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48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3.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经济学考试重点文档格式.docx

4)马克.波拉特(M.Porat)继承和发展了马克卢普(FritzMarchlup)的研究成果,在信息经济测度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5)肯尼斯.阿罗(K.J.Arrow)对信息、信息成本、信息经济价值、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非对称信息与市场失灵、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风险转移等问题进行深入了研究。

6)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

莫里斯(J.Mirrlees)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

维克里(W.Vickrey)提出了信息经济学中重要的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机制理论。

1979年至今蓬勃发展阶段

1979年,首届国际信息经济学学术会议召开。

丁.希契莱福门(D.Hirsshleifer)和约翰.赖利(J.G.Riley)于1979年首次从与不确定性经济学关系的角度对信息经济学的有关基本问题、概念进行了研究。

1983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P.Romer)提出把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重视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

罗伯特(Robert)、巴罗(Paul)等人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认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不在于有形资产的多寡,而在于无形资产的差异。

罗纳德.科思(R.Coase)提出了“交易费用”概念,认为信息是构成交易费用的重要部分。

1.1.2国内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1986年12月在北京召开首届中国信息化学术讨论会,信息经济学的有关课题成为主要议题之一。

1988年在山东烟台召开首次以信息经济学命名的学术研讨会。

1989年8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在北京成立。

1996年在中国应用经济学的专业目录中单独列示和介绍“信息经济学”这一学科。

 

1978—1989探索阶段

特点:

1)翻译并引进国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2)组织自身的信息经济学的研究;

3)宏观信息经济学研究发展较快,而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处于缓慢发展状态。

1989—至今深化发展阶段

各高校、科研院所相继承接国家信息经济学方面有关研究课题,出现一批科研代表人物,如乌家培、谢康、王则柯、张维迎、靖继鹏、马费成等。

1.2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研究

☐目前,对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与理论体

☐系存在着两种代表性观点:

(人们普遍接受第一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按照现代经济学理论框架、从市场不确定性或技术不确定性角度建立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种观点按照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或按照信息产品生产、分配、流通与消费的框架建构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

1.2.1微观、宏观和信息产业经济学

按照现代经济学理论框架建立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

依照现代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

1)微观信息经济学:

以个别市场主体为基本分析单位,考证信息对市场均衡、劳动市场供给、消费者行为及市场机制等的影响,分析信息资源配置和微观信息市场的效率问题。

2)宏观信息经济学

3)信息产业经济学

宏观信息经济学论证信息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研究信息对财政政策、金融制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信息产业经济学着眼于对信息产业的分析,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化、信息产业基础与结构、信息产业国际化、信息资源与经济增长等。

1.2.2理论信息经济学与应用信息经济学

按照市场不确定性和信息技术不确定性,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两个部分。

微观信息经济学---理论信息经济学

主要研究信息及其特性对经济主体的行为与相互关系的影响,主要是借助信息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宏观信息经济学---应用信息经济学

主要研究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以及信息化等方面的经济问题。

1.3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1.3.1国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谢康认为:

信息经济学是以透视法形成的理论结果和知识体系。

1)以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的假设出发分析经济现象;

2)从统计决策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利用信息实现最优信息经济;

3)从企业管理和信息管理角度研究信息经济现象;

4)从信息产业角度分析信息经济现象;

5)从信息经济的统计测算角度分析信息经济现象。

1.3.2国内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1)不完全信息经济学:

信息搜寻、信息资源配置、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行为分析、非对称信息和激励机制等。

2)信息转换经济学:

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和信息系统的管理与营销。

3)信息的经济研究:

信息商品、信息的成本与价值、信息资源的分配与管理。

4)信息经济的研究:

信息产业测度。

5)经济的社会学研究:

从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出发,探讨信息经济对人类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人类社会生活而后精神状态的影响,以信息技术和经济信息化为基础研究社会生活和组织形式。

1.4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信息的经济研究

(1)信息的费用与效用问题:

信息商品;

(2)信息资源配置与管理问题;

(3)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的经济评价问题;

(4)最优信息系统的实现问题:

信息搜寻;

信息经济的研究(宏观)

(1)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及其规律性问题;

(2)信息市场及其相关问题;

(3)信息经济的含义、测度与发展规律等问题;

(4)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中的经济问题;

(5)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有关问题;

信息(或信息学)与经济(或经济学)间关系的研究

(1)信息的非对称性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问题;

(2)信息在稀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问题;

(3)信息技术的经济评价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

(4)信息学与经济学的相互交叉和结合问题;

经济信息化VS信息经济化

经济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得基本形式之一。

其主要特征是信息要素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中去。

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信息力量的推动。

“金桥、金卡、金关”工程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体工程。

信息经济化:

