNA酶抑制剂,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以mRNA为材料可以获得cDNA,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质粒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当几丁质酶基因和质粒载体连接时,DNA连接酶催化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几丁质酶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抗真菌病的能力没有提高,根据中心法则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新课标Ⅲ卷.38)(15分)编码蛋白甲的DNA序列(序列甲)由A、B、C、D、E五个片段组成,编码蛋白乙和丙的序列由序列甲的部分片段组成,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

(1)现要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蛋白乙,若在启动子的下游直接接上编码蛋白乙的DNA序列(TTCGCTTCT……CAGGAAGGA),则所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后不能翻译出蛋白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某同学在用PCR技术获取DNA片段B或D的过程中,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了DNA聚合酶、引物等,还加入了序列甲作为________________,加入了________________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3)现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甲、乙、丙三种蛋白,要鉴定这三种蛋白是否具有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将一定量的含T淋巴细胞的培养液平均分成四组,其中三组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甲、乙、丙,另一组作为对照,培养并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浓度,结果如图2。

@#@@#@①由图2可知,当细胞浓度达到a时,添加蛋白乙的培养液中T淋巴细胞浓度不再增加,此时若要使T淋巴细胞继续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箱中通常要维持一定的CO2浓度,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仅根据图、图2可知,上述甲、乙、丙三种蛋白中,若缺少______________(填“A”“B”“C”“D”或“E”)片段所编码的肽段,则会降低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

@#@@#@4.(2017·@#@天津理综卷9)(20分)玉米自交系(遗传稳定的育种材料)B具有高产、抗病等优良性质,但难以直接培育成转基因植株,为使其获得抗除草剂性状,需依次进行步骤I、II试验。

@#@@#@Ⅰ.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自交系A,技术路线如下图。

@#@@#@

(1)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构建表达载体需用2种限制酶,选择的原则是______(单选)。

@#@@#@①Ti质粒内,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②G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③酶切后,G基因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不相同@#@④酶切后,Ti质粒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相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下表是4种玉米自交系幼胚组织培养不同阶段的结果。

@#@据表可知,细胞脱分化时使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交系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幼胚最适合培养成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

@#@@#@(3)农杆菌转化愈伤组织时,T-DNA携带插入其内的片段转移到受体细胞。

@#@筛选转化的愈伤组织,需使用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

@#@@#@(4)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导致未转化愈伤组织也可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含有内含子的报告基因只能在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其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

@#@用K分别处理以下愈伤组织,出现蓝色的是_______________(多选)。

@#@@#@A.无农杆菌附着的未转化愈伤组织@#@B.无农杆菌附着的转化愈伤组织@#@C.农杆菌附着的未转化愈伤组织@#@D.农杆菌附着的转化愈伤组织@#@(5)组织培养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核DNA中仅插入一个G基因)进行自交,在子代含G基因的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

@#@继续筛选,最终选育出抗除草剂纯合自交系A。

@#@@#@II.通过回交使自交系B获得抗除草剂性状@#@(6)抗除草剂自交系A(GG)与自交系B杂交产生F1,然后进行多轮回交(下图)。

@#@自交系B作为亲本多次回交的目的是使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设子代生活力一致,请计算上图育种过程F1、H1、H2、H3各代中含G基因植株的比例,并在图1中画出对应的折线图。

@#@若回交后每代不进行鉴定筛选,直接回交,请在图2中画出相应的折线图。

@#@@#@(8)下表是鉴定含G基因植株的4种方法。

@#@请预测同一后代群体中,4种方法检出的含G基因植株的比例,从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

@#@@#@方法检测对象检测目标检出的含G基因植株的比例@#@PCR扩增基因组DNAG基因x1@#@分子杂交总mRNAG基因转录产物x2@#@抗原-抗体杂交总蛋白质G基因编码的蛋白质x3@#@喷洒除草剂幼苗抗除草剂幼苗x4@#@对Hn继续筛选,最终选育出高产、抗病、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的玉米自交系@#@5.(2017·@#@江苏单科33)(8分)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金属结合蛋白,某研究小组计划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构建转基因工程菌,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净化处理。

@#@PCR扩增过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从高表达MT蛋白的生物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______________获得______________用于PCR扩增。

@#@@#@

(2)设计一对与MT基因两端序列互补配对的引物(引物1和引物2),为方便构建重组质粒,在引物中需要增加适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位点。

@#@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造成引物自连。

@#@@#@(3)图中步骤1代表_____________,步骤2代表退火,步骤3代表延伸,这三个步骤组成一轮循环。

@#@@#@(4)PCR扩增时,退火温度的设定是成败的关键。

@#@退火温度过高会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碱基配对。

@#@退火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有关,长度相同但__________________的引物需要设定更高的退火温度。

@#@@#@(5)如果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升高退火温度 ②降低退火温度 ③重新设计引物)。

@#@@#@6.(2016·@#@江苏理综卷33)(9分)下表是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其中切割位点相同的酶不重复标注。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用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____________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__________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

@#@为了扩增重组质粒,学.科.网需将其转入处于__________________态的大肠杆菌。

@#@@#@

(2)为了筛选出转入了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应在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常用PCR鉴定,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2中_____________。

@#@@#@(3)若BamHI酶切的DNA末端与BclI酶切的DNA末端连接,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该部位,这两种酶_________(填“都能”、“都不能”或“只有一种能”)切开。

@#@@#@(4)若用Sau3AI切图1质粒最多可能获得_________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7.(2016·@#@北京理综卷31)(16分)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

@#@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

(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_______________组织后,经_______________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

@#@@#@

(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______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

@#@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

@#@@#@(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

@#@为探明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下表。

@#@@#@实验材料@#@检测对象@#@M植株的叶@#@X植株的叶@#@接穗新生叶@#@PLmRNA@#@有@#@无@#@有@#@PLDNA@#@有@#@无@#@无@#@①检测PLmRNA需要先提取总RNA,再以mRNA为模板_______________出cDNA,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的片段。

@#@@#@②检测PL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2中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

@#@@#@a.Ⅰ~Ⅱb.Ⅱ~Ⅲc.Ⅱ~Ⅳd.Ⅲ~Ⅳ@#@(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海南理综卷31)(15分)基因工程又称为DNA重组技术,回答相关问题:

@#@@#@

(1)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主要有两大途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分离。

@#@@#@

(2)利用某植物的成熟叶片为材料,同时构建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两个文库相比,cDNA文库中含有的基因数目比基因组文库中的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是______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部位。

@#@若采用原核生物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最常用的原核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4)将目的基因通过基因枪法导入植物细胞时,常用的携带目的基因的金属颗粒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颗粒。

@#@@#@9.(2016·@#@上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问题。

@#@(9分)@#@在图27所示的质粒PZHZ11(总长为3.6kb,1kb=1000对碱基因)中,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后者催化生成的化合物能将白色的大肠杆菌染成蓝色。

@#@@#@

(1)若先用限制酶BamHI切开pZHZ11,然后灭活BamHI酶,再加DNA连接酶进行连接,最后将连接物导入足够数量的大肠杆菌细胞中,则含3.1kb质粒的细胞颜色为;@#@含3.1kb质粒的细胞颜色为。

@#@@#@

(2)若将两端分别用限制酶BamHI和BglHI切开的单个目的基因片段置换pZHZ11中0.5kb的BamHI酶切片段,形成4.9kb的重组质粒,则目的基因长度为kb。

@#@@#@(3)上述4.9kb的重组质粒有两种形式,若用BamHI和EcoRI联合酶切其中一种,只能获得1.7kb和3.2kb两种DNA片段;@#@那么联合酶切同等长度的另一种重组质粒,则可获得kb和kb两种DNA片段。

@#@@#@(4)若将人的染色体DNA片段先导入大肠杆菌细胞中克隆并鉴定目的基因,然后再将获得的目的基因转入植物细胞中表达,最后将产生的药物蛋白注入小鼠体内观察其生物功能是否发挥,那么上述过程属于。

@#@@#@A.人类基因工程B.动物基因工程C.植物基因工程D.微生物基因工程@#@10.(2016·@#@天津理综卷7)(12分)人血清白蛋白(HSA)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只能从血浆中制备。

@#@下图是以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rHSA)的两条途径。

@#@@#@

(1)未获取HSA基因,首先需采集人的血液,提取_____________合成总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HSA基因。

@#@下图中箭头箭头表示一条引物结合模板的位置及扩增方向,请用箭头在方框内标出标出另一条引物的位置及扩增方向。

@#@@#@

(2)启动子通常具有物种及组织特异性,构建在水稻胚乳细胞内特异表达rHSA的载体,需要选择的启动子是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单选)。

@#@@#@A.人血细胞启动子B.水稻胚乳细胞启动子C.大肠杆菌启动子D.农杆菌启动子 @#@(3)利用农杆菌转化水稻受体细胞的过程中,需添加酚类物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需要经过膜系统加工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才能有活性。

@#@与途径II相比,选择途径I获取rHSA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证明rHSA具有医用价值,须确认rHSA与_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学功能一致。

@#@@#@11.(2016·@#@全国理综Ⅱ卷40)(15分)@#@下图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

@#@@#@供体的体细胞@#@卵母细胞@#@A@#@去核卵母细胞@#@新个体@#@代孕个体@#@早期胚胎@#@重组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A表示正常细胞核,染色体数为2n,则其性染色体的组成可为____________。

@#@@#@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在卵母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去核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②代表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经过多次传代后,供体细胞中_______________的稳定性会降低。

@#@因此,选材时必须关注传代次数。

@#@@#@(3)若获得的克隆动物与供体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克隆羊“多莉(利)”培养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6·@#@全国理综Ⅲ卷40)(15分)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以此表示出了EcoRI、BamHI和Sau3AI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示意图(载体上的EcoRI、Sau3AI的切点是唯一的)。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经BamHI酶切割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____________酶切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某人利用图(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如图(c)所示。

@#@这三种重组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是____________,不能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6·@#@全国理综Ⅰ卷40)(15分)某一质粒载体如图所示,外源DNA插入到Ampr或Tetr中会导致相应的基因失活(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

@#@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I酶切后,与用BamHI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大肠杆菌有的未被转化,有的被转化。

@#@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三种,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回答下列问题:

@#@@#@

(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

(2)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有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____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

@#@@#@(3)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于_____________。

@#@@#@14.(2015新课标卷Ⅱ,40,15分)(15分)@#@已知生物体内有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个氨基酸组成。

@#@如果将P分子中158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240位的谷氨酰胺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P1)不但保留P的功能,而且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

@#@回答下列问题:

@#@@#@⑴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_________进行改造。

@#@@#@⑵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基因或合成基因。

@#@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

@#@。

@#@@#@⑶蛋白质工程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途径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通过@#@和,进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获得基因,再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进行鉴定。

@#@@#@15.(2015新课标卷Ⅰ,40,15分)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回答下列问题:

@#@@#@

(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以其作为模板,在的作用下合成。

@#@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

@#@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

@#@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16.(2015年海南,31.(15分)在体内,人胰岛素基因表达可合成出一条称为前胰岛素原的肽链,此肽链在内质网中经酶甲切割掉氨基端一段短肽后成为胰岛素原,进入高尔基体的胰岛素原经酶乙切割去除中间片段C后,产生A、B两条肽链,再经酶丙作用生成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

@#@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大量生产胰岛素。

@#@回答下列问题:

@#@@#@

(1)人体内合成前胰岛素原的细胞是,合成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是。

@#@@#@

(2)可根据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并合成编码胰岛素原的序列,用该序列与质粒表达载体构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载体。

@#@再经过细菌转化、筛选及鉴定,即可建立能稳定合成的基因工程菌。

@#@@#@(3)用胰岛素原抗体检测该工程菌的培养物时,培养液无抗原抗体反应,菌体有抗原抗体反应,则用该工程菌进行工业发酵时,应从";i:

5;s:

8724:

"名思教育内部资料@#@基因在染色体上练习题@#@一、选择题:

@#@@#@1.关于人类性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女性体细胞中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相同的性染色体(XX)@#@B.女性体细胞中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不同的性染色体(XY)@#@C.男性体细胞中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不同的性染色体(XY)@#@D.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是XY型@#@2.下列关于人类男女性别比例的不正确叙述是()@#@A.从理论上讲,人类男女比例应为1:

@#@1@#@B.从理论上讲,人类男女比例应有一定差别@#@C.在不同地区,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人类男女比例往往有一定差别@#@D.人们的生育观念也能影响男女人口的比例@#@3.关于生物的染色体组型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是指某个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B.是指某种生物生殖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C.是指某一个生物染色体组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D.是指某种生物的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4.做“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实验的正确步骤是()@#@A.计数、配对、调整、分组、粘贴@#@B.计数、配对、配对、粘贴、分组@#@C.计数、配对、分组、调整、粘贴@#@D.计数、分组、配对、调整、粘贴@#@5.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B.性染色体仅存在于性细胞中@#@C.雌雄体细胞中相同的染色体@#@D.其基因可表现为交叉遗传@#@6.正常非白化(A)对白化病(a)是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色觉正常(B)对色盲(b)是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非白化色盲女人(其母亲是白化病患者)与白化病色觉正常的男人结婚,其后代中白化病和色盲患者的概率分别是()@#@A.0B.l/2C.l/4D.3/4@#@7.下列遗传系谱中,不可能是由性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遗传是()@#@8.某红绿色盲男孩的父母色觉均正常,他的舅父是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的来源顺序是()@#@A.祖父→父亲→男孩@#@B.祖母→父亲→男孩@#@C.外祖父→母亲→男孩@#@D.外祖母→母亲→男孩@#@9.一对夫妇,妻子的父亲患血友病(),妻子患白化病,丈夫正常但其母亲患白化病。

@#@预计他们的子女中,两病兼发的概率是()@#@A.l/2B.1/4C.l/8D.l/16@#@10.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

@#@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病@#@二、非选择题:

@#@@#@11.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设等位基因为A、a)。

@#@据图回答:

@#@@#@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在_________染色体上,属_________遗传病。

@#@@#@

(2)、、都表现正常,他们的父亲最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3)和可能相同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4)为杂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

@#@@#@(5)为纯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

@#@@#@(6)若和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

@#@@#@(7)已知同时患红绿色盲,但其父母、视觉均正常,其父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又问该遗传病与色盲基因是否连锁?

@#@为什么?

@#@@#@12.下图为一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据图分析。

@#@@#@(l)该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

(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的基因型是_______。

@#@@#@(3)图中肯定为杂合体的个体有__________。

@#@@#@(4)若和为正常纯合体,则和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

@#@若和非法结婚,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13.下表是4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比较。

@#@请分析回答:

@#@@#@病名代号@#@非近亲婚配@#@子代发病率@#@表兄妹婚配@#@子代发病率@#@甲@#@1:

@#@310000@#@1:

@#@8600@#@乙@#@1:

@#@14500@#@1:

@#@1700@#@丙@#@1:

@#@38000@#@1:

@#@3100@#@丁@#@1:

@#@4000@#@1:

@#@3000@#@

(1)四种疾病中可判断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有__________。

@#@@#@

(2)表兄妹婚配子代发病率远高于非近亲婚配子代的发病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某家族中有的成员患有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有的成员患丁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见系谱图所示。

@#@现已查明不携带致病基因。

@#@问:

@#@@#@①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丁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

@#@@#@②写出下列两个个体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和婚配,子女中只患丙或丁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14.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

@#@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另一方表现型正常,妻子怀孕后,想知道所怀的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

@#@@#@

(1)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

@#@为什么?

@#@@#@

(2)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型正常胎儿的性别应该是男性还是女性?

@#@为什么?

@#@@#@15.下面是某药品(×@#@×@#@×@#@×@#@×@#@)的一则广告宣传(节选),请阅读这则广告后,用你所学的遗传学知识,指出其中的两处错误。

@#@@#@“……人类男性的精子有两种,一种是XX,一种是XY。

@#@XX精子与卵子受精就生女孩,XY精子与卵子受精就生男孩。

@#@服用×@#@×@#@×@#@×@#@×@#@后,可以提高XY精子的活性,提高XY精子的受精机会而生男孩,经过1893人试用后跟踪统计,有效率在98%以上……”@#@(l)错误一:

@#@@#@

(2)错误二:

@#@@#@16.下图为一红绿色盲遗传系谱,据图回答:

@#@(设控制色觉的基因为B、b)@#@(l)的致病基因来自I代的__________。

@#@@#@

(2)和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

@#@@#@(3)和再生一个色盲男孩的可能性为________,是色盲女孩的可能性为_______。

@#@@#@17.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有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

@#@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

@#@请回答。

@#@@#@(l)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

@#@@#@

(2)若与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

@#@@#@(3)若与结婚,子女中可能患的遗传病是________,发病的概率为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B3.D4.C5.B6.B7.C8.D9.C10.D@#@二、非选择题:

@#@@#@11.(l)常隐性

(2)AA(3)Aa(4)100%(5)0(6)25%(7)不连锁,因为色盲基因在X性染色体上,而某遗传病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12.

(1)常

(2)AaAa或AA(3)、、、(4)l/31/36@#@13.(l)甲、乙、丙、丁。

@#@四种遗传病发病率都很低。

@#@@#@

(2)表兄妹血缘关系很近,婚配后隐性致病基因在子代中纯合的概率大大增加。

@#@(3)①X,常②或;@#@或③、@#@14.

(1)需要。

@#@表现型正常的女性有可能是携带者,她与男患者婚配时,男性胎儿可能带有致病基因。

@#@

(2)女性。

@#@女患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后,所生出的女性胎儿都带有来自父亲的X染色体上的正常显性基因,因此表现正常,而男性胎儿因接受患病母亲的致病基因一定会患病。

@#@@#@15.(l)男性产生的两种精子是X和Y

(2)人类受精作用是在女性输卵管中进行的,药物不可能选择性地提高某一种精子在受精过程中的活力@#@16.(l)

(2)、(3)、0@#@17.

(1)或或

(2),(3)白化病和色盲病,@#@6@#@";i:

6;s:

6549: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题型1:

@#@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一小球自空中自由落下,与正下方的直立轻质弹簧接触,直至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关于小球运动状态,正确的是()@#@A.接触后,小球作减速运动,加速度的绝对值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等于零@#@B.接触后,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其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直到为零@#@C.接触后,速度为零的地方就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加速度为零的地方也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D.接触后,小球速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加速度等于零的地方@#@拓展:

@#@如图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A.0B.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下@#@C.大小为g,方向垂直于木板向下 D.大小为g,方向水平向右@#@图4@#@题型2:

@#@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同体性@#@例、一人在井下站在吊台上,用如图4所示的定滑轮装置拉绳把吊台和自己提升上来。

@#@图中跨过滑轮的两段绳都认为是竖直的且不计摩擦。

@#@吊台的质量m=15kg,人的质量为M=55kg,起动时吊台向上的加速度是a=0.2m/s2,求这时人对吊台的压力。

@#@(g=9.8m/s2)@#@拓展:

@#@如图所示,A、B的质量分别为mA=0.2kg,mB=0.4kg,盘C的质量mC=0.6kg,现悬挂于天花板O处,处于静止状态。

@#@当用火柴烧断O处的细线瞬间,木块A的加速度aA多大?

@#@木块B对盘C的压力FBC多大?

@#@(g取10m/s2)@#@问题3:

@#@发生相对运动的条件题型零界问题@#@如图所示,把长方体切成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部分,切面与底面的夹角为θ,长方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设切面是光滑的,要使m和M一起在水平面上滑动,作用在m上的水平力F满足什么条件?

@#@@#@拓展1:

@#@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有均为f,若木块不滑动,力F的最大值是@#@A.B.C.@#@B.D.@#@例、质量分别为、、的物块、、叠放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对施加一水平力,已知间最大静摩擦力为,间最大静摩擦力为,为保证它们能够一起运动,最大值为()@#@A.B.C.D.@#@F@#@图8@#@问题4:

@#@接触物体分离的条件及应用@#@A@#@B@#@例、一根劲度系数为k,质量不计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体,有一水平板将物体托住,并使弹簧处于自然长度。

@#@如图7所示。

@#@现让木板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a<g)匀加速向下移动。

@#@求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开始与物体分离。

@#@@#@拓展:

@#@如图示,倾角30°@#@的光滑斜面上,并排放着质量分别是mA=10kg和mB=2kg的A、B两物块,一个劲度系数k=400N/m的轻弹簧一端与物块B相连,另一端与固定挡板相连,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对A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物块A沿斜面向上作匀加速运动,已知力F在前0.2s内为变力,0.2s后为恒力,g取10m/s2,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题型5:

@#@整体法和隔离法@#@例7、物体B放在A物体上,A、B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

@#@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C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A、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B、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C、A、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D、A、B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A、B表面的性质@#@题型6:

@#@必须会分析传送带有关的问题@#@例10.如图,水平传送带两个转动轴轴心相距20m,正在以v=4.0m/s的速度匀速传动,某物块儿(可视为质点)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将该物块儿从传送带左端无初速地轻放在传送带上,则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儿将到达传送带的右端(g=10m/s2)?

@#@@#@拓展: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成夹角θ=37°@#@,以10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轻轻地放一个质量m=0.5㎏的物体,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已知传送带从A→B的长度L=16m,则物体从A到B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题型7:

@#@板块模型@#@例如图,质量的小车停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8N。

@#@当小车向右运动速度达到3m/s时,在小车的右端轻放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假定小车足够长问:

@#@@#@

(1)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停止与小车间的相对运动?

@#@@#@

(2)小物块从放在车上开始经过t0=3.0s所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g取10m/s2)@#@拓展: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扁木板紧挨着放在水平地面上,每个木板的质量为m=0.6kg,长,木板原来都静止,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0,现在左边木板的左端点放一块M=1.0kg的小铅块,它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2=0.20,现突然给铅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使其在木板上滑行,试通过计算说明:

@#@@#@

(1)左边扁木板是否滑动?

@#@@#@

(2)滑块M最终是落在地上,还是静止在哪一块木板上?

@#@(计算中取g=10m/s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铅块视为质点)。

@#@@#@题型8:

@#@图像问题@#@t/s@#@V/m.s-1@#@0@#@2@#@4@#@6@#@8@#@2@#@4@#@t/s@#@F/N@#@0@#@2@#@4@#@6@#@8@#@1@#@2@#@3@#@例15、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7、28所示。

@#@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A.m=0.5kg,μ=0.4;@#@B.m=1.5kg,μ=2/15;@#@@#@C.m=0.5kg,μ=0.2;@#@D.m=1.0kg,μ=0.2.@#@拓展: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物体。

@#@现对甲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通过传感器可测得甲的加速度a随拉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

@#@巳知重力加速度g=10m/s2,由图线可知@#@A.甲的质量是2kgB.甲的质量是6kg@#@C.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D.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6@#@";i:

7;s:

27744:

"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都是水溶性物质@#@C.都含、、、这4种元素 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1.答案:

@#@A@#@解析:

@#@淀粉被淀粉酶催化水解,脂肪被脂肪酶催化水解,蛋白质被蛋白酶催化水解,核酸被核酸酶催化水解,A正确;@#@脂肪不具有水溶性,其可溶于有机溶剂,B错误;@#@淀粉和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核酸的组成元素只有C、H、O、N、P,C错误;@#@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脂肪是生物体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不能作为能源物质,D错误。

@#@@#@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B.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C.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2.答案:

@#@B@#@解析:

@#@细胞的全能性是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弱,A错误;@#@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导致细胞增殖失控,B正确;@#@人是多细胞生物,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不会导致个体衰老死亡,C错误;@#@幼年个体生长的过程需细胞增殖分化,成年后也需细胞增殖分化,如骨髓造血干细胞不断增殖分化为血细胞等,D错误。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乳腺细胞比乳腺癌细胞更容易进行离体培养@#@B.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C.采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多胚的数量是有限的@#@D.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中含维生素、激素等多种能源物质@#@3.答案:

@#@C@#@解析:

@#@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因此乳腺癌细胞的分裂能力比乳腺细胞强,所以乳腺癌细胞比乳腺细胞更容易进行离体培养,A错误;@#@细胞核移植可以发生在同种或异种生物的细胞之间,B错误;@#@由于胚胎分割形成的多胚中遗传物质和营养物质均比较少,成功的可能性低,所以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多胚的数量有限,C正确;@#@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中维生素、激素起调节作用,不是能源物质,D错误。

@#@@#@4.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证@#@明了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以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4.答案:

@#@D@#@解析:

@#@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作为材料,通过研究其眼色的遗传,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B正确;@#@赫尔希和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实验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尼伦伯格破译了第一个密码子,后来科学家陆续破译了全部密码子,D错误。

@#@@#@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浓度 B.渗透压 C.浓度 D.浓度@#@5.答案:

@#@B@#@解析:

@#@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K+浓度较低,O2浓度较高,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K+浓度较高,O2浓度较低,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

@#@所以B项正确。

@#@@#@6.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6.答案:

@#@C@#@解析:

@#@卵细胞为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核DNA含量减半为体细胞核DNA的一半,神经细胞、白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均为体细胞,是由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核DNA不变,所以四种细胞的DNA含量不同,A错误;@#@同一人体中,所有体细胞内所含基因完全相同,不同体细胞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各细胞的形态、功能不同,B错误;@#@各细胞的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都是水,C正确;@#@葡萄糖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取决于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但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D错误。

@#@@#@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烧时,食欲减退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B.口服多酶片中的胰蛋白酶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C.用果胶酶澄清果汁时,温度越低澄清速度越快@#@D.洗衣时,加少许白醋能增强加酶洗衣粉中酶的活性@#@7.答案:

@#@B@#@解析:

@#@发烧时,体温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A错误;@#@胰蛋白酶在小肠中发挥作用,消化分解蛋白质,B正确;@#@随着温度的降低,果胶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壁分解的速度减慢,果汁澄清速度越慢,C错误;@#@白醋呈酸性,容易使酶变性失活,所以洗衣时加少许白醋会导致加酶洗衣粉中酶活性降低,D错误。

@#@@#@8.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

@#@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8.答案:

@#@D@#@解析:

@#@观察曲线可知,与清水组相比,蔗糖组和细胞分裂素组中鲜花鲜重累积增加率高,说明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A正确;@#@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产生更多能量,B正确;@#@蔗糖+细胞分裂素组鲜花鲜重积累增加率最高,说明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C正确;@#@第5天清水组鲜花鲜重积累增加率最低,此时脱落酸含量最高,D错误。

@#@@#@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9.答案:

@#@B@#@解析:

@#@行道树灌木丛通常为狭长的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种群密度采用等距取样法最为适合,A错误;@#@杂食性鸟类的食物种类大于其他食性鸟类,则其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鸟类,B正确;@#@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但生态瓶容积有限,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成分是否齐全、生物种类和数量等,C错误;@#@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捕食和躲避敌害,故为异种生物传递物理信息,D错误。

@#@@#@10.甲、乙为两种果蝇(2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杂交产生的减数分裂都正常@#@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序相同@#@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10.答案:

@#@D@#@解析:

@#@与图甲相比,图乙1号染色体发生了倒位,所以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过程中1号染色体间不能正常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A错误;@#@甲1号染色体发生倒位形成乙,B错误;@#@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序列不完全相同,C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11.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固定化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酶的重复利用@#@B.溶解氧交换受阻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C.固定化细胞用于生产能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D.凝胶与被包埋细胞之间不是通过共价键结合@#@11.答案:

@#@B@#@解析:

@#@固定化酶实现了酶和底物的分离,酶可重复利用,A正确;@#@酶的催化作用不需要氧气,故固定化酶的应用不需要氧气,与溶解氧交换受阻没有关系,B错误;@#@固定化细胞可用于生产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如分泌蛋白等,C正确;@#@凝胶与被包埋细胞之间没有化学键,不通过共价键结合,D正确。

@#@@#@12.下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a的位置@#@C.密码子位于的环状结构上@#@D.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12.答案:

@#@A@#@解析:

