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独练习题(由易到难)-(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04870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独练习题(由易到难)-(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独练习题(由易到难)-(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独练习题(由易到难)-(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独练习题(由易到难)-(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数独练习题(由易到难)-(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独练习题(由易到难)-(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独练习题(由易到难)-(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a:

14:

{i:

0;s:

7685: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稿@#@各位老师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说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已经对蛋白质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对蛋白质的分子水平了解甚少。

@#@本节位于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2章第2节较全面的介绍了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识。

@#@为后面学习载体蛋白、酶等知识也为必修2关于基因的表达部分奠定基础。

@#@物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

@#@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对理解细胞的结构基础有着重要作用。

@#@ @#@@#@二、说三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为:

@#@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 @#@@#@ @#@2、能力目标:

@#@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

@#@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确定了“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链、蛋白质的过程。

@#@ @#@@#@难点: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 @#@@#@三、说教法 @#@、学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 @#@ @#@@#@由于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图解、课件和游戏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 @#@通过讨论、观察对比、图文结合、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节课内容。

@#@@#@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 @#@课前准备。

@#@ @#@@#@因为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和功能,是以往没有接触过的,所以课前布置预习是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学生能对这一节的知识有部分了解,同时会遇到一些问题,使他们对进一步认识蛋白质产生兴趣,但是要给出一定的题目,否则学生预习的质量不高或者不预习。

@#@我的题目是:

@#@以课本P20上给出的四种氨基酸画出氨基酸形成多肽链的图形。

@#@这一个题目比较明确的提出了这一节知识的重点。

@#@@#@ @#@第二,导入新课。

@#@ @#@@#@提供素材:

@#@2004年全国有名的事件——“大头娃娃”,案件中多名儿童因食用劣质奶粉,婴儿出现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头部浮肿甚至死亡等症状。

@#@劣质奶粉除生产过程中毫无卫生可言,就是蛋白质含量极为低下;@#@2008年又出现“三鹿”奶粉事件,也是因蛋白质含量及其低下,引起婴幼儿出现病症。

@#@ @#@@#@提问: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问题,蛋白质对我们的成长重不重要?

@#@ @#@评价学生回答, @#@ @#@@#@那我们今天就来深入地学习一下什么是蛋白质,引出本节课的标题: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 @#@@#@第三,学习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 @#@@#@指导学生阅读P20的思考讨论,找出四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伸开双手,两脚并拢,面向同学演示,如果我们人体来表示氨基酸,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头是一个氢原子,下肢则是R基团。

@#@然后要求同学们把教材上的四种氨基酸上的R基团标示出来。

@#@检查一下。

@#@再请一位同学总结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 @#@@#@通过课堂的模拟,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 @#@第四,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

@#@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及有关计算,是教学一个难点。

@#@同样利用学生的动作模拟过程(或使用课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 @#@要求四位同学分别代表P20的四种氨基酸。

@#@准备三条有水的湿巾,要求学生相互握手的那一只手拿着,当一个学生手握着他的手,用力将纸巾中的水挤出,表示脱水过程。

@#@ @#@@#@提问:

@#@反应过程有什么产生?

@#@原来的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形成了什么?

@#@ @#@@#@再请三位同学上来排成一排问:

@#@这样能得到多少个水,如果排成两排呢?

@#@ @#@顺便提出一个更高的思考题:

@#@如果n个氨基酸形成了一个环状的分子,脱去多少个水分子,形成多少个肽键呢?

@#@ @#@@#@通过现象直观的模拟,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更有兴趣,非常容易地就掌握计算方法和规律。

@#@ @#@@#@结合课件上的练习,分析两个例题。

@#@ @#@@#@第五,蛋白质的功能。

@#@ @#@@#@蛋白质功能具有多样性,由学生对照教材,进行总结。

@#@ @#@@#@为什么蛋白质有那么多功能呢?

@#@根据我们已有的经验可知道:

@#@结构决定功能。

@#@ @#@再要求刚才的那四个同学上了组合多肽链。

@#@以不同位置组合,就会形成很多种多肽链,进而形成很多种蛋白质。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以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 @#@@#@第六,总结。

@#@ @#@@#@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的多样性是形形色色生物和绚丽多彩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 @#@@#@五、板书设计 @#@ @#@@#@第2节 @#@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

(一)蛋白质的化学元素组成:

@#@ @#@@#@1、都含C、H、O、N @#@ @#@很多含P、S,@#@2、少数还含Fe、Cu、Mn、I、Zn等。

@#@ @#@@#@

(二)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 @#@@#@1、种类:

@#@大约有20种。

@#@@#@ @#@2、结构通式:

@#@ @#@ @#@ @#@@#@3、结构特点:

@#@ @#@@#@(三)蛋白质的结构:

@#@氨基酸连接方式 @#@@#@(四).蛋白质的主要功能(具有多样性)@#@六、说教学反思(根据现场情况决定讲与不讲)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知识点比较微观抽象,知识点也较难理解的情况,重视利用“形象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要更多与日常生活、现代相关科学相联系,了解蛋白质的应用价值,给学生提供教学拓展的空间。

@#@综合来看,要学生感到心情愉悦,思维才能活跃,这样才能接收新知识,让他们有不断深入学习的愿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 @#@@#@";i:

1;s:

26056:

"2011年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细胞的分子组成@#@(11年新课标卷)6.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A@#@实验目的@#@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A@#@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醋酸洋红@#@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B@#@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双缩脲试剂@#@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C@#@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甲基绿@#@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斐林试剂@#@吡罗红@#@斐林试剂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染成红色@#@(11年北京卷)4.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

@#@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B.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C.胰岛素功能取决于氨基酸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11年山东卷)6.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A.苏丹Ⅲ染色体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D.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答案:

@#@C@#@(2011年江苏卷)1.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B@#@A.磷脂和蛋白质B.DNA和酶C.性激素和胰岛素D.神经递质和受体@#@(2011年江苏卷)21.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多选)BCD@#@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2011年福建卷)26.(28分)回答下列Ⅰ、Ⅱ题@#@Ⅱ。

@#@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观察对象@#@染色剂@#@实验结果@#@①@#@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Ⅲ@#@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②@#@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毗罗红甲基绿@#@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③@#@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④@#@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龙胆紫@#@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

@#@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

@#@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

@#@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Ⅱ

(1)①③

(2)细胞膜时间(3)三[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年重庆卷)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通过核膜B.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酸和参与光合作用的酶@#@C.水分子和钾离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轮藻细胞D.精细胞变为精子后,尾部的线粒体与其运动有关C@#@(11年广东卷)1、小陈在观察成熟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照片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B、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C、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D、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B@#@(11年山东卷)5.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答案:

@#@D@#@(2011年江苏卷)2.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C@#@A.在细胞核内RNA能够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D.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有关@#@(2011年福建卷)1.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A.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D.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答案:

@#@D@#@(2011年江苏卷)8.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

@#@右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D.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同@#@10.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A@#@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2011年安徽卷)1.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

@#@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加工修饰的结果。

@#@加工修饰的场所是A@#@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高尔基体和溶酶体C.内质网和核糖体 D.溶酶体和核糖体@#@生物膜系统@#@(11年新课标卷)30.(10分)回答问题@#@⑴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

@#@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⑵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

@#@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

@#@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

@#@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⑴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⑵B浆记忆特异性@#@(11年四川卷)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答案:

@#@B@#@有丝分裂@#@(11天津理综卷)4.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下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过程中细胞不会发生基因变化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C.c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答案:

@#@D@#@减数分裂@#@(11年山东卷)8.基因型为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

@#@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

@#@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末分离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末分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2011年江苏卷)11.右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11年大纲版全国卷)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mRNA的合成C.存在血红蛋白 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答案】C@#@(11年北京卷)1.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C.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答案:

@#@C@#@(11年山东卷)2.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小鼠骨髓造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志单倍体植株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答案:

@#@D@#@(2011年安徽卷)2.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技术。

@#@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B.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C.胰腺组织微环境造成骨髓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D.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无影响,分化是由基因决定的答案:

@#@B@#@(11天津理综卷)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衰老或凋亡的现象B.用小鼠不同器官和组织构建的cDNA文库相同@#@C.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D.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答案:

@#@C@#@(2011年江苏卷)5.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D@#@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2011年福建卷)26.(28分)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

@#@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

@#@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O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组别@#@处理方法@#@0h@#@12h@#@24h@#@48h@#@①@#@无辐射损伤@#@0.046@#@0.056@#@0.048@#@0.038@#@②@#@辐射损伤@#@0.460@#@0.420@#@0.530@#@0.520@#@③@#@辐射损伤+IL–18@#@0.239@#@0.265@#@0.279@#@0.269@#@

(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集体重要的_______器官。

@#@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

(2)自爆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死亡。

@#@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从______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

@#@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γ涉嫌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______育种,其特点是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Ⅰ

(1)免疫抗体(溶菌酶)

(2)编程性(程序性)少②③(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4)诱变(辐射)提高变异频率,加快育种进程;@#@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答出两点即可)@#@(11年山东卷)3.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B.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C.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D.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答案:

@#@C@#@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1年新课标卷)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C)@#@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1.C@#@(11年新课标卷)4.撕去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的蔗糖溶液里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C)@#@A.甲组细胞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C.甲组细胞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11年大纲版全国卷)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

@#@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答案】B@#@(11年北京卷)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答案:

@#@D@#@(11天津理综卷)2.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答案:

@#@A@#@(11年重庆卷)5.题5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B.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答案:

@#@B@#@酶与ATP@#@(11年新课标卷)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2.B@#@(11天津理综卷)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D.DNA连接酶可连接DNA双链的氢键,使双链延伸答案:

@#@C@#@(11年大纲版全国卷)31.(10分)同学从温度为55~65"@#@C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

@#@回答问题:

@#@@#@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答案】@#@

(1)脂肪缓冲

(2)蛋白质(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55~65"@#@C)设置温度,分别测量酶活性,若所测数据出现内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化用的最适温度。

@#@否则。

@#@扩大温度范围。

@#@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

@#@@#@(2011年江苏卷)31.(8分)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

@#@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

@#@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

@#@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

@#@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

@#@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

@#@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蛋白酶活性(U/mg)@#@脂肪酶活性(U/mg)@#@淀粉酶活性(U/mg)@#@对照组@#@1.09@#@0.08@#@0.12@#@实验组@#@1.71@#@0.10@#@0.13@#@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

@#@@#@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其原因是▲。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

@#@▲。

@#@@#@31.(8分)

(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温度不能过高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3)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5)肉食性,其肠道中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光合作用@#@(11年新课标卷)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B)@#@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升高@#@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降低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不变B@#@(2011年福建卷)2.右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净光合速率(时间单位、单位叶面积吸收的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9:

@#@30~11:

@#@00之间,花生净光合率下降的原因是暗反应过程减缓@#@B.在11:

@#@00~12:

@#@30之间,花生的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积累量比玉米得多@#@C.在17:

@#@00时,玉米和花生的单位叶面积释放速率相同@#@D.在18:

@#@30时,玉米即能进行光反应,也能进行暗反应答案:

@#@B@#@(2011年江苏卷)4.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

@#@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B@#@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2011年江苏卷)23.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

@#@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C@#@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2011年浙江卷)1.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答案:

@#@D@#@(11年新课标卷)29.(9分)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

@#@回答问题:

@#@@#@⑴图中物质A是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⑵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⑶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低、高)。

@#@@#@⑷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__(高、低),其原因_______。

@#@@#@29.【答案】⑴C3化合物⑵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

@#@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

@#@@#@⑶高⑷低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ATP和[H]少。

@#@@#@(11年大纲版全国卷)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

@#@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B@#@(2011年安徽卷)29.(18分)(10分)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

@#@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

@#@①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

@#@00-11:

@#@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号CO2吸收量/";i:

2;s:

16582: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二@#@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3.下列与生态系统功能相关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的驱动@#@B.物质与能量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流动,信息的流动只在生物之间发生@#@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大气中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4.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

@#@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图中“+”表示有,“-”表示无)。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面判断错误的是()@#@生态瓶编号@#@生态系统组成@#@光照@#@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甲@#@+@#@+@#@+@#@+@#@-@#@+@#@乙@#@-@#@+@#@+@#@+@#@-@#@+@#@丙@#@+@#@+@#@+@#@+@#@-@#@-@#@丁@#@+@#@+@#@+@#@+@#@+@#@+@#@生态瓶编号@#@生态系统组成@#@光照@#@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甲@#@+@#@+@#@+@#@+@#@-@#@+@#@乙@#@-@#@+@#@+@#@+@#@-@#@+@#@丙@#@+@#@+@#@+@#@+@#@-@#@-@#@丁@#@+@#@+@#@+@#@+@#@+@#@+@#@A.甲瓶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B.乙瓶中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要长@#@C.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D.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高@#@5.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物种形成的食物链:

@#@@#@硅藻→虾→小鱼。

@#@下图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物种丙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B.物种甲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食物的影响@#@C.物种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会增加@#@D.物种甲、乙、丙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6.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D.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4%@#@8.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9.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10.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 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 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1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B.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初级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⑤@#@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同化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因细胞呼吸而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B.乙1→乙2…中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丙中有自养型生物@#@D.甲同化的总能量等于乙和丙的总能量之和@#@13.一只羊在一年内吃100kg的草,排出20kg的粪,长了10kg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80kg@#@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C.20kg的粪中的能量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D.该羊一年的呼吸量是70kg@#@14.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

@#@下图甲代表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

@#@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C@#@A@#@D@#@载畜量@#@生产者净生产量@#@甲@#@O@#@生殖或死亡数量@#@E@#@F@#@P@#@O@#@种群数量@#@乙@#@A.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C.从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从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二、非选择题@#@16.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请回答:

@#@[注:

@#@能量单位为:

@#@J/(cm2·@#@a)]@#@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

(2)图中A代表        ,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                。

@#@@#@(3)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J/(cm2·@#@a),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

@#@@#@(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17.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

@#@Pn表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Pg表示输入生物体的总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Pn=Pg-R。

@#@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Pg/kJ@#@Pn/kJ]@#@R/kJ@#@A@#@15.9@#@2.8@#@13.1@#@B@#@870.7@#@369.4@#@501.3@#@C@#@0.9@#@0.3@#@0.6@#@D@#@141.0@#@61.9@#@79.1@#@E@#@211.5@#@20.1@#@191.4@#@

(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_________开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kJ。

@#@@#@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_________。

@#@@#@(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被自己呼吸作用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这部分能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下表是科学家通过调查得出四个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入射日光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与总初级生产量的比值。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玉米田@#@荒地@#@Meadota湖@#@CederBog湖@#@总初级生产量/总入射日光量@#@1.6%@#@1.2%@#@0.4%@#@0.1%@#@生产者呼吸消耗/总初级生产量@#@23.4%@#@15.1%@#@22.3%@#@21.0%@#@

(1)四个生态系统中,光能利用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总初级生产量转化为净初级生产量比例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

@#@@#@

(2)下图表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四个种群和分解者的能量相对值。

@#@请绘制由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形成的食物网简图。

@#@@#@(3)根据第

(2)小题的信息,在答题纸相应图中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成能量流经丙种群的情况。

@#@@#@19.下表是某生态系统层次上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

@#@千卡/m2/年)分析回答:

@#@@#@

(1)能量从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 @#@ @#@ @#@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 @#@ @#@ @#@ @#@%。

@#@@#@

(2)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 @#@ @#@ @#@ @#@ @#@。

@#@@#@(3)在上述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0mol的氧气,则流入到次级消费者的能相当于mol葡萄糖所贮藏的能量。

@#@@#@(4)表格中X1的能量去向有。

@#@@#@(5)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为什么?

