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9683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鼠皮下LD50:

5~6g/kg;

大鼠静脉LD50:

1.8~4.2g/kg;

狗经口LD50:

5.5~6.6g/kg。

本品为麻醉剂,开始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继而使之麻痹。

长期受较大剂量作用时,可使神经系统、肝脏、心血管系统、消化器官等发生严重器质性疾病。

对眼睛黏膜有轻微刺激作用。

乙醇可使皮肤发干,也有发生破裂现象。

7.应急措施消防方法:

用二氧化碳、雾状水、干粉、1211或抗醇泡沫灭火;

用水冷却火场中的容器;

驱散蒸气,赶走逸出液体,使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保护施救、堵漏人员。

急救:

应使吸入蒸气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眼睛受刺激用清水冲洗,严重者就医诊治;

皮肤接触用水冲洗;

误服须大量饮水,严重者须就医诊治。

8.储运须知包装标志:

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

(1)类,玻璃瓶外木箱或钙塑箱加固内衬垫料或铁桶、不锈钢桶、铝桶装。

储运条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热源,明火,避免阳光直射;

与氧化剂隔离储运;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目容器受损;

炎热季节早晚运输。

泄漏处理:

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

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被污染地面进行通风蒸发残余液体和驱散蒸气;

大面积泄漏周围应设雾状水幕抑爆。

正磷酸H3PO498.0

Phosphoricscid

1.别名磷酸,一缩原磷酸,缩原磷酸,ortho-Phosphoricacid。

2.危规分类及编号酸性腐蚀品。

GB8.1类81501。

UNNo.1805;

IMDGCODE8204页,8.1类。

3.规格工业级(GB2091—92)含量85%,分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含量75%,分优级品、一等品、合格品。

4.用途磷酸盐及浓缩磷酸盐的原料,金属表面处理(防锈加工)、电解研磨及化学研磨,清凉饮料、酿造制品、精制糖、油脂、医药的制造等。

5.物化性质无色透明柱状结晶或无色无臭的粘稠液体。

吸湿性强。

相对密度1.834(18℃)。

熔点41.5℃。

在213℃下失去1/2分子水而成焦磷酸,300℃左右可变成偏磷酸。

蒸气压3.8Pa(20℃)。

85%磷酸的相对密度1.685(25℃)。

凝固点21.1℃。

沸点158℃。

粘度0.047Pa·

s。

溶于水、醇和醚。

6.危险特性不燃。

但遇金属会瓜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

强腐蚀性,但较硫酸、盐酸、硝酸为弱。

特别是磷酸烟雾对眼黏膜、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吸入后引起咳嗽、支气管炎。

高浓度磷酸本身对皮肤及黏膜有刺激作用,与皮肤接触能引起腐蚀性灼伤。

大鼠经口LC50:

1530mg/kg;

家兔皮肤LC50:

2740mg/kg

用水灭火,并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应使患者脱离污染区,立即脱去衣物,用大量大冲洗皮肤和眼睛,如有灼伤送医院救治;

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8.储运须知包装标志:

腐蚀品。

(1)类,塑料听或玻璃瓶外木箱内衬垫料。

储存于阴凉处;

严禁与碱类、有毒物品及其他易腐蚀品共储混运;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耐酸防护用品。

对泄漏物处理须戴防毒面具与耐酸防护用品;

污染地面上洒碳酸钠,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亚硫酸氢钠NaHSO3104.1

Sodiumbisulfite

1.别名重亚硫酸钠,酸性亚硫酸钠,酸式亚硫钠,重硫氧,Sodiumhydrigensulfite,Sodiumacidsulfite

2.规格工业级,含量≥一级38%,二级34%;

试剂级(HG3—1291—80)SO2含量,58.5%~65.0%。

3.用途漂白剂,媒染剂,蔬菜脱水剂和保存剂,照相还原剂,医药,电镀及造纸等助漂净剂。

4.物化性质白色块状结晶或粉末。

在空气中会产生二氧化硫。

具有二氧化硫臭味。

暴露于空气中极易氧化。

有较强的还原性。

相对密度1.48。

加热分解。

易溶于水。

微溶于醇。

其他参见亚硫酸氢盐及其溶液。

5.危险特性不燃。

受热分解并有腐蚀性。

有毒。

误服会中毒,蒸气刺激眼睛和黏膜。

液体能腐蚀眼睛、皮肤和黏膜。

与酸类发生反应,散发出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

6.应急措施消防方法:

用砂土、二氧化碳、雾状水灭火。

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严重者就医诊治。

皮肤接触也用水冲洗。

误服立即漱口,送医院救治。

(1)类。

玻璃瓶外木箱内衬垫料或铁桶装。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热源,避免阳光直射。

与碱类、酸类和其他腐蚀品隔离储运。

露置空气中易分解变质,不宜久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容器受损。

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过氧化氢H2O234.0

Hydrogenperoxide

1.别名双氧水

2.危规分类及编号氧化剂。

过氧化氢(含量﹥60%,特许的)GB5.1类51001。

UNNo.2015;

IMDGCODE5152页,5.1类。

副危险8类。

过氧化氢(含量8%~20%)GB5.1类51001。

UNNo.2984;

IMDGCODE5150页,5.1类。

过氧化氢(含量小于8%)不属本法规规定。

3.规格军用级(过氧化氢浓度)(80±

0.5)%;

式业级(GB1616—88)分27.5%、35%、和50%。

27.5%(过氧化氢含量)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均≥27.5%(稳定度)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均≥93%;

35%(过氧化氢含量)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均≥35.0%,(稳定度)优等品、一等品97%,合格品均≥50%,(稳定度)优等品、一等品97%,合格品93%。

4.用途氧化剂、漂白剂、杀菌剂、消毒剂、发色剂。

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可用作火箭动力燃料。

5.物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

深层时略带淡蓝色。

相对密度1.4426(25℃)。

冰点—0.4℃。

沸点150.2℃。

折射率1.4067(25℃),饱和蒸气压206.6Pa(20℃)。

临界温度459℃。

临界压力21683.6kPa。

过氧化氢与水互溶,用水稀释的过氧化氢可以降低它的分解活性。

溶于醇类、乙二醇、吡啶、乙酸酯、酸类和酮。

不溶于石油醚、煤油、汽油、四氯乙碳、三氯甲烷、甲苯、苯乙烯,浓度高于65%的过氧化氢溶液结冰时体积收缩,不会破坏容器。

它是微酸性液体,具有漂白作用,其分子内含有活性氧47%。

它本身不能燃烧,但它分解时放出的氧能强烈地助燃。

遇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时也可被还原。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会后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热量和水蒸气。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火源或热量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作用。

过氧化氢对热、杂质、冲击、酸度、强光等均有敏感,极易发生分解。

因此须加入少量的有机物或无机物作为安定剂,如磷酸及其盐类、锡酸盐、8-羟基喹啉等。

6.危险特性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是不燃的,但它能与可燃物反应并产生足够的热量而引起着火,又由于它分解所放出的氧能强烈助燃,最终可导致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4±

0.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也能发生分解。

其分解速度在65℃时每周约1%;

在100℃时每天约2%,在140℃时发生迅速分解并爆炸。

它的爆炸极限为26%~100%,74%以上的过氧化氢,其上限可达26%,遇电火花会发生气相爆炸。

但实际它的爆炸危险性主要是由于它与有机物反应或由于杂质催化分解而发生爆炸。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的混合物是敏感的,在冲击和热量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它与可氧化物混合存在潜在的危险性。

杂质污染可大大加速它的分解。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炭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它的毒性主要是由它的活性氧化作用所引起的,如对眼睛、黏膜和皮肤的化学灼伤,以及使普通衣物着火等,过氧化氢可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吸收和吞入等途径引起中毒。

但是,它的蒸气压小,挥发性低,吸入蒸气中毒的可能性较小,且它具有强烈烧灼感,故吞入的可能也很小。

主要是皮肤接触引起烧伤。

使局部皮肤的毛发发白(但过一段时间后可复原),产生刺痛、瘙痒。

由于量、时间、作用部位不同,产生程度不等的化学灼伤。

渗入皮肤角质层后分解产生氧,使表皮起泡、手掌、指尖及甲床等处角质层较厚,末梢神经丰富,疼痛更为剧烈,难以忍受,患者常因此坐立不安,情绪急燥,不易入眠。

剂量较大、冲洗不及时,可留下永久疤痕。

蒸气刺激眼睛,脱离接触后症状迅速消失;

液滴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角膜上皮变性、坏死和浑浊,影响视力或导致完全失明。

用水扑救,并用水冷却其他容量。

若发生高浓度过氧化氢容器排气孔中冒出蒸气,所有人员应迅速撤至安全地方。

操作人员均应做到全身防护。

皮肤沾染时,应立即用水冲洗,也可用3%高锰酸钾或2%碳酸钠溶液冲淡。

眼睛沾染时,应立即用水冲洗15分钟以上,然后就医。

误服立即催吐或洗胃,送医院急救。

氧化剂和腐蚀品。

(Ⅰ)(Ⅱ)类。

存放60%以上的过氧化氢用纯铝(含铝99.6%以上)、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刷成容器(严格清洗和钝化),严禁铁、铁锈或尘土等杂质进入(应带有防尘过滤器的排气孔)。