@#@图示为翻译过程,图中结构含有mRNA、tRNA和rRNA,A正确;@#@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位于第一位,故甲硫氨酸不在图中a位置,B错误;@#@密码子位于mRNA上,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C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即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密码子决定,因此mRNA上碱基改变不一定改变肽键的氨基酸的种类,D错误。

@#@@#@13.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B.计数室的容积为、、@#@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13.答案:

@#@B@#@解析:

@#@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2个计数室,A错误;@#@每个计数室的容积有1mm×@#@1mm×@#@0.1mm,B正确;@#@向血细胞计数板中滴加样液前应先盖上盖玻片,让样液自行渗入计数室,若先滴加样液,统计结果会偏大,C错误;@#@计数时,需统计小方格内以及小方格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细胞,D错误。

@#@@#@1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14.答案:

@#@A@#@解析: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所以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有可能引起外来物种入侵,不利于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C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大,抵抗力稳定性高,不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

@#@@#@15.经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B.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15.答案:

@#@A@#@解析:

@#@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环境起选择作用,不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A错误;@#@X射线可能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引起染色体变异,B正确;@#@通过杂交实验可知该突变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若子代表现为突变性状,则为显性突变,若子代表现为正常性状,则为隐性突变,C正确;@#@若白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突变性状,则为可遗传变异,若后代无突变性状,则为不可遗传变异,D正确。

@#@@#@16.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16.答案:

@#@D@#@解析: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识别功能,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因此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的糖蛋白,结果使白细胞黏着,A正确;@#@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均是耗能过程,消耗ATP,B正确;@#@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如图可知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是通过细胞间的细胞间隙进入炎症组织,并没有穿过细胞膜因此不是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此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17.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B.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C.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D.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17.答案:

@#@C@#@解析:

@#@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18℃,将腐乳胚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A正确;@#@腐乳胚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B正确;@#@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会导致豆腐含水量过高,不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C错误;@#@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

@#@@#@18.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和同时内流@#@18.答案:

@#@D@#@解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正确;@#@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所以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相应的离子通道打开;@#@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若兴奋则Na+内流,若抑制则Cl-内流,D错误。

@#@@#@19.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19.答案:

@#@D@#@解析: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零时,打开排气阀,打开盖子,如果提前打开排气阀,锅内压力突然下降,灭菌容器内液体会冲出容器,造成污染,A错误;@#@倒平板时,培养皿盖打开一缝隙,不能放到一边,B错误;@#@接种时,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冷却后挑取菌落,不能趁热挑取,以免杀死微生物,C错误;@#@由于平板倒过来放置,则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D正确。

@#@@#@20.下图为制备人工种子部分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胚状体是外植体在培养基上脱分化形成的一团愈伤组织@#@B.该过程以海藻酸钠作为营养成分,以溶液作为凝固剂@#@C.可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蔗糖,为胚状体提供碳源@#@D.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能够隔绝空气,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储藏@#@20.答案:

@#@C@#@解析:

@#@胚状体是外植体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的,A错误;@#@该过程中海藻酸钠是包埋剂,CaCl2溶液是凝固剂,B错误;@#@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蔗糖,为胚状体提供碳源和能源,C正确;@#@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可与空气相通,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右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21.答案:

@#@ABC@#@解析:

@#@图中Ⅰ、Ⅱ、Ⅲ、Ⅳ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图示表明强光照下叶绿素宽度变窄,类胡萝卜素宽度变宽,说明此时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增加,有利于抵御强光照,AB正确;@#@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C正确;@#@画滤液细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需画2~3次,保证色素的含量,D错误。

@#@@#@22.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22.答案:

@#@AC@#@解析:

@#@不同季节的温度不同,则不同水体中藻类种群不同,是影响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A正确;@#@藻大量繁殖,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类数量增加,种类不一定增加,B错误;@#@图示表明夏季藻类种类最多,由于食物充足,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种类可能最多,C正确;@#@浮游藻类的能量大约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元素等物质不存在该比例关系,D错误。

@#@@#@2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C.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D.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目的产生@#@23.答案:

@#@BD@#@解析:

@#@苏丹Ⅲ染液能够将脂肪染成橘黄色,所以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出现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A正确;@#@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因此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没有还原糖,B错误;@#@发生质壁分离说明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说明细胞具有活性,C正确;@#@二苯胺与DNA在加热条件下呈蓝色,所以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DNA产生,但不一定是目的DNA,D错误。

@#@@#@24.右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型增长@#@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24.答案:

@#@ABC@#@解析:

@#@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而后进行无氧呼吸。

@#@发酵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减少、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改变,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减慢,A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有CO2的产生,因此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B错误;@#@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而后减少,C错误;@#@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属于醋酸菌,需氧型微生物,最可能是由于发酵瓶漏气引起的,D正确。

@#@@#@25.图1、2分别为“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2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相同@#@B.图1中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C.图2中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D.在图1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25.答案:

@#@BCD@#@解析:

@#@图1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其中的核物质,图2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降低NaCl的浓度,使DNA的溶解度降低析出,A错误;@#@由于DNA溶于水,所以图1中完成过滤后DNA存在于滤液中,需保留滤液,B正确;@#@图2中DNA析出,则过滤后弃去滤液,保留黏稠物,C正确;@#@在图1中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形成肽和氨基酸,溶于水,不利于去除杂质,D正确。

@#@@#@三、非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

@#@@#@26.(8分)下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有(填序号)。

@#@@#@

(2)若该细胞为人的浆细胞,细胞内抗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有(填序号),合成后通过@#@运输到(填序号)中进一步加工。

@#@@#@(3)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转运到细胞质中,该结构对转运的物质具有性。

@#@@#@(4)若合成的蛋白质为丙酮酸脱氢酶,推测该酶将被转运到(填序号)发挥作用。

@#@@#@26.答案:

@#@

(1)④⑤

(2)①囊泡③(3)核孔选择(4)④@#@解析:

@#@①~⑤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

@#@

(1)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

(2)浆细胞中合成抗体蛋白的场所是附着于内质网上核糖体。

@#@合成后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

@#@(3)mRNA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核孔对mRNA具有选择性。

@#@(4)丙酮酸脱氢酶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挥作用,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中。

@#@@#@27.(8分)为了研究2个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图1的净光合速率是采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释放量。

@#@@#@

(2)光合作用过程中,与结合生成,消耗的由经过一系列反应再生。

@#@@#@(3)由图可知,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推断其主要原因有:

@#@一方面是其叶绿素含量较@#@高,可以产生更多的;@#@另一方面是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更多的。

@#@@#@(4)栽培以后,植株干重显著大于对照,但籽实的产量并不高,最可能的生理原因@#@是。

@#@@#@27.答案:

@#@

(1)光照强度、CO2浓度O2

(2)C3C3@#@(3)[H]和ATP参与光合作用的酶@#@解析:

@#@

(1)图1探究温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则无关变量有光照强度、CO2浓度,需保证相同且适宜。

@#@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表示。

@#@

(2)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O2与C5结合形成C3,C3再经过还原形成C5和(CH2O)。

@#@(3)P1叶绿素含量较高,吸收较多的太阳能用于光反应,产生更多的[H]和ATP;@#@叶片中蛋白质含量较多,含有更多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使光合速率加快。

@#@(4)与对照组相比,P2植株光合作用能力强,产生的有机物多,但向籽实运输的光合产物少,导致籽实的产量并不高。

@#@@#@28.(9分)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的分泌活动,腺体表示的器官有。

@#@@#@

(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调节。

@#@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

@#@@#@(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细胞的抗体和效应细胞。

@#@据此推测:

@#@Ⅰ型糖尿病是由决定的、针对胰岛细胞的一种@#@病;@#@胰岛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免疫导致的。

@#@@#@28.答案:

@#@

(1)甲状腺和肾上腺

(2)抗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3)神经-体液细胞膜上(4)遗传(基因)自身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特异性)@#@解析:

@#@

(1)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增加产热";i:

8;s:

16217: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初三化学试题@#@2016年1月@#@说明:

@#@1.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时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Ar(H)=1Ar(C)=12Ar(N)=14Ar(O)=16@#@Ar(S)=32Ar(Ca)=40Ar(Ti)=48Ar(Fe)=56Ar(Cu)=64Ar(Hg)=201@#@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常州市各文化遗产的生产工艺,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木梳制作B.黄酒酿造 C.乱针绣 D.竹刻工艺@#@2.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加入适量水后,可以形成溶液的是@#@A.冰块B.蔗糖C.面粉D.奶油@#@3.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A.紫铜B.氧化镁C.生铁D.磁铁矿@#@4.溶液中的溶质@#@A.只能是固体B.只能是液体@#@C.只能是气体D.可能是气体、液体或固体@#@5.将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至5%时,所使用的仪器中通常不包括@#@A.酒精灯B.量筒C.烧杯D.玻璃棒@#@6.下列自行车的防锈方法不合理的是@#@A.车架——烤漆B.辐条——镀防护金属@#@C.轮圈——烤蓝(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D.把手——涂防锈油@#@7.下列相关比较中,关系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

@#@铁<镁B.相同条件下密度:

@#@氢气>氧气@#@C.导电能力:

@#@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D.着火点:

@#@纸片>煤炭@#@8.人体内缺少可能导致骨骼疏松、畸形,但吸收过多会引起白内障的元素是@#@A.ZnB.IC.CaD.Fe@#@Ir@#@铟@#@49@#@114.82@#@9.铟具有光渗透性和强导电性,广泛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

@#@元素周期表中“铟”的信息如右图所示。

@#@下列关于铟元素说法,错误的是@#@A.是非金属元素B.元素符号为Ir@#@C.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2D.原子序数为49@#@10.下列关于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是@#@A.所有溶液都能导电@#@B.不锈钢是永不生锈的钢铁@#@C.可燃性气体与空气充分接触一定发生爆炸@#@D.空气中CO2浓度过高,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11.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15%的磷酸二氢铵溶液用于无土栽培,已称取2.3kg的磷酸@#@二氢铵固体,还需要水@#@A.200kgB.197.7kgC.230kgD.59.6kg@#@1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讲卫生,尽量使用一次性木筷@#@C.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13~14题。

@#@@#@2014年,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正式落户常州。

@#@ @#@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构成,且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晶体。

@#@它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材料。

@#@@#@13.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A.构成:

@#@碳原子B.结构:

@#@微粒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C.性质:

@#@可燃性D.用途:

@#@用作超轻绝缘材料@#@14.下列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A.石墨烯B.干冰C.碳酸钙D.一氧化碳@#@15.中国人民银行为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发行了纪念币。

@#@选择铸造纪念币的金属材料时必需考虑该金属材料的@#@A.磁性B.导电性C.耐腐蚀性D.导热性@#@16.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结构观:

@#@构成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 B.元素观:

@#@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C.微粒观: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D.守恒观: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17.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是一种易溶物质@#@ B.加热或再加入甲都可以增大甲的溶解度@#@ C.40℃时,甲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比乙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D.将乙的饱和溶液由20℃升温至40℃,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燃烧时发光放热,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溶液饱和后才可能结晶,所以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是该状态下的饱和溶液@#@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a@#@b@#@d@#@c@#@a@#@b@#@19.a、b、c、d均是由某两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纯净物,且只有a在常温下为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a是AlB.b是O2@#@C.c是COD.d是CO2@#@20.取4份等质量的KClO3,向其中3份中分别加入少量等质量的KMnO4、MnO2和Mn,分别在某温度下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定收集到的氧气质量。

@#@然后将剩余固体溶于足量水中,添加过物质的组别中均有相同组成的不溶物。

@#@测定结果如下:

@#@@#@组别@#@①@#@②@#@③@#@④@#@加入物质@#@无@#@KMnO4@#@MnO2@#@Mn@#@收集到的氧气质量/g@#@0@#@m1@#@m2@#@m3@#@不溶物的质量/g@#@0@#@w1@#@w2@#@w3@#@已知本题中各反应前后所涉及的含钾元素的化合物均可溶于水。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不加入其他物质时,KClO3不能发生分解反应@#@B.KMnO4是KClO3分解制氧气效果最好的催化剂@#@C.产生氧气的质量关系为m1>m2=m3@#@D.残留不溶物的质量关系为w1<w2<w3@#@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21.(6分)@#@

(1)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2”的含义,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2@#@a.表示微粒数目 b.表示元素化合价c.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①2NH3:

@#@;@#@②CO32-:

@#@;@#@③MgO:

@#@。

@#@@#@

(2)选择合适的化学术语,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a.氧化b.吸附c.结晶@#@①活性炭能冰箱内的异味;@#@@#@②水果在空气中因而腐烂;@#@@#@③冬天,蜂蜜中会出现白色固体,是因为低温时蜂蜜中的葡萄糖。

@#@@#@22.(4分)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

(1)供给生物呼吸的气体:

@#@;@#@@#@

(2)生活中最常用的溶剂:

@#@;@#@@#@碳棒@#@氯化铵糊@#@二氧化锰糊@#@锌筒@#@(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

@#@;@#@@#@(4)“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中的“曾青”:

@#@。

@#@@#@23.(4分)右图是常见干电池的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1)氯化铵的化学式:

@#@;@#@@#@

(2)碳棒用作电极,是由于它具有性;@#@@#@(3)回收的二氧化锰可用作双氧水制氧气的催化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6分)1777年,某科学家通过研究氧化汞(HgO)分解时物质的质量关系,最终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

(1)上文所述的科学家是(填字母);@#@@#@A.波义耳B.拉瓦锡C.道尔顿D.汤姆生@#@

(2)这位科学家使用的装置是下图中的(填“A”或“B”);@#@@#@A@#@B@#@HgO@#@Hg@#@(3)以下微观示意图可简要表示氧化汞发生分解反应的过程,试在反应后的方框内画出正确的微观图示。

@#@@#@·@#@@#@分解@#@重组@#@·@#@@#@反应后@#@反应中@#@反应前@#@表示氧原子表示汞原子@#@(4)若21.7g氧化汞全部分解,可以生成氧气多少克?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25.(7分)请根据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b@#@a@#@带孔塑料片@#@ABC@#@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b;@#@@#@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A、B装置中,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填字母);@#@@#@(3)老师用C装置制取、收集CO2,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同时利用数据采集器和传感器测定和记录木条变化时对应的CO2体积分数,数据见下表。

@#@@#@CO2的体积分数/%@#@34.4@#@36.3@#@39.2@#@43.1@#@44.3@#@48.8@#@51.5@#@木条的燃烧状况@#@不灭@#@不灭@#@火焰变小@#@火焰变小@#@熄灭@#@熄灭@#@熄灭@#@①常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检验CO2是否集满,这是利用了CO2具有@#@的性质;@#@@#@②当瓶内O2的体积分数为12%时,放在瓶口的木条(填“不灭”、“火焰变小”或“熄灭”)。

@#@(不考虑空气中原有CO2以及实验产生的水蒸气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26.(6分)小鹿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试回答以下问题。

@#@@#@【查阅资料】@#@

(1)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运动速度越慢,反之亦然。

@#@@#@

(2)白磷,熔点为44.1℃,沸点为280.5℃,着火点为40℃。

@#@白磷的燃烧产物为五氧化二磷,其烟雾刺激黏膜,对皮肤有刺激和灼烧作用。

@#@@#@【实验原理】可燃物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②;@#@@#@【实验操作】①将试管放入80℃的热水中;@#@@#@②将试管放入冰水中;@#@@#@③将试管放置在空气中恢复至室温(10℃);@#@@#@④取下橡皮塞,将试管敞口放置足够长时间;@#@@#@请选择必需的实验操作,组成最合理的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实验反思】@#@①从实验安全快捷的角度看,气体X宜选择下列中的(填字母);@#@@#@A.CO2B.N2C.CO@#@②按照最合理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本实验仍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

@#@@#@。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弹簧夹@#@CO气囊@#@足量@#@石灰水@#@氧化铁@#@27.(9分)凡凡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利用下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铁的冶炼,并检验产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

(1)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时,轻轻挤压气囊,观察到@#@,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虚线框内装置在整个实验中的作用:

@#@①检验并吸收生成的CO2;@#@②;@#@@#@(4)凡凡同学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CO时,发现生成的固体物质温度仍很高,但是气囊里的CO已经所剩无几,为确保实验成功,最简单的操作是@#@;@#@@#@(5)实验后,凡凡同学用磁铁靠近硬质玻璃管时,有黑色固体被吸引,他认为此现象不足以证明反应有铁生成,理由是:

@#@;@#@@#@(6)现有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400t,最多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t(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8.(6分)凡凡同学利用得到的铁粉,设计如下图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0mL@#@集气瓶@#@活性炭布包@#@250mL水@#@【实验药品】水,活性炭布包(内装有用食盐水浸泡过的铁粉)@#@【实验原理】①铁生锈是铁跟发生的复杂的反应;@#@@#@②食盐水可以加速铁的锈蚀;@#@@#@【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②按图装配仪器。

@#@一段时间后,水逐渐被吸入集@#@气瓶中,铁粉会变成色;@#@@#@③当无水再滴入集气瓶时,测得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mL;@#@@#@④计算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实验反思】@#@

(1)实验中所取铁粉必须过量,目的是:

@#@;@#@@#@

(2)凡凡同学的实验结果略低于实际值的原因可能有;@#@@#@A.布包上的活性炭与铁粉混在了一起@#@B.没有考虑铁粉体积对实验的影响@#@C.测量剩余水的体积时,集气瓶内的气体温度仍略高于室温@#@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29.(6分)根据以下实验流程和数据回答问题。

@#@@#@反应①@#@足量蓝色溶液a@#@过滤、洗涤、干燥@#@反应②@#@足量氧气中@#@灼烧@#@6.6g合金@#@固体b@#@绿色溶液c(只有一种溶质)@#@气体d@#@反应③@#@足量石灰水@#@过滤、干燥@#@5g固体e@#@8.5g纯净的氧化铜@#@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合金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填写元素符号)。

@#@@#@六、(本题包括2小题,你只需选做其中一个小题,若两题全做,则以30题计分。

@#@共6分)@#@30.(6分)文具有学问。

@#@@#@

(1)钢笔的笔头用含5%~10%的铬、镍的特种钢制成,这种钢的硬度(填大于、小于、等于)纯铁的硬度;@#@@#@

(2)为防止蓝黑墨水中的色素沉淀,常加入少量硫酸。

@#@请写出硫酸腐蚀钢笔笔头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修正带的主要成分中含有钛白(学名为二氧化钛,化学式为TiO2),工业生产钛白的反应是:

@#@TiCl4+O2高温TiO2+2Cl2。

@#@@#@①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质量分数为;@#@@#@②工业生产钛白的反应属于(填字母);@#@@#@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③氯离子和其它元素的阳离子结合成的化合物属于氯化物。

@#@下列物质中属于氯化物的是(填字母);@#@@#@A.TiCl4B.TiO2C.Cl2D.KClO3@#@31.(6分)洗衣有讲究。

@#@@#@

(1)小晗同学能用洗衣粉去除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洗衣过程中,发生了现象(选填“溶解”或“乳化”);@#@@#@

(2)洗衣时最好使用软水。

@#@小晗同学鉴别硬水与软水可使用,若出现@#@的现象,则证明其为硬水,生活中使硬水软化常用的方法是;@#@@#@(3)为去除白色校服上的黄色污渍,小晗选用了84消毒液。

@#@84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次氯酸(HClO)在光照时会分解生成氯化氢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i:

9;s:

22088: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章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l50分)@#@一、选择题(30题,l—5题每题1分;@#@6—25题每题2分;@#@26—30题,每题3分,共60分)@#@1.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别处理大肠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烟草叶细胞,能得到原生质体的是()@#@A.大肠杆菌B.乳酸菌C.酵母菌D.烟草叶细胞@#@2.下列关于营养物质化学消化部位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淀粉只在口腔内消化B.蛋白质只在胃内消化@#@C.维生素在小肠内消化D.脂肪只在小肠内消化@#@3.人体内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A.丙氨酸B.赖氨酸C.脂肪酸D.核苷酸@#@4.淀粉在小肠内被吸收的主要形式是()@#@A.麦芽糖B.淀粉C.葡萄糖D.蔗糖@#@5.能够使淀粉酶水解的酶是()@#@A.淀粉酶B.脂肪酶C.蛋白酶D.麦芽糖酶@#@6.如果某种植物器官呼吸时的氧气吸收量大于二氧化碳释放量,该器官最可能是()@#@A.萌发的花生种子B.花生幼苗C.水稻根D.水稻叶@#@7.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将豌豆的种子放在棉花上,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关于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装置@#@场所@#@温度@#@棉花状态@#@数日后的现象@#@甲@#@日光@#@23℃@#@潮湿@#@全部发芽@#@乙@#@日光@#@23℃@#@干燥@#@没有发芽@#@丙@#@黑暗@#@23℃@#@潮湿@#@全部发芽@#@丁@#@黑暗@#@23℃@#@干燥@#@没有发芽@#@A.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

@#@种子萌发与光照、温度、水分相关@#@B.该实验材料的选择是:

@#@豌豆的种子要保持完整,具有活力,并保证一定的数量@#@C.该实验的实验变量为:

@#@种子是否萌发@#@D.该实验的结论是:

@#@种子萌发与温度无关@#@8.关于人体内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全部为必需氨基酸@#@B.蛋白质也可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C.组成肌肉细胞的有机物中蛋白质含量最多@#@D.有些蛋白质具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9.人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共同的代谢终产物有()@#@A.二氧化碳和尿素B.胆固醇和氨C.尿素和尿酸D.二氧化碳和水@#@10.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ATP的生成量没有明显增多,这是因为()@#@A.大量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B.大量能量合成了其他高能化合物@#@C.大量能量没有释放出来D.大量能量随汗水流失了@#@11.在对光合作用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光照叶绿体会引起类囊体(囊状结构)腔内的pH值明显下降,对此现象解释恰当的是()@#@A.ATP水解产生磷酸,导致pH明显下降@#@B.大量的C02进入叶绿体导致pH明显下降@#@C.该现象与光、酶作用下的反应:

@#@2H2O+2NADP十→2NADPH+2H++02有关@#@D.光照下叶绿体基质的pH明显低于类囊体腔内的pH@#@12.生物体细胞的主要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但在缺氧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下面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器官细胞名称@#@呼吸类型@#@产物@#@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物@#@无氧呼吸产物@#@A@#@马的肌肉细胞@#@能@#@能@#@C02,H20@#@酒精,CO2@#@B@#@甜菜块根细胞@#@否@#@能@#@-@#@乳酸@#@C@#@苹果的果肉细胞@#@能@#@能@#@C02,H20@#@酒精,C02@#@D@#@酵母菌@#@能@#@能@#@C02,H20@#@酒精,H20@#@13.在植物代谢过程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下列符合实际的是()无@#@A.在夜间,线粒体可以为叶绿体提供CO2,参与暗反应@#@B.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供02,02在线粒体内参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C.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内膜、基质中分布有与其生理作用相关的酶@#@D.线粒体内既有DNA,又有RNA,而叶绿体只有DNA@#@14、某同学提取得到叶绿体色素溶液后,取一圆形滤纸,在滤纸中央滴一滴色素提取液,再滴一滴层析液,色素随层析液扩散得到右图结果,则l、2、3、4四条色带依次表示()@#@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B.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C.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D.叶绿素b、叶绿素a、胡萝卜素、叶黄素@#@15.下面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见下表和右图。

@#@根据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试管Ⅰ@#@试管Ⅱ@#@试管Ⅲ@#@pH@#@8@#@8@#@7@#@温度@#@60@#@40℃@#@40℃@#@淀粉酶@#@1mL@#@1mL@#@1mL@#@淀粉@#@1mL@#@1mL@#@1mL@#@A.甲物质可能是淀粉酶的抑制剂@#@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作用@#@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度比碱性慢@#@D.此种淀粉酶在作用40min后便会失去活性@#@16.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垃体中进行@#@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⑤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有促进作用@#@⑥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能进行交配@#@A.全部正确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⑤D.全都不对@#@17.甲图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乙图是将一定量的唾液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

@#@表示淀粉酶催化该反应的最适温度@#@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却有本质的区别@#@C.图乙中Tb至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高@#@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

@#@@#@18.下列情形与右图坐标曲线走势相符的是@#@A.人体肌细胞中ATP生成量与氧分压变化的关系@#@B.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C.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D.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细菌数目的变化@#@19.下列与绿色植物新陈代谢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阳生植物的暗反应可以在有光条件下进行,阴生植物的暗反应只能在黑暗条件下进行@#@B.大豆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C.在水果贮存中充入N2和C02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无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水果的储存时间@#@D.从植物体内提取的叶绿素溶液,即使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也无法检测到有氧气生成@#@20.在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时,对照实验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

@#@为了研究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两只花盆里分别种相同数量的大豆苗,并进行如下处理。

@#@在这一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正确,需要改正为()@#@花盆@#@光@#@温度@#@水@#@甲@#@光亮处@#@20℃@#@充足@#@乙@#@黑暗处@#@20℃@#@不充足@#@A.乙花盆放在光亮处B.甲花盆放在黑暗处@#@C.甲花盆的温度高于20℃D.乙花盆浇充足的水@#@21.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放入高速离心器中,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其中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可是加入丙酮酸,马上就有C02和ATP产生。

@#@C层必定含有的成分是()@#@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细胞质基质④ADP@#@A.①和④B.②和③C.①和③D.②和④@#@22.现有一瓶酵母菌的葡萄糖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右图所示,(假定两种呼吸作用产生CO2的速率相同),在氧浓度为a时发生的情况是()@#@A.100%酵母菌进行发酵@#@B.3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C.60%的酵母菌进行发酵@#@D.酵母菌停止发酵@#@23.下列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蛙的红细胞ATP生成速率与氧浓度的关系@#@B.乙图为小树林中一天内C02的浓度变化@#@C.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浓度与CO2产生量的关系,a点ATP产生量最大@#@D.丁图为恒温动物离体细胞新陈代谢强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24.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放出二氧化碳的摩尔数与吸收氧气的摩尔数比率叫做呼吸商,简称RQ。

@#@下表为测定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二氧化碳释放量和氧气吸收量的化数据。

@#@下列关于此表的叙述错误的是()@#@萌发时间(小时)@#@放出二氧化碳量(10-3mL)@#@吸收氧气量(10-3mL)@#@萌发时间(小时)@#@放出二氧化碳量(10-3mL)@#@吸收氧气量(10-3mL)@#@2@#@5@#@O@#@24@#@55@#@17.6@#@4@#@12.6@#@7.6@#@30@#@55@#@22.4@#@6@#@21@#@12.6@#@36@#@55@#@42.6@#@8@#@27.6@#@16.3@#@40@#@55@#@55@#@12@#@42.6@#@17.6@#@42@#@55@#@60@#@18@#@55@#@17.6@#@48@#@57.6@#@82.6@#@A.O~30小时碗豆种子的呼吸主要是无氧呼吸@#@B.40小时时,种子萌发时呼吸的底物为葡萄糖@#@C.40小时以后碗豆种子的呼吸底物不全是葡萄糖@#@D.若以葡萄糖为底物,30小时时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为0.03mg@#@25.如图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下列叙错误的是()@#@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完整单位,它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细胞内@#@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图中①上进行的,而暗反应是图中②上进行的@#@C.图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相邻细胞中去,并参与有氧呼吸要穿过8层生物膜@#@D、H2O是最终的电子供体,而NADP+是最终的电子受体@#@26、下图是研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哪一幅图能表示实验结果()A@#@27.土豆在纯空气中贮藏l周,然后在纯氮气中贮藏1周,最后又置于纯空气中贮藏。