@#@@#@环节@#@未利用@#@Pg和Pn@#@R@#@植物@#@X1@#@Pg=208.1@#@↓@#@Pn=88.3@#@↓@#@119.8@#@动物1@#@X2@#@Pg=33.7@#@↓@#@Pn=14.8@#@↓@#@Y2@#@动物2@#@X3@#@Pg=3.8@#@↓@#@Pn=0.67@#@Y3@#@分解者@#@Pg=50.6@#@↓@#@Pn=4.6@#@46.0@#@20.下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

@#@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

@#@@#@

(2)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图为某湖泊的能量流动图解。

@#@据图回答:

@#@[单位:

@#@J/cm2·@#@a]@#@

(1)该生态系统中,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的能量数值是_______J/cm2·@#@a。

@#@@#@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J/cm2·@#@a。

@#@@#@(3)能量由A流到B的传递效率为。

@#@@#@(4)B营养级不能得到A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A营养级生物内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②其次是A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_;@#@③还有少数能量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BABBB6-10DDADB11-15CABCB@#@二.非选择题@#@16.答案:

@#@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答不全不得分)@#@

(2)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3)110 12.7%@#@(4)自动调节@#@17.

(1)B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B为生产者

(2)5.7%。

@#@(3)增加。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18答案:

@#@

(1)玉米田荒地@#@

(2)@#@(3)@#@19答案:

@#@

(1)16.2%11.3%

(2)82.4%(3)1.83(4)被分解者所利用以及形成化石等燃料等。

@#@(5)增加增加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案该生态系统单位时间内输入能量大于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能量或答Pg(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20答案:

@#@

(1)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1.答案:

@#@

(1)122.6

(2)464.6(3)13.5%(4)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随着遗体和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存在于粪便中未被利用(三者顺序可颠倒)@#@22.(7分)下图A、B、C分别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金字塔、某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和某浮游生物群落的金字塔。

@#@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

(1)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的形式。

@#@@#@

(2)为什么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会出现生产者数量少于消费者数量的现象?

@#@@#@。

@#@@#@(3)为什么生态系统需要持续接受外部的能量输入?

@#@。

@#@@#@(4)图C中的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有何特点?

@#@。

@#@@#@图C表明分解者所占有的能量远比消费者的多,为什么?

@#@。

@#@@#@23.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

@#@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

@#@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能力。

@#@@#@22答案.

(1)能量金字塔(或B)@#@

(2)在森林中,生产者往往体积很大,固定的能量多,能为较多消费者提供食物,因此少数的生产者可以支持较多消费者(2分)@#@(3)由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的@#@(4)能量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远远低于其他大部分群落中的10%@#@原因是:

@#@浮游生物数量多而寿命短,大量生产者未被消费者取食而死亡,其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2分)@#@23答案:

@#@

(1)三或第四(1分)竞争和捕食(1分)@#@

(2)垂直结构(1分)(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2分)一定的自动调节(2分)@#@9@#@";i:

3;s:

14988: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

@#@@#@一、实验课题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有氧呼吸产生水和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2、CO2的检测方法@#@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二)实验假设@#@1.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CO2@#@2.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

@#@CO2+酒精@#@(三)实验用具(略)@#@1、NaOH的作用是什么?

@#@2、酵母菌进行什么呼吸?

@#@3、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作用?

@#@@#@4、如何说明CO2产生的多少?

@#@5、如何控制无氧的条件?

@#@@#@(四)实验结果预测@#@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均产生了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没有酒精生成,不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在无氧情况下,生成了酒精,使重铬酸钾溶@#@液发生灰绿色显色反应。

@#@@#@3、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要多@#@(五)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等量原则)置于A、B锥形瓶@#@2、组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图,放置在25-35℃、环境下培养8-9小时。

@#@@#@3、检测CO2的产生@#@4、检测酒精的产生@#@

(1)取2支试管编号

(2)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毫升注入试管@#@(3)分别滴加0.5毫升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轻轻震荡、混匀.A试管密封,B试管不密封.@#@(六)观测、记录@#@条件@#@澄清石灰水/出现的时间@#@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有氧@#@ @#@@#@无氧@#@ @#@@#@ @#@@#@(七)实验结果@#@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

@#@@#@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CO2,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少量的CO2@#@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有氧呼吸@#@1、过程、场所@#@①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场所:

@#@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C3H4O3)+4[H]+能量(少量)@#@酶@#@③@#@C6H12O6②@#@丙酮酸彻底分解@#@场所:

@#@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6H2O@#@酶@#@6CO2+20[H]+能量(少量)@#@[H]的氧化@#@场所:

@#@线粒体内膜@#@24[H]+6O2@#@酶@#@12H2O+能量@#@(大量)@#@2、能量去向@#@1mol葡萄糖释放能量2870KJ:

@#@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约60%),1161KJ转移至ATP(合成38molATP)@#@酶@#@3、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4、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二)无氧呼吸@#@1、过程、场所@#@①@#@葡萄糖的初步分解@#@场所:

@#@细胞质基质@#@C6H12O6@#@酶@#@2丙酮酸+4[H]+能量(少量)@#@☆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②@#@丙酮酸不彻底分解@#@场所:

@#@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酶@#@2C3H6O3(乳酸)@#@2C2H5OH(酒精)+2CO2@#@2、能量去向:

@#@@#@1mol葡萄糖分解为乳酸或酒精后,共放出196.65kJ的能量,@#@1、其中有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产生2molATP,@#@2、其余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未释放的能量储存在何处?

@#@@#@3、反应方程式@#@C6H12O6@#@A.乳酸发酵@#@B.酒精发酵@#@2C3H6O3(乳酸)@#@酶@#@+少量能量@#@例:

@#@高等动物、乳酸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C6H12O6@#@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例:

@#@大多数植物、酵母菌,@#@4、概念@#@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5、实例@#@a.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

@#@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b.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就会进行无氧呼吸。

@#@肌肉酸胀是由于产生了乳酸.@#@c.酵母菌在缺氧的条件下,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类型@#@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场所@#@ @#@@#@条件@#@ @#@需氧、酶等@#@产物@#@ @#@@#@释能@#@ @#@@#@联系@#@ @#@①两者第一阶段相同@#@ @#@②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类型的判断:

@#@@#@CO2的@#@释@#@放@#@速@#@率@#@CO2释放总量@#@O2吸收量=0只进行无氧呼吸@#@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O2吸收量<CO2释放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51015202530例题:

@#@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

@#@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

(2)该器官的CO2释放与O2的吸收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则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进行此种呼吸方式所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

@#@@#@(3)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6,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4。

@#@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倍@#@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

@#@@#@u消耗等量的C6H12O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2的比例为:

@#@@#@u产生相同量的CO2,用于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C6H12O比例为:

@#@@#@•消耗等量的C6H12O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ATP的比例为:

@#@@#@•产生相同量的ATP,用于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C6H12O比例为:

@#@@#@三、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

@#@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

@#@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

@#@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

@#@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

@#@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四、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疏松土壤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 4.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无氧呼吸@#@5.酵母菌酿酒:

@#@先通气,后密封。

@#@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6.稻田定期排水:

@#@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7.提倡慢跑:

@#@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8.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

@#@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五、意义:

@#@@#@1为生物各种生命活动提供ATP@#@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光合作用知识点:

@#@@#@一、光合作用的的探究历程@#@1、海尔蒙特实验:

@#@植物生长所需的原料来自于水@#@2、普里斯特利实验:

@#@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3、萨克斯实验:

@#@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实验注意事项:

@#@置于暗处48小时——使叶子里的淀粉消耗完,避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用酒精脱色——使叶子中的叶绿素溶解,避免遮挡反应的颜色,叶绿素只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如酒精,丙酮等;@#@分别用碘蒸汽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没有变成蓝色,曝光的则呈现深蓝色。

@#@@#@4、1880年(美国)恩格尔曼实验:

@#@O2是由叶绿体释放的@#@该实验的巧妙之处:

@#@1.实验材料选用:

@#@水绵和好氧性细菌。

@#@因为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的部位。

@#@2.环境:

@#@选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

@#@3.对比试验:

@#@先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而后又让水绵完全曝露在光下。

@#@先选极细光束,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用好氧细菌检测,能准确判断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

@#@而后用完全曝光的水绵与之做对照,从而再一次证明实验结果完全是光照引起的,并且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5、美国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

@#@@#@6:

@#@美国卡尔文:

@#@用14C标记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CO2中的C的去向,称为卡尔文循环。

@#@14CO2——14C3——14CH2O@#@光合作用发现小结:

@#@@#@1664年,比利时海尔蒙特@#@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1864年,德国萨克斯@#@1880年,美国恩格尔曼@#@20世纪30年代,美国鲁宾与卡门@#@原料:

@#@水@#@原料和产物:

@#@更新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产物:

@#@淀粉@#@条件:

@#@光@#@场所:

@#@叶绿体条件:

@#@光@#@产物氧来自于水。

@#@@#@实验原则:

@#@@#@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实验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捕获光能的色素@#@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占1/4)@#@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占3/4)@#@实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

@#@提取(无水乙醇)、分离(层析液)@#@目的要求: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及色素的种类@#@材料用具:

@#@新鲜的绿叶、定性滤纸等、无水乙醇等@#@方法步骤:

@#@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5.观察和记录@#@方法与步骤:

@#@称取5g左右的鲜叶,剪碎,放入研钵中。

@#@加少许的二氧化硅(充分研磨)和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与10ml无水乙醇。

@#@在研钵中快速研磨。

@#@将研磨液进行过滤。

@#@@#@讨论:

@#@@#@1.滤纸条上色带的数目、排序、宽窄?

@#@@#@2.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

@#@@#@3、春夏叶片为什么是绿色?

@#@而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黄?

@#@@#@四种色素对光的吸收:

@#@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_______@#@胡萝卜素:

@#@橙黄色@#@叶黄素:

@#@黄色@#@叶绿素a:

@#@蓝绿色@#@叶绿素b:

@#@黄绿色@#@一、光合作用强度@#@1、什么是光合作用强度?

@#@光合作用强度通常用光合速率表示,即单位叶面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以测出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只能计算出总光合速率@#@光@#@反@#@应@#@阶@#@段@#@条件@#@光、色素、酶@#@场所@#@酶@#@光@#@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物质变化@#@水的分解:

@#@H2O→[H]+O2↑ATP的生成:

@#@ADP+Pi→ATP@#@能量变化@#@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暗@#@反@#@应@#@阶@#@段@#@条件@#@酶、ATP、[H](有光、没光都行)@#@场所@#@酶@#@叶绿体基质@#@物质变化@#@酶@#@CO2的固定:

@#@CO2+C5→2C3@#@ATP@#@C3的还原:

@#@C3+[H]→(CH2O)@#@能量变化@#@ATP中的活跃化学能→(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二、光合作用过程:

@#@@#@、光合作用的意义:

@#@@#@1、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3、释放氧气,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4、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自身,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大部分用来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营养和能量。

@#@@#@六.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

(1)光:

@#@光照强弱直接影响光反应;@#@@#@释放@#@CO2@#@吸收@#@CO2@#@0@#@B@#@A@#@C@#@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光照强度@#@B:

@#@光补偿点@#@C:

@#@光饱和点@#@应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因地制宜地种植植物。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阳生植物>@#@阴生植物@#@

(2)温度:

@#@温度高低会影响酶的活性;@#@@#@(3)CO2浓度: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直接影响暗反应;@#@@#@(4)水分:

@#@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特别地,水分还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5)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是光合作用产物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所必需的物质如叶绿素、酶等。

@#@@#@此外叶面积和叶龄也对光合速率也有影响@#@光合作用实际量@#@叶面积@#@干物质量@#@呼吸量@#@CO2@#@吸收@#@量@#@C@#@O@#@叶龄@#@B@#@A@#@光合作用强度@#@单一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图象@#@O@#@光照强度@#@CO2吸收@#@CO2释放@#@A@#@B@#@C@#@O@#@光合作用速率@#@CO2浓度@#@A@#@B@#@O@#@光合作用速率@#@1020304050@#@温度(°@#@C)@#@A@#@B@#@C@#@O@#@光合作用速率@#@水和矿质元素浓度@#@A@#@物质的量@#@光合作用的实际量@#@2468叶面积指数@#@O@#@呼吸量@#@干物质量@#@O@#@光合作用速率@#@叶龄@#@A@#@B@#@C@#@4@#@综合因素@#@温度、光强、CO2浓度@#@七.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途径@#@措施或方法@#@延长光时@#@补充光照@#@增大光合作用面积@#@间作、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控制适宜光强、提高CO2浓度(如通风)、合理施肥@#@提高净光合作用速率@#@维持适当昼夜温差(白天适当升温,晚上适当降温)@#@12@#@";i:

4;s:

8138:

"@#@课题: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PCR技术的基本操作@#@2、理解PCR的原理@#@3、讨论PCR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在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的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外源DNA污染,严格控制温度等反应条件[来源:

@#@学+科+网Z+X+X+K]@#@(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PCR实验的操作及结果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教学重点:

@#@PCR的原理和PCR的基本操作@#@教学难点:

@#@PCR的原理@#@教学过程:

@#@@#@

(一)引入新课@#@在现代生物技术中,DNA技术可谓是尖端技术。

@#@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基因诊断、基因检测、古生物鉴定等都离不开对DNA分子碱基序列的分析。

@#@而分析DNA碱基序列,就需要一定量的DNA片段。

@#@怎样迅速获得足够量的DNA片段呢?

