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09311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美国的按揭贷款按照信用等级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1、优质或A级按揭(Primemortgage):

一般是指信用等级较高,且借款人有稳定收入、债务负担合理的按揭贷款。

按照美国通用的FICO信用评分体系(从300分起,满分为850分),借款人的评分应在660分以上。

2、Alt-A级按揭或“等同A级”按揭(Alternative-Amortgage):

位于优质和次级之间灰色地带的按揭,均可称为Alt-A级。

借款人一般信用记录良好,但缺少存款、资产和稳定收入的合法证明文件。

这类按揭被认为比次级按揭“安全”,但利率比优质按揭一般要高出100~200个基点。

3、次级或B级按揭(Subprimemortgage):

是指借款人信用评分在620分以下,或收入较低、债务负担过重的按揭贷款,其违约风险自然要大得多,利率比优质按揭贷款利率高2%~3%。

 次级市场总规模大致在8600-13000亿美元左右;

其中有近半数的人没有固定收入的凭证,这些人的总贷款额在4500-6500亿美元之间。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Jumbo按揭(JumboMortgage,或译“珍宝按揭”),其本意是特大按揭贷款。

衡量房主信用等级的主要指标还有信用记录、偿付额占收入比率(DTI)、抵押贷款占房产价值比率(LTVmort-gageloan-to-value),一般来说,信用得分较低或DTI比率大于55%以及LTV大于85%的房主通常被认为信用等级较低;

DTI低于55%、LTV低于85%的借款人的房贷为优质贷款。

 这三个层次的贷款市场中,优质市场的贷款人通常还款能力较强,采取较长贷款期限的定利率贷款,而Alt-A和次级债的贷款人则还款能力较弱,往往选择更复杂、基于风险定价的按揭贷款工具。

第三层次的按揭贷款典型的创新思路,就是允许借款人在初期的偿还额,不仅可以不归还贷款本金,甚至可以不完全归还贷款利息,做法被称为负分期按揭。

这些创新工具包括:

1.除了通常的5%低首付之外,无本金贷款在美国也很流行,借款人在初期的还款压力很低,但是初期未能归还的利息被滚动计入本金,这种“利滚本”的方式可使得贷款本金不断上升。

2.可调整利率贷款,这种贷款有三年、五年和七年等多种。

借款人在开头约定的几年内,只需要归还较低固定利率的按揭,过了约定期限后利率将被重新逐年调整,还款利率急剧上升。

3.一般而言,覆盖Alt-A和次级债的按揭合同都会包含偿还金额重新设置条款和最高贷款限制条款。

前者是指ARM类型的贷款定期自动重新设置偿还额;

后者是指如果借款人的初期还款较少,“利滚本”导致按揭贷款本金不断上升,到初始本金的110%-125%时,借款人的每期偿还额和利率均将调整,使得还款压力急剧上升。

4.一些中老年人的按揭贷款被利用按揭工具“倒置”过来,商业银行利用成熟的保险精算技术,对归还了大部分按揭贷款本息的中老年贷款人,不仅不要求他们继续归还按揭贷款,反而由银行向他们提供资金,按揭“倒置”的前提是,这些中老年人去世后不动产的所有权被让渡给银行。

5.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定期对不动产进行价值重估,并对重估增值部分提供追加贷款。

这些金融创新工具带有的合约再安排的特性、“盯市”(marktomarket)的特性,都要求按揭贷款人的保持相当稳健的财务状况,以及对风险的高度敏感。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过程

1938年,美国国会颁布法令成立了FannieMae(FederalNationalMortgageAssociation),其主要经营方式是通过购买银行的按揭贷款资产保持市场融通,同时以证券化方式将按揭资产打包出售取得佣金;

也就是说FannieMae不直接提供房贷,但保证了二级按揭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使中低收入的美国家庭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得到房屋贷款。

1970年,为了促进二级按揭市场上的竞争,又成立了FreddieMac(FederalHomeLoanMortgageCorpo-ration)。

在过去25年间,FannieMae和FreddieMac迅速扩张,成为美国最大的两家房屋信贷机构。

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是一场由于次级贷款大量出现坏账所引发的金融危机。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mortgage)是相对于优质抵押贷款而言的,两者的服务对象均为贷款购房者。

