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漆画鉴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829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漆艺漆画鉴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漆艺漆画鉴赏.docx

《漆艺漆画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漆艺漆画鉴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漆艺漆画鉴赏.docx

漆艺漆画鉴赏

漆艺、漆画鉴赏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讲:

陈志强教授

第一部分:

《中国漆艺文化史纲》

1.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

2.春秋、战国、秦、两汉至三国时

3.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4.两宋与元

5.明清至民国时期

6.新中国的漆艺

第一章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

1、从“河姆渡朱漆木碗”说中国漆艺源头

漆器艺术的产生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漆器的制作在中华民族众多发明创造中值得一书的大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先人实际上已自觉不自觉地将化学原理应用其中,将漆作为一种防护材料、装饰材料应用在生活中,成为化学发展的源头,为人类更为广泛地利用自然资源来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很早就使用漆器,距今已有近7千年历史。

从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漆绘陶器,发展至战国和汉代,漆工艺有了很大发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新石器时代、夏漆器

在远古,原始人生活在森林中,树棍木棒随手可得,木器作为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产生得很早。

从人类发展的轨迹来看,使用木器的时代非常久远。

木器时代至少是与石器时代并存的年代。

木头和石块都是人类最易采集的工具材料,而且木料更是一种比较容易加工的材质。

从漆器本身就是木之汁涂于木之身这一点看来,木头的使用于天然漆的发现不会相差很长时间。

而且这种涂有漆的木器更是作为礼器、祭器使用,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新石器时代的墓葬遗址中,发现有髹漆的器物主要有木碗、陶罐、陶壶及高足杯等,多是生活器皿。

而且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在夏时期虞舜帝时就用漆做食器、祭器。

商、周漆

商代的漆器的制作开始讲究,器物胎骨开始多用厚木胎。

除了用色漆髹涂外,还创制将青铜器上常用的纹饰用浅浮雕或镶嵌蚌壳、玉石的技法。

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商朝出现了金薄片镶嵌,这是我国漆工艺史上镶嵌金箔工艺的开始。

漆工艺发展到西周,彩绘与镶嵌成为两种主要的装饰技法,彩绘经常与镶嵌结合使用。

2、关于中国漆器早期的文字记载

“商酌有采,而樽俎有饰”,“食器雕琢,商酌刻镂”,礼器、祭器艺术的高度发展必定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工艺技术发达之基础上,漆器已成为我们祖先生活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远在战国时代的文献记载,应该是比较接近实际状况的。

中华民族的先民对生漆的应用,揭开了中华文明史的光辉一页,对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历史典籍中了解到漆器在我们先民的生活中早已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流传至今的史籍中,可以看出漆器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关于漆器最早的记载有“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染(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三十。

舜禅天下而传之与禹,禹作为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韩非子·十过篇》)在舜尧时期黑色的漆器就作为食器,而到禹时则已有内髹朱漆的祭器了。

3、中国早期漆工艺状况

与铜器艺术比较

与铜器艺术相比,铜器艺术一开始则显出的是贵族气息,这可能是与其生产初期冶炼不易,材珍质贵,生产工艺相对复杂有关,虽也不乏实用器物,但更多的是以礼器、祭器的形貌出现。

相比之下,漆器更多的是日常用具,漆器表面自由度则要大得多,生活中各种灵感和想象成为漆器自由创造的取之不尽的源泉,故漆器在器物的造型上和描绘事上都丰富多彩。

第二章春秋、战国、秦、两汉至三国时代

1、楚漆艺术高度的“观赏性”与巴蜀中原漆器历史承袭的“正统性”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漆树分布十分广阔,出现大面积人工种植。

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漆工艺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手工条件的提高,使漆工艺的精细程度也越来越高。

春秋漆器除木质胎骨外,出现了竹编胎(篮胎)。

到了战国时期漆器胎骨仍以木胎为主,但在工艺上有重要发展,尤其是到了战国中晚期漆器胎骨减薄,薄木胎漆器明显增多,并出现了夹纻胎。

楚国的漆器是战国这一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

楚国的漆器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器物的风格和造型均突破了中原文化的陶器、青铜器的影响,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

图案舒展活泼、充满活力,没有中原文化的那种神秘威武、严肃拘谨的氛围,使漆器的风格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体现。

强烈的红、黑应用得酣畅淋漓,线条凤走龙飞,想象丰富,透雕和浮雕的大量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漆器的表现力。

