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085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一、选择题21、A;

22、B;

23、A;

24、D

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C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我控制力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一时期是B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春初期D青年期

3、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D

A信任感B自主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4、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C

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经验型的抽象思维D理论型的抽象思维

5、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C

A6、7岁~11、12岁B8、9岁~12、13岁

C11、12岁~14、15岁D14、15岁~18岁

6、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D

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

7、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B

A成熟期B关键期C学习期D高原期

8、最近发展区是指B

A最新获得的能力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9、“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C

A皮亚杰B维果茨基C埃里克森..D布鲁纳

10、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1、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C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

1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D

A定势B最近发展区C学习迁移D学习准备

1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其认知发展主要是B

A感觉和知觉分化B感觉与动作分化

C动作与语言分化D形象与表象分化

14、最近发展区是指B

A最新获得的能力B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15、根据反应时间与精确性,儿童的认知方式可以分为B

C内倾型与外倾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

16、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C

A比奈—西蒙量表B斯坦福一比奈量表

C瑞文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

17、人格的核心是C

A能力B气质C性格D世界观

18、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D

A布鲁纳B维果茨基C奥苏伯尔D布卢姆

19、韦氏量表主要包括两个分量表,即B

A智力量表与情绪智力量表B言语量表与操作量表。

C言语量表与空间知觉量表D数理逻辑量表与操作量表

20、心理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儿童,处于B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期

2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是A

A人格B性格C认知风格D态度

22、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BA性格B认知风格C学习策略D定势

23、下列智商最高的人是A

ACA=4,MA=5BCA=5,MA=6CCA=6,MA=7DCA=7,MA=8

24、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这种认知方式属于D

A沉思型B冲动型C辐合型D发散型

二填空题

1、皮亚杰把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_前运算__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_形式运算_阶段。

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有:

连续性与_阶段性_、定向性与_顺序性__、_不平衡性__以及差异性。

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中学生认知发展一般属于_形式运算__阶段。

4、最近发展区是儿童_已有__水平与_即将达到的__水平之间的差距。

5、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守恒概念的获得是在_具体运算__阶段。

6、儿童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称为_关键期__。

这一时期的存在也说明了人的心理发展具有_不平衡性的__特点。

7、学习准备是指学习原有的知识水平或_身心发展__水平对新的学习的_适合性__。

8、儿童发展过程中两个相邻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是最近发展区___。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_维果斯基__。

9、儿童口语发展关键期是_2-3__岁,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_3__岁,书面语言学习关键期是__5_岁

10、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_当前的知识水平__,二是_即将达到的知识水平__,这两者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___。

11、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称为___。

12、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_学习准备__。

13、在个体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称为__关键期_。

14、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初高中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学生的_自我同一性__。

15、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即自我认识_自我体验__、和_自我控制___。

自尊自爱属于其中的__自我体验_。

16、个体生理自我在_3_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到_少年期__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___青年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17、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被称为认知风格。

18、有些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其认知风格属于场独立型;

而有些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善于察言观色,其认知风格属于场依存型。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再到社会自我的过程。

20、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征,即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21、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反应了创造性思维的变通性特征。

22、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推孟,在斯坦福—比纳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23、有些儿童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但常出错,其认知方式主要是冲动型。

24、韦氏量表主要从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两个方面来测量人的智商。

25、掌握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布鲁姆,而程序教学的倡导者是斯金纳。

26、个体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为定式。

27、刨造性思维的核心是独创性,人格的核心是性格。

28、性格特征主要由态度特征、智力、意志特征和情绪四个部分构成。

自信与自卑是性格在态度的差异。

29、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以自我为中心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

30、开始注重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的个体,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处于心理自我时期。

31、在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中,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三、名词解释

1、学习准备2、关键期3、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5、自我意识6、认知方式(认知风格)

四、简答题

1、简答学生心理发展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2、简答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A.半成熟半幼稚B,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与幼稚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开始加强,但是不可避免的还是有片面性与主观性

3、简答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生理心理社会上接近成年期,智力成熟,抽象逻辑思维有经验型开始向理论型转变,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自我意思得到发展

4、简答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A感觉动作阶段客体永恒性

B前运算泛灵顿,象征思维,自我中心不可逆性

C具体运算能量守恒分类与序列

D形式运算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发展,能发现命题与命题间的关系

5、简答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

教学促进认知的发展

6、简答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家庭的教养方式同辈群体学校教育

五、论述题

1、试述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式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智力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预测指标。

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造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试述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和外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3教育含义:

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与质量;

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3、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

人格的发展上一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又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和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整个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①学习信任阶段;

②成为自主者阶段;

③发展主动性阶段;

④变得勤奋阶段;

⑤建立个人同一性阶段;

⑥显示充沛感阶段;

