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方案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9233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开挖方案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坑开挖方案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坑开挖方案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坑开挖方案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坑开挖方案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基坑开挖方案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基坑开挖方案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基坑开挖方案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基坑开挖方案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基坑开挖方案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基坑开挖方案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开挖方案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基坑开挖方案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开挖方案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坑开挖方案修改版Word文档格式.docx

甘肃二建靖远元鼎商厦项目部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白银市靖远县东大街南侧,主体为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建筑高度为49.900m,总建筑面积为13119.37平方米。

本工程主体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钢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的类别为3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本工程为高层商业建筑,地下一层为机械立体停车库(小型)及设备用房,一层为商铺、二至四层为旅馆服务大厅、五至十二层为旅馆、局部十三层为水箱间,建筑分类为二类高层建筑,旅馆建筑等级为三级。

二、场地工程地质及岩性分布

1、气象、水文概况

靖远县处于暖温带与中温带的过度地区,为季风气候的边缘地带;

春秋短,冬季长,多风、严寒,变化剧烈;

年极端最高气温37.4°

C,极端最低气温-23.8°

C,年平均气温8.7°

C,年平均降水量239.8mm,蒸发量1657.1mm,雨季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5.7%,极大风速36.6m/s,极大和最大风速出现时,多伴随沙尘暴,年平均风速1.2-1.9m/s,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次为东北风。

2、位置、地形及地貌

该项目位于靖远县东大街南侧,隔路北侧为靖远县乌兰小学,建筑场地地貌单元属黄河Ⅰ级阶地,原为平房及多层住宅区,近期旧房已拆除,地形较平坦,地面绝对标高介于1404.64~1405.09m之间,高差仅0.45m。

区域上的地势是南高、北低。

3、岩土体工程性质

在工程控制的深度范围内场地岩土层由第四系人工改造形成的杂填土、冲洪积成因黄土状粉土、中细沙、卵石及下白垩统砂岩组成,按自上而下、有新到老的层序分述如下:

①层杂填土(Q4ml)

上部2.0~3.0范围内灰褐色~杂色为主,主要由建筑垃圾(三七灰土、砼块)、碎石及少量卵石等组成,土质不均,稍湿,稍密。

2.0~2.6m以下灰褐色~灰黑色为主,主要由粉土、砂土及少量生活垃圾组成,湿,稍密,当地居民称回填时间已超过30年。

全场分布,层面标高1405.09~1404.64m,平均层面标高1404.93;

层厚6.50~6.90m,平均厚度6.76m。

②层黄土状粉土(Q4al+pl)

土黄色~灰褐色,见有较多的植物根系或较多钙质斑点、钙质结核,偶见贝壳,局部粘粒含量较高,常夹有1~10mm红粘土细层,切面粗糙,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均较低,饱和,软塑。

全场分布,层面标高1398.55~1397.84m,平均层面标高1398.17m;

层高1.50~3.10m,平均厚度2.09m。

③层中细砂(Q4al+pl)

青灰色~灰黄色,混有5~15%圆砾,圆砾呈亚棱角~次圆状,最大粒径30mm,一般2~15mm,极配不良,饱和,松散~稍密。

全场分布,层面标高1396.56~1395.45m,平均层面标高1396.08m;

层厚0.60~1.30,平均厚度0.91m。

④-1层卵石(Q4al+pl)

灰褐色,骨架颗粒成分由花岗岩、石英岩、闪长岩等硬质岩类组成,粒径一般为20~30mm的约占40~50%,20~50mm的约占15~30%,大于50mm的约占10~25%,最大粒径110mm,中粗砂充填其间,饱和,稍密~中密。

全场分布,层面标高1395.96米~1394.25m,平均层面标高1395.17m;

层厚1.80~2.50m,平均厚度2.07m。

④-2层卵石(Q4al+pl)

灰褐色,骨架颗粒成分由花岗岩、石英岩、闪长岩等硬质岩类组成,粒径一般为20~30mm的约占35~45%,20~50mm的约占20~35%,大于50mm的约占20~35%,最大粒径120mm,偶见漂石,中粗砂充填其间,饱和,中密。

全场分布,层面标高1393.76~1392.12m,平均层面标高1393.10m;

层厚大于8.0m。

⑤-1层强风化砂岩(K1)

黄褐色~灰褐色,中~细~粉砂质结构。

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

泥质、钙质、铁质胶结。

局部夹有薄层10~30cm的泥页岩,灰褐色~紫红色,矿物成份为粘土矿物。

节理、裂缝发育,较破碎,沿节理裂缝面见有薄层透明石膏、铁质浸染、钙质斑点或网纹,属极软岩类,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层面标高1383.62~1381.74m,平均层面标高1382.52m;

层厚1.40~1.50m,平均厚度1.43m。

⑤-2层中风化砂岩(K1):

节理、裂缝较少,大多成闭合状,岩体较完整,干钻不进尺,岩芯钻进方可,岩芯短柱~长柱状,属极软岩类,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其余基本特征同⑤-1层。

