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0501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5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doc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第二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1.1、合同及经有关部门审批有效的施工图纸 1

1.2、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有效施工图 1

1.3、国家或行业规范、标准、规程、地方标准 1

1.4、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

2、工程概况 1

2.1、工程建设情况 2

2.2、建筑概况 2

2.3、结构概况 3

2.4、机电工程概况 3

3、质量通病防治方法及措施 4

3.1、地基与基础工程 4

3.2、主体工程 7

3.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17

3.4、屋面防水工程 27

3.5、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32

3.6、建筑电气工程 37

3.7、通风与空调工程 41

3.8、节能工程 47

1、编制依据

1.1、合同及经有关部门审批有效的施工图纸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尖置房地产有限公司于二零一二年六月签订的《信和·北滨路项目一期工程A1区及三期工程B区地下部分总承包工程之A1区部分合同文件》。

1.2、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有效施工图

中国·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采暖共5个专业的施工图。

证书编号:

A150002896。

出图日期:

2012年3月;图纸批准日期:

2012年3月19日;批准部门:

机械工业第三设计院、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

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人防图。

证书编号:

A150000980,A150000987.设计号:

2010-RF-15。

出图日期:

2012年1月;图纸批准日期:

2012年3月19日;批准部门:

机械工业第三设计院、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

1.3、国家或行业规范、标准、规程、地方标准

1.3.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3.2、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

1.3.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1.3.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1.3.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1.3.6、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126-2000);

1.3.7、普通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与施工规定(DBJ15-30-2002)

1.3.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3.9、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3.10、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点(2009版)

1.4、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项目南侧为北滨路,西侧为华新街,北侧为黄观路,东北侧为立交桥,地处繁华地段,周边有居民区、写字楼等,交通便利。

本工程由B12、B15、B17三栋塔楼及地下室、会所组成,主楼及地库地下三层,地上17层,会所三层,建筑高度69米,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主楼及地库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会所建筑面积约8000㎡(会所图纸正在调整中,目前尚未确定正式布局)。

建筑主要功能为住宅及会所,地下室为车库及设备用房。

2.1、工程建设情况

工程建设概况一览表

工程名称

信和·北滨路项目一期A1区工程

工程地址

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桥北村及中兴段1号宗地

建设单位

重庆尖置房地产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

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分公司

设计单位

重庆市设计院、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

监理单位

重庆联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质量监督部门

江北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总包单位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分包单位

/

建设工期

735天

合同工期

735个公历天

总投资额

36900万元

合同工程投资额

18900万元

工程主要功能或用途

住宅及车库、商业

2.2、建筑概况

建筑设计概况一览表

总建筑面积

97203.74㎡

占地面积

29086.13㎡

建筑高度

68.99米

首层建筑面积

228.30㎡/158.06㎡/246.59㎡

层数

地上

15/15/17

层高

首层

3.15m

地上面积

44139.96㎡

地下

2/2/3

标准层

3.15m

地下面积

53063.78㎡

地下

6.15/4.5/4.5m

装饰

外墙

外墙涂料/外墙面砖/干挂花岗石

楼地面

车库地面

细石混凝土

设备用房地面

防滑地砖

内墙

水泥砂浆墙面、穿孔吸音板墙面、面砖墙面、挂帖花岗石大理石墙面、粘贴薄石材墙面

顶棚

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穿孔吸声板吊顶

楼梯

防水

屋面

3.0厚聚酯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5厚高分子防水涂料

厕浴间

/

阳台

/

保温节能

外墙保温为无机保温砂浆35厚,楼板为发泡混凝土20厚,屋面为发泡混凝土250厚;

2.3、结构概况

结构概况一览表

地基基础

埋深

桩基嵌入持力层不小于800mm

持力层

中风化岩层

承载力标准值

7.3MPa

桩基

类型:

人工挖孔灌注桩

桩长:

平均10m

桩径:

900~1200mm

主体

结构形式

框支剪力墙

主要结构尺寸

梁:

200×500~1100×500

板:

h=100~500mm

柱:

500×500、500×800、700×700mm

墙:

墙厚200、250、300mm

抗震设防等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均为:

标准设防类;

框架梁抗震等级为:

三级

人防等级

防护等级为甲类5级(防核、防常)、防化等级为丙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抗渗要求

基础

C30、C40

墙体

C40、35、30

其他

C30、C35

C30

C40

楼梯

C30

钢筋

类别:

本工程涉及到的钢筋规格有HPB235、HRB335、HRB400和热轧带肋钢筋550级

特殊结构

其它需说明的事项

2.4、机电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包施工机电系统主要包括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及通风空调工程。

其中给排水分生活给水、污废水排水、雨水及空调冷凝水;电气工程分强电系统及弱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通风系统包含新风及防排烟系统。

机电工程涉及分部分项工程多,施工要求精细,且与其它各专业交叉作业繁杂,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编制该质量通病防治方案旨在提前预防及跟踪解决,确保机电工程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的正常推进。

3、质量管理组织架构

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及合同要求,建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责任制、现场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或检验试验、不合格品控制、质量改进、资料收集、整理、报批等,然后,给相关人员提供相应的检验验收标准、规范、记录表格及检测工具。

根据工程进展实施工序、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报验工作。

验收中发现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并组织复验,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4、质量通病防治方法及措施

2.5、地基与基础工程

2.5.1、土方开挖及回填

2.5.1.1、质量通病:

边坡塌方

采取措施:

(1)、开挖的坡度应根据不同的土层的特性选用适当的坡度;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时,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防止因土层湿化,内聚力降低引起塌方;

(3)、边坡顶部严禁大量堆载;

(4)、对坑(槽)塌方,应清除塌方后作临时性支护措施;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应清除塌方后用块石填砌或用2:

8、3:

7灰土回填嵌补,与土接触部位作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或将坡度改缓。

同时应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

2.5.1.2、质量通病:

浅基基坑槽底超挖

采取措施:

(1)、机械开挖时,槽底的控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提高15~30cm,机械挖完后,再用人工清槽;

(2)、改进机械挖土的铲斗,减小斗齿扰动土的厚度,相应减少槽底预留厚度。

配合专人,随挖随按槽底设计标高,进行人工清槽。

(3)、清除超挖范围的松土,按软弱地基处理。

2.5.1.3、质量通病:

场地积水

采取措施:

(1)、在施工前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合理设置场地排水坡(要求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畅通)、排水沟等设施,并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2)、如果施工期跨雨期的,要做好雨期施工现场排水措施。

(3)、场地回填土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要使土的相对密实度不低于90%。

(4)、对已经积水的采用明沟排水法。

沿场地周围开挖排水沟,再在沟底设集水井与其相连,用水泵直接抽走(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施工场地基础边净距0.4m以外,场地的四角或每隔20~40m应设1个集水井);如果场地面积大、排水量大,为减少大量设置排水沟的复杂性,可减少大量设置排水沟的复杂性,可在场地外距基础边6~30m开挖1条排水深沟,使场地内的积水通过深沟自流入集水井,用水泵排到施工场地以外沟道内。

或利用工程设施周围或内部的正式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将其作为排水设施,在场地一侧或两侧设排水明沟或暗沟,把水流引入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排走。

2.5.1.4、质量通病: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采取措施:

(1)、选择回填的土料及其性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填土密实度应根据工程性质的要求而定,压实系数等于土的控制干密度除以土的最大干密度。

(3)、设计有要求时,要通过现场土工试验,并且严格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加强对土料含水量的控制。

(4)、对不合要求的进行换土回填;翻出晾晒、风干后回填;填入吸水材料;施打挤密。

2.5.2、人工挖孔灌注桩

2.5.2.1、质量通病:

桩身砼质量有缺陷

预防措施:

严格按施工操作规程操作,浇砼前计算好砼需求量,作好供应计划,确保连续浇灌的砼供应。

2.5.2.2、质量通病:

桩孔歪斜

预防措施:

每节护壁装模浇砼前均吊线校正垂直度,成孔后及时浇砼。

2.5.3、地下室防水

2.5.3.1、质量通病:

混凝土墙裂缝漏水

采取措施:

(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设计,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

(2)、加强养护:

一般在浇筑完成12h以内采用塑料布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并连续7天对混凝土采用浇水养护(当日气温小于5摄氏度不得浇水)。

治理方法:

沿裂缝切槽嵌缝并用氰凝浆液或其他化学浆液灌注缝隙,封闭裂缝。

2.5.3.2、质量通病:

施工缝漏水

采取措施:

(1)、选择好接缝的形式

(2)、处理好接缝:

拆模后随即用钢丝板刷将接缝刷毛,清除浮浆,扫刷干净,冲洗湿润。

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水平接缝上铺设1:

2.5水泥砂浆2mm左右。

浇筑混凝土须细致振捣密实。

(3)、平缝表面洗刷干净,将橡胶止水条的隔离纸撕掉,居中粘贴在接缝上。

搭接长度不少于50mm。

随后即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治理方法:

沿漏水部位可用氰凝、丙凝等灌注堵塞一切漏水的通道,再用氰凝浆涂刷施工缝内面,宽度不少于600mm。

2.5.3.3、质量通病:

穿墙管漏水

采取措施:

(1)、在预埋大管径(直径大于800mm)时,在管底开设浇注振捣排气孔,可以从孔内加灌混凝土,用插入式振动器插入孔中再振捣,迫使空气和泌水排出,以使管底混凝土密实。

(2)、预埋管外擦洗干净,要有专人负责:

粘贴BW止水条,撕掉隔离纸,靠自身黏性粘贴在外管上。

位置同止水环。

浇混凝土时要有专人负责,确保位置准确。

治理方法:

管下混凝土漏水,将管下漏水的混凝土凿深250mm。

如果水的压力不大,用快硬水泥胶浆堵塞。

2.5.3.4、质量通病:

后浇带漏水

采取措施:

(1)、必须全面清除后浇缝两侧的杂物,如油污等;打毛混凝土两侧面。

(2)、后浇混凝土的间隔时间,应按设计要求一般在主体结构混凝土完成60d左右。

宜选择气温较低的季节施工,可避免混凝土因冷缩而裂缝。

要配制补偿收缩混凝土。

(3)、要认真按配合比施工,搅拌均匀,随拌随灌筑,振捣密实,两次拍压,抹平,湿养护不少于7d,补偿性收缩混凝土须浸水养护14d。

治理方法:

采用高压灌浆法把防水堵漏发泡剂,灌注混凝土裂缝,填充缝隙堵漏,在无渗漏,无明水情况下,做防水密封处理。

2.6、主体工程

2.6.1、模板工程

因模板缺陷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问题,主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模板缺陷的发生。

2.6.1.1、质量通病:

柱模板缺陷:

模板位移、倾斜、扭曲、胀模、鼓肚、漏浆。

采取措施:

(1)、支模前应先校正钢筋位置,弹线时对成排柱子的位置应找中、规方。

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经校直、复核后,拉通柱顶基准线,依线按序立各个柱模。

在柱模底部应设定位盘和垫木,以保证柱底位置准确。

柱距较小时,柱间采用剪刀撑和水平撑;大柱距则应单独设置四面斜撑,以保证各柱模位置准确。

(2)、柱模应妥善堆放,使用前应检查、修整,分段支模连接应紧固,以防止柱模竖向倾斜、扭曲。

(3)、柱箍间距应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设置,木楞胶合板模应采用定形枋木加强阳角部位;组合钢模板在配板时,端头的接缝应错开布置,以增加柱模的整体刚度。

角部的每个连接孔都应用U形卡卡牢,两侧的对拉螺栓应紧靠模板,如有缝隙应用木楔塞紧,以免扣件滑移,使拼缝处产生拉力,造成漏浆。

2.6.1.2、质量通病:

墙模板缺陷:

模板倾斜、胀模,模板底部和阴角部位不易拆除,墙根外侧挂浆,内侧“烂根”。

采取措施:

(1)、墙模板应按配板图组装,横竖背肋间距应按模板设计布置,对拉螺栓规格一般为Φ12~16。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对拉螺栓是否收紧,采用不易被挤压振碎的套管,墙模顶部应设置上拉杆,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

木模或胶合板模的背肋宜设置在板面拼缝处。

(2)、采取导墙支模时,按墙厚先浇筑150~200mm高的导墙作为墙模板底部的内支撑,导墙混凝土两侧应平整;采取预制导墙块做内支撑时,找平砂浆应平整。

(3)、阴角模板的角不应呈锐角,应按拆模时间和顺序拆模。

2.6.1.3、质量通病:

楼梯模板缺陷:

楼梯底部不平整,楼梯梁板歪斜,轴线位移,侧向模板松动、胀模。

(1)、楼梯底板模拼装要平整,支撑应牢靠。

(2)、侧向拼缝应严密,钢木混合模板的配板刚度应一致,细长比过大的支撑应增设剪刀撑。

(3)、应对模板、支撑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2.6.1.4、质量通病:

梁模板缺陷:

梁模板底板下挠,侧向胀模。

圈梁上口宽度不足;底模端部嵌入梁柱间混凝土内,不易拆除;梁柱模板接头处跑模漏浆。

(1)、采取措施:

(2)、圈梁木模的上口必须设临时撑头,以保证梁上口宽度。

(3)、斜撑应与上口横档钉牢,并拉通长直线,保持圈梁上口平直。

(4)、组合钢模板采用挑扁担支模施工时,枋木或钢管扁担长度为墙厚加2倍梁高。

(5)、梁底模应按规定起拱。

支撑在泥土地面时,应夯实并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梁底支撑间距应保证在钢筋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

当梁高超过600mm,侧模应加设钢管围檩。

3.2.1.5质量通病:

混凝土浇筑漏浆

采取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控制塌落度。

2、控制模板质量,淘汰老化变形模板;确保模板纵横支撑牢固。

3、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避免过振。

4、对模板缝隙封堵严密:

现浇板底模缝隙采用油漆腻子弥缝;墙、梁、柱侧模缝隙采用双面胶带弥缝。

柱、墙根部缝隙采用砂浆找平做底。

5、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之一,在钢筋加工及绑扎的过程中有以下需要注意的要点:

(6)、钢筋调直后应进行力学性能抽检,调直后钢筋的强度、伸长率、截面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

(7)、(7)直螺纹连接的钢筋下料应保证端面与轴线垂直、无马蹄形或翘曲。

丝头加工应经环通规、环止规螺纹检验和外观检查合格并形成记录。

接头连接完毕后,应进行拧紧力矩值检验和外露有效螺纹检查。

标准型接头丝头有效螺纹长度应不小于1/2连接套筒长度,连接后应有外露有效螺纹,但不得超过2P。

(8)楼层内梁上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跨中范围内,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范围内且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抗震KZ纵向钢筋接头连接区应设置在距板面大于范围内。

(9)框架梁柱的纵向钢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竖向构件(框架柱、剪力墙边缘柱)纵筋定位不得采用纵筋与水平筋点焊的方式。

(10)框架柱、剪力墙暗柱箍筋采用直径12及以上的钢筋时,设计时应考虑调整纵筋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注意插筋定位,保证柱、墙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满足GB50010的要求。

(11)长度L大于8m的混凝土墙,或5m≤L≤8m且两端有端柱约束的凝土墙,混凝土配合比应采取补偿收缩或添加合成纤维等抗裂措施,同时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应≥0.3%。

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8)、同一节点三条轴线及以上的梁交会时,应由设计明确各梁纵筋叠放顺序。

梁、异型柱、剪力墙暗柱截面宽度相同时,应有明确构造设计。

施工时因钢筋交叉造成梁角部纵筋远离箍筋弯角位置(不蹬角)的,应会同设计明确处理措施,不得随意添加蹬角纵筋。

(9)、施工梁、柱的节点区域,穿扎梁筋应保证箍筋复位,防止单肢箍、内箍漏设。

框架节点核心区,宜先按加密区要求确定箍筋圈数、肢数并穿套好(不固定)后,再穿扎梁筋,同时按间距调整固定箍筋。

主次梁交接处主梁宜先绑扎基本箍筋后,再按设计文件要求绑扎附加箍筋。

框架柱和剪力墙边缘柱内的单肢箍应在加工时就两端弯到位,采用落套箍的方式绑扎。

(10)、布置在建筑平面转折处的现浇板、屋面现浇板,板内应采用双层双向布筋,钢筋间距宜取150~200。

不规则现浇板内阳角、建筑平面外转角房间有墙约束的现浇板板角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数量不少于7φ8@100,长度应大于板短边净跨的1/3,且不小于1.5m。

角部房间设置转角窗时,该角部房间板厚不宜小于120mm,板角应设置联系窗端混凝土墙(柱)的板内暗梁,并设置放射形钢筋。

(11)、板面钢筋在制作时应控制钢筋下料长度及负弯矩筋的弯钩长度。

采用冷轧扭钢筋单边弯钩时,弯钩端应置于锚固区,并保证锚固长度要求。

(12)、梁底、板底钢筋支垫应采用统一规格的瓜米石、花岗石垫块,或选用合格的建筑塑料支撑件,布置间距不应大于1000㎜。

钢筋材质支撑件不得直接放置在模板上。

板面钢筋的支撑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宜优先选用长板凳铁,分离式配筋应选用长板凳铁,支撑件间距不宜大于800㎜。