20%~60%的过氧化氢储存于聚乙烯桶或纯铝桶中。

容器盖小应有排气孔外套木箱。

储存场地应防止阳光直射,应有充足的水源和消防水龙带以及喷雾装置。

场地不得有燃料、氧化剂、有机物等,必须保持整齐清洁。

操作人员均应做到全身防护(橡胶和氯丁橡胶手套,天然橡胶高统靴,聚氯乙烯防护服,聚乙烯围裙和套袖等以及塑料面罩、护目镜、头巾等)。

操作人员应穿戴全身防护物品。

叵发现高浓度过氧化氢泄漏,用水冲洗泄漏液,若发现温度比外界温度升高5C以上,可加入适量安定剂(磷酸)或用蒸馏水稀释。

若无法控制分解,温度比大气温度高10C以上,可将过氧化氢紧急泄出。

若发生着火,用水扑灭,并用水冷却其他容器。

若发现容器排气孔中冒出蒸气,所有人员应迅速撤至安全地方。

当过氧化氢喷溅在衣服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并脱掉。

20%~60%过氧化氢泄漏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氢氟酸HF20.0

Hydrogenfluoridesolution

1.别名氟化氢熔液,Hydrofluorideacid,solution,Fluorohydricacid,solution

GB8.1OD81016。

UNNo.1790。

IMDGCODE8184页,8.1类。

3.规格工业级(GB7744—87)氟化氢含量≥优级品40%,一级品40%,55%,60%,二级品40%,55%,60%;

试剂级(GB620—77)含量≥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40.0%。

4.用途灯泡磨砂、制冷剂、玻璃刻花、清洗金属、清洗铸铁、电镀、滤纸的处理、电子制品的硅洗涤剂、氟树脂中间原料和烷化剂等。

5.物化性质含氟化氢60%以下的水溶液为无色澄清的发烟液体。

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空气中即冒白烟。

因有聚合作用(线型聚合物的形成),而在水溶液中以H2F2或H3F3的形式存在。

对金、铂、铅、蜡及聚乙烯塑料不起腐蚀作用。

但对很多金属发生腐蚀,与硅及硅的化合物反应生成气态的四氟化硅。

因此,不能用玻璃及陶瓷器作容器。

但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而易引起爆炸。

对很多金属以及硅和硅化合物发生腐蚀作用,氢氟酸对人体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性。

如眼睛、皮肤或黏膜接触氢氟酸溶液或蒸气,会引起很难痊愈的严重灼燃痛。

溅入眼睛内可致盲(可能不立即感觉疼痛或出现损伤)。

吸入蒸气后重者可导致肺水肿,往往在接触后12~24小时才出现症状。

用雾状水、泡沫灭火。

灭火时戴氧气防毒面具和全身防护服,防止酸液溅皮肤。

应使吸入蒸气的患者急速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并送医院抢救。

眼睛受刺激须不断用水冲洗,直送医院医治。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迅速脱去有氢氟酸污染的衣物,送医院急救。

误服时漱口,急送医院抢救。

腐蚀品和毒害品。

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塑料桶。

储存于通风的不燃库房。

避免阳光直射。

远离热源、火源,切忌接触H发孔剂、氰化物、金属粉末、碱类等。

工作人员必须穿戴用聚氯乙烯或氯丁橡胶制的防护用品(包括长袖工作服、防毒面具、面罩或化学安全防护镜、安全帽、手套和脚套)。

并备有淋浴和洗眼睛设备供工作人员工作后清洗。

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全身防护服,将污染地面洒上苏打石灰,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氢氧化钠NaOH40.0

Sodiumhtdroxide,solid

1.别名烧碱,苛性钠,苛性碱,苛性曹达,固碱,火碱,Causticsoda,Lye,Sodalye,Sodiumhydrate,Whitecaustic

2.危规分类及编号碱性腐蚀品。

GB8.2类82001。

UNNo.1832。

IMDGCODE8225、8226页,8.2类。

3.规格工业级(GB209—92),水银法:

≥优级品99.5%,一级品99.5%,合格品99.0%;

苛化法:

≥优级品97%,一级品97%,合格品96%;

隔膜法:

≥优级品96%,一级品96%,合格品95%,试剂级(GB629—81)含量≥优级纯97%,分析纯96%,化学纯95%。

4.用途广泛用于中和剂,各种钠盐制造、肥皂、造纸、棉织品、丝、粘胶纤维、橡胶制品的再生、金属清洗、电解提炼锌、镀锡、氧化物涂料、漂白等。

5.物化性质无色至青白色棒状、片状、粒状、固块或液体。

从空气中迅速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吸收二氧化碳。

相对密度2.13。

熔点318C。

沸点1390C。

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

溶于醇、甘油,并能放出大量热。

不溶于乙醚、丙酮,蒸气压133.3Pa(739℃)。

但遇水能放出大量热,使可燃物着火。

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与酸类剧烈反应。

与铵盐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小鼠腹腔LD50:

40mg/kg。

本品是典型的强碱,腐蚀性较强,如果咽下它的水溶液就产生呕吐、腹部剧痛、衰竭、虚脱等症,严重者致死。

氢氧化钠对皮肤、黏膜、角膜等有极大的腐蚀作用。

吸入粉末或烟雾能使呼吸道腐蚀。

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接触氢氧化钠应尽可能用大量水仔细地冲洗。

如眼睛受刺激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硼酸水冲洗。

如误服立即漱口,饮水及醋或1%醋酸,并送医院急救。

(Ⅱ)类。

固碱可装入钢桶中严封,塑料袋、编织袋外成组包装;

或塑料瓶外木箱,液碱散装储运。

防止容器破损。

储存于干燥的地方,防止受潮。

与酸类、铝、锡、铅、锌及其合金、爆炸物、有机过氧化物、铵盐及易燃物隔离储运。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品。

处理泄漏须穿戴防护眼镜与手套。

扫起,慢慢倒入大量水中,地面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氢氧化钾KOH56.1

Potassiumhydroxide,solid

1.别名苛性钾,钾灰,Potasstumhtdratc.Causticpotash,Potassa

GB8.2类82002。

UNNo.1813。

IMDGCODE8214页,8.2类。

3.规格工业级(GB1919—80)隔膜电解法,含量≥一级品90%;

二级品88%;

试剂级(GB2306—80)含量≥优级纯、分析纯82%,化学纯80%。

4.用途制造碳酸钾或肥皂、玻璃,各种合成反应,二氧化碳吸收剂,脱模剂,电镀,照相雕刻和石印木等。

5.物化性质白色或稍带黄色的棒状、片状、粒状、固块或液体。

潮解性很强,能迅速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而潮解。

相对密度2.044。

熔点360.4C。

沸点1320C。

溶于水,水溶液呈强碱性,溶解时或溶液与酸反应时产生大量热。

溶于甲醇、乙醇和甘油。

不溶于乙醚及液氨。

但吸潮能力比氢氧化钠还强,遇水或潮气放出大量热,使可燃物着火。

遇潮时能与一些金属反应,释出易燃易爆的氢气。

与酸类发生剧烈反应。

与铵盐发生反应,放出氨气。

365mg/kg,腐蚀性级强。

如果误服即激烈刺激口腔、咽喉、胃肠,虚脱而死,即使免于死亡也可能会后遗食道狭窄。

皮肤或黏膜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

其它参见氢氧化钠

重铬酸钾K2Cr2O7294.2

Potassiumdichromate

1.别名红矾钾,Potassiumdichromate,Rdepotassiumchromate

GB5.1类51520

3.规格工业级(GB2324—92)含量≥优等品99.7%,一级品99.5%;

合格品99.0%;

试剂级(GB642—77)含量≥优级纯99.8%、分析纯82%,化学纯99.5%。

4.用途铬酸盐、重铬酸盐的制造,有机合成,电镀,防腐剂,鞣革,颜料、媒染剂,照相印刷,电池,安全火柴,化学研磨,分析试剂,烟火,医药等。

5.物化性质橙红色板状结晶。

带苦的金属味。

相对密度2.678。

熔点398℃。

500℃以上分解成铬酸、氧化铬并释出氧气,溶于水。

在潮湿情况下比重铬酸钠稳定。

遇浓硫酸有红色针状铬酸酐析出。

6.危险特性遇强酸或高温时释出氧气,促使有机燃烧。

与可燃物混合易引起着火和爆炸。

有水时与硫化钠混合能引起自燃。

与硝酸盐、氯酸盐接触剧烈反应。

因溶解度大,故毒性强。

吸入、皮肤或黏膜接触,能造成皮肤皮炎和湿疹,产生铬溃疡。

对鼻黏膜有刺激,形成糜烂,鼻中隔溃疡、穿孔可嗅觉减退。

对呼吸道可造成咽喉炎及哮喘等。

误服对胃肠有刺激作用,严重时出现休克、紫绀、呼吸困难,甚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弱。