在楚国不断强大和扩展的过程中,巴地渐渐被楚蚕食,蜀地南部又长期与楚接壤,故巴蜀漆器与楚国漆器相互浸润,相得益彰。

在巴蜀漆器上常常可见楚文化的痕迹,相比较之下巴蜀漆器日用器更多一些,更为小巧精巧。

而先秦的漆器图案与楚又有区别,庄重朴实,线条粗壮、厚实,带有浓厚的中原气息。

2、秦代漆器的“大一统”

先秦漆器在秦国已有很大的发展,在秦公大墓中我们得以见到大量精美的漆器。

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漆作为经济资源,在各方面大量应用,当时对漆的需求量大得惊人。

秦王朝初期大兴宫室,西安附近有一条漆渠河,流经阿房宫,相传是当时为筑阿房宫,运南山之漆而开凿的。

秦朝经过十年的兼并战争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秦代文化受战国时期影响,各种工艺包括漆工艺仍是继承了战国遗风。

3、西汉漆器是古代漆器的黄金时代

汉代漆工艺在继承战国和秦代传统的基础上,又向前进了步。

从出土的汉代漆器考证来看,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工艺之精、生产地域之广,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漆器制作规模日趋增大。

西汉时期的漆器已经没有战国时期的地域风格,各地风格趋于一致,数量增多,尤其到了晚期,漆器已遍布了全国各地。

4、东汉漆器闪耀着余辉的岁月

东汉,随着中央集权势力的削弱,官营手工业相应减少,漆器制造业出现了衰落的趋势。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1、魏晋南北朝是艰难动荡与交流的四百年

两晋南北朝,豪强地主争夺政权,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和对外交通贸易都收到严重影响,但总的趋势仍在发展,漆器在生活中仍占有一定的位置。

魏晋南北朝漆器与绘画相结合,突破了平涂的局限,出现了晕色新技法,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2、隋代漆器的“空白”的疑惑

隋代各行各业发展兴盛,但令人费解的是,唯独漆器是个“空白”。

3、唐代的漆工艺是辉煌的配角地位

唐代是我国封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昌盛时期,工艺美术得到很大的发展。

唐、五代的漆器工艺,从文献记载及保存和发掘的实物来看,漆器的工艺品特征十分明显。

因为随着瓷器的发展,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渐被价格低廉的瓷器所代替,漆器便朝着工艺品方向发展,制作要求更加精益求精。

髹饰品种和技法都有创新,但是就考古发掘而言,出土的唐代漆器不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难以如实的反映当时盛况。

4、唐晚期“螺钿镶嵌”与“素髹”技术起了重要转化通向五代时期兴盛的桥梁

唐代漆器最为突出的成就是工艺技术上的进步,主要是金银“平脱”的盛行、螺钿镶嵌的发展、雕漆的出现。

唐代最为盛行的金银平脱,技法是从汉代嵌金银箔花纹的技法发展而来。

“平脱”,就是指一种嵌体镶在器物上,而表面依旧十分平整的髹饰方法。

虽然漆器实物历史留给我们的不多,但不乏精品,而且大量的文献记载表明漆器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有许多精美豪华的作品在文献中著录。

金银平脱,是指剪刻成人物、花鸟纹样的金片或银片嵌贴到漆胎上之后全面髹涂,经过研磨后显露出金银花纹,再加以推光则成为精美的平脱漆器。

第四章两宋与元代

1、“中兴的前奏曲”北宋时期

从历史记载和出土文物来看,杭州和温州是宋代的两大著名漆器产地,浙江嘉兴对元代的漆器兴盛起着重要的作用。

宋代的食用漆器以造型取胜,表面装饰甚少,漆器的工艺却更为考究。

宋元时期漆器多素色,但工艺的要求是一点也不低的。

2、南宋是划时代的盛兴时期

宋代漆器工艺中最具特色的是胎骨用圈叠胎制作,从现在的考古发现,宋代圈叠胎制作的器物不少,只要是圆形器物都能找到这种胎骨的痕迹。

圈叠胎是用上好的木料裁剪成条,细长而规整,然后用热水回软,逐圈从小到大叠置而成,粘接、干燥后修去梯形的棱角,做出各种造型。

起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将胎骨做得很薄。

宋代的漆器具有代表性的装饰有螺钿、戗金、堆红等。

3、元代漆器艺术是守业有成,人才辈出

元代戗金工艺继续发展,出了不少名家,其中之一则是彭君定,《格古要论》称他“戗金水、人物、亭观、花木、鸟兽种种臻妙”。

在嘉兴斜塘杨汇戗金工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那里的戗金戗银工艺在元人陶宗仪的笔下有详细的描述。

