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0218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州振华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格式.docx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10

0.3

4.8

2.8

反应后质量/g

3.2

待测

8

6.4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

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

2

D.甲一定是化合物

8.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生成物不属于空气质量标准监控对象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

22

9.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0.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

固体

B.用

量筒量取

蒸馏水

C.在

试管中倒入约

蒸馏水进行加热

D.用温度计测得水温为

11.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

12.下列微观模拟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13.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

14.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15.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16.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O4

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  )

A.H2B.H2OC.H2O2D.HCl

17.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18.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

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

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19.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20.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测得t1和t2时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M

N

P

Q

t1时的质量/g

51

9

3

17

t2时的质量/g

23

x

A.x的值小于3B.Q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D.M与N的质量变化比为14: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②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如果用E装置来收集O2,验满时应该把带火星木条放在_____处(选填“a”或“b”);

有研究显示:

O2的体积分数大于36%时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O2验满时采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为了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最好采用_____集气法。

(4)若B装置中固体为锌粒,②中加入_____试剂可制H2。

要获得干燥的H2,应先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的D装置,再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选填“a”或“b”);

如果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则锌粒放在C装置的_____处。

22.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H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写装置序号)

(4)装置F与装置B比较有什么优点?

________

(5)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_____(填写序号)

a烘干b溶解c过滤d洗涤

(6)把(5)中滤液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钾晶体,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7)称取12.5克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放入烧杯中,再加入50克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克,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23.实验室有一些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为检验其中是否混入了CO,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氢气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松同学说C装置中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则证明有CO,他认为C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但小云给予否定,因为氢气也能发生类似反应,她提出应观察到D中变浑浊,才证明有CO,D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小伟也提出D中变浑浊还不足以证明,混合气体中的CO2也会产生此现象,他提出A中装入足量澄清石灰水,B中装入适量石灰水,则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终同学们一致赞同小伟的设计,则在检验过程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_现象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

(5)上述实验尾气的一种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

②____。

(2)A、E组合制氧气,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氧气收集完毕,应先____(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用B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

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固定仪器省略)来做发生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

实验时,应该将块状石灰石放在仪器____中(填字母),该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

25.如同氧元素一样,碳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实际中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重要档案或票据,一殷都要求运用碳素墨水笔书写,其理论依据是_____。

(2)焦炭是工业上高炉炼铁的重要原料之一,它们在高炉中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其中CO使氧化铁转化为铁,就是最重要的反应之一,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3)小章同学准备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炼铁。

其中:

①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主要有:

②装置图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其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某同学实验完成后,发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增重4.4g,则该同学通入装置的CO气体质量肯定大于_____,其理由是_____。

26.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1标示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可选一种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注射器与装置B相连可用于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_____。

②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到_____,说明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4)学生甲选装置F制取CO2,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

甲在把石灰石装入试管时,不慎打破管底,其原因可能是:

后来学生乙用这支底部有破洞的试管和一个广口瓶组装成另外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图2所示).在铜网上应盛放_____,广口瓶中应盛入_____。

两种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图G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27.对比分析是化学研究和学校的基本方法,为了验证化学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甲、乙、冰三个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图所示,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把盛有适量NaOH、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MnO2溶液的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丙组同学取一根打磨干净的细铁丝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铁丝,将铁丝放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燃烧结束并冷却后将所得的物质与石棉网一起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

【实验分析】

(1)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甲组

产生蓝色沉淀,天平①(填“平衡”或“不平衡”)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乙组

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天平不平衡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丙组

④,反应前后称量质量不相等

3Fe+2O2

Fe3O4

该实验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甲丙两组同学发现乙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错误的.在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情况下,请分析导致乙组实验实验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反思】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均不变.

28.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基本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A装置来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是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待红磷熄灭且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水面大约上升至刻度___时不再上升。

(3)C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指出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

(4)D装置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______________。

(5)河水经过E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是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A

解析:

A

【解析】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分析】

【详解】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有2种分子,故A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变,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睛】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分子的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

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分析分子、原子、元素的变化等。

3.A

A.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

B.图中含有三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

C.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D.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点睛】化合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原子。

4.B

B

①由结构模型图看出,石墨烯是一种单质,错误;

②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正确;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正确;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错误。

故选B。

5.A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插入水槽液面以下,双手握住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加热时排出的气体很大一部分是试管和导管中的空气,故加热后不能立即收集气体,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B不正确;

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收集满氧气后应在水槽中将玻璃片盖好再和集气瓶一同取出水面,故C不正确;

D、实验结束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中再移去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故D不正确。

6.C

C

A、图A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

B、图B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

C、图C中的物质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正确;

D、图D中的物质是由不同分子构成,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故选C。

7.D

D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3.2g=6.8g,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8g;

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8g﹣4.8g=3.2g;

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6.4g﹣2.8g=3.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待测的数值为0.3g。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待测值为0.3,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此反应可表示为:

甲→丙+丁,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6.8g:

3.4g=2:

1,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故选D。

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8.C

由题目所给信息判断该反应为:

2CO+2NO=2CO2+N2,通过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生成单质为N2,故A正确;

空气质量标准监控对象为: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故B正确;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故C错误。

两者的质量比为:

14×

2∶2×

(12+16×

2)=7∶22。

故本题选C。

点睛:

注意把握反应特征及物质的性质。

9.C

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据图可知,甲是生成物,丁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乙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

即该反应是丁=丙+甲。

A.丁发生分解反应,故丁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

(41%-25%)=8:

16=1:

2,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正确。

考查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能力。

10.D

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可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B、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可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在10mL试管中倒入约3mL蒸馏水,没有超过试管容积的

,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

D、温度计能准确到0.1℃,温度计无法测得水温为25.15℃,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11.C

A、①②的质子数都是8,属于同一种元素,选项A正确;

B、由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而①④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两者化学性质相似,选项B正确;

C、①③的质子数不同,①得到电子不能可形成③,选项C错误;

D、②③的质子数不同,核内质子数都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不同种离子,选项D正确。

12.C

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

C、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

D、每个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是由几种分子构成的,如果由多种分子构成就属于混合物。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13.D

试题分析:

A、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由信息示意图可知,197为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错误;

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错误;

D、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则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197+79=276,正确。

故选D

考点:

元素周期表。

14.A

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故A正确;

B、由微粒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错误;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能示意CO与O2的反应,故C错误;

D、反应物属于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都不为0,故D错误。

15.D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

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

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

16.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N:

2,H:

8,Cl:

2,O:

8,反应后N:

0,Cl:

4,X前有化学计量数4,故X的化学式为H2O。

17.A

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18.B

A.注射器有刻度,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正确;

B.稀硫酸和块状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常使反应停止,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应为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错误;

C.利用该装置进行试验时,将玻璃管内的abcd四处分别放置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纸,ad处放置湿润的,bc处放置干燥的,可观察到,湿润的试纸变红,且d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而干燥的试纸不变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正确;

D.该装置的左半部相当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也可用于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正确。

19.D

二氧化碳能使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变红,不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选D。

20.D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51+9+3+17)﹣(23+3+51)=3,故错误;

B、反应后MN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Q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因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Q不可能是单质,故错误;

C、反应后MN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Q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因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D、反应中,M、N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51﹣23)g:

(9﹣3)g=14:

3,故正确;

故选D.

21.酒精灯分液漏斗2KMnO4K2MnO4+MnO2+O2↑a不可靠排水稀硫酸浓硫酸a试管内的多孔隔板上面

【分

酒精灯分液漏斗2KMnO4

K2MnO4+MnO2+O2↑a不可靠排水稀硫酸浓硫酸a试管内的多孔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