信息通过整理、加工、存储成为信息商品,可在信息市场上流通。

如数据库、音像制品、软件产品、论文等。

1.5信息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信息经济学与经济学

经济学主要将注意力放在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上。

从另一种透视角度观察,所有消费者、劳动者和借贷者头上还戴着第四顶帽子,即集消费者、劳动者和借贷者于一身的信息人。

信息经济学实际上是将注意力放在了隐含于产品、劳动力和资本市场内的第四个市场,即信息市场上。

它是有关信息市场的经济理论。

(2)信息经济学与信息学

信息学以信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信息的本质与运动规律的研究,达到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特别是智力功能的目的。

在信息经济学研究中,主要涉及市场信息等经济信息,但也涉及技术信息等非经济信息。

(3)信息经济学与管理学

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规律和应用的科学。

信息经济学只有通过管理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信息市场、信息经济、信息资源等都需要管理。

(4)信息经济学与信息管理学(信息资源管理学)

前者属经济学,后者属管理学。

但两者在发展过程中较难分清,相互渗透。

经济中有管理问题,管理中有经济问题,需要信息经济学和信息管理学共同去研究,在合作中求发展。

第2章信息商品价值与价格

2.1信息商品概述

2.1.1信息商品的定义及其特征

信息商品指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信息产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信息商品起源:

1624年英国建立专利制度;

●信息商品化:

19世纪20年代美国咨询业发展;

●信息商品形成规模:

20世纪60-80年代计算机、卫星通讯出现。

信息商品的个性特征----“信息”特征:

(1)非物质性与信息性:

无论信息存在于何种物质载体,都表现为非物质的信息状态。

在商品形态上,信息商品多是以物质载体体现,其转移价值远高于物质商品的转移价值。

信息商品主要分为两类:

①能独立于原物质载体而独立转移,信息产品可以交换,而其原来的物质载体不需随其移动如光盘软盘上存储的音乐、软件等;

②信息商品与物质载体融为一体,必须随其原有的物质载体转移。

如书籍、报纸等。

(2)消费无损耗性

第一类信息商品无论怎样转移和使用,都不会失去其使用价值。

第二类信息商品由于必须随其原有的物质载体转移,所以当物质载体损害时,信息商品本身也不存在了,但由实体表现的思想却保留下来,作为再创造的源泉。

(3)累积性与再生性

第一类信息商品可以保存、积累、传递,达到时间点上的延续,满足后代人们的需要。

信息商品在满足人们需要和利用的同时,必然会生产出新的信息产品,信息商品利用越多越广,效用发挥越充分,创造出的新信息商品就越多。

第二类信息商品所包含和体现的思想或传统可能被继承、积累和发展,而且在继承和发展中再生。

但累积性和再生性不很鲜明和强烈。

(4)共享性与占有性

物质产品具有占有性和转让性,占有是实现转让的前提。

第一类信息商品具有共享性;

第二类信息商品具有占有性。

2.1.2信息商品的转化条件

1.信息、信息产品转化为信息商品的条件

(1)劳动产品

(2)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3)可以用来交换

流氓软件=信息商品?

“流氓软件”是介于病毒和正规软件之间的软件。

如使用电脑上网时,不断跳出的窗口让自己的鼠标无所适从;

有时电脑浏览器被莫名修改增加了许多工作条,当用户打开网页却变成不相干的奇怪画面,甚至是黄色广告,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

如XX搜霸、很棒小秘书等,其中以雅虎旗下的3721最为知名和普遍,也比较典型。

该软件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强行安装和对抗删除。

2.1.3信息商品的生产过程

信息商品生产的类型

(1)物质产品型信息生产:

同一信息内容的重复翻印。

如印刷、音像翻录、软件包复制。

(2)深化型信息生产:

信息深入加工,使信息的质有所创新、信息的量有所增加。

如深入研究后得到专利产品、研究报告、著作、论文。

(3)扩张型信息生产:

拓展信息的内容和范围,而且增加信息量,表现为信息的不断积累。

如报社的采编、电视台的节目选编。

信息商品的生产成本

信息商品成本由信息商品生产成本、信息服务成本、信息用户成本构成。

1)信息生产成本:

物化劳动、活劳动、信息资源价格构成。

2)信息服务成本:

指在信息商品生产成本基础上加上提供信息服务所需要的费用;

3)信息用户成本:

是信息用户对信息商品的使用成本,包括信息商品使用时的时间成本和质能消耗。

例:

信息产业的价格战

●2006年,中国杀病毒软件市场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价格战。

在价格战之前,杀毒软件的单位价格为200元左右,金山公司突然在市场上抛出了50元的杀毒软件,江民公司自然不敢怠慢,将其产品定位在49元。

●消费者在享受降价的实惠后,是否也思考过价格战背后的门道?