@#@在实验中测定了释放的CO2,实验结果如图。

@#@在三周中多产生和释放的C02可能来源于()@#@A.乙醇B.丙酮酸C.乳酸D.空气@#@28.呼吸作用是生命的基础代谢之一。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叙述中正确的是()@#@A.葡萄糖在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B.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全部形成了ATP,直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C.氧气在线粒体内与氢化合生成H20,同时产生大量能量@#@D.三大能源物质在动物细胞内经呼吸作用最终生成的物质是CO2和H20@#@29.根据下表分析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物质@#@各元素比例@#@氧化分解时@#@C@#@0@#@耗氧量@#@释放能量@#@产生的水@#@脂肪@#@75%@#@13%@#@较多@#@较多@#@X@#@糖@#@44%@#@50%@#@较少@#@较少@#@Y@#@A.同质量的脂肪比糖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B.脂肪中H的比例是l2%@#@C.X<@#@Y@#@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30.图

(1)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

(2)表示A植物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其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B@#@B.图

(1)中的“a”点植物细胞没有ATP生成@#@C.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囊状结构薄膜向叶绿体基质移动@#@D.e点与d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低;@#@e点与f点相比较,e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高@#@二、简答题(90分)@#@31.(10分)生物兴趣小组用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他们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可观察到光下枝条放出气泡。

@#@他们以太阳灯作为光源,移动太阳灯使之与大试管的距离不同,结果如图

(1)(示意图)中曲线1,请回答:

@#@@#@

(1)该实验研究的是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衡量光合速率的指标是。

@#@@#@

(2)该小组在室温l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2和3所示,D点的限制因素是。

@#@@#@(3)该小组分离出黑藻中的叶绿体(见图

(2)叶绿体的模式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b上发生的能量转换为,由c转移至b的物质主要是。

@#@@#@32.(10分)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物质代谢途径和产物,其中X和Y为代谢中间产物,→表示反应方向。

@#@@#@

(1)写出图中下列物质名称:

@#@@#@A,B,E,F。

@#@@#@

(2)人饥饿时首先使用的贮能物质是,当它数量不足时,则动用和。

@#@@#@(3)用图中标号依次写出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脂肪的代谢途径。

@#@@#@(4)A物质分解过程⑧又称为作用。

@#@人体所必需的A物质有一部分不能由过程⑦生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取,这部分物质称为。

@#@@#@33.(10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来研究棉花植株的光合作用。

@#@@#@

(一)选择棉花植株上受光面积相近的20片叶,将其中的10片叶剪下,从每片中间部分切下1Xlcm2小叶片(A组),烘干称重,做好记录。

@#@@#@

(二)相同时间里对另10片叶进行半叶遮光(每一片叶的一半正反面用不透光纸包住,另一半不作处理)。

@#@@#@(三)适宜光照两小时后,剪下叶片,在各半叶中与操作

(一)相似部位切下l×@#@0.5cm2的小叶片(遮光为B组,正常为C组),烘干称重做好记录。

@#@结果如下表:

@#@(单位:

@#@mg)@#@叶片@#@1@#@2@#@3@#@4@#@5@#@6@#@7@#@8@#@9@#@10@#@A组@#@5.4@#@6.3@#@6.4@#@6.5@#@6.3@#@5.8@#@5.7@#@6.O@#@5.9@#@6.3@#@B组@#@2.O@#@2.2@#@2.4@#@1.8@#@1.9@#@2.O@#@2.1@#@1.9@#@2.1@#@1.7@#@C组@#@4.5@#@4.7@#@4.6@#@4.2@#@4.2@#@4.4@#@4.3@#@4.O@#@4.3@#@4.0@#@

(1)烘干的目的是。

@#@@#@A组的作用是。

@#@@#@

(2)在叶片的叶肉细胞叶绿体内进行的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为:

@#@。

@#@其中参与光反应的四种反应物是:

@#@、、和Pi。

@#@@#@(3)通过实验可知,在该条件下,棉花植株呼吸量为mg/(cm2.h),有机物合成量为mg/(cm2·@#@h)。

@#@@#@(4)实验开始前并未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

@#@你认为(填“要”或“不要”)进行黑暗处理,理由是。

@#@@#@(5)如要研究CO2中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通常采用方法。

@#@@#@34、(10分)图

(1)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

(2)表示将植物放在不同CO2浓度下,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A、b、c是坐标上的三点。

@#@请回答:

@#@@#@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著影响的植物是。

@#@@#@

(2)图

(1)中的“a”点表示。

@#@如果以只缺镁的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则b点将向移动。

@#@@#@(3)在c点条件下,叶绿体中ADP将从(结构)(结构)方向移动。

@#@c点条件下植物生理活动与下图中相符。

@#@@#@(4)将图

(2)中d点对应的光强突然提高至e点对应的光强,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将;@#@把e点对应的条件突然改变成f点下的条件,叶绿体中C5化合物的含量将(填“升高”或“降低”)。

@#@@#@(5)将A植物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如不给光照,玻璃罩内C02含量每小时增加20mg;@#@如充足光照,玻璃罩内C02含量每小时减少45mg。

@#@则在光照条件下,该植物产生氧气的速率是mg/h;@#@净积累葡萄糖的速率是mg/h。

@#@(保留一位小数)@#@35.(10分)下图为人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转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或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蛋白质@#@A@#@脂肪@#@二碳@#@化合物@#@D@#@葡萄糖@#@丙氨酸@#@其他氨基酸@#@B@#@三羧酸@#@循环@#@CO2@#@C5@#@卡尔文@#@循环@#@C3@#@⑨@#@①@#@⑧@#@②@#@③@#@④@#@⑤@#@⑥@#@⑦@#@C@#@甘油@#@

(1)C3生成葡萄糖需要________________。

@#@卡尔文循环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

@#@@#@

(2)物质A、C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葡萄糖、蛋白质、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除释放能量外,还形成相同的代谢终产物()_________。

@#@@#@(4)在线粒体中进行的过程有();@#@发生脱氨基作用的过程有()。

@#@@#@(5)由过程⑥⑧转化而来的其他氨基酸称为__________氨基酸,其通过__________作用完成。

@#@@#@(6)人体一般在______________情况下进行过程⑨⑤,获得能量。

@#@@#@(7)当机体供氧不充足时,物质()能产生乳酸。

@#@@#@36.(10分)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酒精发酵,有同学认为是氧气抑制了酵母菌无氧呼吸,也有同学认为是有氧呼吸产生的ATP抑制了酵母菌无氧呼吸。

@#@请设计实验探究其原因。

@#@@#@一、供选的实验试剂:

@#@@#@5%葡萄糖溶液、酵母菌细胞(试剂1)、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试剂2)、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试剂3)、ATP溶液、蒸馏水。

@#@@#@二、实验步骤:

@#@@#@10%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接气泵@#@

(1)取1、2、3三只锥形瓶完成如下装置三套,依次编号为A、B、C。

@#@1号锥形瓶中都加10%的NaOH溶液,3号锥形瓶中都加澄清的石灰水。

@#@@#@

(2)A装置锥形瓶2中加入:

@#@10mL的试剂2、10mL的5%葡萄糖溶液、2mL蒸馏水@#@B装置锥形瓶2中加入:

@#@________@#@C装置锥形瓶2中加入:

@#@__________@#@(3)A、B、C三套装置均先持续通入氮气5min,目的是,再将三套装置分别处理:

@#@A套持续通入N2,B套,C套持续通入空气。

@#@A、B、C三套装置中,为对照组。

@#@@#@(4)将三套装置放在温度适宜(25~35℃)的相同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8~10h)。

@#@@#@(5)观察__________________,判断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三、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①若A套,B套,C套,则酵母菌无氧呼吸受ATP抑制,不受氧气抑制@#@②若A套,B套,C套,则酵母菌无氧呼吸受氧气抑制,不受ATP抑制@#@③若A套,B套,C套,则酵母菌无氧呼吸受ATP抑制,受氧气抑制@#@④若A套,B套,C套,则酵母菌无氧呼吸不受ATP抑制不受氧气抑制@#@37.(10分)下图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被人体摄入后的氧化分解代谢变化关系模式图。

@#@图中字母A、B、C、D、E、F表示某些分子、原子或基团,X代表某细胞器,数字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

@#@请据图回答:

@#@@#@@#@

(1)请写出下列物质名称:

@#@@#@ACDEF@#@

(2)请写出下列生理过程名称:

@#@@#@②③@#@(3)肝脏通过其产生的影响过程①的效率。

@#@水的产生发生在X结构的部位。

@#@产生ATP最多的是过程。

@#@@#@38.(10分)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O@#@10@#@20@#@30@#@40@#@50@#@60@#@70@#@80@#@90@#@甘薯还原糖含量(mg/g)@#@22.1@#@23.3@#@25.8@#@37.6@#@40.5@#@47.4@#@54.7@#@68.9@#@45.3@#@28.6@#@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

@#@@#@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②";i:

10;s:

28213:

"@#@必修1《分子与细胞》学业考试必背知识点@#@第1章:

@#@走进细胞@#@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⒈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⒉病毒生物的标志是能通过增殖产生后代;@#@@#@⒊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⒋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受精卵;@#@受精作用的场所:

@#@输卵管;@#@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

@#@子宫;@#@@#@⒌父母和子女间遗传物质的桥梁: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⒍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完成缩手反射至少需要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参与;@#@@#@⒎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主要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⒏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冠状病毒;@#@冠状病毒主要侵染人体的肺部细胞和呼吸道细胞;@#@@#@⒐生物和外界环境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

@#@细胞代谢;@#@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细胞增殖和分化;@#@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⒑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注意:

@#@①心肌,平滑肌属组织;@#@骨骼肌属器官②绿色开花植物有6大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③绿色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④单个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⒒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⒓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⒈高倍显微镜使用要点:

@#@①找:

@#@在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②移:

@#@移动装片使观察目标处于视野的中央@#@③换: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④调:

@#@调节光圈,反光镜和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明亮@#@⒉注意:

@#@①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方法:

@#@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右眼作记录,画图;@#@@#@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③目镜的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物体长度和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⑤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

@#@根据放大倍数和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⑥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

@#@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⑦显微镜成像规律:

@#@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旋转1800)(b→q,d→p);@#@@#@⑧往物像所在的位置移动装片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物象在右下方就往右下方移动装片);@#@@#@⒊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类;@#@@#@①真核细胞构成真核生物,如动物、植物、真菌等;@#@(注意:

@#@酵母菌和霉菌属真核生物)@#@②原核细胞构成原核生物,如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记忆口诀:

@#@蓝色细线织毛衣)@#@注意:

@#@乳酸菌,醋酸菌属细菌,是原核生物;@#@@#@⒋蓝藻在水体里由于富营养化而群体聚集会产生水华(淡水)和赤潮(咸水);@#@蓝藻在陆地上群体聚集可形成发菜;@#@@#@⒌蓝藻细胞的细胞膜和真核细胞相似;@#@@#@⒍蓝藻细胞的细胞质中仅含一种细胞器:

@#@核糖体;@#@@#@⒎蓝藻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是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的异养生物);@#@(注意:

@#@蓝藻细胞内不含叶绿体)@#@⒏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

@#@均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⒐真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均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均以DNA为遗传物质;@#@@#@⒑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⒒细胞学说的建立者:

@#@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⒓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英国的虎克;@#@@#@⒔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的科学家:

@#@荷兰的列文虎克;@#@@#@⒕细胞学说要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丛老细胞中产生;@#@@#@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重点内容)@#@⒈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⒉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⒊含量最多的元素:

@#@O;@#@@#@⒋最基本的元素:

@#@C(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⒌基本元素:

@#@C、H、O、N;@#@@#@⒍主要元素:

@#@C、H、O、N、P、S;@#@@#@⒎大量元素:

@#@C、H、O、N、P、S、K、Ca、Mg;@#@@#@⒏微量元素:

@#@Fe、Mn、B、Zn、Mo、Cu(铁猛碰新木桶)注意:

@#@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⒐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水;@#@⒑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物:

@#@水;@#@@#@⒑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蛋白质;@#@@#@⒒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蛋白质;@#@@#@⒓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①常见的还原性糖包括:

@#@葡萄糖、麦芽糖、果糖;@#@@#@②斐林试剂甲液:

@#@0.1g/mlNaOH;@#@斐林试剂乙液:

@#@0.05g/mlCuSO4;@#@@#@③斐林试剂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1:

@#@1现配现用;@#@@#@④该过程需要水浴加热;@#@@#@⑤试管中颜色变化过程:

@#@蓝色→棕色→砖红色@#@⒔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①双缩脲试剂A液:

@#@0.1g/mlNaOH;@#@双缩脲试剂B液:

@#@0.01g/mlCuSO4@#@②显色反应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⒕脂肪﹢苏丹Ⅲ→橘黄色;@#@脂肪﹢苏丹Ⅳ→红色;@#@淀粉﹢碘液→蓝色@#@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重点内容)@#@⒈组成元素:

@#@C、H、O、N(主);@#@@#@⒉基本组成单位:

@#@氨基酸(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必需氨基酸:

@#@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8种,婴儿有9种);@#@非必需氨基酸:

@#@12种@#@⒊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见右图)@#@⒋通式的特点:

@#@@#@①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②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③一个以上的氨基和羧基都位于R基上,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注意:

@#@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水中的H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O来自羧基@#@⒌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水解需水数@#@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⒍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⒎蛋白质的功能:

@#@①组成功能:

@#@肌肉;@#@②催化功能:

@#@酶;@#@③运输功能:

@#@血红蛋白;@#@④调节功能:

@#@生长激素;@#@@#@⑤免疫功能:

@#@抗体@#@⒏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盐析可逆,变性不可逆;@#@@#@⒐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⒈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⒉核酸的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⒊核酸的分布:

@#@①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②核糖核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③DNA+甲基绿→绿色;@#@@#@⒋核酸的组成元素:

@#@C、H、O、N、P@#@⒌核酸基本组成单位:

@#@核苷酸(包括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⒍核苷酸的分类:

@#@①脱氧核苷酸:

@#@磷酸+脱氧核糖(C5H10O4)+含氮碱基(A/T/G/C),故脱氧核苷酸4种@#@②核糖核苷酸:

@#@磷酸+核糖(C5H10O5)+含氮碱基(A/U/G/C),故核糖核苷酸4种@#@⒎①在病毒体内含核酸1种;@#@核苷酸4种;@#@碱基4种②在细胞内含核酸2种;@#@核苷酸8种;@#@碱基5种@#@⒏脱氧核苷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脱氧核苷酸长链,DNA分子一般由2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组成@#@⒐核糖核苷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核糖核苷酸长链,RNA分子一般由1条核糖核苷酸长链组成@#@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⒈糖类的组成元素:

@#@C、H、O(又称碳水化合物);@#@@#@⒉功能:

@#@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⒊糖的分类:

@#@⑴单糖:

@#@①五碳糖:

@#@核糖(C5H10O5)和脱氧核糖(C5H10O4)②六碳糖:

@#@葡萄糖(C6H12O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还原性糖)和果糖(自然界最甜的糖,是还原性糖)@#@⑵二糖:

@#@(C12H22O11):

@#@①蔗糖:

@#@甘蔗,甜菜(植物细胞中的二糖)②麦芽糖:

@#@发芽的麦粒(植物细胞中的二糖),是还原性糖;@#@③乳糖:

@#@乳汁(动物细胞中的二糖)@#@⑶多糖:

@#@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糖类(C6H5O10)n,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①淀粉:

@#@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储能物质;@#@②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一般不提供能量;@#@③糖元:

@#@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主要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两类;@#@@#@⒋脂肪:

@#@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①组成元素:

@#@C、H、O(C、H比例高,燃烧时耗氧多,产能多);@#@②功能:

@#@储能、保温、缓压、减摩;@#@@#@⒌磷脂:

@#@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基本骨架;@#@@#@⒍固醇:

@#@小分子物质①胆固醇:

@#@动物细胞膜的成分;@#@②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化学本质是脂质);@#@③维生素D:

@#@促进小肠对Ca和P的吸收(幼年缺乏易患佝偻病);@#@@#@⒎多糖的单体:

@#@葡萄糖;@#@蛋白质的单体:

@#@氨基酸;@#@核酸的单体:

@#@核苷酸@#@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⒈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⒉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⒊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和自由水@#@⒋结合水:

@#@和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丢失将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⒌自由水:

@#@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生化反应的媒介并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⒍自由水含量越高代谢越旺盛,结合水含量越高细胞抗性越强;@#@@#@⒎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⒏无机盐的功能:

@#@①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Mg2+(叶绿素)、Fe2+(血红蛋白)、CaCO3(骨骼,牙齿)、I(甲状腺激素)@#@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血液内钙离子浓度过低导致抽搐;@#@③维持细胞内的平衡(酸碱平衡,渗透压平衡,离子平衡)@#@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⒈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①实验原理: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将其放在清水中,吸水胀破可以得到细胞膜;@#@②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吸水胀破后,流出的内容物的成分:

@#@血红蛋白和无机盐等;@#@@#@⒉细胞膜的成分:

@#@①脂质(50%):

@#@以磷脂为主,是细胞膜的骨架,含两层;@#@@#@②蛋白质(40%):

@#@细胞膜功能的体现者,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功能越复杂;@#@@#@③糖类:

@#@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叫糖被,和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血型决定等有直接联系;@#@@#@⒊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和外界环境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具有相对性);@#@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紧密相关);@#@@#@⒋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①成分:

@#@纤维素和果胶;@#@②功能:

@#@支持和保护细胞;@#@@#@③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在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的前提下出去细胞壁;@#@@#@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重点内容,需要会看细胞结构示意图)@#@⒈显微结构:

@#@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亚显微结构:

@#@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⒉线粒体:

@#@细胞内的动力车间①分布:

@#@动植物细胞,代谢旺盛的细胞含量多(如:

@#@心肌细胞);@#@@#@②结构:

@#@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含呼吸酶和少量DNA;@#@@#@③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提供能量占90%(注意:

@#@蛔虫的体细胞内不含线粒体)@#@⒊叶绿体:

@#@细胞内的“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①分布:

@#@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主要是叶肉细胞);@#@②结构:

@#@双层膜,内含基粒、基质、色素、酶和少量DNA③功能:

@#@光合作用的场所;@#@(注:

@#@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⒋内质网:

@#@能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是细胞内蛋白质运输的通道@#@①分布:

@#@动植物细胞;@#@②结构:

@#@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③功能:

@#@和物质的合成和运输有关@#@⒌高尔基体:

@#@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①分布:

@#@动植物细胞;@#@②结构:

@#@单层膜,由扁平囊和囊泡构成(其中扁平囊是判断高尔基体的依据)@#@③功能:

@#@和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⒍核糖体:

@#@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①分布:

@#@动植物细胞;@#@②结构:

@#@不具膜,呈颗粒状;@#@③功能: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⒎中心体:

@#@①分布: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②结构:

@#@不具膜结构,由两组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③功能:

@#@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⒏液泡:

@#@①分布:

@#@主要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②结构:

@#@单层膜(液泡膜),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色素,无机盐,糖类,蛋白质等);@#@③功能:

@#@调节植物细胞的内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和细胞的吸水失水相关@#@注意:

@#@植物根尖份生区细胞没有液泡,根尖成熟区(根毛区)细胞有液泡@#@⒐溶酶体:

@#@细胞内的“消化车间”;@#@①分布:

@#@动植物细胞;@#@②结构:

@#@单层膜,内含多种水解酶@#@③功能: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⒑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外的胶状物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⒒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原理:

@#@①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②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可以对活的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染色,细胞质接近无色;@#@@#@⒓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器和细胞结构:

@#@@#@①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初步加工,转运通道)→高尔基体(加工组装)→细胞膜(通过外排作用行成分泌蛋白);@#@线粒体(供能);@#@②其中:

@#@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从高尔基体到细胞膜均通过囊泡来进行转移@#@⒔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

@#@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⒈细胞核的结构:

@#@①核膜(双层,内外核膜的融合处形成核孔):

@#@将核内物质和细胞核分开;@#@@#@②核孔:

@#@实现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③核仁:

@#@RNA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染色质:

@#@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携带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呈细丝状);@#@@#@⑤染色体:

@#@存在于细胞分裂的分裂期,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而形成,呈圆柱状或杆状,细胞分裂结束时能解螺旋形成染色质;@#@⑥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⒉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⒊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其行使各项功能的前提是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⒈细胞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细胞膜;@#@@#@⒉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

@#@必须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⒊动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

@#@细胞质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差值越大,吸水或失水越多;@#@@#@⒋成熟的植物细胞是渗透系统:

@#@半透膜:

@#@原生质层(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浓度差:

@#@细胞液和外界溶液有浓度差;@#@@#@⒌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是:

@#@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⒍质壁分离的本质:

@#@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⒎质壁分离的原因:

@#@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⒏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⒐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⒑质壁分离状态下:

@#@细胞液浓度增大,颜色加深,液泡体积变小;@#@@#@⒒质壁分离状态下:

@#@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膜)间充满外界溶液(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⒓若外界溶液的溶质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则在该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⒔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外界溶液的浓度不能太高,否则细胞失水过多失活,无法看到质壁分离的复原;@#@@#@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⒈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⒉20世纪初: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⒊1925年,荷兰科学家提出: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⒋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

@#@所有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⒌1970年通过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⒍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其基本内容包括:

@#@@#@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②蛋白质分子镶嵌或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③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也做糖被;@#@④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选择透过性;@#@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⒈自由扩散①特点:

@#@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

@#@氧气(O2)、二氧化碳(CO2),水(H2O),乙醇,乙二醇,甘油,苯,尿素,脂肪酸,胆固醇;@#@@#@⒉协助扩散①特点:

@#@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②实例: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⒊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⒋被动运输吸收物质时,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膜两侧的浓度差,浓度差是动力,浓度差越大,吸收物质越容易;@#@@#@⒌主动运输①特点:

@#@从低浓度向低高浓度逆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②实例:

@#@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③意义: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⒍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胞吞或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⒎和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载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和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⒈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⒉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要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新鲜时酶活性高,研磨有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⒊变量: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①自变量:

@#@人为改变的变量;@#@②因变量: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③对照实验:

@#@除了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对照实验;@#@@#@⒋酶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

@#@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⒌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⒍酶的本质:

@#@绝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极少数的酶是RNA(称核酶);@#@@#@⒎酶的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RNA;@#@@#@⒏酶的特性:

@#@①酶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酶具有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④高温,强酸,强碱均会使酶变性失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催化活性;@#@⑤胃蛋白酶最适pH为1.5@#@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⒈直接能源物质:

@#@ATP;@#@主要能源物质:

@#@糖类;@#@主要储能物质:

@#@脂肪;@#@@#@⒉ATP的名称:

@#@三磷酸腺苷;@#@@#@⒊ATP的结构简式:

@#@A—P~P~P(A:

@#@腺苷;@#@P:

@#@磷酸;@#@~:

@#@高能磷酸键);@#@@#@⒋1个ATP分子中含有:

@#@A:

@#@1个;@#@P:

@#@3个;@#@~:

@#@2个;@#@@#@⒌ADP:

@#@二磷酸腺苷;@#@Pi:

@#@磷酸;@#@@#@⒍ATP中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发生ATP的水解,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细胞内的ATP和ADP间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和ADP之间的转化非常的迅速,其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TP含量降为0即意味着细胞的死亡;@#@@#@⒎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在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细胞内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在绿色植物细胞内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⒏ATP断裂高能磷酸键释放的化学能能迅速转化为光能,电能,渗透能,热能,机械能供细胞代谢直接利用;@#@@#@第3节:

@#@ATP的重要来源——细胞呼吸(重点内容)@#@⒈有氧呼吸①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②主要场所:

@#@线粒体;@#@③最常利用的物质:

@#@葡萄糖;@#@@#@④过程:

@#@酶@#@C6H12O6—→2CH3COCOOH+4[H]+少量能量(场所在细胞质基质)@#@酶@#@2CH3COCOOH+6H2O—→6CO2+20[H]+少量能量(场所在线粒体基质)@#@酶@#@24[H]+6O2—→12H2O+大量能量(场所在线粒体内膜)@#@⑤总反应式:

@#@酶@#@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2870KJ,转移至ATP能量1161KJ,生成ATP38mol);@#@@#@注意:

@#@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O2,H来自C6H12O6和H2O;@#@CO2中的O来自C6H12O6和H2O,C来自C6H12O6;@#@@#@⑥相关小结:

@#@Ⅰ有氧呼吸CO2的生成在第二阶段,O2参与反应在第三阶段;@#@Ⅱ有氧呼吸大量能量的释放在第三阶段;@#@@#@Ⅲ有氧呼吸H2O参与反应在第二阶段,H2O的生成在第三阶段;@#@@#@⒉无氧呼吸①场所:

@#@细胞质基质;@#@最常利用的物质:

@#@葡萄糖;@#@@#@②过程:

@#@酶@#@C6H12O6—→2CH3COCOOH+4[H]+少量能量(场所在细胞质基质)@#@酶@#@2CH3COCOOH+4[H]—→2C3H6O3+少量能量@#@酶@#@2CH3COCOOH+4[H]—→2CH3CH2OH+2CO2+少量能量@#@③总反应式:

@#@酶@#@C6H12O6—→2CH3CH2OH+2CO2+能量(212KJ,转移至ATP能量61.08KJ,生成ATP2mol)@#@或酶@#@C6H12O6—→2C3H6O3+能量(196.65KJ,转移至ATP能量61.08KJ,生成ATP2mol)@#@⒊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典型生物类群:

@#@酵母菌和绿色植物;@#@@#@⒋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典型生物类群:

@#@人和高等动物及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⒌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CO2和CH3CH2OH的检测@#@①CO2+澄清石灰水—→浑浊;@#@CO2+溴麝香草酚蓝—→黄色(颜色变化过程:

@#@蓝色→绿色→黄色);@#@@#@②CH3CH2OH+重铬酸钾+H+→灰绿色(颜色变化过程:

@#@橙色→灰绿色);@#@@#@③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⒈定义: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①1771年英,普利斯特里植物可以更新空气@#@②1779年英格豪斯绿叶在有光条件下可以更新空气@#@③1864年德,萨克斯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④1880年美,恩格尔曼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⑤20世纪30年代美,鲁宾和卡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⑥20世纪40年代美,卡尔文卡尔文循环@#@⒊捕获光能的色素:

@#@①分布: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②功能:

@#@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③";i:

11;s:

4735:

"高中物理必修2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练习@#@1.如图所示,物体与圆筒壁的动摩擦因数为,圆筒的半径为R,若要物体不滑下,@#@圆筒的角速度至少为:

@#@@#@A@#@L@#@O@#@m@#@@#@A.B.C.D.@#@2.长度为L=0.5m的轻质细杆OA,A端有一质量为m=3.0kg的小球,如图所示,小球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时小球的速率是2.0m/s,g取10m/s2,则此时细杆OA受到()@#@A.6.0N的拉力B.6.0N的压力@#@C.24N的拉力D.24N的压力@#@3.如图所示,小球在光滑且半径为r的圆环内滚动,且刚好通过最高点,则求在最低点的速率为:

@#@()@#@A.4grB.2C.2grD.@#@4.长为L的细绳,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于某点,当绳竖直时小球静止,现给小球一水平初速度v,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并且刚好过最高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过最高点时速度为零B.小球开始运动时绳对小球的拉力为mv2/r@#@C.小球过最高点时绳对小的拉力mgD.小球过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5.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定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光滑水平轴上,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关于小球在过最高点的速度v,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v的极小值为@#@B.v由零逐渐增大,向心力也逐渐增大@#@C.当v由值逐渐增大时,杆对小球的弹力也逐渐增大@#@D.当v由值逐渐减小时,杆对小球的弹力也逐渐增大@#@6.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球固定在水平面上,顶部有一小物体,如图所示。

@#@今给小物体一个@#@水平初速度,则小物体将()@#@A.沿球面下滑至M点@#@B.先沿球面下滑至某点N,然后便离开斜面做斜下抛运动@#@C.按半径大于R的新的圆弧轨道做圆周运动@#@D.立即离开半圆球做平抛运动@#@A@#@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A为传送带的终端皮带轮,皮带轮半径为r,要使物体通过终端时,能水平抛出,皮带轮的转速至少为:

@#@()@#@A.B.C.D.@#@8..如图所示,一内壁光滑的环形细圆管,位于竖直平面内,环的半径为R(比细管的半径大得多)。

@#@在管中有两个直径与细管内径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A球的质量为m1,B球的质量为m2,它们沿环形圆管顺时针运动,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都为v0。

@#@设A球运动到最低点时,B球恰好运动到最高点。

@#@若要此时两球作用于圆管的合外力为零,那么m1、m2、求R与v0的关系式。

@#@@#@9.如图,质量为0.5kg的杯子里盛有1kg的水,用绳子系住水杯在竖直平面内做“水流星”表演,转动半径为1m,水杯通过最高点的速度为4m/s,求:

@#@

(1)在最高点时,绳的拉力?