@#@今天我们来研究学习DNA分子的扩增技术――PCR技术。

@#@@#@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PCR技术扩增DNA的过程,与细胞内DNA复制过程类似:

@#@@#@1.1细胞内DNA复制条件分析:

@#@@#@条件[来源:

@#@学*科*网Z*X*X*K]@#@组分@#@作用@#@模板@#@DNA的两条单链@#@提供复制的模板@#@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合成DNA子链的原料@#@酶@#@解旋酶@#@DNA聚合酶@#@打开DNA双螺旋@#@催化合成DNA子链@#@能量@#@ATP@#@为解螺旋和合成子链供能@#@引物@#@RNA@#@为DNA聚合酶提供合成的3’端起点@#@1.2细胞内DNA复制过程@#@

(1)DNA的反向平行结构:

@#@(结合投影图)@#@核苷酸分子的结构与方向性:

@#@(分子结构模式图)@#@由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长链:

@#@(模式图,体现方向性)。

@#@@#@DNA双螺旋结构的反向平行结构:

@#@@#@

(2)DNA的复制过程:

@#@@#@解旋:

@#@解旋酶、ATP,DNA两条链打开,,形成两条DNA单链。

@#@@#@引物结合:

@#@在DNA单链3’端与DNA反向配对结合,确保引物3’端与DNA单链准确配对。

@#@@#@DNA聚合酶结合:

@#@[来源:

@#@学科网ZXXK]@#@子链合成:

@#@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将配对的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

@#@@#@后续加工:

@#@DNA聚合酶I将引物切去,并合成空缺处的DNA单链,再由DNA连接酶将不连续的DNA子链连接起来(半不连续合成。

@#@先导链,滞后链)@#@子链合成特点:

@#@不能从头合成;@#@合成方向为“5’→3’合成”。

@#@@#@感悟生命的神秘:

@#@DNA聚合酶不但能够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还具有校对功能。

@#@它在每引入一个核苷酸后都要复查一次,只有碱基配对无误后才能继续往下聚合,它不能从头合成。

@#@RNA聚合酶没有校对功能,因此RNA的合成不需要引物,而是从头合成的,它的错配可能性较大,在RNA引物完成功能后即被DNA聚合酶I删去,代之以高保真的DNA链。

@#@@#@[思考]DNA分子能准确复制的原因有哪些?

@#@@#@DNA双螺旋结构提供模板;@#@碱基互补配对;@#@DNA聚合酶的复查功能。

@#@@#@[思考]细胞内哪些物质是从头合成的?

@#@RNA合成、蛋白质合成。

@#@@#@1.3DNA分子复制的人工控制@#@解开螺旋:

@#@在80~100℃时,DNA双螺旋打开,形成两条DNA单链,称为变性。

@#@@#@恢复螺旋:

@#@在50℃左右时,两条DNA单链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称为复性。

@#@@#@复制条件:

@#@缓冲液,DNA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热稳定DNA聚合酶,两种引物。

@#@@#@反应场所:

@#@PCR仪(自动温度周期性调节)。

@#@@#@[思考]缓冲液相当细胞内的什么成分?

@#@(核基质)1.4PCR的反应过程@#@延伸@#@复性@#@变性@#@变性:

@#@在95℃时DNA解旋@#@复性:

@#@在50℃时引物与DNA单链结合@#@延伸:

@#@在72℃时合成DNA子链(两个引物间的序列)2.实验操作@#@2.1PCR反应体系:

@#@缓冲液、DNA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原料、热稳定DNA聚合酶、两种RNA引物,水@#@2.2实验操作步骤@#@2.3按照PCR反应体系配方配制反应液;@#@@#@

(2)将PCR反应体系50μL用微量移液器转移到微量离心管(0.5mL)中;@#@@#@(3)将微量离心管放到PCR仪中;@#@@#@(4)设置PCR仪的工作参数。

@#@@#@(5)DNA在PCR仪中大量扩增。

@#@@#@2.4水浴法:

@#@将微型离心管依次在95℃、55℃、72℃的恒温水浴锅中循环处理相应时间。

@#@@#@3.实验注意事项@#@3.1避免外源DNA污染:

@#@所用仪器、缓冲液、蒸馏水等使用前高压灭菌。

@#@@#@3.2缓冲液和酶分装成小份,-20℃低温保存。

@#@@#@3.3每添加一种反应成分,更换一个移液器的枪头。

@#@@#@3.4混匀后离心处理,使反应液集中在离心管底部。

@#@@#@4.结果分析与评价[来源:

@#@Zxxk.Com]@#@4.1反应液稀释:

@#@取2µ@#@LPCR反应液,添加98µ@#@L蒸馏水;@#@2.分光光度计调零:

@#@将100µ@#@L蒸馏水添加到比色杯中,在260nm处将分光光度计调整读数为零。

@#@@#@4.2将100µ@#@L反应稀释液倒入比色杯中,测定在260nm处的光吸收值。

@#@@#@4.3计算:

@#@DNA含量=50×@#@光吸收值×@#@稀释倍数@#@(三)课堂总结、点评@#@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PCR原理@#@DNA的复制需要酶、原料、能量、引物@#@DNA的变性和复性受温度影响@#@PCR过程@#@变性@#@复性@#@延伸@#@操作步骤@#@配制PCR反应体系@#@移入离心管@#@放入PCR@#@设置工作参数@#@DNA扩增@#@测定含量@#@稀释@#@调零@#@测定并读数@#@计算@#@(四)实例探究@#@例1在()的温度范围内,DNA的双螺旋结构解开@#@A.10-20℃B.80-100℃C.20-30℃D.40-60℃@#@解析:

@#@蛋白质大多不能忍受60-80℃的高温,而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

@#@@#@答案:

@#@B@#@例2关于DNA的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5’端延伸DNA链@#@B.DNA复制不需要引物@#@C.引物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进行结合@#@D.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3’端向5’端延伸[来源:

@#@学。

@#@科。

@#@网Z。

@#@X。

@#@X。

@#@K]@#@解析:

@#@由于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引物的3’端即复制方向由3’端向5’端延伸;@#@由于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子链是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的,其合成方向是从子链5’端向3’端延伸。

@#@@#@答案:

@#@C@#@综合应用@#@例3下列有关PCR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酶促反应@#@B.引物决定了扩增的特异性@#@C.扩增产量按y=(1+X)n@#@D.扩增对象是氨基酸序列@#@E.扩增对象是DNA序列@#@解析:

@#@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它以极少量的DNA为模板,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理,在引物的作用下使DNA聚合酶从引物的3’端连接脱氧核苷酸,短时间内迅速复制上百万份的DNA拷贝,其扩增产量为y=(1+X)n,y代表DNA片段扩增后的拷贝数,x表示平均每次的扩增效率,n代表循环次数,因此答案选D。

@#@@#@答案:

@#@D@#@课后探究@#@1、PCR与生物体DNA复制有何区别?

@#@@#@2、如果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只收集到一根毛发,但它所含的遗传信息太少,该怎么办呢?

@#@@#@★教后小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必修2的有关DNA复制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加深对于PCR原理的认识。

@#@对于PCR反应过程的教学,应以读图识图为主。

@#@教材中反应过程图解详细的描绘了参与PCR的各种组成成分;@#@每一轮反应的三个基本步骤—变性、复性、延伸;@#@每一步骤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请学生在读图的同时,结合教科书中的文字说明来加深理解。

@#@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解答。

@#@xxk.c.o.m@#@";i:

5;s:

17088: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2015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本试卷共8页,65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016Na23Cl35.5Fe56@#@一、单项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能闻到梅花香味,@#@表明@#@A.分子很小B.分子可再分@#@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氢有三种同位素:

@#@、和,它们之间存在差异的是@#@A.中子数B.电子数C.原子序数D.质子数@#@3.具有9个质子和10个电子的微粒是@#@A.Na+B.O2―C.F—D.Ne@#@4.化合物UF6在原子能工业有重要作用,其中元素U的化合价是@#@A.一6B.+2C.+3D.+6@#@5.标准状况下呈液态的物质为@#@A.FeB.N2C.CH3CH2OHD.CO@#@6.生理盐水是指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下列有关该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100g溶液中含有0.9gNaClB.100g水中含有0.9gNaCl@#@C.100g溶液中含有0.9molNaClD.100g水中含有0.9molNaCl@#@7.下列各组物质中,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是@#@A.石墨与金刚石B.水银与银C.水晶与石灰石D.青铜与铜@#@8.科学家发明的透明坚硬镁铝氧化物新型材料,可以用作显示器和手机屏幕。

@#@下列有关镁@#@和铝的说法正确的是@#@A.镁的金属性比铝弱@#@B.镁和铝的氧化物都可以与盐酸反应@#@C.镁和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3@#@D.镁和铝的氧化物都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9.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分类合理的是@#@A.K2CO3和K2O都属于盐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10.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用量筒量取25mL蒸馏水B.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水@#@c.用烧杯溶解FeCl3试样D.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5.8g@#@11.实验室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可选用的化学试剂依次为@#@A.KCl(aq),HCl(aq)B.HNO3(aq),KNO3(aq)@#@C.HCl(aq),BaCl2(aq)D.NaNO3(aq),HNO3(aq)@#@12.下列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A.碳酸钠B.乙醇C.氯化钾D.一氧化碳@#@13.糖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关于糖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均有甜味B.淀粉和纤维素均不是糖类@#@c.糖类均不可水解D.糖类都含有c、H和0元素@#@14.下列关于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B.稀硫酸可用铁罐贮存@#@c.稀硫酸能使蔗糖脱水D.SO2溶于水,可得到稀硫酸@#@15.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其反应方程式为:

@#@2Al+Fe2O32Fe+Al2O3,该反应为@#@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复分解反应@#@16.下列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大于7的是@#@A.向NaCl溶液中滴加醋酸B.向KNO3溶液中滴加稀H2SO4@#@c.向稀HCl溶液中滴加稀HNO3D.向Na0H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17.井水冒泡、有异味和变浑浊是地震的常见征兆,其中可能涉及地下硫铁矿(FeS2)发@#@生的反应:

@#@FeS2+H2OQ+S+H2S↑(已配平),则物质Q是@#@A.Fe2O3B.FeOC.Fe(OH)2D.Fe(OH)3@#@18.下列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A.F2B.Cl2C.Br2D.I2@#@19.能使淀粉一KI溶液变蓝的是@#@A.稀盐酸B.新制氯水C.NaCl溶液D.MgSO4溶液@#@20.下列有关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的主要成分是H2OB.吸人CO可导致人体中毒@#@c.SO2可大量用于漂白食品D.小苏打的主要成份是Na2CO3@#@21.图1为番茄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B.负极反应为一2=@#@C.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会减少@#@D.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增加@#@2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Zn+Cu2+=Zn2++Cu@#@B.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H++OH-=H2O@#@c.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D.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SO42-+Ba2+=BaSO4↓@#@23.关于2tool氨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为17gB.含有6.02×@#@个NH3分子@#@c.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D.溶于1L水后,溶液中NH4+的浓度为2mol.L-1@#@24.将40℃的饱和NH4Cl溶液冷却至10℃,有NH4Cl固体析出。

@#@该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A.溶剂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分数c.NH4Cl的溶解度D.溶液巾NH4+的数目@#@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烷和乙醇是同系物B.苯和甲苯都属于饱和烃@#@C.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26.高温高压下,1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H2+COCH3OH.反应开始时H2@#@的物质的量为5mol,5min时变为0.5mol,则5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H2)@#@(单位:

@#@mol.L-1.min-1)为@#@A.9.0B.0.9C.0.45D.4.5@#@27.天然气是一种很重要的清洁能源,其主要成分为CH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CH4是液体B.一氯甲烷分子式为CH4CI@#@C.CH4与CI2可以发生加成反应D.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28.某工厂发生CI2泄漏,以下应对措施中主要是基于CI2的物理性质考虑的是@#@A.向被污染的土壤洒石灰@#@B.向远离污染源的高处撤离@#@C.用浸有纯碱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离@#@D.来不及撤离时可用纯碱溶液浸湿的棉被堵好门窗@#@29.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四种离子,加入KSCN溶液后变成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K+B.Al3+C.Cl―D.Fe3+@#@30.胶体分散系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e(OH)3易溶于水形成胶体@#@B.CuSO4溶液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C.Fe(OH)3胶体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D.胶体分散系中所有粒子的直径都在1~1000nm之间@#@二、单项选择题Ⅱ: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其中46~55题为选做题,分为A、B@#@两组,考生只选择其中一组题作答,并将选做题组类型(A或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31.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和Cl―,其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OH―B.Ba2+C.NH4+D.Ag+@#@H@#@OH@#@H—C—C—H@#@H@#@H@#@C@#@C@#@C@#@C@#@H@#@H@#@H@#@H@#@H@#@H@#@H@#@H@#@H@#@H@#@H@#@H@#@H@#@H@#@H@#@H@#@H@#@H@#@C@#@C@#@C@#@C@#@H@#@H@#@Ⅲ@#@Ⅰ@#@H@#@H@#@H@#@H@#@H@#@H@#@C@#@C@#@C@#@H@#@H@#@Ⅱ@#@Ⅳ@#@32.同分异构现象是造成有机物数目繁多的原因之一。

@#@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Ⅰ和ⅡB.Ⅱ和ⅢC.Ⅲ和ⅣD.Ⅰ和Ⅳ@#@33.水玻璃是建筑行业常用的粘合剂,并可用于木材防火和防腐处理。

@#@水玻璃为@#@A.CaSiO3固体B.SiO2C.Na2SiO3水溶液D.H2SiO3@#@34.下列气体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的是@#@A.O2B.N2C.CO2D.NH3@#@35.下列有关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原电池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c.中和反应放热说明中和反应前后能量不守恒@#@D.吸热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36.用容量瓶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用粗盐代替NaCl固体@#@B.定容时,溶液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C.从烧杯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D.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37.下列有关乙酸和乙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白醋的醋味源于乙醇B.米酒主要成分为乙酸@#@c.二者均为无机物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38.在密闭容器中加入2.0molSO2和1.0molO2,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