层面标高1382.22~1380.24m,平均层面标高1381.09m,本次揭露厚度大于5.0m,未见底。

4、地下水

在工程控制的深度范围内,整个建筑场地均存在有地下水,主要富存于②层黄土状粉土、③层中细砂、④-1卵石层、④-2卵石层中,属潜水,涌水量较大,测得稳定水位埋深-7.0~-7.2m,稳定水位标高1397.64~1398.05m。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黄河水侧向渗入补给,其次为生活用水、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

地下水水位高低、水量大小随季节及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5、物理、力学实验及指标统计

本工程各种物理力学指标统计中,采用概率统计法进行分析筛选,对离散性较大的指标进行差异性显著检验及分析后再进行统计计算。

舍弃值的临界值T按2取用,其公式如下:

T0≤|X0-Xi|/SS:

标准值。

(1)室内土工试验及指标统计:

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见图表部分F4“土工试验成果报告”。

根据“土工试验结果报告”对主要物体、力学指标进行统计计算,结果见图表部分F10“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

由“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可知:

②层黄土状粉土天然孔隙比e=0.949~1.179,平均值为1.075,天然含水量状态下压缩系数a1-2=0.71~1.02MPa-1,平均值为0.85MPa-1呈中高压缩性。

δ(变异系数)=0.13,变异性低,土体压缩、变形性均匀。

(2)原位测试:

结果分别见图表部分F11“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及F12“动探N63.5试验统计表”。

由“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及“动探N63.5试验统计表”可知:

①层杂填土N=11~13击,N(平均值)=11.7击,呈稍密状态。

δ(变异系数)=0.07,变异性低,土体均匀。

②层黄土状粉土N=4~6击,N(平均值)=5.0击,呈松散状态。

δ(变异系数)=0.18,变异性低,土体均匀。

③层中细砂N=11~13击,N(平均值)=12击,呈稍密状态。

④-1层卵石N63.5=5.1~8.3击,N63.5(平均值)=6.5击,呈稍密状态。

δ(变异系数)=0.15,变异性较低,土体均匀。

④-2层卵石N63.5=10.1~15.1击,N63.5(平均值)=12.3击,呈中密状态。

δ(变异系数)=0.14,变异性较低,土体均匀。

(3)室内岩石试验:

结果见附件F6“岩土试验结果报告”。

对“岩土试验结果报告”进行统计计算,结果为:

⑤-2层中风化砂岩天然抗压强度R0=0.35~1.32Mpa,R0(平均值)=0.80Mpa,σ(标准化)=0.39,(变异系数)=0.36,R0(标准值)=0.70Mpa。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⑤-2层中风化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变异性高,岩体不均匀,天然状态下强度较高。

三、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1、基坑开挖

(1)基坑土方开挖自上而下分层分段进行,分段长度根据土质流水作业安排,土方开挖分层高度第一层不得大于2.5米,土方开挖第二层每层开挖深度不得大于3米。

在开挖第二层土方时必须完成上层作业面的各项操作后,(基坑喷锚支护具体作法见喷锚方案)进行下一层深度的开挖。

(2)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尽量减少暴露时间;

开挖必须遵守“由上而下,先挖后支护,分层开挖”的原则。

应按设计的土钉位置分层开挖,严禁超挖;

严禁边壁出现超挖或边壁土体松动,机械开挖应与人工清坡相结合,要保证边坡平整、坡度符合要求,表面无虚土。

(3)坑边不宜堆放土方和建筑材料,在垂直的坑壁边,此距离还应适当加大,重型机械不宜在坑边作业,土方运输车辆尽量不沿坑边行驶。

(4)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按基坑监测要求建立工程监测系统,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监理、设计和施工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5)开挖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平面控制桩、水准点,监测埋设的仪器、仪表及元件;

严禁开挖过程中碰撞、损坏支护结构、支撑、工程桩、止水帷幕及降排水设施等。

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复测检查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等。

(6)基坑周围地面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渗入基坑周边土体和流入坑内。

(7)土方开挖前须详细调查基坑开挖范围及周边的地下管线、排水井、上水井、电缆管道等地下构筑物的情况,对废弃的可直接挖除,对于未废弃尚在使用的,须密切注意,做好保护工作。

2、施工准备

(1)、拟进场的土方施工机械计划

拟进场的土方施工机械计划

名称

型号

数量

斗容量(方)

康明斯

230

3

16

欧曼

4

18

挖机

360挖机、

225锤机

2

1

以上机械设备在甲方通知开工后及时进入施工现场,工程完工,经验收合格后机械设备退场。

(2)、劳动力计划

劳动力计划表(单位:

人)

工种级别

施工投入劳动力情况

普通工

12

放线工

司机

9

电工

维修工

3、主要施工方法

(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成果表,设立施工放线控制点和高程水准点。

根据总平面施工图中地下室轮廓线及基坑支护设计图纸,

(2)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时,遇障碍物或地下文物时,及时保护好,通知有关部门。

(3)基坑开挖由东向西,分层开挖,开挖坡度为1:

0.2,第一次开挖深度为2.5米,第二次开挖深度为3米,开挖完成后人工开挖积水槽,集水坑分别布置在基坑四角,做1米X0.6米的集水坑,最后用水泵排入降水井。

施工现场,及时通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保护好施工现场,留好影像资料,办理各项签证。