@#@

(2)在最高点时水对杯底的压力?

@#@@#@r@#@o@#@ω@#@@#@10.如图所示,水平转盘上放有质量为m的物块,当物块到转轴的距离为r时,连接物块和转轴的绳刚好被拉直(绳上张力为零)。

@#@物体和转盘间最大静摩擦力是其下压力的μ倍。

@#@求:

@#@@#@⑴当转盘角速度ω1=时,细绳的拉力T1。

@#@⑵当转盘角速度ω2=时,细绳的拉力T2。

@#@@#@11.沿半径为R的半球型碗底的光滑内表面,质量为m的小球正以角速度ω,在一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试求此时小球离碗底的高度。

@#@@#@R@#@h@#@A@#@B@#@O@#@12.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圆盘中心O处有一个小孔,用细绳穿过小孔,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A和B,两球质量相等,圆盘上的A球做半径为r=20cm的匀速圆周运动,要使B球保持静止状态,求A球的角速度ω应是多大?

@#@@#@30°@#@@#@45°@#@@#@A@#@B@#@C@#@13.如图所示,两绳系一质量为m=0.1kg的小球,上面绳长L=2m,两端都拉直时与轴的夹角分别为30°@#@与45°@#@,问球的角速度在什么范围内,两绳始终张紧,当角速度为3rad/s时,上、下两绳拉力分别为多大?

@#@@#@A@#@B@#@C@#@1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放置一光滑的轨道,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小球从高为h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沿轨道ABC运动后进入圆环内做圆周运动。

@#@圆环半径为R,斜面倾角为θ,小球在经过B点前后小球的速度大小不变。

@#@要使小球在圆环内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h至少为多少?

@#@@#@第2页共2页@#@";i:

12;s:

12840:

"水的电离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措施能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的是()@#@A.加热   B.加入硫酸溶液@#@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降温@#@2.下列物质容易导电的是()@#@A.氯化钠晶体B.无水乙醇C.硝酸钾溶液D.液态氯化氢@#@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H3COOH B.Cl2 C.(NH4)2CO3 D.SO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B.氨气是弱电解质,铜是强电解质@#@C.氧化钠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D.硫酸钠是强电解质,硫酸钡是弱电解质@#@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A.Ba2++2OH-@#@B.NH3·@#@H2ONH4++OH-@#@C.CH3COOHCH3COO-+H+@#@D.AgCl=Ag++Cl-@#@6.下列物质中,只能在溶于水的条件下电离的是()@#@A.NH3·@#@H2OB.H2SO4C.CuOD.NaOH@#@7.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H3COOHB.Cl2C.NH4HCO3D.SO2@#@8(双选).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1mol·@#@L-1的甲酸溶液的c(H+)约为0.01mol·@#@L-1@#@B.甲酸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C.10mL1mol·@#@L-1甲酸恰好与10mL1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的导电性比一元强酸溶液的弱@#@9.在RNH2·@#@H2ORNH+OH-形成的平衡中,要使RNH2·@#@H2O的电离程度及c(OH-)都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A.通入HCl B.加少量NaOH固体C.加水 D.升温@#@10.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的离子积变大、呈酸性B.水的离子积不变、呈中性@#@C.水的离子积变小、呈碱性D.水的离子积变大、呈中性@#@11.下列物质,是强电解质的是()@#@A.硫酸钡 B.Al(OH)3C.浓H2SO4D.HI@#@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强。

@#@@#@B.冰醋酸是弱电解质,液态时能导电。

@#@@#@C.盐酸中加入固体NaCl,因Cl-浓度增大,所以溶液酸性减弱。

@#@@#@D.相同温度下,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浓度比0.1mol•L-1氨水中NH4+的浓度大@#@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部分金属氧化物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都是弱电解质@#@B.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强弱跟单位体积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多少有关@#@C.具有强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强电解质@#@D.只有酸、碱和盐才是电解质@#@14.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w.w.w.k.s.5.u.c.o.m@#@A.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分子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相等@#@B.电离平衡时,由于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电离平衡是静态平衡@#@C.电离平衡是相对有、暂时的、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D.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后,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15(双选).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NaHS溶于水:

@#@NaHS==Na++HS-HS-+H2OH3O++S2-@#@B.Al(OH)3电离:

@#@H2O+AlO2-+H+==Al(OH)3==Al3++3OH-@#@C.(NH4)2SO4溶于水:

@#@(NH4)2SO42NH4++SO42-@#@D.HF溶于水:

@#@HF+H2OH3O++F-@#@16.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A.自来水B.0.5mol•L-1盐酸C.0.5mol•L-1醋酸D.0.5mol•L-1氨水溶液@#@17.在相同温度时,100mL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0.1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A.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B.电离的程度@#@C.H+的物质的量浓度D.CH3COOH的物质的量@#@18.25℃时,水的电离可达到平衡:

@#@H2O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19.将0.lmol·@#@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 B.溶液中c(H+)增大@#@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溶液的pH增大@#@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酸钙难溶于水,放入水中溶液不导电,且碳酸钙在960℃时分解,不存在熔融状态导电的性质,故是非电解质@#@B.SO3溶入水后得到的水溶液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C.BaSO4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溶解部分全部电离,所以其是强电解质@#@D.H3PO4晶体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其不是电解质@#@21.足量锌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反应时,下列正确的是@#@A.开始反应时二者速率相同B.盐酸放出H2多@#@C.二者放出H2一样多D.醋酸消耗的Zn多@#@22.在0.1mol/L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0.1mol/L盐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H3COOH的电离度增大,H+离子浓度增大@#@B.电离平衡向生成CH3COOH方向移动,H+离子浓度减小@#@C.CH3COOH的电离度减小,pH减小@#@D.电离平衡向生成CH3COO-、H+离子方向移动,pH减小@#@23.等质量的金属镁粒,分别放入下列各溶液中①2mol/L的磷酸;@#@②2mol/L的醋酸;@#@③2mol/L的盐酸中加少量食盐;@#@④2mol/L的醋酸中加少量醋酸钠,其中各反应速率从大到小的正确排列顺序可表示为(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24.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5.(2012·@#@长春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电离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离常数(K)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越弱@#@B.电离常数(K)与温度无关@#@C.不同浓度的同一弱电解质,其电离常数(K)不同@#@D.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常数相互关系为K1<@#@K2<@#@K3@#@26.(2012·@#@西安一中高二期末)下列溶液中导电性最强的是(  )@#@A.1L0.1mol/L醋酸@#@B.0.1L0.1mol/LH2SO4溶液@#@C.0.5L0.1mol/L盐酸@#@D.2L0.1mol/LH2SO3溶液@#@27.[双选题]某浓度的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NH3·@#@H2ONH+OH-,如果增大NH的浓度,而不增大OH-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适当升高温度B.加入氯化铵固体@#@C.通入氨气D.加入少量浓盐酸@#@28(双选).在平衡体系Ca(OH)2(s)Ca2++2OH-中,能使c(Ca2+)减小,而使c(OH-)增大的是()@#@ A.加入少量MgCl2固体B.加入少量Na2CO3固体@#@ C.加入少量KCl固体 D.加入少量Ba(OH)2固体@#@29.已知下面三个数据:

@#@①7.2×@#@10-4、②2.6×@#@10-4、③4.9×@#@10-10分别是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这三种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NaCN+HNO2==HCN+NaNO2@#@NaNO2+HF==HCN+NaFNaNO2+HF==HNO2+NaF@#@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HF的电离常数是①B.HNO2的电离常数是①@#@C.HCN的电离常数是②D.HNO2的电离常数是③@#@30.冰醋酸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的水量变化的下列各曲线图中,正确的是()@#@31、在某温度下,测的纯水的c(H+)=2.0×@#@10-7mol·@#@L-1,则c(OH-)为()@#@A、2.0×@#@10-7mol·@#@L-1B、0.1×@#@10-7mol·@#@L-1@#@C、5.0×@#@10-6mol·@#@L-1D、c(OH-)无法确定@#@32、室温时,0.1mol·@#@L-1的盐酸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应为()@#@A、大于1×@#@10-7B、等于1×@#@10-14C、等于1×@#@10-7D、无法确定@#@33、室温时,在c(H+)=0.01mol·@#@L-1的某酸溶液中,c(OH-)为()@#@A、0B、1×@#@10-12mol·@#@L-1C、1×@#@10-2mol·@#@L-1D、无法确定@#@34、室温时,在c(H+)=0.01mol·@#@L-1的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A、0B、1×@#@10-12mol·@#@L-1C、1×@#@10-2mol·@#@L-1D、无法确定@#@35.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b=。

@#@氨水中各离子和分子的浓度大小为()@#@A.c()=c(OH-)=c(NH3·@#@H2O)B.c()>c(OH-)>c(NH3·@#@H2O)@#@C.c()=c(OH-)>c(NH3·@#@H2O)D.c()<c(OH-)<c(NH3·@#@H2O)@#@二、填空题@#@36.在a、b两支试管中,分别装上形态相同、质量相等的锌粒,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相同体积的稀盐酸和稀醋酸。

@#@填写下列空白:

@#@@#@

(1)a、b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相同点是;@#@不同点是。

@#@原因是。

@#@@#@

(2)a、b两支试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开始时是a于b,反应完毕后生成气体的总体积是ab,原因是。

@#@@#@37在一定温度下,水中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用Kw表示,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温度不同,Kw不同,在25°@#@C时,Kw=;@#@当温度升高时,Kw将,在常温下,c(H+)=0.01mol/L的强酸溶液与c(OH-)=0.01mol/L的强碱溶液中,Kw=,@#@38.下列电解质中,①NaCl;@#@②NaOH;@#@③NH3·@#@H2O;@#@④CH3COOH;@#@⑤BaSO4;@#@⑥AgCl;@#@⑦Na2O;@#@⑧K2O;@#@⑨H2O,________________是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是弱电解质@#@39.有浓度为0.1mol•L-1的盐酸、硫酸、醋酸三种溶液,试回答:

@#@@#@

(1)三种溶液中c(H+)依次为amol•L-1,bmol•L-1,cmol•L-1,其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

@#@@#@

(2)等体积的以上三种酸分别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盐的物质的量依次为n1mol,n2mol,n3mol,它们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3)中和一定量NaOH溶液生成正盐时,需上述三种酸的体积依次是V1L、V2L、V3L,其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4)与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分别为v1、v2、v3,其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40.25℃时,有0.01mol•L-1的醋酸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w.w.w.k.s.5.u.c.o.m@#@

(1)写出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2)达平衡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多少?

@#@(25℃时,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75×@#@10-5)@#@(3)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中的c(H+)(增大或减小,下同)、c(CH3COO-)、c(CH3COOH)电离常数@#@41.(2012·@#@启东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

(1)“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处,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b、c三点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4)若将c点溶液中c(CH3COO-)增大,溶液c(H+)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分)用1.0mol·@#@L-1NaOH溶液中和某浓度H2SO4溶液40mL,其pH和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原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来源:

@#@ɡ:

@#@κ_s╝@#@";i:

13;s:

27361:

"@#@1.力的本质@#@

(1)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

(2)力的相互性:

@#@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3)力的矢量性:

@#@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4)力作用的独立性:

@#@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2.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

@#@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_,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

@#@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

@#@@#@3.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

@#@当两个力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1=F2,但是当他们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或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点时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也可通过定理、定律计算,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

@#@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用带有标度的线段长短表示大小,用箭头指向表示方向,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

@#@@#@

(2)力的示意图:

@#@不需画出力的标度,只用一带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5.力的分类@#@

(1)性质力:

@#@由力的性质命名的力。

@#@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

@#@@#@

(2)效果力:

@#@由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

@#@如:

@#@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下滑力、分力:

@#@合力、动力、阻力、冲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6.重力@#@

(1)重力的产生: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收而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

(2)重力的大小:

@#@@#@由G=mg计算,g为重力加速度,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9.8米/秒2,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由弹簧秤测量:

@#@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重力大小。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与水平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重力是矢量。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效果上,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重心跟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5)重力和万有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处的向心力大小不同,但由此引起的重力变化不大,一般情况可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

@#@mg=GMm/R2。

@#@除两极和赤道外,重力的方向并不指向地心。

@#@@#@重力的大小及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在加速运动的系统中,例如:

@#@发生超重和失重的现象时,重力的大小仍是mg@#@7.弹力@#@产生条件:

@#@@#@

(1)物体间直接接触;@#@@#@

(2)接触处发生形变(挤压或拉伸)。

@#@@#@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如下:

@#@@#@

(1)轻绳只能产生拉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弹簧产生的压力或拉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

@#@@#@(3)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沿杆。

@#@@#@弹力的大小: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弹簧的弹力,由胡克定律F=kx,k为劲度系数,由本身的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决定,x为形变量,即弹簧伸缩后的长度L与原长L0的差:

@#@x=|L-L0|,不能将x当作弹簧的长度L.@#@一般物体所受弹力的大小,应根据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和牛顿运动定律计算。

@#@@#@8.摩擦力@#@摩擦力有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种,它们的产生条件和方向判断是相近的。

@#@@#@产生的条件:

@#@@#@

(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

(2)接触面不光滑;@#@@#@(3)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

@#@@#@注意:

@#@不能绝对地说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必是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必是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保持相对静止的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

@#@滑动摩擦力是具有相对滑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都滑动。

@#@@#@摩擦力的方向:

@#@@#@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即与引起该摩擦力的弹力的方向垂直),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

@#@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例如: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斜面)向上。

@#@@#@注意:

@#@相对运动是以相互作用的另一物体为参考系的运动,与以地面为参考系的运动不同,故摩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其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例如:

@#@站在公共汽车上的人,当人随车一起启动(即做加速运动)时,如图所示,受重力G、支持力N、静摩擦力f的作用。

@#@当车启@#@动时,人相对于车有向后的运动趋势,车给人向前的静摩擦力@#@作用;@#@此时人随车向前运动,受静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摩擦力的大小:

@#@@#@

(1)静摩擦大小跟物体所受的外力及物体运动状态有关,只能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平衡或加速)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求解。

@#@静摩擦力的变化存在一个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即物体将要开始相对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

@#@@#@

(2)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即f=,μ为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N指接触面的压力,并不总等于重力。

@#@@#@9.力的合成@#@利用一个力(合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分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而做的一种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必须遵循物体的同一性和力的同时性。

@#@@#@

(1)合力和分力: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即一个力若分解为两个分力,在分析和计算时,考虑了两个分力的作用,就不可考虑这个力的作用效果了;@#@反过来,若考虑了合力的效果,也就不能再去重复考虑各个分力的效果。

@#@@#@@#@

(2)共点力@#@物体同时受几个力作用,如果这些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如图(a)所示,为一金属杆置于光滑的半球形碗中。

@#@杆受重力及A、B两点的支持力三个力的作用;@#@N1作用线过球心,N2作用线垂直于杆,当杆在作用线共面的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力的作用线必汇于一点,所以重力G的作用线必过N1、N2的交点0;@#@@#@图(b)为竖直墙面上挂一光滑球,它受三个力:

@#@重力、墙面弹力和悬线拉力,由于球光滑,它们的作用线必过球心。

@#@@#@(3)力的合成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共点力F1、F2的合力,可以把表示F1、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即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a。

@#@@#@三角形定则:

@#@求F1、F2的合力,可以把表示F1、F2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从F1的起点指向F2的末端的有向线段就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如图b。

@#@@#@(4)合力的计算@#@①合力的大小:

@#@若两个共点力F1,F2的夹角为θ,根据余弦定理,其合力大小为:

@#@.合力的范围是:

@#@|F1-F2|≤F≤F1+F2,还可以看出:

@#@合力可能大于分力,可能小于分力,也可能等于分力。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邻边的关系;@#@对角线可以大于邻边,也可以小于邻边,还可以等于邻边;@#@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还可以看成是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②合力的方向:

@#@若F与F1的夹角为,则:

@#@tan=,当时,tan=@#@③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

@#@几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先在此直线上选定正方向,与其同向的力取正值,反之取负值,然后进行代数运算求其合力。

@#@这时“+”或“-”只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

@#@@#@④同一根轻绳中各处张力相等,此外当大小相等的两力夹角为1200时,合力大小等于两分力大小.@#@10.力的分解@#@

(1)在分解某个力时,要根据这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或按问题的需要_进行分解.@#@

(2)有确定解的条件:

@#@@#@①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有唯一解)@#@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与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有一组解或两组解)@#@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有两个或唯一解)@#@(3)力的正交分解:

@#@@#@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利用力的正交分解法可以求几个已知共点力的合力,它能使不同方向的矢量运算简化为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力的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

@#@@#@11.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的方法@#@

(1)力的图示法:

@#@按力的图示作平行四边形,然后量出对角线的长短并找出方向.@#@

(2)代数计算法:

@#@由正弦或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求解.@#@(3)正交分解法:

@#@将各力沿互相垂直的方向先分解,然后求出各方向的合力,再合成.@#@(4)多边形法:

@#@将各力的首尾依次相连,由第一个力的始端指向最后一个力的尾端的有向线段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12、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隔离法和整体法@#@隔离法:

@#@为了弄清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一般可采用隔离法.@#@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将某个研究对象、某段运动过程或某个状态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运动过程示意图;@#@@#@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整体法:

@#@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明确研究的系统和运动的全过程;@#@@#@画出系统整体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才会产生力的作用@#@B.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C.一个物体先对别的物体施加力后,才能受到反作用力@#@D.物体的施力和受力是同时的@#@解: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一定发生在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直接接触而发生的作用叫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通过场发生的作用叫场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物体的施力和受力不分先后,总是同时的。

@#@正确答案为B、D@#@【例2】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该物体上@#@B.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在其中心处@#@C.用一根悬线挂起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D.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解:

@#@重心是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薄板物体的重心位置可以用悬挂法确定,其他形状的物体重心位置也可以用悬挂法想象的讨论。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当然不是物体中最、重的一点,故AB错,(如一根弯曲的杆,其重心就不在杆上)用悬线挂起物体处于静止时,由二力平衡原理知细线拉力必与重力等大、反向、共线,故C正确。

@#@@#@【例3】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一根折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一固定一质量为m的球,则当小车静止时和以加速度a向右加速运动时杆对球的弹力大小及方向如何?

@#@@#@解:

@#@当小车静止时,根据物体平衡条件可知,杆对球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mg。

@#@@#@当小车加速运动时,设小球受的弹力F与竖直方向成θ角,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sinθ=maFcosθ=mg@#@解得:

@#@F=tanθ=a/g@#@可见,杆对球弹力的方向与加速度大小有关,只有当加速度a=gtanα、且方向向右时,杆对球的弹力才沿着杆;@#@否则不沿杆的方向。

@#@@#@(4)面与面、点与面接触的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如图所示,球和杆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例4】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如图甲所示.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解:

@#@方法一@#@选连接体为研究对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其受力如图乙所示.对连接体整体,由三力平衡得F-Fl-F2=0,其中,F1=μm1g,F2=μm2g.选木块2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丙所示,由三力平衡得F-F2-F弹=O,其中,F弹为弹簧的弹力.@#@综合以上各式得,F弹=μm1g.设弹簧的伸长长度为ι,由胡克定律得F弹=kx@#@即x=μm1g/k.所以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ι+x=ι+μm1g/k.因而选项A正确.可以说,这一解法被不少同学所采用.@#@方法二@#@选木块l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丁所示,由二力平衡得F弹-F1=0,而F1=μm1g,由以上两式得F弹=μmlg.参照方法一,所求距离是ι+μmlg/k.显然,这一创新的解法比较简单,而第一种解法是常规的却是较麻烦的解法.它们是由选择的研究对象不同而出现的.@#@【例5】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沿不同方向以不同速度Vl、V2、V3滑行时,小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多大?

@#@斜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多大?

@#@(已知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解:

@#@①(公式法)不管小木块沿斜面向哪个方向运动,其@#@受到斜面支持力N都等于mgcosθ,故小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均为:

@#@f=μN=μmgcosθ@#@②木块受斜面的滑动摩擦力为f=μmgcosθ,则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斜面受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也为f=μmgcosθ@#@【例6】如下图所示,拉力F使叠放在一起的A、B两物体以共同速度沿F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甲、乙图中A物体均受静摩擦力作用,方向与F方向相同。

@#@@#@B.甲、乙图中A物体均受静摩擦力作用,方向与,方向相反@#@C.甲、乙图中A物体均不受静摩擦力作用@#@D.甲图中A物体不受静摩擦力作用,乙图中A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方向与F方向相同@#@解:

@#@假设甲图中A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则它在水平方向上受力不平衡,将不可能随B物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物体不受静摩擦力作用,这样就排除了A、B两项的正确性.c、D两项中哪个正确,由乙图中A物体是否受静摩擦力判定.假设乙图中A物体不受静摩擦力作用,则它将在其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作用下向下滑.不能随B物体保持沿斜面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乙图中A物体一定受静摩擦力作用,且方向与F方向相同,c项是不正确的.@#@答案:

@#@D@#@【例7】.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则球对斜面的压力为()@#@解:

@#@小球的重力产生两个效果:

@#@水平挤压木板;@#@垂直斜面方向压紧斜面.故可将重力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分解为Fl、F2如右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

@#@F=mg/cosα.@#@答案:

@#@C@#@【例8】分解一个力,若已知它的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以下正确的是()@#@A.只有唯一组解B.一定有两组解@#@C.可能有无数组解D.可能有两组解@#@12.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在给定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全部找出来,并画出相应受力图。

@#@@#@

(1)受力分析的依据@#@①依据各种力的产生条件和性质特点,每种力的产生条件提供了其存在的可能性,由于力的产生原因不同,形成不同性质的力,这些力又可归结为场力和接触力,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确定是难点,两物体直接接触是产生弹力、摩擦力的必要条件,弹力产生原因是物体发生形变,而摩擦力的产生,除物体间相互挤压外,还要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②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

@#@一方面物体所受的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它的反作用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和没有反作用力的力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灵活变换研究对象,由作用力判断出反作用力。

@#@@#@③依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

@#@有些力存在与否或者力的方向较难确定,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断。

@#@@#@

(2)受力分析的程序@#@①根据题意选取研究的对象.选取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②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为防止漏掉某个力,要养成按一般步骤分析的好习惯.一般应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他场力(电场力、磁场力)等.@#@③每分析一个力,都要想一想它的施力物体是谁,这样可以避免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并不受向上的推力,而刹车后靠惯性滑行的汽车也不受向前的“冲力”.@#@④画完受力图后要进行定性检验,看一看根据你画的受力图,物体能否处于题目中所给的运动状态.@#@(3)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①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的力.@#@②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③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④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例9】如图所示,斜面小车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紧贴墙壁。

@#@若再在斜面上加一物体m,且M、m相对静止,试分析小车受哪几个力的作用@#@【分析与解答】对M和m整体分析,它们必受到重力和地面支持力,由于小车静止,由平衡条件知墙面对小车必无作用力。

@#@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它受四个力:

@#@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FN,,m对它的压力F2和静摩擦力f,由于m静止,可知f和FN的合力必竖直向下。

@#@@#@【说明】M与墙有接触,但是否有挤压,应由M和m的状态决定。

@#@若m沿M加速下滑,加速度为a,则墙对M就有弹力作用,弹力FN水平.@#@【注意】①为防止丢力,在分析接触力时应绕研究对象观察一周,对每个接触点要逐一分析。

@#@②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③正确画出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要标清力的方向,对不同的力标示出不同的符号。

@#@@#@【例10】一个底面粗糙,质量为M的劈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劈的斜面光滑且与水平面夹角为300,现用一端固定的轻绳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与斜面的夹角为30。

@#@,如图所示。

@#@@#@

(1)当劈静止时绳子中拉力大小为多少?

@#@@#@

(2)若地面对劈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地面对劈的支持力的岸倍,为使整个系统静止,值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分析与解答】

(1)以水平方向为x轴,建立坐标系,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

(2)以劈和小球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A@#@C@#@B@#@F@#@α@#@【例11】如图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则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

@#@@#@【分析与解】:

@#@物块ABC受到重力、墙的支持力、摩擦力及推力四个力作用而平衡,由平衡条件不难得出静摩擦力大小为@#@。

@#@@#@A@#@B@#@C@#@F@#@θ@#@θ@#@【例12】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为2kg,两根轻绳AB和A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上,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θ=600的拉力F,若要使两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的大小范围。

@#@@#@【分析与解】:

@#@作出A受力图如图28所示,由平衡条件有:

@#@@#@F.cosθ-F2-F1cosθ=0,@#@Fsinθ+F1sinθ-mg=0@#@G@#@F2@#@F1@#@F@#@x@#@y@#@θ@#@θ@#@要使两绳都能绷直,则有:

@#@F1@#@由以上各式可解得F的取值范围为:

@#@。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的判别:

@#@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各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就是共点力。

@#@这里要注意的是“同时作用”和“同一物体”两个条件,而“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和“同一作用点”含义不同。

@#@当物体可视为质点时,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外力均可视为共点力:

@#@力的作用线的交点既可以在物体内部,也可以在物体外部。

@#@,@#@2.平衡状态:

@#@对质点是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对转动的物体是指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

@#@@#@

(1)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等大、反向、共线;@#@@#@

(2)三力平衡时,若是非平行力,则三力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三力的矢量图必为一闭合三角形;@#@@#@(3)多个力共同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些力在任一方向上的合力必为零;@#@@#@(4)多个力作用平衡时,其中任一力必与其它力的合力是平衡力;@#@@#@(5)若物体有加速度,则在垂直加速度的方向上的合力为零。

@#@@#@3.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共同点:

@#@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

@#@@#@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对象@#@只能是同一物体,@#@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性质@#@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作用效果@#@二者的作用相互抵消@#@各自产生自己的效果,互不影响。

@#@@#@【注意】①一个力可以没有平衡力,但一个力必有其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对于一对平衡力,其中一个力存在与否并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的存在。

@#@@#@4.正交分解法解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是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其优点是不受物体所受外力多少的限制。

@#@@#@解题依据是根据平衡条件,将各力分解到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

@#@@#@正交分解方向的确定:

@#@原则上可随意选取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但是,为解题方便通常的做法是:

@#@①使所选取的方向上有较多的力;@#@②选取运动方向和与其相垂直的方向为正交分解的两个方向。

@#@在直线运动中,运动方向上可以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与其相垂直的方向上受力平衡,可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

@#@③使未知的力特别是不需要的未知力落在所选取的方向上,从而可以方便快捷地求解。

@#@@#@解题步骤为:

@#@选取研究对象一受力分析一建立直角坐标系一找角、分解力一列方程一求解。

@#@@#@【例13】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

@#@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l和mz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0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0,两小球的质量比为()@#@【分析与解答】质量为m1的小球受力情况:

@#@重力m1g,方向向@#@下;@#@碗对小球的支持力N,方向沿半径方向斜向上;@#@绳对小球的拉力T,沿绳子方雨斜向上。

@#@利用分解法或合成法处理三力平衡,并考虑T=m2g,得m2/m1=/3。

@#@@#@【答案】A@#@【说明】

(1)解答本题只需由平时掌握的隔离体法,分别对m1mz进行受力分析。

@#@由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即可求解。

@#@@#@

(2)力的合成与分解也是解此题的核心之一。

@#@@#@动态平衡问题分析@#@1.所谓动态平衡问题是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又始终处于一系列的平衡状态中.@#@2.图解分析法@#@对研究对象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若干状态进行受力分析,依据某一参量的变化,在同一图中做出物体在若干状态下力的平衡图(力的平行四边形),再由动态力的四边形各边长度变";i:

14;s:

24258:

"学生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A 对点训练——练熟基础知识@#@题组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1.某驾驶员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在以80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m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24m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于这两种速率,驾驶员所允许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刹车,车速不变)与刹车的加速度都相同,则允许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  ).@#@A.0.5sB.0.7sC.1.5sD.2s@#@2.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B.可以求得CD=4m@#@C.可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mD.可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5m@#@3.如图,小滑块在较长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2m/s、加速度a=2m/s2向下滑,在到达底端前1s内,所滑过的距离为L,其中L为斜面长,则[来源:

@#@Zxxk.Com]@#@

(1)小滑块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为多少?