@#@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为@#@n(SO2)/mol@#@n(O2)/mol@#@n(SO3)/mol@#@A@#@2.0@#@1.0@#@0@#@B@#@1.0@#@0@#@1.0@#@C@#@0.20@#@0.10@#@1.80@#@D@#@0@#@0@#@2.0@#@39.分离提纯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方法。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蒸馏自来水可得到蒸馏水B.酸溶法除去Al2O3的Fe2O3@#@C.过滤法除去乙酸中的乙醇D.碱溶法除去Al2O3中的SiO2@#@40.图2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该@#@装置适合于@#@A.用浓硝酸和Cu制取NO2@#@B.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Cl2@#@C.用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D.用NH4C1溶液和Ca(OH)2制取NH3@#@41.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是两性化合物的特征。

@#@下列物质属于两性化合物的是@#@A.A1B.Na2CO3C.A1(OH)3D.(NH4)2SO4@#@4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B.氨水c.磁铁矿D.冰水共存物@#@43.乙烯可通过石油裂解获得。

@#@下列有关乙烯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常温常压下为液体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可自身加成形成聚乙烯D.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44.化学反应速率受很多因素影响。

@#@下列措施主要是从降低反应速率的角度考虑的是@#@A.将食物置于冰箱中冷藏保存B.将FeCl3加入H2O2溶液中制备O2@#@c.将洗衣粉溶于温水后洗涤衣服D.将CaCO3固体研磨后再与稀HCl反应@#@45.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金属Na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熄酒精灯@#@c.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选做题A组(化学与生活)@#@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调味剂和着色剂是食品添加剂,添加量越多越好@#@B.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适量摄入有利人体健康@#@c.维牛素c在人体内有重要功能,维生素c不溶于水@#@D.钾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KCl@#@47.某糕点主要由面粉、花生油和鸡蛋清焙制而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糕点不含糖类物质B.淀粉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能水解D.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48.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物品与对应的材料相匹配的是@#@A.光导纤维——硅酸盐材料B.透明饮料瓶——合金材料@#@c.纯棉织物——合成纤维材料D.橡胶轮胎——有机高分子材料@#@49.能有效防止铁质栏杆锈蚀的措施是@#@A.接上铜网B.与石墨相连C.定期涂上油漆D.定期擦去铁锈@#@50.环境污染已严重危害人类的生活。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物质@#@A@#@温室效应@#@CO2@#@B@#@酸雨@#@O3@#@C@#@南极臭氧层空洞@#@SO3@#@D@#@光化学烟雾@#@N2@#@选做题B组(化学与技术)@#@51.下列石油的分馏产品中,沸点最低的是@#@A.汽油B.煤油C.柴油D.石油气@#@52.作为基本化学工业之一的氯碱工业,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NaOH、Cl2和H2。

@#@有@#@关电解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H2不能在C12中燃烧B.在阳极得到H2@#@C.NaOH是弱碱D.Cl2可用于制造漂白粉@#@53.下列污水处理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加入明矾净水B.过滤水中的不溶物@#@c.调节水的pHD.沉淀水中的Cu2+离子@#@54.下列关于农药和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肥只能通过人工合成而得到@#@B.含磷化合物都可以作为磷肥直接使用@#@c.草木灰含有K2CO3,可作为钾肥使用@#@D.农药都对人体无害,可以大量使用农药@#@55.新型柴油发动机的受热面由耐高温且不易传热的材料制造。

@#@这种材料最可能是@#@A.陶瓷B.不锈钢c.纯铁D.铝合金@#@三、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3个选项符合题意;@#@少选且正确得1分,未选、错选不得分。

@#@@#@56.下列做法体现环境保护理念的有@#@A.将废旧电池扔入垃圾桶B.将实验室废液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C.将造纸厂的污水直接排放D.夏季将空调温度设置在26℃以上@#@57.下列元素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同的有@#@A.HB.NaC.AlD.Si@#@58.实验室里由粗盐制备精盐的实验中,必需的操作步骤有@#@A.分液B.过滤C.溶解D.蒸发结晶@#@59.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A.乙酸B.乙醇C.油脂D.氯化钠@#@60.下列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CO32-+Ba2+=BaCO3↓表示的有@#@A.BaCl2与K2CO3溶液反应B.CO2与Ba(OH)2溶液反应@#@C.Ba(NO3)2与Na2CO3溶液反应D.Ba(OH)2与NaHCO3溶液反应@#@61.煤在燃烧时会产生SO2,造成环境污染。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B.用碱液吸收燃煤废气可减少环境污染@#@C.往燃煤中混入生石灰,可减少SO2排放@#@D.用水溶解、过滤除去煤中的单质硫以减少SO2排放@#@62.在下列能源的利用过程中,不直接产生CO2的有@#@A.石油B.太阳能C.氢能D.天然气@#@63.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会显著放热的有@#@A.烧碱B.浓硫酸C.食盐D.生石灰@#@64.氢气还原氧化铜:

@#@CuO+H2Cu+H2O,在该反应中@#@A.CuO作还原剂B.CuO作氧化剂@#@C.铜元素化合价降低D.铜元素化合价升高@#@65.有关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产生CO2B.浓硫酸表现出脱水性@#@C.放出大量的热D.浓硫酸表现出还原性@#@@#@2015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参考答案@#@1—5:

@#@DACDC6—10:

@#@AABCB11—15:

@#@CADAA16—20:

@#@DBABB@#@21—25:

@#@BCCBC26—30:

@#@BDBDC31—35:

@#@CBCDA36—40:

@#@BDCAC@#@41—45:

@#@CDAAD46—50:

@#@BCDCA51—55:

@#@DDBCA@#@56BD57AC58BCD59AD60AC@#@61ABC62BC63ABD64BC65ABC@#@";i:

6;s:

9774: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综合复习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C.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2、在右面曲线图中,有M.N、O、P、Q五个点,对它们的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M点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弱于呼吸作用强度@#@②N点时,植物体只进行呼吸作用;@#@O点时,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③Q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④P点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分析下列甲、乙、丙图,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甲曲线表示的是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强度的影响,则阳生植物的曲线与此比较,b点向左移,c点向右移@#@ B.在光照强度相同时,t2℃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大@#@ C.若图丙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f代表胡萝卜素@#@ D.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用蓝紫色或红色的塑料大棚@#@5、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klx、10k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结果如图所示。

@#@@#@对以上结果分析正确的是,该叶片@#@①.呼吸速度在20℃下是10℃下的2倍@#@②.在10℃、5klx的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3mg@#@③.在5klx光照下,10℃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时多@#@④.在20℃、10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约是13.9mg@#@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下图表示研究NaHCO3溶液浓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整个装置放在光下,毛细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B.将整个装置置于暗室,一段时间后检查红色液滴是否移动,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当NaHCO3溶液浓度不变时,在B内加入少量蠕虫,对红色液滴移动不产生明显影响@#@D.为使对照更具说服力,应将伊尔藻置于蒸馏水中(不含NaHCO3)的烧杯中@#@13、如下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至光下后,CO2的吸收量发生了改变。

@#@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B.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光照强度@#@CO2吸收的相对值@#@B@#@A@#@C@#@D@#@•@#@•@#@•@#@•@#@C.在B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D.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14、右图表示将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其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b点与a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变化情况是()@#@A.低、高B.低、基本一致@#@C.高、高D.高、基本一致@#@ABCD@#@16.下图曲线表示农田中Ⅰ昼夜温度变化;@#@Ⅱ光照强度;@#@Ⅲ植物吸收CO2的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B.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C.在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D.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17.某生物研究小组对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的植物进行研究,用红外线测量仪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24小时测定,并绘制了温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

@#@根据曲线所得到的结论是()@#@A、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是b和c@#@B、光合速率最大的是b点,最小的是c点@#@C、b点的光合速率为零,c点光合速率最大@#@D、光合速率最低的是c点,呼吸速率最高是b点 @#@18.右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产物实际量、呼吸量等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植物单位面积中叶面积的数量,此数量越大,表示叶片交叉程度越大)。

@#@@#@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中曲线1、2、3及D点的生物学意义依次表示()@#@A.光合作用实际量、呼吸作用量、干物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等于零@#@B.光合作用实际量、干物质量、呼吸作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等于零@#@C.干物质量、光合作用实际量、呼吸作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大于零@#@D.呼吸作用量、光合作用实际量、干物质量;@#@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小于零@#@19.右图所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气体相对量@#@O2吸收量@#@O2的浓度@#@CO2释放量@#@A.B点为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最弱点@#@B.C点时酵母菌不再进行无氧呼吸@#@C.AB段表示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D.阴影部分面积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强度@#@二多选择题@#@Ob2b1c光照强度@#@CO2吸收量CO2释放量@#@1@#@2@#@a1@#@a2@#@20、右图为一定条件下测得的典型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释放)量的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1代表典型的阴生植物,2代表典型阳生植物@#@Ba1和a2表示植物在黑暗中细胞呼吸放出CO2的量@#@Cb1和b2表示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细胞呼吸放出CO2@#@的量时的光照强度@#@D光照强度大于c时,典型的阴生植物比典型的阳生植物CO2的@#@吸收量大@#@三非选择题@#@1.植物生理学家对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边是其中的一些实验数据曲线:

@#@@#@E@#@乙@#@甲@#@乙@#@

(1)甲图中AB段和CD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是和。

@#@@#@

(2)欲提高温室栽培的叶类蔬菜的产量,甲图中信息告诉我们,应,并可在夜间适当温度。

@#@@#@(3)甲图曲线Ⅲ的最强光合作用需要的最低CO2浓度是mg/l。

@#@图中m点为70Lx光照强度下的CO2饱和点,如果提高光照强度,则m点的位置将向移动。

@#@@#@(4)乙图中30oC时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02mg/h,如果呼吸作用的原料全部是葡萄糖,则30oC时10小时需要消耗葡萄糖mg。

@#@@#@(5)乙图中如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的量相比()@#@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比较@#@(6)下图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乙图中E点相符的一项是()@#@CO2@#@A@#@CO2@#@B@#@CO2@#@C@#@CO2@#@CO2@#@D@#@3.下图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物质代谢系列,图中①-⑤为反应过程,A-N为物质,a与b为结构。

@#@请据图作答。

@#@@#@

(1)E物质是___________,在弱光下②过程缓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所致。

@#@@#@

(2)b结构内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肉细胞在③④⑤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这个细胞的有机物积累量为零是,在单位时间内A-N物质中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强光下,b结构产生的M物质会迅速扩散到哪里?

@#@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

@#@@#@(6)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玻璃罩内,在黑暗条件下,罩内CO2含量每小时增加了20mg;@#@在充足光照条件下,罩内CO2含量每小时减少了45mg。

@#@据测定,上述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共合成葡萄糖50mg/h。

@#@若呼吸底物和光合产物均为葡萄糖,请回答:

@#@@#@①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光合作用每小时共吸收CO2mg。

@#@@#@②该植物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每小时产生CO2mg,在光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的CO2比在无光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的CO2多mg。

@#@@#@③光照条件下该植物每小时净积累葡萄糖mg。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综合复习测试答案@#@1-5CCBBC6-10CABBD11-15BBCAB16-19CABC20BC21AD22BCD@#@

(1)CO2浓度,光照强度

(2)提高CO2浓度和光照强度,降低@#@(3)500mg/L,右(4)3,20.45(5)C(2分)(6)D(2分)@#@

(1)能生长该条件下植物每小时净消耗CO23.00mg,有较多有机物积累25℃@#@

(2)能生长12小时光照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12小时黑暗中消耗的有机物多@#@(3)如图(1分)@#@(4)0.105克(2分)@#@[(56+22.4)/22.4×@#@10-3÷@#@6×@#@180=0.105克]@#@

(1)C3光反应的产物还原氢和ATP过少,限制了暗反应的进行@#@

(2)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3)⑤(4)G=N、M=H(写全1分)(5)叶绿体,光合作用强,需要大量CO2(2分)(6)①73.3mg②28.3mg8.3mg③30.7mg@#@5@#@";i:

7;s:

14090:

"2015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Na-23Cl-35.5@#@一:

@#@单项选择题I(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过程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盐溶于水B、酒精挥发C、水结成冰D、铁器生锈@#@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氮气B、氨水C、碘酒D、空气@#@3、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食盐B、玻璃C、纯碱D、食醋@#@4、某矿泉水瓶上标有:

@#@钙>@#@4.0mg/mL,钠>@#@30.00mg/mL,这里的“钙”、“钠”指的是@#@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次氯酸根离子:

@#@ClO-B、干冰的分子式:

@#@H2O@#@ C、乙烯的结构式:

@#@CH=CHD、乙醇的结构简式:

@#@C2H6O@#@6、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A.K2CO3和K2O都属于盐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7、下列化学物质对应的危险化学品分类正确的@#@ A、O2—易燃气体B、NaOH—氧化剂C、稀HNO3—易燃液体D、浓硫酸—腐蚀品@#@8、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Cl2B、FeSO4C、NH3D、蔗糖@#@9、甲、乙、丙、丁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能形成两性氧化物的是@#@ A、元素甲B、元素乙C、元素丙D、元素丁@#@10、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自来水消毒剂,其中氯和氧的化合价分别为@#@ A、+2、-2B、+4、-2C、-2、-1D、-4、+2@#@11、一定条件下的某可逆反应,其正反应速率v(正)和逆反应速率v(逆)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时刻,υ(正)<υ(逆)@#@B、t2时刻,υ(正)>υ(逆)@#@C、t3时刻,υ(正)=υ(逆)@#@D、t3时刻,反应不再进行@#@12、焙制糕点时,常用到小苏打粉,小苏打的化学式为@#@ A、NaNO3B、Na2CO3C、NaHCO3D、Na2SO4@#@13、向试管中依次加入CCl4、KI溶液和少量氯水,震荡后静置,可观察到@#@ A、有紫色沉淀析出B、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 C、形成均匀的紫红色溶液D、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14、常温下,0.10mol/L的下列溶液呈中性的是@#@ A、氨水B、盐酸C、NaNO3溶液D、Na2CO3溶液@#@15、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在空气中点燃Mg条@#@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B@#@将点燃的Na块伸入Cl2瓶中@#@Na块剧烈燃烧,生成大量黑烟@#@C@#@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D@#@将碘水滴到新切的土豆片上@#@土豆片表面变蓝@#@16、医学上常用于杀菌消毒的物质是@#@ A、工业酒精B、75%乙醇溶液C、生理盐水D、10%葡萄糖水@#@17、标准状况下,22.4LCO2的物质的量为@#@ A、0.20molB、0.50molC、1.0molD、2.0mol@#@18、右图为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反应进程图,由此可判断该反应@#@A、为放热反应B、为吸热反应@#@C、属于燃烧反应D、属于中和反应@#@19、下列食物中的成分不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