美国贷款机构对贷款者一般都有个人的信用评级,以660分为及格线,大于660分的被视为优质受贷者,而低于660分的则是次级受贷者。

由于优质抵押贷款门槛较高,大量信用程度较差的贷款者(主要是无固定收人者及新移民)便转向次级贷款,该类贷款对信用要求程度不高,但贷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至3%,由此吸引了不少放贷款机构。

不过,由于次级贷款的逾期还款比例高,次级市场放贷机构面临的风险也就更大。

美国经济在“9·

11”恐怖袭击之后,曾一度陷人到增长停滞的状态。

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采用连续13次降息的方法来促进经济的复苏,同时也把发展房地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这一系列的经济举措确实起到了作用,美国经济在经历了两年的W型调整后,在2003年开始了新的增长周期。

但这一举措也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即流动性过剩的金融风险开始逐渐累计,它与经济增长的经济大环境相结合,更加快速的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房价高企展现的巨大利润空间诱惑,以及美联储低利率政策的刺激,推动了投资房地产的热情。

2005年,美国家庭自有住宅比例达到历史最高纪录。

也造成次级抵押贷款占全部房贷的比例,从以往的不足5%快速跃升到2006年的30%左右。

然而之后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开始连续17次加息,结果导致了80%的次级房贷贷款者的每月按揭在不到半年时间里猛增了30%-50%,付不起按揭并被处以罚款的贷款者大量涌现。

按道理,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要出售房屋或进行抵押再融资就能渡过难关。

但事实上,由于美国住房市场的急剧降温,借款人很难及时将自己的房产变现,房屋价值也可能已经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地步,由此造成越来越多的次级抵押贷款者不堪重负,无力还贷。

2007年初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2月,美国次贷市场危机初见端倪。

由于借款方违约增多,美次贷放款机构出现亏损,第二大次贷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的股票被停牌。

4月初,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

5月,瑞士银行下属DillonRead资本管理基金因投资美国次贷市场出现严重亏损而宣告破产。

6月,美国知名的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因旗下两只对冲基金投资债务抵押债券而陷入困境。

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

7月25日,用于联合博姿和克莱斯勒并购交易的融资严重受阻。

投资者不仅担心信贷状况趋紧可能使收购热潮终止,还关切全球大型投资银行普遍面临的信贷问题。

7月至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

投资者对于全面信用危机的担忧,引发股市和债市剧烈波动。

欧美主要股指日跌幅超过2%的现象不断发生。

8月至9月,次贷危机造成了全球性信贷紧缩,各国央行被迫入市干预。

从8月9日到31日,主要国家央行共注资5446亿美元,其中欧洲央行注资3434亿美元,美联储注资1472亿美元,日本央行注资400亿美元。

9月12日,欧洲央行再向市场投放约1000亿美元的3个月期资金。

9月13日,英国北岩银行因受抵押贷款问题影响资金周转不灵,向英格兰银行求救,14日北岩银行发生挤兑事件,这是自1866年以来英国的银行首次出现挤兑。

英格兰银行给现金匮乏的银行提供了200亿美元的3个月期货款,并允许以抵押贷款作为担保。

(三)次贷危机概述

次级债是由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派生出来的债券,而所谓的次级抵押贷款则是是相对优先级抵押贷款证券而言的,是美国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的住房贷款,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申明其收入情况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次贷市场的贷款利率通常比优质抵押贷款利率高2%~3%。

按付息方式,又可以分为固定利率抵押贷款(FRM)和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ARM)。

近年来,主导次级房贷市场业务的贷款种类是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ARM),通常头两年为固定利率,此后每半年上调一次。