(13)、强弱电管线采用竖向穿梁方式布置时,应采用沿梁轴线方向分散穿梁方式埋设,管线距梁边≥50mm。

穿梁段梁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

若采用集中穿梁方式,应由设计明确加强措施。

现浇板内电气及智能等线管应避免交叉和过度集中布置,禁止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间,线管直径应小于1/3板厚,在板分离式配筋无上层钢筋区域沿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片。

严禁板内水平埋设水管。

(14)、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1.5~2㎡范围内宜设置一处,浇筑过程的应进行插签检查厚度。

混凝土楼板成型后厚度的检测按分户检验要求执行;板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由设计单位进行结构复算,并出具设计处理意见。

(15)、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

梁底模应设置独立支撑,保证梁板拆模后的楼盖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宜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行,浇筑时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针对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2.6.1.5、质量通病:

钢筋错位:

柱、梁、板、墙主筋位置及保护层偏差超标

采取措施:

(1)、钢筋绑扎或焊接必须牢固,固定钢筋措施可靠有效。

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垫块要沿主筋方向摆放,位置、数量准确。

对柱头外伸主筋部分要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绑扎好,然后用Φ8~Φ10钢筋焊成的井字形铁卡固定。

对墙板钢筋应设置可靠的钢筋定位卡。

(2)、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

浇捣过程中要有专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

2.6.1.6、质量通病:

焊接接头质量不符合要求:

接头处轴线弯折或轴线偏心过大,并有烧伤及裂纹。

采取措施:

(1)、焊接前应矫正或切除钢筋端部过于弯折或扭曲的部分,并予以清除干净,钢筋端面应磨平。

(2)、钢筋加工安装应由持证焊工进行,安装钢筋时要注意钢筋或夹具轴线是否在同一直线上,钢筋是否安装牢固,过长的钢筋安装时应有置于同一水平面的延长架,如机具损坏,特别是焊接夹具垫块损坏应及时修理或更换,经验收合格后方准焊接。

(3)、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合理选择焊接参数,正确掌握操作方法。

焊接完成后,应视情况保持冷却1~2min后,待接头有足够的强度时再拆除机具或移动。

(4)、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5)、焊接完成后必须坚持自检。

对接头弯折和偏心超过标准的及未焊透的接头,应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或采取补强焊接措施;对脆性断裂的接头应按规定进行复验,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

2.6.1.7、质量通病:

套筒挤压接头质量不符合要求:

挤压后的套筒有肉眼可见裂纹;挤压后套筒长度达不到原套筒长度的1.10~1.15倍,压痕处套筒的外径波动范围达不到原套筒外径的0.8~0.9倍。

采取措施:

(1)、套筒的材料及几何尺寸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并应有相应的套筒出厂合格证。

(2)、套筒在运输和储存时,应按不同规格分别堆放整齐,防止碰撞,避免露天堆放,防止锈蚀沾污。

(3)、压模、套筒与钢筋应相互配套使用,不得混用。

压模上应有相对应的连接钢筋规格标记。

钢筋与套筒应进行试套,如钢筋有马蹄、弯折或纵肋尺寸过大者,应预先矫正或用砂轮打磨;对不同直径钢筋的套筒不得相互串用。

(4)、挤压时务必按标记检查钢筋插入套筒内深度,钢筋端头离套筒长度中心点不宜超过1Omm。

挤压时挤压机应与钢筋轴线保持垂直,挤压宜从套筒中央开始,并依次向两端挤压。

挤压力、压模宽度、压痕直径波动范围以及挤压道次或套筒伸长率应符合规定的技术参数。

(5)、对挤压后的套筒有肉眼可见的裂纹,以及套筒伸长率和压痕直径波动范围不符合要求的接头,应切除重新挤压。

2.6.2、混凝土工程

2.6.2.1、质量通病:

混凝土塌落度差:

混凝土坍落度太小,不能满足泵送、振捣成形等施工要求。

采取措施:

(1)、正确进行配合比设计,保证合理的坍落度指标,充分考虑因气候、运输距离、泵送的垂直和水平距离等因素造成的坍落度损失。

(2)、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及时在浇筑地点取样检测其坍落度值,有问题时,及时由搅拌站进行调整,严禁在浇注时随意加水。

(3)、所用原材料如砂、石的颗粒级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泵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泵管内径的1/3;细骨料通过0.35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15%;通过0.16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5%。

(4)、外加剂掺量及其对水泥的适应性应通过试验确定。

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