@#@@#@A、玉米中的淀粉B、菜心中的纤维素@#@C、牛油中的脂肪D、鸡蛋中的蛋白质@#@2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铁与盐酸反应:

@#@2Fe+6H+=2Fe3++H2↑@#@ B、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OH-+H+=H2O@#@ C、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Zn+Cu2+=Zn2++Cu@#@ D、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2++SO42-=BaSO4↓@#@21基因测试研究中,常用做标记物,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32B、质量数为15C、和互为同位素D、中子数为15@#@22、利用化学反应Fe+CuSO4=FeSO4+Cu,可以设计出一种原电池,该原电池工作时:

@#@@#@ A、Fe为正极B、Cu为负极@#@C、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D、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2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少量泥沙和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先将粗盐溶于水,过滤,然后对滤液进行4项操作①过滤②加适量盐酸③加过量的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④加入过量BaCl2溶液。

@#@上述4项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A、②③④①B、④②③①C、④③①②D、②①③④@#@24、如图所示装置最适宜用于观测@#@ A、NaCl溶液的密度@#@ B、NaCl溶液的浓度@#@C、NaCl溶液的酸碱性@#@D、NaCl溶液的导电性@#@25、右图为4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示意图,其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物质是@#@ A、KNO3B、NaNO3C、NaClD、K2Cr2O7@#@26、已知S和Cl两种元素均位于第三周期,则@#@ A、原子半径:

@#@S<@#@Cl@#@B、元素非金属性:

@#@S>@#@Cl@#@ C、氯化物的稳定性:

@#@H2S>@#@HCl@#@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2SO4<@#@HClO4@#@27、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列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化合物是@#@ A、甲烷和乙烷B、乙醇和乙酸@#@ C、正丁烷和异丁烷D、氯乙烯和乙烯@#@28、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常用到漂白剂,下列物质的溶液具有漂白作用的是@#@ A、CuSO4B、CaCl2C、Na2SO4D、Ca(ClO)2@#@29、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所得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则@#@ A、所得分散系为溶液B、所得分散系为浊液@#@ C、所得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Cl3D、溶液分散系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胶体分散系@#@30、Na2O2可作为潜水员的供氧剂,0.5molNa2O2中含有的O原子的数目为@#@ A、3.01*1023B、6.02*1023C、9.03*1023D、1.204*1024@#@二:

@#@单项选择题II(每小题2分,共20题,30分)@#@31、随着化石资源的日益减少,能源危机成为目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主要利用化学方法产生新能源的事例为@#@ A、风力发电B、潮汐能发电C、水力发电D、太阳能光解水制取H2@#@3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是@#@ A、醋酸B、氨气C、乙醇D、蔗糖@#@33、100mL2.0mol/L的盐酸中Cl—的物质的量为@#@ A、2.0molB、0.20molC、1.0molD、0.10mol@#@34、含有离子键的物质是@#@ A、FeB、SiO2C、HClD、NaCl@#@35、检验乙烷中是否混有少量乙烯的正确方法为@#@ A、将气体点燃B、将气体通入浓硫酸@#@ C、将气体通入水D、将气体通入溴的CCl4溶液@#@36、将铜币置于20mL0.10mol/L的AgNO3溶液中,可观察到@#@ A、溶液变红B、溶液颜色不变@#@ C、铜币表面变色D、有大量气泡冒出@#@37、下列关于NO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红棕色气体B、只有氧化性@#@ C、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D、易溶于水生成硝酸@#@38、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O+H2O=Ca(OH)2B、2Na2O2+2H2O=4NaOH+O2↑@#@ C、2Na+2H2O=2NaOH+H2↑D、4Fe(OH)2+2H2O+O2=4Fe(OH)3@#@39、铝广泛应用于电气工业、飞机制造等行业,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A、化学性质稳定B、还原性很强@#@ C、不与O3反应D、易与O2形成致密的氧化膜@#@40、甲烷、乙烯、苯都能发生的反应为@#@ A、加成反应B、聚合反应C、水解反应D、氧化反应@#@41、右图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最适合于@#@A.用浓硝酸与Cu反应制取NO2@#@B.用浓盐酸和MnO2反应制取C12@#@C.用NH4Cl和Ca(OH)2反应制取NH3@#@D.用H2O2溶液和MnO2反应制取O2@#@4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OH-、CO32-B、Ba2+H+SO42-@#@ C、H+、OH-、NO3-D、Fe3+、Cl-、OH-@#@43、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金属Na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C、皮肤上不慎站上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4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含有碳和氢元素的化合物称为烃@#@ B、凡是分子里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烃@#@ C、汽油和花生油的主要成分都属不饱和烃@#@ D、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之间只有单键@#@45、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正确方法为@#@ A、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B、将气体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过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D、将其体通入含有KSCN的FeCl2溶液@#@选做题A组(化学与生活)@#@46、铁质管材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作法不能防止铁管生锈的是@#@ A、保持铁管表面干燥B、在铁管表面镀锌@#@ C、擦去铁管表面的铁锈D、在铁管表面刷一层油漆@#@47、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 A、糖类B、维生素C、温水D、矿物质@#@48、小明去年初中毕业时,收到了表弟通过网购从台湾寄来的高档签字笔和黄铜生肖纪念币,今年表弟即将升入高中,小明决定通过网购回赠表弟一对碳纤维增强的羽毛球拍,这些购物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常用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包装纸箱属于无机材料B、羽毛球拍属于复合材料@#@ C、塑料笔杆属于高分子材料D、生肖纪念币属于合金材料@#@49、下列物质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是@#@ A、食盐B、蔗糖C、香料D、福尔马林@#@50、吸食或注射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下列都属于毒品的一组物质是@#@ A、大麻、鸦片B、吗啡、胃舒平C、冰毒、维生素CD、海洛因、阿司匹林@#@选做题B组(化学与技术)@#@51、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过程叫海水淡化。

@#@下列方法能实现海水淡化的是@#@ A、蒸馏B、裂解C、裂化D、过滤@#@52、下列物质不能通过石油分馏得到的是@#@ A、汽油B、柴油C、煤油D、水煤气@#@53、下列物质的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 A、陶瓷杯B、青铜剑C、1元硬币D、不锈钢饭勺@#@54、工业上合成氨气的原料不包括@#@ A、水B、氧气C、氮气D、焦炭@#@55、关于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A、将废弃的聚乙烯泡沫直接填埋B、焚烧废旧电脑器件回收金属@#@ C、生活垃圾直接作为饲料喂养家畜D、废弃农作物发酵制备沼气@#@三:

@#@多项选择:

@#@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每题有2-3个选项符合题意,少选且正确得1分。

@#@@#@56、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Na2SiO3可用作助燃剂B、SiO2可用作制造光导纤维@#@ C、单晶硅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D、Si可用作制造变压器铁芯的原料@#@57、中学化学实验室的下列常用仪器中,透明的仪器有@#@ A、容量瓶B、坩埚C、蒸发皿D、分液漏斗@#@58、下列有关物理量与其单位匹配正确的是@#@ A、质量---gB、反应速率—mol·@#@L-1C、摩尔质量---g·@#@mol-1D、气体摩尔体积--L·@#@mol-1@#@59、将四种溶液分别加入到4支含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相关现象正确的是@#@加入的溶液@#@现象@#@A@#@BaCl2溶液@#@有沉淀@#@B@#@Ca(OH)2溶液@#@有沉淀@#@C@#@H2SO4溶液@#@有气泡冒出@#@D@#@KCl溶液@#@有气泡冒出@#@60、不能和O2发生反应的气体有@#@ A、COB、CO2C、SO2D、SO3@#@61、一定条件下,若要使反应CO(g)+NO2(g)=CO(g)+N2(g)的反应速率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有@#@ A降低温度B、增大容器体积C、升高温度D、选用高效催化剂@#@62、氢气还原氧化铜:

@#@CuO+H2=Cu+H2O,在该反应中,@#@ A、CuO做还原剂B、CuO做氧化剂@#@C、铜元素化合价降低D、铜元素化合价升高@#@63、某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50gNaCl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136g滤液,则:

@#@@#@ A、滤液为NaCl饱和溶液B、滤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36%@#@ C、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50gD、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64、易溶于水的气体有@#@ A、H2B、N2C、SO2D、NH3@#@65、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乙醇催化氧化可制备乙醛B、乙醇与H2反应可制备乙烷@#@ C、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可制备乙醇钠D、乙醇与乙酸反应可制备乙酸乙酯@#@";i:

8;s:

23140:

"生物会考必修二基础知识自测题@#@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1.相对性状是指______生物_______性状的_________表现形式。

@#@判断方法为:

@#@①同种生物②不可能在同一个体同一部位同时发生。

@#@如狗的长毛与卷毛,鸡的长腿与毛腿,大麦的长粒与小麦的圆粒都_______相对性状,为什么?

@#@若不是,这些性状的相对性状是什么?

@#@@#@A@#@B@#@2.判断显隐型:

@#@①若父本和母本性状不同,子代数量_______,且所有子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为______________,没有表现的为_____________。

@#@②若父本和母本性状相同,子代表现出与亲本不同的性状,则子代的性状为_________性状,亲本的形状为___________性状。

@#@(此种情况最为常见,可记做无中生有)(口诀:

@#@忽隐忽现为隐性)@#@例:

@#@①某植物的紫花与白花交配,所得的127颗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个体均开白花。

@#@则其中的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

@#@②右图中A为____性遗传病,B为____性遗传病。

@#@@#@3.基因型推断:

@#@①隐性可直接得出基因型为___个___写字母。

@#@(隐性性状必定为纯合子,因为杂合子显_____性性状。

@#@)上述例题中有哪些性状可以用这种方式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显性性状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

@#@需要上看父母下看子女,若其中有_________,则可判定为杂合子。

@#@否则需要看子代是否足够多,如果同一个体有大量子代(如数十或更多),一个隐性个体都没有(全为显性),则说明亲本的显性个体中至少有一个是___合子。

@#@否则该显性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分别以A、B、C代表上面例题中①、②A、②B的显性性状,请写出上题中各个体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一株高茎(D)的豌豆与一株矮茎的豌豆(d)杂交,子代得到53株,全都是高茎,则可判断两个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若两株高茎的豌豆杂交,子代全都是高茎,则亲代可能的杂交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组合的分析:

@#@当先分解为两对相对性状,再进行分析。

@#@@#@例:

@#@南瓜的黄色盘状与白色盘状杂交,后代有黄色盘状301株,黄色球状105株,无其它性状。

@#@若用Y和y代表南瓜颜色基因,R和r代表南瓜形状基因,则以下基因型分别为:

@#@亲代黄色盘状__________,亲代白色盘状___________,子代黄色盘状____________,子代黄色球状___________。

@#@@#@5.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判断:

@#@@#@1)伴性遗传的特殊之处在于男性,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于_________传递给_________。

@#@称之为______遗传。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男性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于___________传递给____________,而男性的X和Y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于____方一条来自于_____方。

@#@@#@2)要区分到底是否是伴性遗传,首先要知道该遗传病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判断显隐型见第39点知识)。

@#@隐性的需要找到所有的患病_____性,若是伴X隐性,她们的______和_____应该无一例外的得病。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出现了一个例外,就可断定为_______染色体隐性。

@#@若是显性,则需要找患病的______性,他们的_______和__________无一例外的患病方为伴X显性,出现例外则为______染色体隐性。

@#@若该题型中取样数量少(如遗传系谱图),严格的讲,无法确定相应遗传病是伴X的。

@#@(因为不知道除了题中所列的极少数个体之外有没有例外。

@#@)所以,为了严密,这种题的答案通常是“常染色体遗传”。

@#@@#@3)少数时候没有找到2)中相应性别的患者,但在隐性遗传病中只有______(性别)且不是所有的男性其父亲和儿子都得病(题外话:

@#@若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遗传?

@#@),或者显性遗传病中只有________(性别),也可以牵强的判断为伴X遗传。

@#@因为伴X隐性的患者____性多于____性(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伴X显性遗传正好相反。

@#@@#@4)例:

@#@39知识点中的例②中那一个可以判断为常染色体遗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

@#@@#@6.基因分离定律(包括伴性遗传)的计算:

@#@@#@1)配子分析法:

@#@请画出杂合子自交与测交的配子分析图,色盲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的配子分析图。

@#@尝试将配子分析法简化为一个基因来自于父方一个基因来自于母方,分析相应的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

@#@@#@2)若以Aa代表杂合子,后代表现型会出现3:

@#@1比例的亲本组合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会出现1:

@#@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

@#@若后代出现3:

@#@1的比例,则在显性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杂合子占_____________。

@#@@#@3)计算中的乘法。

@#@(代代算,再相乘,注意男孩,女孩,在算伴性遗传时,由于与性别直接相关。

@#@要先分清男女,再计算概率)@#@4)若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则子代中高茎豌豆能稳定遗传的概率为_______。

@#@若夫妇正常,生下一儿一女,男孩正常,女孩为先天性聋哑。

@#@则该男孩不带有聋哑基因的概率为_________,若该男孩长大后与另一个患先天聋哑的女子结婚,则生下一个患先天聋哑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生下一个患先天聋哑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生下一个男孩患先天聋哑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5)某正常夫妇生下一个色盲的男孩。

@#@若该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该夫妇生下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该夫妇生下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

@#@@#@7.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

@#@可以先分解为2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利用基因分离定律分别计算,最后将结果相乘。

@#@@#@1)产生的配子种类、子代基因型种类和表现型种类的计算: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可以产生_____种类型的配子,该个体与AaBb杂交,后代可以有______种表现型,_____种基因型。

@#@@#@2)概率计算:

@#@纯种黄色圆粒的豌豆与绿色皱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其F2代中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占______,纯合的黄色圆粒占_______,纯合子占______,重组类型占_________。

@#@@#@3)与伴性遗传结合:

@#@某白化病女性与某正常男性结婚,生下一个患有白化病和色盲的孩子,则这个孩子的性别一定是___________,其色盲基因来自于_________。

@#@这对夫妇希望再生一个孩子,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_______,患色盲的概率为_________,正常的概率为_______,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同时患两种疾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l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8.有丝分裂的结果是1个细胞分裂为___个细胞,从而使细胞的_______增加。

@#@@#@9.有丝分裂的核心是形成两个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细胞核。

@#@因为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细胞中_________的合成,而该物质是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____。

@#@所以,遗传信息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所以必须保证新形成的细胞与原来的细胞具有______的遗传信息。

@#@(有丝分裂的实质是“复制细胞”。

@#@)@#@10.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

@#@形成2个细胞后,每个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均与母细胞的________。

@#@所以在细胞分裂之前,首先要进行一次遗传物质的复制,此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然后通过有丝分裂的过程将复制的___份遗传物质________地分开,此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期。

@#@这两个时期那一个更长?