但元代存世的作品在国内甚少,而从我国流传到日本的元代戗金漆器作品则不少,更有研究价值的是不少有年款并有作者款式。

第五章明清至民国时期

1、明代漆器艺术时期是外盛内衰,由盛转歇

明代初期,百业待兴,手工业、商业日趋繁荣,明代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商品贸易发达,为漆器的生产制造开劈了发展的通衢大道。

尤其明代初期废除了元代工奴制,工匠除分班定期轮流应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创造了手工业者通过自由生产,产品直接进入市场的条件,激发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漆工艺也有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新的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髹饰品种更加多样化,工艺技术上取得了更高成就,漆器生产场所遍布全国许多地区。

2、清代漆器艺术时期是衰极而后兴

清代雕漆工艺经过明末清初的短暂萎缩以后,到乾隆时期又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与其它工艺结合,在剔红、剔黑、剔彩器上镶嵌其它嵌件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特点。

这时期花卉草虫题材作品的表现手法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花卉所占面积缩小,锦面面积越来越大。

5、民国时期漆艺艺术已开创了现代漆艺教育、漆画之先河。

漆器已由应用退出,派生出纯观赏性漆艺作品

民国时期漆器艺术就整体状况而言,远不及清代盛世。

虽然30年代的振兴,可惜时间太短,其基本上工艺技能郁规模尚未成熟,又告衰竭。

民国时期漆器的最终衰竭,标志着中国传统漆器产业自明代以来已是深藏隐患、持续恶化的“久病之躯”。

20年代起,李芝卿、沈福文、雷圭元先后赴日本、法国留学,专习漆艺,回国后将各类漆艺纹饰技法进行了科学的整理与剖析,做成直观教材,为后来的现代中国漆画奠定了最后根本的艺术语言表达体系。

第六章新中国的漆艺

1、中国的漆器产业得到中央政府支持,恢复了产业。

设立了西南美术专科漆器美术设计专业。

四川重庆创建了重庆漆器产业和学校的实验工作室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共产党和各级行政管理部门都为保护民族传统工艺做了大量的、有效的工作。

漆器产业与其它工艺美术产业一样,在整个50年代就规模而言都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与发展为初创的共和国经济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外汇收入。

周恩来等人亲自过问选址、人员规模与资金等具体问题,指示沈福文于1954年在当时的西南美术专科学校设立了漆器美术设计专业。

50年代漆器产业迅速发展,漆艺从业人员大大增加并且在“继承祖国传统文化,振兴民族手工艺”的号召下,掀起了发掘传统漆工艺技法的高潮。

沈福文在四川重庆创建了重庆漆器产业和学校的实验工作室,并先后绘制了一批革命领袖和著名文化人士的肖像漆画。

2、福建地区设立漆器研究所

50年代起,四川美术学院漆器专业的师生们,在沈福文的带领下,对漆器工艺和漆画创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性的改革。

四川、福建两地的新中国早期漆画创作、技法研究,为后来80年代漆画的兴起,积累了珍贵的经验,提供了坚实可靠基础。

3、1962年越南磨漆画来中国北京、上海展出,给中国美术届引起了冲击和启迪

1962年,越南磨漆画先后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展出,引起中国政府领导人于美术界的高度重视。

周恩来与陈毅指示文化部,选派了广州美术学院蔡克振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朱济前往越南学习,师从越南磨漆画大师黄积铸教授。

越南磨漆画的成就是较高的,给中国美术界漆艺界的冲击是巨大的。

4、建国后全国各地恢复了原有的漆器生产

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的80年代后,漆器产业漆艺教育与漆画创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种变化幅度之大,涉及之广,速度之快,使漆器产业处在漩涡中。

首先,外销量的扩大,导致各主要产地漆器产业的扩大,政府和各主管部门不但投入巨资予以扶持,而且对各种漆器产业采取了优惠政策,还建立了多届“工艺百花奖”的评比。

 

第二部分:

《外国漆艺文化概述》

1.日本漆艺

2.朝鲜半岛木漆工艺

3.越南漆艺

4.欧洲漆艺

第一章日本漆艺

日本是一个富有漆艺传统的国家,可追溯到绳文时代(前6000-前3000)前期。

中国大陆漆工艺技术的引进约为古坟时代(221-412)以后,例如中国夹纻技法,日本称为“干漆”。

这些外来技术与日本固有技术相结合,使日本漆工艺得以迅速地发展

飞鸟时代(592-709)、奈良时代(710-794)——中国漆工艺的大量传入

中国大陆漆工艺大量的传入日本是在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

从唐朝传入的末金镂、密陀绘、平纹、螺钿等漆工艺技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器皿、武器、乐器之上。

日本政府专门成立管理漆工艺的“涂部司”,大批已归化的中、韩工匠在宫廷作坊供职。

工匠们广泛吸收各种漆工艺技术,漆艺技术日益丰富,大量精美作品问世。

随着佛教的传入,此时期的漆艺技术主要应用于寺庙和佛像的制作领域。

(附玉虫佛龛.子舍身饲虎图)漆工艺制作达到了有序化,漆工艺的技法也日趋多样。

制作漆器的胎骨有木、竹、布(夹纻)、皮等。

装饰方法有平纹(平脱)、螺钿、密陀绘、末金镂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在末金镂和金银平脱等技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研出莳绘,它是莳绘最早的技法。

平安时代(795-1184)、镰仓时代(1185-1333)——日本“和风”的形

平安前期是唐风文化达到极盛并向国风文化过渡的时期;平安后期逐渐中断与中国的文化交往,兴起民族文化的复兴运动。

开始由“唐风”的华丽繁缛转向“和风”的淡雅优美。

日本风格进一步形成,细腻的感觉,优美的情趣成为追求的风格。

在形体上,由美丽的曲线构成;纹样方面,巧妙地采用自然景物,取得圆满的装饰效果;在技法上,莳绘和螺钿并用,营造出独特的协调氛围。

飞鸟时代(592-709)、奈良时代(710-794)——中国漆工艺的大量传入

工匠们广泛吸收各种漆工艺技术,漆艺技术日益丰富,大量精美作品问世。

随着佛教的传入,此时期的漆艺技术主要应用于寺庙和佛像的制作领域。

(附玉虫佛龛.子舍身饲虎图)漆工艺制作达到了有序化,漆工艺的技法也日趋多样。

制作漆器的胎骨有木、竹、布(夹纻)、皮等。

装饰方法有平纹(平脱)、螺钿、密陀绘、末金镂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在末金镂和金银平脱等技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研出莳绘,它是莳绘最早的技法。

室町时代(1393-1499)——对中国文化的倾

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和桃山时代(1573年-1615年)是日本社会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阶段。

由于与中国宋代、明代的民间交往,中国文化得以涌入,从绘画工艺作品、饮食及宗教、思想方面都影响着当时的日本文化 受此影响,漆艺师们大胆打破传统程式,创造出新的意匠和技法,并借鉴汉画、歌绘和物语绘等绘画形式,构图复杂而又颇具夸张性,扩大了表现空间,充满一种闲雅的意趣。

另一方面,日本漆器的制作规模不断扩大,莳绘技法较以往进一步发展,且图案趋于复杂、精巧。

桃山时代(1573-1603)——近代感的趋

在漆工艺史上,桃山时代可称为划时代的时期,出现了洋溢着新颖、近代感的趋向。

这一时期的作品技法简洁,构图新颖,器物的形状、纹样的配置,新奇脱俗,强化装饰效果。

江户时代(1604-1853)——顶峰后的衰

随着经济力量的强盛,使用材料的多样化,技工考究的漆艺作品备受推崇,莳绘技术也达到了顶峰,以致出现了无路可走的感觉。

不久漆工艺就趋于玩弄技巧、堆砌材料、陷入千人一面的误区,丧失了艺术的感染力。

可以说,这是莳绘从顶峰走向衰落的时期。

明治时代(1868-1912)、昭和时代(1926-1989)——复兴和发展

明治以后漆工艺的兴衰,可以说史为挽回其衰落而不断探索的历史,是日本漆艺复兴和发展的历史。

明治时代以后日本政府为了振兴漆艺的发展,实施了多种保护措施,如创办了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漆艺科;设置了专门的部门对古代漆器进行整理和研究,对古典技术的研究和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规定漆器为日本的“传统工艺品”,并对漆器产地时加补助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日本传统漆艺的保存,并使日本的漆器产业得以发展。