在美国,房贷业务不像在中国是银行的专有特权,一大批专门的信贷公司都在从事这个业务。

多数信贷公司是没有银行背景,是无法吸收老百姓的存款,那么信贷公司就需要把手头的债权卖出去,收回现金才能让业务继续滚动下去。

在美国,有两家政府背景的公司Freddiemac、Fanniemae,它们从其他信贷公司收购那些贷款人信誉好、贷款额度小的房产债权,其余债权则通过华尔街来变现。

于是就有华尔街专门的一些公司对这些千差万别,单笔数额不大的房贷整合起来,分门别类打包制作成债券的“标准件”再向投资人推介。

这里的投资人包括各类资金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

前几年美国地产火爆一时,国际资本蜂拥而至,中国的各种机构不例外也纷纷入场。

这样,在中国由银行一家承担的业务,在美国则由长长的链条构成:

信贷公司、债权打包服务公司、投资银行、信用评级等中介公司、投资基金、投资基金的投资人等等。

通过这么一个长长的链条,从正面看,利益被分割,风险也被分散,但从反面看,这个链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在一个上涨的市道里,只要手里有房就能赚钱。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客户的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的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

在房市火爆的时候,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

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

当这种负担达到极限时,就会出现大量客户违约,不再支付贷款造成坏账。

此时,就产生了次贷危机。

次级贷款的发放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及低利率假设的基础上。

大部分次级贷款基于浮动利率,即贷款利率随短期利率变动而变动。

一旦房价回落利率上升,次级借款人将会面临无力还贷风险。

从2004年中开始美联储先后17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使得借款人还贷成本激增,远超出实际还贷能力。

另一方面,近两年来美国住房市场逐步降温,使得房屋所有人的再融资变得更为困难。

这最终导致了2006年以来次级抵押贷款拖欠、违约及停止抵押赎回权数量的攀升,并使美国包括新世纪抵押贷款公司在内许多贷款公司已撤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寻求破产保护或者被收购。

同时,投资于次级贷款证券的基金与投资人也卷入到这场风波中并遭受巨额损失,使得危机影响出现向全球蔓延的迹象。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背景及原因

(一)此次危机的背景

2001年“9.11”事件后,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在低利率的刺激下,美国房地产市场一派繁荣景象,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随之迅速发展。

次级贷款市场的贷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至3%,在楼市升温的时候,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坏账率也始终保持在极低的水平。

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寻求立锥之地,许多放贷机构调低了针对所有借款人的信用门槛,这就为后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同时,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也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

2004年,根据房价、房价/租金比率、可支配收入系数、空置率、住宅换手率、房价/收入比率等指标衡量,美国房地产泡沬已经较为严重。

为了抑制过热的经济,美联储自2004年6月至2006年年中连续17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

使得在收入情况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抵押信贷者每年的还款负担越来越重,抵押信贷者的违约风险逐渐成为现实。

部分地区房价开始下降,住房抵押贷款开始成为一种高风险的业务。

2006年以来,美国房贷呆账金额不断攀升,2007年初更是达到近年来新高,房地产泡沫化现象逐渐扩散,次级房贷市场由于其客户信用状况不佳,更是到了岌岌可危的边缘境地,次级房贷违约率连创新高。

2007年3月5日,全美第二大房地产次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股价突然暴跌68.87%,4月14日,新世纪金融申请了破产保护,短短数月,新世纪金融股价就由30美元跌至1美元,投资人损失近10亿美元。

由于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一般均经过证券化后在二级市场出售,新世纪金融公司事件导致2007年7月穆迪、标准普尔等信用评级机构降低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次级贷款的二级市场出现波动,多家投资其中的基金突然面临回赎风险。

8月5日,全美第五大券商、最大的抵押债券承销商贝尔斯登旗下两只投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的基金宣布倒闭,贝尔斯登股票价格缩水将近1/3。

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为标志,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爆发,并显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二)此次危机的发生原因

  次级债从受到市场追捧的创新投资品种,演变到今天的有毒资产,起因主要有两个:

1、美国商业银行在开展次级按揭贷款业务过程中降低了评审标准,2、美国房价的持续上涨掩盖了次按借款人偿还能力不足的问题。

对次级债问题的深入追究,我们可以把其根本原因归纳为四个方面:

(1)次级债券的信用评级问题。

所有的次级贷款债券中,大约有75%得到了AAA的评级,10%得了AA,另外8%得了A,仅有7%被评为BBB或更低。

实际情况是,2006年第四季度次级贷款违约率达到了14.44%,2007年第一季度更增加到15.75%。

Alt-A和次级债两类证券的违约率可能会随着美国房价的大跌而急剧增加。

四大评级机构从美国按揭贷款评级中获得的收益累计超过30亿美元。

由于为投资银行发行的各种创新工具提供评级成为其业务的主要收入,因此评级公司很难对按揭贷款证券MBS给出中立的评级判断。

这样导致次级债券在存在隐患的情况下仍就通畅流通。

(2)2006年以来美国楼市的大幅下跌。

美国有一个专门对住房建筑企业进行监督的机构,叫做联邦住房企业监督办公室(OfficeofHousingEnterpriseOversight,OFHEO),负责计算和编辑美国全国和地方的住房价格指数(HousePriceIndex,HPI),这一指数是有关美国住房价格变动最有代表性和最有说服的指标。

从该办公室编辑的美国住房价格指数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的楼市萎靡不振,住房价格指数大多在低水平徘徊,以1980年第一季度的平均住房价格为100,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从1992年克林顿执掌美国政府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美国的楼市一步步转暖,住房价格持续且大幅度上涨,1997年第一季度,美国的住房价格指数突破200,达到201.35,2005年第二季度,美国的住房价格指数突破300,达到303.13。

20世纪90年代的10年,美国的住房价格年均增幅为5.2%,新世纪的头5年,美国住房价格的年均增幅为5.1%。

由于楼价持续快速的上升,美国的楼市已经累积了相当大的泡沫,做出一定的调整理所当然。

因此,从2006年开始,美国住房价格的上涨开始调整,到2006年第四季度,美国的住房价格指数达到了219.73,比上年最高指数下降了83个百分点。

直到2007年,楼市同比增长率从最高的17.3%下降到3%。

这样原本就负债比较多信用评级比较差的次债还贷者在出现还贷困难的情况下,借款人只需要出售房屋或进行抵押再融资就能渡过难关。

(3)美国利率大幅上调

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利率是住房抵押贷款人的基本成本之一,它也决定了贷款人住房抵押贷款的收益曲线,因此也是影响住房贷款质量的主要因素。

美国的利率有一套独特而复杂的体系,基准利率主要是联邦基金利率,它的波动决定各种商业贷款利率的波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徘徊在5-6%之间;

2001-2005年,为了刺激经济的复苏,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持续且大幅下调,由6%一直下调到1%左右,出现了美国历史上联邦基金利率的最低水平;

从2006年开始,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又进入上升通道,美联储不断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由1%回调到了目前5%以上的水平。

对2000-2007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它的运行轨迹呈现显著的“U型”。

虽然抵押贷款利率不等同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但是抵押贷款采取的创新衍生工具大多是浮动利率制度。

这样伴随着基准利率的浮动,抵押贷款利率也呈现一样图形的上调下降。

美国在经历了13次降息后又17次加息,给本来就无资产次贷者直接造成无力还贷利息。

(4)美国的储蓄制度的缺陷

在美国,违约成本是很高的,特别是在金融机构拥有不良记录,对贷款人的负面影响尤其巨大。

由于违约的成本高,美国贷款人的还贷意愿应该不会出现问题,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根源在贷款人的还贷能力上。

贷款人的还贷能力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贷款人当期的可支配收入,二是贷款人的储蓄。

就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没有理由认为美国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发生了能够影响贷款人还贷能力的显著变化。

美国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一直在惯性增长,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根源不在收入层面。

既然收入变动不能解释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问题,那么,剩下的解释变量就只有储蓄了。

美国人贷款消费而中国人储蓄消费。

高消费低储蓄是美国经济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特别是近几年,美国人几乎不储蓄。

我们知道,储蓄的重要作用之一是预防由随时困难出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或缓冲不确定性的冲击。

如果拥有足够的储蓄,那么包括收入变动、物价变动、利率变动在内的各类风险,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

