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0686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docx

完整word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主题:

第六单元以“伟人”为主题,本单元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44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2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的产生敬意。

四、本单元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吸取鲧的教训,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带领人们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现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朱德的扁担》讲述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赞扬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天喜地过泼水节的故事,表现了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体现了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课时安排

15.《大禹治水》2课时

16.《朱德的扁担》3课时

17.《难忘的泼水节》2课时

《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1课时

《语文园地六》2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15.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治理河水,为民造福的英雄。

提问:

大禹治的是什么水?

板书:

洪水,并认读“洪”。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

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

注意“衣字旁”的写法;“难”右半部分是四画,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四、充分朗读,感知内容。

1.出示生字词,看看谁能读准了?

特别注意把生字的音要读准了。

2.把这些词语请回到课文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它。

3.请4名同学分读四段,师生从准确、连贯、通顺上评价读书小能手。

(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本着《课标》中识字教学应识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加以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新知。

1.大家见过洪水吗?

它给你什么印象?

看图片,在情境的渲染下教师叙述:

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大地变成一片汪洋,人们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指名说洪水的印象,适当评价(无情,可怕,凶猛)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请阅读课文,找一找。

2.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冲毁、痛苦”要重读。

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

生生、师生间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这段提到了谁和谁治理洪水?

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十三年、三次、一次)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

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出示填空: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4.结合实际引导感悟:

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

一个月多少天?

一年多少天?

十三年知道多少天?

你几天不见爸爸会怎样?

几个月不见呢?

几年不见呢?

5.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年没见他回过家,你又会怎么想?

6.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7.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

你觉得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难?

小结:

十三年有多长啊?

四千七百多天哪!

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

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

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出示图禹做了什么?

出示句子: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提问: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

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

板书:

无畏

4.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

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5.出示图片: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6.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见到他说什么?

三、教师小结

禹为了治理好洪水,在外十三年,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

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

四、布置作业

回家把大禹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无私

大禹治水无畏代代相传

智慧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认16个生字。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你们见过扁担吗?

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教读:

扁担的“担”是轻声。

2.课件出示朱德像。

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板书“朱德”。

谁能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简介朱德:

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

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深受人民的爱戴。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

(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要求:

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生共同总结。

四、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去山上挑粮?

2.用“____”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交流重点词语:

“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山高路陡”:

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学生体会山的高、险。

3.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会怎么陡峭,红军战士在这样的山路上挑粮行走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4.引读:

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

(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争)

5.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和大家的热情。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

战士们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

 大家后来又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交流。

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汇报交流。

指名读找出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3.集体研讨。

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1)出示句子: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

理解词语“心疼”,明白朱德的辛苦。

这句话该怎么读出战士们的心情呢?

试一试。

自由读,指名读。

带着担忧、心疼齐读。

(2)出示句子: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理解“不料”从这个词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4.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指名读,理解词语“越发”。

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总结谈话。

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又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四、知识拓展。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藏扁担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朱德找扁担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目标:

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材料;生字卡。

⒉学生准备:

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引入课题

⒈出示图片,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

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

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

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

让我们打开书开始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做到以下要求:

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圈出来;对于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别人,读准字音。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5.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教师相机正音。

(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6.教师注意倾听学生发音不准的地方,提示出来,再教读。

三、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学习“忘、泼、度、炮、龙、穿、令”八个字。

1.学生观察临摹,看清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书写。

同桌讨论:

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相机指导。

3.观察讨论后,教师范写,学生试着练写。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相互交流。

3.指名交流。

第二课时

一、生字巩固,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词。

词卡呈现:

周恩来健康长寿泼水祝福难忘银碗

二、品读课文,深化理解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请在文中用“_____”画出来。

(火红火红)

2.换词比较:

“火红火红的”换成“红色”好吗?

(不好,“火红火红的”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3.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朗读出热闹、高兴的心情。

4.练习读,齐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1)出示相关句子:

“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四面八方”的意思。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

为什么?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人们边赶来边说什么?

(2)能读出怎么赶来的吗?

(3)出示:

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

指名说,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

(4)出示: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读读这个句子。

(5)读第三段全段。

男生读,女生边听课文边想象当时的画面,再男女生交换。

(6)指导朗读,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神态的句子。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笑容满面”的意思,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

3.周总理为什么要穿上傣族人民的服装?

(四)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相互泼水相互祝福的?

1.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

用“……”标出傣族人民怎样泼水?

向周总理祝福什么?

2.指名交流。

出示: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3.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周总理平易近人,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5.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6.指导学生朗读,傣族人民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应读慢一些。

7.练习句式:

“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8.交际互动。

学生分组饰演总理和人们,互相祝福。

(五)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

1.在这3个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句?

表达了什么?

2.指名交流。

(4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3.讨论:

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幸福的、难忘的?

4.指导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而不是单纯提高声音,要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情感。

四、总结全文

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泼水节,大家太快乐了太幸福了。

五、升华“难忘”。

用“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练习用排比句说话。

板书设计:

盛情迎候

难忘的泼水节敲鼓跳舞

泼水祝福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写“轿、救、摩托”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并学会组词,学会使用逗号和感叹号、问号。

(2)学习偏旁相同的形声字。

(3)积累名家名言,领悟意思。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鲁班造锯》,培养观察和多动脑的好习惯。

(5)看懂图画,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应用举一反三学习生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写字,掌握多音字并学会组词,学会使用逗号和感叹号、问号。

2.学习偏旁相同的形声字。

积累名家名言,领悟意思。

3.看懂图画,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出行和运输中,我们都见到过哪些工具?