@#@

(2)小滑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是多大?

@#@@#@(3)斜面的长度L是多少?

@#@@#@题组二 自由落体运动及竖直上抛运动@#@4.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到最后又落回地面.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相同@#@B.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大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D.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小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5.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

@#@让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  ).@#@A.物体在2s末的速度是20m/sB.物体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3.6m/s@#@C.物体在前2s内的位移是20mD.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50m@#@6.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是第3s内平均速度的1.6倍,则物体下落时间为(g取10m/s2)(  ).A.4.3sB.4.4sC.4.5sD.4.6s[来源:

@#@学*科*网Z*X*X*K]@#@题组三 图象、追及相遇问题@#@7.如图,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面和bc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一初速度为v0的小物块沿斜面ab向上运动,经时间t0后到达顶点b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下滑.在小物块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是(  ).@#@8.如图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  ).@#@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4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m@#@9.平直道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同向匀速行驶,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甲、乙两车速度分别为40m/s和25m/s,当两车距离为200m时,两车同时刹车,已知甲、乙两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1.0m/s2和0.5m/s2.问:

@#@甲车是否会撞上乙车?

@#@若未相撞,两车最近距离多大?

@#@若能相撞,两车从开始刹车直到相撞经历了多长时间?

@#@@#@xx,k.Com]@#@B 深化训练——提高能力技巧@#@10.如图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m,bc=1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①vb=m/s ②vb=m/s ③vc=4m/s ④vc=3m/s@#@11.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m,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1s,B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B.超声波追上A车时,A车前进了10m@#@C.A车加速度的大小为10m/s2D.A车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12.近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始重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每年全国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上万起,死亡上千人.只有科学设置交通管制,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保证行人的生命安全.@#@图1-2-17@#@如图1-2-18所示,停车线AB与前方斑马线边界CD间的距离为23m.质量8t、车长7m的卡车以54km/h的速度向北匀速行驶,当车前端刚驶过停车线AB,该车前方的机动车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变黄灯.@#@

(1)若此时前方C处人行横道路边等待的行人就抢先过马路,卡车司机发现行人,立即制动,卡车受到的阻力为3×@#@104N.求卡车的制动距离;@#@@#@

(2)若人人遵守交通规则,该车将不受影响地驶过前方斑马线边界CD.为确保行人安全,D处人行横道信号灯应该在南北向机动车信号灯变黄灯后至少多久变为绿灯?

@#@@#@力的合成和分解@#@A 对点训练——练熟基础知识@#@题组一 力的合成及合成法的应用@#@1.如图所示,F1、F2、F3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  ).@#@2.两个大小分别为F1和F2(F2<@#@F1)的力作用在同一质点上,它们的合力的大小F满足 (  ).@#@A.F2≤F≤F1 B.≤F≤@#@C.F1-F2≤F≤F1+F2 D.F-F≤F2≤F+F@#@3.如图2-3-13所示,一轻质弹簧只受一个拉力F1时,其伸长量为x,当弹簧同时受到两个拉力F2和F3作用时,伸长量也为x,现对弹簧同时施加F1、F2、F3三个力作用时,其伸长量为x′,则以下关于x′与x关系正确的是(  ).@#@图2-3-13@#@A.x′=xB.x′=2xC.x<@#@x′<@#@2xD.x′<@#@2x@#@4.如图2-3-14,细线a和b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系一个静止在空气中的氢气球,细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若a、b受到的拉力分别为FTa和FTb,氢气球受到的浮力为F,则(  ).@#@[来源:

@#@学*科*网Z*X*X*K]@#@图2-3-14@#@A.FTa>@#@FTbB.FTa<@#@FTbC.F=FTaD.F<@#@FTb@#@5.如图2-3-15所示,在水平天花板的A点处固定一根轻杆a,杆与天花板保持垂直.杆的下端有一个轻滑轮O.另一根细线上端固定在该天花板的B点处,细线跨过滑轮O,下端系一个重为G的物体,BO段细线与天花板的夹角为θ=30°@#@.系统保持静止,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3-15@#@A.细线BO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是B.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C.a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是GD.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G@#@题组二 力的分解及分解法的应用@#@6.如图2-3-16所示,用一根长1m的轻质细绳将一幅质量为1kg的画框对称悬挂在墙壁上,已知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0N,为使绳不断裂,画框上两个挂钉的间距最大为(g取10m/s2) (  ).@#@图2-3-16@#@A.mB.mC.mD.m@#@7.假期里,一位同学在厨房里帮助妈妈做菜,对菜刀发生了兴趣.他发现菜刀的刀刃前部和后部的厚薄不一样,刀刃前部的顶角小,后部的顶角大,如图2-3-17所示,他先后作出过几个猜想,其中合理的是 (  ).@#@图2-3-17@#@A.刀刃前部和后部厚薄不匀,仅是为了打造方便,外形美观,跟使用功能无关@#@B.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跟刀刃厚薄无关@#@C.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顶角越大,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越大@#@D.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顶角越小,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越大@#@8.如图2-3-18所示,滑轮本身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滑轮轴O安在一根轻木杆B上,一根轻绳AC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且绳保持水平,C端下面挂一个重物,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45°@#@,系统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木杆的弹力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图2-3-18@#@A.只有θ变小,弹力才变大B.只有θ变大,弹力才变大@#@C.无论θ变大还是变小,弹力都变大D.无论θ变大还是变小,弹力都不变@#@9.如图2-3-19所示,一根细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M、N两点,用小铁夹将一个玩具娃娃固定在细线上,使a段细线恰好水平,b段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现将小铁夹的位置稍稍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待玩具平衡后,关于a、b两段细线中的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3-19@#@A.移动前,a段细线中的拉力等于玩具所受的重力[来源:

@#@Zxxk.ComB.移动前,a段细线中的拉力小于玩具所受的重力@#@C.移动后,b段细线中拉力的竖直分量不变D.移动后,b段细线中拉力的竖直分量变大@#@B 深化训练——提高能力技巧@#@10.如图2-3-20所示,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只改变F的方向不改变F的大小,仍使木块静止,则此时力F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  ).@#@图2-3-20[来源:

@#@Zxxk.Com]@#@A.60°@#@B.45°@#@C.30°@#@D.15°@#@@#@11.如图2-3-21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与水平面夹角为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3-21@#@A.物体A可能受到四个力的作用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sinθ@#@C.拉力F与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合力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上@#@D.物体A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2.如图2-3-22所示,某同学通过滑轮组将一重物吊起,该同学对绳的竖直拉力为F1,对地面的压力为F2,不计滑轮与绳的重力及摩擦,则在重物缓慢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3-22@#@A.F1逐渐变小B.F1逐渐变大C.F2先变小后变大D.F2先变大后变小@#@13.如图2-3-23所示,小方块代表一些相同质量的钩码,图①中O为轻绳之间连接的结点,图②中光滑的滑轮跨在轻绳上悬挂钩码,两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图①中的B滑轮或图②中的端点B沿虚线稍稍上移一些,则关于θ角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图2-3-23@#@A.图①、图②中的θ角均增大B.图①、图②中θ角均不变@#@C.图①中θ角增大、图②中θ角不变化D.图①中θ角不变、图②中θ角变大@#@14.一直角三角块按如图2-3-24所示放置,质量均为m的A、B两物体用轻质弹簧相连放在倾角为30°@#@的直角边上,物体C放在倾角为60°@#@的直角边上,B与C之间用轻质细线连接,A、C的质量比为,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物体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μ<1)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弹力大小为mg,C与斜面间无摩擦,则 (  ).@#@图2-3-24@#@A.物体A、B均受到摩擦力作用且等大反向D.剪断弹簧,物体A一定静止在斜面上@#@B.物体A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物体B不受摩擦力作用@#@C.弹簧处于拉伸状态,A、B两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均为mg,方向均沿斜面向下@#@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A 对点训练——练熟基础知识@#@题组一 受力分析@#@1.如图2-4-13所示,物块a、b质量分别为2m、m,水平地面和竖直墙面均光滑,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两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图2-4-13@#@A.物块b受四个力作用B.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C.物块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gD.物块a受到物块b的作用力水平向右@#@2.L形木板P(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相连,如图2-4-14所示.若P、Q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的受力个数为 (  ).@#@图2-4-14@#@A.3B.4C.5D.6@#@题组二 共点力作用下的静态平衡@#@3.如图2-4-15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在竖直向上的力F(F<@#@mg)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若减小力F,则(  ).@#@图2-4-15@#@A.物体A所受合力不变B.斜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不变@#@C.斜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不变D.斜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减小@#@4.如图2-4-16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B上,现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重力加速度为g,则 (  ).@#@图2-4-16@#@A.A与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B.B与地面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C.B对A的支持力一定小于mgD.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5.如图2-4-17所示,质量为M、半径为R、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O为球心.有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半球形容器底部O′处,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点.已知地面与半球形容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4-17@#@A.小球受到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B.小球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大小为@#@C.小球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大小为mgD.半球形容器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mg@#@6.如图2-4-18所示,两个光滑金属球a、b置于一个桶形容器中,两球的质量ma>@#@mb,对于图中的两种放置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

@#@学科网ZXXK]@#@图2-4-18@#@A.两种情况对于容器左壁的弹力大小相同B.两种情况对于容器右壁的弹力大小相同@#@C.两种情况对于容器底部的弹力大小相同D.两种情况两球之间的弹力大小相同@#@7.如图2-4-19所示,左侧是倾角为60°@#@的斜面,右侧是圆弧面的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圆弧面底端的切线水平,一根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m2小球的轻绳跨过其顶点上的小滑轮.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连接m2小球的轻绳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0°@#@,不计一切摩擦,两小球可视为质点.两小球的质量之比m1∶m2等于 (  ).@#@图2-4-19@#@A.1∶1B.2∶3C.3∶2D.3∶4[来源:

@#@Z§@#@xx§@#@k.Com]@#@题组三 共点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8.如图2-4-20所示,在拉力F作用下,小球A沿光滑的斜面缓慢地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拉力F和支持力FN的大小变化是 (  ).[来源:

@#@Z&@#@xx&@#@k.Com]@#@图2-4-20[来源:

@#@学科网]@#@A.F增大,FN减小 B.F和FN均减小C.F和FN均增大  D.F减小,FN不变@#@9.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2-4-21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4-21@#@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B.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10.两个质量相等的物块通过轻绳绕过两个光滑的定滑轮处于如图2-4-22所示的静止状态,AB与水平方向成45°@#@角,过A的水平线与过B的竖直线交于C点,现给AB的中点O施加一外力F,使O点缓慢地向C点做直线运动,则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4-22[来源:

@#@学&@#@科&@#@网]@#@A.F的方向总是指向C B.F的方向在不断地变化@#@C.F大小不变 D.F先增大后减小@#@B 深化训练——提高能力技巧@#@11.如图2-4-23所示,将两根劲度系数均为k、原长均为L的轻弹簧一端固定于水平天花板上相距为2L的两点,另一端共同连接一质量为m的物体,平衡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若将物体的质量变为M,平衡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sin37°@#@=0.6),则等于 (  ).@#@图2-4-23@#@A.B.C.D.@#@12.(创新题)如图2-4-24所示,用轻滑轮悬挂重为G的物体.轻绳总长为L,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G,现将轻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缓慢向右移动距离d而使绳不断,则d的最大值为 (  ).@#@图2-4-24@#@A.B.LC.D.L@#@13.如图2-4-25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环A,环A与球B间用一不可伸长轻质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A和mB,由于B球受到水平风力作用,A与B球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4-25@#@A.B球受到的风力为mBgtanθB.风力增大时,轻质绳对B球的拉力保持不变@#@C.杆对A环的支持力随着风力的增加而增加D.A环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4.如图2-4-26所示,有5000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将它们用长度相等的轻绳依次连接,再将其左端用细绳固定在天花板上,右端施加一水平力使全部小球静止.若连接天花板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则第2011个小球与2012个小球之间的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的正切值等于 (  ).@#@图2-4-26@#@A.B.C.D.@#@牛顿第二定律@#@A 对点训练——练熟基础知识@#@题组一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其速度改变量也越大@#@B.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不变(F合≠0),其运动状态就不改变@#@C.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变化,其速度的变化率一定变化@#@D.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减小时,物体的速度一定减小@#@2.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5个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若同时撤去其中大小分别为15N和10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此时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A.2m/s2B.3m/s2C.13m/s2D.15m/s2@#@解析 物体所受合力范围为5N≤F合≤25N,因m=2kg,故2.5m/s2≤a≤12.5m/s2,故B正确.@#@答案 B@#@3.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题组二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瞬时问题@#@4.如图3-2-11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甲置于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上处于静止状态.若突然将质量为2m的物块乙无初速地放在物块甲上,则在物块乙放在物块甲上后瞬间,物块甲、乙的加速度分别为a甲、a乙,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3-2-11@#@A.a甲=0,a乙=g B.a甲=g,a乙=0[来源:

@#@Z。

@#@xx。

@#@k.Com]@#@C.a甲=a乙=g D.a甲=a乙=g@#@5.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1kg的小球,小球与竖直方向成θ=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如图3-2-12所示.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当剪断轻绳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g取10m/s2)(  ).@#@图3-2-12@#@A.0B.10m/s2C.8m/s2D.2m/s2@#@6.用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将一固定在墙上的水平轻质弹簧压缩了x(小球与弹簧不拴连),如图3-2-13所示.将细绳剪断后 (  ).@#@图3-2-13@#@A.小球立即获得的加速度B.小球在细绳剪断瞬间起开始做平抛运动@#@C.小球落地的时间等于D.小球落地的速度等于@#@题组三 整体法、隔离法在动力学中的应用@#@7.如图3-2-14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1在光滑地面上,m2在空中).已知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m1的加速度大小为 (  ).@#@图3-2-14@#@A.B.C.D.@#@8.如图3-2-15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2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质量为m1的物体,与物体1相连接的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则 (  ).[来源:

@#@学科网ZXXK]@#@图3-2-15@#@A.车厢的加速度为gsinθB.绳对物体1的拉力为@#@C.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m2-m1)gD.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m2gtanθ@#@9.如图3-2-16所示,50个大小相同、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一起沿斜面向上运动.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为30°@#@,各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则第3个小物块对第2个小物块的作用力大小为(  ).@#@图3-2-16@#@A.F[来源:

@#@Z*xx*k.Com]B.FC.24mg+D.因为动摩擦因数未知,所以不能确定@#@B 深化训练——提高能力技巧@#@10.如图3-2-17所示,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A、B,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一起向右运动,滑轮及细绳质量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图3-2-17@#@A.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B.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右@#@C.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一定随水平力F的增大而减小@#@D.只要水平力F足够大,物体A、B间一定会打滑@#@11.图3-2-18甲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的示意图,让小球由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滑下,然后在不同的θ角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最后推理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加速直线运动.分析该实验可知,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与各自最大值的比值y随θ变化的图象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图3-2-18@#@A.①、";i:

15;s:

6947: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专题练习@#@1.一个带正电的微粒,从A点射入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微粒沿直线AB运动,如图,AB与电场线夹角θ=30°@#@,已知带电微粒的质量m=1.0×@#@10-7kg,电量q=1.0×@#@10-10C,A、B相距L=20cm.(取g=10m/s2,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求:

@#@@#@

(1)说明微粒在电场中运动的性质,要求说明理由.@#@

(2)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3)要使微粒从A点运动到B点,微粒射入电场时的最小速度是多少?

@#@@#@O@#@v@#@θ@#@E@#@图3-1-6@#@2.一个带电荷量为-q的油滴,从O点以速度v射入匀强电场中,v的方向与电场方向成θ角,已知油滴的质量为m,测得油滴达到运动轨迹的最高点时,它的速度大小又为v,求:

@#@@#@

(1)最高点的位置可能在O点的哪一方?

@#@ 

(2)电场强度E为多少?

@#@@#@(3)最高点处(设为N)与O点的电势差UNO为多少?

@#@@#@L@#@B@#@m,q@#@d@#@v0@#@A@#@3.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原来两板不带电,上极板接地,它的极板长L=0.1m,两板间距离d=0.4cm,有一束相同微粒组成的带电粒子流从两板中央平行极板射入,由于重力作用微粒能落到下板上,已知微粒质量为m=2×@#@10-6kg,电量q=1×@#@10-8C,电容器电容为C=10-6F.求@#@

(1)为使第一粒子能落点范围在下板中点到紧靠边缘的B点之内,则微粒入射速度v0应为多少?

@#@@#@

(2)以上述速度入射的带电粒子,最多能有多少落到下极板上?

@#@@#@@#@x/m@#@0@#@1.6@#@V0@#@Q@#@3.2@#@4.8@#@6.4@#@1.6@#@3.2@#@y/m@#@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建立xOy直角坐标系,Oy表示竖直向上的方向。

@#@已知该平面内存在沿x轴负方向的区域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现有一个带电量为2.5×@#@10-4C的小球从坐标原点O沿y轴正方向以0.4kg.m/s的初动量竖直向上抛出,它到达的最高点位置为图中的Q点,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1)指出小球带何种电荷;@#@

(2)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3)求小球从O点抛出到落回x轴的过程中电势能的改变量.@#@5、如图所示,一对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构成电容器,电容为C。

@#@电容器的A板接地,且中间有一个小孔S,一个被加热的灯丝K与S位于同一水平线,从丝上可以不断地发射出电子,电子经过电压U0加速后通过小孔S沿水平方向射入A、B两极板间。

@#@设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电子从灯丝发射时的初速度不计。

@#@如果到达B板的电子都被B板吸收,且单位时间内射入电容器的电子数为n个,随着电子的射入,两极板间的电势差逐渐增加,最终使电子无法到达B板,求:

@#@@#@

(1)当B板吸收了N个电子时,AB两板间的电势差@#@

(2)A、B两板间可以达到的最大电势差(UO)@#@(3)从电子射入小孔S开始到A、B两板间的电势差达到最大值所经历的时间。

@#@@#@6.如图所示是示波器的示意图,竖直偏转电极的极板长L1=4cm,板间距离d=1cm。

@#@板右端距离荧光屏L2=18cm,(水平偏转电极上不加电压,没有画出)电子沿中心线进入竖直偏转电场的速度是v=1.6×@#@107m/s,电子电量e=1.6×@#@10-19C,质量m=0.91×@#@10-30kg。

@#@@#@

(1)要使电子束不打在偏转电极上,加在竖直偏转电极上的最大偏转电压U不能超过多大?

@#@@#@

(2)若在偏转电极上加u=27.3sin100πt(V)的交变电压,在荧光屏竖直坐标轴上能观察到多长的线段?

@#@@#@L1@#@L2@#@O@#@O'@#@@#@O'@#@@#@d@#@7.两块水平平行放置的导体板如图所示,大量电子(质量m、电量e)由静止开始,经电压为U0的电场加速后,连续不断地沿平行板的方向从两板正中间射入两板之间。

@#@当两板均不带电时,这些电子通过两板之间的时间为3t0;@#@当在两板间加如图所示的周期为2t0,幅值恒为U0的周期性电压时,恰好能使所有电子均从两板间通过。

@#@问:

@#@⑴这些电子通过两板之间后,侧向位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4t0@#@t0@#@3t0@#@2t0@#@t@#@0@#@U0@#@U@#@U0@#@⑵侧向位移分别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情况下,电子在刚穿出两板之间时的动能之比为多少?

@#@@#@1.

(1)微粒只在重力和电场力作用下沿AB方向运动,在垂直于AB方向上的重力和电场力必等大反向,可知电场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如图所示,微粒所受合力的方向由B指向A,与初速度vA方向相反,微粒做匀减速运动.

(2)在垂直于AB方向上,有qEsinθ-mgcosθ=0 所以电场强度E=1.7×@#@104N/C @#@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左(3)微粒由A运动到B时的速度vB=0时,微粒进入电场时的速度最小,由动能定理得,mgLsinθ+qELcosθ=mvA2/2代入数据,解得vA=2.8m/s (2分)@#@2.

(1)在O点的左方.

(2)UNO=.

(1)由动能定理可得在O点的左方.

(2)在竖直方向mgt=mvsinθ,水平方向qEt=mv+mvcosθ.(3)油滴由O点N点,由qU-mgh=0,在竖直方向上,(v0sinθ)2=2gh.UNO=.@#@3.

(1)若第1个粒子落到O点,由=v01t1,=gt12得v01=2.5m/s.若落到B点,由L=v02t1,=gt22得v02=5m/s.故2.5m/s≤v0≤5m/s.

(2)由L=v01t,得t=4×@#@10-2s.=at2得a=2.5m/s2,有mg-qE=ma,E=得Q=6×@#@10-6 C.所以=600个.@#@4:

@#@

(1)小球带负电

(2)小球在y方向上做竖直上抛运动,在x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最高点Q的坐标为(1.6m,3.2m)由①代入数据得(1分)由初动量p=mv0②,解得m=0.05kg又③④由③④代入数据得E=1×@#@103N/C@#@(3)由④式可解得上升段时间为t=0.8s所以全过程时间为,代入③式可解得x方向发生的位移为x=6.4m@#@由于电场力做正功,所以电势能减少,设减少量为△E,代入数据得△E=qEx=1.6J@#@5.

(1)

(2)U0(3)t=@#@6.解:

@#@

(1)①②③@#@由以上三式,解得:

@#@④代入数据,得U=91V⑤,

(2)偏转电压的最大值:

@#@U1=27.3V⑥@#@t0@#@t@#@0@#@2t0@#@3t0@#@v1@#@v2@#@vy@#@v1@#@0@#@t@#@t0@#@2t0@#@3t0@#@4t0@#@vy@#@通过偏转极板后,在垂直极板方向上的最大偏转距离:

@#@⑦,设打在荧光屏上时,亮点距O'@#@的距离为y'@#@,则:

@#@⑧,荧光屏上亮线的长度为:

@#@l=2y'@#@⑨代入数据,解得l=3cm⑩@#@7.(画出电子在t=0时和t=t0时进入电场的v-t图象进行分析@#@

(1),@#@解得,

(2)由此得,(2分)@#@而@#@";i:

16;s:

26429: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知识梳理】@#@一、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实验原理@#@在纯电阻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是线性关系,但在实际电路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U—I图像不再是一条直线。

@#@读出若干组小灯泡的电压U和电流I,然后在坐标纸上以U为纵轴,以I为横轴画出U—I曲线。

@#@@#@2、实验步骤@#@

(1)、适当选择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采用电流表的外接法,按图中所示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电路图。

@#@@#@

(2)、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至滑动变阻器的A端,电路经检查无误后,闭合电键S。

@#@@#@(3)、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记入记录表格内,断开电键S;@#@@#@(4)、在坐标纸上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纵轴表示电流I,横轴表示电压U,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便得到伏安特性曲线。

@#@@#@(5)、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3、注意事项@#@

(1)、因本实验要作出I—U图线,,要求测出一组包括零在内的电压、电流值,因此,变阻器要采用分压接法;@#@@#@

(2)、本实验中,因被测小灯泡电阻较小,因此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3)、电键闭合后,调节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小灯泡的电压逐渐增大,可在电压表读数每增加一个定值(如0.5V)时,读取一次电流值;@#@调节滑片时应注意使电压表的示数不要超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4)、电键闭合前变阻器滑片移到图中的A端;@#@@#@(5)、坐标纸上建立坐标系,横坐标所取的分度例应该适当,尽量使测量数据画出的图线占满坐标纸。

@#@连线一定用平滑的曲线,不能画成折线。

@#@@#@4、误差分析@#@

(1)、测量电路存在系统误差,未考虑电压表的分流,造成测得的I值比真实值偏大;@#@@#@

(2)、描绘I—U线时作图不准确造成的偶然误差。

@#@@#@5、知识延伸@#@A@#@UR@#@UA@#@I测@#@RA@#@Rx@#@U测@#@RV@#@V@#@电流表的解法:

@#@@#@

(1)内接法:

@#@如图所示,待测电阻的测量值:

@#@@#@显然所以@#@I测@#@Rx@#@U测@#@RV@#@V@#@IV@#@IR@#@A@#@当时,,系统的相对误差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内接法适用于测量高阻值电阻。

@#@@#@

(2)外接法:

@#@如图所示,待测电阻的测量值:

@#@@#@显然有:

@#@所以当时,,,系统的相对误差忽略,所以外接法适用于测量低阻值电阻。

@#@@#@(3)试触法选择内、外接法:

@#@具体方法是,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改变电表的连接方式,拿电压表的一个接线柱分别接触M、N两点,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如果电流表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内阻对电路影响较大,应采用内接法;@#@如果电压表变化明显,说明电流表内阻对电路影响较大,应采用外接法。

@#@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

@#@@#@电路@#@负载上电压调节范围@#@负载上电流调节范围@#@闭合开关前触电所处位置@#@相同条件下消耗的总功率@#@限流接法@#@RL@#@R0@#@S@#@a@#@b@#@ε@#@r0@#@P@#@b端@#@分压接法@#@RL@#@R0@#@S@#@a@#@b@#@ε@#@r0@#@P@#@a端@#@比较@#@分压电路调节范围大@#@分压电路调节范围大@#@都为了保护负载电路@#@限流电路能耗小@#@滑动变阻器的两种电路连接都能控制调节负载的电流和电压,但在相同条件下调节效果不同,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当的选择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

@#@@#@

(1)通常情况下(满足安全条件),由于限流电路能耗较小,电路结构简单,因此应优先考虑。

@#@@#@

(2)在下列情况下必须采用分压接法。

@#@@#@①要使某部分电路的电压或电流从零开始连续调节,只有分压接法才能满足。

@#@@#@②如果实验所提供的电表量程或其它元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很小,若采用限流接法,无论怎样调节,电路中实际电流(或电压)都会超过电表量程或元件允许的最大电流(或电压),为了保护电表或其它元件,必须采用分压接法。

@#@@#@③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时,若采用限流接法,待测电阻上的电流(或电压)变化很小,不利于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用图像处理数据,也起不到保护用电器的作用,应选用分压接法。

@#@@#@【例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作一种传感器,需要选用一电器元件。

@#@图为该电器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有同学对其提出质疑,先需进一步验证该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

@#@@#@器材(代号)@#@规格@#@电流表(A1)@#@电流表(A2)@#@电压表(V1)@#@电压表(V2)@#@滑动变阻器(R1)@#@滑动变阻器(R2)@#@直流电源(E)@#@开关(S)@#@导线若干@#@量程0~50mA,内阻约为50@#@量程0~200mA,内阻约为10@#@量程0~3V,内阻约为10k@#@量程0~15V,内阻约为25k@#@阻值范围0~15,允许最大电流1A@#@阻值范围0~1k,允许最大电流100mA@#@输出电压6V,内阻不计@#@①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电流表应选用;@#@电压表应选用;@#@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以上均填器材代号)@#@②为达到上述目的,请在虚线框内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③若发现实验测得的伏安特性曲线与图中曲线基本吻合,请说明该伏安特性曲线与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

@#@@#@解析:

@#@①图像中电流0~0.14A,电流表选A2;@#@电源电压6V,但图像只要求电压在0~3V之间调整,为了测量准确电压表选V1;@#@由于绘制图像的需要,要求电压从0~3V之间调整,所以滑动变阻器只能采用分压式接法,为了能很好调节电压,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阻值较小的R1。

@#@@#@②该元件约几十Ω,,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可以忽略,所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实验数据的采集要求从零开始,所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

@#@@#@③从图像的形状和斜率变化趋势上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突出都是“非线性”,图像上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是电阻的倒数。

@#@@#@二、电压表和电流表@#@1、电流表原理和主要参数@#@电流表G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磁力矩作用发生偏转的原理制成的,且指什偏角θ与电流强度I成正比,即θ=kI,故表的刻度是均匀的。

@#@电流表的主要参数有,表头内阻Rg:

@#@即电流表线圈的电阻;@#@满偏电流Ig:

@#@即电流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此时指针达到满偏;@#@满偏电压U:

@#@即指针满偏时,加在表头两端的电压,故Ug=IgRg@#@2、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Rg@#@方法:

@#@合上S1,调整R的阻值,使电转到满流表指针刻度,再合上开关S2,调整R′的阻值(不可再改变R),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正好是满刻度的一半,可以认为Rg=R′。

@#@条件:

@#@当R比R′大很多@#@3、电压表的改装@#@

(1)原理:

@#@很小,不能直接换刻度测电压,需要串联一个如图所示的分压电阻。

@#@@#@

(2)分压电阻的计算:

@#@由串联电路的特点知:

@#@@#@则:

@#@@#@因为电压扩大表头量程的倍数:

@#@所以@#@注:

@#@相同的表头改装成的不量程的电压表串联,指针偏转角度相同。

@#@@#@4、电流表的改装@#@

(1)原理:

@#@很小,不能直接换刻度测电流,需要并联一个如图所示的分流电阻。

@#@@#@

(2)分流电阻的计算: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知则:

@#@因为电流扩大表头量程的倍数:

@#@所以@#@注:

@#@相同表头改装成量程不同的电流表并联,指针偏转角度相同。

@#@@#@三、测量电源电动势和电阻 @#@@#@1.实验原理@#@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其方法有:

@#@@#@

(1)如图甲所示,改变变阻器的阻值,从电流表、电压表中读出几组U和I的值,由可得,。

@#@@#@

(2)为减小误差,至少测出六组U和I值,且变化范围要大些,然后在U—I图中描点作图,由图线纵截距和斜率找出E,,如图乙所示。

@#@@#@2.实验步骤@#@

(1)恰当选择实验器材,照图连好实验仪器,使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滑到使接入电阻值最大的一端。

@#@@#@

(2)闭合开关S,接通电路,记下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至某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4)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至其他几个不同位置,记下各位置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5)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

@#@@#@(6)在坐标纸上以U为纵轴,以I为横轴,作出U—I图象,利用图象求出E、r。

@#@@#@3.实验误差分析@#@

(1)偶然误差:

@#@主要来源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以及作U—I图象时描点不很准确。

@#@@#@

(2)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来源于未计电压表分流,近似地将电流表的示数看作干路电流。

@#@实际上电流表的示数比干路电流略小。

@#@如果由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图中实线(a)所示的图象,那么考虑到电压表的分流后,得到的U—I图象应是图中的虚线(b),由此可见,按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测出的电源电动势,电源内电阻。

@#@@#@说明:

@#@①外电路短路时,电流表的示数(即干路电流的测量值)等于干路电流的真实值,所以图中(a)、(b)两图线交于短路电流处。

@#@②当路端电压(即电压表示数)为时,由于电流表示数小于干路电流,所以(a)、(b)两图线出现了图中所示的差异。

@#@@#@4.注意事项@#@

(1)电流表要与变阻器靠近,即电压表直接测量电源的路端电压。

@#@@#@

(2)选用内阻适当大一些的电压表。

@#@@#@(3)两表应选择合适的量程,使测量时偏转角大些,以减小读数时的相对误差。

@#@@#@(4)尽量多测几组U、I数据(一般不少于6组),且数据变化范围要大些。

@#@@#@(5)作U—I图象时,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线上,不落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5.数据处理的方法@#@

(1)本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一般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即根据各次测出的U、I值,作U—I图象,所得图线延长线与U轴的交点即为电动势E,图线斜率的值即为电源的内阻r,即。

@#@@#@

(2)应注意当电池内阻较小时,U的变化较小,图象中描出的点呈现如图(甲)所示状态,下面大面积空间得不到利用,所描得的点及作出的图线误差较大。

@#@为此,可使纵轴不从零开始,如图(乙)所示,把纵坐标比例放大,可使结果误差小些。

@#@此时,图线与纵轴的交点仍代表电源的电动势,但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不再代表短路状态,计算内阻要在直线上选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由它们的坐标值计算出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阻r。

@#@@#@6.实验仪器的选择@#@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来源于未计电压表的分流。

@#@为减小该误差,需要减小电压表的分流。

@#@减小电压表分流的方法有二方面,一是选取阻值范围小的滑动变阻器,二是在满足量程要求的前提下选取内阻较大的电压表。

@#@由于选用了阻值范围小的滑动变阻器,所以电路中电流较大,因而,还需要滑动变阻器的额定电流较大。

@#@综上所述,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选择原则是:

@#@阻值范围较小而额定电流较大;@#@电压表的选择原则是:

@#@在满足量程要求的前提下选取内阻较大的;@#@电流表的选择需根据电源电动势和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来确定。

@#@@#@【例2】某同学通过查找资料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电池。

@#@该同学想测量一下这个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但是从实验室只借到一个开关、一个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科当标准电阻用)一只电流表(量程=0.6A,内阻)和若干导线。

@#@@#@①请根据测定电动势E内电阻的要求,设计图4中器件的连接方式,画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②接通开关,逐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读处与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并作记录@#@当电阻箱的阻值时,@#@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如图5所示。

@#@处理实验数据时。

@#@首先计算出每个电流值I的倒数;@#@再制作R-坐标图,如图6所示,图中已标注出了()的几个与测量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将与图5实验数据对应的坐标点也标注在图6中上。

@#@@#@③在图6上把描绘出的坐标点练成图线。

@#@@#@④根据图6描绘出的图线可得出这个@#@电池的电动势E=V,内电阻@#@@#@解析: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需要得到电源的路端电压和通过电源的电流,在本实验中没有电压表,但是可以用电阻箱和电流表串联充当电压表,测量电源的路端电压,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也是通过电源的电流,所以只需要将电流表和电阻箱串联接在电源两端即可。

@#@实物图的连接如答图4所示。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E=I(R+r+rg),解得:

@#@,根据R-1/I图线可知:

@#@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图线的斜率,内阻为纵轴负方向的截距减去电流表的内阻。

@#@@#@答案:

@#@①见答图4②见答图6③见答图6④1.5(1.46~1.54);@#@0.3(0.25~0.35)@#@四、多用表的使用:

@#@@#@欧姆表的改装:

@#@@#@

(1)主要部件:

@#@表头、可调电阻、电源、红黑表笔等。

@#@电路如图。

@#@@#@

(2)原理: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与不成正比,时,。

@#@@#@(3)刻度盘的特点:

@#@@#@①零刻度线在最右端,从右向左读数;@#@@#@②刻度不均匀,前疏后密。

@#@中值电阻附近误差小。

@#@@#@注:

@#@因欧姆表示数为零时:

@#@,中值时:

@#@,则。

@#@@#@(4)使用方法:

@#@@#@①首先机械调零;@#@@#@②再欧姆调零,即两表笔直接短接,调整,让指针指在欧姆表盘最右端零刻度处;@#@@#@③连接被测电阻,读出刻度盘示数,,其中为档位倍数。

@#@若指针偏右,需缩小倍数,选小的档位;@#@若指针偏左,需放大倍数,选大的档位。

@#@@#@④每换一次档位,需重新调零。

@#@@#@【例3】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电阻。

@#@完成下列测量步骤:

@#@@#@

(1)检查多用电表的机械零点。

@#@@#@

(2)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正、负表笔插孔,将选择开关拔至电阻测量挡适当的量程处。

@#@@#@(3)将红、黑表笔___________,进行欧姆调零。

@#@@#@(4)测反向电阻时,将_________表笔接二极管正极,将________表笔接二极管负极,读出电表示数。

@#@@#@(5)为了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应让电表指针尽量指向表盘___________(填“左侧”、“右侧”或“中央”);@#@否则,在可能的条件下,应重新选择量程,并重复步骤(3)、(4)。

@#@@#@(6)测量完成后,将选择开关拔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置。

@#@@#@【典例解析】@#@【例1】某同学为了较精确的测量一阻值约为20Ω的电阻Rx的阻值.@#@①在以下备选器材中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变阻器应选_________.(只填写器材对应的字母代号)@#@电源E(电动势3V、内阻可忽略不计)@#@电流表A1(量程50mA,内阻约12Ω)@#@电流表A2(量程3A,内阻约0.12Ω)@#@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3kΩ)@#@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约15kΩ)@#@滑动变阻器R1(0~10Ω,允许最大电流2.0A)@#@滑动变阻器R2(0~1000Ω,允许最大电流0.5A)@#@定值电阻R(30Ω,允许最大电流1.0A)@#@开关及导线若干@#@②请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要求直接测量量的变化范围尽可能大一些,所选器材用对应符号标出)。

@#@@#@③若某次测量中,电压表读数为U,电流表读数为I,则计算待测电阻的阻值表达式为Rx=________________。

@#@@#@【解析】测量电阻的阻值一般利用伏安法,电压表显然应选量程为3V的V1;@#@根据欧姆定律容易求得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显然超过了电流表A150mA的量程,但电流表A2的量程又太大,故我们可以将定值电阻R(30Ω)与待测电阻Rx相串联,此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利用电流表A1测量电流即可。

@#@由于要求直接测量量的变化范围尽可能大一些,故只能采用分压电路,且滑动变阻器使用电阻较小的R1。

@#@最后我们确定电流表的解法:

@#@由于此时电路的临界电阻,则应该利用电流表的外接法。

@#@由此得到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当电压表读数为U,电流表读数为I,则计算待测电阻的阻值表达式.@#@【例2】从下表中选取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画在下面的方框中,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精确度,并能测出多组数据。

@#@@#@器材(代号)@#@规格@#@电流表(A1)@#@量程10mA,内阻r1待测(约40Ω)@#@电流表(A2)@#@量程500μA,内阻r2=750Ω@#@电压表(V)@#@量程10V,内阻r3=10kΩ@#@电阻(R1)@#@阻值约100Ω,作保护电阻用@#@滑动变阻器(R2)@#@总阻值约50Ω@#@电池(E)@#@电动势1.5V,内阻很小@#@电键(S)@#@导线若干@#@@#@【解析】要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按常规思想应用伏安法,将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流表两端,但根据本题所提供的仪器,我们可以首先肯定,在本实验中不可能用到电压表,因为电源的电动势只有1.5V,而电压表的量程为10V,最多不到满偏的1/6,用它来读数误差太大,因此该实验能用到的电表只可能用两块电流表。

@#@@#@两块电流表有可能串联,也有可能并联,但题目中电流表A2的内阻r2已知,因此将两电流表并联,根据并联规律I1r1=I2r2可求出电流表A1的内阻r1=。

@#@@#@加在电流表两端的电压最大值Um=Imr2=0.375V,而滑动变阻的最大阻值只有50Ω,如果将滑动变阻器接成限流,会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将它们烧坏。

@#@如果仅仅将滑动变阻器接成分压,滑动变阻器可调节的范围很小,只有全长的1/4,这样测量的次数比较少。

@#@故应将定值电阻R1接在干路上用作限流,电路图如图所示。

@#@@#@【例3】现有器材:

@#@量程为10.0mA、内阻约30-40的电流表一个,定值电阻R1=150,定值电阻R2=100,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要求利用这些器材测量一干电池(电动势约1.5V)的电动势。

@#@@#@

(1)按要求在实物图上连线。

@#@@#@

(2)用已知量和直接测得量表示的待测电动势的表达式为E=,式中各直接测得量的意义是:

@#@.@#@【解析】根据提供的器材,可任取一个定值电阻与电流表、干电池、开关接成一个串联电路,用欧姆定律建立方程组进行测量。

@#@但在本题中,电流表量程为10.0mA,干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5V,如果把定值电阻R1与电流表、干电池、开关接成一个串联电路,则回路中总电阻约为180,回路中电流约为1.5V/180=8.3mA,而如果把定值电阻R2与电流表、干电池、开关接成一个串联电路,,则回路中总电阻约为130,回路中电流约为@#@1.5V/130=11.5mA,@#@显然,该电流已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考虑到实验的可行性,此时用定值电阻R2与R1串联即可,故有如下解答:

@#@@#@

(1)连图:

@#@左图只用R1接入电路;@#@右图用R1和R2串联接入电路。

@#@(连线如图)@#@@#@

(2)设I1是外电阻为R1时的电流,I2是外电阻为R1和R2串联时的电流,则有@#@,@#@R@#@A@#@R滑@#@G@#@解之,可解得干电池电动势为:

@#@.@#@【例4】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

@#@@#@A.待测干电池B.电流表G(0~3mA,内电阻r1=20Ω)@#@C.电流表A(0~0.6A,内电阻r2=0.20)D.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10Ω)@#@E.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100Ω)F.定值电阻R1=100Ω@#@G.定值电阻R2=500ΩH.定值电阻R3=1.5kΩ@#@开关、导线。

@#@@#@由于没有电压表,为此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完成了实验要求的测量。

@#@@#@①为了方便并能较准确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定值电阻应选用。

@#@(填写定值电阻前的序号)@#@②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G的示数为I1,电流表A的示数为I2;@#@改变滑动变阻器的位置后,电流表G的示数为I1′,电流表A的示数为I2′。

@#@则可知此电源的内电阻测量值为r=,电动势测量值为E=。

@#@@#@【解析】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一般需要电流表和电压表。

@#@由于题中没有电压表,故需要将电流表G改装为电压表,且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应该达到1.5V,则总电阻为,故定值电阻应选用的序号为G的电阻,而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阻值较小的D;@#@@#@②在两次测量过程中,通过电源的电流是两只电表的电流之和,则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有,@#@解之,得,.@#@【例5】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用实验得到如下数据(I和U分别表示小灯泡上的电流和电压):

@#@@#@

(1)在左下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可用的器材有:

@#@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变化范围0-10Ω)、电源、小灯泡、电键、导线若干.@#@

(2)在右图中画出小灯泡的U-I曲线.@#@(3)某电池的电动势是1.5V,内阻是2.0Ω.将本题中的灯泡接在该电池两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解析】@#@

(1)为了作出小灯泡的U-I曲线,必须采用分压的方法;@#@而因为小灯泡的电阻比较小,故采用电流表的外接法,实验电路图见下图.@#@

(2)小灯泡的U-I曲线首先用描点法作出各个点,利用圆滑的曲线连接即可得到下图。

@#@@#@(3)作出图线,可得小灯泡工作电流为0.35安,工作电压为0.80伏,因此小灯泡实际功率为0.28瓦.@#@【例6】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0.810m.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4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mm.@#@

(2)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电阻丝外,还有如下供选择的实验器材:

@#@@#@A.直流电源:

@#@电动势约4.5V,内阻很小;@#@@#@B.电流表A1:

@#@量程0~0.6A,内阻0.125Ω;@#@@#@C.电流表A2:

@#@量程0~3.0A,内阻0.025Ω;@#@@#@D.电压表V:

@#@量程0~3V,内阻3kΩ;@#@@#@E.滑动变阻器R1:

@#@最大阻值10Ω;@#@@#@F.滑动变阻器R2:

@#@最大阻值50Ω;@#@@#@G.开关、导线等.@#@在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3)根据所选的器材,在如图所示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4)若根据伏安法测出电阻丝的电阻为Rx=4.1Ω,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Ω·@#@m.(保留二位有效数字)@#@【解析】@#@

(1)从螺旋测微器主尺读出0.5mm,再从游尺读出,故金属丝的直径为0.522mm.@#@

(2)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显然超过了电流表A10.6A的量程,但电流表A2的量程又太大,故电流表应该选用A1,由于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Ω,比被测电阻丝的电阻大,且容易调整,所以采用限流电路即可。

@#@@#@由于此时电路的临界电阻,故电流表采用外解法.@#@(3)实验电路如图所示@#@(4)利用电阻定律,则1.1×@#@10-6Ω·@#@m.@#@【例7】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小于1.0Ω)@#@B.电流表G(满偏电流3mA,内阻Rg=10Ω)@#@C.电流表A(0~0.6A,内阻0.1Ω)@#@D.滑动变阻器R1(0~20Ω,10A)E.滑动变阻器R2(0~200Ω,lA)@#@F.定值电阻R0(990Ω)G.开关和导线若干@#@

(1)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中甲的(a)、(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图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图乙为该同学根据

(1)中选出的合理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G的示数,I2为电流表A的示数),则由图线可以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V,内阻r=Ω。

@#@@#@【解析】本题中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需要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由于题中只给了两个电流表,故可以通过改装来实现.因为定值电阻R0=990Ω,则电流表G与之串联较好,所以合理的是b图所示的电路,滑动变阻应选D;@#@@#@根据全电路欧";i:

17;s:

28970:

"力学基础

(一)力和物体的平衡@#@力学基础

(一)@#@1、如图所示,一根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两个小球A、B,它们都穿在一根光滑的竖直杆上,不计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当两球平衡时OA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OB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则球A、B的质量之比和杆对A、B的弹力之比分别为(  )@#@A.B.C.D.@#@2、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沙漏a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在a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b对c的摩擦力一定减小B.b对c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C.地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右D.地面对c的摩擦力一定减小@#@3、如图所示,甲、乙两物块用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连接,分别静止在斜面AB、AC上,滑轮两侧细绳与斜面平行.甲、乙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1、m2.AB斜面粗糙,倾角为α,AC斜面光滑,倾角为β,不计滑轮处摩擦,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若m1sinα>@#@m2sinβ,则甲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上@#@B.若在乙物块上面再放一个小物块后,甲、乙仍静止,则甲所受的摩擦力一定变小@#@C.若在乙物块上面再放一个小物块后,甲、乙仍静止,则甲所受的拉力一定变大@#@D.若在甲物块上面再放一个小物块后,甲、乙仍静止,则甲所受拉力一定变大@#@4、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均为m.固定在轻弹簧的两端,分别用细绳悬于O点,其中球A处在光滑竖直墙面和光滑水平墙面的交界处,已知两球均处于平衡状态,OAB恰好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球A可能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 @#@ @#@B.弹簧对球A的弹力大于对球B的弹力@#@C.绳OB对球B的拉力大小一定等于mgD.绳OA对球A的拉力大小等于或小于1.5mg@#@5、如图所示,光滑斜面静止于粗糙水平面上,斜面倾角θ=30°@#@,质量为m的小球被轻质细绳系住斜吊着静止于斜面上,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α=3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悬线对小球拉力是 @#@ @#@ @#@ @#@B.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是@#@C.将斜面缓慢向右移动少许,悬线对小球拉力减小@#@D.将斜面缓慢向右移动少许,小球对斜面的压力减小 @#@ @#@@#@6、如图,在粗糙水平面上放置有一竖直截面为平行四边形的木块,图中木块倾角θ,木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µ@#@,木块重为G,现用一水平恒力F推木块,使木块由静止向左运动,则物体所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为(  )@#@ A.f=FB. C.f=µ@#@mgD.f=µ@#@(mgsinθ+Fcosθ)@#@7、一铁架台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上用轻质细线悬挂一小球,开始时细线竖直。

@#@现将水平F作用于小球上,使其缓慢地由实线位置运动到虚线位置,铁架台始终保持静止。

@#@则在这一过程中( @#@ @#@)@#@A.水平拉力F变大B.细线的拉力不变 @#@ @#@ @#@@#@C.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变大D.铁架台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变大@#@8、如图所示,截面为三角形的钢坯A、B叠放在汽车的水平底板上,汽车底板和钢坯表面均粗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钢坯都静止时,汽车底板对钢坯A有向左的静摩擦力@#@ B.汽车、钢坯都静止时,钢坯A对B无摩擦力作用@#@ C.汽车向左加速时,汽车与钢坯相对静止,钢坯A受到汽车底板对它的静摩擦力@#@ D.汽车向左启动前后,汽车与钢坯相对静止,钢坯A对B的弹力不变@#@9、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一根细线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手拉住.现拉动细线,使小球沿圆环缓慢上移.在移动过程中手对线的拉力F和轨道对小球的弹力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F不变,N增大B.F不变,N减小C.F减小,N不变D.F增大,N减小@#@10、竖直放置的“”形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G,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B点沿支架缓慢地向C点靠近(开始A与B等高),则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A.先变大后变小B.先不变后变小C.先变大后不变D.先变小后变大@#@11、减速带是交叉路口常见的一种交通设施,车辆驶过减速带时要减速,以保障行人的安全。

@#@当汽车前轮刚爬上减速带时,减速带对车轮的弹力为F,下图中弹力F画法正确且分解合理的是( @#@ @#@ @#@)@#@12、如图,由两种材料做成的半球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右侧面是光滑的,左侧面粗糙,O点为球心,A、B是两个相同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A静止在左侧面上,物块B在图示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右侧面上,A、B处在同一高度,AO、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则A、B分别对球面的压力大小之比为(  )@#@A.sin2θ:

@#@1B.sinθ:

@#@1C.cos2θ:

@#@1D.cosθ:

@#@1@#@13、如图所示,斜劈A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木桩B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弹簧K把物体与木桩相连,弹簧与斜面平行。

@#@质量为m的物体和人在弹簧K的作用下沿斜劈表面向下运动,此时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剪断弹簧,物体和人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B.若剪断弹簧,物体和人仍向下运动,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C.若人从物体m离开,物体m仍向下运动,A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向右@#@D.若剪断弹簧同时人从物体m离开,物体m向下运动,A可能不再受到地面摩擦力@#@14、如图1所示,吊环运动员将吊绳与竖直方向分开相同的角度,重力大小为G的运动员静止时,左边绳子张力为T1,右边绳子张力为T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和T2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运动员两手缓慢撑开时,T1和T2都会变小@#@C.T2一定大于GD.T1+T2=G@#@15、如图所示,MON为张角为900的V型光滑支架,小球静止于支架内部,初始时刻支架的NO边处于竖直方向,将支架绕O点顺时针缓慢转动900的过程中,NO板对小球弹力变化情况为( @#@ @#@)@#@A.一直增大 @#@ @#@ @#@ @#@B.一直减小 @#@ @#@ @#@ @#@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16、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0.6kg,弹簧测力计读书为2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少到0.3kg时,将会出现的情况是(g=10m/s2)( @#@ @#@)@#@A、A仍静止不动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C、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D、A所受的合力将要变大@#@17、如图所示,在倾斜角为θ=30°@#@的斜面上,物块A与物块B通过轻绳相连,轻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物块A的质量为4kg,物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设物块A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为使物块A静止在斜面上,物块B的质量不可能为( @#@ @#@)@#@A. @#@ @#@ @#@1kg @#@ @#@ @#@ @#@ @#@ @#@ @#@ @#@ @#@B.2kg @#@ @#@ @#@C.3kg @#@ @#@ @#@ @#@ @#@ @#@ @#@D.4kg@#@18、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滑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两轻杆等长,杆与滑块、杆与杆间均用光滑铰链连接,在两杆铰合处悬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C,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设杆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m一定时,θ越小,滑块对地面的压力越大@#@B.当m一定时,θ越大,轻杆受力越小@#@C.当θ一定时,M越大,滑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越大@#@D.当θ一定时,M越小,可悬挂重物C的质量m越大@#@19、粗糙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两质量为2m的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一起匀速前进.则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B.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最大为@#@C.水平拉力F最大为2μmgD.水平拉力F最大为6μmg@#@20、如图所示,小方块代表一些相同质量的钩码,图①中O为轻绳之间联结的节点,图②中光滑的滑轮跨在轻绳上悬挂钩码,两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图①中的B滑轮或图②中的端点B沿虚线稍稍上移一些,则关于θ角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中θ角均增大 @#@ @#@ @#@ @#@ @#@ @#@ @#@@#@B.①②中θ角均不变@#@C.①中θ增大,②中θ角不变化@#@D.①中θ不变,②中θ角变大@#@21、如图所示,一根铁链一端用细绳悬挂于A点.为了测量这个铁链的质量,在铁链的下端用一根细绳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待整个装置稳定后,测得两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和β,若tanα∶tanβ=1∶3,则铁链的质量为(  )@#@A.m @#@ @#@ @#@ @#@ @#@ @#@ @#@ @#@ @#@ @#@ @#@ @#@ @#@B.2m@#@C.3m @#@ @#@ @#@ @#@ @#@ @#@ @#@ @#@ @#@ @#@ @#@ @#@D.4m@#@22、如图1-28所示,一辆汽车沿水平面向右运动,通过定滑轮将重物A缓慢吊起,在吊起重物的过程中,关于绳子的拉力FT、汽车对地面的压力FN和汽车受到的摩擦力Ff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FT不变,FN不变,Ff逐渐增大B.FT不变,FN逐渐增大,Ff逐渐增大@#@C.FT逐渐增大,FN不变,Ff逐渐增大D.FT逐渐减小,FN逐渐增大,Ff逐渐增大@#@23、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栓一个钢球P,球处于静止状态。

@#@现对球施加—个向右的外力F,使球缓慢偏移依次至A点和B点,如图所示。

@#@在移动中的每一个时刻,都可以认为钢球处于平衡状态。

@#@若外力F方向始终水平,移动中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90°@#@且弹簧的伸长量不超过弹性限度,则关于A、B两点的竖直高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A点比B点高 @#@ @#@ @#@ @#@ @#@B.A点比B点低@#@C.A点与B点高度相同 @#@D.A点和B点的高度由水平拉力F的大小决定,故无法比较@#@24、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的C点,另一端拴在套于杆上的可以沿杆AB上下滑动的轻环P上。

@#@吊有重物的光滑轻滑轮放在绳子上。

@#@在环P从与C等高的B点沿杆缓慢下滑的过程中,两段绳子之间的夹角θ的变化情况是( @#@ @#@ @#@)@#@A.一直增大 @#@ @#@ @#@ @#@ @#@ @#@ @#@ @#@B.一直减小@#@C.不变 @#@ @#@ @#@ @#@ @#@ @#@ @#@ @#@ @#@ @#@ @#@ @#@D.先变小后变大@#@25、如图1-23所示,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轻质圆环上,圆环套子在粗糙水平杆MN上,现用水平力F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于图中实线位置,然后改变F的大小使其缓慢下降到图中虚线位置,圆环仍在原来的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水平拉力F、环与杆的摩擦力Ff和环对杆的压力FN的变化情况是( @#@ @#@)@#@A.F逐渐增大,Ff保持不变,FN逐渐增大B.F逐渐增大,Ff逐渐增大,FN保持不变@#@C.F逐渐减小,Ff逐渐增大,FN逐渐减小D.F逐渐减小,Ff逐渐减小,FN保持不变@#@26、用与竖直方向成θ角(θ<45°@#@)的倾斜轻绳a和水平轻绳b共同固定一个小球,这时绳b的拉力为F1。

@#@现保持小球在原位置不动,使绳b在原竖直平面内逆时转过θ角后固定,绳b的拉力变为F2;@#@再转过θ角固定,绳b的拉力为F3,则()@#@A.F1=F3>@#@F2B.F1<@#@F2<@#@F3C.F1=F3<@#@F2D.F1>@#@F2>@#@F3@#@27、如图1-21所示长木板L的一端固定在铰链上,木块放在木板上,开始木板成水平位置.当木板向下转动,θ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摩擦力的大小随θ角变化最有可能的是图1-22中 @#@( @#@ @#@ @#@)@#@28、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和B带等量异种电荷,中间连接着一个轻质绝缘弹簧,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现将不带电的与A、B完全相同的金属球C与A球接触一下,然后拿走,重新平衡后弹簧的压缩量为x,则( @#@ @#@ @#@ @#@ @#@) @#@A. @#@ @#@ @#@B. @#@ @#@ @#@ @#@ @#@ @#@ @#@C. @#@ @#@ @#@ @#@ @#@ @#@ @#@D.@#@29、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的擦地工具,如图所示.设拖把头的质量为m,拖杆质量可以忽略,拖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