其它参见重铬酸钠。

盐酸HCl36.5

Hydrochloricacid

1.别名氢氧酸,盐镪水,焊锡药水,solution,Muriaticacid

2.危规分类及编号酸性腐蚀品,GB8.1类

3.规格工业级(合成盐酸)(GB320—83)加剂级(GB1897—86)总酸度(以HCl计)≥S-31,31%,S-33,33%,S-35,35%。

4.用途电池、医药、染料、纺织、化肥、冶金、玻璃加工、金属清洗,有机合成、照相制版、陶器、仪器处理、通用试剂等。

5.物化性质无色至微黄色液体。

是氯化氢水溶液。

微黄色主要由于含有铁离子、氯和有机物等杂质所形成。

工业品分为31%、33%和36%三种,相对密度1.12~1.19。

凝固点-17~-62℃。

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溶于乙醇和乙醚。

在常温下易挥发。

6.危险特性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

能与普通金属发生反应,放出氢气而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浓盐酸在空气中发烟,触及氨蒸气生成白色云雾。

大鼠吸入LD50:

4710×

10-6×

30min;

小鼠吸入LD50:

2142×

30min。

氯化氢气体或盐酸酸雾刺激性强,能严重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黏膜35×

10-6浓度时,短时间接触可出现咽喉痛、咳嗽、窒息感、胸部压迫感;

(50~100)×

10-6时经受不住1小时以上,超过浓度时则可引起喉痉挛和肺水肿;

(1000~2000)×

10-6时最其危险。

浓盐酸对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有强烈刺激,能引起鼻中隔的溃疡。

与皮肤接触,能引起腐蚀性的灼伤。

对牙齿特别是门齿可产生酸蚀症。

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

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消防人员须穿戴氧气防毒面具及全身防护服。

应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并就医诊治。

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

严重者须就医诊治。

(不应使用催吐方法)。

耐酸坛外木格箱或塑料桶,或玻璃瓶外木箱内衬垫料。

也可用硬氯乙烯槽车装运。

储存于石棉瓦或玻璃瓦货棚下,使用耐盐酸地坪。

不可与硫酸、硝酸混放。

不可与碱类、金属粉末、氧化剂、氰化物、氯酸盐、氟化物、遇水易燃物品共储混运。

操作人员应穿戴耐酸防护服,包括兜帽、眼镜和面罩等防护器具。

在有吸入氯化氢蒸气危险的地方,应戴氯气防毒面具。

库外应装有水龙头,并备有中和剂。

处理泄漏物时须穿戴防护用具和防毒面具。

将地面洒上碳酸氢钠,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高锰酸钾KMnO4158.0

Potassiumpermanganate

1.别名过锰酸钾,灰锰氧,chamleonmineralpruplesaltNo.1490;

IMDGCODE5173页,5.1类。

GB5.1类51048,UNNo.1490;

3.规格工业级(GB1608—86)含量≥99.3%,食品添加剂(GB2513—81)含量≥99.3%;

试剂级(GB643—77)含量≥优级纯99.5%、分析纯99.5%,化学纯94%。

4.用途氧化剂、杀菌剂、漂白剂、除铁剂、除臭氧剂、金属着色、分析试剂、医药、糖精、消毒剂、防腐剂、除臭剂和解毒剂等。

5.物化性质深紫色有金属光泽粒状或针状结晶。

味甜而涩。

相对密度2.70。

分解温度200C。

溶于水呈深紫红色溶液。

稍溶于甲醇、冰乙酸、丙酮和硫酸。

遇乙醇、过氧化氢分解。

6.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

与某些物质,如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燃。

与有机物、硫、磷、还原剂、易燃物等强烈反应,发火甚至爆炸。

遇可燃物失火能助长火势。

误服会中毒。

能使口腔、咽喉及消化道迅速腐蚀。

口服1%高锰酸钾溶液可出现口烧灼感、恶心、呕吐、上腹疼痛;

2%~3%溶液可导致口咽肿胀、说话吞咽困难;

口服4%~5%溶液或用水冲服高高锰酸钾结晶者。

口唇黏膜呈棕黑色、肿胀糜烂、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最后死于循环衰弱。

高锰酸钾腐蚀性致死量5~19g。

粉尘能刺激眼睛和皮肤。

稀溶液有刺激性,浓溶液有腐蚀性,使皮肤、黏膜变质。

1090mg/kg;

小鼠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