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出示卡片)

2.辨认,学生回答。

轿车救护车摩托车消防车渔船货船客船科学考察船

3.你能说出它们都在什么地方行驶吗?

它们各自的功用吗?

师引导归纳:

陆地和水上;摩托车和轿车运载人,救护车运载病人,消防车救火专用;渔船、货船专用运载鱼和货物,客船是专运客人,科学考察船用于科考。

4.一起读一读。

指导学生写字。

学习生字:

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5.教师示范书写,书写笔顺。

6.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二、字词句运用

(一)第一部分词语

1.出示课件,读一读,根据意思猜读音。

盛开盛饭床铺铺路种子耕种好人好客分别水分

重新重点高兴兴起口号号叫干净干活难忘灾难

师:

这些词语中的加点字叫做多音字,不同组词读音不同,根据不同意思,可以确定它的读音。

同学们想一想它的意思,然后确定读音。

2.激发兴趣,开放思维,抢答。

3.总结答案,鼓励表扬。

4.学生说出对词语的理解,老师讲解较难理解的词语意思。

5.读一读正确读音。

5.根据词语意思,挑选词语说一句话。

6.表扬鼓励说得好的同学。

(二)第二部分句子

1.出示课件,思考句子中该使用什么标点符号?

2.读句子。

小组讨论。

3.师生总结,生答,师引导总结。

标点符号使用歌:

标点符号挺重要,千万不能胡乱点。

一般停顿点逗号,完整意思用句号。

发出疑问点问号,感情强烈用叹号。

4.做练习,完成句子。

(课件出示题目)

(1)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公园里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是什么树呀?

5.作业:

试着寻找书上的句子,体会标点符号用法。

第二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件:

第一组:

巴——把爸吧

第二组:

包——饱抱炮

第三组:

方——放访房

第四组:

青——清晴情

第五组:

马——吗妈蚂

2.教师领读。

3.指名读。

4.思考:

这五组词语有什么规律?

师引导总结:

后面几个字的读音和前面的字读音很接近。

这类字叫做“形声字”,前面那个字是“声旁”,加上偏旁部首后,读音相似。

5.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字吗,同学们说一说。

二、日积月累

1.同学们,孙中山说:

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今天我们就看看古人在书中怎样谈“立志”的。

2.出示课件。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志当存高远。

——《诫外生书》

有志不在年高。

——《传家宝》

3.读一读,教师领读。

4.指名读。

5.教师讲解语句意义。

6.背一背,比赛谁背诵的准确迅速。

第三课时

一、我爱阅读

1.出示课件《鲁班造锯》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3.教师带读,然后请学生接龙读。

4.组织学生评价。

5.提问:

你学习了这篇课文后,鲁班造锯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学会观察,勤动手动脑。

二、口语交际

(一)激发导入

1.师: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度漫画吧?

老师今天带大家来看一篇漫画,这篇漫画是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父与子》系列中的《有趣的书》。

2.要求学生按照课件上的提示,自己观察,想一想。

(5分钟)

3.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相互修改和补充。

(5分钟)

4.请生交流(一幅图一幅图地说),老师指导,最后看范文,再组织语言。

第一幅图:

晚上,妈妈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可儿子却没有来。

爸爸指着饭问:

“这孩子,怎么还不来吃饭?

”妈妈指着儿子的房间说:

“在房里呢!

第二幅图:

爸爸气冲冲地推开房门,只见儿子趴在地上看书,鼻子都快贴到书上去了。

爸爸大声地说:

“儿子,快去吃饭。

第三幅图:

儿子一听爸爸的怒吼,吓了一跳,灰溜溜地起身往饭厅走去。

爸爸一边用右手指着客厅,一边催促儿子:

“快去,快去吃饭。

”自己却弯下腰,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的书,心想:

这本书还真有趣啊。

第四幅图:

儿子乖乖地坐到座位上和妈妈一起等待爸爸来吃饭,可是等了好半天,爸爸却一直没有出现。

“怎么回事呢?

”儿子觉得很奇怪。

第五幅图:

等了好久,爸爸还不出现,妈妈生气了,指着房间对儿子说:

“儿子,去看看你爸爸究竟在干什么,怎么还不来?

”儿子说:

“好的。

5.还有一幅图空白,同学们,想一想,儿子看到了什么?

同学们发挥想象,讲一讲自己想到的结尾。

6.推出第六幅图,看一看,讲一讲,跟同学们想的一样吗?

第六幅图:

儿子推开自己的房门,发现爸爸正趴在地上,两只脚上下踢腾着,兴致勃勃地看刚才自己看的那本书呢。

儿子心想:

好哇爸爸,你不让我看,自己却看得津津有味!

真是个老顽童!

(二)练习

1.让我们拿起笔来,把刚才说的故事写下来。

比比谁是故事大王?

2.想象要合理,注意用上我们学过的好字词,把句子写完整。

推荐:

“什么像什么”、“一会儿……一会儿……”、“自言自语”、“习以为常”、“兴高采烈”、“可爱的”、“美丽的”等等

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