@#@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当沿拖杆方向的推力为F时,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则拖把头与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重力加速度为g)()@#@A. @#@ @#@ @#@ @#@ @#@ @#@ @#@ @#@ @#@ @#@ @#@ @#@ @#@B.@#@C. @#@ @#@ @#@ @#@ @#@ @#@ @#@ @#@ @#@ @#@ @#@ @#@ @#@ @#@ @#@ @#@ @#@D.@#@30、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 @#@ @#@)@#@A.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B.N1始终减小,N2始终增大 @#@ @#@ @#@ @#@ @#@ @#@ @#@ @#@ @#@ @#@ @#@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31、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用质量可忽略的刚性细杆相连,放置在一个光滑的半球面内,如图所示。

@#@已知小球a和b的质量之比为,细杆长度是球面半径的倍。

@#@两球处于平衡状态时,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是:

@#@@#@A.45°@#@ @#@ @#@ @#@ @#@ @#@ @#@B.30°@#@C.22.5°@#@ @#@ @#@ @#@ @#@ @#@D.15°@#@@#@32、如图所示,一斜面ABCD倾角为α=30°@#@,斜面上放置一物块,开始处于静止,现对物块施加一平行于斜面顶边AB的水平推力F,物块恰好可以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得它运动的路径EF跟斜面顶边AB间的夹角为β=60°@#@,则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 @#@)@#@A、 @#@ @#@ @#@ @#@ @#@ @#@ @#@B、 @#@ @#@C、 @#@ @#@ @#@ @#@ @#@ @#@D、@#@33、如图所示,把大小可以不计的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A和B互相排斥,静止时,绝缘等长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由此可知( @#@ @#@ @#@)@#@A.B球受到的库仑力较大,电荷量较大 @#@ @#@ @#@ @#@ @#@ @#@B.B球的质量较小@#@C.B球受到细线的拉力较大 @#@ @#@ @#@ @#@ @#@ @#@D.两球接触后,再静止时,A球的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仍然小于B球的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34、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质量分别为m1、m2、m3的木块1、2、3,1和2及2和3间分别用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上,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后,1、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2L+ @#@  @#@ @#@ @#@ @#@ @#@ @#@ @#@ @#@B.2L+@#@C.2L+ @#@  @#@ @#@ @#@ @#@D.2L+@#@3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36、如图,墙上有两个钉子a和b,它们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跨过光滑钉子b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

@#@在绳子距a端得c点有一固定绳圈。

@#@若绳圈上悬挂质量为m2的钩码,平衡后绳的ac段正好水平,则重物和钩码的质量比为@#@A. @#@ @#@ @#@ @#@B.2 @#@ @#@ @#@C. @#@ @#@ @#@ @#@D.@#@37、如图,ACB是一光滑的、足够长的“∧”形框架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其CA、CB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P、Q两个轻质小环分别套在CA、CB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系在P、Q环上,另一端和一绳套系在一起,结点为O.将质量为m的钩码挂在绳套上.OP、OQ两根细绳拉直后的长度分别用l1、l2表示,受到的拉力分别用F1和F2表示。

@#@@#@ @#@ @#@A.若l1<@#@l2,则两绳受到的拉力F1<@#@F2@#@ @#@ @#@B.若l1<@#@l2,则两绳受到的批力F1>@#@F2@#@ @#@ @#@C.若l1>@#@l2.则两绳受到的拉力F1<@#@F2@#@ @#@ @#@D.若l1>@#@l2,则两绳受到的拉力F1=F2@#@ @#@@#@ @#@@#@ @#@@#@ @#@@#@ @#@@#@ @#@@#@ @#@@#@ @#@@#@ @#@@#@38、在竖直平面内固定一半径为R的金属细圆环,质量为m的金属小球(视为质点)通过长为L的绝缘细线悬挂在圆环的最高点。

@#@当圆环、小球都带有相同的电荷量Q(未知)时,发现小球在垂直圆环平面的对称轴上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荷量 @#@ @#@ @#@ @#@ @#@ @#@ @#@ @#@ @#@B.电荷量@#@C.绳对小球的拉力 @#@ @#@ @#@D.绳对小球的拉力@#@ @#@@#@ @#@@#@ @#@@#@ @#@@#@ @#@@#@ @#@@#@ @#@@#@39、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杆AO,长为R,可绕A自由转动.用绳在O点悬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另一根绳一端系在O点,另一端系在圆弧形墙壁上的C点.当点C由图示位置逐渐向上沿圆弧CB移动过程中(保持OA与地面夹角不变),OC绳所受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逐渐减小 @#@ @#@ @#@ @#@ @#@ @#@ @#@B.逐渐增大@#@ @#@ @#@ @#@C.先减小后增大 @#@ @#@ @#@D.先增大后减小@#@40、三根不可伸长的相同的轻绳,一端系在半径为r0的环1上,彼此间距相等,绳穿过半径为r0的第2个圆环,另一端同样地系在半径为2r0的环3上,如图1-38所示,环1固定在水平面上,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试求第2个环中心与第3个环中心之间的距离.(三个环都是用相同的金属丝制作的,摩擦不计)@#@参考答案@#@一、多项选择@#@1、A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解析】分别对AB两球分析,运用合成法,如图:

@#@@#@由几何知识得:

@#@@#@Tsin2θ=mAg@#@Tsinθ=mBg@#@故mA:

@#@mB=sin2θ:

@#@sinθ=2cosθ:

@#@1=:

@#@1@#@杆的弹力FN=@#@则:

@#@==@#@故选:

@#@AC。

@#@@#@【举一反三】本题考查了隔离法的使用,对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关键是抓住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处处相等结合几何关系将两个小球的重力联系起来。

@#@@#@2、BD@#@3、AC@#@4、ACD@#@5、AD @#@@#@二、选择题@#@6、【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

@#@对木块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支持力,结合滑动摩擦力公式求出摩擦力的大小.@#@【解析】:

@#@解:

@#@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平衡,有:

@#@N=mg,@#@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μN=μmg.因为物块不是做匀速运动,所以f与F不等.@#@故选:

@#@C.@#@【点评】:

@#@本题考查了滑动摩擦力公式的基本运用,关键求出物块对水平面的正压力,结合滑动摩擦力公式进行求解,基础题.@#@ @#@7、【答案】AD@#@【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解析】A、对小球受力分析,受拉力、重力、F,根据平衡条件,有:

@#@@#@逐渐增大则F逐渐增大,故A正确;@#@@#@B、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

@#@,则逐渐增大,@#@,保持不变,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

@#@AD@#@8、【考点】:

@#@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专题】:

@#@摩擦力专题.@#@【分析】:

@#@当它们都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底板对钢坯A无摩擦力;@#@当它们向左加速时,钢坯A受到汽车底板对它的向左静摩擦力,从而即可求解.@#@【解析】:

@#@解:

@#@A、当汽车、钢坯都静止时,底板与钢坯A无相对运动趋势,因此它们之间无摩擦力,故A错误;@#@@#@B、当汽车、钢坯都静止时,底板与钢坯A无相对运动趋势,但钢坯A与B有相对运动趋势,因此它们之间有静摩擦力,故B错误;@#@@#@C、汽车向左加速时,虽汽车与钢坯相对静止,但钢坯A受到汽车底板对它有向左静摩擦力,故C正确;@#@@#@D、向左启动前后,即为平衡到不平衡的变化,则钢坯A对B的弹力变大,静摩擦力变小,故D错误;@#@@#@故选:

@#@C.@#@【点评】:

@#@考查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掌握平衡条件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注意学会由运动去分析受力的方法.@#@ @#@9、【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同时作出AB与半径组成的图象;@#@则可知两三角形相似,故由相似三角形知识可求得拉力及支持力.@#@【解析】:

@#@解:

@#@小球沿圆环缓慢上移可看做匀速运动,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G,F,N,三个力.满足受力平衡.作出受力分析图如下@#@由图可知△OAB∽△GFA@#@即:

@#@@#@,@#@当A点上移时,半径不变,AB长度减小,故F减小,N不变,故C正确;@#@@#@故选C.@#@【点评】:

@#@相似三角形法在处理共点力的动态平衡时较为常见,当无法准确得出角边关系时,应考虑应用此法.@#@ @#@10、【考点】: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

@#@当轻绳的右端从B点移到直杆最上端时,两绳的夹角增大.滑轮两侧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关于竖直方向对称.以滑轮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研究绳的拉力变化情况.当轻绳的右端从直杆的最上端移到C点的过程中,根据几何知识分析得到滑轮两侧绳子的夹角不变,由平衡条件判断出绳子的拉力保持不变.@#@【解析】:

@#@解:

@#@当轻绳的右端从B点移到直杆最上端时,设两绳的夹角为2θ.以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2Fcosθ=mg@#@得到绳子的拉力F=@#@所以在轻绳的右端从B点移到直杆最上端时的过程中,θ增大,cosθ减小,则F变大.@#@当轻绳的右端从直杆最上端移到C点时,设两绳的夹角为2α.@#@由数学知识得到θ不变,则F变不变,@#@所以绳中拉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故选:

@#@C@#@【点评】:

@#@本题是共点力平衡中动态变化分析问题,关键在于运用几何知识分析α的变化,这在高考中曾经出现过,有一定的难度.@#@ @#@11、【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力的合成@#@【解析】减速带对车轮的弹力方向垂直车轮和减速带的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故A、C错误;@#@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将F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水平方向的分力产生的效果减慢汽车的速度,竖直方向上分力产生向上运动的作用效果,故B正确,D错误。

@#@@#@故选:

@#@B@#@12、【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别对A、B两个相同的小物块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得:

@#@@#@同理:

@#@@#@由牛顿第三定律,A、B分别对球面的压力大小为、,则它们之比为,故C正确。

@#@@#@故选:

@#@C@#@13、【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受力分析@#@【解析】斜劈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对斜劈受力分析如图,正交分解,水平方向:

@#@@#@ @#@ @#@即:

@#@,,二式结合, @#@因此,A剪断弹簧,物体和人,所以A正确;@#@B若剪断弹簧,A的受力没有变化,所以仍向左;@#@A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取决于,与上面物体质量无关,剪断弹簧同时人从物体m离开,A还受地面摩擦力。

@#@@#@【举一反三】当满足什么条件时,物体会沿斜劈匀速下滑?

@#@@#@14、【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力的平行四力形定则和牛顿第三定律@#@【解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须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相互的,T1和T2同一个物体上,A错误;@#@两手缓慢撑开时T1和T2夹角变小,T1和T2都会变小,B正确;@#@当夹角为时,T2等于G;@#@当夹角大于时,T2大于G;@#@当夹角小于时,T2小于G。

@#@@#@【举一反三】动员两手缓慢撑开时,T1和T2是否做功?

@#@@#@15、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小球开始受到重力、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在挡板开始以点为轴顺时针缓慢转动的过程中,@#@小球的合力为零,保持不变";i:

18;s:

10742:

"@#@一、光电效应和氢原子光谱@#@知识点一:

@#@光电效应现象@#@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则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其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3)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4)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9_s.@#@2.光子说@#@爱因斯坦提出:

@#@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

@#@ε=hν,其中h=6.63×@#@10-34J·@#@s.@#@3.光电效应方程@#@

(1)表达式:

@#@hν=Ek+W0或Ek=hν-W0.@#@

(2)物理意义:

@#@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v2.@#@知识点二:

@#@α粒子散射实验与核式结构模型@#@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如图13-2-1所示)@#@2.实验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撞了回来.如图13-2-2所示.@#@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图@#@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知识点三: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1.光谱@#@

(1)光谱:

@#@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R(-)(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m-1,n为量子数.@#@2.玻尔理论@#@

(1)定态: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

@#@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m-En.(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3)轨道:

@#@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点拨:

@#@易错提醒@#@

(1)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数为N=C=,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数最多为(n-1).@#@

(2)由能级图可知,由于电子的轨道半径不同,氢原子的能级不连续,这种现象叫能量量子化.@#@考点一:

@#@对光电效应的理解@#@1.光电效应的实质@#@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某个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使其动能变大,当电子的动能增大到足以克服原子核的引力时,便飞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2.极限频率的实质@#@光子的能量和频率有关,而金属中电子克服原子核引力需要的能量是一定的,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金属的逸出功才能发生光电效应.这个能量的最小值等于这种金属对应的逸出功,所以每种金属都有一定的极限频率.@#@3.对光电效应瞬时性的理解@#@光照射到金属上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不需要积累,吸收的能量立即转化为电子的能量,因此电子对光子的吸收十分迅速.@#@4.@#@图13-2-4@#@光电效应方程@#@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从金属表面逸出,其中只有直接从金属表面飞出的光电子才具有最大初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k=hν-W0.如图13-2-4所示.@#@5.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

(1)常见电路(如图13-2-5所示)@#@图13-2-5@#@

(2)两条线索@#@①通过频率分析:

@#@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②通过光的强度分析:

@#@入射光强度大→光子数目多→产生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3)常见概念辨析@#@规律总结:

@#@@#@

(1)光电子也是电子,光子的本质是光,注意两者的区别.@#@

(2)在发生光电效应的过程中,并非所有光电子都具有最大初动能,只有从金属表面直接发出的光电子初动能才最大.@#@考点二:

@#@氢原子能级和能级跃迁@#@1.氢原子的能级图@#@能级图如图13-2-6所示.@#@图13-2-6@#@2.能级图中相关量意义的说明@#@相关量@#@意义@#@能级图中的横线@#@表示氢原子可能的能量状态——定态@#@横线左端的数字“1,2,3…”@#@表示量子数@#@横线右端的数字@#@“-13.6,-3.4…”@#@表示氢原子的能量@#@相邻横线间的距离@#@表示相邻的能量差,量子数越大相邻的能量差越小,距离越小@#@带箭头的竖线@#@表示原子由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原子跃迁的条件为hν=Em-En@#@3.关于光谱线条数的两点说明@#@

(1)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为N=C=.@#@

(2)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1).@#@二、核反应和核能@#@知识点一:

@#@天然放射现象和衰变@#@1.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2)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物质发射某种看不见的射线的性质叫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3)三种射线:

@#@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射线共有三种,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4)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①放射性同位素:

@#@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类,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②应用:

@#@消除静电、工业探伤、作示踪原子等.@#@③防护:

@#@防止放射性对人体组织的伤害.@#@2.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2)分类@#@α衰变:

@#@X→Y+He@#@β衰变:

@#@X→Y+e@#@(3)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点拨:

@#@易错提醒@#@知识点二:

@#@核反应和核能@#@1.核反应@#@在核物理学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2.核力@#@核子间的作用力.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m之内,只在相邻的核子间发生作用.@#@3.核能@#@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4.质能方程、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和要小Δm,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放的核能ΔE=Δmc2.@#@【考点解析:

@#@重点突破】@#@考点一:

@#@衰变和半衰期@#@1.原子核衰变规律@#@衰变类型@#@α衰变@#@β衰变@#@衰变方程@#@X→Y+He@#@AZX→Y+e@#@衰变实质@#@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整体抛射出@#@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2H+2n→He@#@n→H+e@#@衰变规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动量守恒@#@2.对半衰期的理解@#@

(1)根据半衰期的概念,可总结出公式@#@N余=N原()t/τ,m余=m原()t/τ@#@式中N原、m原表示衰变前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和质量,N余、m余表示衰变后尚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和质量,t表示衰变时间,τ表示半衰期.@#@

(2)影响因素: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温度、压强)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 考点二:

@#@核反应方程的书写@#@类型@#@可控性@#@核反应方程典例@#@衰变@#@α衰变@#@自发@#@92U→90Th+He@#@β衰变@#@自发@#@90Th→91Pa+ 0-1e@#@人工转变@#@人工@#@控制@#@7N+He→8O+H@#@(卢瑟福发现质子)@#@He+Be→6C+n@#@(查德威克发现中子)@#@Al+He→P+n@#@P→Si+ 0+1e@#@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同时发现正电子@#@重核裂变@#@比较容易@#@进行人工@#@控制@#@92U+n→56Ba+Kr+3n@#@92U+n→54Xe+Sr+10n@#@轻核聚变@#@目前无@#@法控制@#@H+H→He+n@#@规律总结@#@

(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不能用等号连接.@#@

(2)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规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核反应方程.@#@(3)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遵循电荷数守恒.@#@考点三:

@#@核能的产生和计算@#@1.获得核能的途径@#@

(1)重核裂变:

@#@重核俘获一个中子后分裂成为两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过程.重核裂变的同时放出几个中子,并释放出大量核能.为了使铀235裂变时发生链式反应,铀块的体积应大于它的临界体积.@#@

(2)轻核聚变:

@#@某些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过程,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核能,要想使氘核和氚核合成氦核,必须达到几百万度以上的高温,因此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2.核能的计算方法@#@

(1)应用ΔE=Δmc2:

@#@先计算质量亏损Δm,注意Δm的单位1u=1.66×@#@10-27kg,1u相当于931.5MeV的能量,u是原子质量单位.@#@

(2)核反应遵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来计算核能.@#@规律总结@#@根据ΔE=Δmc2计算核能时,若Δm以千克为单位,“c”代入3×@#@108_m/s,ΔE的单位为“J”;@#@若Δm以“u”为单位,则由1uc2=931.5_MeV得ΔE=Δm×@#@931.5_MeV.@#@";i:

19;s:

22151: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专题习题@#@中等难度,附详细解析(请先作为试题在对答案看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1.如图所示,斜面体M的底面粗糙,斜面光滑,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另一端与放在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弹簧的轴线与斜面平行.若物块在斜面上做简谐运动,斜面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应是图中的(  )@#@A. B.@#@C. D.@#@2.关于简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移减小时,速度减小,加速度变小@#@B.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总是与加速度方向相反,与速度方向相同@#@C.物体通过平衡位置时,合力不一定为零@#@D.物体刚从平衡位置离开时,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3.弹簧振子作简谐运动,t1时刻速度为v,t2时刻也为v,且方向相同.已知(t2−t1)小于周期T,则(t2−t1)(  )@#@A.可能大于四分之一周期 B.一定小于四分之一周期@#@C.一定小于二分之一周期 D.可能等于二分之一周期@#@4.关于简谐运动的下述各物理量,说法正确的是(  )@#@A.振幅是由平衡位置指向最大位移处的矢量@#@B.周期和频率的乘积为一常量@#@C.振幅越大,周期越长@#@D.振幅越小,频率越大@#@5.如图1是一个弹簧振子的示意图,O是它的平衡位置,振子在B、C之间做简谐运动,规定以向右为正方向.图2是它的速度v移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s时刻,它的位置在O点左侧4cm处@#@B.t=3s时刻,它的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2m/s@#@C.t=4s时刻,它的加速度为方向向右的最大值@#@D.振子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是16cm@#@6.如图,甲、乙两个单摆的悬点在同一水平天花板上,两摆球拉到同一水平高度,并用一根细线水平相连,以水平地板为参考面.平衡时,甲、乙两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且θ1>@#@θ2.当细线突然断开后,两摆球都做简谐运动,则(  )@#@A.甲、乙两摆的周期相等 B.甲、乙两摆的振幅相等@#@C.甲的机械能小于乙的机械能 D.甲的最大速度小于乙的最大速度@#@7.关于单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摆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B.摆动到最低点时加速度为零@#@C.速度变化的周期等于振动周期 D.振动的频率与振幅有关@#@8.在图中的几个相同的单摆在不同的条件下摆动,从左到右周期依次为T1、T2、T3.关于它们的周期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T1>@#@T2>@#@T3 B.T1<@#@T2=T3 C.T1>@#@T2=T3 D.T1<@#@T2<@#@T3@#@二、多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9.简谐振动的特点是(  )@#@A.回复力和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B.加速度和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C.速度和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 D.振幅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10.一水平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周期为T,则(  )@#@A.若△t=T,则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的加速度一定大小相等@#@B.若△t=T2,则t时刻和(t+△t)时刻弹簧的形变量一定相等@#@C.若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位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t一定等于T2的奇数倍@#@D.若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t一定等于T2的整数倍@#@11.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如图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弹性绳中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实验时,把小球举高到绳子的悬点O处,然后让小球自由下落.从此图线所提供的信息,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刻小球速度最大 B.t2时刻绳子最长@#@C.t3时刻小球动能最小 D.t3与t4时刻小球速度大小相同@#@12.作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通过平衡位置时(  )@#@A.位移为零,动能为零 B.动能最大,势能最小@#@C.速率最大,振动加速度为零 D.速率最大,回复力不一定为零@#@1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使用图1所示的同一套装置观察单摆作简谐运动时的振动图象,已知二人实验时所用的单摆的摆长相同,落在木板上的细砂分别形成的曲线如图2所示,下面关于两图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砂摆摆动的幅度较大,乙图摆动的幅度较小@#@B.甲图表示砂摆摆动的周期较大,乙图摆动的周期较小@#@C.二人拉木板的速度不同,甲、乙木板的速度关系v甲=2v乙@#@D.二人拉木板的速度不同,甲、乙木板的速度关系v乙=2v甲@#@14.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振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秒内振子的路程为2m B.动能变化的周期为2.0s@#@C.在t=0.5s时,弹簧的弹力最大 D.在t=1.0s时,振子的速度反向@#@E.振动方程是x=0.10sinπt(m) @#@15.质点作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A.在0.01至0.03 @#@s内,速度与加速度先反方向后同方向,且速度是先减小后增大,加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B.在0.015 @#@s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x方向@#@C.在每1 @#@s内,回复力的瞬时功率有100次为零@#@D.在第八个0.01 @#@s内,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同,且都在不断增大@#@16.如图所示,物体A与滑块B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A、B之间无相对滑动,已知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的质量分别为m和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的回复力是由滑块B对物体A的摩擦力提供@#@B.滑块B的回复力是由弹簧的弹力提供@#@C.物体A与滑块B(看成一个振子)的回复力大小跟位移大小之比为k@#@D.物体A的回复力大小跟位移大小之比为k@#@E.若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因数为μ,则A、B间无相对滑动的最大振幅为μ(m+M)gk@#@答案和解析@#@【答案】@#@1.C 2.C 3.A 4.B 5.C 6.C 7.C@#@8.C 9.AB 10.AB 11.BD 12.BC 13.AC 14.ACE@#@15.AC 16.ACE @#@【解析】@#@1.解:

@#@设斜面的倾角为θ.@#@物块在光滑的斜面上做简谐运动,对斜面的压力N1等于物块重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 @#@ @#@即N1=mgcosθ.@#@以斜面体为研究对象,作出力图如图.@#@ @#@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f=N1sinθ=mgsinθcosθ@#@因为m,θ不变,所以f不随时间变化.@#@故选:

@#@C@#@物块在光滑的斜面上做简谐运动,对斜面的压力N1等于物块重力垂直于斜面的分力.斜面体处于静止,分析受力,作出力图,由平衡条件分析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本题关键抓住物块对斜面的压力不变,不要被物块做简谐运动迷惑@#@2.解:

@#@A、位移减小时,加速度a=−kxm也减小,物体靠近平衡位置,是加速,故速度增大,故A错误;@#@@#@ @#@ @#@ @#@B、加速度a=−kxm,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总相反;@#@离开时是减速,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故B错误;@#@@#@C、物体通过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为零,但合力不一定为零;@#@如单摆会受到向心力;@#@故C正确;@#@@#@D、从平衡位置离开时,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的方向一位移方向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

@#@C@#@物体做简谐运动,回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加速度方向.简谐运动的质点位移−时间图象是正弦曲线.速度方向有时与位移方向相反,有时与位移方向相同.离开平衡位置时,速度和位移同向,返回时,速度和位移反向.@#@本题考查对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速度、加速度、位移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关键抓住位移的起点是平衡位置.@#@3.解:

@#@t1时刻速度为v,t2时刻也为v,且方向相同.则有这两位置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由于(t2−t1)小于周期T,@#@A、当这位置靠近最大位置附近,且t1时刻速度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时,则有(t2−t1)大于四分之一周期,故A正确;@#@@#@B、当这位置靠近平衡位置附近,且t1时刻速度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时,则有(t2−t1)小于四分之一周期,但不是一定故B错误;@#@@#@C、当这位置靠近平衡位置附近,且t1时刻速度方向指向最大位置时,则有(t2−t1)大于二分之一周期,故C错误;@#@@#@D、当这位置靠近平衡位置附近,且t1时刻速度方向指向最大位置时,则有(t2−t1)大于二分之一周期,不可能等于二分之一周期,故D错误;@#@@#@故选:

@#@A.@#@4.解:

@#@A、据振幅的定义可知,振幅是标量,并非矢量,故A错误;@#@@#@B、据周期和频率的关系可知,f=1T,所以周期和频率的乘积为1,故B正确;@#@@#@CD、据简谐运动的特点可知,周期、频率都与振幅无关,故CD错误;@#@@#@故选:

@#@B@#@首先知道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定义,据此分析;@#@还需知道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振幅无关,据此求解即可.@#@本题考查简谐运动的特点,知道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公式;@#@知道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振幅无关是解答的关键,基础题.@#@5.解:

@#@根据v−t图知,振子速度为零时,处于最大位置处;@#@速度最大时,处于平衡位置.@#@A、t=2s时刻,速度为负向最大,应处于平衡位置上,并不在位置O左侧,故A错误;@#@@#@B、t=3s时刻,速度为负且减少,即向左运动,故B错误;@#@@#@C、t=4s时刻,速度为零,速度方向即将为正,所以振子应在左侧最大位置处,即它的加速度方向向右且为最大值,故C正确;@#@@#@D、由图不确定振幅,就不能求解振子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故D错误.@#@故选:

@#@C.@#@图1是一个弹簧振子的示意图,O是它的平衡位置,在B、C之间做简谐运动,规定以向右为正方向,根据v−t图分析结合弹簧振子模型分析即可.注意振子速度为零时,处于最大位置处;@#@速度最大时,处于平衡位置.@#@明确弹簧振子的振动情况是解题关键,能借助图象分析各物理量的变化是解题的核心.@#@6.解:

@#@A、根据几何关系得,甲的摆长大于乙的摆长,摆角大于乙的摆角,所以甲的振幅大于乙的振幅.根据T=2πlg知,甲摆的周期大于乙摆的周期.故AB错误.@#@C、两球开始处于平衡,设绳子拉力为T,根据共点力平衡知,m甲g=Ttanθ1,m乙g=Ttanθ2,则m甲<@#@m乙,在摆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甲摆球的机械能小于乙摆球的机械能.故C正确.@#@D、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因为甲球下降的高度大,则甲摆球的最大速度大于乙摆球的最大速度.故D错误.@#@故选:

@#@C@#@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通过摆长的大小比较周期的大小,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比较摆球的最大速度@#@本题考查了单摆的周期公式,共点力平衡、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综合性较强,需加强训练@#@7.解:

@#@A、单摆在摆动中速度大小是变化的,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故A错误;@#@@#@B、摆动到最低点时加速度为零,摆球受向上的合外力,故加速度竖直向上,故B错误;@#@@#@C、速度变化的周期以及位移变化的周期均等于振动周期,故C正确;@#@@#@D、振动的频率与振幅无关,只取决于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故D错误.@#@故选:

@#@C.@#@明确单摆的性质,知道单摆的振动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以及合外力的变化,同时明确单摆周期的公式T=2πLg.@#@本题考查单摆的性质,要注意重点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以及单摆的振动过程,要重点掌握单位的周期公式的理解和应用.@#@8.解:

@#@根据周期公式T=2πLg,@#@单摆的周期与幅和摆球质量无关,与摆长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1)中重力平行斜面的分量mgsinθ沿切向分力提供回复力,@#@沿斜面的加速度为a=gsinθ,所以周期为T1=2πLgsinθ@#@

(2)中带正电的摆球要受到天花板带正电的球的斥力,但是斥力与运动方向总是垂直,不影响回复力,所以单摆周期不变.@#@所以周期为T2=2πLg.@#@(3)中的周期为T3=2πLg,@#@故T1>@#@T2=T3@#@故选:

@#@C@#@单摆的周期与振幅和摆球质量无关,@#@单摆的周期与重力加速度有关,因为重力的分力提供回复力,根据周期公式T=2πLg分析即可.@#@本题关键根据单摆周期公式直接判断,记住公式就行,简单.@#@9.解:

@#@A、简谐运动中的回复力F=−kx,即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故A正确;@#@@#@B、加速度与位移关系为:

@#@a=−kxm,故加速度跟位移成正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回复力方向相同,故与位移方向相反,故B正确.@#@C、速度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与位移方向无关,故C错误;@#@@#@D、振幅是振动过程中的最大位移,不会作周期性变化,故D错误;@#@@#@故选:

@#@AB.@#@简谐运动中的回复力F=−kx;@#@加速度与位移关系为:

@#@a=−kxm;@#@据此判断回复力与加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简谐运动是周期性运动,速度、位移、加速度、回复力均随着时间按照正弦规律变化,基础问题.@#@10.解:

@#@A、若△t=T,由简谐振动的周期性可知,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的各物理量都相同,所以加速度一定大小相等.故A正确.@#@ @#@ @#@ @#@B、若△t=T2,在t时刻和(t+△t)时刻振子的位置一定关于平衡位置是对称点,弹簧沿水平方向做简谐振动,所以受到的弹簧的弹力的大小相等,所以两个时刻弹簧的形变量一定相等.故B正确.@#@ @#@ @#@ @#@C、若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位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振子可能以相等的速度经过两点,也可能以方向相反飞速度经过两点,所以则△t不一定等于T2的奇数倍.故C错误.@#@ @#@ @#@ @#@D、若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能振子经过同一点,也可能经过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位置,△t不一定等于T2的整数倍.故D错误.@#@故选:

@#@AB@#@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两个时刻位移相同,△t不一定等于T的整数倍.只有当位移、速度都相同时,△t才等于T的整数倍.振子运动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t一定等于T2的整数倍.经过整数倍周期,加速度一定相同.经过△t=T2,弹簧的长度不一定相等.@#@本题考查对简谐运动物理量及其变化的理解程度,可通过过程分析理解掌握.简谐运动中速度与加速度的大小变化情况是相反.也可以作出振动图象进行分析.@#@11.解:

@#@@#@A、把小球举高到绳子的悬点O处,让小球自由下落,t1时刻绳子刚好绷紧,此时小球所受的重力大于绳子的拉力,小球向下做加速运动,当绳子的拉力大于重力时,小球才开始做减速运动,所以t1时刻小球速度不是最大.故A错误.@#@B、t2时刻绳子的拉力最大,小球运动到最低点,绳子也最长.故B正确.@#@C、t3时刻与t1时刻小球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小球动能不是最小,应是t2时刻小球动能最小.故C错误.@#@D、t3与t4时刻都与t1时刻小球速度大小相同.故D正确.@#@故选BD@#@把小球举高到绳子的悬点O处,让小球自由下落,t1与t4时刻绳子刚好绷紧,分析小球的运动情况,判断什么时刻小球的速度最大.当绳子的拉力最大时,小球运动到最低点,绳子也最长.@#@本题考查运用牛顿定律分析小球运动情况的能力,要注意绳子拉力的变化与弹簧的弹力类似.@#@12.解:

@#@AB、振动质点的位移是指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故经过平衡位置时位移一定为零,速度最大,故动能最大,势能最小,故A错误,B正确;@#@@#@CD、简谐运动中,在平衡位置,回复力F=−kx=0,故加速度a=Fm=0,速率是最大的,故C正确,D错误;@#@@#@故选:

@#@BC.@#@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是回复力为零的位置,速度最大,势能最小.@#@本题关键是明确简谐运动的运动特点,熟悉能量的转化情况,基础题.@#@13.解:

@#@A、由图可知,甲的振动幅度较大,乙的幅度较小;@#@故A正确;@#@@#@B、两摆由于摆长相同,则由单摆的性质可知,两摆的周期相同;@#@故B错误;@#@@#@C、由图可知,甲的时间为2T,乙的时间为4T;@#@则由v=xt可知,二人拉木板的速度不同,甲、乙木板的速度关系v甲=2v乙;@#@故C正确,D错误;@#@@#@故选:

@#@AC.@#@由振幅的大小可明确砂摆的振动幅度;@#@单摆的摆动具有等时性,甲图时间短,乙图时间长,根据v=xT判断速度大小关系.@#@本题考查单摆的性质,要注意明确单摆的周期取决于摆的长度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与振幅等无关.@#@14.解:

@#@A、根据振动图象可知周期T=2.0s,振幅A=10cm,t=10s=5T,一个周期通过的路程为4A,则10s内通过的路程为s=5×@#@4A=20×@#@10cm=200cm=2m,故A正确;@#@@#@B、每次经过平衡位置动能最大,在最大位移处动能为0,在振子完成一个周期的时间内,动能完成2个周期的变化,故动能变化的周期为1s,故B错误;@#@@#@C、t=0.5s时,振子处于最大位移处,弹簧的弹力最大,故C正确;@#@@#@D、在t=0.5s到t=1.5s时间内振子沿x负方向运动,在t=0.1s时,振子的速度未反向,故D错误;@#@@#@E、由振动图象知T=2.0s,角速度ω=2πT=2π2rad/s=πrad/s,振动方程x=0.10sinπt(m),故E正确;@#@@#@故选:

@#@ACE@#@由振动图象读出周期,一个周期振子通过的路程为4A,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求10s内振子的路程;@#@动能是标量,处于平衡位置动能最大,处于最大位移处,动能为0,知振子一个全振动动能变化2个周期;@#@根据振动图象的特点,判断振子的位置;@#@振动方向可根据“上坡上振,下坡下振”来判断;@#@根据x=Asinωt求振动方程@#@本题考查对振动图象的认识,注意速度的方向要根据位移的变化进行确定,也可把图象比喻成坡,运用“上坡上振,下坡下振”判断质点振动方向,能根据振动图象写出振动方程,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5.解:

@#@@#@A、在0.01至0.03s内,质点由平衡位置运动到负向最大位移处,再回到平衡位置,速度先反方向后同方向,速度是先减小后增大,加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故A正确.@#@B、在0.015s时,位移为负值,则加速度为正值,即加速度方向+x方向,速度沿−x方向.故B错误.@#@C、周期T=0.04s,时间t=1s=25T,质点在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为零,回复力的瞬时功率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其瞬时功率也为零,一个周期内有四个时刻回复力的瞬时功率为零,所以在每1s内,回复力的瞬时功率有100次为零.故C正确.@#@D、在第八个0.01s内,相当于第一个周期内第四个0.01s内,速度与位移方向都沿+x方向,方向相同,速度在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增大.故D错误.@#@故选:

@#@AC@#@根据质点的运动方向判断速度的正负,加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相反,正负相反.加速度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当质点离开平均位置时,速度与加速度反向,当质点靠近平衡位置时,速度与加速度同向.在每1s内,根据回复力为零或速度为零,确定回复力的瞬时功率为零的次数.在第八个0.01s内,相当于第一个周期内第四个0.01s内,由图象分析速度与位移方向关系及变化情况.@#@本题考查由振动图象读出位移、速度、加速度方向及其大小变化的能力.回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回复力与速度的乘积,一个周期内有四个时刻回复力的瞬时功率为零.@#@16.解:

@#@A、A做简谐运动时回复力是由滑块B对物体A的摩擦力提供,故A正确.@#@B、物体B作简谐运动的回复力是弹簧的弹力和A对B的静摩擦力的合力提供,故B错误.@#@C、物体A与滑块B(看成一个振子)的回复力大小满足F=−kx,则回复力大小跟位移大小之比为k.故C正确.@#@D、设弹簧的形变量为x,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到整体的加速度为:

@#@@#@a=kxM+m@#@对A:

@#@f=ma=kmM+mx,可见,作用在A上的静摩擦力大小f,即回复力大小与位移大小之比为:

@#@kmM+m.故D错误;@#@@#@E、据题知,物体间的最大摩擦力时,其振幅最大,设为A.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

@#@@#@kA=(M+m)a@#@以A为研究对象,有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ma@#@联立解得:

@#@A=μ(m+M)gk.故E正确.@#@故选:

@#@ACE@#@A和B−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物体A的回复力是由滑块B对物体A的摩擦力提供,滑块B的回复力是由弹簧的弹力和A对B的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回复力满足:

@#@F=−kx.以A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B无相对滑动时最大加速度,再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最大振幅.@#@明确最大振幅时,物体间的摩擦力最大,灵活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题是关键.要知道简谐运动的基本特征是F=−kx,但k不一定是弹簧的劲度系数.@#@第9页,共9页@#@";i:

20;s:

24894:

"高中物理经典题库@#@2013选择题专项训练

(一)@#@1.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2012广州调研@#@A.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B.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C.加速度不为零,速度不变@#@D.加速度变化,速度不变@#@2.如右图所示,a、b分别表示先后从同一地点以相同的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2肇庆二模1)@#@t/s@#@v/m·@#@s-1@#@2@#@1@#@10@#@6@#@20@#@30@#@0@#@-10@#@-20@#@-30@#@a@#@b@#@A.4s末两个物体速率相等@#@B.5s末两个物体速率相等@#@C.4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D.5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v/m·@#@s-1@#@t/s@#@1@#@2@#@3@#@5@#@0@#@3.一辆汽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则汽车在0~2s内和2s~3s内相比(2012深圳一模14)@#@A.位移大小相等@#@B.平均速度相等@#@C.速度变化相同@#@D.加速度相同@#@4.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则(2012茂名一模15)@#@A.15s内汽车的位移为300m@#@B.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2@#@C.20s末汽车的速度为-1m/s@#@D.前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5.一个沿竖直方向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图像如图,设向上为正方向,则可知(2012汕头二模1)@#@A.这可能是从高台上竖直上抛又落回地面的过程@#@ B.物体在1.5s时位于抛出点的下方@#@ @#@ @#@ @#@ @#@C.物体在1~2s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D.物体在1s时离抛出点的位移为5m@#@上期答案1AB2AC3B4C5AD@#@2013选择题专项训练

(二)@#@6.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由图可知(2012广州二模1)@#@A.甲的加速度为4@#@B.乙的速度为1.3@#@C.3s末两物体的速度相等@#@D.3s内两物体通过的位移相等@#@7.合外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可能是(2012佛山一模17)@#@O@#@v@#@t@#@A@#@O@#@v@#@t@#@B@#@O@#@v@#@t@#@C@#@O@#@v@#@t@#@D@#@A@#@B@#@C@#@8.如右图所示,重力大小都是G的A、B两条形磁铁,叠放在水平木板C上,静止时B对A的弹力为F1,C对B的弹力为F2,则(2012肇庆一模19)@#@A.F1>@#@G B.F1=G@#@C.F2>@#@2G D.F2=2G@#@9.杂技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滑杆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时,运动员所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那么(2012肇庆二模1)@#@A.f1向下,f2向上,且f1=f2B.f1向下,f2向上,且f1>@#@f2@#@C.f1向上,f2向上,且f1=f2D.f1向上,f2向下,且f1=f2@#@10.如图所示,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1,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2,则(2012茂名一模16)@#@A.@#@B.F2=Gtanα@#@C.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1与F2的合力变大@#@D.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1减小,F2增大@#@上期答案6C7BD8AD9C10B@#@2013选择题专项训练(三)@#@11.如图所示,人和物处于静止状态.当人拉着绳向右跨出一步后,人和物仍保持静止.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012佛山一模21)@#@M@#@m@#@A.绳的拉力大小不变@#@B.人所受的合外力增大@#@C.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增大@#@D.人对地面的压力减小@#@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012湛江一模1)@#@A.电梯刚下降瞬间是属于失重现象@#@B.合力一定大于任一分力@#@C.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13.如图所示,当公共汽车水平向前加速时,车厢中竖直悬挂的重物会向后摆,摆到悬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时相对车保持静止.不计重物所受的空气阻力与浮力,则此时(2012佛山二模1)@#@悬绳拉力一定大于重物的重力 @#@θ@#@前@#@后@#@重物所受合外力一定小于重物的重力@#@重物所受的合外力水平向后@#@重物此时受到重力、悬绳拉力及水平向后的拉力等三个力的作用@#@14.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正确是(2012汕头二模1)@#@A.作用力大时,反作用力小@#@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总是相反的@#@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D.牛顿第三定律在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时也适用@#@15.重为50N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现用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和F2拉物体,其中F1=15N,如图所示.要使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则F2的大小可能为(2012茂名一模17)@#@A.4NB.10N@#@C.20ND.30N@#@上期答案11AC12A13A14BD15AD@#@2013选择题专项训练(四)@#@16.如图,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在两个水平力F1和F2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已知F1=10N,F2=2N,下面说法正确的是(2012湛江二模1)@#@A.若去掉F1,A一定静止@#@B.若去掉F1,A一定向左运动@#@C.若去掉F2,A可能静止@#@D.若去掉F2,A一定向右运动@#@17.如图,欲使在粗糙斜面上匀速下滑的木块A停下,可采用的方法是(2012深圳一模15)@#@θ@#@A@#@A.增大斜面的倾角@#@B.对木块A施加一个垂直于斜面的力@#@C.对木块A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D.在木块A上再叠放一个重物@#@18.如图,三个大小相等的力F,作用于同一点O,则合力最小的是(2012广州调研13)@#@F@#@F@#@F@#@O@#@A.@#@F@#@F@#@F@#@O@#@B.@#@D.@#@F@#@F@#@F@#@O@#@60°@#@@#@C.@#@F@#@F@#@F@#@O@#@120°@#@@#@120°@#@@#@120°@#@@#@19.如图,一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受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2汕头二模1)@#@A.物体可能不受弹力作用 B.物体可能受三个力作用@#@C.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 D.物体一定受四个力作用@#@@#@20.如图,在坚直方向上,两根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a、b,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体相连接,另一端分别固定.当物体平衡时,如果(2012广州一模19)@#@a@#@b@#@m@#@A.a被拉长,则b一定被拉长@#@B.a被压缩,则b一定被压缩@#@C.b被拉长,则a一定被拉长@#@D.b被压缩,则a一定被拉长@#@上期答案16AC17B18C19D20BC@#@2013选择题专项训练(五)@#@O@#@F@#@P@#@21.如图1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重力为G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下列关系正确的是(2012中山模拟13)@#@A.F一定大于G@#@B.三个力中FN最大@#@C.FN与F大小之和等于G@#@D.F与G的合力方向沿OP连线指向O点@#@22.如图所示,用轻绳AO和OB将重为G的重物悬挂在水平天花板和竖直墙壁之间处于静止状态,AO绳水平,OB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0°@#@.AO绳的拉力大小为T1、OB绳的拉力大小为T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2012东莞调研17)@#@A.T1小于T2B.T1大于G @#@C.T2小于G D.T1与T2的合力大小等于G@#@v@#@F@#@θ@#@A@#@2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与水平面夹角为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2012中山期末9)@#@A.物体A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sinθ@#@C.拉力F与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合力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上@#@D.物体A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2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下列物体受力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12肇庆期末)@#@A.物体A可能只受到二个力的作用@#@B.物体A一定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物体A一定受到了四个力的作用@#@D.物体A可能受到了四个力的作用@#@25、匀速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若测得刹车时间为t,刹车位移为x,根据这些测量结果不可以求出(2012惠州二模16)@#@A.汽车刹车过程的初速度@#@B.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C.汽车刹车过程的平均速度@#@D.汽车刹车过程的的制动力@#@上期答案21B22AD23AC24C25D@#@2013选择题专项训练(六)@#@a@#@b@#@26.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至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b所受摩擦力,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2012六校联考三)A.大小不变B.方向改变@#@C.仍然为零D.方向向右@#@@#@2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m物体A、B用细绳连接后跨过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300的斜面上,已知M=2m,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300增大到350,系统仍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2惠州二模14)@#@A.细绳对A的拉力增大B.A对斜面的压力减小@#@C.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D.A受到的合力增大@#@ @#@28.如图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间长度为L,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工作时运行速度为,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点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关于粮袋从A到B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2012六校联考三)@#@ A.粮袋到达B点的速度与比较,可能大,也可能相等@#@ B.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若L足够大,则以后将一定以速度做匀速运动@#@ C.若,则粮袋从A到B可能一直做匀加速运动@#@ D.不论大小如何,粮袋从A到B一直匀加速运动,且@#@2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2,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2012珠海一模15)@#@A.μ1(m+M)gB.μ2mg@#@C.μ1mg D.μ1mg+μ2Mg@#@30.一些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自动电梯.当有乘客乘行时自动电梯经过先加速再匀速两个阶段运行.则电梯在运送乘客的过程中(2012惠州调研三13)@#@A.乘客始终受摩擦力作用B.乘客经历先超重再失重@#@C.电梯对乘客的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D.电梯对乘客的作用力先指向前上方,再竖直向上@#@上期答案26AD27B28AC29B30D@#@2013选择题专项训练(七)@#@31.如图,人站在自动扶梯上不动,随扶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2012广州二模1)@#@A.人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B.支持力对人做正功,人的动能增加@#@C.合外力对人不做功,人的动能不变@#@D.合外力对人不做功,人的机械能不变@#@32.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甲、乙两同学,分别静止于水平地面的台秤P、Q上,他们用手分别竖直牵拉一只弹簧秤的两端,稳定后弹簧秤的示数为F,若弹簧秤的质量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2六校联考四17)@#@A.两台秤的读数之和为2mg@#@B.台秤P的读数等于mg+F@#@C.台秤Q的读数为mg-2F@#@D.两台秤的读数均为mg@#@甲@#@乙甲@#@丙甲@#@33.在箱式电梯里的台秤秤盘上放着一物体,在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人在不同时刻拍了甲、乙和丙三张照片,如图所示,乙图为电梯匀速运动时的照片.从这三张照片可判定(2012六校联考三)@#@A.拍摄甲照片时,电梯一定处于加速下降降状态@#@B.拍摄丙照片时,电梯可能处于减速上升状态@#@C.拍摄丙照片时,电梯可能处于加速上升状态@#@D.拍摄甲照片时,电梯可能处于减速下降状态@#@34.电梯内的地板上竖直放置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上方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1;@#@当电梯运动时弹簧被压缩了x2,且有x2>@#@x1,试判断电梯运动的可能情况是(2012肇庆期末)@#@A.匀加速下降B.匀加速上升C.匀减速上升D.匀减速下降@#@35.蹦床运动要求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起、腾空并做空中运动.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训练时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弹性网所受的压力,并在计算机上作出压力—时间图象,假如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设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约为(g取10m/s2)(2012东莞模拟一13)@#@A.1.8mB.3.6mC.5.0mD.7.2m@#@上期答案31AC32AB33BD34BD35C@#@2013选择题专项训练(八)@#@36.某跳伞运动训练研究所,让一名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中跳下,研究人员利用运动员随身携带的仪器记录下了他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数据,定性画出了运动员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在空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对运动员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2东莞模拟一18)@#@A.0~15s末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10s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B.0~10s末做自由落体运动,15s末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C.10s末打开降落伞,以后做匀减速运动至15s末@#@D.10s末~15s末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的大小在逐渐减小@#@37.下图能正确反映物体在直线上运动,经2s又回到初始位置的是(2012肇庆期末)@#@38.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南北方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图像,由图可知(2012湛江一模1)@#@A.3s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B.3s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将发生变化@#@C.物体所收合外力的方向一直向北@#@D.物体所收合外力的方向一直向南@#@39.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O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另一辆(2012惠州调研三14)@#@40.如图为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2012中山期末7)@#@A.在t2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B.在0-t1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加速度大@#@C.在0-t2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位移大@#@D.在0-t2时间内合外力对质点B做的功比对质点A做的功多@#@上期答案36AD37AC38C39C40BC@#@四、力学计算题集粹(49个)@#@  1.在光滑的水平面内,一质量m=1kg的质点以速度v0=10m/s沿x轴正方向运动,经过原点后受一沿y轴正方向的恒力F=5N作用,直线OA与x轴成37°@#@角,如图1-70所示,求:

@#@@#@图1-70@#@ 

(1)如果质点的运动轨迹与直线OA相交于P点,则质点从O点到P点所经历的时间以及P的坐标;@#@@#@ 

(2)质点经过P点时的速度.@#@ 2.如图1-71甲所示,质量为1kg的物体置于固定斜面上,对物体施以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1s末后将拉力撤去.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1-71乙,试求拉力F.@#@图1-71@#@ 3.一平直的传送带以速率v=2m/s匀速运行,在A处把物体轻轻地放到传送带上,经过时间t=6s,物体到达B处.A、B相距L=10m.则物体在传送带上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物体能较快地传送到B处.要让物体以最短的时间从A处传送到B处,说明并计算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至少应为多大?

@#@若使传送带的运行速率在此基础上再增大1倍,则物体从A传送到B的时间又是多少?

@#@@#@ 4.如图1-72所示,火箭内平台上放有测试仪器,火箭从地面起动后,以加速度g/2竖直向上匀加速运动,升到某一高度时,测试仪器对平台的压力为起动前压力的17/18,已知地球半径为R,求火箭此时离地面的高度.(g为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图1-72@#@ 5.如图1-73所示,质量M=10kg的木楔ABC静止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摩擦因素μ=0.02.在木楔的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s=1.4m时,其速度v=1.4m/s.在这过程中木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图1-73@#@ 6.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上作水平飞行时,由于突然受到强大垂直气流的作用,使飞机在10s内高度下降1700m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伤害事故,如果只研究飞机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且假定这一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试计算:

@#@@#@ 

(1)飞机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加速度多大?

@#@方向怎样?

@#@@#@ 

(2)乘客所系安全带必须提供相当于乘客体重多少倍的竖直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座椅?

@#@(g取10m/s2)@#@ (3)未系安全带的乘客,相对于机舱将向什么方向运动?

@#@最可能受到伤害的是人体的什么部位?

@#@@#@ (注:

@#@飞机上乘客所系的安全带是固定连结在飞机座椅和乘客腰部的较宽的带子,它使乘客与飞机座椅连为一体)@#@ 7.宇航员在月球上自高h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小球,测出水平射程为L(地面平坦),已知月球半径为R,若在月球上发射一颗月球的卫星,它在月球表面附近环绕月球运行的周期是多少?

@#@@#@ 8.把一个质量是2kg的物块放在水平面上,用12N的水平拉力使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物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物块运动2秒末撤去拉力,g取10m/s2.求@#@ 

(1)2秒末物块的即时速度.@#@ 

(2)此后物块在水平面上还能滑行的最大距离.@#@ 9.如图1-74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推一个重G=200N的箱子匀速前进,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0(g=10m/s2).求@#@图1-74@#@ 

(1)推力F的大小.@#@ 

(2)若人不改变推力F的大小,只把力的方向变为水平去推这个静止的箱子,推力作用时间t=3.0s后撤去,箱子最远运动多长距离?

@#@@#@ 10.一网球运动员在离开网的距离为12m处沿水平方向发球,发球高度为2.4m,网的高度为0.9m.@#@ 

(1)若网球在网上0.1m处越过,求网球的初速度.@#@ 

(2)若按上述初速度发球,求该网球落地点到网的距离.@#@ 取g=10/m·@#@s2,不考虑空气阻力.@#@ 11.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发射一颗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卫星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 

(1)试推导由上述各量表达的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式,要求写出推导依据.@#@ 

(2)若已知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为v=7.9km/s,地球半径R=6.4×@#@103km,万有引力常量G=(2/3)×@#@10-10N·@#@m2/kg2,求地球质量(结果要求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12.如图1-75所示,质量2.0kg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放一质量为1.0kg的物块,物块与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当物块与小车同时分别受到水平向左F1=6.0N的拉力和水平向右F2=9.0N的拉力,经0.4s同时撤去两力,为使物块不从小车上滑下,求小车最少要多长.(g取10m/s2)@#@图1-75@#@ 13.如图1-76所示,带弧形轨道的小车放在上表面光滑的静止浮于水面的船上,车左端被固定在船上的物体挡住,小车的弧形轨道和水平部分在B点相切,且AB段光滑,BC段粗糙.现有一个离车的BC面高为h的木块由A点自静止滑下,最终停在车面上BC段的某处.已知木块、车、船的质量分别为m1=m,m2=2m,m3=3m;@#@木块与车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水对船的阻力不计,求木块在BC面上滑行的距离s是多少?

@#@(设船足够长)@#@图1-76@#@ 14.如图1-77所示,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长为L,一端用手握住,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今使手握的一端在水平桌面上做半径为R、角速度为ω的匀速圆周运动,且使绳始终与半径R的圆相切,小球也将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若人手做功的功率为P,求:

@#@@#@图1-77@#@ 

(1)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 

(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阻力的大小.@#@ 15.如图1-78所示,长为L=0.50m的木板AB静止、固定在水平面上,在AB的左端面有一质量为M=0.48kg的小木块C(可视为质点),现有一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v0=75m/s的速度射向小木块C并留在小木块中.已知小木块C与木板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g取10m/s2)@#@图1-78@#@ 

(1)求小木块C运动至AB右端面时的速度大小v2.@#@ 

(2)若将木板AB固定在以u=1.0m/s恒定速度向右运动的小车上(小车质量远大于小木块C的质量),小木块C仍放在木板AB的A端,子弹以v0′=76m/s的速度射向小木块C并留在小木块中,求小木块C运动至AB右端面的过程中小车向右运动的距离s.@#@ 16.如图1-79所示,一质量M=2kg的长木板B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B的右边放有竖直挡板.现有一小物体A(可视为质点)质量m=1kg,以速度v0=6m/s从B的左端水平滑上B,已知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B与竖直挡板的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图1-79@#@ 

(1)若B的右端距挡板s=4m,要使A最终不脱离B,则木板B的长度至少多长?

@#@@#@ 

(2)若B的右端距挡板s=0.5m,要使A最终不脱离B,则木板B的长度至少多长?

@#@@#@ 17.如图1-80所示,长木板A右边固定着一个挡板,包括挡板在内的总质量为1.5M,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木块B质量为M,从A的左端开始以初速度v0在A上滑动,滑到右端与挡板发生碰撞,已知碰撞过程时间极短,碰后木块B恰好滑到A的左端就停止滑动.已知B与A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在A板上单程滑行长度为l.求:

@#@@#@图1-80@#@ 

(1)若μl=3v02/160g,在B与挡板碰撞后的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对木板A做正功还是负功?

@#@做多少功?

@#@@#@ 

(2)讨论A和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有可能在某一段时间里运动方向是向左的.如果不可能,说明理由;@#@如果可能,求出发生这种情况的条件.@#@ 18.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速度vA向东匀速行驶,一位观光游客正由南向北从班马线上横过马路.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游客正在D处)经0.7s作出反应,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处停下.为了清晰了解事故现场.现以图1-81示之:

@#@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警方派一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m=14.0m/s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起始制动点A紧急刹车,经31.5m后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得=17.5m、=14.0m、=2.6m.问@#@图1-81@#@ ①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A是多大?

@#@@#@ ②游客横过";i:

21;s:

455:

"高中物理——力学动态分析经典例题@#@

(1)匀速提起重物时,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就等于人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G1-重物G2=500N-300N=200N

(2)匀速提起时重力应该等于人的拉力加上重物重力吧所以是600N因为是匀速提起所以受力平衡,所以这三个力可以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Fab=600/根号3N或者等于tan30°@#@600NFbc=600/cos3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