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6242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会计学》教案Word下载.docx

复式记账

会计职能

(核算、监督)

会计的特点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目标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理解会计对象的概念、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掌握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

和六要素之间的关系。

为今后学习会计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演绎法,由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具体化为会计六要素,再到会计要素项目。

图示法,划图表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重点:

1、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

2、企业的资金运动。

3、会计六要素的划分。

4、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分类、要素之间的关系。

难点:

1、企业的资金运动

2、会计六要素的划分

四、课时安排

2次课(4课时)

1、资金运动图的挂图

2、多媒体

第一次课(2课时)

本节讲授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企业的资金运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上次的内容

2、提问

(1)会计有哪些基本职能?

(2)会计的目标是什么?

(3)会计的概念

3、由会计的概念、职能导入本次课的内容——会计的对象

经济业务

4、讲授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资金运动

交易和事项——会计法的表述

讲清楚三种表述的本质相同性和表达角度的不同性

5、通过企业资金运动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和分析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

6、要求学生自己绘制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情况图。

7、分析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图,并引出会计六要素。

8、从会计的方法论重点分析六要素是如何划分的,强调会计问题的两点论。

(三)总结扩展

本次课学习了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企业的会计对象、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并由企业的会计对象引出企业会计的六要素。

让学生思考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与企业资金运动的不同,并要求查阅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

第一章课后习题三

第二次课(2课时)

(一)明确目标

学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的概念、分类和具体项目。

(二)教学过程

1、展示企业资金循环图,指定学生解释图中所示资金运动情况。

2、提问

(1)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是什么?

(2)思考企业会计对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象的异同

(3)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有哪六要素?

3、资产的概念、特点。

4、资产的分类和项目,讲清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含义及分类。

5、以图表示资产的分类和项目。

说明资产是会计六要素的中心要素。

6、负债的概念和特点,剖析负债与资产的关系。

要求学生理解资产与负债是同两个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得出的不同结论的论断

7、负债的分类和项目,讲清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概念和种类

8、以图示负债的分类和项目

9、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特点

10、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内容

11、收入的概念和特点,收入要么增加资产,要么减少负债,但必然增加所有者权益

12、收入的种类,请学生体会那些是主营业务,哪些是其他业务

13、费用的概念和特点,请学生结合收入特点总结费用的特点。

14、利润的概念和构成

15、总结六要素是如何以资产为中心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和结果的。

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因素,是会计学基础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基础。

掌握并理解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学好基础会计的前提,要求学生必须下工夫理解和记忆这些基本概念和分类及内容。

学生应思考为什么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称为静态要素,把收入、费用和利润称为动态要素。

第一章课后习题三、四

七、板书设计

会计职能核算和监督核算监督的内容资金运动(又称经济业务或交易和事项)

供应生产销售

投入

货币资金

生产资金

商品资金

借入资金循环

静态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财务状况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

动态要素:

收入、费用、利润经营成果

流动资产:

货币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存货

长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

资产固定资产:

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资产。

无形资产:

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

其他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其他资产

流动负债

负债长期负债

实收资本

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

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直接费用: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记入“生产成本”

生产费用

间接费用制造费用

费用管理费用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记入“本年利润”

财务费用

营业利润

利润利润总额

净利润

第三节第四节

会计准则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会计准则的意义和我国已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情况,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掌握会计基本准则中所规定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含义、作用;

掌握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及其应用。

会计核算的前提是会计学的公理,本次课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非常重要。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述会计准则的意义,我国已发布的会计准则情况,重点介绍了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总则部分关于会计的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例证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授较深的会计公认原理

图示法,绘图表示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二、重点难点

1、会计假设的含义及作用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1、会计假设中的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的理解和应用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靠性、可比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含义、应用。

三、课时安排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会计核算方法关系图

五、教学步骤

本节讲述了会计准则的意义,我国已发布的会计准则情况,重点介绍了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总则部分关于会计的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介绍了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会计处理的基本程序,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加以使用,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会计处理的基本程序介绍了实际工作中会计处理的一般程序,学生应结合实际工作进行理解。

1、提问

(1)什么是资产?

资产分哪几类?

(2)会计要素的静态要素是哪些?

(3)会计要素的动态要素是哪些?

2、从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说明会计领域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或在现有技术下难以把握的事项,需要我们对一些事项作出估计,即进行会计假设。

3、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兴趣。

4、分析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指出解决办法,向学生讲明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的含义和所解决的疑难问题,以及对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的重大影响。

5、会计工作必须进行规范,说明会计准则的地位和作用,

6、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先让学生阅读理解会计质量信息要求的内容,然后结合经济生活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的实际,向学生讲授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的含义及要求。

7、讲授会计核算的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关系

8、联系实际工作,说明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一)总结扩展

本次课学习的会计核算基本假设是会计学的公理,对以后会计课程的学习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作用,学生必须认真掌握。

建议学生查阅会计法规体系中,除会计准则外,还有哪些?

