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教案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0350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教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教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教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教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教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教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教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教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教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教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教案资料.docx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教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教案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教案资料.docx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教案资料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17章思维与创造性

思维与创造性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情,这表现了思维的哪种特性?

(A)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

2.平时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就表现了思维的(B)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3.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

(D)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4.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动作停止,它们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幼儿这种依赖实际动作的思维被称为(B)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5.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常常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有关的问题,这种思维现象是(C)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6.科学家进行科学思考、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都需要运用已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各种问题。

这种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指的是(D)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动作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7.人们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的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被称为(B)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思维

8.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C)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思维

9.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心理学上指的是(A)

  A.概念B.判断  C.推理  D.思维

10.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所进行的推理是条件推理又称(D)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

11.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的推理是指(A)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

12.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推理是指(B)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理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

13.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它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

这是(C)

  A.归纳推理  B.演绎推  C.线性推理  D.假言推理

14.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因而常常会阻碍人们对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C) 

A.问题表征方式  B.无关信息的干扰  C.功能固着性  D.心理定势

15.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会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D)

  A.问题表征方式  B.无关信息的干扰  C.功能固着性  D.心理定势

16.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C)

  A.再现思维  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

17.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和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A)

A.常规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直觉性思维  D.分析性思维

18.人类的足迹目前还只能限于地球和月球,科学家却可以根据手边的各种资料推测火星上的状况。

这种对事物的思维过程是(A)

  A.间接性  B.分析  C.综合  D.概括性

19.在人脑中把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叫做(A)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20.在人脑中把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整体的的思维过程是(B)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21.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A)

  A.表象  B.记忆  C.感知  D.想像

22.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D)

  A.创造想像  B.再造想像  C.表象  D.想像

23.在抽象思维中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B)

  A.形象  B.语言  C.动作  D.图形

24.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叫(D)

  A.知觉  B.想像  C.表象  D.思维

25.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叫做(A)

  A.创造想像  B.再造想像  C.表象  D.想像

26.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称为(C)

  A.抽象思维  B.概括  C.概念  D.推理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想像有无目的意图,想像可分为(CE)

  A.再造想像  B.创造想像  C.有意想像  D.幻想  E.无意想像

2.发散思维的特点是(ADE)

  A.独特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变通性  E.流畅性

3.概念体系的主要形式有(BCD)

  A.相邻的概念 B.从属的概念 C.关联的概念 D.并列的概念 E.相反的概念

4.在创造性测验中,最著名的是(AB)

  A.吉尔福特编制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

  B.托兰斯编制的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C.韦克斯勒的儿童创造性测验

  D.比内一西蒙的儿童创造性测验,

  E.斯坦福大学的创造性测验

5.托兰斯编制的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可以分为(ABC)

  A.言语创造思维测验  B.图画创造思维测验  C.声音和词的创造思维测验

  D.数字的创造思维测验  E.记忆的创造思维测验

6.创造性思维具有的特征是(ABCDE)

  A.敏感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E.洞察性

7.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可分为几个部分?

(ABC)

  A.初始状态  B.目标状态  C.认知操作  D.问题情景  E.信息干扰

8.在认知心理学中,可以把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它应具备的特征是(ABC)  

A.目标指向性  B.操作系列性  C.认知性操作  D.信息干扰  E.问题表征

9.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是(ABCDE)  

A.智力因素  B.人格因素  C.环境因素  D.动机因素  E.文化因素

10.国内有的学者曾指出创造性思维训练应包括(ABC)

A.发散思维训练  B.直觉思维训练  

C.形象思维训练 D.逻辑思维训练 E.创造技能训练

思维与创造性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客观事物在人脑中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D)

A.想象B.联想C.表象D.思维

2.思维的主要特征为(A)。

A.间接性和概括性B.分析性和概括性C.间接性和整合性D.分析性和整合性

3.看到月亮的边上有一圈光晕,就推知将要刮风,这是(B)

A.知觉B.思维C.想象D.遗觉像

4.下面哪一种属性是思维的特点?

(C)

A.直观性B.直接性C.概括性D.整体性

5.下面哪一点说的不是思维的特点?

(A)

A.直观性B.与语言有密切关系C.间接性D.概括性

6.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

这是思维的(B)。

A.概括性B.间接性C.合理性D.整体性

7.“一题多解”体现的是(D)。

A.常规思维B.聚合思维C.直觉思维D.发散思维

8.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B)。

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

9.解几何题时,需要做辅助线,我们就在头脑中设想出一张图,做了辅助线之后会如何,这样的思维就是(B)。

A.直觉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求异思维

10.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D)。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创造性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

11.曹冲称象主要反映出的是(D)

A.抽象逻辑思维B.聚合思维C.动作思维D.发散思维

12.什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

(B)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直觉思维D.常规思维

13.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

可能的答案是:

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尺子划线等。

这种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是(D)

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

14.将一个句子的结构分解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这种思维过程是(C)

A.抽象B.概括C.分析D.综合

15.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

16.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B)。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

17.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A)。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

18.“水罐问题”(即陆钦斯量水实验)说明___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A)

A.心向(或心理定势)B.功能固着性C.无关信息的干扰D.问题表征的方式

1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了。

A.大B.多C.小D.增加

20.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 B  )。

A.例证B.外延C.名称D.属性

21.布鲁纳的人工概念实验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什么过程?