4、基坑临边防护:

(1)在开挖后的基坑边缘,距开挖线向外1m周围用Ф48mm钢管设置三道防护栏杆,立杆间距3m,高出地面1.5m,埋深0.3m,四周密目网封闭,高度1.5m。

(2)基坑四周简易道路及排水沟,基坑边排水沟做法见附图。

5、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的质量保证体系。

开工前组织全部进场人员学习施工方案,熟悉图纸及地质状况,对机械操作手进行技术交底,要求掌握施工的技术要点。

每一道工序开工前,学习规范要求,精心施工。

完工后,进行严格自检,不合格者坚决返工,按国际ISO9002认证标准与要求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验方法

基坑

挖方场地平整

管沟

地(路)面基层

人工

机械

主控项目

标高

-50

±

30

50

水准仪

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200

+300

-100

+500

-150

+100

经纬仪,

用钢尺量

边坡

设计要求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一般项目

表面平整度

20

用2m靠尺和契形塞尺检查

基底土性

观察或土样分析

注:

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

6、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的安全保证体系。

开工前组织全体进场人员学习安全知识,进行安全交底,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整改,防患于未然,切实做好安全、文明施工。

(1)基坑上口边1m范围内不许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

在锚喷支护上口5m范围内不许重车停留。

各施工人员不许翻越护身栏杆。

基坑施工期间设警示牌,夜间加设红色灯标志。

(2)基坑外施工人员不得向基坑内乱扔杂物,向基坑下传递工具时要接稳后再松手。

(3)坑下人员休息要远离基坑边及放坡处,以防不慎。

(4)机械施工时现场设专职指挥人员一名,施工机械一切服从指挥,人员尽量远离施工机械,如有必要,先通知操作人员,待回应后方可接近。

7、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该工程处于地下施工,工序复杂,穿插作业较多,工期紧,因此,开工时的施工组织部署及作好雨期施工技术措施很重要,合理作好施工前的机械、劳动力安排,材料准备,保证开工时机械、劳力及材料充足。

(1)组织措施

A、公司成立工程现场指挥部,调度协调公司各部门,及时解决各项问题,优先保证本工程施工需要。

B、项目部成立保证工期领导小组,负责工期目标实施:

组长:

项目经理

副组长:

生产负责人、技术负责人

成员:

施工员、技术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

C、建立保证工期会议制度,由工程指挥部、工期领导小组和业主.监理等部门,定期召开保证工期会,对比工期目标,解决出现的各项问题,保证工期实施

(2)技术、设备、劳力保证措施

A、现场技术施工人员充分了解设计文件,与设计部门紧密联系,及时解决设计文件出现的各项技术问题,保证设计文件的正确和施工连续。

B、现场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及时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杜绝因采用技术措施不当,发生技术事故而影响工程工期。

C、安排强有力的施工劳力。

保证施工连续进行。

D、选择优良的施工机械,确保工程施工期间设备、机械完好,保证工期目标的实现。

8、外围环境工期保证措施

(1)积极定期的与当地环卫、市政、交通部门、水电供应部门、政府监管部门和其它有关单位交流看法,改正不足,保证工程顺利施工。

(2)做好外围环境的工作,取得周围办公人员的理解和支持。

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在施工期间,对处理周边关系及社会协调等诸方面将采取如下措施:

A、施工期间的交通问题——我方将与当地公安、交警、环卫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保证施工期间施工车辆行走路线,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

B、协调解决外围环境问题——首先,从自身抓起。

我们在施工期间将认真执行国家环保部门有关规定,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并走访工地周围的单位及办公人员,协调好相互间的关系,与他们达成谅解,我公司在承建的同类工程的施工中,遇到过类似问题,但我们能较好的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顺利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协调好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3)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技术措施。

A、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要求噪音低、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达不到要求的机械设备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B、合理安排工期,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土方开挖时,如必须夜间施工,运土车辆在院内停放时必须熄火,降低施工噪音,减少环境污染。

C、土方外运时,土方车必须覆盖,防止洒落,随时清扫施工现场及运输道路,减少污染。

D、锚喷支护时,空压机必须噪音低,质量完好,安放在远离办公区的位置。

(4)地上、地下管线及道路和绿化带的保护措施。

A、挖掘机进出场必须用拖车拖至施工现场,履带式挖掘机严禁在院内混凝土路面上行走。

以免破坏院内道路。

B、现场场地狭窄,施工时应按平面图设计的道路通行。

材料及机械、工具按平面设计布置,严防对院内原有设施、绿化等的损坏。

(5)与其他施工队伍友好配合措施

A、定期组织业主、监理及其他施工队伍参加的协调例会,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B、分包队伍服从总包单位制定的质量、工期、安全目标,达到业主的要求。

C、详细阅读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服从大局,积极做好各施工队伍中的配合。

D、与各施工队伍密切保持联系,通信畅通,相互间需配合的工作提前说明。

E、解决好与各施工队伍间的工序配合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F.开挖时间段内,遇见国家古物时,应组织及时停工,联系有关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