第二章朝鲜半岛木漆工艺史

原始时代

据推测,新石器时代在朝鲜半岛上地先民就开始使用具有美感地木制容器和利器。

木器的使用为漆器地产生提供了契机,在木器上涂漆推动了漆工艺的发展。

三国时代(前37-935)

虽然,我们不能确切地了解高句丽的漆工艺,但是根据现存资料可以推知,它们是木制家具和漆器。

与高句丽一样,百济的遗物也不多,从仅有的一些文物资料中可以推测朝鲜半岛本土漆工艺与中国汉朝漆工艺的存在相互融合之处,并且百济漆器的装饰纹样佛教意味更浓重,可能受中国南朝佛教思想影响较大。

新罗漆器以日常器物为主,有碗、杯、盒、餐盒、盘等。

百济和新罗的彩绘漆器,纹样的表现方式反映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统一新罗时代设立了掌管漆工艺的国家机构,漆工艺的制作、材料选择、造型等水平都已有很大的提高。

高丽时代(935-1392)

从原始时代到统一新罗时代,都是以纯色漆器(一色漆器)和彩绘漆器为主。

到高丽时代,螺钿漆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螺钿漆器在高丽时代已被确立为特色工艺品,其工艺及造型更为民族化,确立了一种鲜明的民族样式。

朝鲜时代(1392-1897)

从统一新罗时代到高丽时代末期,一直以佛教作为文化艺术的源泉。

朝鲜时代,开始排斥佛教思想,儒教成为国教。

崇尚儒教的思想也成为文化创作的源泉。

朝鲜时代的木漆工艺与住宅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不同空间的功用,是有差别的。

第三章越南漆艺

越南是一个有着悠久漆艺传统的国家,公元前2世纪,越南作为中国的朝贡国,其政治、文化、经济都深受中国影响,漆器同样也深受中国风格的影响。

其装饰手法以螺钿、箔绘为主。

19世纪被法国占领以后,又逐渐产生了一种接近现代绘画风格的漆画,在国际上受到较高的评价。

20世纪30年代,越南是法属殖民地,印度支那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采用了西方的教育观念。

在美术学院的教学中,法国人并没有把西方的一套东西强加给学生,当时法国的教师鼓励越南学生发掘本民族优秀艺术传统,他们把民间艺人请进课堂,鼓励越南人发展自己的民族艺术。

“头两年学所有的课程,第三年看发展,有的学油画,有的学磨漆画。

于是一批学生在学习油画技法的同时,开始钻研传统的漆艺技法并尝试把它运用于绘画创作中,由此开始了磨漆画的探索。

其后,一些画家在老艺人的协作下,实行革新,变之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能够体现其他艺术所不能表达的意境,使越南漆画的语言和表现力在艺术上又大大提高了一步。

磨漆画在越南画坛的地位日益巩固,逐渐发展成了越南的“国画”,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越南磨漆画两大系统

一个是传统型的,他们把传统漆艺的色彩美学引入漆画创作,画面中常使用黑、红、金等传统色。

相对于传统型,还有一个现代的系统,这一系统把一些现代绘画的观念融入漆画创作中。

越南磨漆画从创始之初就与油画的教学与创作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发展过程中又有许多其他资深画家参与到磨漆画的创作中。

因此,在越南磨漆画中,引入了许多油画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特征。

从许多作品中可以看出它们受到西方油画,尤其是现实主义的较大影响,造型比较写实,具有较强的绘画性。

第四章欧洲漆艺概况

大概在16世纪30年代,葡萄牙,荷兰商人把中国,日本,印度的漆器通过海运,输入欧洲.东方的漆器,立刻引起欧洲人的兴趣.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等进行漆器生产制造的主要欧洲国家。

在英国,商人们为了满足英国贵族酷爱中国漆器的需要,往往不远万里到中国广州购买大块漆器运回国内,然后改制成各种规格的屏风出售。

更有甚者,他们有时还将英国的木制家具运往广州,请广州的漆工进行加工,然后再运回英国出售。

即使当时一些著名的家具设计师,也完全仿造中国式样,以获得顾客的青睐。

据说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尔夫人就十分偏好这种漆器,在她的住所里,到处摆满了漆制家具,而上面的图案如中国妇女、牡丹花等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由于进口的东方漆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欧洲工匠开始仿制,直到18世纪才形成自己的风格。