@#@_____________。

@#@连续分裂的细胞在细胞分裂结束后,细胞进入_______期,然后经历_________期,最后新的细胞分裂结束,至此完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

@#@@#@a@#@b@#@c@#@d@#@11.间期的细胞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__________,此物质到分裂期表现为_________形态。

@#@(当仅仅谈及数量的时候,染色体和染色质可以通用。

@#@)没有复制之前,每一条DNA形成_____条染色体。

@#@复制时,每一条DNA复制为____条,这两条DNA并没有分开,而是通过着丝点粘连在一起,形成了两条_________,这样的两条DNA形成了____个染色体。

@#@@#@12.请分辨右图中a、b、c、d各自是几条染色体,几条DNA,几条染色单体。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个体@#@雄性@#@雌性@#@____分裂@#@______分裂@#@(2n)@#@()@#@()@#@受精作用@#@13.间期的核心是DNA的_______,分裂期的核心则是将复制的两份DNA(在前期和中期位于______________之上)分开,并分到____个细胞中的过程。

@#@所以分裂期所包含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分别完成以下工作:

@#@前期是分开前的准备,让丝状并交织成网状(难以分开)的__________转化为杆状或圆柱状(易于分开)的________,染色体状态的改变导致细胞核的________和________消失,同时细胞中形成用于牵引染色体运动的_______。

@#@中期的染色体排列在____________,便于下一步分向细胞的两极。

@#@后期正式通过_______分裂将_______分开,形成两条子__________,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的两极。

@#@末期为一个细胞最终分裂成_____个细胞和细胞核的重建过程。

@#@所以染色体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膜、核仁___________,纺锤体_________。

@#@@#@1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是:

@#@前期,动物细胞由_________形成纺锤体;@#@末期,植物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是在细胞的正中央形成_________,最终形成新的________进而分开细胞,而动物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为____________。

@#@@#@15.减数分裂的结果不是形成普通细胞,而是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完整上图有性生殖生物的生命周期图解(图中的括号里是染色体数目)。

@#@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_____,通过受精作用,染色体数目又得到________,所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结果是使后代的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__。

@#@因而,通过有性生殖,亲代和子代的遗传信息具有一定的_______性。

@#@这是有性生殖成功进行的保证。

@#@@#@16.有性生殖使染色体减半的方式是把每一对________染色体分开,使它们进入两个细胞中。

@#@@#@17.同源染色体在图中的特点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主要看着丝点位置)相同,颜色通常人为的画成__________,代表两条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________,一条来自________。

@#@请指出右图中的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不只是“长相”相同,上面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也相似,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若不是相同基因(如DD)就是等位基因(如Dd),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同源染色体实际上是同一类染色体。

@#@@#@有丝分裂@#@后期@#@前期@#@减Ⅱ分裂@#@减Ⅰ分裂@#@1@#@2@#@3@#@4@#@1@#@2@#@3@#@4@#@1@#@2@#@3@#@4@#@1@#@2@#@3@#@4@#@1@#@3@#@1@#@3@#@18.减数分裂的核心就是分开同源染色体。

@#@下面的图1所示。

@#@同源染色体在__________中相互分离,所以,在配子中通常有没有同源染色体?

@#@_________。

@#@通过____________作用同源染色体在___________中又会重新出现,且一条来自于______(填细胞),一条来自于_____细胞。

@#@所以我们才说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于___方,一条来自于___方。

@#@(可参考下面的图2)。

@#@由于同源染色体是在___________过程中形成的,所以,由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体细胞中有没有同源染色体?

@#@_________,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有没有同源染色体?

@#@________。

@#@@#@A@#@A’@#@B@#@B’@#@A@#@B@#@B’@#@A’@#@方式1@#@A@#@B’@#@A’@#@B@#@方式2@#@A@#@B@#@B’@#@A’@#@A1@#@B2@#@B1@#@A2@#@A1@#@A’@#@B2@#@B’@#@A@#@A’@#@B@#@B’@#@♀@#@A1@#@A2@#@B1@#@B2@#@♂@#@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图1图2@#@19.在减数分裂中,分开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分裂。

@#@之所以出现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像有丝分裂一样进行了DNA的______,因此,也必须像有丝分裂一样,把________________分开,这就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的工作。

@#@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之后,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有没有同源染色体?

@#@________。

@#@(口诀:

@#@减一分同源,减二分姐妹)。

@#@@#@20.有了上述知识以后,我们不难区别不同分裂方式的不同时期的图形:

@#@(前期和后期、中期的图见上右侧,关键要能把下述内容应用到图中,而不是记住文字)@#@1)区分前期、中期和后期:

@#@前期染色体在细胞中______排列。

@#@中期排列在__________,后期染色体形成______个集中区域,并分向细胞的_______。

@#@(口诀:

@#@前散后两边,中期一条线)@#@2)区分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分开同源染色体,最为特殊。

@#@要分开,先需要配对。

@#@所以前期中期可以看到_______结构,由于分开同源染色体,所以后期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__,可以在图形中看到________结构。

@#@这些特点在以分开__________为中心任务的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会看到。

@#@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都是“分姐妹”。

@#@很相似,唯一的区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之后,所以没有_________染色体。

@#@(口诀:

@#@减一分同源,减二无同源)。

@#@@#@21.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

@#@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时候加倍,什么时候减半。

@#@DNA的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所以发生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所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染色体的减半过程与_________(时期)伴随发生,因为此时细胞一分为二,每个细胞得到一半的染色体(DNA)(口诀:

@#@一分为二,各得一半)。

@#@由此可以画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数量变化曲线__________________。

@#@还可以知道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有4条染色体,则体细胞有_____条染色体,若有丝分裂后期有4条染色体,体细胞有______条染色体,若次级精母细胞有4条DNA则初级精母细胞有______条DNA。

@#@@#@22.重要名词:

@#@______细胞染色体复制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叫做_______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叫做______细胞。

@#@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中的各种细胞名称类似,但两次分裂中均涉及到极体一词,减数第二次分裂多出一个_________分裂成两个极体的过程。

@#@@#@23.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____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_______________。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在于后期到末期的细胞形状。

@#@请画图指出初级精母细胞后期和初级卵母细胞后期的不同,以及次级精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后期的不同________________。

@#@注意,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也会发生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的图像类似于次级____母细胞。

@#@@#@l基因在染色体上(必修2)@#@24.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_____关系。

@#@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随_____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____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传给后代,由于_______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是自由组合的,所以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基因也是自由组合的。

@#@@#@l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5.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_____型细菌可以把______型活细菌转化为_____型细菌。

@#@艾弗里证明,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多糖、和蛋白质分别加入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只有_____可以把R型菌转化为S型菌。

@#@若加入DNA的同时加入分解DNA的DNA酶,则R型菌_________为S型菌。

@#@从而证明_________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6.噬菌体是一种_______,只含有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物质。

@#@P32和S35可分别用于标记噬菌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用P32和S35分别标记两组噬菌体,再分别用这两组噬菌体去感染细菌,搅拌后离心,只有用_______标记的一组在细菌(沉淀)中放射性很高,而无细菌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且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

@#@用______标记的一组实验结果则相反。

@#@由此可知噬菌体侵染细菌时,_________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_______仍留在外面。

@#@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_____遗传的。

@#@______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27.有一些病毒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如________病毒。

@#@这类病毒的遗传物质物质是_________。

@#@所以,绝大多数生物(包括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DNA是_______的遗传物质。

@#@@#@lDNA的结构与复制、基因的表达@#@28.请根据右下图回答问题:

@#@@#@1)请填写相应结构名称: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2)在DNA分子结构中,两条链按___________方式盘旋成__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__________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相互连接成碱基对。

@#@DNA分子中含氮的部分是___________。

@#@@#@3)碱基对的配对方式为______与______配对,______与______配对。

@#@所以DNA的两条链之间一条链的A的数量等于另一条链____的数量,反之亦然,同样,G、C之间的关系也一样。

@#@由此思考如下数量关系:

@#@一条链的A+T与另一条链的A+T有什么关系?

@#@________。

@#@一条链的A+T与双链的A+T有什么关系(注意在计算数量和比例时的不一样)?

@#@________________。

@#@G+C是否也存在上述关系?

@#@______。

@#@双链DNA分子中,那些碱基的数量之和占50%?

@#@_______。

@#@@#@29.右图是DNA复制示意图。

@#@请回答:

@#@1,2,3过程分别代表________。

@#@DNA分子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期和减数分裂的_________期。

@#@在复制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的复制需要利用___________作为原料合成子链,合成时以原DNA分子的单链作为__________,以_________原则保证复制的精确性,消耗的能量可以由________直接提供。

@#@复制后的每个分子均保留了原来DNA分子的_____条链,所以DNA复制的方式称作______________。

@#@DNA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还是先解旋后复制?

@#@_______________。

@#@@#@30.DNA分子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_________之中,_______________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_______性,而________的特定_________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______性。

@#@一条DNA上有_____个基因。

@#@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片断。

@#@@#@③@#@④@#@①@#@②@#@31.基因通过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转录的过程是利用DNA的______链做模板,利用________原则,合成_______分子的过程。

@#@类似于DNA的复制,不同之处在于:

@#@DNA的复制是利用解旋后的两条链分别作为模板,转录的过程只利用了____条链,复制时合成子链的原料是___________而转录的原料是__________,所以在转录的原料中不含有_____碱基,而含有_____碱基,该碱基与DNA单链中的____碱基互补配对。

@#@DNA的复制和转录都发生在_________(细胞结构)内,但mRNA在合成后会从模板上脱离下来,通过_______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最终到达_________进行翻译。

@#@翻译的过程是利用mRNA为________合成具有一定_________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_____上的___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三个碱基称之为一个__________。

@#@tRNA上的3个特定的碱基可以和_____上的三个碱基(密码子)互补配对,因而叫做________。

@#@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_____种氨基酸。

@#@所以一个密码子对应_____种氨基酸。

@#@一种氨基酸只对应一种tRNA和一种密码子吗?

@#@__________。

@#@根据翻译的图解填写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3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的合成来控制______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如________病。

@#@基因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_____控制生物的性状。

@#@如_____________病。

@#@@#@33.生物的性状并不都是简单的由一个基因决定,而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基因与________,基因与_______________,基因与___________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生物的性状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具有相同的基因型的个体是否一定具有相同的性状?

@#@_________________。

@#@@#@l变异(必修2P85)@#@34.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___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____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_______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______一般不能遗传。

@#@基因突变的特点:

@#@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________的,_________发生的,__________的,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______的,突变的不定向性决定了对生物有利的突变数量_______。

@#@基因突变是______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____来源,是生物进化的_____材料。

@#@@#@35.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__________生殖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的基因重新组合。

@#@基因重组的方式有两种: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重组能够产生______的基因组合的后代,是个体有性生殖的后代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是最常见的变异。

@#@@#@36.染色体组:

@#@一个染色体组是一组_______";i:

9;s:

14149:

"2017年广东中考物理模拟试卷@#@(考试时间:

@#@80分钟满分:

@#@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图1@#@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交通部门提醒大家“雪天路滑,请注意交通安全!

@#@”下列关于冰雪道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A.“雪天路滑”是指下雪后物体与地面间的接触面变光滑了@#@B.同一车辆在冰雪地面上行驶比在没有冰雪的路面上行驶惯性大一些@#@C.冰雪地面行车必须慢速驾驶,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危险@#@D.人在冰雪地面行走时容易摔倒,其原因与惯性有关@#@3.风力测定仪是由风叶和改装的电流表构成,风力越大,风叶转动越快,电流表读数也越大.@#@图2中与这一过程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图2@#@ ABCD@#@图3@#@4.如图3所示的四种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BCD@#@5.用锤子反复击打铁块,铁块的温度升高,针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块被击打前分子是静止的@#@B.击打时锤子将温度传给铁块@#@C.击打时锤子的内能转化为铁块的机械能@#@D.铁块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6.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

@#@当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图4@#@整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

@#@则水翼安装正确的是(  )@#@7.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

@#@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是(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C.塞人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D.塞人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8.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间是有间隙的;@#@③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上述理论与如图所列现象相对应的是:

@#@@#@②、③、④(以上三空选填如图中的字母代号即可).@#@图5@#@9.超导材料是一种为零的材料,当电流通过超导体时不发热,故超导体的应用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但目前还没有研制成常温下的超导材料,因为一般物质都是当其温度要(填“升高”或“降低”)到一定值时,才出现超导现象.如果科学家已研制出室温下就能使用的超导体,你准备将它用来制作.(填序号)@#@A.家用保险丝  B.白炽灯泡的灯丝   C.电炉的电热丝   D.输电导线.@#@10.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实现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冲程.发动机运行前必须加润滑油,是为了.某品牌汽车100km耗油7kg,这些汽油完全燃烧要放出J的热量.(汽油的热值q=4.6×@#@107J/kg)@#@11.如图6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状态(选填“固体”、“固液共存”、“液体”);@#@该物质凝固过程时间持续了@#@分钟: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图6@#@图7@#@12.如图7所示,在一架放在水平面上、已经调节平衡的托盘天平的两个天平盘里,分别放入A、B两个实心物体,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可知mAmB,ρAρB.天平的工作原理是杠杆平衡原理,托盘天平属于杠杆.@#@图8@#@图9@#@13.历史上第一次准确测量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实验,如图8所示。

@#@若在海拔为2033m的高山做这个实验,会让测得的水银高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6cm汞柱.大气压强如果降低了会使得液体的沸点(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图6@#@14.如图9所示,在轻质杠杆OA的A端挂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石块,在OA的中点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当力F=40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石块重N.其密度@#@为kg/m3,将石块浸没于盛水的烧杯中,若杠杆仍在水平方向再次平衡,则所需施加的力F(填“变大”、“变小”、“不变”)(g=10N/kg).@#@三、作图题(本大题3小题,共7分)@#@15.一时钟放在平面镜前,某时刻钟面指针如图10甲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0乙中画出指针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分)@#@图10@#@16.一个箱子A在皮带传动装置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1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箱子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2分)@#@图11@#@图12@#@17.如图12所示,根据磁感线方向标出电源的正极和小磁针的N极.(2分)@#@四、实验题(本大题3小题,共21分)@#@18.(14分)@#@图13@#@

