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7448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教学难点

  段落缩进的类型较多,利用标尺进行段落缩进的操作有一定难度,但掌握后对操作起来比拟方便。

  1.针对学科特点,我选用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2.课前准备:

一个已设置好的多种字体和段落格式的文档。

  

(一)教学方法

  

(一)教法

  1.讲解法:

对于某些工具(如标尺的各个滑块)的作用和用法,可以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演示法:

对于一些较难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总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挫败感和厌倦,而且效率低下,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

另外,对于比拟简单,没有探索价值的操作,由老师演示,可让学生快速地掌握;

  3.任务驱动法:

通过任务驱动,既能让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在解决问题之后又能让学生产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模式: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所以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

  设计任务——启发探索——归纳——学习评价——课堂训练

  

(二)学法指导

  自己多动手操作的方法不但符合中学生的特点,而且习得的直接比获得的间接经验印象更为深刻,所以,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助协作,总结经验,完成实践任务,以到达概念内化的效果。

这样的学习既可以掌握操作技能和学习的方法,又能培养和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提供一篇只有文字且有几处需要进行文本的和等调整的文档让一个学生将其好。

再由另一个学生将选定文本的各种方法操作一遍。

  

(二)导入新课:

结合实际情况导入,如:

我们前面所的文档形式单一,缺乏美观性,我们如何才能将文档变得漂亮些呢?

下面,我们就来将它美化一下吧。

  (三)让学生翻开上节课的文档(E:

Wordhly.doc)。

不知道怎样翻开的学生可以看老师的演示或请已掌握的学生帮助,然后再由自己翻开。

  (四)小组合作探究,掌握学习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

  1.将学生四至五人一组,合作完成以下各个任务。

教师指派好小组长,负责本组进程和维持纪律。

(教师提示,在设置格式之前,要选定文本或段落。

  

(1)将标题设置为黑体、小二号字、加粗、字间距为加宽四磅。

  

(2)第一段文字设置为楷体、小四号、颜色为紫色。

  (3)标题文本居中对齐。

  (4)所有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

  (5)第一段左右各缩进3个字符,行间距为固定22磅,段前段后各为1行。

  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答疑,发现典型问题。

  2.学生交流成果,每个任务都由不同的组选派成员到多媒体控制台操作演示,教师给以肯定,并鼓励别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操作方法。

  3.教师补充总结并演示设置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一般方法,并讲解和演示"

格式刷"

在格式的作用和保存文档的方法。

把所有操作方法显示到屏幕上。

  (五)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对教师总结的操作方法认真练习,以到达内化技能的效果,小组长负责检查,教师给予个别。

  (六)评价学习结果,总结本课教学。

  (七)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里练习操作,完成一篇包含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文档,下次上课时将进行局部展示。

  本节课由于突出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泼;

从完成任务情况看,知识目标完全。

各位同仁:

  下午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在Inter上获取信息(第二课时)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在Inter上获取信息》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第四章第四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Windows的根本操作、网络的含义、主要要素、作用、分类、起源、开展及进入Inter的一些方式,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涉及到、URL概念以及浏览器的使用。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局部,主要要求学生在第一课时已有的知识根底上掌握如何从万维网上获取信息并将信息“永久”地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中,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常用的一种要求,因此,在本节中,占据重要的的地位。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以健康的道德观上健康的网,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和使用习惯。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互帮互助的团体精神。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班级的荣誉感与凝聚力。

  力求加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利用网络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探索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

  3、认知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并将信息保存的方法

  现代的教育应该是脱离以往的用知识灌输学生,然后让学生在知识的吸收过程中培养情感的模式,而要用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吸收知识,因此我将情感目标排在了第一位。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根底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寻找并摄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作为重点,因为在茫茫的网络海洋中,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对每个网络游民来说是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能力;

而通过学生寻找并保存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突出重点

  难点: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学生高速有效的摄取信息的技能作为难点,高中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时段,也是学生协作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还很有欠缺;

而教学过程中通过猜测、实践来突破这个难点

  关键:

文件保存的位置及名称,因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抓住了这个关键点,那么对于这一知识点将迎刃而解。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到达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开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那么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将流动的网络信息变成永久保存的磁盘的信息,因此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并采用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学手段。

即:

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上机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

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气氛,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的根底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到达开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这堂课我的设想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测”,继而紧张地探索,期待寻找答案和理由的一个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植树节快到了,学校团委要求团员学生撰写环保小论文或制作图文并茂的环保小报,要求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你作为本班的成员,如果你是一名团员,你要怎么做,如果你不是团员,你又会怎么做?