没有储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贷款人根本就没有任何能力抵御哪怕是非常温和的风险,这就是楼价和利率有限变动都会出现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另一原因。

三、次贷危机对我国及世界的金融市场影响

(一)我国金融市场现状及潜在风险

从2000年起,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后的第三个经济周期。

随着钢铁、煤炭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标志着我国经济步入新一轮复苏。

随着汽车、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经济增长加速,至2006年GDP增速高达11%,大大超出了年初的预测。

2007年房地产价格、证券市场价格指数、CIP继续迅速增长,引起了我们对金融市场的关注。

8月份美国的次级贷风波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们不得不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分析我国的金融市场。

1、银行业的现状及风险

2006年以来我国各大银行分别在国际、国内证券市场上市交易。

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纷纷在大众媒体做广告,以扩大贷款规模,吸收更多的存款。

事实上,个人信贷消费已经成为我国城乡消费者一种新的消费习惯。

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信贷、家居装修信贷已成为消费者融资的首选。

从2007年1月1日起,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允许其经营人民币存贷业务。

素以信誉、服务著称的外资银行迅速占领了高端客户市场,而高端市场服务成本和风险都远远低于中、低端市场,这无形中又降低了我国银行的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证券市场的现状及风险

2005年上海证券市场曾最低探底998点,而2007年9月底,上证综指已达6000点左右,深证成份指数也从2600多点上涨至19000点左右。

两市成交量也翻了几十倍,从日成交100多亿上升到日成交3000亿左右。

开户数突破了一个亿,行情高涨时,日均开户数达30万户。

在港股直通车的鼓舞下,香港股市也连创新高,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的10000点左右涨到现在的28000点左右,而美国的道琼斯指数早在1996年就突破了10000点大关,而现在还在13000点左右徘徊,这期间美国的经济和我国经济一样处在较高增长时期,由此可见我国证券市场的狂热程度。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1990年—1999年我国证券市场集资额总和还没有达到2007年1—10月的集资额3200亿美元。

3、外汇市场的现状和风险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实行了重大改革,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从8.27调整到8.10,直到现在破7。

同时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改为盯住一揽子货币,实行更有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期间,由于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一方面导致资金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换汇需求导致人民币大量流入市场,造成国内通货膨胀。

国际投机者瞅准人民币的升值趋势,进行大量套利活动,进一步加重人民币对内需求虚增,诱发通货膨胀,对外升值压力更大,人民币和美元汇率以越来越快的步伐上升。

如何打破投机者的投机怪圈,需要货币管理当局认清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制度缺陷,跳到圈外寻求出路。

4、通货膨胀的压力

由于银行信贷规模的加大、购房者资产升值或炒房者赚钱效应的影响、证券市场的账面盈利效应、外汇兑换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以及产业链成本传递到消费市场的影响,2007年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上涨,8月份更是超过了5%的安全警戒线,达到了6.5%。

(二)美国次贷危机可能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由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依存度的提高,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尤其是美国经济不景气时,中国经济增长必然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虽然目前美国次贷危机还难以估计给我国经济带来多大的直接严重冲击。

不过,由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很大一部分是美国证券,其中部分是次贷支持的不动产抵押贷款担保证券、资产担保证券,我国一些银行不可避免地会因美国次贷危机遭受部分损失。

具体说,美国次贷危机可能给我国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对我国出口将造成不利影响。

受美国次贷危机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会适当放缓。

美国作为中国第二大出口贸易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必然也将影响到中国外贸。

研究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1%,我国出口增速就要放缓6%。

因此,从理论上看,美国次贷危机将对我国出口商品产生不利影响。

但对不同出口商品的影响要具体分析。

例如,虽然有次贷危机,拖累了需求,但对美国人的日常消费影响有限。

尤其是中国商品以日用消费品为主,这些商品物美价廉。

在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情况下,可能有更多的美国人选择中国商品以替代别国的高档高价商品。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我国有些出口商品生产企业只有美国一个“客户”,一旦美国购买力下降,而这些企业的产品又无明显价格优势,就会处在被淘汰的边缘。

2.会加剧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看,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