(1)(3分)在如图13甲中温度计的读数是℃;@#@图13乙中倒挂在天花板上并受一个到向下拉力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N;@#@图13丙中秒表的读数为s.@#@

(2)(3分)如图14所示,在“探究小球在斜面上下滑速度”的实验中:

@#@@#@不易操作测量的是(时间、长度);@#@@#@对问题,你是如何操作的(或提出你对实@#@验的改进):

@#@.@#@图14@#@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小球在上半段的平均速度等于它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D、小球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小于它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图15@#@(3)(5分)用如图15所示器材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在图15上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方式。

@#@@#@安装好实验器材后,记下钩码和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原先的位置,@#@某同学正确测得钩码上升的高度为0.2m,钩码重1.5N,其他被@#@测和计算的数据如下表:

@#@@#@拉力F/N@#@拉弹簧测力计的线端通过距离S/m@#@有用功W有用/J@#@总功W总/J@#@0.6@#@0.4@#@0.3@#@0.24@#@上表中肯定错误的数据是和。

@#@@#@若用上述装置提起重1.5N的钩码,机械效率为ŋ1;@#@提起重3N的钩码,机械效率为ŋ2,则ŋ1ŋ2(填“>@#@”、“<@#@”或“=”)@#@(4)(3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天平、量筒、烧杯测量盐水的密度,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50g,其他相关数据的测量如图16所示,则盐水的密度是kg/m3.若他们的方法操作过程完全正确,请仔细观测量筒,你认为他们测量的盐水密度值(选填“偏大”“偏小”)@#@图16@#@19.(7分)小强同学要测量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功率:

@#@@#@图17@#@

(1)连接不完整的实物电路如图17(甲)所示.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

(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若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移动滑片P过程中,记录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3)整理器材时发现滑动变阻器的PB部分比PC部分热,原因是:

@#@@#@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3分)@#@图18@#@20.(6分)如图18所示,用滑轮组将一个浸在水中,质量为10kg,体积为5dm3的实心物体吊起.物体完全出水后,5S内被匀速吊起1m,已知此时绳子拉力为F=40N(g=10N/kg)求:

@#@@#@

(1)物体上表面露出水面前,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物体上表面露出水面前,物体受到的浮力;@#@@#@(3)物体完全出水后,拉力的功率。

@#@@#@额定电压@#@220V@#@额定最大发热功率@#@400W@#@水箱容积@#@4L@#@适用面积@#@40~60m2@#@21.(7分)热加湿器工作原理:

@#@加湿器水箱中部分水通过进水阀门进入电热槽中受热至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过蒸汽扩散装置喷入空气中,从而提高空气湿度。

@#@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电热加湿器部分参数,其发热电路如图19所示,R1、R2为阻值相同的发热电阻,1、2、3、4为触点,S为旋转型开关,实现关、低、高档的转换。

@#@@#@图19@#@

(1)若加热前水温为20℃,电热槽内气压为标准大气压,从加热到沸腾最短时间为3分钟,则电热槽中水的质量是多少?

@#@[不计热损失,C水=4.2×@#@103J/(kg·@#@℃),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加湿器在低档时的发热功率是多少?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共17分)@#@图20@#@22.(6分)我们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20所示为该实验的装置图,实验时首先利用太阳光测出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请你仔细回顾当时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的问题:

@#@@#@

(1)下面有四种实验设计方案:

@#@@#@甲:

@#@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1倍焦距f和2倍焦距2f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光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分析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乙:

@#@除甲中的做法外,还应该把蜡烛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置和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才能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丙:

@#@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光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上三种方案中,哪种最科学合理的.  (选填“甲”、“乙”、“丙”)@#@

(2)同学们将蜡烛从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蜡烛经过  位置以后,所成实像由缩小变成放大;@#@经过位置  以后由实像变成虚像.@#@图21@#@(3)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如图21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若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 (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现象.@#@23.(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砟(zha)轨道的高速列车@#@无砟轨道(如图22甲)的路基不用碎石,铁轨和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上,这可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等,我国已进入高速铁路时代,高速列车的车头采用了(如图22乙)流线型,在无砟轨道上运行时如子弹般穿梭而过,时速可高达350km,传统铁路的钢轨是固定在枕木上,之下为小碎石铺成的路砟(如图22丙).@#@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动车组列车采用了“再生制动”技术,即列车在减速过程中,由于列车具有惯性,继续行驶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并返回电网.@#@图22@#@

(1)设计为子弹头型,目的是:

@#@    .@#@

(2)动车组列车采用了“再生制动”技术,从能量转化角度看是  能转化成  能.@#@(3)列车在行驶中,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2丁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t1内,列车受到的动力小于阻力 B.在t1~t2内,列车受到的动力等于阻力@#@C.在t2~t3内,列车运动的机械能不变  D.在t2~t3内,列车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4)传统的铁路轨道路砟和枕木的作用是  .@#@①增大受力面,防止铁轨因压力太大而下陷到泥土里   @#@②可以减小噪声和列车振动   @#@③可以减小维护、降低粉尘    @#@④可以吸热、增加透水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图23@#@24.(6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小电动机和发电机等器材,突发奇想地制作了如图23所示的“小实验”.@#@请你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实验中,发现小灯泡的亮度总比直接用该电源给小灯泡供电  (亮/暗),你觉得主要原因是  .@#@

(2)该实验的器材应用的“电与磁”的知识有:

@#@@#@①          ;@#@②          .@#@(3)请你完成图24所示的电灯的能量转化图.@#@图24@#@答:

@#@①   ;@#@@#@②   .@#@九级物理第8页共8页@#@";i:

10;s:

17040:

"@#@@#@实验二:

@#@测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电路图:

@#@电阻的内外接法选取(由于待测电阻较小,一般选外接法)@#@电阻率的表达式@#@滑动变阻器可以选择限流法,也可以用分压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选取和读数@#@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游标卡尺读数@#@实物图的连接@#@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计算待测电阻,或者根据U-I图像计算斜率求电阻,再计算电阻率或者长度@#@【典型例题剖析】@#@考点1:

@#@实验原理和仪器选择@#@★★[例1]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待测金属丝:

@#@Rx(阻值约4Ω,额定电流约0.5A);@#@@#@电压表:

@#@V(量程3V,内阻约3kΩ);@#@@#@电流表:

@#@A1(量程0.6A,内阻约0.2Ω);@#@@#@A2(量程3A,内阻约0.05Ω);@#@@#@电源:

@#@E1(电源电压为3V);@#@@#@E2(电源电压为12V);@#@@#@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约20Ω);@#@@#@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

(2)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式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源应选________(均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中完成电路原理图.@#@电压表最大量程3V,因此电源得选择3V,电流表得选0.6A@#@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1.5mm+27.4×@#@0.01mm=1.774mm.@#@

(2)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电压表指针需达到半偏以上,又因待测金属丝的额定电流为0.5A,所以电流表选A1,电源选E1即可.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答案 

(1)1.774(1.772~1.776均正确) 

(2)A1 E1 见解析图@#@[1-1]★★★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2)为此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开关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

@#@@#@A.电压表0~3V,内阻10kΩ@#@B.电压表0~15V,内阻50kΩ@#@C.电流表0~0.6A,内阻0.05Ω@#@D.电流表0~3A,内阻0.01Ω@#@E.滑动变阻器,0~10Ω@#@F.滑动变阻器,0~100Ω@#@①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____.(填序号)@#@滑动变阻器F接入电路会造成电流过小@#@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物接线如图所示,请指出该同学实物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错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测得金属丝的直径用d表示,电阻用R表示,则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ρ=__________.@#@答案 

(1)0.680 

(2)①A C E ②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 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 (3)@#@解析 

(1)从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上可以看出,半毫米刻度线已经露出来,因此主尺上应读0.5mm,可动刻度上接近第18个刻度线,可以估读0.180mm,所以该金属丝直径应为0.5mm+0.180mm=0.680mm.@#@

(2)①由电路图知电源是两节干电池,电动势是3V,用3V量程的电压表A;@#@因为电阻丝的电阻大约为5Ω,如果把3V的电动势全加在电阻丝上,电流才是0.6A,因此用量程是0.6A的电流表C;@#@此题中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Ω,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选10Ω的滑动变阻器E.@#@(3)由R=ρ可得:

@#@ρ=.@#@考点2: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例2】某同学在一次“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出接入电路部分的金属丝长度为l=0.720m,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直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阻值大约为5Ω),然后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金属丝外,还有如下实验器材:

@#@@#@A.直流电源E(输出电压为3V)@#@B.电流表A(量程0~0.6A,内阻约0.125Ω)@#@C.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3kΩ)@#@D.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Ω)@#@E.开关、导线等@#@

(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2)根据所提供的器材,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3)若根据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阻值为Rx=4.0Ω,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________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0.600 

(2)如图所示@#@(3)1.6×@#@10-6@#@解析 (3)由R=ρ得ρ==,将Rx=4.0Ω、l=0.720m、d=0.600mm=0.600×@#@10-3m代入得ρ≈1.6×@#@10-6Ω·@#@m.@#@[2-1]★★★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实验中,待测金属丝的电阻Rx约为5Ω,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

@#@@#@A.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为15kΩ)@#@B.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为75kΩ)@#@C.电流表(量程0~3A,内阻约为0.2Ω)@#@D.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为1Ω)@#@E.变阻器R1(0~100Ω,0.6A)@#@F.变阻器R2(0~2000Ω,0.1A)@#@G.电池组E(电动势为3V,内阻约为0.3Ω)@#@H.开关S,导线若干@#@

(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序号).@#@小电阻外接法@#@

(2)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如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为该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并按所选择的电路原理图把图中的实物图用线连接起来.@#@(3)若用毫米刻度尺测得金属丝长度为60.00cm,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及两电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mm,电阻值为______Ω.@#@答案 

(1)ADEGH 

(2)乙 实物图见解析@#@(3)0.637(0.636~0.638均可) 2.4@#@解析 

(1)由于电源的电动势为3V,所以电压表应选A;@#@被测电阻约为5Ω,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约为I==A=0.6A,电流表应选D;@#@根据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可知,变阻器应选E;@#@还要选用电池和开关,导线若干.故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A、D、E、G、H.@#@

(2)由于>@#@,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应选如图乙所示电路,实物连接如图所示.@#@(3)从螺旋测微器可以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0.637mm,从电压表可以读出电阻两端电压为1.20V,从电流表可以读出流过电阻的电流为0.50A,被测金属丝的阻值为@#@Rx==Ω=2.4Ω.@#@考点:

@#@仪器的选择(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内外接法选择、实物图连接、螺旋测微器读数、电压表与电流表的读数@#@【巩固训练】@#@1.【2013山东】★图甲为一游标卡尺的结构示意图,当测量一钢笔帽的内径时,应该用游标卡尺的    (选填“A”“B”或“C”)进行测量;@#@示数如图乙所示,该钢笔帽的内径为@#@    mm。

@#@@#@【A;@#@d=11mm+0.05mm×@#@6=11.30mm】@#@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

@#@@#@【0.617mm】@#@3.【2012山东】★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mm。

@#@@#@【1.773】@#@4.【2014海南】★★现有一合金制成的圆柱体,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该圆柱体的长度。

@#@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a)和图(b)所示。

@#@@#@由上图读得圆柱体的直径为mm,长度为cm.@#@【1.843mm;@#@4.240cm】@#@(化单位的时候注意有效数字)@#@5.【2014海南】★★现有一合金制成的圆柱体,为测量该合金的电阻率,现用伏安法测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阻,若流经圆柱体的电流为I,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压为U,圆柱体的直径和长度分别为D、L,测得D、L、I、U表示的电阻率的关系式为ρ=。

@#@@#@6.【2012山东】★★在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可供选用的器材如下:

@#@@#@待测金属丝:

@#@Rx(阻值约4Ω,额定电流约0.5A);@#@@#@电压表:

@#@V(量程3V,内阻约3KΩ);@#@@#@电流表:

@#@A1(量程0.6A,内阻约0.2Ω);@#@@#@A2(量程3A,内阻约0.05Ω);@#@@#@电源:

@#@E1(电动势3V,内阻不计);@#@@#@E2(电动势12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

@#@R(最大阻值约20Ω);@#@@#@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开关S;@#@导线。

@#@@#@若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为使测量尽量精确,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源应选______(均填器材代号),在虚线框内(见答题卡)完成电路原理图。

@#@@#@【分析】:

@#@电压表的量程最大为3V,因此电源选择E1;@#@@#@通过电阻的额定电流为0.5A,因此,电流表选A1;@#@@#@除此之外,还得判断电流表的内外接(看电阻之比)@#@答案:

@#@A1 E1 电路图如图@#@考点:

@#@仪器的选取(电流表、电源)、电路原理图@#@7.★★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测量:

@#@@#@

(1)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金属丝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图中读数为   cm。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选不同的位置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d;@#@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图中读数为    mm。

@#@@#@

(2)采用图丙所示的电路测量金属丝的电阻,则金属丝电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最后由公式ρ=     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考点:

@#@电流表外接法、误差分析、刻度尺读数、螺旋测微器读数、电阻率表达式@#@8.【2012广东】★★某同学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电阻率,需要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和电阻。

@#@@#@

(1)分别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甲和图乙所示,长度为   cm,直径为   mm。

@#@@#@

(2)按图丙连接电路后,实验操作如下:

@#@@#@①将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置于最  (选填“大”或“小”)处;@#@将S2拨向接点1,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示数为I0;@#@@#@②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至最  (选填“大”或“小”),将S2拨向接点2;@#@保持R1不变,调节R2,使电流表示数仍为I0,此时R2阻值为1280Ω;@#@@#@③由此可知,圆柱体的电阻为    Ω。

@#@@#@考点: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替代法测电阻@#@替代法测电阻在2011年新课标考察@#@9.【2014山东】★★★实验室购买了一捆标称长度为100m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

@#@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1.0mm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再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出铜导线的电阻R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

@#@@#@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电流表:

@#@量程0.6A,内阻约为0.2;@#@@#@电压表:

@#@量程3v,内阻约9K;@#@@#@滑动变阻器R1:

@#@最大阻值5;@#@@#@滑动变阻器R2:

@#@最大阻值20;@#@@#@定值电阻:

@#@R0=3Ω;@#@@#@电源:

@#@电动势6V,内阻可不计;@#@@#@开关、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___(填“R1”或“R2”),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移至_________端(填“a”或“b”).@#@

(2)在实物图(见答题卡)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甲电路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

@#@@#@(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0.50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V.@#@(4)导线实际长度为_______m(保留2位有效数字)@#@【分析】:

@#@先估算出电阻值,通过电流表的量程计算电路中电阻的最小值,再计算接入电路中R的部分应该为多大。

@#@@#@根据伏安法测出的电阻为Rx和R0的总和。

@#@@#@

(1)被测电阻的阻值约为,而电路中最大电流为Im=0.6A,所以电路中总电阻的最小值为,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小为R动=R-Rx-R0=5.3Ω,故滑动变阻器应选择R2;@#@在电路中滑动变阻器为限流接法,闭合开关之前,其阻值应置于最大值处,即a处。

@#@【测量电路的总电阻肯定大于3欧,因此,为了使得电流变化范围大,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R2】@#@

(2)电路连接如图所示@#@(3)电压表的读数为2.30V。

@#@@#@(4)被测电阻的测量值为,,代入数据,解得导线的实际长度为l=94m。

@#@@#@答案:

@#@

(1)R2 a 

(2)见解析 (3)2.30 (4)94【后两个答案有误差范围】@#@考点:

@#@限流接法滑动变阻器的选取问题、实物图的连接、电压表的读数、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电阻定律@#@难点:

@#@滑动变阻器的选取(根据待测电阻大小选取滑动变阻器:

@#@限流法得选一个比待测电阻大的不太多的滑变,分压法选择一个与待测电阻大小差不多的滑变);@#@计算导线实际长度(计算量大)@#@10.【2012北京】★★★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应为    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

@#@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约1Ω)、电流表(内阻约0.1Ω)、电压表(内阻约3kΩ)、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2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次数@#@1@#@2@#@3@#@4@#@5@#@6@#@7@#@U/V@#@0.10@#@0.30@#@0.70@#@1.00@#@1.50@#@1.70@#@2.30@#@I/A@#@0.020@#@0.060@#@0.160@#@0.220@#@0.340@#@0.460@#@0.520@#@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他们测量Rx采用的是    (选填“甲”或“乙”)图.@#@(3)图丙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

(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丙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图丁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丁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x=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   (填选项前的符号).@#@A.1×@#@10-2Ω·@#@m      B.1×@#@10-3Ω·@#@m@#@C.1×@#@10-6Ω·@#@mD.1×@#@10-8Ω·@#@m@#@(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有多个正确选项).@#@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D.用U-I图像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分析】: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2.根据数据来选择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分压接法的特点);@#@3.实物连接图(题目说了电压表不至于被烧坏,滑动变阻器接入最大);@#@4.描点,作图,求斜率R;@#@5.根据电阻定律求解电阻率;@#@6.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此题出的非常好,题目非常常规,考的知识点简单,但很多。

@#@系统的实验过程!

@#@难度有些大。

@#@@#@【答案】@#@

(1)0.395~0.399均可 

(2)甲@#@(3)如图@#@(4)如图 4.3~4.7均可@#@(5)C (6)C、D@#@考点: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电流表的内外接法、U-I图像计算电阻、电阻定律、误差类型@#@第14页共14页@#@";i:

11;s:

2081:

"@#@学科@#@机械制图@#@班级@#@日期@#@授课教师@#@课题@#@滚动轴承@#@课时数@#@1@#@课型@#@专业课@#@教学@#@目标@#@1、滚动轴承的组成@#@2、滚动轴承代号的解释@#@教学@#@重点@#@难点@#@滚动轴承代号的解释@#@教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内容、步骤、方法@#@附记@#@一、概述@#@• 滚动轴承是现代机器中广泛应用的零件之一,它是依靠主要元件间的滚动接触来支承转动零件的(例如:

@#@转动的齿轮与轴)。

@#@@#@二、滚动轴承的组成:

@#@外圈、内圈、滚动体、保持架。

@#@@#@内圈:

@#@支撑轴,装在几座或零件轴孔内@#@外圈:

@#@支撑零件或轴系。

@#@@#@滚动体:

@#@滑动或滚动@#@保持架:

@#@将滚动体分离,防止滚动体之间产生摩擦或磨损。

@#@@#@@#@三、轴承的结构类型@#@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推力球轴承@#@@#@ @#@四、滚动轴承的代号方法@#@代号构成@#@轴承代号@#@前置代号@#@基本代号@#@后置代号@#@表示方法@#@字母@#@数字或字母@#@数字@#@数字@#@字母或字母和数字@#@表示意义@#@成套轴承@#@分部件@#@轴承类型@#@尺寸系列——@#@直径和宽度系列@#@轴承内径@#@轴承在结构形状、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方面有所改变@#@实例:

@#@6308;@#@N105/P5;@#@30213@#@五、思考题:

@#@@#@1、滚动轴承的组成。

@#@@#@2、代号解释:

@#@7214AC/P4;@#@6208@#@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滚动轴承的组成及代号的解释,我们需要掌握如下内容:

@#@@#@1、代号解释。

@#@@#@2、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了解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方法。

@#@@#@作业@#@内容@#@代号解释:

@#@7214AC/P4;@#@6208@#@教学@#@后记@#@本节内容重点讲解了滚动轴承的组成及代号的解释,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出现了困难,尤其是代号的解释,为此,在讲解过程中对于代号的解释加强了联系,整体效果良好。

@#@@#@4@#@";i:

12;s:

7046:

"@#@一、功和功率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讨论力F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做功的多少[  ]@#@  

(1)用水平推力F推质量是m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前进了s.@#@  

(2)用水平推力F推质量为2m的物体沿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前进了s.@#@  (3)斜面倾角为θ,与斜面平行的推力F,推一个质量为2m的物体沿光滑斜面向上推进了s.[  ]@#@   A.(3)做功最多 B.

(2)做功最多@#@   C.做功相等    D.不能确定@#@  2.关于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总是做负功@#@   B.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   C.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   D.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做正功@#@  3.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跟竖直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的作用下沿平面移动了距离s,若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在此过程中[  ]@#@   A.摩擦力做的功为fs   B.力F做的功为Fscosθ@#@   C.力F做的功为Fssinθ  D.重力做的功为mgs@#@  4.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当斜面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了距离s时,如图2所示,物体m相对斜面静止,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摩擦力对物体m做功为零@#@   B.合力对物体m做功为零@#@   C.摩擦力对物体m做负功@#@   D.弹力对物体m做正功@#@  5.起重机竖直吊起质量为m的重物,上升的加速度是α,上升的高度是h,则起重机对货物所做的功是。

@#@[  ]@#@   A.mgh      B.mαh@#@   C.m(g+α)h  D.m(g-α)h@#@  6.将横截面积为S的玻璃管弯成如图3所示的连通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左、右管处在竖直状态,先关闭阀门K,往左、右管中分别注@#@在上述过程中,重力对液体做的功为。

@#@[  ]@#@    @#@  上作用一个3N的水平拉力后,AB一起前进了4m,如图4所示.在这个过程中B对A做的功[  ]@#@   A.4J  B.12J@#@   C.0   D.-4J@#@  8.质量为m的物块A始终附着在楔形物块B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B向右匀速移动距离s,则B对A做的功为零@#@   B.若B向上匀速移动距离s,则B对A做的功为mgs@#@   C.若B向左以加速度a移动距离s,则B对A做的功为mas@#@   D.若B向下以加速度a移动距离s,则B对A做的功为m(g+a)s@#@  9.关于一对相互作用力在作用过程中,它们的总功W和总冲量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W和I一定都等于零@#@   B.W一定等于零,I不可能为零@#@   C.W可能不等于零,I一定等于零@#@   D.W和I都可能不等于零@#@  10.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去,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h,若物体的质量为m,所受的空气阻力恒为f,则在从物体被抛出到落回地面的全过程中[  ]@#@   A.重力所做的功为零  B.重力所做的功为2mgh@#@   C.空气阻力做的功为零 D.空气阻力做的功为-2fh@#@     [  ]@#@   A.汽车在公路上的最大行驶速度为20m/s@#@    @#@   功率为32kW@#@   D.汽车做C中匀加速运动所能维持的时间为5s@#@  12.关于功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据P=W/t可知,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就越大@#@   B.据P=Fv可知,汽车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   C.据P=W/t可知,只要知道时间t内机器所做的功,就可以求得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机器做功的功率@#@   D.根据P=Fv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  13.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t=0开始,将一个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在t=t1时刻F的功率是[  ]@#@   @#@  14.在高处的同一点将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以大小相等的初速度[  ]@#@   A.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相同@#@   B.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重力对它们的平均功率相同@#@   C.三个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D.三个小球落地时的动量相同。

@#@@#@  二、填空题@#@  15.一木块质量2kg,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颗子弹质量10g,以500m/s的速度射穿木块,穿出木块时的速度减为100m/s,木块得到的速度是2m/s。

@#@在这过程中,子弹克服阻力做功______。

@#@@#@  μ相同。

@#@在下滑的全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之比为______,它们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之比为______。

@#@@#@  17.在恒定合力F作用下,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一段位移s后,速度达到v,做功为W。

@#@在相同的恒定合力F作用下,物体的速度由零增至nv,则F做的功是原来的______倍,通过的位移是原来的______倍,若要物体的速度由v增至nv,则需对它做的功是原来的______倍,在位移仍是s的情况下,物体受力是原来的_______倍。

@#@@#@  18.如图6所示,物体质量1kg,斜向上拉F=10N,物体和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μ=0.25,物体在F的作用下前进10m。

@#@则在这段时@#@  19.一台起重机,从静止开始,在时间t内将重物匀加速提升h,在此过程中,带动起重机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为P.设起重机效率η,则起重机所提升重物的质量m=____。

@#@@#@  20.质量为m的汽车在倾角为θ的斜坡上匀速行驶,上坡时的速度@#@坡时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也相同,则汽车的功率等于______。

@#@@#@  21.起重机在5s内将2t的货物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提升10m高,若_____kw。

@#@@#@  三、计算题:

@#@@#@  22.如图7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着大小为v=4m/s的速度水平匀速运动。

@#@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无初速地放到皮带A处,物块与皮带间的滑动动摩擦因数μ=0.2,A、B之间距离s=6m。

@#@求物块从@#@  23.如图8所示,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下滑,m、H已知,求:

@#@@#@  

(1)物体滑到底端过程中重力的功率。

@#@@#@  

(2)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时重力的功率。

@#@@#@加速提升10m高,此起重机应具备的最小功率应是多少?

@#@(g取10m/s2)@#@功和功率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  二、填空题@#@   @#@   @#@   @#@  @#@  20.86.4@#@  三、计算题@#@   @#@  @#@";i:

13;s:

2177:

"七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数独练习班级:

@#@姓名:

@#@日期:

@#@@#@第13题用时分钟第14题用时分钟@#@8@#@1@#@7@#@4@#@9@#@4@#@3@#@6@#@9@#@7@#@2@#@3@#@1@#@8@#@8@#@1@#@6@#@6@#@9@#@4@#@8@#@7@#@2@#@6@#@9@#@5@#@1@#@5@#@2@#@3@#@6@#@9@#@3@#@9@#@2@#@6@#@7@#@9@#@1@#@5@#@7@#@2@#@4@#@8@#@1@#@6@#@3@#@7@#@9@#@4@#@6@#@9@#@1@#@8@#@7@#@4@#@4@#@7@#@6@#@4@#@1@#@7@#@3@#@9@#@7@#@6@#@3@#@8@#@3@#@4@#@6@#@1@#@9@#@1@#@8@#@7@#@第15题用时分钟第16题用时分钟@#@6@#@1@#@9@#@2@#@1@#@8@#@5@#@2@#@7@#@4@#@2@#@9@#@3@#@7@#@8@#@2@#@9@#@3@#@7@#@1@#@3@#@9@#@2@#@5@#@7@#@6@#@4@#@6@#@1@#@2@#@9@#@3@#@7@#@9@#@3@#@6@#@2@#@1@#@1@#@9@#@4@#@4@#@2@#@3@#@8@#@2@#@8@#@4@#@7@#@9@#@8@#@1@#@9@#@2@#@5@#@7@#@4@#@2@#@第17题用时分钟第18题用时分钟@#@8@#@4@#@7@#@1@#@8@#@9@#@1@#@8@#@1@#@4@#@9@#@9@#@5@#@4@#@5@#@7@#@6@#@3@#@1@#@9@#@9@#@4@#@6@#@2@#@4@#@9@#@5@#@8@#@1@#@2@#@7@#@9@#@8@#@7@#@5@#@4@#@6@#@3@#@2@#@9@#@5@#@4@#@8@#@7@#@5@#@1@#@4@#@1@#@9@#@3@#@4@#@8@#@6@#@9@#@1@#@8@#@第19题用时分钟第20题用时分钟@#@8@#@2@#@2@#@7@#@1@#@7@#@2@#@2@#@7@#@9@#@4@#@9@#@3@#@8@#@6@#@1@#@7@#@9@#@2@#@5@#@6@#@9@#@2@#@3@#@7@#@4@#@4@#@9@#@5@#@4@#@2@#@5@#@1@#@2@#@6@#@8@#@5@#@8@#@6@#@4@#@5@#@6@#@1@#@2@#@9@#@7@#@6@#@第21题用时分钟第22题用时分钟@#@9@#@5@#@2@#@5@#@4@#@8@#@2@#@6@#@7@#@4@#@1@#@4@#@7@#@8@#@4@#@2@#@7@#@8@#@9@#@3@#@1@#@8@#@6@#@3@#@3@#@6@#@9@#@6@#@4@#@5@#@9@#@1@#@2@#@5@#@7@#@8@#@3@#@5@#@9@#@1@#@6@#@7@#@2@#@1@#@3@#@7@#@1@#@3@#@6@#@2@#@8@#@第23题用时分钟第24题用时分钟@#@9@#@3@#@9@#@8@#@7@#@6@#@3@#@1@#@7@#@3@#@2@#@6@#@7@#@6@#@3@#@4@#@9@#@8@#@5@#@4@#@4@#@7@#@9@#@6@#@4@#@6@#@9@#@2@#@8@#@1@#@3@#@8@#@2@#@1@#@4@#@9@#@1@#@5@#@9@#@8@#@9@#@2@#@8@#@4@#@5@#@1@#@3@#@5@#@4@#@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