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6235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5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docx

人教版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曾有人看到过当年(1920年)国外发行的世界地图,中国许多大城市都没有标出,却在南通方位赫然印着“唐家闸”三个字。

一个弹丸小镇因为一个叫张謇的人,进入了世界的视野。

下列属于张謇成就的是

A.创办大生纱厂

B.倡导公车上书

C.提出变法维新思想

D.提出“三民主义

2.正确解读历史图片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必备技能之一。

对下图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A.事件发生在抗战期间

B.当时土地改革正在全国开展

C.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

D.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3.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说:

“我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在中共“七大”上被选举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之一的汨罗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任弼时

D.彭德怀

5.割占下图中②地区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6.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是《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这报道的是

A.五四运动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7.他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被拒绝后,只好出国,前往他早年曾求学的檀香山。

这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已三月余,日军已侵入中国东北。

怀抱“改良祖国”大志,却痛感报国无门的他愈益优愤,遂在华侨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残暴,倡议集结团体,共谋救国大计。

为此“他”()

A.发起了“公车上书”

B.组织了兴中会

C.领导了武昌起义

D.提出了国共合作

8.献身变法,临刑时激昂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的仁人志士是()

A.左宗棠

B.谭嗣同

C.黄兴

D.宋教仁

9.在1936年12月的一份中国《民报》的报道中,有关键词“华清池”、“兵谏”、“张学良和杨虎城”,所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五四运动

1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句话反映了林则徐

A.对贪生怕死的鄙视

B.具有清正廉洁的优秀品德

C.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D.热爱和平的愿望

11.某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

李宗仁率领的国民党军队正在与日军浴血奋战,该影片再现的是

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

B.辽沈战役的战斗情景

C.台儿庄战役的战斗情景

D.渡江战役的战斗情景

12.中共历史上有许多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其中被称为党的历史上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3.“这里座座西式建筑多为外国使馆,罕见中国民众,界内建有多个国家的兵营,沿着界区建筑群四周,围墙和碉堡上开设着一排排朝向外部的射击口。

”此区域最有可能位于近代中国的

A.南京

B.北京

C.上海

D.香港

14.某校排练了一部历史剧,其中一句台词是:

请“民主和“科学”两位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据此判断在这部历史剧中表现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15.下列哪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A.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交民巷建造住宅

B.中华民国2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C.20世纪初以后,商务印书馆出版茅盾的《子夜》

D.1919《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6.“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

狭路相逢勇者胜!

”下图所述的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   ()

A.彭德怀、贺龙

B.陈毅、粟裕

C.刘少奇、邓小平

D.刘伯承、邓小平

17.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

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

”东北人民的“苦难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8.太平天国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颁布了()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警世钟》

19.如图是1945年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合影,该合影的拍摄地应是

A.南京

B.北平

C.上海

D.重庆

2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根据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根据地军民的力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根据地的措施

D.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21.“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

A.外国侵略者

B.清政府

C.慈禧太后

D.满洲贵族

22.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

下列文化名人与其作品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狂人日记》

B.齐白石——《愚公移山》

C.矛盾——《子夜》

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23.近代史上,中国的国都北京数次遭到外国军队入侵。

其中首次入侵北京的是:

A.八国联军

B.英法联军

C.美俄军队

D.日本军队

24.“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说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左宗棠

B.邓世昌

C.林则徐

D.戚继光

25.造成辛亥革命后10多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二、综合题

26.回顾近代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略战争曾占领过北京,给这座繁华的都城带来深重灾难?

(2)有人说:

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第二句话说明当时的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选择与国民党合作进行革命斗争,这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它给共产党人以深刻教训,为挽救革命,1927年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哪次武装斗争?

(4)漫漫解放路,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都是什么?

(5)通过以上的探究,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27.中国近代史是列强的侵略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探索史。

材料一: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

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

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

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任举1例即可)?

  

(2)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

(4)材料三中,“挽救危亡看康梁”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拉开这一事件的序幕是什么?

三、辨析题

28.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设计历史板报,请你参与完成。

栏目一:

举步维艰

(1)图一至图四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

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指出反映了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活动,并简述活动的理由。

栏目二:

柳暗花明

(2)阅读图五及其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

栏目三:

旭日东升

(3)根据栏目三的材料,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

29.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

1、

2、

三、辨析题

1、

四、论述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