像中国家电行业的价格战也是规模空前,但家电降价幅度达75%的情况恐怕没有出现过。

如果市场价10000元的背投彩电只卖2500元,估计各大商场一定会门庭若市。

为什么软件可以降价75%进行促销呢?

那么杀毒软件厂商发动价格战,能否从信息经济学上来计算它们的得失呢?

答案: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先从企业战略目标入手,考虑企业的实力、能争取到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大小和可能开发的新用户群、能否带动互补产品的销售等因素。

在这里,发动价格战的厂商须注意,除非你能打垮所有的竞争对手,否则,价格战一旦发动便很难再有价格回升的机会,国际国内都没有这样的先例。

软件产品的价格战是信息产业的普遍现象。

这样的价格战也可能发生在中国联通(CDMA/133)和中国移动之间,也可能发生在邮件服务商之间。

2.2信息商品的价值分析

2.2.1信息商品的价值

信息商品价值指凝结在信息商品中的抽象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费用价值或劳动价值

(2)效用价值(3)效益价值

(1)信息商品劳动价值的数学表述

W—商品价值

C1指生产信息商品时投入的物质材料的价值;

C2指生产信息商品时投入的信息材料的价值,

C2的投入创造了生产信息产品的客观条件;

V1等同于同类性质的体力劳动者的体力劳动支出;

V2是劳动者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支出;

M—剩余价值

(2)效用价值效用是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信息商品使用者在应用某种信息商品前后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上的差异,是一种绝对性的效益

(3)效益价值指信息商品的效用与费用的比较,实质上是信息商品的效用与耗费之差,是使用价值的一种相对性表现。

2.2.2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

信息商品使用价值指信息商品所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自然属性,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越有用、越稀缺的信息商品使用价值越高。

信息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性

(1)共享性

(2)再开发性(3)与使用者的相关性(4)效用滞后性(5)时效性

2.3信息商品价格理论分析

“知识就是财富”、“信息就是生产力”说明信息能创造财富,信息可以买卖。

那么,如何定价?

信息——信息产品——信息商品——信息交换——价格

2.3.1信息商品的价格

信息商品价格是信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2.3.2信息商品价格分析学说

(1)信息商品价格的均衡理论

传统经济学理论是在完全竞争、完全信息、不存在经济外在性等假设的条件下,以私人物品为基础进行均衡分析的。

如果经济运行中出现公共物品或信息这样的准公共物品,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均衡就遭到破坏,市场机制失效。

公共物品的林达尔均衡就是重新建立一种新的市场均衡理论。

经济外在性

在传统的市场理论中,经济行为主体间的相互影响是间接的,每个人的行为和选择都会引起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某种变化,改变其他人的市场环境,从而间接地影响其他人的选择和利益。

而在现实经济中,还存在一种直接影响,在某些地区和某些时候,一个人的经济行为不通过价格机制而直接影响了他人的经济利益,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外部效应externality”。

外部效应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

例:

经济外部性

假设有一消费者需购买一套住宅,其对房屋周围的环境调查发现:

1)房产周围有一个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每天排放大量的废气,影响房屋周围的空气质量;

2)该消费者欲购房屋的邻居不太文明,垃圾随地丢,只顾自身娱乐而不顾周围邻居;

3)政府打算在此房屋周围兴建大型的购物广场,周围已有学校、医院、公交车站等,基础设施完善。

空气质量,邻居行为,基础设施----外部性

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

某物品在使用或消费时,意味着其他人不能同时使用和消费该商品,这种属性被称为消费上的“排他性”或“竞争性”,这类物品则称为“私人物品”。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

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如公共道路、国防、环境改善和信息等。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集体消费性”。

1)非排他性:

指某人在消费该物品时,不能排除他人消费。

2)非竞争性:

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

公共物品一般提供正效应,可称为是一项公共福利。

它主要分为:

1)纯公共物品:

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国防、灯塔等;

2)准公共物品:

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局部的排他性。

公益物品:

如义务教育、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公园和信息商品等;

公共事业物品,垄断品:

如电信、电力、自来水和管道煤气等。

1)私人物品的需求特性

2)公共物品的需求特性

3)两种均衡的差异

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差别在于:

私人物品的价格相同,但消费量不同;

公共物品的消费量相同,但价格不同。

私人物品根据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个人消费的总量等于生产的总量,需求等于供给。

公共物品:

单个消费就对应着全部的生产。

4)林达尔均衡

林达尔通过一个新的定价方法建立一个公共物品的均衡模型,称为林达尔均衡。

在模型中:

1)所有消费者不是面临一个公共(相同)的价格,而是面临一个公共的数量;

2)不是总产量在全体消费者之间分配,而是总成本在消费者之间分摊。

3)因此,要尽量使每个消费者面临的价格符合其对公共物品的真实评价,使得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总和(总收入)正好等于公共物品的总成本。

4)生产的约束条件是:

总收入等于总成本。

(2)信息商品价格的产权理论

灯塔

“灯塔”是经济学中论及公共物品时广泛引用的一个典型例子,因此成为公共物品的代名词。

在茫茫大海上,夜间行驶的航船若没有灯塔的指引,就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在某些礁石海域建造灯塔,对过往船只都是有益的,但灯塔由谁来建?