1730年,法国人罗伯特·马丁仿造中国漆器获得成功,其产品的色彩以及中国风格的图案,深受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的钟爱。

此後,德国、英国、荷兰和義大利等国的漆師們紛紛仿效,并加绘上中国的山水和人像画。

整个17世纪,印度的虫胶被认为是所有东方漆的主要成分。

法国、英国和意大利都曾对进口漆器做了研究。

博纳尼身负第一个正确地阐述了东方漆的成分。

同时,他也提出这种漆树在欧洲很难存活,漆液也不适于长途运输,因此虫胶成为欧洲仿制东方漆器的最好替代品。

英国的工匠研究和提高用虫胶和颜料的混合物制作彩色家具的技术,成为英国独具的特征之一。

法国的马丁兄弟发明了一种新的涂料配方,颜色种类很多,据说用这种新型的涂料制成的漆器很难与东方漆器相区别。

 

第三部分:

《漆艺材料学》

1.涂料

2.胚、板材料

3.漆艺辅料

4.镶嵌材料

第一节:

涂料

1.天然漆(大漆、国漆、中国漆)特性

“漆”是指原产于我国的漆树割取的漆液。

这种漆树属漆树中落叶乔木类。

呈乳黄色粥状,遇空气后渐转为酱色。

中国生产漆的主要成份为漆酶加上蛋白质、水份及胶质。

用生漆熬制的熟漆、黑推光漆,在福建、四川、江苏等地均可直接购买,如无也可以自己少量熬制。

2.腰果漆的特

腰果漆产自如树,世界上热带,亚热带地区均可生长。

它属于热带乔木,用果壳榨取,采集的汁液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甲醛类进行酚醛缩合反应,并加入二甲苯等溶液浓缩后加入干燥剂才能作为涂料。

它的色泽近似熟漆,不易起皱,价格低廉,干燥较快,透明度较高。

但漆膜较脆,不及大漆结实,推光后光泽也稍逊,附着力也较差。

广东阳江的腰果漆色泽金黄,成膜平展,能与多种涂料结合使用,色粉入漆性强,为腰果漆中较理想的一种,只是漆液稍嫌稀薄。

3.虫胶与桐油的特性

在漆艺作品的制作中,虫胶漆有一些特殊功能。

除了通常作为木器的底漆使用外,还能防止“跑色”,隔离异性涂料,且干燥极快,操作简便,是一种理想的辅助涂料。

桐油系列涂料在传统漆工艺的表现技法中用途很广。

乳彩绘、雕漆等,离了桐油就不行。

桐油膜层还能遇大多数天然漆类融合,性能与天然漆基本同步。

4.化学合成漆的特性

聚氨酯漆

聚氨酯漆的全称是“可聚氨基甲酸脂和多基化合物”。

聚氨酯涂料的优点:

①漆膜坚硬耐磨

②耐化学腐蚀

③膜层光亮丰满

④附着力强

⑤能与多种涂料混用

聚氨酯涂料的缺点:

①不能在日光下曝晒

②随着时间的推移,膜层失光、泛黄、粉化程度会逐渐加剧

③其中的异氰酸脂对人体有刺激

丙烯酸树脂漆

丙烯酸树脂漆是以丙烯酸树脂作为基础,与甲基丙烯酸树脂的共聚物或聚合物而成。

丙烯酸树脂均为全透明色,耐阳光,且在老化过程中不变色,在日光曝晒下不败坏。

对酸、碱、水、酒精有良好的抗异性。

聚酚漆

聚酚漆是以聚酚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

这种漆为无溶剂漆,浸透性高,干燥快,漆膜浸水或受潮后稳定性高。

还氧树脂漆

还氧树脂漆是以还氧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一种涂料,是立体漆艺作品的胎骨制作。

优点:

各种材料均有很高的附着力、粘结力,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和绕曲性,耐折、张性高于一般涂料数倍。

对各种化学药品和酸、碱溶剂、水均有良好的抵抗力,耐碱性尤高。

保色性能好,本色较透明。

缺点:

缺点是漆膜粉化块,不适合作面漆使用,且有许多色粉无法入漆,对操作人员有较强刺激、感染。

硝基漆类

硝基漆也就是通常称的“喷漆”。

由于该涂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