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宽容是一剂良药Word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0808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鼓励和宽容是一剂良药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鼓励和宽容是一剂良药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鼓励和宽容是一剂良药Word格式.docx

《鼓励和宽容是一剂良药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鼓励和宽容是一剂良药Word格式.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鼓励和宽容是一剂良药Word格式.docx

要知道“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连亲近你都做不到何谈听你的话呢?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育教学中有着自己独到的教育方法,其最为著名的是《四颗糖果》的故事。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

“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

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

“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

“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

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

“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

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

因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工作者奖励你一颗糖……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四颗糖果”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所推崇,就在于它蕴涵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了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

它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

听起来缺乏力度,但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还记得有这样一位教师,他那天准备讲公开课,其他的同学都早早地来到班级在座位上坐好准备上课,正当上课铃神响起的那一刻,一名小男孩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跑到门口,同学们都惊愕地望着他。

此时,如果换做是我们,我们心里一定会很生气,也许会劈头盖脸地训斥他:

“不知道今天讲公开课吗?

还故意来晚,站着!

”而这位老师的做法是:

他很和蔼地对这位学生说:

“某某同学知道今天讲公开课,为了不迟到跑得满头大汗,请回座位吧!

”这位老师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果断地采取了正确的教育机智,首先没有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这些优秀的教师及教育家为我们创造出了这么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学习和借鉴。

尤其是我们这批新上任的教师,对于我们缺少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教育实践经验。

开学初,我被安排担任四五年级的语文课以及五年级的班主任,一接这个班,我就对班级学生情况作了一番详细了解。

据调查五年级是一个特殊的班集体,因为学生家庭不健全的已经超过半数以上,有父母离异的,有丧父丧母的,另一半家庭健全的,多数父母都外出打工不在孩子身边,把孩子留给了老人看管,这些学生成了典型的“留守儿童”。

这些客观因素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及学业,他们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

其中尤为典型的是我们班级的赵柏成同学,他是所有老师公认的不按时完成作业,喜欢调皮捣蛋的坏同学。

据了解,该生父母离异,这给他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不完成作业,调皮捣蛋成了他的必修课。

于是我找来他的奶奶了解情况,提及孩子的母亲老人家老泪纵横。

据他奶奶讲,原来他孙子的成绩不错,自从孩子的妈妈离家出走以后,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从此不再热爱学习。

得知这一切,我找到该同学认真地谈了一次话,当我谈到他奶奶为他担惊受怕时,他忍不住地哭了,我顺势感化教育他,奶奶为了他操碎了心,本身身体就不好。

一次在找他的途中突发心脏病险些没命。

经过一番认真的详谈,我给他定下了无论如何首先要完成作业的要求,他也欣然的答应了。

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格外关心、关注他,总喜欢提问鼓励他,每次听写我都夸赞他有进步了,不但字写得比原来工整干净了,就连错别字也少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观察,我发现他不但能认真完成作业而且每次听写几乎全对,学习成绩也是突飞猛进,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他的每一点转变,每一次进步,这也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在我的帮助下转变最大的一位学生。

这其中有艰辛、有苦涩更有欣慰和感动。

其实,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都想成为老师眼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关键的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学会宽容孩子。

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现象,对此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孩子就是孩子,不能用对成年人的标准去“套”。

然而不难看到,现实中,有的教育工作者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动不动就是声色俱厉地训斥,命令孩子写检查,甚至对孩子采取罚站、打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

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显示师长的“威严”,就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

殊不知,这样做极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于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当然,宽容不是包容,不是没有原则,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从实际出发,依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孩子在充满和谐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反思自己,认知事理,从而自觉主动地改正错误。

坚持正面教育。

孩子需要表扬,做了错事的孩子也不例外。

因此,正面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

它可以激发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帮助孩子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促使孩子知错就改。

前不久,武汉市一所中学在教育改革中,提出用“放大镜”给后进生找优点,在促进后进生转化中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收效,就是一个明证。

有些教育工作者不谙此道,目光总是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甚至“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拣孩子的缺点、短处来教育孩子,这是很令孩子反感的。

对孩子多些肯定少些批评,多些表彰少些挖苦,多些奖励少些惩罚。

善于和孩子交朋友,在平等沟通与交流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