任何船主都不会愿意独自建造灯塔,因灯塔为所有经过船只提供照明指标,由某一个船主承担费用显然不合理。

灯塔收费困难。

1)偷看,使用灯塔拒不承认;

2)无赖,承认使用灯塔服务,拒不付费。

所以,私人建造灯塔,无利可图,无人建设。

最终政府出面建造,成为一项社会福利。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对每个人都有用,可以帮助人们避免某种意外损失,或者不被雨淋,不被冻坏。

同时,天气预报对每个人的效用肯定不相等,有的人更需要天气预报,有的人可有可无。

天气预报的生产者面临一个成本不对称的现象,天气预报生产成本昂贵,传播费用低廉,这意味着要每个听到天气预报的人付费会花费更大的执行费用和监督费用。

而且无论生产者以什么价格出售天气预报,购买者都不会多。

由于生产者无法识别消费者的效用差别,实行统一定价,较高价格必然使低效用的潜在消费者不再购买,而较低价格,大多数消费者仍会等别人去买,只有极少数迫切需要知道天气预报的人才会去买。

其他人通过两种方式获取信息:

1)买半票。

从“再售者”那里以较低价格购买;

2)搭便车:

更多的人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或通过询问间接地从购买天气预报的人那里免费获得了信息。

看别人穿几件衣服出门带不带伞等。

因为生产成本无法得到有效补偿,天气预报服务在私人市场会逐渐消失。

1)公共物品产权理论

由于信息商品的“外部效应”和“消费的非排他性”所导致的“搭便车”行为,私有产权的履行和保护费用较高,市场机制会造成信息商品的生产不足,即私人市场提供的信息商品数量将小于最优值。

信息商品的公共产权安排更为有效,应由政府出面组织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或对私人生产的信息予以补贴和资助。

天气预报、义务教育由政府免费提供,政府对基础研究提供资助,或者对高新技术的研发提供经费支持或税收减免等。

信息商品一般都统一定价或在统一定价基础上作微弱调整。

2)波斯纳

波斯纳(RichardAllenPosner,1939--)是70年代以来最为杰出的法律经济学家之一。

他将人们从互相自愿的交易中各自获得利益的简明经济理论和与经济效率有关的市场经济原理应用于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研究,为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对法学一般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波斯纳理论

波斯纳认为,公共物品理论关于私人市场会导致信息商品生产不足或停止生产的结论并不完全正确。

只要具备一定条件,私人市场完全可以生产出帕累托最优条件所要求的信息商品的数量。

私人生产信息商品,其价格必须包括成本、税收、利润等,价格会比较高。

天气预报、电台节目

天气预报具有公共性,无法通过出卖“天气预报”从消费者处直接获得报酬,却可以通过买卖期货合同,借助于“期货”市场间接得到补偿并获得利润。

假设天气预报的发布人能够完全预见未来天气的变化情况,可以去期货市场,以现时的价格大量购买未来的农产品,当产品收货时,发布人以当时的高价格出售农产品,从中取得高额利润。

有线电视台和报纸除低价向用户收费外,还可向利用发布广告来宣传自己商品的企业收费。

结果是:

电视或报纸的直接收费越低,受众人数就越多,广告收费就会越多,信息商品的实际(双重)价格就越高。

如此,信息商品的私有产权的拥有者通过“曲折”收费完全可以克服公共物品的经济外在性,使私人市场制度的运行避开“市场失灵”的陷阱。

3)自然垄断理论

该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限制竞争,主张通过垄断的市场结构,使资源配置的成本达到最小。

这一观点主张:

利用特许权、许可证和专有权的形式保护信息商品生产者一定的垄断地位,从而充分保证信息生产者的利益。

总结

1)公共物品理论:

由于“外部效应”,私人市场的信息生产是不足的。

因此,应由政府出面组织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或对私人生产的信息予以补贴和资助。

2)波斯纳理论:

由于原始生产者可能以某种间接方式取得相应收益以弥补信息生产成本,不受干预的自由市场完全可以生产出最优数量的信息商品。

3)自然垄断理论:

竞争性的私人市场会以重复性的资源投入导致信息生产“过量”,政府应通过授权方式限制竞争。

由此可看出,信息商品的产权性质不同,会影响其价格。

政府生产的信息商品,价格统一或低廉;

私人生产的信息商品,其价格必须涵括成本、税收和利润等。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