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到主人公的角色中来,都希望能为班级出一份力,这样就要求学生需要掌握保存和打印网上信息的方法。

  2、由此引出本节课新的知识点是:

  如何将获取的信息永久地保存起来。

  3、提出问题并由学生探索总结。

  带着疑问,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很容易地掌握保存网页及的方法,这就到达了保存信息,不仅在于怎样保存,更在于这样保存,而及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保存网页会是在文件菜单中,能不能使用选择全部进行,而保存却只用在上右击,选择“另存为”。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得出对整个文档(件)进行操作时,一般采用“文件”菜单中的选项,如打印该页时,一般也是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打印”项,而对于其中的一个或一局部对象进行操作时,一般只需要选择对象后,在对象上右击,选择相应的项就可以了。

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观察,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加以指导,或者邀请其周围的同学相互探讨乃至帮助他解决问题,实现了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4、在以上知识掌握的根底上,为了让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让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于是,在掌握如何保存网页的根底上,提出除了使用“文件”菜单的方法保存网页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使用,个别学生会利用超链接的方法将网页(对象)另存,甚至是使用第三方软件如Flashget下载网页,从而提出质问:

Flashget是什么?

由根底较好的学生的解题方法引出下一知识点:

文件的下载。

到达让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去解决的方案,培养学生思考相互探讨及自学的能力。

然后指定学生进入5566,使用自己的方法下载网际快车Flashget。

  由于在此操作过程中多了一个文件下载的对话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拟陌生的东西,很多学生对此是束手无策,甚至是停留在这一步上,因此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抓住几个犯代表性错误的学生,然后让他们演示自己的下载方法并检测结论的正确性,最后还是由学生相互讨论结果的正确与否,由学生总结,而教师在其中只扮演“引路人”的角色。

从而把整堂课都还给学生的教学目的。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

掌握信息技术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课堂训练

  为帮助团员同学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为班级争光。

设计一张以环保为主题的。

要求图文并茂,并标上每条信息的。

在这里,特别强调为班级争光,引起学生的共鸣及注意,并通过该训练起到了首尾相应的手法。

以手抄报的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也检验了学生获取并保存信息的能力,并增强了学生班级的荣誉感与凝聚力。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说明了“这样教”。

请各位同仁对本堂说课提出珍贵意见。

谢谢大家!

  课题:

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

  ○说: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图形图象的浏览,选自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的第七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的第六节。

  由于这是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也就是在新课标中提到的高二学生学习的选修课内容,其本身就是在必修课的根底上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开展的平台,也就是说必修课的教材内容更注重学生兴趣与个性的发挥。

  而对于其中选修的本册多媒体知识内容,新课标要求本知识块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认识到多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学会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正确合理地选择和采集,以及制作,了解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特别对于这一大章《多媒体信息采集与》的内容提出三个明确目标:

  1、了解常见的多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形图象,视频动画等的类型、格式及其存储等;

  2、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对信息进行采集,了解其根本原理;

  3、能根据信息的呈现需求,选择适当工具和方法,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处理。

  鉴于以上总目标,在前面几次课中,我带着学生一起学习了多媒体的根本知识及几种具体的多媒体素材即声音与视频的根本使用与处理。

这次课我就要带着学生一起使用看图软件ACDSee来实现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及图形图像文件格式的转换。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开展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a.使学生初步了解浏览软件ACDSee的程序界面结构;

  b.使学生能用ACDSee软件浏览图形图像文件;

  c.使学生能用ACDSee软件转换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讨能力;

  c.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

  a.增强学生祖国河山的热爱

  b.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加强学生学会用多媒体信息表达思想的意识。

由于前面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这章的目标主要是根据信息的呈现需求,用适当的工具采集信息,本次课就是建立在多媒体信息处理工具——看图软件ACDSee的根底上的,因而一个最根本的要求及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对ACDSee程序界面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又由于学生在今后学习的网页制作及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等内容时,(即在有信息呈现需求时)要使用大量的,对的选择和这就是这次课要实现的另外两个知识目标:

用ACDSee软件浏览图形图像文件及转换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以上两个知识目标为主线,把第一个知识目标融进后两个知识目标中去表达。

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自我实践与探索,稳固知识的同时,提倡学生主动去发现ACDSee软件的一些其它功能,到达这节课的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讨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呈现给学生假设干幅大家熟悉的祖国风景名胜图,并让学生踊跃识图交流对风景名胜的了解,在大家一起祖国风光的同时,激起学生浏览的欲望,从而推进教学方案,学生在认知与兴趣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目标,同时在自我探索中有所创新,从而形成对信息技术课,以及对更多地了解祖国名胜,祖国风情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文件。

基于上述的新课标以及教材的要求,我归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其中教学重点是:

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文件。

这是以后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最根本最主要的功能。

  教学难点:

  用ACDSee转换文件格式。

图形图象文件的格式有多种多样,较复杂,怎样在适合自己的情景中运用不同的文件格式,要根据需要进行格式转换,是学生不易弄清楚的问题。

  教学方法:

  情景导学法与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法中指出,教学要因材施教,其中的“材”字,我认为不仅仅可以理解成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特征和要求的教材内容,即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那么在本次课中,为了比拟好的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两个不同特征与要求内容,我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情景导学法与演示法以及任务驱动法。

其中,情景导学法是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演示法为学生学习理请思路,任务驱动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表达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而使学生在乐趣中愉快地学习,并很好地掌握知识。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这次课的具体实现我是将学生带在我校的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来进行的。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比拟方便地对学生进行主导,也能非常好地让学生及时参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主实践与自主探索

  我认为,学法是针对学生学习的方法而言的,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智力开展水平。

学习本次课的学生已经是高二年级,通过高一年段必修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经验,同时也养成了一定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思维习惯,但这种思维习惯是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要求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一再强调了学生是信息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因此,本次课仍旧提倡学生用自主实践探索的方法去学习。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根底》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缺乏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泼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1、知识、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信息的含义。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生1:

校园里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

上课或下课。

  生2:

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

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

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

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

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

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外表,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

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

(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

(讨论)找不到。

这说明了什么?

(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存在;

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

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而“”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课件演示)

  1、教材分析:

  电子表格是广东版《信息技术根底》中的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内容,而图表是本节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与表格信息的过程相结合,实现从操作到实际应用的提升,以图表为手段来分析数据,表达结果,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其和表达的一般过程。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Exl图表的相关操作;

学会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比拟分析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

经历表格数据与表达的过程,形成分析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图表在呈现数据方面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别能力。

  3、教学重点:

使用适宜的图表类型呈现数据;

总结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

  4、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

提高对制作报告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1、学习环境分析:

学校硬件设施比拟好,而本课内容重在实践,所以我选择网络教室,便于学生进行练习。

  2、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掌握根本的操作技巧,但在应用方面的认识比拟浅薄。

因此,我在教学上要注重让学生体验及掌握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法:

(1)对照导入法:

创设文明班评比的情境,对照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突出图表这种呈现方式的直观性。

  

(2)任务驱动法:

设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自主探究,鼓励发挥组内各成员的所长,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4、学法:

(1)小组讨论法:

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时机,通过讨论共同提高对图表的应用认识。

(2)互评学习法:

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促进知识的建构。

  1、情境引入:

以“高一年级创立文明班评比得分统计表”导入新课,采用对照式导入法,进行两个比照,首先是量的比照。

先后给出两个表格,含有3个班和含有10个班的统计表,同样提问三个问题:

哪一个班的总成绩最好?

从表中的数据来看,哪一个班的表现最平稳?

哪一个班的进步很大,保持上升的势头?

很明显,在数据量剧增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分析有相当的困难。

  设计意图:

揭示表格呈现方式的局限性,这三个问题的设计为下一环节用柱形图、折线图分析数据作铺垫。

  第二是呈现方式的对照,以10个班作例子,生成两个图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