(A)

A.假设检验过程B.自然形成过程C.分析综合过程D.样例组织过程

22.沃森的四卡实验主要说明了什么?

(A)

A.人们倾向于证实B.人们倾向于证伪C.人们倾向于推理D.人们倾向于选择

23.想象要处理的信息主要是什么类的?

(D)

A.符号类B.字词类C.操作类D.表象类

24、梦属于( B)。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

25.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C,因此,所有的A都是C。

这种思维形式是(B)

A.概念B.推理C.判断D.问题解决

二、多项选择题

1.思维的主要特征是(AB)。

A.间接性B.概括性C.抽象性D.想象性E.目标性

2.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ACE)

A.独创性B.活动性C.敏感性D.定义性E.洞察性

3.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是(BCDE)。

A.机遇因素B.智力因素C.人格因素D.环境因素E.动机因素

4.具有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有( ABCD)。

A.独立性B.自信C.对复杂问题感兴趣D.冒险精神E.易怒

5.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征(BCD)。

A.常规性B.独创性C.再定义性D.灵活性E.现实性

6.问题解决的特征为(ACE)。

A.认知性操作B.操作复杂性C.目标指向性D.问题空间性E.操作系列性

7.有些儿童认为圆就是圆溜溜的东西,包括皮球、弹珠等,这是一种(BDE)。

A.明确概念B.日常概念C.科学概念D.模糊概念E.前科学概念

8.以下活动属于问题解决的有(BE)

A.走楼梯B.研究登山路线C.回忆办公室门号D.慢跑E.走象棋

9.想像的基本特征有(AE)

A.新颖性B.离奇性C.生动性D.现实性E.形象性

三、名词解释

1.思维: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创造性思维:

是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3.算法式:

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

4.爬山法:

是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5.功能固着:

是指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功能固着性。

6.想像:

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7.概念:

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8.演绎推理:

是指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四、简答题

1.思维的过程是什么?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操作实现的,这些思维操作主要有: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3)抽象和概括(4)具体化

2.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智力因素:

高创造力者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

(2)人格因素:

高创造力个体经常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性、自信等

(3)环境因素:

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促使内部动机发挥作用

(4)动机因素:

当人们被完成工作本身所获得的满足感和挑战性激发,才表现得归具创造性

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

问题表征的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等,其中心理因素有:

(1)功能固着性:

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

(2)心向:

也称心理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

(1)问题表征的方式

(2)对无关信息的注意(3)功能固着性(4)心向

5.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策略中的手段—目的分析法.

手段—目的分析法:

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少这个差异。

(再举例说明)

五、论述题

1.如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创造能力.)

答题要点:

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水平主要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

(1)建立目标与意向。

创造性思维训练之初,就要使参与者了解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其最终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行为。

(2)训练基本的技巧。

创造性活动中所需要的基本技巧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模型倾向于不同的技巧。

创造性,思维训练中要注意对基本技巧的训练

(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

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并不一定导致创造性行为的出现,但它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

把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会扼杀自己创造性活动的可能,对事物的好奇心是创造性行为的种子

(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

缺乏强烈的动机,个体的创造性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

建立动机主要是要使参与者获得成就感

(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

在这个环节中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

自信和傲慢之间往往一线之隔。

培养儿童的冒险精神更要慎重。

(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

向参与者展示他们前后的进步,会使得个体更愿意参与训练,在遇到困难时也更能坚持。

在训练任务中,应更多地进行纵向的而不是横向的对比

(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

要使儿童相信创造性思维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动机和努力的影响,还要知道杰出的创造性表现需要多年的艰辛努力

(9)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

要给儿童多个活动供其选择,在活动过程中给其探索的机会

(10)促进自我管理技巧。

创造性活动需要调动多种认知资源和外部资源,个体要实现其创造性潜能,必须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也就是元认知技巧。

(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

这些策略和技术包括上面提到的爬山法、启发式问题解决等。

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可以使儿童掌握这类方法中的一些,达到提高其创造性思维水平的目的

(12)运用例子。

运用例子更容易向儿童传送创造性的信仰和价值观

2.结合实例,说明几种主要的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

答题要点: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在新的情况下,个体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

启发式方法是指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的方法有:

(1)手段—目的分析法:

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少这个差异。

其核心:

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

(2)爬山法:

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3)逆向工作法:

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以上各点需要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答题要点: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在新的情况下,个体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

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有:

(1)算法式:

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

缺点:

费时、费力,缺乏效率。

(2)启发式:

是指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启发式问题解决策略的方法有:

①手段—目的分析法:

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少这个差异。

其核心:

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

②爬山法:

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③逆向工作法:

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以上各点需要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4.论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答题要点: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智力因素。

表现在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

(2)人格因素。

通过比较高低创造性个体发现:

高创造性个体经常是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取向和冒险精神等。

(3)环境因素。

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动机起作用。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促使内部动机发挥作用。

不适当的外在行为会使内部动机下降,只靠高水平的外在动机,反而会使创造力遭到扼杀。

(4)动机因素。

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和维持都离不开动机,创造性活动同样需要动机的维持与激发,内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创造性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

(以上各点需要展开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