⑦承担社会义务阶段;

⑧达到完善阶段。

该理论指出了人生的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素面临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在教育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勤奋感,教师和学校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设想和创造;

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儿童的建议表示赞赏,并耐心的回答其问题;

为培养学生的成败观,发展其主动人格,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懂得成功的必然现象,不可因一时失败而丧失信心。

总之,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切不可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不要在同班或其他人员面前轻视和贬低他们。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称为B

A心理发展B学习C迁移D适应

2、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A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D言语信息

3、“先行组织者"

实质上是指C

A教师B研究者C引导性材料D已有的认知结构

4、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

而得到烦恼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A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消退律

5、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代表人物是C

A桑代克(试误论)B斯金纳(经典操作条件)C巴甫洛夫D苛勒(格式塔顿悟)

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C

A图表B新知识C认知框架D以上都对

7、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失用则会导致这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B

8、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表现为对内调控的能力是B

9、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C

A布卢姆B斯金纳C奥苏伯尔D布鲁纳

10、通过撤消厌恶刺激(惩罚)而使行为发生概率提高的方法是B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撤除

11、消退实质上是一种C

A正强化B负强化C无强化D替代强化

12、通过施加厌恶刺激而使行为发生概率降低的方法是C

13、苛勒认为学习的实现是通过B

A尝试错误B顿误C同化D意义建构

14、儿童能运用语言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C

A动作表征B符号表征C图像表征D表象

1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B

A机械的接受学习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机械的发现学习D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16、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是D

A学习准备B定势C最近发展区D先行组织者

17、在刺激——反应的联结过程中伴随满意刺激,可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这一现象是A

A强化B消退C分化D泛化

18、尝试—错误说的代表人物是A

A桑代克B斯金纳C巴甫洛夫D苟勒

19、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这一现象是C

A消退B泛化C分化D同化

2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BA消退B泛化C分化D同化

21、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的学习是C

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态度D言语信息

2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育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应用是C

A教育目标分类B掌握学习C程序教学D情境教学

1、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加涅从学习结果上把学习分为智慧技能学习、学习、动作技能学习、言语信息学习、态度学习等五种类型。

3、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刺激到反应的联结过程,强化在这一联结中起着重要作用。

4、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获得满意结果时,联结就增强,反之则削弱,这是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效果律。

5、在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属于信号学习,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则属于刺激-反应学习。

6、我国心理学工作者一般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含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社会规范的学习。

7、根据加涅对学习类型的划分,学习用以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属于认知策略学习。

8、通过施加满足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称为正强化;

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也可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称为负强化。

9、当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称为消退。

10、在条件反射形成初期,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泛化。

11、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称为分化。

12、桑代克认为学习是通过不断尝试错误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而苛勒则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学习的实质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3、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泛化,分化,强化,消退)

14、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

(正强化、负强化、无强化、惩罚)。

15、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抑制此反应的过程。

称为惩罚。

16、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通过学生的感受器,作为信息进入瞬时记忆,受到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经过复述再进入长时记忆。

当需要使用信息时,可以提取出来促成反应。

在这个模式中,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即加涅学习类型中的认知策略),是两个重要的控制结构,它们可以激发或改变信息流的加工。

17、奥苏泊尔所提出的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

18、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9、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所以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20、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1、布鲁纳提出了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即动机原则、强化、结构原则和程序。

22、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3、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即应答性和操作性。

经典性条件作用所研究的对象是其中的白鼠。

2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桑代克,他提出了效果律、准备律和练习律学习的基本定律。

1、学习(广义)2、泛化3、分化4、消退

5、强化6、惩罚7、意义学习8、先行组织者

1、简答学习的心理实质。

2、简答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3、简答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

A,智慧技能B动作技能C,态度学习D,言语信息学习

4、简答意义学习的条件。

A,学习者有心向B,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性C,学习者头脑中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

5、简答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将所学到的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连接,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他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目的在于建筑学生的认知结构,而教学的基本目标则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

动机原则,程序原则,结构原则,强化原则。

6、简答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7、简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

第四章学习动机

l、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C

A学习准备B需要C动机D兴趣

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A

A需要B动机C兴趣D诱因

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A

A期待B归因C成就动机D自我效能感

4、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是C

A弗洛依德B华生C马斯洛D罗杰斯

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这一方法称为C

A正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

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C

A动机B需要C诱因D环境

7、个体努力克服障碍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称为C

A动机B期待C成就动机D自我效能感

8、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C

A结果期待B成就动机C自我效能感D需要

9、个体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称为A

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D避免失败的内驱力

10、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D

A安全的需要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这分别属于B.C.D.A

A稳定的内部归因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2、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D

A马斯洛B布卢姆C奥苏伯尔D班杜拉

1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B

A认知的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