(二)布置作业

第一章课后习题六

六、板书设计

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会计持续经营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假设会计分期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

货币计量币值不变

可靠性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相关性

可理解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

在设好的账户中

经济

编制报表

登记账簿

填制凭证

业务

发生

财产清查

利用复式记账法账实

核对

成本计算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第二节

会计科目会计恒等式

本章论述了会计七种核算方法的第一种——设置账户,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种类,账户的设置、掌握会计恒等式的的内容,以及会计恒等式在会计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方法

归纳推理法,由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归纳推出会计恒等式。

例证法,由实例总结经济业务的基本类型。

1、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2、会计科目的种类。

3、会计平衡式的恒等关系。

4、会计恒等式的应用。

1、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与实际工作应用的结合。

2、会计恒等式恒等原因的理解。

3、经济业务的基本类型

1次课(2课时)

多媒体、会计科目表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本节讲授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和种类,会计恒等式的恒等关系,会计恒等式的理论意义。

这些内容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方法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

1、提问上次课的内容

(1)会计核算的四个前提是什么?

每个前提分别解决什么问题?

(2)权责发生制的概念、应用。

(3)谨慎性的典型应用。

2、带领学生复习第一章第二节会计对象的内容,因为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形成会计六要素,对会计要素的基本分类称会计科目,从而导入本次课的内容

基本分类进一步分类

3、按照: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的逻辑关系,讲授会计科目的概念、意义

4、让学生体会会计信息可比性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学习把握国家为什么对总分类科目要通过会计制度实行统一的会计科目,来理解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5、讲授会计科目分类的内容和意义。

6、采用联想法回忆会计六要素的概念和关系,推倒出会计恒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利润=收入-费用

7、利用多媒体的图示,学习经济业务的基本类型及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8、由会计等式和经济业务类型的分析,说明会计等式的重大理论意义。

(三)总结扩展

本次课学习了会计科目的概念设置原则和种类,会计恒等式的恒等关系及理论意义。

学生课下应思考如何建账,假定学生被任命为某新建企业的会计负责人,他应如何按国家规定和本单位的业务实际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需要的会计科目体系。

(四)布置作业

习题集,第一章的单选、多选和判断

1、会计科目的概念和分类

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

资金运动

会计对象

损益类

成本类

权益类

负债类

资产

2、经济业务发生的基本类型

权益类

资产类

(1)同增

(3)(4)

有增有增

有减有减

(2)同减

第三节

会计账户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账户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会计账户的结构、使用和分类,掌握建账工作的方法和原则,学会如何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管理的需要建账。

讲授推理法,由会计的对象——经济业务——会计六要素——会计科目——设置账户。

图示法,以图示直观的讲授账户的基本结构。

1、账户的结构。

2、账户的种类。

3、不同种类下的账户的应用。

4、账户按用途结构分类的运用

不同种类下的账户的应用。

二次课(4课时)

多媒体、手工账簿

六、教学步骤

第1次课(2课时)

学习如何根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分类以及不同种类的账户的应用。

1、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带领学生复习上次课从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的逻辑关系。

2、在复习的基础上,讲授会计科目的局限性,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进行的基本分类,还无法解决对会计要素进行记录和计量的要求,推倒出设置账户的必要性,导入本次课。

3、从会计科目的局限性讲起,阐述设置账户的意义。

4、讲授账户的基本结构。

5、由账户的基本结构引申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成本类”和“收入类损益类““费用类损益类”账户的结构、内容和用法。

在讲课时,应注意举一反三,只需讲清楚资产类和负债类两类账户的用法,其他账户主要由学生自学。

6、讲授账户按用途结构分类的目的、用途。

重点讲授“结算类”、“调整类”、“集合分配类”账户的使用方法。

讲授不同账户的结构,要求学生熟练应用各类账户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

(1)资产账户的结构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3)账户按经济内容分哪几类

2、说明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只是账户的基本分类,账户还有按用途结构分类,导入本次课的内容。

3、说明账户按用途结构分类是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补充。

4、盘存类账户的含义、结构、典型账户举例。

5、资本类账户的含义、结构、典型账户举例。

6、结算类账户的含义、结构、典型账户举例。

7、调整类账户的含义、结构、典型账户举例。

8、其他类账户的含义、结构、典型账户举例。

本节课重点讲授了账户的设置、分类和应用,详细学习了账户在不同条件下的分类,及各类下的特点和使用,学习了设置账户这一会计处理的专门方法。

学生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会如何根据账户的设置,在账簿中建账。

(四)布置作业

第二章习题一、二,习题集中第二章习题

1、资产类账户基本结构

借账户名称贷

期初余额

******

增加数***减少数***

******

本期发生额***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2、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结构

期初余额***

***

减少数***增加数***

资产类

负债类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所有者权益类

成本类反映收入的损益账

损益类

反映费用的损益账

盘存类

账户分类结算类

资本类

账户按用途结构分类集合分配类

跨期摊提类

成本计算类

损益类

财务成果类

第三章复式记账

第一节

复式记账的原理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会计史上两种不同的记账方法,理解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比较分析法,比较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的差别,得出复式记账的特点。

例证法,由实例解释借和贷的含义

三、重点难点

1、复式记账的原理

2、复式记账的特点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4、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

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

2、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四、课时安排

五、教具学具准备

学习复式记账法,掌握复式记账法的出现是现代会计产生的标志,掌握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和“贷”的含义。

1、完成课堂练习

2、提问

(1)盘存类账户的结构

(2)结算类账户的分类和结构

(3)调整类账户的分类和结构

3、账户只是解决了记账的位置,还没有解决记账的方法,本次课开始学习记账方法。

4、介绍单式记账方法。

5、讲授复式记账的方法及特征。

6、带领学生思考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的区别及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

7、借贷记账法的概念、由来。

8、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复式记账法是现代会计的标志,借贷记账法是世界通行的记账方法,本次课重点学习了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和借贷记账的概念、由来以及借和贷的含义。

学生应查阅有关会计发展史,了解我国是否也产生过复式记账法,为什么我国的复式记账法没有得到应用和推广。

第三章课后习题一、二

单式记账法

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

资产、成本、费用的增加

“借”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减少

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成本、费用的减少

“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

学会应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演绎推理法,由借和贷的含义、账户的结构推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律

例证法,以经济业务的实例练习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律和试算平衡

三、重点难点

1、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2、借贷记账法下会计分录的编制。

3、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

1、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2、会计分录的编制,账务处理的举例

一次课(2课时)

学习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对应关系和试算平衡,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及应用举例。

1、复习上一次课的内容,留出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重点复习所学借和贷的含义。

2、复习上一章所学账户的基本结构,为本次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导入本次课的学习。

3、复述“借”和“贷”的含义。

4、根据借和贷的含义及账户的基本结构,推理讲授“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律

5、根据记账规律阐述账户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6、讲授试算平衡的原理及平衡方法。

7、进行业务举例练习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本次课的内容非常重要,学习了世界通行的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学生课下必须认真复习和做练习,把这部分内容学深、学透。

课下思考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借贷记账法进行有关业务处理。

第三章习题集中的习题

借资产账贷借资产账贷

(1)

(3)(4)

借负债(权益)贷借负债(权益)贷

(2)

第四章会计凭证与账簿

会计凭证

通过学习理解会计凭证的概念、作用和分类,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的有关程序、手段等。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带领学生参观模拟实验室,认识会计凭证及其传递和保管程序和方法。

1、会计凭证的概念和分类。

2、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及内容。

3、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及内容。

1、原始凭证的审核

2、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二次课(4学时)

多媒体;

教学用支票、发票、收据、收料单每人1份;

教学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及凭证封面每人1份

第1次课(2学时)

学习会计凭证的概念、作用,会计凭证的分类,原始凭证的概念、分类和作用,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记账凭证的概念、分类和作用,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程序及有关规定。

1、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2、结合第一章会计的七种方法,介绍我们已经学习了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本次课开始我们将学习填制审核会计凭证和登记账簿的方法,导入本次课。

3、从会计工作的始点说明填制审核会计凭证在会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4、会计凭证的概念。

5、会计凭证的作用。

6、会计凭证的种类,展示实际工作中常用的若干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有关凭证。

7、学习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程序及方法。

第2次课(2学时)

(一)明确目标

学习记账凭证的编制依据和方法,练习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1、提问,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1)什么是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程序中的地位。

(2)会计凭证按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分那几类?

(3)原始凭证的填制依据?

2、由原始凭证只能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而无法表明经济业务应记入的账户、方向的局限性说明编制记账凭证的必要性,导入本次课的内容——记账凭证的编制和审核。

3、记账凭证的概念。

4、记账凭证的种类。

5、记账凭证的填制依据和填制方法。

带领学生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由学生自己练习填制。

6、结合模拟实验室关于会计人员的岗位分工讲授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本节讲授了会计凭证的概念、种类、作用,学习了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方法,以及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学生在学习时要特别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课下练习人民币金额大写和小写的正确、规范写法,以确保原始凭证的正确填制。

学生要查阅《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了解会计凭证的保管。

到模拟实验室进行实验,练习记账凭证的填制。

第四章课后习题一

原始凭证

会计凭证分类会计凭证

记账凭证

外来凭证

按来源不同分

原始凭证自制凭证

一次凭证

按填制方法分累计凭证

汇总凭证

收款凭证

按用途不同分付款凭证

记账凭证转账凭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